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比较看“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
2020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2020公共行政学第^一章参考答案版权归国家开放大学所有第十一章行政监督1简述行政监督主体构成。
答:(1)法定监督主体。
(2)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
(3)委托监督主体。
2、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3、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4、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5、简述“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原则”的基本含义。
答:(1)依法监督。
(2)自主行使监督权。
(3)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坚持和实行“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什么?答:(1)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2)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3)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
7、如何理解“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答: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
因为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遵纪执法和工作情况的好坏最为了解,因此,监督机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的反映和意见,认真受理其控告、检举,从而,把行政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紧密结合起来。
案例比较看“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
案例比较看“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摘要】“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领域解决法律适用冲突问题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法律选择方法。
政府利益分析说与最密切联系原则都是在美国国际私法革命中产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
本文从案例角度来分析比较两者如何适用及各自特点。
鉴于两种理论各有利弊,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与其他学说混合而得到适用。
【关键词】政府利益分析说;最密切联系原则;国际私法;法律冲突“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都诞生于美国学者的理论著作中,并被运用到美国司法实践中,随后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国熟悉采纳。
其中,“政府利益分析法”产生于柯里的著作《冲突法论文集》中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而“最密切联系原则”最早由里斯在他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提出来。
两者对现代冲突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一)政府利益分析法如何界定要界定政府利益分析法,先要弄清楚其基础理论,即政府利益分析说。
政府利益分析说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柯里。
他认为,在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来实现的。
因此,冲突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在于如何调和或解决不同州之间的利益冲突。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州的法律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了解和分析法律背后的政策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何州利益应当让位。
所以,政府利益分析法就是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判断冲突后面真正的利益冲突,对发生冲突的各国(州)法律的目的进行解释。
在对发生冲突的各州法律的目的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把政府利益冲突分为虚假冲突、真实冲突、无着落案件。
虚假冲突是仅有一个州具有“政府利益”,该州的法律应予适用。
真实冲突是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州对该纠纷具有政府利益,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形加以处理:其中具有“政府利益”的一州如为法院地,则该州法律应优先得到适用;如这些具有“政府利益”的州均非法院地,则适用其中与法院地法相同或相类似的那个州的法律。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
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即是“公共政策问题(概念)的内涵”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首先是客观的社会问题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和感知:社会多数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潜在的严重性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价值利益的冲突就会在不同的主体之间产生了,当这种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时,(要求解决它的呼声也会相应高涨)就会引起当局的重视和行动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某一主体如果想将某一社会问题转化成公共政策问题往往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5.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往往会选择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和能力范围内的,与自身利益一致的问题采取行动,而且政府的必要行动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体协调的观念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案例事件]:摘自南方都市报 2007年6月1日A32版5月30日下午2点多,贵阳市延安西路段至紫林庵路段发生了将进3个小时的大堵车,而这个时间贵阳极少发生堵车现象。
堵车是因为有盲人在盲道上被政府牌照汽车撞倒,处理此事的派出所民警处理不当,殴打盲人,所以讨要说法的盲人们堵住了这条贵阳主干道。
当地残联向记者确认了网友说法的基本事实。
据现场盲人描述,大约14点左右,一辆挂政府牌的小车在客车站门口盲道上撞倒几位盲人,然后几位盲人遭延安西路派出所人员暴打,后被带走,小车亦离开。
盲人家属及附近的盲人在短时间内汇集到客车站门口,将延安西路阻断,造成贵阳市区大塞车。
在现场的盲人、家属及路人表示,此举仅仅是希望能够讨回一个公道。
”从现场盲人的口中获悉,受害盲人被小车撞了以后,要讨个公道,却被附近派出所的人暴打并关起来,盲人家属到场要求释放,被拒绝,甚至连见面也不被允许。
当地的盲人虽然没有正式的组织,但都是有联系的,他们很快就聚集起来。
由于盲人是在客车站门口被撞倒的,而延安西路派出所的位置就在客车站里面一栋楼里,所以盲人都停留在客车站门口,围堵起来。
派出所的人没有再出现,现场只剩下交警,但对此事束手无策,只能站在盲人身后不远处。
后来又有群众自发加入到盲人的队伍中。
被批评的延安西路派出所拒绝接受采访。
事件发生地点所属的贵阳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向记者肯定确有堵车事件,并翻查了当时的交通记录,显示了30日下午2时40分在延安西路段发生大堵车,而且当时交警支队的领导都到了现场调解事件,贵阳市残联和维稳办也同去了。
贵阳市残联办公室的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确有此事,当时残联一位领导到场参与调解。
不过因为“领导在开会”,不能接受采访。
贵阳市客车站一位负责人表示知道堵车的事,起因是派出所处理不当。
他说,塞车是从车站门口的东侧开始的,一直延伸至紫林庵路段。
事件持续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
[案例分析]:1、从新闻报道来看,整个事件的起因是汽车在车站门口的盲道上撞倒盲人,双方引起纠纷,后事件升级,发展到城市道路受堵,众多人员参与的群体事件。
公考法律案例分析技巧(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敏锐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在案例分析中,考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公考法律案例分析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案例分析技巧1. 理解案例背景在分析案例之前,首先要对案例的背景有清晰的认识。
这包括了解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法律关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阅读案例,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 识别法律关系在案例分析中,识别法律关系至关重要。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考生需要从案例中找出涉及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3. 分析法律规范针对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考生需要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在分析过程中,要关注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法律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法律规范的解释。
4. 逻辑推理在案例分析中,逻辑推理能力是考生必须具备的。
考生要根据案例中的事实和证据,运用法律规范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在推理过程中,要确保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5. 突出重点在案例分析中,考生要善于抓住重点,对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重点问题通常包括:案件性质、法律责任、法律适用等。
通过突出重点,使案例分析更具针对性。
6. 结合实际在分析案例时,考生要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这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规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撰写答案在撰写答案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清晰:答案应具备清晰的层次结构,便于阅卷老师理解。
(2)论证充分: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要充分论证,确保答案的合理性。
(3)语言规范:使用专业术语,确保答案的专业性。
(4)字数适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注意字数控制。
三、案例分析实例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实例,供考生参考:案例:甲、乙、丙三人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公司,甲为法定代表人。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前二题答案
案例分析注意事项:1、根据案例之后所提示的问题角度进行作答,结合具体案例情况、分析案例的主要线索和问题。
2要求以专业知识作为视角,有观点、有论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特别提醒:案例三是上课时老师提到的,考试的可能性很高。
案例一.结合上述案例,思考回答:1、没有被有效执行的国家法律政策有哪些?没有被很好执行的原因和类型有哪些?企业没有根据法律政策的要求,为职工购买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这些问题成为2013年危机的导火索。
按照《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只要确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企业与职工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中必须有社会保险的条款。
同时,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要求,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
比如,国务院在200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要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维护广大职工社会保障权益的需要"(劳社部发〔2005〕31号)。
S省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明确规定“各类城镇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定退休年龄内的全部职工”必须购买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S省劳社发〔2006〕17号)。
在L县煤矿行业的实际操作中,本应强制购买的职工社会保险(工伤保险除外,因为煤矿行业工伤发生的几率大,所以劳资双方都很重视)付之阙如,购买社会保险的费用变成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收人。
职工直接拿到了本来应该用于个人购买社会保险的费用(根据行业收人情况,平均每位职工每月应该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为200-300元),而企业则省下了本该为职工缴纳的保险费(L县煤矿职工月平均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企业应该为每位职工每月平均支付500-800元左右的保险费)。
当地的煤矿职工大多是20-30岁的青壮年,现实的收入显然比将来的社会保险更有吸引力,所以逃避强制性的保险对于劳资双方似皆有利可图,2、案例中,为什么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出现不合法律政策的行为选择?相互关系是什么?首先,煤矿行业不定期就业的行业特点。
公共政策习题和答案
一、试题1.理论综合(20分)试述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答: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这是由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利益分析: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
2.政策问题构建(40分)选择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按照相应的理论,构建一个恰当的政策问题。
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问题必须明确;(2)必须根据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形成合理的问题结构模型,以明确问题的构成;(3)必须根据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明确问题形成的合理原因;(4)结合所掌握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明确问题形成的可控原因社会现象: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不容乐观。
三聚氰胺还阴魂不散,瘦肉精又开始兴风作浪;面粉增白剂刚刚被禁止,端午的粽叶又被爆出浸过硫酸铜·食品安全警钟一再敲响,加强食品监督,严格把关食品生产已成为政府肩头重任。
2011年3月3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发布有关撤销面粉增白剂的公告,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有关面粉中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食品标准内容自行废止。
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紧接着,2011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之后工信部迅速出台《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4月27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属于已经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或卫生部公告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于2011年7月1日前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交书面及电子版材料,包括指定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参考的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标准。
论利益衡量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应用
论利益衡量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应用利益衡量原则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机关与市民之间的纠纷,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
在这些纠纷中,涉及到了行政机关权力与市民权利的平衡,因此需要利益衡量原则来保证公平公正。
利益衡量原则是指在权利冲突中,必须对各方涉及的利益加以权衡,尽可能地满足各方利益的需要。
在行政诉讼中,利益衡量原则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利冲突的解决,即在行政机关与市民之间的纠纷中,需要对双方权利进行权衡,平衡彼此的权利;二是行政裁量的限制,即行政机关在处理事务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裁量合理。
利益衡量原则在权利冲突的解决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行政诉讼的处理过程中。
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中,行政机关会侵犯到市民的权利。
这时,利益衡量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尽量满足市民权利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行政机关自身的需要,确保权利冲突的解决是公平公正的。
在行政诉讼的裁判过程中,法官需要权衡双方利益,并根据利益衡量原则进行判断,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利益衡量原则在行政裁量的限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处理事务时的裁量上。
行政机关应当在经过权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裁量。
如果行政机关裁量不合理,不仅会侵犯市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违反法律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要求行政机关改正错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行政诉讼的裁判过程中,法官也会根据利益衡量原则来判断行政机关的裁量是否合理。
除此之外,利益衡量原则在行政诉讼中还有其他的应用,例如在行政合同、行政征收、行政许可等方面也会涉及到利益衡量原则。
总之,利益衡量原则对于行政诉讼的公正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行政机关与市民之间的权益平衡,提高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利益衡量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保证行政事务的公正处理,促进行政机关与市民之间的和谐共处。
政府公共关系大作业答案
广东省安全员C证考试模拟题附答案【精品】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70题)1.木工圆盘锯上的(A )必须设置防护罩。
A.旋转锯片B.开关C.轴箱D.电机2.施工单位挪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处挪用费用(A )的罚款。
A.20%~50%B.20%~40%C.30%~60%D.30%~50%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A )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工程项目监理C.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D.项目负责人4.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C)。
A.10mB.20mC.30mD.40m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2004年第397号)的规定,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 A )制度。
A.安全生产许可B.定期安全检查C.施工许可证D.行业监督6.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
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 D )止。
A.建设开工之日起至有意外伤害发生B.有意外伤害发生起至竣工验收合格C.开工令下达起至竣工D.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7.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C )年。
A.1B.2C.3D.58.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规定:评价人员应具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相关专业能力,每次评价不应少于( B )。
A.2人B.3人C.4人D.5人9.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和(C )进行签字确认。
A.项目负责人B.专职安全员C.项目技术负责人D.施工员10.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的过程中由于(A)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财产一及其它损失。
A.事故B.管理不善C.危险源D.事故隐患11.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C )。
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与方式(ppt 17页)
9
三、交际型公关方式 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是指政府主要通过与公众之间的
人际交往而开展的一种公关方式。 四、防御型公关方式
防御型公关方式,又可称为危机管理型公关活动,是指政府 针对自身情况或外部情况,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 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地将危机化解, 重新恢复良好形象和信誉的一整套机制。 五、矫正型公关方式
9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它既具有一般公共关
系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区别于其他公共关系的特征。 (一公关目的特殊性
与其他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相比,政府公关不以盈 利为目的,其直接而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行政 效率。 (二)公关主体的特殊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它不仅在性质上根本不 同于各种经济、文化组织,而且也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 (三)公关客体的特殊性 (四)公关手段的特殊性
9
第四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方式
政府在公关活动中采用的公关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 到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公关效果。由于政府的公关对象不 同,公关的具体目标不同,因此公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概 括起来谈,可供政府选择的常用的主要公关活动方式有以下 几种类型: 一、宣传型公关方式 (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它是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 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来宣布有关重要 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一种特殊会议。
政府的良好形象是一个政府治理国家或地区的根本条件 (二)有利于决策的制定
政府制定政策,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的 出台,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必须通过公 共关系活动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调查舆论,体察民情, 并对原决策作出修改或调整。
09《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对普京政府及其普京形象塑造的意义答:良好的政府和领导人形象能够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代政府和领导人都把其形象建立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和核心目标。
在现代社会,建立政府和领导人形象意义深远。
普京1999年末就任俄总统以来,顺应民心,调整了叶利钦时代的一些错误政策。
他在各场合表达了新政府的执政理念: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强化国家执政能力,平衡社会矛盾,平息政治纷争,实现强国目标。
他运用宪法赋予的总统权力和对行政力量的控制力,逐步调整了政府内权力结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政策措施:(一)坚决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取得显著成果。
“车臣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影响国内稳定和社会发展。
2002年10月23日,车臣武装分子策动了俄罗斯剧院人质危机事件,劫持800名人质,提出许多俄政府根本无法接受的要求。
普京政府命令特种部队最终成功解救出被劫持在剧院内的约750名人质,并击毙包括匪头目马夫扎尔•巴拉耶夫在内的全部50名恐怖分子,由此结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恶性恐怖绑架事件。
虽然在此次营救行动中,俄罗斯也付出了118条人质生命的巨大代价,但无论是在兵力部署还是战略战术方面都赢得国际、国内舆论的认可,其中,政府公关功能发挥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在政府内部组成智囊团,同时寻求国际舆论支持。
其次,遵循社会利益原则,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果断采取工业营救措施。
第三,确定进攻性目标规划。
自从独立开始,俄罗斯就必须同时处理三个复杂的大问题一—要建立一个新的市场经济制度,要建立一个能正常动作的民主制度,要在当今和未来世界格局中取得一个新的地位。
这三个发展目标是同时被选定的,而且当他们被选定后,俄罗斯的发展已不可能再有另外的选择余地了,这意味着必须从一个混乱的局面、权力的真空和不断动荡的局势之中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这一切必须在同一时间里重新建立起来。
对俄罗斯安全威胁最大的根源不是别人,而是它自己。
【《公共政策分析》】_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答案
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以及答案案例一:⑴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⑵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
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师资,设备和国际化水平明显高出小城市,城镇等,相对的学费也令人结舌。
很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还依然停留有在初建的原有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质量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阻止了孩子发展,存在着与不同区域同龄学前儿童的差距⑶供求关系方面明显供给不足。
城市人口增长相对应的教育资源的短缺。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增多,导致了公共资源的紧缺。
政府在广纳人才的时候,对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并没有与吸引人才同样并驾齐驱。
导致了公立幼儿园的最初规划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稀缺的专业师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现有的教师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各类幼儿园和孩子家长对老师的各项指标的要求(4)时代发展促使教育价格的提升。
今天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早已“今非昔比”。
近几十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整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大量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甚至是高学历幼儿教师的进入,在提升了幼儿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教育的“价格”,使得昔日以廉价的、“看孩子”为主要任务的“托儿所”已经一去不复返。
优质的幼儿教育很难“廉价”,优质的幼儿教育需要投入。
2提出的政策包括: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解决入园难问题。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
”一个能针对实践问题的关键点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符合社会利益,具体,明确,充足,并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的政策才够称之为比较有效的政策。
在本例中,针对教育的投入过少而提出的加大教育投入的资金融入和比例,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去解决因资金不够而致使公立幼儿园过少,收费过高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
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
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第四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3·区分不同类型的疾病
急性病 疾病对人体发动短期的、急剧的进攻,如果不及时 治疗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公共政策领域,出现 的突发性事件或危机事件可视为“急性”的社会问题, 这在军事和外交领域常常发生。 慢性病 一种持续性的疾病,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很难将 其最终治愈或根除。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一些政 策问题持续很久,也“治疗”了很久,但收效甚微, 更不可能在一个明确固定的政策时限内予以彻底解决。 如贫困问题,一项项政策出台,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蔓延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染病的 治疗首先需要进行隔离,其次要搞清楚传染的渠道, 再次要发现病菌的抗体。这种治疗方法对解决某些政 策问题给予了重要启示。
不治之症 由于受到人的认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疾 病我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途径,如某些癌症。由 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类似的社会问题(“社会之癌” 的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防止“癌细胞”的 扩散,而不要幻想什么彻底消灭或根除。否则,就是 巨大的政策资源浪费。 医源性疾病 人们在求医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又得了新的 疾病,如乱开药,医生水平低,医院管理等问题都有 可能导致医源性疾病。社会问题有时也带有医源性疾 病的特征,解决某个政策问题的“良药”,可能正是 导致其他社会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问题的比喻
英国学者霍格伍德(Brian W. Hogwood)和彼德斯(B. Guy Peters)在《公共政策的病理》一书中,运用了医学的 比喻,对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分析,提出要通 过 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这一复杂现象, 从而确定有效的“诊疗”方案。他们研究问题的思路在公 共 政策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4·诊断的难点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8)-中大网校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8)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
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公文运用语言应当做到()。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3)在我国,下列哪一项不是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4)下列有关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5)公文各种作用是通过公文这个()中的内容来实现的。
(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A. 培养“四有”公民B. 发展教育和科学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本质是()。
(8)要真正实现行政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最根本的途径在于()。
(9)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是()。
(10)围绕博客引发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有关部门拟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
消息一出,立即就遭到了部分网民的反对。
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言论绝对自由”的论坛,不应该受任何干涉。
这一观点()。
①是正确的,因为它捍卫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②是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④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11)“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平凡的机遇变成良机。
”这说明()。
(12)2009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公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凋查,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加(),增长0.4%。
(13)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着中国官员们的“政绩观”,也改变着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说明()。
(14)行政方法是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和技巧的总称,行政方法中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共有的特点是()。
政府利益分析说
政府利益分析说[摘要]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是现代冲突法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主张之一。
本文从介绍该学说的基本内容入手,讨论什么是政府利益以及政府利益分析说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进一步从案例图克诉洛佩兹案中分析政府利益分析说的适用问题。
我国国际私法应该借鉴该学说的精华,同时尽量避免其不足,优化我国的冲突规则。
[关键词]政府利益分析;国际私法;冲突规则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界对传统的冲突法理论和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抨击,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被称之为美国的冲突法革命。
这些新理论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即以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其中提出政府利益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法学教授布雷纳德·柯里。
他在1963年出版的《冲突法论文集》中提出了政府利益说。
他极力反对通过冲突规范来选择法律,而主张政府的利益是适用法律的唯一标准。
他反对传统的冲突法制度,把不同国家的法律冲突看作是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
在解决法律冲突时,法院首先要查明哪个国家对此案件有利益,然后就适用对此享有利益的国家的法律。
政府利益分析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50、60年代,芝加哥大学和杜克大学法学教授柯里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其政府利益分析说。
(一)首先阐述政府的利益。
柯里认为,一州如果与案件有足够的联系,致使适用其本州的法律有助于增进该法律的目的或者政策时,该州即具有在涉外案件中适用其法律上的利益。
因此,在认定一州是否具有适用其法律的利益时,应当考虑案件的涉外因素、有关法律以及法律下隐藏的政策,一般情况下,法院地的利益应当优先于其他州的法律。
(二)其次论述虚假冲突和真实的冲突。
在一个案件中,“虚假冲突”是指没有政府利益的冲突,而且这一事实可以被用来明确案件中法律适用问题,然而依照柯里的观点,虚假冲突案件往往也会导致法院地法的适用,因为法院大多会认为本地具有利益,从而忽略外州的利益。
柯里还认为,与案件有关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在适用其法律方面均有利益时,即为真实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就是适用法院地法。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方法之利益分析法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方法之利益分析法第一篇: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方法之利益分析法申论考试也就是时政考试,热点考试。
在考场中,大多数考生对于申论问题的分析可谓望而却步。
中公教育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广大考生总结归纳出申论问题分析方法,希望在平日的复习中对考生有所帮助!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人类社会矛盾的根源就是一个利益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查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
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
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分析和解决主体相对明确的具体的矛盾纠纷以及社会中利益矛盾的具体问题。
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
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对于利益矛盾的化解,重点要把握三个原则:沟通机制:沟通主体、沟通方式、沟通内容、沟通目的。
妥协机制:化解矛盾的关键是平衡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各退一步,而不是全部满足。
落实机制:要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落实妥协方案。
总而言之,考生在平日的申论复习中,应该多加渗透这种分析方法,重点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处于不败之地!第二篇:申论答题方法技巧申论考试一直沿用三问式模式,虽然也出现新题型,但总的基调没有根本改变。
现就答题规则与模式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可以称为申论万能答题法则,供考生参考: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高频考点(通关题)(带答案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高频考点(通关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社会工作者小王出差期间,他的服务对象老李向机构反映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纠纷问题,同事小安接待了老李。
小安在与小王电话沟通后,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询问老李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安的上述做法体现的社会工作伦理责任是()。
A.尊重服务对象自决B.团队内相互协助C.保障专业的完整性D.维持服务的品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2. 关于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制性策划的重点是加强对机构资源的管理B.指导性策划的目的在于统一行为和减少偏差C.战略性策划的重点是结合机构总目标选择可行性方法D.创新性策划的目的在于利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特殊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服务策划的形式。
管制性策划以监管行为为主,目的在于减少偏差和统一行动。
指导性策划是通过指导要求下属或执行部门发挥所长,是非强迫性的。
战略性策划的主要过程是:需要评估-明确机构的使命-预测-设计可行的战略-选择机构的战略-将战略转变为服务方案目标-方案发展-评估。
创新策划的主要过程是:认识特殊问题或状态-列出清楚的目标-收集其他机构创新的方法-提供资讯给机构的决策者思考-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阻力-选择理想的方法-发展计划用作评估和拓展。
D项描述正确。
3. 下列服务内容中,体现社会工作“建构社会资本”功能的是()。
A.为老旧小区取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B.为居民组织公益活动培育共同体意识C.为肢体残障人士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D.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培训维护社区秩序【答案】B【解析】社会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性的关系。
社会工作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长期培育,使人们之间建立或增加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增加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增进人们之间信任,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比较看“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领域解决法律适用冲突问题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法律选择方法。
政府利益分析说与最密切联系原则都是在美国国际私法革命中产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
本文从案例角度来分析比较两者如何适用及各自特点。
鉴于两种理论各有利弊,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与其他学说混合而得到适用。
【关键词】政府利益分析说;最密切联系原则;国际私法;法律冲突
“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都诞生于美国学者的理论著作中,并被运用到美国司法实践中,随后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国熟悉采纳。
其中,“政府利益分析法”产生于柯里的著作《冲突法论文集》中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而“最密切联系原则”最早由里斯在他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提出来。
两者对现代冲突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
(一)政府利益分析法如何界定
要界定政府利益分析法,先要弄清楚其基础理论,即政府利益分析说。
政府利益分析说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柯里。
他认为,在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来实现的。
因此,冲突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在于如何
调和或解决不同州之间的利益冲突。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州的法律发生冲突时,就必须了解和分析法律背后的政策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何州利益应当让位。
所以,政府利益分析法就是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判断冲突后面真正的利益冲突,对发生冲突的各国(州)法律的目的进行解释。
在对发生冲突的各州法律的目的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把政府利益冲突分为虚假冲突、真实冲突、无着落案件。
虚假冲突是仅有一个州具有“政府利益”,该州的法律应予适用。
真实冲突是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州对该纠纷具有政府利益,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形加以处理:其中具有“政府利益”的一州如为法院地,则该州法律应优先得到适用;如这些具有“政府利益”的州均非法院地,则适用其中与法院地法相同或相类似的那个州的法律。
无着落案件是无任何一州对纠纷具有“政府利益”。
就此情形,原则上也应适用法院地法。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概念分析
最密切联系原则也是在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分析其概念也要先搞清楚最密切联系说。
最密切联系说由里斯提出,将法律选择与结果选择有机结合,但它更注重对多种主客观因素的考察和价值权衡。
认为对涉外民事关系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适用与之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地方的法律。
主张由法官依案件的具体情况认定最密切联系地,使法律选择更具有弹性或灵活性。
他在美国《冲突法第二次重述》对最密切联
系原则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在与该法律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与该法律关系本质上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
二、案例比较看二者如何选择法律
在上述对政府利益分析法概念的阐述中不难看到,只有政府利益存在虚假冲突的情形下,分析其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区别与联系才是有意义的。
因为如果是存在真实冲突或是无着落案件这两种情形下,原则上都会适用法院地法。
所以后两种情况下研究与“法院地法说”似乎更有价值。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两个十分相似的案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来决定法律选择的比较来进一步认
识两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案例一:tooker v. lopez
该案tooker和lopez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同学,同为纽约州居民(住所地在该州)。
lopez开车带着tooker,从所在大学前住底特律(在密歇根州)度周末。
途中,lopez在超车时车子失控倾覆,lopez和tooker当场死亡。
死前,lopez的车子已在纽约州投保。
tooker的父亲作为遗产管理人在纽约州法院对lopez提起诉讼。
被告辩称密歇根州的《乘客法规》(guest statute)应予适用,原告则认为应适用纽约州普通法的侵权规则。
该案是按照政府利益分析法来分析审理,决定选择的法律的。
具体如下:
纽约州的普通法:搭车者可以诉求车主赔偿。
该州该项立法旨在保护受害人(搭车者)利益,并促使车主谨慎行车以减少交通事故。
从该项法律的目的分析,只要受害人住所地在本州,则案件就在其适用范围之内,即纽约州具有“政府利益”。
本案被告住所地在纽约州,当属此种情形。
密歇根州的《乘客法规》:除非车主故意加害或有重大过失,否则受害人不得诉求车主损害赔偿。
该项立法的目的在于:其一,阻止搭车者忘恩忘义之举,保护车主的利益。
其二,防止车主和搭车者合谋,骗取保险人的赔偿。
据此,只要车主或保险人为密歇根州居民,该项法律就将予以保护。
本案车主和保险人均为纽约州居民,而非密歇根州居民。
因此,密歇州对本案没有“政府利益”。
最后处理结果是,本案只有纽约州有“政府利益”,属于“虚假冲突”,因此,应适用纽约州的普通法规则,lopez对tooker负有侵权责任。
案例二:babcock v. jackson
1963年9月,(下转第100页)
(上接第98页)住所在纽约州的杰克逊夫妇邀请同住一城的巴布科克小姐一同驱车去加拿大做周末旅行。
汽车由杰驾驶。
当汽车到达加拿大安大略省时,汽车突然失控发生车祸,致使巴小姐严重受伤。
回到纽约后,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杰赔偿损失。
当时安大略省的法律规定,除以营利为目的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者对乘客因车祸造成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但纽约州法规定,被告在这种情况下应负赔偿责任。
富德法官认为,该案双方当事人babcock 与jackson:a.均为纽约州的居民;b.住所也均在纽约州;c.买汽车、办理驾照和汽车保险均在纽约州;d.此次旅行的出发点和终点也在纽约。
而加拿大安大略省仅为事故的发生地而且纯属偶然。
因此,与安大略省相比,纽约与本案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该案应适用纽约州法律作为本案的准据法。
在该案的实际审理中,富德法官主要援用了最密切联系方法,也吸收了政府利益分析方法。
富德进行分析后指出,该案存在的是“虚假冲突”,只有纽约州有正当的利益。
对于此,只能说是富德法官看到了政府利益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势所在,在运用利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他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的。
该案仍被公认为是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的经典案例。
三、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分析
通过第二部分两个案例对比我们会发现,在案情基本一致,政府利益存在虚假冲突的情况下,运用政府利益分析法更为直接有效地选择比较合理的法律,并且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原则相比,更加有说服力,更容易使公众与执行法院信服。
其实,在对第二个案例的理论讨论中,不同学者是有不同观点的。
比如有人认为应用法律关系本座说,该也体现了利益分析的因素。
而另有人认为最密切联系
原则在对法律关系本座说批判继承基础上更好的运用了政府利益的分析方法。
还有人认为直接适用政府利益分析法就可以了。
柯里教授就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毫无意义的,对法律选择的确定几乎是没有帮助的。
且在该案中,说的是运用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但其实最终体现的是政府利益分析法的运用。
对此观点,笔者持肯定态度。
因为本人也感觉,虽然富德法官列举了诸如当事人住所、车库所在地、车辆驾驶许可证发放地以及保险地等一系列因素,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将纽约州与安大略省政策利益分析进行的比较。
也就是说假使不考虑其他因素,只对两州利益冲突进行分析比较就能得出最后结论。
但是,如果不局限于该案,或者说当案件存在的是真实冲突和无着落案件的情况下,仅仅使用政府利益分析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该法的解决思路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适用法院地法。
因此,就会存在法院地法的一些弊端,譬如挑选法院、相同案件判决结果统一性大打折扣等。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不存在虚假冲突情况下,因把政府利益分析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结合起来使用。
这样更能保证判决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统一性。
四、结论
正如前文所述,里斯和柯里都是美国冲突法变革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时期的理论学说最重要的就是二人分别提出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和政府利益分析法。
而在当前的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中,两学说有不断融合之趋势,并相互促进被国际社会予以广泛承认。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两个理论建立基础的不同与具体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说有些案件分别使用两个方法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就需要法官在自由裁量时权衡利益,正确选择确定法律选择的方法,以期得到最公正合理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