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匹配理论
第三章 生涯规划的理论

E: 显 赫 富 庶 的 岛
屿。居民善于企业经 营和贸易,能言善道。 经济高度发展,处处 是高级饭店、俱乐部、 高尔夫球场。来往者 多是企业家、经理人、 政治家、律师等。
S: 友善亲切的岛屿。
居民个性温和、友善、 乐于助人,社区均自 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 务网络,人们重视互 助合作,重视教育, 关怀他人,充满人文 气息。
23
A艺术型人(creator)的特点
直觉敏锐 善于表达 有想象力 追求美感价值 创造性的 无拘无束 艺术、文学、音乐 编辑、作家 工艺美术工作者
S社会型人(helper)的特点
对人感兴趣 关心自己与他人的感受 对人和善 不喜竞争 帮助他人成长 社会服务、个人服务 教师、医护 社会工作
霍兰德的类型论
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 研究,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 最有效的方法却是询问这个 人自己想做什么。 --约翰· 霍兰德 John Holland
霍兰德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美国文化中,大多数人可以被区分为6种人格类 型 有6种相应的环境类型 人们寻找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其施展才能、表达其 态度和价值观、解决其愿意解决的问题、担当适当 的角色 人的行为表现由人格类型和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 决定的
27
E企业型人(persuader)的特点
好冒险竞争 追寻领导与社会影响 有抱负 言语说服能力 商业、劝说、管理 销售 管理 司法
微软总裁 鲍尔默
29
C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
讲求规矩和精确 个性谨慎 喜欢结构性、程序化的工作 被描述为负责并可信赖的 喜欢运用并依循尝试、试验过的程 序来解决问题 文书工作、计算 会计、金融 秘书、职员 系统分析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人格类型理论
(1) 创始人:霍兰德(John Lewis Holland,1959)
(2) 主要观点 人的兴趣可以分为六种
实用型R 研究型I
外在环境也可以分为六种
实用型R 研究型I
事务型C
艺术型A
事务型C
艺术型A
企业型E
社会型S
企业型E
社会型S
事物
说现在也没有想好转行干什么,虽说不喜欢做测试工作,但也
没有讨厌到不能做的程度”。她说平时喜欢与人交往、朋友也 有很多,而且她最大的业余爱好是喜欢画画。娜娜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困扰呢?
二、发展理论
核心思想
从人生角度,考虑职业发展过程; 以生涯发展阶段为重点; 将职业选择看成是动态的; 职业发展是循序渐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
实现自我 以己为荣 丰足 喜悦 成就感
内部障碍
缺乏目标 缺少技能 态度消极 恐惧不安
外部障碍 市场趋势不明 社会经济形势变化 组织动荡
开发潜能 建立自信 积极进取 培养实力 增强勇气
温哥华大道
爱琴海边
香港城市一角
北京街头一角
洪山电子科技一条街
某城市街头一角
人生感悟
规划与不规划,就是不一样!
①分析个人自身情况、②考虑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 ③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目标、④寻找差距、为弥补差距⑤确定行
动方案、⑥实施行动方案。 是职业理想的具体化,成功梦想的现实化,人生设计的科学化。
3.规划与计划
规划是战略布局(解决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计划是战术安排(解决通过什么方法达到目的地的 问题)
匹配性(congruence)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第三章

第三章职避生涯规则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制一基本内涵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
主要包括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组织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组织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从人力资本增值的角度达成组织价值最大化。
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理论基础理性决策理论——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职业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第三章匹配理论1

行波匹配
3
行波匹配
行波匹配:为使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无反射波,应使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既要求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又要求达到行波匹配,必须保证两个条件 信号源的内阻抗Zg必须为实数且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即信号源为匹配源时); 终端负载ZL也必须等于Zc 实际情况中很难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得到:
例3.7
得到:
有以下等式成立:
得到:
例3.7
设计一个工作中心频率为600MHz,带宽为200MHz的Π型阻抗变换器,将负载阻抗300Ω变换到150Ω。给出Π型阻抗变换器具体结构和元件的参数值。
解:选用Π型阻抗变换器的具体结构如下:
电路的负载Q值为
负载和信号源均下变换到的电阻值为
有以下等式成立:ຫໍສະໝຸດ 得到:有以下等式成立:
3.1 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匹配电路的概念及意义
1
共轭匹配
2
行波匹配
3
共轭匹配
负载ZL获得最大传输功率的条件
基尔霍夫定理得电路中电流
共轭匹配
负载 电压
负载 上的平均功率
取最大值
最大功率传输时, 负载和信号源内阻满足共轭条件
3.1 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匹配电路的概念及意义
1
共轭匹配
预备知识
Z0=50Ω,得出Y0=0.02S 首先确定并联电感的电纳
这是一个并联电感,所以我们需要在等电导圆上从A点向上移动到-j到达B点,读出B点处的归一化输入导纳为
得到
预备知识
既含串联又含并联电抗元件电路输入阻抗的求解
预备知识
求如下图所示电路在f=100MHz时的输入阻抗。
Q值越高,匹配电路的带宽越窄;Q值越低,匹配电路的带宽越宽
匹配理论

一对一匹配
延迟接受算法
婚姻模型
更多性质
考虑男性与女性之间婚姻关系构成的双边匹配,此时匹配关系是一对一的,也即一位男性与一位女性相匹配。 设M代表男性集合,代表集合中的一位男性;W代表女性集合,代表集合中的一位女性,那么一个匹配如下所示:
,
:
匹配就代表了与配对,与配对,与配对。
下面考虑个体的偏好,也即个体更倾向于和谁匹配,在婚姻模型中这意味着男性更愿意和哪位女性结婚,以 及女性更愿意和哪位男性结婚。例如的偏好可以记为:
应用案例
器官移植是某些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相比需要移植器官的患者数量,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非常有限。即 使病人家属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但由于受体和供体之间必须在血型等多方面相互匹配,家属并不一定能够提供有 效的捐献。Roth等人研究了交换捐献器官的可能性 ,即有意愿捐献器官的家属由于免疫排斥等原因无法将器官 捐献给病人,但是可以在交换捐献机制下将器官捐献给相匹配的其他病人,作为回报,病人将获得来自其他捐献 者的相匹配的可移植器官。Roth等人发现其中捐献者-病人对之间的匹配问题类似机制设计中分配不可分物品的 问题,并说明了交换捐献机制下病人可能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可移植器官。这一机制已经在美国的一些 地方实际开始运行 。
匹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领域之一
03认知心理学-模式识别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1、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ies)
在人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各式各样的 来自个体过去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 它们与外部的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一个 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头 脑中所存储的模板进行比较和匹配,确定哪一个模板与 刺激信息最为吻合,就把该刺激信息确认为是与头脑中 的某个模板相同,即产生模式识别效应。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 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 程。 因此,对物体、图像、语音、符号或人脸的识别过程, 即为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离开个体已有的知识
经验,就无法理解输入信息的意义。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 觉研究主要涉及模式识别,特别是视知觉的模式识别。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特征模型支持证据
* 诺贝尔奖得主 Hubel和 Wiesel 的研究 将微电极插入动物视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呈现
简单视觉刺激(垂直光栅),结果表明,每个神经元只 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一小块视皮层包含了 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分别对垂直、水平、倾斜线条作出 反应,视觉系统似乎有一些专门的特征检测器,帮助我 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反应。
第三章 知 觉
第二节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一、模式识别
模式(事物)是由若干元素或特征按照一定的关系组 合在一起构成的,比如:
汉字有8种笔划和251类偏旁等特征; 英文字母有水平线、斜线、垂直线、直角、锐角、连续曲线和不连
匹配理论

§8.3 Hall定理
设有m个人,n项工作,每个人会做其中的若
干项工作,能不能适当安排,使得每个人都有工
作做?
w1
w2 w3
w4
w5
m1 m2
m3
m4
当m>n时,肯定是不可能的,即使是 m≤n也不一定。但如果每个人能做的工作 越多,越容易实现。
w1
w2 w3
w4
w5
m1 m2
m3
m4
w1
w2 w3
48
§3 匈牙利算法
1965年,匈牙利著名数学家 Edmonds设计了一种求最大匹配的算法, 称为匈牙利(Hungarian)算法。
求最大匹配常用匈牙利算法,在图中求最大 匹配的关键是寻找M-可扩充路。它的基本思想是: 通常是先构造一个匹配M,再看图中有没有不饱 和点。 如果没有,那么肯定是最大匹配了,如果 有,从图中的任一选定的非饱和点出发,用标号 法寻找增广链。如果找到增广链,则就可以得到 增广;否则从图中另一个非饱和点出发,继续寻 找增广链。重复这个过程直到G中不存在增广链 结束,此时的匹配就是G的最大匹配。这个算法 通常称为匈牙利算法.
H=G[MM’] (边导出子图)。 任取vH,d(v)为1或2。∴H的每个连通分支是一条 M’边和M边交错出现的通路或偶数长度的回路。∵|M’| >|M|,∴H包含M’的边多于M的边,从而必有一个连 通分支P中的M’边多于M边。∴P是开始边和终止边都是 M’边通路,即M–可增广路。矛盾。故M为最大匹配。
(1)边在M1和M2中交错出现的偶圈. (2)边在M1和M2中交错出现的路.
一个匹配
f1
f2
f3
f4
f5
m1 m2
m3
m4
匹配理论

1.匹配理论低频电路中,从波长与器件或传输线的尺寸关系来看,信号传输中的相位与幅度近似不变,所以对传输线没太大要求,也就不需要考虑匹配理论。
但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随之减短。
对于由信号源、传输线及负载所组成的传输系统,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希望微波源给出最大功率,同时负载吸收全部入射波功率,要求没有或很少有返回信号源的波。
这就要实现两方面的匹配:一是源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微波源取出最大的功率;二是负载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负载的反射,使负载得到最大的功率。
前者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输入阻抗实现共轭匹配,后者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传输线的因素。
(1) 微波源的共轭匹配参照图1(a)所示的微波功率装置,其中微波源通过一段传输线与负载相连接。
图1采用等效电路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取负载和能源的参考面0T 和1T ,如图1(a)所示。
0T 面上的负载阻抗为000jX R Z +=;相对于1T 面将微波源用等效电压源E 及其内阻抗i i i jX R Z +=来代替,这样就得到如图1(b)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个等效电路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此将0T 面的负载阻抗0Z 利用传输线理论中求输入阻抗的公式转换到参考面1T 上来,即求出从1T 面向右看的输入阻抗为: ltg jZ Z l tg jZ Z Z jX R Z c c cββ00111++=+=这样就得到了如图1(c)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是集总参数的电路了,可直接求出回路的电流为:)()(111X X j R R EZ Z E I i i i+++=+=∙∙∙微波源输出到负载1Z 上的有功功率为:2121121)()(21X X R R R E II R P i i +++==∙*∙由于当传输线的长度l 不太长时,其损耗可以忽略,所以P 即为传输线终端负载0Z 所吸收的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见 , PL 是 bG 、 ΓL 和 ΓG 的 函 数 , 与 前 面 的 Us 、 RL 和 Rs 相 对 应。为了得到最大功率传输,必须满足
ΓL=Γ*G 将式(3-8)代入式(3-7),可得
(3-8)
P
bG 2 1 G
2
(3-9)
所以,ΓL=Γ*G是阻抗共轭匹配的一种等效方式。在射频/微 波电路中经常会用到这个条件。
图3-7 Rs>RL的L型匹配电路 (a) Cp-Ls低通式L型; (b) Lp-Cs高通式L型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2.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不为纯电阻 如果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不是纯电阻,而是复数阻抗, 处理的方法是只考虑电阻部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L型匹 配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值,再扣除两端的虚数部分,就 可得到实际的匹配电路参数。
出阻抗RL,并求出Rsmall=min (Rs,RL)。
32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步骤二:依据图3-8(a)所示的T型匹配电路,按下列
公式计算出Xs1、Xp1、 Xp2及Xs2。
♦
R X
s1
Rsmall (Q2 Q Rs
1)
X
p1
R Q
Q2
20
21
♦
步骤三: 判别Rs<RL或Rs>RL。
(1) Rs<RL,如图3-5(a)所示:
Xs=QsRs
XL
RL QL
(2) Rs>RL,如图3-5(b)所示:
XL=QLRL
Xs
Rs Qs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步骤四:若Rs<RL,如图3-6所示,选择 Ls-Cp低通式
kRs , Pi
U
2 s
Rs
则
P0
k (1 k)2
Pi
可见,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 号源内阻之比k。当RL=R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 配状态。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 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5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0.75
RL
Po/Pi 0.5
0.25
0
k
1
(a)
(b)
图 3-1 基本电路的输出功率 (a) 基本电路; (b) 输出功率与阻抗比例的关系
4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输出功率与电路元件之间存在以
下关系: 令
P0
I 2 RL
U
2 s
(Rs RL )
RL
RL
射频/微波电路导论
主讲人:魏 峰
第3章 匹配理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3.1 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
3.2 射频/微波匹配原理
♦
3.3 集总参数匹配电路
♦
3.4 微带线型匹配电路
♦
3.5 波导和同轴线型匹配电路
♦
3.6 微波网络参数
2
匹配概念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匹配包括两个方面:
就是可能的匹配电路拓扑个数。 步骤五: 分别把源阻抗、负载阻抗沿相应的等反射系
数圆移到步骤四的同一交点。两次移动的电抗(纳)或电 纳(抗)变化就是所求电感或电容的电抗或电纳。
步骤六: 由工作频率计算出电感电容的实际值。
30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2) 电路拓扑 ♦ L型匹配电路的两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共有八种可能。由前面
b1=bGΓL[1+ΓLΓG+(ΓLΓG)2+…]
bGL 1 LL
(3-4)
9
10
bG a1
信号发生器
b1
双口网络
1 bG1 bG12G
bG bG1G b 2 2
G1 G
图3-4 信号发生器端口的反射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8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一般情况下,负载与信号源是不匹配的,需增加一个双端 口网络,与负载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等效负载,如图3-4 所
示。我们的目标是寻求等效负载与信号源的匹配条件。在
图3-4 中虚线所示参考面上,入射波为a1,反射波为b1,等 效负载的反射系数为ΓL=b1/a1,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波幅为 bG,即第一个入射波为bG,bG的反射波为bGΓL,朝着信号 发生器方向的反射波总和为
♦ L型匹配电路是最简单的集总元件匹配电路,只有两个元 件,成本最低,性能可靠。具体的电路结构选择有一定的规 律可循。
♦ 双元件负载匹配网络采用哪种形式,取决于归一化负载阻抗 在史密斯圆图上的位置。
♦ 以下按照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均为纯电阻或任意阻抗两种情 况介绍设计方法。
14
15
补充:LC谐振回路
因为ΓL=b1/a1,从而上式变为 a1=bG+b1ΓG
则提供给负载的功率为
(3-5)
PL=|a1|2-|b1|2=|a1|2(1-|ΓL|2)
(3-6)
将式(3-5)代入式(3-6),则提供给负载的功率可写成
PL
bG 2 (1 L 2 ) 1 LG 2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或Cs-Lp高通式电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电路所需电感
及电容值:
(1) Ls-Cp低通式:
Ls
Xs
2fc
Cp
1
2fc X L
(3-13)
22
23
♦
(2) Cs-Lp高通式:
Cs Lp
1
2fc X
XL
2fc
s
(3-14)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3. 关于L型匹配电路的其他说明 L型匹配电路的用途广泛,技术成熟。为了工程使用的 方便,说明如下:
28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1) 设计方法 L型匹配电路的设计计算还可以使用下面两种方法:
(1)解析法求元件值。按照电路级联的方法求出负载 和匹配元件组合等效负载阻抗的表达式,与信号源阻抗 共轭相等,即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这样可以列出两个 方程,求出两个未知数,也就得到了两个元件值。缺点 是比较复杂,易出差错,要事先给出合适的拓扑结构, 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及电容值:
(1) Cp-Ls低通式:
Cp Ls
1
2fc
XL
2fc
X
s
25
26
(2) Lp-Cs高通式:
Lp
Xs
2fc
Cs
1
2fc X L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Ls Cp
Cs Lp
(a)
(b)
Qs QL
RL 1 Rs
(3-10)
19
+
Us
-
Qs=Xs / Rs
Rs
Xs
Rs
XL
Po
RL
RL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Us
-
Rs Rs
(a)
XL Xs
QL=RL / XL
Po
RL
RL
(b)
图 3-5 L型匹配电路的两种形式 (a) L型匹配电路(Rs<RL); (b)L型匹配电路(Rs>RL)
31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3.3.2 T型匹配电路
♦ T型匹配电路与L型匹配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类似。下面
仅以纯电阻性信号源和负载(且Rs<RL)为例介绍基本方 法,其他情况的T型匹配电路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过
程类似。
♦ T型匹配电路的设计步骤如下:
♦
步骤一: 确定工作频率fc、负载Q值、输入阻抗Rs及输
可以看出,拓扑结构的选择有其规律性。选择不当,无法 实现匹配功能,也就是说,圆图中找不到交点。而对于任 意一对要实现匹配的信号源和负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拓 扑可选,即八个拓扑结构中总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匹配电路 形式。
♦ 元件的标称值,元件方便得到;电感、电容组合就会有频 率特性,即带通或高通特性,要考虑匹配电路所处系统的 工作频率和其他指标,如有源电路中的谐波或交调等;与 周边电路的结构有关,如直流偏置的方便、电路尺寸布局 的许可等。
7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如图3-3所示,为获得最大功率传递,必须同时满足
ZL=Z*G
(3-2)
ZG=Z0
(3-3)
式(3-2)是熟知的共轭阻抗匹配条件,式(3-3)表示信号发生
器将全部功率提供给传输线的条件。
zG UG ~
a1 b1
z0
zL
zG
zL
G
L
图3-3 射频/微波电路的匹配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Ls Cp
(a)
Cs Lp
(b)
图 3-6 Rs<RL的L型匹配电路 (a)Ls-Cp低通式L型; (b) Cs-Lp高通式L型
24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智能天线实验 室
♦
步骤五: 若Rs>RL,如图3-7所示,选择 Cp-Ls低通
式或Lp-Cs高通式电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电路所需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