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生物七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草履虫标本3. 水蚤标本4. 食蚊鱼标本5. 蝴蝶标本6. 鸟类标本实验步骤:1. 观察草履虫标本将草履虫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观察草履虫的体形、结构和运动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2. 观察水蚤标本将水蚤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水蚤的形态结构。

观察水蚤的体形、结构和摄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3. 观察食蚊鱼标本将食蚊鱼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食蚊鱼的形态结构。

观察食蚊鱼的体形、结构和捕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4. 观察蝴蝶标本将蝴蝶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蝴蝶的形态结构。

观察蝴蝶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观察鸟类标本将鸟类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鸟类的形态结构。

观察鸟类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纤毛等结构。

它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自身的运动。

2. 水蚤是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呈卵形,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水蚤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多对脚,腹部有尾毛。

水蚤通过脚的摆动和尾毛的划水运动。

3. 食蚊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呈纺锤形,具有鳞片、鳍和尾巴等结构。

食蚊鱼通过鳍的摆动和尾巴的扇动进行游动和捕食。

4. 蝴蝶是一种昆虫,呈翅膀状,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蝴蝶的翅膀上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可以通过翅膀的扇动实现飞行。

5. 鸟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呈鸟型,具有喙、翅膀和尾巴等结构。

鸟类通过翅膀的振动和尾巴的调整实现飞行。

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结构简单,但通过纤毛的摆动可以实现自身的运动。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范文昆虫的翅膀色彩在生物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

其中一个令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是昆虫的翅膀色彩。

我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究昆虫翅膀色彩的原因及其可能的生态功能。

(小节一)实验目的我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昆虫翅膀的观察和比较,了解昆虫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及其可能的功能。

(小节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我选择了几种普遍的昆虫,如蝴蝶、蜻蜓和苍蝇。

手边准备了一个放大镜和一个相机,以便观察和记录昆虫翅膀的特征。

(小节三)实验过程我首先观察了不同昆虫翅膀的颜色和图案。

我发现蝴蝶的翅膀上有美丽而复杂的花纹,而蜻蜓的翅膀则呈现出鲜艳的颜色。

与此相比,苍蝇的翅膀则较为单调。

(小节四)实验分析我认为昆虫翅膀的色彩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有关。

例如,蝴蝶需要吸引异性的注意,在繁殖过程中,色彩丰富的翅膀有助于在茂密的植被中显眼地展示自己。

而苍蝇由于其短暂的寿命和较低的需求,翅膀色彩相对较为简单。

(小节五) 生态功能色彩对昆虫来说可能有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翅膀色彩可以用来吸引异性,如蝴蝶和蜻蜓,这对它们的繁殖至关重要。

其次,翅膀的色彩也可以用来警示天敌,如蝴蝶翅膀上的亮丽花纹可能对鸟类构成威胁,使它们保持距离。

此外,翅膀的色彩还可以用来伪装,使昆虫更好地融入它们的生境中,如某些昆虫的翅膀色彩与周围植物相似,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小节六) 与环境的关系昆虫的翅膀色彩也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颜色鲜艳的昆虫通常生活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比如花朵周围。

然而,底色相当温暖的昆虫往往生活在较暗的环境中,比如草地。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环境调节昆虫色彩以提供更好的生存能力。

(小节七) 色素和生物反应我还发现昆虫翅膀的颜色可能受到其体内色素的影响。

在观察过程中,我看到蜻蜓的翅膀颜色在不同的角度下会发生改变,这可能是由于颜色的折射和反射造成的。

(小节八)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昆虫翅膀的色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

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

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本学期我任教七班级1、2两个班的生物。

生物学是一门试验科学,,观测和试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试验课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一、试验目的明确。

同学新奇、好动,对试验生疏。

有的同学认为上试验课好玩,缺乏科学立场,有的同学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试验课组织教学带来肯定困难。

只有同学明的确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试验的内部动机,试验效果就会很好。

因此试验前除要求同学明确教材上的试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试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通过煅烧骨和用盐酸浸泡骨,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二、掌控试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试验步骤是同学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控才能规范操作,试验才能胜利。

因此试验前指导同学预习,将试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试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试验效果。

如在试验中常常要用到酒精灯,假设同学操作不规范,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三、指导同学观测试验现象。

同学在试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试验的基础,而对试验现象的仔细观测,是达到试验的目的、探究试验结果的关键。

但同学在试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测、分析。

如在解剖猪的心脏的试验过程中,同学认为解剖完了,试验就做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试验前编好试验指导,要求同学预习试验时预备好硬纸板,在肯定的位置写上心脏四腔及与之相连的血管。

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测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试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老师检查评分。

这样通过同学动手、动眼、动脑、观测、分析思维,培育了同学仔细的科学立场,掌控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四、对教材要求掌控、难度大的试验进行考查。

通过试验考查,促使同学仔细预习、复习、动手操作。

对试验操作差的同学实时发觉,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

这样克服试验仪器少、同学多、难于动手的冲突,提高了同学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

综上所述,通过试验教学,培育了同学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的科学立场,进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爱好,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对象:昆虫——蚕
实验目的: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蚕的生物学知识。

实验材料:蚕卵、蚕宝宝、桑叶、饲养盒、显微镜、草稿纸、笔。

实验过程:
一、预备工作
1. 在蚕卵孵化前一天,准备好饲养盒和桑叶。

2. 检查饲养盒是否清洁干净,桑叶是否成熟新鲜。

3. 在饲养盒里放入适量的桑叶,准备好蒸馏水和白糖,以备后用。

二、观察蚕的孵化过程
1. 将蚕卵放在有温度控制的饲养盒里。

2. 在孵化的过程中,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下孵化时间。

3. 当孵化期到来时,观察蚕宝宝的颜色、大小、姿势等特征。

三、观察蚕的饲养过程
1. 把蚕宝宝放在饲养盒里,加入适量的桑叶,注意观察蚕的食量。

2. 每天添加适量的蒸馏水和白糖到饲养盒里。

3. 观察蚕的生长情况,记录下不同时期的蚕的体态特征。

四、观察蚕的变态和产茧过程
1. 当蚕宝宝长到一定大小时,开始进行蜕皮和变态。

2. 观察蚕的变态和产茧过程,记录下不同时期蚕的变化。

3. 在蚕茧成熟后,进行取茧和脱丝,了解蚕茧的性状和丝的性质。

五、观察蚕的显微结构
1. 用活体标本或茧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蚕的内部结构,了解蚕的解剖学特征。

2. 在观察中,通过草稿纸和笔来绘制出蚕的结构图,以加深印象。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也学会了科学记录和观察实验数据的方法,对于我今后的科研和探究工作大有裨益。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____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在____年的七年级下学期,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实验。

这些实验既有关于植物的,也有关于动物的,它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生物世界的奥秘。

在这份实验总结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些实验和我们的研究成果。

实验一:观察植物光合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植物样本,并把它们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颜色变化、生长情况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越充足,植物的生长越好,叶子的颜色也更加绿色。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生长的重要过程。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传播方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植物的传播方式。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植物种子,并将它们分别放置在土壤中、水中以及空气中。

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种子的生长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植物通过种子传播自己。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能够发芽并生长成为新植物。

实验三: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动物的行为特征。

我们观察了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的行动模式、食性以及生活习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

比如,昆虫常常会聚集在花朵周围获取食物和传播花粉,而鸟类会以种子和昆虫为食,哺乳动物则以其他动物和植物为食。

实验四:观察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饮食对人体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肉类、蔬菜和水果,然后观察了它们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均衡的饮食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而肉类则提供了蛋白质和脂肪,但摄入过量会对我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生物的奥秘。

我们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它们生长的关键过程,也了解了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途径。

此外,我们对动物的行为特点和饮食对人体的影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展,我们培养了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也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一生物试验报告篇1试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心,并发现清楚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凝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发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看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肯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发现的物象更加清楚。

8.练习将所观看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心,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说明白在目镜中发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留意事项试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洁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终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争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看(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看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凝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简单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亮纸上的“上”字吗?答:看不到,不透亮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试验时间:20xx.9.15试验二:观看植物细胞试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熟悉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试验预备:分组试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一、实验名称: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理解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从新鲜的洋葱皮和猪血涂片中取得样本。

2.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实验结果:我们看到,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中央液泡等。

动物细胞则只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等。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更加丰富和复杂。

二、实验名称:测量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将水中装满水草的烧杯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2. 使用气体采集器采集氧气释放。

3. 记录每分钟氧气采集量,并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提高。

但当光照强度过高时,速率也会下降。

这表明,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三、实验名称:观察蜗牛趋光性实验目的:观察蜗牛在光线强弱变化时的趋光性反应,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实验步骤:1. 将蜗牛放在一个黑暗的容器中。

2. 突然向容器内开启强光源。

3. 观察蜗牛的反应,并记录下它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蜗牛的趋光性反应非常敏锐。

在突然暴露光线时,它会快速转向光源,并以粘着的方式贴在光源附近。

这样做有助于它摄食并获得更多的营养。

四、实验名称:测量人体耳温实验目的: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人体的耳温,了解人体的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1. 配置好电子温度计。

2. 预热温度计,按照说明书粘贴好温度探头。

3. 用温度计测量人的耳温。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发现人的耳温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6.2℃到37.7℃之间。

当身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耳温会有所升高。

因此,定期测量自己的耳温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的不同方面。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生物调查小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掌握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生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2. 生物样本:昆虫、鸟类、植物等。

3. 实验地点:公园、树林、河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等。

2. 观察与记录: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生物,并记录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 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采集,以便后续研究。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过程1.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2. 实验地点:某公园(1)调查准备:提前了解公园内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准备好调查工具。

(2)观察与记录:在公园内观察各种生物,并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昆虫、鸟类等进行采集,并做好标记。

(4)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种类:在本次调查中,共观察到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30余种。

2. 生物数量:昆虫数量最多,达数百只;其次是鸟类,有数十只;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3. 生活习性:昆虫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鸟类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植物则在阳光下生长茂盛。

七、实验结论1. 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繁多。

2. 生物调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尊重生命,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2.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1.显微镜2.玻璃片3.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组织切片4.溴酚蓝染液5.正常盐水6.吸管7.荧光染液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组织切片和玻璃片。

2.用吸管取一滴荧光染液滴在一个玻璃片上,然后用吸管吹气使荧光染液蒸发,再将组织切片放在玻璃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3.再用另一块玻璃片,取一滴溴酚蓝染液,将植物或动物组织切片放在玻璃片上,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4.观察时,首先选择10个细胞计数器数一下在视野中有多少个细胞,然后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有无细胞器等。

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5.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细胞通常呈矩形或多角形,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为规则形状。

2.在组织切片中,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大。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而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

4.植物细胞含有较大的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5.细胞核在两种细胞中都存在,但植物细胞中的细胞核通常较大。

这些结果说明植物和动物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有一些不同。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有能力进行自我复制和生长。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

结论: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如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征,而在功能上也有共同之处,如细胞核的存在和细胞内物质的合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至关重要。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两篇)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两篇)

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七年级生物下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是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的重要文件。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根据实验报告单的结构,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概述:实验报告单是一种规范的实验报告形式,通常由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组成。

下文将分别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实验题目实验题目是实验报告单的开头部分,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实验的主题和目的。

在编写实验题目时,应注意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

例如,对于酵母发酵实验,题目可以写为“酵母发酵速度的测定”。

这样的题目能够准确地表达实验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学习要点。

在撰写实验目的时,应明确写出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便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

例如,在酵母发酵实验中,实验目的可以写为“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酵母发酵速度的差异,了解葡萄糖对酵母发酵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指实验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物品和设备。

在列举实验材料时,应包括所有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工具,并注明其数量和规格。

例如,在酵母发酵实验中,实验材料主要包括试管、酵母、葡萄糖溶液、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单的核心部分,它详细地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用语简练明了,将每个步骤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并给出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摆放整齐。

2. 准备实验器材:确认试管、温度计等器材的使用情况,确保无损坏。

3. 测量实验材料:按照实验要求,分别量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称量酵母。

4. 实验操作:将葡萄糖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加盖,并通过温度计记录温度。

5. 观察记录:观察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产生的气泡数量和发酵速度。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上下)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上下)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盖)玻片、解剖器、吸水纸、其他植物细胞的永久装片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练习制作人的口腔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实验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纱布、擦镜纸、吸水纸、其他细胞的永久玻片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器材: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草履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目的: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程序。

实验器材:浸泡过的大豆、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器、培养皿、碘液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目的: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解剖器、清水、培养皿、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目的:检验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淀粉;探究光是绿叶合成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器材:天竺葵(小白菜等)、黑纸片、回形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湿布等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如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2.1 如图装好装置,并测量水温。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植物细胞显微观察方法实验材料: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2. 显微镜及配套装置3. 盖玻片4. 吸水纸5. 实验报告纸实验步骤:1. 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用干净的镊子夹住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 用刀片将叶片切割成小块,然后将小块放在盖玻片上,用滴管滴加清水,将叶片中的组织展开。

3. 将展开的组织平放在实验报告纸中,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4.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5. 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形态,并填写实验报告纸。

实验结果:1. 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提供支撑,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还有液泡和叶绿体等。

3. 细胞核为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场所。

4. 不同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植物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之一,具有自我复制、分化和凋亡的能力。

不同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可能与其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动物细胞显微观察方法实验材料:1. 新鲜动物组织(如鸡的皮肤)2. 显微镜及配套装置3. 盖玻片4. 吸水纸5. 实验报告纸实验步骤:1. 取一块新鲜动物组织,用干净的镊子夹住组织,放在载玻片上。

2. 用刀片将组织切割成小块,然后用滴管在组织块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3. 用解剖针轻轻搅动组织块,使组织分散开。

4. 将搅动后的组织平放在实验报告纸中,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5.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6. 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形态,并填写实验报告纸。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生物实验报告8篇

生物实验报告8篇

生物实验报告8篇生物实验报告篇一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

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

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 - 初中作文】篇一:《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下期生物实验报告七年级下期生物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篇二:《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申请报告单》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篇三:《中学初一生物下学期实验报告》{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篇四:《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1234篇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答案》生物实验报告答案活动探究一【探究准备】1. 其他生物2. 糖类脂肪蛋白质3. 光合作用化学能4. 脂肪5. (1)蛋白质糖类脂肪(2)细胞能量【实验用品】锥形瓶托盘天平易拉罐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花生种子【活动过程与记录】1. 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 (1)供氧(2)30 (4)干燥(5)锥形瓶底部(6)花生 0.8 30 20 50 900 Q=4.2m(T2-T1)【探究结论】0.8克的花生种子含有900焦耳的热量【反思交流】各有优缺点【问题与思考】1. (1)1岁儿童每日所需的糖类为:45140÷17=2655.3g18岁女子每日所需的糖类为:113400÷17=6670.6g(2)1岁儿童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35÷9.5=3.68g18岁男子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80÷53=1.51g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于18岁的生长发育速度。

(3)女子月经失血会导致铁的流失,所以女子需铁更多。

2. (1)花生大小、硬度适中(2)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燃烧后质量会减少(4)900焦耳误差大(5)用易拉罐罩住(6)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日期: P4 3.11 活动探究二【探究准备】1. 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小肠胃小肠2. 咀嚼搅拌3. 大复杂小简单4. 奶汁和血渍含蛋白质,洗衣粉里的蛋白酶能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研究生物现象,深入了解生物的特性和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一种生物的生长过程,探索生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实验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向日葵,通过观察其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规律。

实验材料:1. 向日葵种子2. 花盆或花盆3. 肥料4. 水5. 铅笔或牙签6. 尺子7. 手机或相机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或花盆,并将其填充土壤。

2. 将向日葵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然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土。

3. 给种子浇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手机或相机拍照记录。

5. 在种子发芽后,每天给植物浇水,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量的肥料。

6. 持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向日葵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通常需要5-10天的时间。

2. 发芽后的向日葵植物会逐渐长出幼嫩的叶子和茎。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日葵植物的茎会逐渐变粗,叶子也会逐渐变大。

4. 向日葵植物会向太阳的方向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向日性"。

5. 向日葵植物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花蕾,并在适当的时候开放。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向日葵的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而且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向日葵植物的茎会逐渐变粗,叶子会逐渐变大,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同时,向日葵植物会向太阳的方向生长,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

最后,向日葵植物会产生花蕾并开放,这是为了进行繁殖。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还学到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记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瓶号 1 2 3 牙齿的咀嚼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舌的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唾液的消化 2 毫升清水 2 毫升唾液 2 毫升唾液 温度 37 37 37 处理温度 37℃ 37℃
要 内 容 及 步 骤
冷却 2滴 2滴 2滴
4、4~5 分钟后,取出 3 支试管,各地加两滴碘液,摇匀, 观察
XX 初中
姓名 测量 应到 胸围 班 级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缺课学生 3月 20 日 第
测量胸围差
实到
节课至第 节课
实验 1、 练习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差 目的 2、 了解自己的胸围差。 实验 软尺 用品
1、3~4 人为一组(男女分开) ,受测者自然站立,不挺胸,不憋气。 自然呼吸。 2、位置:胸前下端与乳头平齐,背侧固定在肩胛骨的下角。 3、尽力呼气,记录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在尽力呼气,记录终了时的 胸围长度。

级 实验时间 缺课学生
指导教师 月 日 第 节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到
课至第 节课
实 到 3、 知道消化液(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验 4、 知道淀粉等糖类在口腔中开始消化。 实 目 试管、温度计、玻璃棒、清水、小刀、消毒棉絮 验 的 碘液。 用 品 主
1、 去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 A、B、C 三块。将 A 和 B 用刀切碎、 摇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舍得搅拌) 块不做任何处理。 ;C 2、 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 子去出,将棉絮内的唾液挤压到校烧杯中。 3、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 1、2、3 号:
主 要
1


4
容 及 步
5
2 3
结果:1、甲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血液发生分层。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设计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
2.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3.实验操作与观察
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来自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实验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盖波片
三、实验方法与过程
实验过程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班级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时间______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实验复习记录
项目
血管类型
管腔
特点
血流
方向
血流
速度
其他
情况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5.清洁、整理实验用具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6.实验小结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你知道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流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吗?你能简单地画出简图吗?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唾液淀粉酶的关系。

2. 学会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实验变量。

三、实验原理。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通过检测馒头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是否变甜,可以推断淀粉的分解情况。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 材料。

- 馒头块、馒头碎屑。

- 唾液、清水。

- 碘液。

2. 用具。

- 试管(3支)、试管架。

- 量筒、滴管。

- 温度计、恒温水浴锅。

- 消毒棉棒。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馒头碎屑),C块保持馒头块状态。

2.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3. 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试管编号馒头状态加入物质搅拌情况。

1号碎屑唾液2毫升充分搅拌。

2号碎屑清水2毫升充分搅拌。

3号块唾液2毫升不搅拌。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

(37℃接近人体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5. 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实验现象(颜色变化)结果分析。

1号不变蓝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号变蓝清水中没有淀粉酶,馒头中的淀粉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3号部分变蓝馒头块与唾液未充分混合,部分淀粉被分解,还有部分淀粉未被分解,所以部分变蓝。

七、实验结论。

1.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2.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安初中实验报告姓名班级指导教师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测量胸围差测量实验时间 3 月20 日第应到实到缺课学生胸围节课至
第节课实验 1 、练习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目的 2 、了解自己的胸围差。

实验软尺
用品
1、3~4 人为一组(男女分开),受测者自然站立,不挺胸,不憋气。

自然呼吸。


2、位置: 胸前下端与乳头平齐,背侧固定在肩胛骨的下角。

3、尽力呼气,记录终了时的胸围长度。

在尽力呼气,记录终了时的要胸围长
度。

内 4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胸围- 尽力呼气是的胸围骤
测量 3 次,求平均值。


结果: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胸围-尽力呼气是的胸围
尽力吸气时平静时的胸围尽力呼气胸围差探的胸围是的胸围究
96 74 82 评
94 78 83
88 74 81
备注
靖安中中学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实验时间月日第节
应到实到缺课学生课至第节课
实验3、知道消化液(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目的 4 、知道淀粉等糖类在口腔中开始消化。

实验试管、温度计、玻璃棒、清水、小刀、消毒棉絮
用品碘液。

1、去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 B C三块。

将A和B用刀切碎、
摇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舍得搅拌);C 块不做任何处理。

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2、
子去出,将棉絮内的唾液挤压到校烧杯中。


3、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
要牙齿的咀嚼瓶号舌的搅拌唾液的消化温度处理温度冷却后加碘内 1 馒头碎屑搅拌2 毫升清水37 37? 2 滴容 2 馒头块不搅拌 2 毫升唾液37 37?
2滴及 3 馒头碎屑搅拌 2 毫升唾液37 2 滴步
4、4~5分钟后,取出 3 支试管,各地加两滴碘液,摇
匀,观察
结果:1 号试管变蓝。

由于没有唾液,淀粉酶被消化。


究2号试管没变蓝,由于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了评3号试管变蓝不明显,由于没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淀价粉消化不充分。

备注
靖安中学实验报告姓名班级指导教师
观察小肠的形态结构课题实验时间 3 月12 日第节课至第节课
5、观察小肠的形态结构。

实验
结果: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

备注
靖安中学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应到实到缺课学生差
6、理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

目的实验新鲜猪小肠、解剖刀、放大镜
用品
1、7~8 人为一组,纵切开小肠。

2、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


3、在放大镜下观察小肠绒毛。

测量血液的组成课题实验时间3月20日第应到实到缺课学生胸围节课至第节课实验7、了解血液的组成。


目的8、加深对血液的认识。

实验试管、新鲜血液、柠檬酸钠
用品1、将一定量的人血放入试管中甲、乙两个试管中。

2、在家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5分钟后观察。


%
<
结果:1、甲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血液发生分层。

上层的是4,下层的是5。


血细胞由1 2 3组成评
2、乙试管中没加抗凝剂,血液发生凝固,
备注
靖安中学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
8内骤7 3容
结果:1、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呈桃形。

2、心脏有四个:1右心室2右心房3左心室4左心房。

3、心脏的四个腔中, 4左心室与 5主动脉相通, 2右心室与探 6肺动脉相通 ;3 左心房与肺动脉相通, 16 右心房与上、下腔究静脉相通。

心脏的结构课题实验时间3月20日第应到实到
缺课学生胸围节课至 第节课实验9、知道心脏的组成。


目的10、 理解动物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实验新鲜心脏、解
剖刀放大镜
用品
IL
1、 2、 3、 用解剖刀总切开新鲜的心脏,观察;
心脏的四个腔,房室瓣,四 个腔的心肌的薄厚。

心脏四个腔相通的各种血管。

4
*'iir
M 叭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