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作文】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的美德,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人离别情景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感人经历,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训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悟亲情。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亲人离别的情景,体验离别之情。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亲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4.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4.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4.5 情境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亲人离别的情景,体验离别之情。

4.6 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人。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课文内容,感受亲情的美好。

5.3 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并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亲情观念和家庭观念方面的变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所表达的亲情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再见了,亲人》的理解与分析亲情和感恩之情的探讨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再见了,亲人》的文字和图片视频材料:播放与亲情和感恩相关的视频材料纸质材料: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引入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进行互动交流分析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拓展阅读: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文学鉴赏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亲情和感恩之情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享讨论:10分钟分析讲解:20分钟拓展阅读:15分钟总结反思: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分享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准备分享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进行互动交流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文学鉴赏: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文学鉴赏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亲情和感恩之情6.2 教学实践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准备分享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恩之情,进行互动交流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和感恩之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文学鉴赏: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文学鉴赏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亲情和感恩之情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资源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原文和注释与亲情和感恩相关的视频材料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7.2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学slides纸质材料和阅读文章学生反馈表格和评价表第八章:教学安全与纪律8.1 教学安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和材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8.2 教学纪律第九章:教学延伸与拓展9.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和感恩的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进行亲情和感恩的社会实践,参与志愿者活动或公益事业9.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和感恩的展览或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馈10.1 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参与度,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10.2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2. 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章)3. 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三章)4.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四章)5. 教学评价与反馈(第五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教学目标与内容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亲情和感恩之情。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变化。

2.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亲情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亲人的感受和经历。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变化,讨论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或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5. 表达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自己分享的情感体验,总结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位亲人,写一段关于他们对你的意义和感激之情的话。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主题活动,如亲情绘画、亲情故事分享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亲人的爱意。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彼此的情感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表达练习,评价他们的表达效果和思考深度。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改进和提升。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感动于()。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阻击()焦急()供应()故意()支持()侦察()崎岖()反义词:唯一()温暖()困难()支持()慌张()伤心()清楚()暂时()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感叹句疑惑句)(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人心旷神()化险为()自信不()转()阵地()惑不解()然自得礼()之帮《再见了,亲人》的教案篇二【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⑴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⑴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2、精读重点段:⑴提出要求:(屏幕显示)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

《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暂时:zàn友谊:yì血泊:pō捣和谣的字形4.解释不懂的词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感受亲情的可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价值观。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通过课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感受亲情:(1)学生讨论:你和家人有过离别的情景吗?你是如何处理的?(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目标篇一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展示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篇二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老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1)自由朗读,画处最令自己感动的的段落或者是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2)全班讨论交流。

(自由谈体会)(3)感情朗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老大娘,虽然不是志愿军战士的母亲,但是却向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学生说)3、迁移学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总结学法,归纳:①自由朗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谈感受。

③感情朗读,体会真情。

(2)按以上学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4小结: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事迹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是啊,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这血与肉凝结成的深情厚谊怎么能不感天动地?怎么不牵肠挂肚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和他们一起与朝鲜人民话别,让我们齐声朗读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与难点:篇三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篇四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一:再见了亲人特级教师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例及评析2012-02-26 09:37:58| 分类:教学仓库(原创与|字号订阅(板书课题,先出示“闪”字的字理课件,让学生从汉字的构形上理解“亲”的字义,并用顺口溜识记为“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枝”。

【题目的关键词是“亲人”,“亲人”的关键语素是“亲”字,教者依据现代简化字“亲”的构形,引导同学们用顺口溜进行灵活的识记,“木”“立”于地,枝叶相连,这样的汉字形义析解可谓生动形象,且紧扣文意。

师: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这其中就有大家所知道的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等以及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他们的感情怎么样啊(生:结下了深情厚谊。

生:再见了,亲人!师:上了火车了,他们在说——生:再见了,亲人!师: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还在说——生:再见了,亲人!师:火车已经走远了,他们仍然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师:对以上的要求能做到吗我亲爱的同学们(生齐:能!)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信,因为你们很棒,真的很棒!【“我亲爱的同学们”是窦桂梅老师使用频率最多的复称代词。

“你们很棒,真的很棒”亦是出现最多的评价语。

(学生阅读,然后自由发言。

生1:我讲的是大嫂。

……【阅读教学最忌的就是都教师对课文内容繁琐多余的分析串讲,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讲”,在“讲”中品词、品句、品读,切实地经历了自主理解和感悟的说读过程。

生2: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可是……生3:大嫂为了志愿军……师:说得好。

生3:我想与小金花告别——(鼓励、劝说地)“小金花,你勇敢、坚强,是一位了不起的孩子。

生4:我是侦察员老王,我也和小金花告别——那一回,我到敌占区去侦察……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紧紧地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由向群体的告别又转向面对个体的告别。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

《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

2. 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2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3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感悟亲情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作者要告别他们?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谈谈对亲人的感激和珍惜之情。

3.3 教师总结,强调感恩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关爱亲人。

4. 朗读感悟4.1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悟。

4.3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感悟。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表示要珍惜亲情,关爱亲人。

6. 作业布置6.1 学生回家后,给亲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关爱之情。

6.2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6.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爱亲人。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3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亲人。

七、情感升华7.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亲人的关爱?7.2 学生分享自己的打算,表示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7.3 教师总结,强调感恩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暂时:短时间。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忘怀:忘记。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

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

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情谊:互相关怀、爱护的感情与友谊。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刚强(坚强)战役(战争)温暖(暖和)代价(价值)看守(看管)侦察(探查)(2)反义词温暖(寒冷)刚强(软弱)崎岖(平坦)片刻(长久)唯一(众多)噩耗(喜讯)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以读代讲,学46自然段篇一(1)导读:在这浓浓的离情中,列车开动了自愿军战士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2)生自然引接课文46自然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新课1、板书“亲人”2、师提问:什么是“亲人”?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们身边哪些是我们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对我们怎样?十分关爱我们3、师过渡:生活中也有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被称为“亲人”。

我们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4、补充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

介绍时代背景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讲亲人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几个故事)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归纳概括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优秀3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通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情感的表达和亲情的探讨。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词汇学习: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3. 情感表达: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亲人的离别经历,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再见了,亲人》,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4.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汇运用:通过词汇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4. 情感表达: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与亲人的难忘瞬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亲情作文:布置一道作文题,让学生以“我的亲人”为主题,写下自己对亲人的感悟和表达对亲人的爱。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再见了,亲人》的原文。

2. 词汇卡片:制作词汇卡片,包含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讨论指南:提供一份讨论指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再见了亲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学会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采用朗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1. 导入新课,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再见了亲人》。

2. 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环节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教学环节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教学环节4】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学生模仿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学环节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音乐、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6】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教学环节7】1. 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亲人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技能目标: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b.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 学习课文:a.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生字词: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c.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a.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小结:b.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6. 布置作业:a. 学生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学习收获。

b.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情感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亲人的分别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亲情、感恩的书籍,如《亲爱的篮球》、《感恩的心》等。

七、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 合素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2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 景,引起学生对《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兴趣。
03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讨论 总结词:角色扮演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 意义和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详细描述: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 呈现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总结词:巩固练习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 如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 观点,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
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了 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时反馈 ,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面对面交流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 需求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干扰。
教学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 源,获取与课文相关的 补充材料,丰富教学内
容。
互动教学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课堂互动性。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
【精品作文】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再见了_亲人》 教案 教学设计 公开课 获奖
《再见了亲人》教案
南位小学 卫建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
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要独自承受
感觉生活没有了快乐……
师: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让学生读这段话,抓住“背起”“ 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 )。 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师: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深深的感念。)
师:而今,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日子,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也赶来相送了!此时,我们的战士深情地对大娘说——
(出示句子: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四)引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看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希望──(学生接读课文读第5自然段)。
师:然而大娘没有停下送行的脚步……
师:大娘还是坚持相送……
师:大娘仍然没有停下送行的脚步,她,执意要送……
师: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师: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接着谈,文中还有那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小金花
生谈“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妈妈”。
师总结:这就是小金花,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三、倾心研读 深入文本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2 、读悟结合,体会感动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故事,学生谈到谁就讲谁)
大娘
生读“大娘送打糕”部分谈感受: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些英雄的名字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枪眼?还有这么一位英雄。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们的埋伏,被活生生的烧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说的是?他们是我们优秀中华儿女的代表,为了让朝鲜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他们敢于奉献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民记住了他们,朝鲜人民也不会忘了他们。1958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的任务,当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时,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来到火车站他们挥着手,含着泪,不忍心离开。志愿军战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从内心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出示句子“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师: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生:大娘给战士们做棉衣。
前线的伤员太多,大娘就帮护士给战士包扎伤口。
寒冷的冬天,她给战士们把被子盖好。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师:这三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而前三个自然段呢,有什么不一样?(指着板书引导: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给战士们熬粥喝。
师: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由读 展示读 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八年来”“多少”“多少”感受大娘的含辛茹苦,默默奉献。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
1 预习汇报 寻找主要人物
“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你能不能说一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2 快速浏览 概括主要事迹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前交流,知道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生:没有)既然如此,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朝鲜人民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大嫂
篇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边读边重温一下你预习的内容,注意把字音
读准,句子读通顺,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读完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哪些亲人?开始。你从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汇报,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教师板书。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感情朗读。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说一说:试着仿照课文,用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手法说几句话感恩你的老师。
歌。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
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3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救老王 妈妈牺牲
挖野菜 双腿伤残
4 教师小结 激情引领
同学们,白发苍苍的大娘为了给战士们送打糕累得昏倒路旁,更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她至爱的小孙孙;小金花
与妈妈一起去救老王,老王得救了,妈妈却与敌人同归于尽,永远地离开了她;为了能让战士们吃上野菜,大嫂毅然来到硝烟弥漫的前沿阵地,以致被炸残了双腿,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永远地架起了双拐……同学们,这就是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作的,正因为这一切,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亲人(生读课题中的”亲人”)同学们,本文作者魏巍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50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和作者魏巍同样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学生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⑶感悟写法,做上旁批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心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