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柴达木试验区盐湖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

柴达木试验区盐湖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

中 图分 类 号 :T 23 9 V 1 .
柴达 术 国家 级 循 环 经 济 试 验 区 是 我 国 面 积 最 大 的 区 域 性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产 业 园 区 , 国 家 “ 一 五 ” 划 纲要 明 确 加 快 实 是 十 规 施 的循 环 经 济 产 业 园 区之 一 … , 是 20 也 05年 国家 发 改 委 、 国家
量 为 1 .2 39 07亿 m / ,0 6 2 3 a2 1— 0 0年 需水 量 为 1. 8 5 5 38亿 m / 。 a


词 :盐 湖 资 源 开发 ;水 资 源 需 求 ;柴 达 木 盐 湖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 ji n 10 —3 9 2 1 .4 0 1 o:0 3 6/.s . 00 17 .0 10 .2 s
第 3 第 4期 3卷
2 1 年 4月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 黄

V 1 3 No 4 o . 3. . Ap ., 0 1 r 2 1
YELL OW RI VER
【 资源 】 水
柴达木试验 区盐湖资源开发对 水资源的需求
张 富玲 , 曹广超 , 朱春 晓。王羲成 闫飞强 , ,
原 料 生 产 氯 化 钾 产 品 。 随着 氯 化 钾 生 产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水 量 卤
发展 , 用水需求 不断增加 , 水资源 的供需 矛盾 日益 突出 , 已成 水
为制 约 试 验 区经 济 发 展 的 瓶 颈 , 此 分 析 研 究 柴 达 木 试 验 区 盐 因
湖资源开发对水资源 的需求问题尤 为重要 。 试验 区地处青 海省西北 部 , 属海西 蒙古族藏 族 自治州 , 区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供需配置规划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供需配置规划
柴达木盆 地年 均地 表径 流总 量 441 10 亿 m3 ( 1956 年 2000 年) [3] , 其中丰水年 ( p = 20% ) 为 521 49 亿 m3 , 平水年 ( p = 50% ) 为 431 78 m3 , 枯水年( p = 75%) 为 371 54 亿 m3 , 特枯年 ( p = 95% ) 为 291 66 亿 m3。盆地的地 下水可分为山区基 岩地 下水, 平原区松散岩 类孔隙水和 第三纪油 田水。地 下水总 量 为 381 97 亿 m3 / a,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331 34 亿 m3/ a, 平原区 地下水资源量 371 16 亿 m3 / a, 二者重复量为 311 53 亿 m3/ a。
著。盆地各主要 地貌围绕大小盐湖呈多中 心环状分布, 洪积 倾斜平 原位于外环行, 湖积平原位于 内环, 中心是现 代湖泊。 柴达木盆地具有典型高寒大陆性气候特 征, 气 候寒冷、干燥, 多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 200 mm 递 减到西北部的 15 mm, 年 均相对湿度为 30% ~ 40% , 最小可低 于 5% 。年均温在 5 e 以下, 气温变化剧烈, 绝对年 温差 可达 60 e 以上, 日 温差也 常在 30 e 左右, 夏季夜间可降 至 0 e 以 下。风力强 盛, 年 8 级以上 大风日数可达 18~ 137 d, 西部甚 至可出现 40 m/ s 的 强风, 风 力 蚀 积 强 烈。 盆 地 蒸 发 量 巨 大, 年 均 蒸 发 量 2 5251 3 mm; 冷湖 蒸发 量 高达 3 2781 4 mm, 为 其降 水 量的 184 倍。柴达木盆地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 盆地内年平 均 日照时数普遍在 3 000 h 以上。
计划项目( 2012BA C09B05)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201301009) 作者简介: 韩 雁( 19782) , 男, 山西大同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E2m ail: yh an@ igs nrr. ac. cn 通讯作者: 贾绍凤( 19642) , 男( 土家族) , 湖南龙山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方面研究。E2m ail: jiasf @ igsn rr. ac. cn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初步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初步研究


是 目前 国 内 面 积 最 大 的 区 域 性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产 业 园 区 ,也是 国 家 唯 一 一 个 布 局 在 青 藏 高 原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园 区 ( 下 简 称 “ 以 试 验 区” 。试 验 区 的 建 设 是 依 靠 区 内丰 富 的 矿 产 资 )
c mp e e sv tl a in a d b o t d v l p n fCh i a e ta e fcr u a c n my o r h n i e u i z to n o s e e o me to ad mu t s r a o ic lr e o o . i

发 利用 。
1 柴 达木 循环 经 济试 验 区矿 产 资 源 开发 利 用 基 本 情 况 试 验 区是青海 省矿 产 资 源最 丰 富 的地 区,主要 矿 产 有 石 油 、天 然 气 、煤 、铁 、铜 、铅 、锌 、钴 、 钼 、金 、盐湖矿 产 以及 建材 非 金属 矿 产 。各 类 矿 产 己查 明的矿床 中 ,大 部 分共 伴生 有 多种 有益 组 分 可 供综 合 利 用 。截 至 2 0 0 9年底 ,共 有 各 类 矿 山 企业 20家 ,开发利用 矿产 5 5 8种 ,能源矿产 l 8家 ,黑 色 金属矿 产 2 8家 ,有 色 金 属矿 产 2 5家 ,贵金 属 矿 产
第 2 O卷 第 7 期
21 0 1年 7月
中 国 矿 业
CHI NA I NG AGAZI M NI M NE
V 0120, NO. . 7
J 1 2 1 u. 0 1

柴达 木循 环 经 济试 验 区矿 产 资 源 节 约 与 综合 利 用 的初 步研 究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摘要: 本文结合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区域和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防洪抗灾基础薄弱、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草原面积逐渐萎缩、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青海省必须制定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综合利用发展规划,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当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经济,遏止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源区青海省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in serious uneven,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slow, the flood disaster of foundation is weak, the water resources waste phenomenon is serious, grassland area gradually atrophic, soil erosion area increases,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unified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must be in qinghai province, promote local advantage industry and ec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curb the trend of soil erosion.keyword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resources in heyuan river area; qinghai province一、我国青海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青海省受内陆高原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东南部水系发育,西北部则河网稀疏。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摘要:青海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水电灌溉、防洪、治污、旅游、工业及生活、环保用水联动发展的局面,成为较具活力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本文从青海水资源现状入手,对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分析。

关键词:青海;水资源;优化青海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居全国第16位。

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 /3。

但青海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青海资源、人口、城镇布局不相匹配,而且过境水量大。

但于此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全省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3.3%。

所以,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水资源,是解决全省中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青海水资源概况1.1水资源总量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为62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65.93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60.4亿m3,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27.4亿m3,其中,黄河流域 208.5亿m3,占总量的33.1%;长江流域179.4亿m3,占总量的17.3%;澜沧江流域 108.9亿m3,占总量的17.3%;内陆河流域132.5亿8m3,占总量的21.1%,其中柴达木盆地为 52.7亿m3,青海湖流域为21.4亿m3。

1.2降水量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沿途有秦岭高山阻隔,降水量较少。

青海省平均年降水量为 285.6mm,折合2064亿8m3,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44%。

1.3地下水资源青海省总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山丘区、平原区之和扣除其重复计算量。

其中,黄河流域265.93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5%;长江流域65.82亿m3,占全省地下水的25%;澜沧江流域38.06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14%;内陆河流域71.67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7%。

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1.4地表水资源青海省年径流深变化在0-500mm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

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摘要: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一号文件”重点聚焦水利工作,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水利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指明了方向。

青海穷在水,苦在水,发展的希望也在水。

青海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必须要把水的问题解决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水资源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资源结构最完整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但就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而言,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水资源有效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和谐发展关键。

一、水资源是制约柴达木循环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柴达木盆地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时空分布不均,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与水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与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水资源短缺与循环经济跨越式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据水文资料,柴达木盆地淡水资源量为52.7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每平方公里2.04万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1%、全国平均水平的7%。

2008年盆地用水量达9.22亿立方米,占年供水量10.27亿立方米的89.8%,已接近供水总量极限。

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优势产业规划》,到2020年循环经济试验区将新增重点工业项目39个,新增工业用水量5.42亿立方米,新增社会经济需水量约为4~5亿立方米,整个国民经济需水量将达到14~15亿立方米,而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根本无法满足该区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青政〔2024〕16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青政〔2024〕16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
意见(青政〔2024〕16号)

【期刊名称】《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汉文版)》
【年(卷),期】2024()4
【摘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强化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1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总页数】8页(P3-10)
【作者】无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11]114号
2.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青海省贯彻落实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
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20]80号)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1]78号)4.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的意见(青政办〔2022〕54号)5.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23〕26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政策现状、环境及导向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政策现状、环境及导向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政策现状、环境及导向研究作者:郭海君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第02期2012年5月,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并明确“海西柴达木地区,要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形成与西宁错位发展的“双核”格局,成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对于正处在全面实施《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试验区而言,带来了新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文从分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政策现状和政策需求入手,提出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更具操作性、创新性、长效性的政策建议。

一、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体系(一)法律保障方面保障我国循环经济实施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法》),这部法律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循环经济列入政府主导的财政支持,并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二是注重税收调节的市场手段。

当前循环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好的模式、体系与市场基础,所以现阶段政府财政提供启动资金和专项支持在我国非常必要。

在政府财政支持循环经济方面,《循环经济法》提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

由于目前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市场刺激手段,在《循环经济法》中只是开出了我们最常使用的优惠税收“药方”。

从源头上看,《循环经济法》是《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的延伸和发展。

颁布于1997年的《节约能源法》提出对节能产品、技术进行税收、信贷的优惠政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关于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关于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吨、石 油达到20 5 万吨、天然气开采达到 2亿 立方米 ,盆地工业 总产值超过30 0 0亿元 ,不少企业对于 资源 “ 挑肥减瘦” ,多种
共 生矿 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种 ,而将其他资源作为废弃物抛弃 ,造成 资源大量浪 费 如原盐湖集团一选厂生产 区的4 平方 0 公里范 围内,因长期只生产氯化钾 ,而氯化镁未被 回收利用 。致使地表2 3 ( — 米 第一隔水层 )的结晶 卤水因氯化镁浓度增高 而老化 ,再 不能用于生产钾肥 。如果用循环经济 的方 式来 开发资源 ,能有效的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增强资源环境优势 、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 同追求的 三 今天 。在区域竞争 日趋激 烈的形势下 ,在政策 、科技 、人才 、服务、基础设施 已达到一定 “ 饱和度”的情况下 ,良好 的资源 优势成 为一种不可多得和不可替代 的竞争 力构成要素。
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 资源 开发 的客观要 求
( )循环开发利用察尔汗盐湖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 。柴达木盆地的资源 开发过去 几十年侧重于资源的单 -

提取利用 ,在资源 开发 中几乎没有综 合开发的观念 。例如盆地 内最有优势的盐湖资源 ,特别是 盐湖资源 中的矿物质沉积是
摘要: 柴迭木盆 地矿产 资源丰 富, 长期 以来基 奉上是 粗教 式经营、 浪费式开采 , 资源没有很好地综合开发利用。 本
文 根 据 循 环 经 济的 特 点 , 枭 达 木 资源 开 发 中 发展 循 环 经 济 提 出了一 些建 议 。 对
关键词 : 达木 ; 柴 资源 开 发 ; 环 经 济 循
中图分类号 :145 F 2.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第1 4卷 第 7期
2 01 4在
Vo 1 .14. NO. 7
7月
J u l y , 2 O 1 4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 探讨
王 秀莲 ,杨 丽 蓉 ,闰永 福 ,李光 录
( 青 海 省 水 文 水 资 源 勘 测 局 ,西 宁 8 1 0 0 0 、 石 化 为支柱 产业 的
新 型工 业 城 市 , 城 市 总 体规 划 面 积 5 2 k m , 现市 区建 成 面积 约 3 2 k m。 , 全市人 口 2 7万 , 其 中城 市人 口 占 9 0 以上 ] , 是青 海省 未来 几 十年 中工业 发展 的重 点 城市,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和 城 市 的 扩 张 , 格 尔 木 市 对 水
位 于格尔 木河 山前 冲积平 原上 , 从 1 9 8 0年建 市至今 ,

为 1 7 . 9 m。 / s , 多年平 均 径 流量 5 . 6 4 0亿 m3 L 。在格
尔 木冲 洪积扇 戈 壁带前 缘 由于地 形变 缓 , 地 层 颗粒变 细, 地下 水泄 出形 成诸 如格 尔木 东河 、 格尔 木西 河 、 金
5 0 . 0 mm, 而 年蒸 发量 却高达 2 0 0 0 . 0 mm, 地 区盛 行 西
风, 次 为西 北风 , 平均 风速 在 3 . 0 ~4 . 0 m/ s 。
1 . 2 水 文
格 尔木 河 是 本 地 区 唯 一 河 流 , 发 源 于 昆 仑 山 北
坡, 由于西 支 昆仑河 、 东支 雪水 河 、 南 支南 沟汇 合 而成
( 见图 1 ) , 它 穿越 山峡 流径 市 区 , 最 终 注入 达 布 逊 湖 ,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行。本文通过盆地水资源调查资料 ,从水资源利用出
发 对全 盆地水 资 源开采 潜 力进 行评 价 ,以便服务 于 盆
地水 资源 开发 之需求 。
融 、地表水资源减少 、湖泊和湿地萎缩 、草地退化和
沙 化 。所 以 ,保 护 源 区生 态 环 境 、保 护 “ 中华 水塔 ” 是 当前 和今 后一 项长期 任务 。
1 ×1 5 0 亿元 ,占全省矿产资源潜 在价值 的 9 . %。 08 7
随着 西部 大开发 战略 的不 断深入 ,作 为青 海 省西 部资 源 大区 的柴达木 是 今后 矿 产资 源重 点开 发地 区。20 05 年 1 国务 院六部 委将 柴 达木列 为 循环 经济 试验 区 , 0月 而沱 沱 河 、曲 麻莱 、治 多 和 雁 石 坪则 呈 缓 慢 下 降 趋
『】 5汪双杰 ,周文锦. 青藏公路沿线环境演化及环境保护对策【. J J 公路 ,2 0 ,() 7 4 . 0 5 1:3 — 1
威胁 。
( 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 ,许多草地与高原 5 )
湿地 范 围重 叠 。长江源 区 的草 地 系统 极其脆 弱 , 自 2 0
【】 中海 ,赵希涛 ,吴珍汉 ,等 . 6吴 西藏纳木错及邻 区全新世气
的演 化趋 势 ,对长 江源 头湿 地资 源 的可持 续 利用构 成
[] 3 辛元 红 ,等. 长江源 区生态环境 地质调查 【】西宁 :青海省 R.
地 质 调 查 院 ,2 0 . 08
f] 4 于海英 ,许建初. 气候变化对青藏 高原植被影 响研究综述【. J ]
生态 学 杂 志 ,2 0 ,2 ( )7 7 7 3 0 8 8 4 :4— 5 .
关键词 :水资源 ;开采潜力评价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33 严格 周期检 定 制度 .
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检定好每一块压力表 ,消除压力 仪表 的安全隐患。以人为本 ,关爱 生命 ,加强措施 , 防患未然 ,是我们做好压力容器安全监督工作 中的永
恒 主题 。
检定规程要求 ,一般压力表 的检定周期是半年 , 精密压力表的检定周期是一年 ,如果超过这个期限还 在使用 ,就很难保证压力表是否合格 。因此规程中规
柴达 木盆 地地 下水 开发利 用 的环境 效应 。
用量从 18 年 的 1 1 lS 降到 0 5 8 1S 由 98 . xO 下 4 m . 6 ̄0 , 9 m
于工业增 加值 猛增 ,其 国内生产 总值 达 2 . 51 6亿元 。
20 0 3年柴 达木 盆地 已成 为 闻名 全 国 的工 业 盆地 ,国内
促进了经济发展 ;浅层地下淡水 的开采加快 了水循环 ,提高 了地下水 资源利用率 ;浅层地下水 的开采促进 了盐碱地土壤 改 良;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提高了浅层 地下水调蓄能力 ;浅层地下水 的开采保证 了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地下水开采有利于 生态环境保 护 ;地下液体矿水的开采为盐 化工业提供 了大量原矿资源。其 负面效应是 :地下水污染 ;咸水入侵 ;水 质咸 化 ;盐湖区液体矿产资源超采形成区域降落漏斗 。 关健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环境效应 ;柴达木盆地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是压力容器安全使用 的重
要 保证 。 31 压 力仪 表的质 量是 压 力容器 设备 安全 运行 的保 障 .
压力容器设备正常运行靠的是压力仪表 有质量 , 无论是新购置的压力仪表 ,还是在用 的压力仪表 ,其
合格率必须达到 10 0%。应将在用和备用 的压力仪表
局 限 ,也 造 成 了一 些 开 发 利 用 的环 境 地 质 问题 。 另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摘要: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既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区,又是自然资源富集区。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无节制的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该地区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濒危物种的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

因此,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柴达木;资源;补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一、柴达木盆地资源赋存情况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矿产和一些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国99%以上的镁盐,96%以上的钾盐,80%以上的锂矿和湖盐矿,66%以上的芒硝,近50%的锶矿和石棉矿都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在其已上表的39种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锂、锶、盐矿、钾盐、镁盐、硼矿、天然碱、碘、溴、铷、云母、长石、硅灰石、制碱用石灰岩等16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100%;铅、锌、芒硝、石棉、滑石、铟、镉等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70%以上。

柴达木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59668.44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2.39%,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16.40%。

而且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为主的各类矿产资源配置比较齐全,储量高度集中,在国外颇为少见,不愧为中国的“聚宝盆”。

二、柴达木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开发模式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回收再利用和综合开发使用效率低,产业效益不明显。

2.产业融合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3.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三、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目的所谓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采的不同阶段(依资源开发程度可分为成长期、鼎盛期和衰退期),通过采取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资金等一整套补偿措施和扶持办法,支持矿产资源勘探与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转型。

浅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及建议

浅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及建议

浅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及建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唯一布局在藏区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是青海省地方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支撑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为促进试验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产业布局,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标签:柴达木;循环经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建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2005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也是国家唯一布局在藏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试验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内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体为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地域广袤,资源丰富,是一個典型的资源型地区。

区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海西州行政辖区总面积的85.31%,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6%。

一、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一)试验区社会发展形势2014年,试验区所属海西州总人口约41.25万人,地广人稀,人均占地0.73平方公里。

相比较2011年,海西州人口增加4.19%,从业人口增加16.43%,其中从事第二产业人员增加了34.99%,其增长速度远远高出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人均纯收入也与2011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分别增加了20.39%、33.91%,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试验区经济发展形势2014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29亿元,同比增长6.46%,全州地均GDP由2011年的16.00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了2014年的17.03万元/平方公里;人均GDP也由2011年的11.67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2.42万元。

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相比201 1年增加了49.27%,达到538.42亿元。

(三)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地位柴达木地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是青海省地方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支撑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探讨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探讨

之老化 失修,全省 万亩 以上的灌 区中有 8 0 % 以上 先 天 不 足 带 取严格管理 、治理措施 ,使排放的废水、废气达 标,处理好工
病运 行,致使 灌溉保证率下 降。除 目前的黑泉水库等外 ,全省 业 、城 镇 生 活 垃 圾 ,避 免 淋 溶 造 成 水 体 污 染 。农 业 由灌 溉 土 地 科 没有几项大型调蓄骨干 工程 ,水 资源 的有效调控和防洪减灾能 转变为浇灌作物 ,推广喷灌 、滴灌 、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
力十 分有 限 , 导致 一方 面 资 源 型 缺 水 和 工 程 性 缺 水 问题 非 常 突 学施 用 农 药 化 肥 。
出。
3 . 2利 用雨水资源
青海省 东部干旱半干旱 山区,地形复杂 ,修建水利工程难
1 . 3水资源浪 费严 重
在城市水资源 短缺 的情 况下,我省大部分城市 的工业和生 度 大,经济 效益差 :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雨水资源无效蒸 活 用 水 却 存在 着 浪 费 的 问题 。 发损 失较大 。近年来 ,大面积推广雨水积流技术 ,提高 了雨水 1 . 4 生 态 环境 不 断 恶化 资源的利用 率。今后应继续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解决人畜 由于受全球 气温变化和人 类经济活动 的影响 ,草场退 化、 饮水、提高农村 生活 水平和治理水土流失 的关键工程实施 ,以 沙 化 问题 十 分 严 重 , 加 之 草 原水 利 基 础 设 施 投 入 长 期 不 足 ,致 此解决干旱缺水 问题 。 使土地侵蚀面积 已扩大到 6 3 %,并呈现 出逐年拓展 的趋势 。干 3 . 3大 力实施 信息监测技术 旱缺水使江河 源区的柴达木 盆地 、环青海湖等沙化面积速度蔓
利 用发 展 规 划 , 以水 资 源开 发 利 用 进 行 了研 究 。 关键词 : 青 海省 ; 水资 源 ; 综合应用 ; 问题研 究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盆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水资源区。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柴达木盆地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准确地了解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状况,对于有效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为后续的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利用技术针对柴达木盆地的水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问题,需要开发节水灌溉、中水回用、水资源再生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由单纯开采向循环利用的转变。

三、生态修复技术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如人工湿地建设、植被恢复等措施,重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经济政策与管理创新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实践,柴达木盆地的水资源治理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治理模式,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演变与可持续利用需要从技术、管理、政策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实践。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2 8卷 第 1期 21 0 0年 2月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 f iga U iesy N tr c n e o ra o Qn h i nvr t( a eS i c ) i u e
V 12 . o . 8 No 1
F b2 0 e . 01
展 及 淡水成化 、 下水 污染 , 剧 了水 资源短缺 、 地 加 卤水开采 形成 降 落漏斗 , 导致 卤水 资源 的贫化
及废 卤 排放形成的反向漏斗 , 造成钾盐含量的相对减 少及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后 , 绿洲带地下
水位 下降 , 植被 退化 , 沙漠化 面积迅 速扩 大等环 境地质 问题 。针 对上 述 问题提 出了防止地 下水
污 染、 水质 成化 、 采等 方 面的具体 措施 。 超
关键词 : 柴达 木盆 地 ; 资源 ; 水 开发利 用 中图分 类号 :6 17 P4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89 (00 O — 04— 6 10 9 6 2 1 ) 1 0 5 0

M an p o lm n o u iI fCh i a a i i r b e a d s l tOl o ad mu b sn S
h do elg a d ln dsm l cl c o a a ai s e s nl i o xs drgoa y rgo i l rl ga pe ol t ni Q i m B s a la a s nei e i l o c i i n a ei n d n w l a ys t e n
g o nd tr r s ur e x l ia in r u wa e e o c se p o t to
BAO h n y e , Z e g u DONG f n GUO h z e , Xi g , e S i h n。 XU ec e g W ih n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郭武
【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1997(20)3
【摘要】以1993年为现状年,对柴达木盆地现有各种水利工程的实际供水量国
民经济各部门实际用水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并计算了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的耗水量,同时进行了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这些分析,有助于掌握柴达木盆地的用水结构,并为今后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总页数】8页(P82-89)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盆地
【作者】郭武
【作者单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9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J], 黄勇;尚小刚;李键;王永贵;
郭宏业;郭新华
2.新泰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J], 程家兴;赵鹏;孙振玉
3.文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J], 裴文辉
4.黑孜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J], 朱建春
5.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的可持 续发 展 和建设 安全 的供水 保 障体 系提供 重
要决 策依 据 。
1 水 资 源 条 件 及 面 临 的挑 战
1 1 水 资 源 条 件 .

柴 达 木 盆 地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在 1 . rm ~ 76 a 27 1 4 . mm 之 间 , 水 面 蒸 发 量 在 1 5 . mm ~ 3 39
联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指 出 ,目前 地球 上淡 水资 源
总体充 足 ,全球 约 有 2 的 人 无 法 获 得 安 全 的饮 O 用水 。 目前 ,在 全球 5 0条大河 中 ,超过 半数 严重 0
枯竭 。
循环 经 济试验 区协 调和 健康 发展 ,迫 切需要 从水 资 源优 化 配置 的角度 ,根 据 《 青海 省柴达 木 国家级循 环经 济试 验 区总 体 规划 》 ,分 析 和 预测 未 来 不 同水 平年 “ 三生”( 活 、生产 和 生 态 )用 水 需 求 ;利 生 用所 构建 和开 发 的水资 源配 置模 型及计 算软 件 ,通
规 划 战 略
水 利规 划 与设计
21 0 0年 第 6期
青 海 省 柴 达 木 循 环 经 济 试 验 区 水 资源 配置及开 发 利 用策略 研究
谢 新 民 魏 传 江 柴 福 鑫 李青 基 贾福 宏。 庞 恒通
(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北 京 1 0 3 ; 2 1 0 0 8 .青 海 省 海 西 州 水 务 局 青 海 德 令 哈 8 70 ) 1 0 0
全 球 很 多 地 区 面 临 水 资 源 匮 乏 的 危 机 。我 国是
世界上 水资 源 比较贫 乏 的国家 之一 。
而 地 处 降 水 稀 少 、蒸 发 巨 大 、 地 貌 特 征 独 特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过不 同情 景不 同组 合方 案 的长系列 逐 月调节 计算 和 对 比分 析 ,给 出推 荐 的水资 源配置 方 案和开 发利 用
模型
计算软件
规 划
【 中图 分 类 号 1 T 1 . 【 献标 识码 】 B 【 章 编 号 1 1 7 — 2 6 ( 0 0 6 0 1 5 V2 3 4 文 文 6 2 4 9 2 1 )0 ~0 0 —0
【 DOI 码 】 1 . 9 9 j is . 6 2 2 6 . 0 0 0 . 编 0 3 6 /.s n 1 7 ~ 4 9 2 1 . 6 1
3 2 . mm 之 间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4 . 2亿 m。( 56 1 92 合
径 流 深 约 1 mm) 可 利 用 量 为 2 . 2亿 m。 7 , 05 ;人 均 、 亩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分 别 为 1 7 0 / 和 0 8 m。人 1 5 3 / ,分 别 是 全 国 人 均 、 亩 均 水 资 源 量 的 0 8 m。 亩 4 9倍 和 7 3倍 。 . . 柴 达 木 盆 地 水 污 染 总 体 较 轻 , 除 部 分 河 流 或 局
策 略等成 果 ,为青 海省 柴达 木 国家 级循 环经 济试验
西 北 内陆柴 达木 盆地 ,生态 环境 十分 脆弱 ,众 多 的 大小盐 湖 和淡水 湖泊 星罗 棋布呈 中心环状 分 布 ,水 资源开 发利用 与 湖泊生 态关 系 十分 密切 。
柴 达 木 盆 地 是 我 国 重 要 的盐 化 工 基 地 ,更 是 青 海 省 工 业 的摇 篮 、经 济 的 重 心 和 精 华 所 在 。 随 着 国家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和 2 0 0 5年 被 列 入 国家第 一批 1 3个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产 业 园 区 ,柴 达
木 盆地 迎来 了一个 难得 的发 展机 遇 。但如 何协 调水 资 源开 发利用 与经 济社会 发 展及 湖泊 生态保 护 之 问 的关 系 ,确保 青海 省柴 达木 国家 级循 环经 济试 验 区 可持 续发 展 和建设 用水 安全 ,已经成 为各 级政 府和
社会 各界 广泛关 注 的热点 之 一 。
【 摘 要 】 针 对 青 海 省 柴 达 木 循 环 经 济 试 验 区实 施 跨 越 式 发 展 过程 中 出 现 的 新 情 况 和 新 问 题 ,根 据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构建 人水 和谐 生态 文 明 社会 的 总 体 要 求 ,在 查 清 柴 达 木 盆 地 水 资 源 数 量 、质 甚 、分 布 特 征 及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和 “ 生 ” 用 水 需 求 基 础 上 , 以流 域 耗 水 平 衡 为 基 础 ,构 建 面 向地 表 水 与地 下 水 联 合 调 控 、基 于 河 道 内 与 河 道 外 生 三 态 环 境 需 水 的水 资源 优 化 配 置模 型 并 开 发 计 算 软 件 ,通 过 4 年 长 系列 逐 月 调 节 计 算 和 综 合 对 比 分 析 ,给 出 水 资 5
作 者 简 介 :谢 新 民 ( 9 3年 16
士生导师 。

为解 决柴 达木 盆地水 资 源与人 口 、耕地 资 源分
布 和 经 济 发 展 格 局 不 相 匹 配 , 以及 区 域 之 间 和 行 业 之 间争 水 、工 业 用 水 挤 占农 业 用 水 、生 产 用 水 挤 占 生 态 环 境 用 水 等 日趋 严 峻 问题 ,有 力 地 支 撑 柴 达 木
源 优 化 配置 推荐 方案 、工 程规 划及 开 发 利 用 策 略 等 成 果 ,为 青 海 省 柴 达 木 国家 级 循 环 经 济 试 验 区 供 水 安 全 保 障
和 可持 续发 展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提 供 重 要 参 考 依 据 。
【 键 词 】 水 资 源 配 置 关
) ,男 ,教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博
1 ・
规 划 战 略
水 利 规 划 与 设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