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系统简介

本质安全系统简介
本质安全系统简介

本质安全系统简介

一、系统本质安全化的概念;本质安全的由来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当时是指一项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之后,很快地传播开来,并作为设计各种产品的一种指标,也成为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通俗一点讲,本质安全化就是一种产品、物质,一个运作程序或管理系统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决不会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事故。这就是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概念。

二、本质安全系统(人-机-环系统)

针对近年来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式,靠单纯地突击式检查难以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问题。要使安全生产形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除了仍要强调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外;更要强调依靠利用本质安全技术,来改变现有安全生产现状。

在我国许多重大事故从发生之初到事故蔓延、扩展,几乎没有有效的抑制手段,而最终酿成严重的后果,这与安全生产产业的落后和薄弱有直接的关系。1998年西安的一起事故从液化石油气的开始泄漏到遇明火爆炸,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但是没有任何专业有效的堵漏技术设施和对抢险人员的防护手

段,直到爆炸发生,造成13人死亡,30余人受伤。1998年发生在石家庄和安徽蚌埠的另外两起类似事故,原因与西安事故基本相似。安全生产技术产业严重滞后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给了人们惨痛的教训。

针对这一现状,专家提出了“本质安全技术”这一概念。那么何谓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一般是针对某一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其原因为:

(1)本质安全化的程度是相对的,不同的经济技术条件有不同的本质安全化水平,当代本质安全花并不是绝对的本质安全化。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原因,系统的许多方面尚未安全化,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未彻底消除,只是将事故损失控制在被接受程度上的可能性。

(2)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难以预料。人的作业还会因健康或者心里原因引起某种失误,机具及设备也会因日常检查时未能发现的缺陷产生临时性故障,环境条件也会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人机环系统日常随即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不能彻底消除。)

在发达国家对一些可能发生事故的工况和产品上,普遍采用本质安全的设计,即不会因人为的误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在氢气和氧气的充装过程中,是严格禁止混装的,我国目前设计的这两种气瓶阀门的螺纹方向为相同方向,在充装过程中,因人为原因将氢、氧两种气体混装,极易造成爆炸事故。而在国外该两种气瓶阀门的螺纹方向,采用左旋和右旋的本质安全型设计,从根本

上杜绝了两种气体混装的可能。类似的情况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而我国在本质安全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基本概念安全、风险、事故、可靠性、安全度

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必要性、普遍性、随机性、潜隐性。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三层意思:事故背景、事故是随机事件、事故后果。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期限内执行规定的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

安全度:系统安全度是衡量系统危险控制能力的尺度。安全度高者,发生事故概率小。

根据安全控制论的理论,安全度定义为:

S=Glnm ( l)

式中,m为系统职工人数,n 为系统平均无事故时间。

系统安全度随系统安全状态的变化呈动态变化。

四、事故致因理论(人机环分析)

人体本身人为过失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

伤害

物的不安全状态

M P H D A

海因里西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

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多米诺骨牌理论确立了正确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至一重

要概念,形象直观的显示了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分析事故应该从事故现

象逐步分析,深入到各层次中的道理。按照这一理论,为防止事故,只要抽取五

块牌中任何一块,事件链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系统理论把人机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之间的互相作用、反馈和

调整,把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五、实现本质安全的几个要素:(从人、机、环三方面分析)

5.1 人的本质安全化(行为原理,人的失误)

要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主要依靠安全教育手段来实现,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安全行为一旦养成了习惯,也是很难改变的。正因如此,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强化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的需要,而安全工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人的问题。安全教育系统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在于安全教育是专门对人教授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安全文化的,其目的是使人在对安全知、识、会、态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知,即知道,知道各方面知识、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各项安全法规制度等;识,即识别,对哪些是事故隐患、危险源、不安全因素都了解认识;会,即会用,用自己学习掌握的安全知识把各类事故隐患、危险源、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处理、解决,把各种安全操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态,即心态,就是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安全教育系统就要使自身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更贴近和适应所有被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成为使受教育者提高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有力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办法来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在整个系统的运用过程中不发生无效的环节、程序和受教育者。这样人才能达到本质安全化。

5.2 机器的本质安全化(基本概念中的两项,安全性和可靠性)

5.2.1机械危险的主要伤害形式和机理

机械危险的伤害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危险的主要伤害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和跌落等。无论机械危险以什么形式存在,总是与质量、位置、不同运动形式、速度

和力等物理量有关。

1.机器零件(或l件)产生机械危险的条件

(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糙或过于光滑。

(2)相对位置:相向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的位能。

(4)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部件的动能。

(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6)弹性元件(弹簧)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的位能。2.机械伤害的基本类型

(1)卷统和绞缠。引起这类伤害的是作回转运动的机械部件(如轴类零件),包括联轴节、主轴、丝杠等;回转件上的凸出物和开口,例如轴上的凸出键、调整螺栓或销、圆轮形状零件(链轮、齿轮、皮带轮)的轮辐、手轮上的手柄等,在运动情况下,将人的头发、饰物(如项链)、肥大衣袖或下摆卷缠引起的伤害。

(2)卷入和碾压。引起这类伤害的主要危险是相互配合的运动副,例如,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以及齿轮与齿条之间,皮带与皮带轮、链与链轮进入啮合部位的夹紧点,两个作相对回转运动的辊子之间的夹口引发的卷入;滚动的旋转件引发的碾压,例如,轮子与轨道、车轮与路面等。

(3)挤压、剪切和冲撞。引起这类伤害的是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零部件,诸如相对运动的两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分之间由于安全距离不够产生的夹挤,作直线运动部件的冲撞等。直线运动有横向运动(例如,大型机床的移动工作台、牛头刨床的滑枕、运转中的带链等部件的运动)和垂直运动(例如,剪切机的压

料装置和刀片、压力机的滑块、大型机床的升降台等部件的运动)。

(4)飞出物打击。由于发生断裂、松动、脱落或弹性位能等机械能释放,使失控的物件飞甩或反弹出去,对人造成伤害。例如:轴的破坏引起装配在其上的皮带轮、飞轮、齿轮或其他运动零部件坠落或飞出;螺栓的松动或脱落引起被它紧固的运动零部件脱落或飞出;高速运动的零件破裂碎块甩出;切削废屑的崩甩等。另外,弹性元件的位能引起的弹射。例如:弹簧、皮带等的断裂;在压力、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位能引起的高压流体喷射等。

(5)物体坠落打击。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它们意外坠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造成伤害。例如,高处掉下的零件、工具或其他物体(哪怕是很小的);悬挂物体的吊挂零件破坏或夹具夹持不牢引起物体坠落;由于质量分布不均衡,重心不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翻、滚落;运动部件运行超行程脱轨导致的伤害等。

(6)切割和擦伤。切削刀具的锋刃,零件表面的毛刺,工件或废屑的锋利飞边,机械设备的尖棱、利角和锐边;粗糙的表面(如砂轮、毛坯)等,无论物体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些由于形状产生的危险都会构成伤害。

(7)碰撞和刮蹭。机械结构上的凸出、悬挂部分(例如起重机的支腿、吊杆,机床的手柄等),长、大加工件伸出机床的部分等。这些物件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可能产生危险。

(8)跌倒、坠落。由于地面堆物无序或地面凸凹不平导致的磕绊跌伤,接触面摩擦力过小(光滑、油污、冰雪等)造成打滑、跌倒。假如由于跌倒引起二次伤害,那么后果将会更严重。

人从高处失足坠落,误踏入坑井坠落;电梯悬挂装置破坏,轿厢超速下行,撞击坑底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机械危险大量表现为人员与可运动物件的接触伤害,各种形式的机械危险、机械危险与其他非机械危险往往交织在一起。在进行危险识别时,应该从机械系统的整体出发,考虑机器的不同状态、同一危险的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以及显现或潜在的不同形态等。

5.2.2对机械设备安全基本要求

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整个使用期内,不得发生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缺陷所引起的、目前已为人们认识的各类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和对健康造成损害的职业病,避免给操作者带来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精神紧张和疲劳。无论是机器预定功能的设计还是安全防护的设计,都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基本途径:

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危险或减小风险;

通过减少对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限制人们面临危险。

1.足够的抗破坏能力、良好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合理的机械结构型式。机械设备的结构型式一定要与其执行的预定功能相适宜,不能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机械正常运行时的障碍、卡塞或松脱;不能因元件或软件的暇疵而引起微机数据的丢失或死机;不能发生任何能够预计到的与机械设备的设计不合理的有关事件。

(2)足够的抗破坏能力。机械的各组成受力零部件及其连接,应满足完成预定最大载荷的足够强度、刚度和构件稳定性,在正常作业期间不应发生由于应力或工作循环次数产生断裂破碎或疲劳破坏、过度变形或垮塌;还必须考虑在此前

提下机械设备的整体抗倾覆或防风抗滑的稳定性,特别是那些由于有预期载荷作用或自身质量分布不均的机械及那些可在轨道或路面行驶的机械,应保证在运输、运行、振动或有外力作用下不致发生倾覆,防止由于运行失控而产生不应有的位移。

(3)对使用环境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机械设备必须对其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振动、负载、静电、磁场和电场、辐射、粉尘、微生物、动物、腐蚀介质等)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抗腐蚀或空蚀,耐老化磨损,抗干扰的能力,不致由于电气元件产生绝缘破坏,使控制系统零部件临时或永久失效,或由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影响而造成事故。

(4)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传统机械设计只按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设计,而可靠性设计除要保证性能指标外,还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产品的无故障性、耐久性、维修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等,可靠性是体现产品耐用和可靠程度的一种性能,与安全有直接关系。

2.不得产生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

(1)有毒有害物质。应采用对人无害的材料和物质(包括机械自身的各种材料、加工原材料、中间或最终产品、添加物、润滑剂、清洗剂,以及与工作介质或环境介质反应的生成物及废弃物)。对不可避免的毒害物(例如粉尘、有毒物、辐射、放射性、腐蚀等),应在设计时考虑采取密闭、排放(或吸收)、隔离、净化等措施。在人员合理暴露的场所,其成分、浓度应低于产品安全卫生标准的规定,不得构成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也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2)预防物理性危害。机械产生的噪声、振动、过热和过低温度等指标,都必须控制在低于产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允许指标,防止对人的心理及生理危害。(3)防火防爆。有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粉尘或其他易燃易爆或发火性物质的机械生产设备,应在设计时考虑防止跑、冒、滴、漏,根据具体情况配置监测报警、防爆泄压装置及消防安全设施,避免或消除摩擦撞击、电火花和静电积聚等,防止由此造成的火灾或爆炸危险。

3.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

任何机械都有这样那样的危险,当机械设备投入使用时,生产对象(各种物料)、环境条件以及操作人员处于动态结合情况下的危险性就更大。只要存在危险,即使操作者受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有完善的规程,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可靠的物质屏障,即在机械上配置一种或多种专门用于保护人的安全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当设备或操作的某些环节出现问题时,靠机械自身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危险性大或事故率高的生产设备,必须在出厂时配备好安全防护装置。

4.履行安全人机学的要求

人机界面是指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显示装置、控制(操纵)装置、人的作业空间和位置以及作业环境,是人机要求集中体现之处,应满足人体测量参数、人体的结构特性和机能特性、生理和心理条件,合乎卫生要求。其目的是保证人能安全、准确、高效、舒适地工作,减少差错,避免危险。5.维修的安全性

(1)机械的可维修性。机器出现故障后,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程序或手段实施维修,可以保持或恢复其执行预定功能状态,这就是机器的可维修性。设备的故障会造成机器预定功能丧失,给工作带来损失,而危险故障还会引发事故。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了危险故障,恢复安全功能,就等于消除了安全隐患。(2)维修作业的安全。在按规定程序实施维修时,应能保证人员的安全。由于维修作业是不同于正常操作的特殊作业,往往采用一些超常规的做法,如移开防护装置,或是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为了避免或减少维修伤害事故,应在控制系统设置维修操作模式;从检查和维修角度,在结构设计上考虑内部零件的可接近性;必要时,应随设备提供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在较笨重的零部件上,还应考虑方便吊装的设计。某动力厂对所属高压柜采取一项“本质安全”措施,理应给我们一些启示。说起这件事,其实极为简单。以往,动力厂在检修电力线路时,先要切断电源,挂上明示牌。照理说这样做,完全符合现行的“安全规程”。但他们站在“万一”的高起点上,对高压柜统一装上了闭锁装置,只要是在检修的情况下,高压柜就会永远静止在断电状态。

5.2.3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应考虑其"寿命"的各阶段,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设定、示教、编程或过程转换、运转、清理)、查找故障和维修、拆卸及处理;还应考虑机器的各种状态,包括正常作业状态、非正常状态和其他一切可能的状态。决定机械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是设计(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阶段采用安全措施,还要通过使用阶段采用安全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不同阶段的安全措施可用图2-1表示。

图2-1 实现机械安全的阶段和安全措施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

(1)本质安全技术。这是指在机械的功能设计中采用的、不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装置而直接把安全问题解决的措施,因此也称为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技术是机械设计优先考虑的措施。

(2)安全防护。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安全时,必须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一种或多种专门用来保证人员安全的装置,也称为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使用信息。本质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都无效或不完全有效的那些风险,可通过使用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等信息,向人们作出说明,提出警告,并将遗留风险通知用户,局称指示性(说明性)安全技术措施。

(4)附加预防措施:

①着眼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如急停装置、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保护措施;

②附加措施,如机器的可维修性、断开动力源和能量泄放措施;机器及其重型零部件容易而安全的搬运措施、安全进入机器的措施、机器及其零部件稳定性措施等。

2.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

(1)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对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按防护部位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可分为九大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时应注意:

①根据接触危险能量的作业类别和可能出现的伤害,按规定正确选配。该用的一定要坚持佩戴,不该用的坚决不用,否则不但没有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如操作台钻过程中不允许佩戴手套。

②防护用品一定要达到保护功能的要求并合乎使用条件的技术指标。使用中应注意有效使用期,及时检查报废,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防御作用。

③个人防护用品是不可取代安全防护装置的,它不具有避免或减少面临危险的功能,只是当危险来临时起一定的防御作用,必要时,可与安全防护装置配合使用。

(2)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作业场地是指利用机械进行作业活动的地点、周围区域及通道。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机器布局应方便操作,机器之间、机器与固定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通道宽敞无阻,充分考虑人和物的合理流向,满足物料输送的需要并有利于安全。

②作业场地不得过于狭小,工、卡、量具应按规定摆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平稳,防止坍塌或滑落。

③地面平整,无坑凹,无油垢水污,废屑应及时清理;室外作业场地应有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或悬挂突出物,以及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应设防护或加醒目标志。

④保证足够的作业照明度,满足通风、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控制尘、毒、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物,使其不得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

(3)安全管理措施。它包括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对设备(特别是重大、危险设备)的安全监察等。

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减小设计的遗留风险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比,可靠性相对较低,它们都不能用来代替在设计阶段可用来消除危险、减小风险的措施。

5.2.4减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器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器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器自身安全的要求。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2)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机械的安全距离包括两类距离要求:

①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最小安全距离。它是指作为机械组成部分的有形障碍物与危险区的最小距离,用来限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的运动范围。当人体某部位可能越过障碍物或通过机械的开口去触及危险区时,安全距离足够长,限制其不可能触碰到机械的危险部位,从而避免了危险。

②避免受挤压或剪切危险的安全距离。当两移动件相向运动或移动件向着固定

件运动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或剪切。这时,可以通过增大运动件间最小距离,使人的身体可以安全地进入或通过;也可以减小运动件间的最小距离,使人的身体部位伸不进去,从而避免了危险。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气氛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用机械设备来补充、扩大、减轻或代替人的劳动,该过程便称为机械化过程。自动化则更进了一步,即机械具有自动处理数据的功能。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伤事故,防止职业病;同时,也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全面的素质要求。

(1)操作自动化。在比较危险的岗位或被迫以机器特定的节奏连续参与的生产过程,使用机器人或机械手代替人的操作,使得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2)装卸搬运机械化。装卸机械化可通过工件的送进滑道、手动分度工作台等措施实现;搬运的自动化可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自动送料装置等实现。这样可以限制由搬运操作产生的风险,减少重物坠落、磕碰、撞击等接触伤害。装卸应注意防止由于装置与机器零件或被加工物料之间阻挡而产生的危险,

以及检修故障时产生的危险。

3.调整、维修的安全

在设计机器时,应尽量考虑将一些易损而需经常更换的零部件设计得便于拆装和更换;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锁定切断的动力;机器的调整、润滑、一般维修等操作点配置在危险区外,这样可减少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从而减小操作者面临危险的概率。

5.2.5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实现机器预定功能的设计不能避免、限制或充分减小的某些风险,在利用机械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各个生产要素处于动态作用的情况下,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事故和职业危害。因此,在机械的设计阶段就应加以考虑,不是为了加强机器预定生产功能,而是从人的安全需要出发,针对防止危险导致的伤害而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或增加配套设施。特别是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以及事故频繁发生的机器部位,更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来决定。

1.安全防护措施的类别

安全防护常常采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及其他安全措施。

(1)防护装置。这是通过设置物体障碍方式将人与危险隔离的专门用于安全防护的装置。

(2)安全装置。这是用于消除或减小机械伤害风险的单一装置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保护装置。

2.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功能是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安全防护装置出现故障会立即增加损伤或危害健康的风险。安全防护装置在人和危险之间构成安全保护屏障,在减轻操作者精神压力的同时,但也使操作者形成心理依赖。安全防护装置达不到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就不可能安全,即使配备了安全防护装置也不过是形同虚设,比不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更危险。为此,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不影响机器的预定使用,而且使用方便;否则,就可能为了追求达到机器的最大效用而导致避开安全措施的行为。

3.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可能带来的附加危险

在设计防护装置时,应注意以下因素带来的附加危险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1)安全防护装置的自身结构,如尖角、锐边、凸出部分、材料等的危险;

(2)由动力驱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运动零部件产生的危险;

(3)由于安全防护装置与机器运动部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危险。

在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晚必须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其功能除了防止机械危险外,还能防止由机械产生的其他各种非机械危险。安全防护装置应与机器的工作环境相适应而不易损坏,并对机器使用期间各种模式的操作(如设定、示教、查找故障、维修、清理等)产生的干扰最小。

5.2.6防护装置

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例如,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防护网,常用于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

1.防护装置的功能

(1)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的危险区触及各种运动零部件;

(2)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烫、腐蚀伤害等;

(3)容纳接受可能由机械抛出、掉下、发射的零件及其破坏后的碎片等。

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防护装置还应对电、高温、火、爆炸物、振动、放射物、粉尘、烟雾、噪声等具有特别阻挡、隔绝、密封、吸收或屏蔽作用。

2.防护装置的类型

防护装置有单独使用的防护装置(只有当防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才能起防护作用);和与连锁装置联合使用的防护装置(无论防护装置处于任何状态都能起到防护作用)。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防护装置。它是保持在所需位置关闭或固定不动的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可能将其打开或拆除。常见型式有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①封闭式:将危险区全部封闭,人员从任何地方都无法进入危险区。

②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不完全封闭危险区,凭借其物理尺寸和离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来防止或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的机会。

(2)活动式防护装置。它是通过机械方法(如铁链、滑道等)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元件相连接,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防护装置。常见的有可调式和联锁式防护装置。

①可调式防护装置。整个装置可调或装置的某组成部分可调,在特定操作期间调整件保持固定不动。

②联锁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开闭状态直接与防护的危险状态相联锁,只要防护装置不关闭,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就不能执行;只有当防护装置关闭时,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才有可能执行。在危险机器功能过程中,只要防护装置被打开,就给出停机指令。

3.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系统追问中求本质安全

系统追问中求本质安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系统追问中求本质安全2007年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神宝公司)生产原煤735.27万吨,土方剥离3322万立方米,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公司安全生产实现655天无重伤及以上各类级别事故,安全质量标准化迈上新台阶。神宝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琚兆山局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从神宝公司发展的历史脉络出发,讲述了神宝公司如何向着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 痛定思痛改变旧有工艺 过去神宝公司既有井工矿,又有露天矿。其中,井工矿主要有宝一矿和宝雁煤矿。这两所井工矿均采用斜井开拓、长壁式开采,回采工艺为炮采,并分别安装有KJ95监控系统和瓦斯抽放监控系统。 与井工开采相比,露天开采能彻底杜绝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煤矿生产灾害,具有安全系数高、事故率低的明显优势,且还具有产量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资源回收率高、作业空间不受限制、电力消耗少、建设速度快等综合生产优势。但由于露天开采设备购置费用较高、初期投资较大,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全面在适合露天开采的神宝公司所属矿区内得到推广。 但随着矿井的不断延伸,井工矿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严重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制约着神宝公司的发展,对此,神宝公司展开了反思讨论,经过两个月的反思讨论,公司上下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公司相继投资800 万元完善了矿井工业监控系统和瓦斯检测、排放系统,并建立健全了安

全生产责任制,但是落后的采煤生产工艺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大家认为,只有从采煤生产工艺上下手,抛弃落后不安全的采煤生产工艺,再配合“一人自保、两人互保、三人联保、家庭担保”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从根本上掐灭事故苗头,杜绝事故的发生。 但思路的开拓,需要探索,更需要否定过去的勇气。神宝公司针对井工矿生产,也努力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寻找安全可靠采煤方法的探索和试验。然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不允许“挑顶、崩大块”的爆破作业问题,却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经多次反复研究,职代会讨论通过,各级主管部门和全体股东同意,神宝公司最终做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决断:井工矿在未找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采煤方法之前进行停产整顿!从此,露天矿单一生产的格局渐渐形成,完成了由落后的井工生产工艺向露天生产方式的产业结构调整。 目光放远加大企业投入 实现本质安全,是神宝公司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为此,他们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在他们看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企业基本达到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局面。思路理清了,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加快露天矿建设!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立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规划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路由器、防火墙、VPN)等。要求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覆盖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满足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体系,确保智慧园区项目系统的安全保密。 安全管理需求:自主访问控制、轻质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 安全体系设计要求:根据安全体系规划,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 (2)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要求的连接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1.2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

1.2.1安全体系建设依据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标准,“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1.2.2安全体系编制原则 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现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和未来发展需求,总体应贯彻以下项目原则。 保密原则: 确保各委办局的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项目组成员在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任何用户信息均属保密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用户利益。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规范性原则:信息安全的实施必须由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要有相应的记录,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质量保障原则:在整个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之中,将特别重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流程进行,并由项目协调小组从中监督、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3体系建设内容 (1)安全管理体系

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实施方案

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实施方案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医院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我院已实现了区域HIS、LIS、PACS等系统的应用,主要业务实现了电子化,处方、医嘱、病历、慢病等已实现了无纸化。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行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医院各项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患者就诊信息的安全性及连续性,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医院主任为组长,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医院办公室为具体执行科室。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医疗服务档案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网络系统管理制度、计算机使用和管理制度等,据统计90%以上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我院由分管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加强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确保这些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三、保证网络的安全 我院采用的是区域HIS、LIS、PACS系统,服务器设在市卫生局,故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不用我们考虑,目前需要我们解决的是医院网络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单位内部信息安全,规范职工上网行为、降低泄密风险、防止病毒木马等网络风险,我院将统一安装上网行为管理器及管理软件,通过此方法可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限制了移动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随意接入内网;杜绝内网电脑通过拨号、ADSL、双网卡等方式非法外联;保证了医院内网与外界的隔离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内网的安全性。 通过网络流量控制模块,实时地临控网络终端流量,对异常网络行为,如大流量下载、并发连接数大、网络垃圾广播等行为可以进行自动预警、阻断和事件源定位,极大减少网络拥堵事件,大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基于行为科学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

基于行为科学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基于行为科学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摘要:通过对典型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组织行为决定个人行为的行为科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人———组织———安全文化为框架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该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煤矿事故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事故的原因做了结构化的描述,为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化,创造优良的安全业绩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本质安全;事故原因;行为科学;安全文化;管理方案 煤炭工业作为特殊行业,工作环境恶劣,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企业安全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要降低事故率,提高企业安全业绩,必须首先明确事故的原因,然后才能有效预防事故。以海因里希(W1H1Heinrich)为代表的古典安全科学家提出的事故致因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8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因此,减少人的失误和消除其不安全行为成为事故预防的关键环节。根据行为科学基础和大量的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并按照本质安全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以人———组织———安全文化为框架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 1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具有人员多、作业分散、设备设施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恶劣、不安全因素多、管理困难等特点,自然灾害和导致事故的危险始终

影响和制约着安全生产。尤其是以瓦斯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水 害等事故多见。本文根据我国煤矿2000~2001年间发生的全部(共10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行为在造成瓦斯积聚中的作用是造成通风设施不可靠或没有发现不可靠的设施,或 直接导致了先行事故,先行事故导致了最终事故的发生。人的行为是事 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行为失误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预防事故的关键问 题就是如何控制人的行为问题。 必须指出,从事故的物理原因控制来说,还必须应用事故预防的另 一个手段,即工程技术手段。但一种工程技术手段只对特定的物理对象 的状态起作用,从而只能预防特定物理类型和发生在特定物理场所的事故。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为安全业务方案的组成部分,不同组织的业务 类型不同,管理方案中安全业务运行方案所需的安全工程技术具体内容 也不同。该方案不但不排斥安全技术的运用,相反,更加强调工程技术 措施的针对性。 2 煤矿的本质安全化 所谓煤矿本质安全化,指的是通过追求人、物、系统、制度的安全 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零缺陷、安全无事故的 持久性安全目标。煤矿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煤矿本质安全化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机、环境、管理、经济和文化等众多因素。根据 上述煤矿事故原因的分析得出结论:人在煤矿生产系统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煤矿的本质安 全化,必须首先研究人的行为对安全的影响,研究人的失误及其控制措

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做好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使之与安 全质量标准化与“三讲一落实”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公司本 质安全,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集中培训阶段:10 月11 日—10 月13 日 组织矿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集 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理念和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集中培训每天共分上午和下午两个单元。 培训地点、人员组织、会场管理由矿业公司本质安全管 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 二.机构建立阶段:10 月13 日 1.按《锡林浩特矿业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 案实施办法(试行)》确定各工作组名单。 2.成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和风险管理 小组。 3.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日程表。 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阶段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10 月14 日—10 月 23 日 (1)危险源辨识:对公司内部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 辨识方式:首先将风险管理表和填表说明下发到各岗位 员工,各岗位员工对自己本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然后 将各项任务进行工序分解,同时对每道工序的危险源进行辨

识;然后由每一种岗位的技术骨干对本岗位的危险源进行整 理、汇总,并组织本岗位工种员工进行讨论。成文后由各工 作小组进行审核,审核后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 室,由专家组审核,如符合要求,则定稿后下发至各风险管 理小组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类工作,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进行辨 识并完善。 (2)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类:各工作小组对辨识出的 危险源根据其带来的后果、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价,并进行 分类。 2.管理对象的提炼:10 月 24 日—10 月 25( 与危险源风 险评价与分类同步) 在综合分析辨识出危险源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管理 对象。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10 月 26 日—11 月 10 日 针对人、机、环三种类型的管理对象提出相应的管理标 准和管理措施。 4.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与完善:11 月 11 日—12 月 2 日 5.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体系建设、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本质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制度建设:与1、2、3、4 同步进 行 对经常性出现的违章行为和风险管理小组辨识出的人 员不安全行为,按照其产生机理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类。确定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措施、控制途径;对人员准入、培训、 行为规范、人员管理机制等配套方面制定一系列制度。 对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案

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案 1、1 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方案为加强学校内安全管理,保护校园内人员安全和财物安全,配备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护系统、无线巡更系统。 1、1、1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校园和建筑物内的现场进行监视,使管理和保安人员在监控室中能观察到校园和教学楼内所有重要地点的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做出反应。 1、监控点设置1)室外监控点布置原则:在校园内主要场所布置,覆盖校区内主要建筑物,包括教学楼、计算中心、大阶梯教室楼、小阶梯教室楼、1#培训楼、2#培训楼、3#培训楼、学员宿舍楼、家属宿舍楼等。2)室内监控点布置原则:建筑物出入口;重要建筑物的各层楼梯口及走道;机房、财务室、档案室等重要场所;配备了摄像系统、投影系统的教室。3)监控点布置方案根据安全防范需求,结合校园、各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在保安值班室设置总监控中心,将党校区1#培训楼已有监控室设置为分监控中心,设计视频监控点如下:监控分区划分一览表监控分区及设备间位置监控对象数量前端摄像设备备注教学区(教学楼、计算中心)教学区室外11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1室外固定摄像机教学楼38室内固定摄像机计算中心20室内固定摄像机小阶梯教室楼4室内固定摄像机党校区党校区室外4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5室外固定摄像机#1培训楼14室内固定摄像机已建,更换2个门厅摄像机学生和家属宿舍区学生宿舍北区4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5室外固定摄像机学生宿舍南区1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1室外固定摄像机家属宿舍区3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5室外固定摄像机培训部培训部32已建,12个因老旧无法使用已建室外监控点一览表监控分区编号监控点位置监控对象前端设备教学区RTV13监控中心屋顶北门、教学楼北广场高速球RTV14教学楼北广场西侧路灯教学楼北侧、教学楼西侧道路、教学楼北广场高速球RTV15教学楼北广场东侧路灯教学楼东侧道路、燕园、花圃高速球RTV16教学楼南楼西侧路灯教学楼西侧道路、小阶梯教室楼、图书馆高速球RTV17电教楼东侧路灯教学楼东侧道路、电教楼、大阶梯教室楼高速球RTV18计算中心北侧路灯计算中心、图书馆、电教楼、教学楼、大小阶梯教室楼高速球RTV19计算中心东侧路灯计算中心

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安全方案

第二章系统安全的需求分析 本章从数据安全和业务逻辑安全两个角度对应用系统的安全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保密性需求、完整性需求、可用性需求三部分;随后对业务逻辑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交易重复提交控制、异步交易处理、交易数据不可否认性、监控与审计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分析了系统中一些其它的安全需求。 2.1 数据安全需求 2.1.1 数据保密性需求 数据保密性要求数据只能由授权实体存取和识别,防止非授权泄露。从目前国内应用的安全案例统计数据来看,数据保密性是最易受到攻击的一个方面,通常表现为客户端发生的数据泄密,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账户信息、登录信息等的泄露。在应用系统中,数据保密性需求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客户端与系统交互时输入的各类密码:包括系统登录密码、转账密码、凭证查询密码、凭证交易密码等必须加密传输及存放,这些密码在应用系统中只能以密文的方式存在,其明文形式能且只能由其合法主体能够识别。 以网银系统为例,在网银系统中,通常存有四种密码:系统登录密码、网银转账密码、柜面交易密码及一次性密码。系统登录密码用来认证当前登录者为指定登录名的合法用户,网银用户的登录密码和网银转账密码由用户在柜面开户时指定,用户在首次登录网银系统时,系统必须强制用户修改初始密码,通常要求长度不得少于六位数,且不能是类似于111111、1234567、9876543等的简单数字序列,系统将进行检查。 网银转账密码是指网银系统为巩固用户资金安全,在涉及资金变动的交易中对用户身份进行了再认证,要求用户输入预设的密码,网银交易密码仅针对个人用户使用,企业用户没有网银交易密码。建立多重密码机制,将登录密码与网银转账密码分开管理,有利于加强密码的安全性。由于用户在使用网银时每次都必须先提供登录密码,故登录密码暴露的机会较多,安全性相对较弱;但登录网银的用户并不是每次都会操作账户资金的,所以专门设定网银转账密码可加强账户

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创建煤矿生产本质安全参考文本

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创建煤矿生产本质安全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创建煤矿生产本 质安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 讲的重大课题。不绷紧这根弦,稍有放松,就可能酿成千 古恨。但安全生产又不是成年累月的专项检查与整治所能 彻底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我们 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应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 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对比来揭示我们推 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纵向分科、单向业务保 安、事后追查处理、侧重操作者责任安全、与生产脱节、 凭经验和感觉处理安全问题、从宏观方面查找危险因素, 其特点主要是依靠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凭经验,靠

强制人管人,工作以“事后”为主。这种管理方法虽能总结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但有其局限性、事后性和表面性。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是把系统科学引入安全工作领域,它是从性能、经费、时间等整体出发,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实施综合性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可能性的事故,采取措施,以获得最佳的安全生产综合指标。其主要特点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列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现代新科技和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系统,“事前”为主。它是从危险源的识别人手,通过对系统本身的分析、预测、评价去认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优化,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1)从安全的属性看:传统管理方法中,安全附属于生产,是为了生产才要安全。所以必然导致在现实生活中,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2) 1 项目概述 (2) 1.1 项目背景 (2) 1.2 建设单位概况 (2) 1.3 建设目标 (2) 2 项目建设依据 (2) 3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3) 3.1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设计 (3) 3.2 安全保障技术设计 (4) 3.3 安全管理设计 (10) 3.4 安全服务设计 (15)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单位概况 1.3 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依据 中心城区非生活用水户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建设依据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国信办[2003]2 )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7 号文件)》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 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 27 号)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信办[2005]25 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 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 号)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 号)《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2001)《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 《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 1320.1-1998) 《信息建模方法》(IEEE 1320.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1 号)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5-200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 938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 17176-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 18237)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 8601—1988 《电子政务数据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Web应用安全测试方案

1 Web 安全测试技术方案 1.1测试的目标 更好的发现当前系统存在的可能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危害性的安全事件 更好的为今后系统建设提供指导和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1.2测试的范围 本期测试服务范围包含如下各个系统: Web 系统: 1.3测试的内容 1.3.1WEB 应用 针对网站及WEB 系统的安全测试,我们将进行以下方面的测试: Web 服务器安全漏洞 Web 服务器错误配置 SQL 注入 RSS (跨站脚本) CRLF 注入 目录遍历 文件包含 输入验证 认证逻辑错误 GoogleHacAing 密码保护区域猜测字典攻击特定的错误页面检测脆弱权限的目录危险的HTTP

方法(如:PUT、DELETE) 1.4测试的流程 方案制定部分:获取到客户的书面授权许可后,才进行安全测试的实施。并且将实施范围、方法、时间、人员等具体的方案与客户进行交流,并得到客户的认同。 在测试实施之前,让客户对安全测试过程和风险知晓,使随后的正式测试流程都在客户的控制下。 信息收集部分:这包括:操作系统类型指纹收集;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端口扫描和目标系统提供的服务识别等。采用商业和开源的检测工具(AWVS 、burpsuite 、Nmap 等)进行收集。 测试实施部分:在规避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毒软件等安全产品监控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系统可检测到的漏洞测试、应用系统检测到的漏洞测试(如:Web 应用),此阶段如果成功的话,可能获得普通权限。 安全测试人员可能用到的测试手段有:扫描分析、溢出测试、口令爆破、社会工程学、客户端攻击、中间人攻击等,用于测试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在获取到普通权限后,尝试由普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DOC 69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DOC 69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培训教材 神华集团公司 二00七年九月七日

目录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8 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4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68 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95 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115

第七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价--------------139 第八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66 第九章: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183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1.1 适用范围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中国所有在建和生产煤矿安全管理。 1.2 引用标准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0)《劳动法》 (11)《煤矿救护规程》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 (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7)《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18)《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 (19)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的设计和设施配置要求 (20)《人因工程学》中受限作业空间尺寸、通道空间尺寸、限定维修空间尺寸要求 (21)中有关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规定 (22)井工矿井的十三种矿图 (23)国家有关放射装置的定期检验规定 (24)中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要求 (25)中地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26)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规定 (27)国家有关事故调查中对员工的处罚规定 (28)中危险废物处置规定

医院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医院 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文档编号■密级 ■版本编号V1.0■日期 ? 2019

目录 一. 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建设目标 (3) 1.3建设内容 (3) 1.4建设必要性 (4) 二. 安全建设思路 (5) 2.1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5) 2.2参考标准 (6) 三. 安全现状分析 (7) 3.1网络架构分析 (7) 3.2系统定级情况 (7) 四. 安全需求分析 (8) 4.1等级保护技术要求分析 (8) 4.1.1 物理层安全需求 (8) 4.1.2 网络层安全需求 (9) 4.1.3 系统层安全需求 (10) 4.1.4 应用层安全需求 (10) 4.1.5 数据层安全需求 (11) 4.2等级保护管理要求分析 (11) 4.2.1 安全管理制度 (11) 4.2.2 安全管理机构 (12) 4.2.3 人员安全管理 (12) 4.2.4 系统建设管理 (13) 4.2.5 系统运维管理 (13) 五. 总体设计思路 (14) 5.1设计目标 (14) 5.2设计原则 (15) 5.2.1 合规性原则 (15) 5.2.2 先进性原则 (15) 5.2.3 可靠性原则 (15) 5.2.4 可扩展性原则 (15) 5.2.5 开放兼容性原则 (16) 5.2.6 最小授权原则 (16) 5.2.7 经济性原则 (16)

六. 整改建议 (16) 6.1物理安全 (16) 6.2网络安全 (17) 6.3主机安全 (19) 6.3.1 业务系统主机 (19) 6.3.2 数据库主机 (21) 6.4应用安全 (22) 6.4.1 HIS系统(三级) (22) 6.4.2 LIS系统(三级) (24) 6.4.3 PACS系统(三级) (26) 6.4.4 EMR系统(三级) (27) 6.4.5 集中平台(三级) (29) 6.4.6 门户网站系统(二级) (31) 6.5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 (32) 6.6安全管理制度 (33) 6.7安全管理机构 (33) 6.8人员安全管理 (34) 6.9系统建设管理 (34) 6.10系统运维管理 (35) 七. 总体设计网络拓扑 (38) 7.1设计拓扑图 (38) 7.2推荐安全产品目录 (39) 八. 技术体系建设方案 (41) 8.1外网安全建设 (41) 8.1.1 抗DDos攻击:ADS抗DDos系统 (41) 8.1.2 边界访问控制:下一代防火墙NF (43) 8.1.3 网络入侵防范: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IPS (46) 8.1.4 上网行为管理:SAS (48) 8.1.5 APT攻击防护:威胁分析系统TAC (50) 8.1.6 Web应用防护:web应用防火墙 (54) 8.2内外网隔离建设 (58) 8.2.1 解决方案 (59) 8.3内网安全建设 (61) 8.3.1 边界防御:下一代防火墙NF (61) 8.3.2 入侵防御 (62) 8.3.3 防病毒网关 (63) 8.3.4 APT攻击防护 (67) 8.4运维管理建设 (68) 8.4.1 运维安全审计:堡垒机 (68) 8.4.2 流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SAS (70) 8.4.3 漏洞扫描:安全评估系统RSAS (75)

应用系统安全方案设计与实现

应用系统安全方案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应用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实现 1、前言 21 世纪生活,全球向网络化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Internet,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全策略是指一个系统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的精确规范。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在对特定的系统进行彻底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切实的策略。安全策略的内容应该包括系统安全隐患的分析以及应对的措施。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应用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网络安全方案总体设计原则 网络安全方案总体设计原则为:第一,综合性、整体性原则。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及具体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措施。一个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种方法适当综合的应用结果。一个计算机网络,包括个人、设备、软件、数据等。这些环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也只有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才能取得有效、可行的措施。第二,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对任意网络,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对一个网络进行实际的研究,并对网络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和措施。第三,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主要是指网络安全问题应与整个网络的工作周期同时存在,制定的安全体系结构必须与网络的安全需求相一致。安全的网络系统设计及实施计划、网络验证、验收、运行等,都要有安全的内容及措施。第四,易操作性原则。安全措施需要人去完成,如果措施过于复杂,对人的要求过高,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其次,措施的采用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五,分布实施原则。由于网络系统及其应用扩展范围广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网络脆弱性也会不断增加。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第六,多重保护原则。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它保护仍可保护信息的安全。第七,可评价性原则。如何预先评价一个安全设计并验证其网络的安全性,需要通过国家有关网络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的评估来实现。 3、应用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具体的安全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物理安全、网络平台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和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第一,物理安全。可采用多种手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方案 .doc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方案 撰写人:XXX 本文档介绍了XXXXX. YOUR LOG

2014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通安委办《关于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督促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强化安全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深化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和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建立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目标任务 继续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排查隐患,突出抓好高危作业,人员密集场所和火灾隐患的专项整治,坚持实行“平安报表”制度,积极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工作内容 (一)抓好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和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的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学校医院、养老院、重点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安全方案报批备案的有关规定,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节日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管理,落实安全防措施。严防火灾、拥堵、踩踏等事件发生。 (二)坚持实行“平安报表”定期报送制度 继续执行每月20日定期报送平安报表制度,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治安、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等一并列为排查报告范围,由镇安监办报送县安全生产办公室内,以便全面掌握全县各类隐患和维稳工作重点,为“大平安”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数据情况分析,实现对安全隐患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时、及时的监控管理。 (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以所属各单位自查隐患、自报隐患、治理隐患三个环节的责任为重点,要求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框架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并通过内部排查、实施治理和分析改进等步骤,形成完整的自查、自改和自报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考核工作机制。

信息系统安全方案

系统安全 由于这套系统涉及到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在保密性、准确性及防篡改等安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系统着重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 一、一般措施 1、实体安全措施 就是要采取一些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破坏的措施、过程。这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机房的安全措施,计算机机房建设应遵循国标GB2887 -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例》和GB9361 -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满足防火、防磁、防水、防盗、防电击、防虫害等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2、运行安全措施 为保障整个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其中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恢复、应急等。 制定必要的、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去进行制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形成一支高长自觉、遵纪守法的技术人员队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又一重要环节。要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强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教育,来严格有效地制约用户对计算机的非法访问,防范法用户的侵入。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把各种危害遏止最低限度。 3、信息安全措施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信息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加工,传递等数据流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适用性和共亨性。 制定良好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不仅仅是数据,还应把技术资料、业务应用数据和应用软件包括进去。 二、防病毒措施 计算机病毒泛滥,速度之快,蔓延之广,贻害社会之大,为有史以来任何一种公害所无可比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参考文本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 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国内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 -预控管理3个阶段。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 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 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危险源来控 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 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方法较 多,如由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OSA)安全管理体系发 展而来的管理方法、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 司(IRCA)的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的万全管理体系发展而

来的安全管理方法及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健康安(OSHMS)管理体系。这些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都采用基于风险的预控管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我国煤矿长期以来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如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系统评价、安全管理的五要素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我国许多煤矿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安全管理方法,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分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充分吸收国内外各种管理体系的优越性,融合创新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 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及意义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一直占70%左右,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煤矿2万多座,但我国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占到了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形势仍然令人担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煤炭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安全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质安全管理的思想也应运而生,并在多家煤矿企业得以贯彻执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神华集团是国内较早探索本质安全管理的煤矿企业。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考虑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05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组织下,开始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2007年3月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和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煤矿开展首批试点工作。

第2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2.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1.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 (1)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 本质安全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2)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2.1.2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