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精神病管理
2023年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_2
2023年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2023年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50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2.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3.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排查: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
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
重症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重症精神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重症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提高重症精神病防治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重症精神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公众对重症精神病的认识。
2. 建立健全重症精神病防治体系,提高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率和规范治疗率。
3. 加强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能力,降低社会负担。
三、工作内容1. 宣传教育(1)开展重症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重症精神病的认知。
(2)举办重症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患者家属、社区工作人员等讲解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
2. 早期发现与筛查(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症精神病的筛查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率。
(2)建立健全重症精神病筛查机制,对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3. 诊断与治疗(1)规范重症精神病诊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
(2)加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4. 管理与服务(1)建立健全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实现精细化管理。
(2)加强社区康复服务,为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回归社会提供支持。
(3)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帮助患者及家属缓解心理压力。
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1)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重症精神病防治能力。
(2)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物,提高诊疗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重症精神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重症精神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重症精神病防治工作。
五、工作时限本管理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为期三年。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计划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
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理念在于维护患者的人权尊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具体包括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评估分类、监护和管控措施、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合支持等方面。
首先,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评估分类是管理制度的第一步。
评估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度和风险程度,确定患者的管理级别。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严重、中度和轻度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重症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精神状态、身体状况、自杀风险、暴力倾向等方面,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个性化的治疗。
其次,监护和管控措施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监护是指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照料,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管控是指对患者的行为和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避免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监护和管控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管理级别和病情特点来制定,保证对患者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治疗。
再次,康复治疗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重建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心理治疗应该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来开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职业康复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最后,社会融合支持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社会融合支持包括社区康复、社会援助和家庭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融入社会、建立社会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
社区康复可以为患者提供日间护理、康复训练、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
社会援助可以为患者提供经济资助、住房支持和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家庭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温暖、关怀照料和生活帮助,减轻其家庭负担和压力,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应急医疗处置组
其他参与人员
建立应急医疗处置组,制定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患者家属/监护人/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在需要采取保护性或强制性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如保护性约索、强制性治疗)时,应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
处置前准备
及时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
B、调查方法
召开社区干部和居民会议 借动员的名义,广泛开展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的工作 让群众了解: 提供线索的意义和目的 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精神卫生的问题。 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有助于防治精神病 降低复发率,减少精神残疾率 减少在调查中遇到的阻力和误解。
解除顾虑,不要漏掉
01
保密
02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02
01
线索调查登记表的使用(不要忘了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课件附件\线索调查登记表.doc
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的使用:按指导语询问,回答是否。课件附件\统一表卡之一 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doc
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确诊卡课件附件\统一表卡之三精神病人情况变动报告卡.doc
调查表卡的使用
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课件附件\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doc
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者分级。
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1-5级)
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
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
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1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与我中心度精神病管理方案,认真落实“巩固健全网络,解除关锁病人、巩固治疗效果,全部实施网络管理、达到康复目的”的工作要求,做好辖区35名精神病人的管理,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精防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依靠、动员全社会力量,走社会化、开放式的精防康复之路,才能切实搞好此项工作。
为此,我们紧在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精神病防治小组,把精防康复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
4个村也都相应成立了精防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以村长为组长,乡村医生等人参加的精防康复管理小组,组织本村的精防工作。
根据精防康复工作的要求,建立了以精神病院为中心、赤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阵地、乡村医生为骨干康复员的技术指导管理体系,对所有精神病人实现了预防、治疗、随访、康复、回归社会的一体化管理。
二、加大宣传,形成关爱氛围。
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
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人免费体检,而且对到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1、调查摸底,建档上网上半年认真开展精神病人调查建档工作,4个共计对35名重症精神病人进行了建立档案,实行分级负责,统一建册,在争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有关数据输入微机,纳入省精神病管理数据库,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做好随访,保证病情稳定我们在做好以上各基础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精神病随访问工作,35名精神病人每季度随访一次,并做好随访记录,对病情不稳定的10多名病人,建议监护人及时送后白卫生院进行住院治疗。
重症精神病实施方案
重症精神病实施方案重症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疾病,治疗和管理起来十分复杂。
以下是一个重症精神病的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患者获得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支持。
1. 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普及精神疾病的认知、提高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以及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对重症精神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此外,在社区设立多个精神卫生服务点,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
2.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干预手段的结合应用。
治疗计划的制定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协商。
3. 药物治疗: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的调整。
4. 心理治疗:通过个人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和群体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应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注重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5. 社会支持和康复: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
这包括就业培训、职业康复、社交技能培训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6. 家庭支持和教育:患者的家人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提供给家属相关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病情,增强家庭的支持力量和应对能力。
7. 康复评估和跟踪: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以监测康复进展和调整治疗计划。
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症状、社会功能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8. 疾病预防和宣传:加强社会对重症精神病的预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鼓励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执行,保障患者权益和社会安全。
重症精神病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家庭和社区的全面合作。
重症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
评分
评价
应用
统计指标主要为总分与因子分
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
心理卫生调查
国内外广泛应用,效度和信度较高
2 抑郁自评量表 ( SDS)
简介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原型是Zung抑郁量表(1965)
项目
20个项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
指标
评分
评价
应用
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得分在4分以下属于老年性痴呆,7分及以上属于血管性痴呆
HIS采用3级评分制评为0,1和2分
HIS仅用于对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鉴别诊断,评定必须在确诊为痴呆以后进行
效度和信度较好
6 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 ( AUDIT )
简介
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sr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为了尽早识别酒精中毒及因饮酒已危及或即将危及健康的那些有害饮酒者从1982年开始制订的一种半定式评定量表,在一些国家试用后于1989年正式公布使用,是目前惟一用于筛查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量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全世界有4.5亿精神病患者
01
亚洲 遭受的精神病威胁
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突出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展望
01
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02
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03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04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05
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几种主要精神障碍患病率 将两次全国调查中各种精神障碍按患病率高低排序后发现,前三位病种相同,均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和情感障碍,第四、五位有所不同,酒依赖、药物依赖上升至第四、五位,见表2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
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为主要表现 急性期症状控制良好 易复发,需长期维持治疗
分裂情感性障碍
少见 介于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之间的过渡诊断 情感性症状与分裂症状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 中明显 同时出现或相差一天 间歇发作,缓解期相对正常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在癫痫发作前、发作时或发作间歇期出现幻觉、 妄想以及其他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 发作性或持续性存在 严重程度与癫痫的发作形式和频率有关 抗癫痫治疗同时抗精神病治疗
精神疾病造成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管理依据
管理职责 管理内容与方法
管理依据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011年版)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管理规
范(试行)
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途径一:线索调查(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査问题清单 ) 途径二: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
响社会秩序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 由公安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 在24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
疑似患者的诊断与复合诊断
1、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 索调査登记表》,报县级精防机构。在征得监 护人同意后,县级精防机构安排有资质的精神 专科医师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 2、通过拨打“110”的疑似患者,由送往的精神 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专业医 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为患者进行 一次全面评估,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 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精神卫生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三、工作流程1. 患者识别1.1 对于入院患者,医务人员应当以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进行评估和诊断。
1.2 对于社区中发现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及时上报。
2. 监测与干预2.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情况等重要信息。
2.2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计划应当细化治疗目标、康复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纳入健康档案。
2.3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当加强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3. 住院管理3.1 重性精神病住院患者应当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并进行心理评估和康复训练。
3.2 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行为管理,确保患者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3.3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当定期接受医疗机构的评估和治疗,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4. 出院管理4.1 出院患者应当根据康复情况给予适当的康复建议,并加强社区康复措施的配合。
4.2 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提高其对重性精神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五、人员培训与考核5.1 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对重性精神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2 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对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奖励制度。
六、工作协调与监督6.1 医护人员应当建立科学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6.2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七、制度宣传与建设7.1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的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知晓率和遵守程度。
7.2 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作方法和经验。
某县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考核办法
****县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考核细则一、考核细则1、开展辖区内精神疾病的登记工作,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针对登记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疾病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家庭及监护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既往病史、本次病史及治疗情况(附表一)。
按照辖区人口精神病患者约占总人口7%计算,每登记1例补助1元。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资料,回访当地群众,随机抽查入户访问监护人。
2、针对登记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访并记录,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本次随访病情和治疗资料、服药情况、本次随访社会功能状况、监护人对该患者的疾病认识(附表二),每年至少4次,每次3元。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资料,随机抽查入户访问监护人。
3、对登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重性精神疾病的应急处置指导、非药物性干预、药物治疗、药物副反应处理和应急处置、住院病人的初步筛查、恢复期病人的社会功能指导及康复训练,协助精神卫生机构或单独应急处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按照精神病患者约占辖区总人口的7%计算,我县约有3.5万人;其中重症约占3%,我县约有1.5万人计算。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资料,电话访查,随机入户抽查。
4、对登记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的门诊、住院治疗,有精神专科医师对登记的患者进行复核诊断和危险性评估,定期实验室检查和体检,系统管理病人的康复过程和社会康复训练。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门诊、住院资料、随机电话回访、入户抽查。
二、经费补助办法按照精神病患者约占辖区总人口的7%计算,县约有3.5万人;其中重症约占3%,我县约有1.5万人。
我县约有3.5万人;其中重症约占3%,我县约有1.5万人。
1、做好精神病患者等登记管理每人1元,约3.5万元;2、每年系统管理一个病人,随访4次/年,每次3元,计1.5*4*3=18万元;3、稳定病人康复训练15元/人年,计2.0万人*15元=30万元。
合计51.5万元。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确保社会安全和患者权益。
1.2 本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
二、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2.1 设立专门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2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由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组成。
2.3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工作进展、问题与措施。
三、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3.1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识别和登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和私密。
3.2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筛查,以确保其病情稳定和治疗效果。
3.3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接受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4 对于危险性较高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4.1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鼓励参与各类康复活动和社交互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2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综合考虑医疗、心理、职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康复服务。
4.3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进展应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
五、重性精神病家庭监护5.1 对于无法独立生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加强家庭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和生活需求。
5.2 家庭监护人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医疗护理和危机处理知识,提高家庭监护能力。
5.3 对于家庭监护人的违法和虐待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6.1 建立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包括住宿、就业、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6.2 加强对社区康复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和服务。
6.3 重视社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宣传7.1 加强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公众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2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____年版)》要求,结合《米易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随访,对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积极参加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随访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指导家属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丙谷镇中心卫生院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提供有效的治疗与康复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中的内容:1. 患者登记制度:包括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基本信息的登记,以便于管理和追踪。
2. 诊断评估制度: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明确疾病类型和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3. 综合治疗制度: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配。
4. 住院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住院手续、住院费用、住院期限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相关权益。
5. 康复治疗制度:包括康复治疗服务的范围、内容和质量要求,重点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融入能力。
6. 保障措施制度:包括对患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隐私权进行保护,防范患者可能存在的自残或他残风险。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尊师重教演讲稿推举度:三重一大总结推举度:尊师重教的名言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2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消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头做一个方案。
方案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当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把握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担忧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依据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ё龊么宸辣H嗽迸嘌担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有方案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力气,增加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担忧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管辖区精神病患者排查。
发觉新患者,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医师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
发病时患者丢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把握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平安和他人人身平安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峻损害。
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刻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三、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训练、康复指导。
准时为每一名新发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状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状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力气、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看法等。
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
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重症精神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给社会治安和安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救助问题日益凸显,对于这一问题,各种国家在人权和公共安全之间做出了艰难的平衡。
因此,建立健全的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症精神病概述重症精神病(Severe Mental Illness)是指那些病情严重、工作和社会功能丧失、容易引起危害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精神疾病。
重症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严重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情绪高度不稳定等症状,其中一些患者还伴有精神退行、痴呆等问题。
重症精神病患者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无法独立生活,对于他们的管理和救助是社会的重要议题。
二、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重症精神病患者因为病情的严重和行为的不稳定,在社会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没有健全的救助管理制度,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很容易遭受各种侵犯和伤害。
2. 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经常会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若没有有效的救助管理制度,这部分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各种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三、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的构建1. 健全的医疗机构建立一批现代化、规范化的重症精神病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救助服务。
这些医疗机构应当具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2. 完善的社区救助体系在社区建立一套健全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救助管理体系,密切监测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应对措施。
3. 完善的救助管理法律体系制定一套健全的重症精神病管理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四、完善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的机制1. 配套的资金保障政府需要加大对重症精神病救助管理制度的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保障体系,确保救助管理制度的健康运转。
重症精神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重症精神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对于重症精神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内容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认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精神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让他们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减少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
2. 药物管理:教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并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3. 症状自我监控: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和应对疾病症状的复发或恶化,例如情绪波动、失眠、幻觉等。
让他们了解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增加锻炼等。
4. 生活方式调整: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同时,也要教导患者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5. 家属支持:向患者家属提供支持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如何照顾和支持患者,包括提供情感支持、督促按时服药、协助进行日常生活管理等。
6.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7. 定期复查: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在实际宣教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诊断目的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和管理 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正
常生活。
04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 康复
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是重症精神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2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保持最佳的治疗效 果。
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医疗信息和康复信息的互通与共 享。
照护质量的监测与改进
定期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患者 的病情状况、照护需求和照护效 果,为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提 供依据。
质量监测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对照护过程 和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Βιβλιοθήκη 现 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就业安置
与相关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 安置服务。
06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长期照 护
长期照护模式
持续照护模式
为患者提供持续的照护和支持,包括日常照顾、医疗护理、康复 训练等,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家庭照护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将照护服务延伸至家庭环境中,帮助家庭成员更 好地照顾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全面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生理、心 理和社会需求,提供 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关注患者的长期康复 和预防复发,提供持 续的支持和指导。
重视患者的家庭和社 会支持系统,促进其 康复和融入社会。
03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评估与 诊断
初次评估
评估内容
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生活环境、 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等,以及精神症 状、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
社区照护模式
利用社区资源,建立患者与社区的联系,促进患者融入社区,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项举措提高重精患者管理水平
崂山区强化主体责任,加大摸排督导力度,有效提高重症精神病患者检出率和管理率针对全省科学发展观考核指标中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检出率和管理率不达标的问题,崂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强化五项举措,有效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检出率和管理率。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全市工作会议后当天,局领导亲自约谈专业机构负责人及各街道卫生院负责人,并于全市会议的第2天,组织召开了由局牵头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全区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加大考核力度。
调整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重精项目的考核指标和各分项的分值,将检出率的分母一律按照辖区服务人口的4‰进行考核,从重精项目的总分值中扣完为止。
对弄虚作假信息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是多渠道摸清底数。
积极协调区政法委、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并安排专人与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优抚医院、广济心理医院、特教学校等专业机构对接,排查居住地在崂山区域内的患者,逐一核实,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及时纳入管理;同时,与社区居委会对接,组织发动乡村医生、计生干部进行摸排,完善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摸排工作机制,对无法界定的疑似患者,统一安排具备副主任职称的精神科医师集中评估后再纳入管理。
四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
要求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周上报《重性精神疾病摸排与管理工作周调度表》,并通过有局领导、各单位、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加入的“重精项目微信群”,对各街道、各社区的摸排和管理情况进行每周通报。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有针对性、多方位、深层次的宣传,层层发动,引导各级、各部门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关注与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推动精神卫生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经过努力,目前全区重精患者检出及管理数均有明显提高,截止2015年11月17日,重精患者检出率较前增长36%,管理率达到96.9%。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汇报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汇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汇报1一、精神病患者督导管理截止20xx年7月2日全镇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176例,在管x例、死亡x例、失访x例。
督导管理是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除了通过电话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外,还定期组织人员到病人家里和监护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病人进行治疗和服药。
病人服药情况的督导管理,由村卫生室人员负责其所属区域内的精神病病人督导及定期进行随访,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随访配合度。
二、对村精神病防治工作检查和指导中心加强对精神病病隔发现和督导情况检查力度,根据制定的考核办法和标准,每季度开展一次对村医的日常督查,每半年开展一次评分考核。
病人服药情况管理方面,首先组织对乡村医生进行督导培训,对辖区的`每一例新入项病人,中心工作人员都带领乡村医生到病人家中给他们进行现场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工作基础精神病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病病人的发现率,也严重制约了整体的精神病防治工作。
2.培训指导与精神病培训指导力度及乡村医生配合度不足,培训指导的内容、频次和力度上还须加大,乡村医生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缺乏求真意识。
四、专业技术相关管理工作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精神科医师,工作队员没有系统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涉及患者的疾病诊断、危险度分级、药物治疗康复指导等都缺乏系统及规范的指导知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汇报2为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XX党委严格依照上级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真诚关爱、防备为主”的理念,积极探究构建五大体系(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联防体系、帮扶体系、考核体系),实现了“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三个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面,将我XX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依照XX工作要求,XX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综治、民政、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重症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
重症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20__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及区疾控中心的指导意见,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小组,负责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协调工作,并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负责各社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取得监护人同意后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后期的随访及健康体检。
为了更好的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我们特____市沙岭子精神疾病医院的专家,对我院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目前在街道办事处及各社区的配合下对辖区的精神疾病的线索调查共212人,其中精神分裂症9人,老年痴呆69人,情感性精神病3人,偏执型精神障碍2人,抑郁症123人,癫痫性精神障碍1人,其他精神疾患4人。
其中符合重症精神疾病15人,取得监护人同意并纳入管理的是13人。
今年对管理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健康体检11人,其中住院1人,失防1人。
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
对经常服药的病人,告其家属药物的副作用,并征得家属同意参与中心组织的年度体检,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生化、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
今年我中心为11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年度体检。
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完善,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档案做的更加完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__-1-15第二篇:20__年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12字20__年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公共卫生的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我中心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__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中心主任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精神病
今年10月10日是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14年10月10日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邓海华在北京新闻发布会表示,最近一次全国性的精神疾病调查,是在1993年,流调结果,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疾病患病率是13.47%,据邓海华介绍,按照当时的调查结果估算,我国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是9.66‰,也就是说,我国现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
但截止2013年3月,全国仅有353.8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居住地卫生部门登记在册,接受治疗管理。
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病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05年原国家卫生部在各地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旨在及时发现更多的重性精神病患,为他们
提供持续的急性治疗、功能康复服务与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部分未能接受治疗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急性发病期可能出现肇祸肇事,危害公共安全。
2012年全国检出率是 2.5‰, 2013年是3‰, 2014年是3.5‰,要求2015年达到4‰。
2014年3月18日,省精神卫生工作培训班上,省六院赵素银院长总结工作现状及问题时说,全省筛查录入率2.58‰,低于全国 3.5‰,承德第一,邯郸最后,张家口也靠后。
况且“686”项目经费按检出率拨付,检出率低,拨的经费就少,所以,争取更多的经费,只能向前看,主动工作。
7月29日召开的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上,国家疾控处、北大六院王向群处长讲话说,全国检出率平均数是2.88‰,河北2.59‰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并在强调工作重点中提到,检出率是工作基础是保障,2014年病例筛查要增加100万。
栗院长也强调,检出率超过3‰的只有4 个市,年底增加100万病例不容易,主管领导必须重视。
随访率
筛查—录入—管理(随访),规范随访30%合格,稳定病人3个月随访,基本稳定建议住院,不稳定的必须住院。
可以看出,筛查录入后主要目的是管理。
要求管理率65%,十二五规划达到70%,年底达不到65%的,不好交账。
现在精神病的高发病率17.5%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
17.5%,我们国家不算高的,世界卫生组
织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终生患病率是四分
之一,每四个里面就有一个,25%,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到最轻的
睡眠障碍,连续两个星期睡不着觉,包括人格障碍,物质依赖,酒依赖,安眠药依
赖,有17.5%,这个算进去还真的有,这些都算进去就是17.5%。
我国重症精神疾病患病率9.66‰管理353余万重患2013-10-10 15:22:00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常红)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天(10日)上午,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邓海华表示,截至今年3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覆盖了全国除西
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6个市州,1652个区县,管理了353.8万重性精神疾患。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患者发现率现在已经达到了2.62‰。
精神分裂症等重症精神疾病患病率9.66‰
邓海华指出,根据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患患病率是13.47%,其中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9.66‰。
根据专家的说法,由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与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关系比较密切,人
群中存在一定的数量。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患者人数也会相应的增加。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与地域、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不大。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疾患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
“原卫生部从2005年开始就加强这项工作,在中央财政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项目,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精神卫生治疗管理项
目,对有造祸倾向并贫困的重性精神疾患提供服务,覆盖人口4291万。
”
个案管理工作计划
一在局领导院领导的组织与指挥下开展工作。
二确立试点县一个。
三培训。
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负责个案管理操作与指导及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断、症状学讲解及康复指导。
四培训对象:县乡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乡医、村医、村干部等。
五个案管理服务手册由村医填写,个案主人均一份,由村医或村委会保管,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病人病情隐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六成立个案团队(帮扶小组),团队由精防医生、病人家属、村医、村干部、派出
所干警等组成。
七随访。
团队中村医直接与病人接触,提供服务,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定期做好数据统计,按要求准确上报信息资料。
八筛选工作。
初期筛选那些愿意接受帮助,积极配合工作的病人,尤其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九培训时间。
卫生局下文制定。
2014.4.20
现在精神病的高发病率17.5%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生谢斌:
17.5%,我们国家不算高的,世界卫生
组织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终生患病率是四分之一,每四个里面就有一个,25%,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到最轻的睡眠障碍,连续两个星期睡不着觉,包括人格障碍,物质依赖,酒依赖,安眠药依赖,有17.5%,这个
算进去还真的有,这些都算进去就是
17.5%。
我国重症精神疾病患病率9.66‰管理353余万重患2013-10-10 15:22:00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常红)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天(10日)上午,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邓海华表示,截至今年3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覆盖了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6个市州,1652个区县,管理了353.8万重性精神疾患。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患者发现率现在已经达到了2.62‰。
精神分裂症等重症精神疾病患病率9.66‰
邓海华指出,根据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患患病率是13.47‰,其中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9.66‰。
根据专家的说法,由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与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关系比较密切,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数量。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患者人数也会相应的增加。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与地域、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不大。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疾患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
“原卫生部从2005年开始就加强这项工作,在中央财政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项目,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精神卫生治疗管理项目,对有造祸倾向并贫困的重性精神疾患提供服务,覆盖人口4291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