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第4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
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
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各专业管理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管理学基础》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树立学生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管理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为根本。
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它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等四大关键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与作用管理学基础开设在第一学期,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课程,属于旅行管理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主要表此刻双方面,一是直接为培育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服务,为可连续发展拓宽空间;二是为后续中心专业课程确定基础。
本课程在专业人材培育方案中的地位《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旅行管理专业基础课,是依据我院“培育高素质技术技术型专门人材”的办学目标定位;旅行管理专业培育能做事会做人且拥有酒店、旅行社、电商公司等中基层岗位服务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术型人材培育目标,以及发展岗位能力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在旅行管理专业人材培育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其余课程的关系后续中心专业课程包含: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招待与运转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行社业务、会议营运与策划、旅行电子商务、旅行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为这些中心专业课程供给指导和确定基础,详细以下:课程设计理念1.3 课程设计思路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广泛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宽泛汲取多学科知识的边沿科学,同时又拥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换学生踊跃性为中心,以适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成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重点能力”的教课内容系统,即以培育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术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术,它既差别于以宏观管理、看法技术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差别于以专业化为特点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术;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看法、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侧重培育学生的计划与决议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交流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查核的能力等四大重点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术与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往后的本质管理工作确定理论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047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学分:4 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栓军 2021.7.2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栓军 2021.7.30 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专业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前导课程本课程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无管理学基础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基层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典型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和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物业管理专门人才的重要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物业管理管理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基础作用。
本课程是根据三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面向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物业管理人才的专业目标定位,在职业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由企业一线人员、专任教师、课程专家开发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结合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联系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的各项职能、管理的任务、程序和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
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二、课程标准构建思路本课程标准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学”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培养从业能力为中心,开发能力本位的课程;课程设计整体思路是:以医药行业基层管理岗位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1.充分体现岗位需求。
课程内容选取把医药基层管理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根据国家医药商品购销员、医用商品营业员、医用商品采购员等高级工种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选取,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物业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与必备知识。
2.充分结合实践。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方式,强化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学结合的本质就是将“工作”和“学习”融合,形成有机整体。
以工学结合为理念,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实用、先进、普遍性为原则,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制部门:管理工程系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管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二)课程设计理念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三)课程设计思路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作为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设计既要重视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艺术的熏陶、管理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素质的养成。
基于以上这个前提,我们应采用“理论+实践”二元混合的灵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
在教学方法设计中,通过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管理游戏、视频、音频资料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一)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2.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二)技能目标1.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2。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702008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项目驱动计划学时:72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1、《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
开设在第二学期。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突出职业特色、坚持面向社会办学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院学生主要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三批大专录取的学生,少数学生为高中的中专、职高毕业生。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
我系开设的管理类专业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规模为1000多人。
专业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具有完整的人格道德、综合的管理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学基础是上述两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关键性显性课程。
本课程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课程服务面向:高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管理基础课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4、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后设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创新教学为基本理念,具体思路和构架为:1、在教学目标上,管理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管理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课程代码:0601423●课程学时: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实践教学学时10●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六学期●制订时间:2008年6月(V.20080601)●修订时间:2019年7月(V.20190711)●修订成员:●审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课程组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职业基础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以《服务接待礼仪》、《旅游经济学》、《旅游标准》、《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心理》、《景区专业英语》、《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前置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景区管理岗位群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景区管理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以管理学中的工作知识为主体,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情境中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夯实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及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组织与组织结构、管理者及管理思想的演变、目标与计划、预测与决策、人员配备与权力的分配、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2019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三个层次。
(一)综合素质目标1.从国学中学东方管理智慧,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从党史中学组织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3.从实践中学自我管理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创新、科学、互助的团队精神;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红色工匠精神。
管理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
《管理学》教学大纲2023年3月修订总体说明【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数】4学时【学分】 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课【开课系(部)】【执笔人】【审核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开设该课程是向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各类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后续课程的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管理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概括了解组织、管理、管理者产生的原因,对组织、管理、管理者职责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并未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掌握管理的含义和性质;了解管理的特征、基本职能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概念进行管理思考;能进行正确的管理角色分工;能按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自我培养;能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管理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职能。
难点: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课堂陈述、自学等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一、管理的基本概念二、管理的性质三、管理系统的含义和构成第二节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一、管理者二、管理者的类型三、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四、管理的职能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一、管理学的特点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一、管理伦理二、组织的社会责任[参考书目]1.【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全球通史:从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英】约翰·希克斯.厉以宁译.经济史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加拿大】H.明茨伯格.孙耀君译.经理工作的性质.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5.【美】罗伯特·卡茨.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5年7月号刊。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来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管理技能培养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际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技能的培养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管理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管理原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管理组织机构和团队组建能力;(2)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决策能力;(3)组织设计与人事管理能力;(5)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能力;(6)运用控制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2)熟悉管理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3)熟悉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实际管理活动过程,使他们认识到管理技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
通过构建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计划与控制理论等;2. 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和案例分析方法;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模块:1. 管理学基础理论:介绍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和原理;2. 组织结构与设计:介绍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设计原则和方法;3.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4. 领导与沟通:介绍领导理论、沟通技巧、团队建设与管理等;5. 决策与计划:介绍决策过程、决策方法、计划编制与调整等;6. 控制与协调:介绍控制方法、协调技巧、危机管理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上述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建设本课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
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特别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任务(1)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与企业家合讲、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系统。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二是管理思想;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能够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手段解决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1.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学习项目2 预测与决策学习项目3 计划与组织教学项目4 领导与激励教学项目5 沟通与控制学习项目6 管理创新第五部分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建议(1)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相融合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开发目标。
力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全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
(2)教材呈现文本格式要图文并茂,文本表述由学习目标、学习提示、正文知识、扩展知识、理论链接、案例资料、实训资料等组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训设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岗位设计开发教学项目,以实训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配备完整的工具、材料等,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景。
(2)开发实训指导书、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3)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按照模块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数以40人为宜。
(3)课时的分配按照教学内容能够灵活组合,开学初即制定详细的计划,课余时间实训室能够开放。
4、评价建议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30%左右。
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期末综合实训,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问题的处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汇编)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管理的原理、方法形成管理技能,而且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的渠道管理、客户管理等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可以使营销学生认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性质和作用;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理解和掌握管理的职能、手段、方法和工具。
同时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在实习和实践中努力提升现代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实际的管理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从而培养出既能“管人”又能“管事”的优秀基层管理人才。
《管理学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48学时,3学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能力为根本”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课程设计原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基层管理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基层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就能“管人”又能“管事”的基层工作的管理能力。
2.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及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2)掌握管理四大关键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计划与决策的能力;(2)初步具备组织与人事的能力;(3)初步具备领导与沟通的能力;(4)初步具备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1)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素养;(2)具备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选取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了“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体系。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
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
课程标准 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制订系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制订时间:2016年9月《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设置在二年级,它既承担着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将一名高中生引入管理科学殿堂的任务;又将起着为下续的各门管理课程铺垫专业基础的作用,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管理专业的兴趣与偏好,也会间接地影响到管理各专业的教学质量。
管理学主要从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出发,阐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管理发展的演进过程、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管理环境、管理决策,同时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系统地介绍各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履行管理职能的各种基本过程和原则,以及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整体上通过案例分析型、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奠定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
在多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前途和命运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与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任务。
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
通过管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基础,并在今后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职业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各行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作为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熟悉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管理学概论、管理理论,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讲述、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确定以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管理为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管理学基础 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特编制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实践课类型的专业基础课,以管理职能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管理基本职能的概念、原则、过程、方法、理论等,为专业其它课程及项目的实施奠定管理的理念、方法与技能等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及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决策的基本理论和类型、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目标管理的含义和过程;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理解领导者的含义、掌握领导理论;理解激励含义、掌握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理解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类型及控制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能编制规范的计划书,能根据计划的程序和方法制定计划;能运用决策的方法进行决策;能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或绘制组织结构图;能运用领导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企业的有关领导问题;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企业有关激励问题;能运用控制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3.态度目标:通过对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责的认识激发学生从事管理岗位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管理思维和树立管理理念;养成良好的时间和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关系、学习精神、创新意识。
三、学时学分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课时为72,学分为4。
四、内容要求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表2.课程技能点分析课程技能点分析表五、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发现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但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鉴于以上特点,本课程可以开展一些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能让他们参与其中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如下:(1)头脑风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代码:06071007
适用专业:经管类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
学时:52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是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在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理论讲述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
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2、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
3、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
4、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项目1 管理认知
(1)教师讲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管理与环境的关系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管理的认知,为进一步学习管理的具体内容打好基础。
(2)学生根据掌握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训练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遇到的简单管理问题等。
项目2 预测与决策
(1)教师讲授预测与决策的概念、预测的程序与方法;决策基本理论;决策的类型、决策的
技术与方法
等知识内容。
(2)提供预测与决策的案例资料,指导学生完成预测与决策工作。
项目3 计划与组织
(1)教师讲述计划工作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过程;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工作的原则、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组织设计的意义、程序和内容、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等知识内容。
(2)提供实际企业案例资料,指导学生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或者组织结构的绘制,并根据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项目4 领导与激励
(1)教师讲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人性理论;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的新观点、激励理论及应用、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等知识点。
(2)提供领导与激励的具体案例,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领导与激励等相关理论,分析领导与激励对企业带来的效果。
项目5 沟通与控制
(1)教师讲述沟通的概念与基本类型;沟通的形式和方法;沟通的原则和要求;沟通的障碍与克服;控制的性质及类型;控制的方法;控制工作的步骤和要求等。
(2)借助一定的沟通与控制工具,让学生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与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资料,指导学生完成沟通与控制工作。
项目6 管理创新
(1)教师讲授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价值和源泉;创新理论;创新技能等。
(2)提供创新案例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管理创新的认知。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1、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
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
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管理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看到了管理任务的成功完成,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2、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专门的管理项实训集中实训室内完成,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及相应的实训器材与工具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学生与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充分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项目的模块设计
根据管理学中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的有关要求,本课程安排了6个学习模块,通过6个模块中学习情景中的工作任务,进而掌握“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的有关知识。
达到掌握管理基本职能的要求。
学习模块的设计思路是:目标——方法——过程——结果的顺序执行,计划总课时52,具体内容如下表:
学习项目1 管理认知
学习项目2 预测与决策
学习项目3 计划与组织
教学项目4 领导与激励
教学项目5 沟通与控制
学习项目6 管理创新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1)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相融合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开发目标。
力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全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
(2)教材呈现文本格式要图文并茂,文本表述由学习目标、学习提示、正文知识、扩展知识、理论链接、案例资料、实训资料等组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训设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岗位设计开发教学项目,以实训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配备完整的工具、材料等,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景。
(2)开发实训指导书、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按照模块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数以40人为宜。
(3)课时的分配按照教学内容能够灵活组合,开学初即制定详细的计划,课余时间实训室能够开放。
4、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30%左右。
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期末综合实训,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问题的处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3)期末考试,卷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的实际掌握情况,占70%左右。
(4)鼓励学生参加管理类职业资格考试。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