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_许人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1期 2011年1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V ol.20 No.1

Jan.2011

青少年研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许人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志愿者主体身份、志愿服务组织运行和项目建设等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从而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组织者、运行机制、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相应的问题,并造成服务体系的内部要素冲突。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运行;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02(2011)01-0003-0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force of China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 its volunteer subject identity, organiz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specificity, which cause some problems in organizer,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project, and bring about conflict among internal element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we ne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V oluntary service;Organization system;Project operation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对社会、对他人表达爱与关怀,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动,从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起,中国志愿服务事业日益成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势力”蓬勃发展起来。截止2010年12月5日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各级团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则是青年志愿服务中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比较特殊和占据主要地位的形式。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直接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把发展自我和关注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正处于学习和前社会人角色的大学生以及主要组织者高校而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还间接促使大学生提高自我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有助于高校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即时调整或深化,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提供专业基础和活动平台。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主体、组织形式和项目建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许人冰(1986- ),女,湖南岳阳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设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有其区别于其他志愿服务类型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组成是在校大学生,因而具有不同于社会志愿者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身份特性具有专业化潜质。在校大学生出于学生身份虽在社会阅历方面略有不足但胜在具有可塑性,更有利于在接受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适应性培训,在参与高校素质拓展性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参与或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二,时间刚性但闲暇较多。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暑假和在校期间,在校所能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则主要集中在3-5月、9-11月内的周末和工作日中的闲暇时间,因而大学生的志愿活动一般持续时间以一个单位上午或下午为周期以便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假期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则持续时间更长;第三,动机弹性但理想色彩浓郁。虽然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利他行动,但通过志愿服务也可以获得精神层面的利己收获,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利他性动机主要有为社会出力、改善社会风气、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等,利己性动机主要有丰富人生经历、结交朋友拓宽社交、展现个人才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为今后升学或择业做准备、满足参与乐趣等,其他动机主要有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服从组织安排等因素。整体上,志愿服务主要出于利他性动机,兼有利己性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利己动机并无贬意,而是指行为动机是出于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优点在于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缺点则是利己性动机占主导动机的志愿者相对更难完成服务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或者是不太受关注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主要是院校各级团委和公益性社团,这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班级院校志愿服务队、社团组织活动和参与政府社会组织的特定志愿服务项目,而院校志愿服务队和社团组织活动都是通过共青团组织的,这表明团组织是目前大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依托。同时,团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果的认证度比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团组织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组织形式,即大学生自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个人参与志愿服务社会招募,这种形式对挖掘大学生志愿精神内核和吸引闲散志愿者的潜在力量上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组织者,而志愿服务组织者的水平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有直接影响,决定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主要源于主、客体的特殊性,它包括志愿服务组织者和志愿者对项目选择的倾向性、组织者的组织管理水平、服务对象的特性和地域限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在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性贡献和锻炼学习的主体性要求,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和“学而有用武之地”关系最密切的职业技能并不为大学生重视,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认识停留在低层次的非专业化、非技术化的水平,这直接导致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空泛化和形式化,也不利于志愿服务本身和志愿者主体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但是志愿者组织建设处在低位徘徊中。由于多数指导者和组织者缺乏管理志愿者组织的知识经验和经验持续传递的有效机制,且大学生年级升高而带来的志愿者骨干新陈代谢过快等问题都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不同于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特殊性。同时,在客观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