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养鸟有道翻译赏析
中考一轮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四、课外古诗文群文训练课件
示例一:B 本文未涉及方术的内容,高凤也没有为官作吏,故不 可能是方术或循吏。因为文中有“遂为名儒”,此人好像可以归 入儒林。可是从第三段内容看,高凤想方设法,多次逃避为官, 最后“隐身渔钓”,以隐士的身份走完了人生之路,这不符合儒 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特点。所以我认为此篇归 入《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更合适。 示例二:C 本文未涉及方术的内容,高凤也没有为官作吏,故不 可能是方术或循吏。因为文中有“遂为名儒”,所以我认为此篇 归入《儒林列传第六十九》是合适的。
5.宋史将列传的内容分为儒林、循吏、方技、忠义等几大类别。
请你根据【甲】文内容及下面的小贴士,判断【甲】文最可能所
属的类别,并简述理由。(4分)
A.《儒林》
B.《循吏》
C.《方技》
D.《忠义》
小贴士 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 的州县级地方官。 方技:古代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术、阴阳五行八卦及养生之类 的技术。 忠义:指的是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 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任隗 ②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 渔钓,终于家。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②任隗:南阳宛县人,建武 八年,被任用为“将作大匠”。
1.小文在阅读【甲】诗时,读到“世网不可撄”一句,不知 “撄”的词义。请结合上下文及下面的小贴士,推断其词义,并 简述推断过程。(3分)
示例三:我认为【甲】文应属D《忠义》。理由:王禹偁是个忠义 之士,如孝章皇后去世,无人穿丧服,他敢于直言,是为忠;为 徐铉仗义执言,奏请将诬告的道安下狱,是为义。
杨翥德量的阅读答案
杨翥德量的阅读答案关于杨翥德量的阅读答案杨翥德量阅读答案一、喜雨亭记苏轼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
’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二、杨翥德量杨翥做修撰的时候,住在京城,他的一个邻居家丢了鸡,便骂是姓杨的偷去了。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说:街坊中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姓杨。
又有一个邻居,住在他们家的西边,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翥院中。
家人再一次告诉了杨翥,他却劝解家人说: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
他的德量就是这样。
三、临川之城东——选自曾巩《墨池记》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2005中考语文试题类编·诗词鉴赏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资源仓库昆明市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四川攀枝花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3分,每空1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作者采用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答案:(1)叶的茂盛花的凋零(2)委婉含蓄新疆乌鲁木齐市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C四川省课改区毕业卷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白居易的古诗鸟
白居易的古诗鸟白居易的古诗鸟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鸟,你听过这首诗吗?一起来看看吧。
鸟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注释①道:说。
②莫:不要。
③子:小鸟。
望:盼望。
翻译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赏析诗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诗人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
如果说李白是世间的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
传说洛阳纸贵,据说长安居不易,白诗人曾是高傲的才子,后来与得道高僧相交,长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渐明白世间的生灵都有同样的生命,本没有贵贱之分。
一首简单易懂的《鸟》,把鸟儿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一样,人不可以为自己强,而任意决定小鸟的生死。
要是说自然界的定义是生灵皆平等,那么人类社会的规则强化万物为三六九等。
白诗人听高僧说,恶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
他曾经以为的生命不平等,终于转化为自然界的万物平等。
此诗说的是鸟,其实喻义着现实社会,皇家贵族性命高吗?贫穷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样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诗人希望社会充满爱和欢乐。
文学赏析“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此诗先以一个反问句提出诗人自己的看法,反问的语气使感情抒发更加强烈,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接着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皮肉和骨骼。
诚然,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间万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应该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它们,绝不能伤害它们。
之后的“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两句顺势提出人类应善待动物的劝诫,并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情景来感动人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劝说效果十分显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止:仅,只B.顾.野有麦场顾:看,视。
C.其一犬.坐于前犬:狗D.一狼洞.其中洞:挖洞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薪.(xīn)屠大窘.(jǒng)眈.眈相向(dān)B.假寐.(mèi)目似瞑.(míng)苫.蔽成丘(zhàn)C.尻.尾(kāo)意暇.甚(xiá)狼亦黠.矣(xiá)D.变诈.(zhà)倚.其下(yǐ)顷.刻两毙(qīng)3.下列对《狼》的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B.本文说明对待这种象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C.狼虽然狡诈阴险,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D.文中的狼虽然贪婪凶恶,但最后被屠户砍死,作者认为狼还是值得同情的。
4.填空。
《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代人,“聊斋”是他的,“志”是的意思,“异”是的意思。
5.狼是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狼”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成语积累】活动中,小丽同学搜集到两幅图,可她却猜不出与图片相关的狼的成语,请你告诉她。
(2)【“狼”与自然】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至少三条)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
虽然狼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其中的一匹狼斜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又放开。
然后,狼群耐心地等待时机。
受伤的驯鹿渐渐失去大量血液、力气,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无力反抗时,狼群开始出击。
《四清导航 》九下 文言文 解析
《四清导航》九下文言文解析1 苏武牧羊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1.白:告诉。
2.益:更加。
3.降:使……投降。
4.以为:把……当作。
5.既:已经。
6.羝:公羊。
7.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8.雨:下雨(作动词用)。
9.胁:用威胁的手段10.使:命令11.乃(乃幽武):就12,乃(羝乳乃得归):才13.啮:嚼14.徙:迁移15.并:一起16、幽:禁闭【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收藏野果子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装饰物全部脱尽。
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3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课外文言文翻译
士人善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把它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从挂画的壁下走过时,那幅画一定是掉在地上的。
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观察,发现画落在地上,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蹦跳起着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在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献鸠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
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译文: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给简子贡献斑鸠。
简子很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
门客问简子他原因。
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有恩德。
”门客说:“民众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他们死了很多。
如果您想使它们活,不如禁止人们捕猎。
捕猎之后再将它们放生,您的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
”简子说:“你说得对。
”杀驼破瓮昔有一人,瓮中盛谷。
骆驼食瓮中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杀驼破瓮》译文:从前有一个人,瓮中存放着粮食。
一头骆驼吃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不能出来了。
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对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应当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鲁侯养鸟》原文及翻译(最新整理)
庄子《鲁侯养鸟》原文及翻译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出自《庄子•外篇•至乐》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于是海鸟眼花了,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注释: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
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用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看得眼花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石一銮评点:一篇寓言往往有多种寓意,越是优秀的寓言,涵盖面可能越大,寓意可能越深刻。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有的人读了这篇寓言,浅尝辄止,就会率尔回答:是讽刺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
这种回答没有错,但总觉得不深刻、不全面、没有与有关养鸟的大背景,即环境与历史联系起来考察。
这篇寓言本来是一篇历史故事:《国语•鲁语》中有记载:“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受到了鲁国的贤人展禽的批评,认为臧文仲是无故加典,非政之宜。
庄子把养鸟的主人公改成鲁侯,增加了鲁侯用九韶的乐章和猪、牛、羊三牲盛宴养鸟的情节.这些养鸟的具体情节,在奴隶制全盛时代,也许是本该如此的,但在臧文仲时代,就是“无故加典,非政之宜”,使庄严的祀典成为愚蠢而可笑的了。
人与人,人与物,差异很大。
你认为最好的,人家可能觉得不好,甚至可能觉得最差。
养鸟有道
养鸟有道作者:郑燮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6年第07期【原文点击】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①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②时,睡梦初醒,尚展转③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④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⑤,倏⑥往倏来,目不暇给⑦,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选自《板桥家书》)【注释】①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②旦:天亮。
③展转:翻来覆去。
④《云门》《咸池》:古代曲名。
⑤扬翚振彩:翚,五色羽毛。
扇动五彩翅膀。
⑥倏:极快地。
⑦目不暇给:眼睛看不过来了。
【译文参考】人们都说不应该把鸟关在笼子里养,而我从来都不是不喜欢鸟,只是我养鸟有正确的方法罢了。
想要养鸟,不如多种树木,使树木绕屋有几百棵,枝叶茂盛,错落有致,成为鸟的家园。
天将亮时,刚从睡梦中醒来,还在被子中翻来覆去,就听到一片鸟鸣,如演奏《云门》《咸池》一类动听的乐曲;等到披衣起床,洗脸漱口,品味清茶时,只见鸟儿扇动着五彩翅膀,快速地飞来飞去,让人眼睛看不过来,享受到的这种乐趣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以相比。
大概我平生的乐趣,是想把天地作为园圃,把长江、汉江作为池塘,各自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享受到这种情景才算是最大的快乐。
【解说】养鸟之道在于养心,以鸟及人,以人度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热爱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为满足一己之私而肆意破坏大自然。
人要和动物和谐共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创造一份自由的天地。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应用——课外综合练 (含解析)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应用——课外综合练第1类生活志趣(4篇)一、文言文阅读。
(15分)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
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①之奏。
及披衣而.起,颒面②、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采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巨细、仁忍何如也?(选自《郑板桥集》)【注释】①云门、咸池:相传皆为黄帝时乐名。
②颒(huì) 面:洗脸。
③扬翚(huī)振采:犹言展翅高飞。
翚,羽毛五彩的野鸡,此引申为羽翼。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给出的两种解释,给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并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4分)(1)将旦.时( ) A.早晨B.天亮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披衣而.起( )A. 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B. 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作者的“养鸟之乐”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分)3. 请给“其巨细、仁忍何如也?”设计朗读脚本并说明理由。
(4分)(提示: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角度进行设计。
)4. 文中作者不赞成笼中养鸟,故将笔墨集中于“林中鸟”,结合文本分析文章的主旨。
(3分)二、文言文阅读。
(16分)余居竹溪之十二年,割田三之一为方池,其中多鲋鱼,可玩可饵.。
手植柳四五株,荫之上,列杂树,四时皆有花,而亭适.当枣下。
大人①嗜钓,非深冬,常在溪。
太孺人②善病而好劳,不可拂.。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省2015—2016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得分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跷.腿(qiào)联袂.(mèi)沆.瀣一气(hàng)B.哽咽.(yè)酝酿.(niàng) 焚膏继晷.(guǐ)C.揣.摩chuǎi篡.夺(cuàn)舐.犊情深(shì)D.斟酌.氛.围(fèn)暴殄.天物(tiǎn)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A.安详急躁锲而不舍今非昔比B.游弋赈灾相辅相承眼花缭乱C.细腻闲暇觥筹交错惟妙惟肖D.气概跨越潸然泪下壮志未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九如山峡谷游览区”是一方恍如隔世....的原始胜境,素有“不游峡谷枉来九如”一说。
B.足球场上没有如果,所以我们只能无关痛痒....地把裁判的重大失误,看成这场比赛的一个小插曲。
C.一个人如果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
D.上半时,除了巴拉圭的一个进球被判越位在先外,双方基本处于胶着状态。
但在下半时,赛场形势却峰回路转....。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听到“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消息时,许多中华儿女激动得热泪盈眶。
B.国防部表示,没有窃取美军的先进武器设计,美国的有关报道低估了人民的智慧,也低估了美国五角大楼的保安。
C.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要事件,激发了公众对当代文学的关注热情,并带动了评论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所以动.(使……受惊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至舍,四支.(通“肢”)僵劲不能动。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诵读经典诗文,我们不但读出了经典诗文韵律的优美,而且读出了诗文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怀。
读杜甫《望岳》“,”,我们读到了一种勇攀顶峰的豪情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读陆游《游山西村》“,”,我们读到了一种峰回路转后必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我们读到了一种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2)环境描写常常能衬托人物形象。
《木兰诗》中“,”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的苦寒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形象;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体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sāi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乙】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地蹭.。
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
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脏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看齐!”他似乎也没有听见。
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lóng的向四外看一下。
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i()上慢慢地蹭.()催押.()朦lóng()(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个人主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气无力B.社会病胎C.大家立定D.拿着绸旗(3)两段文字均出自(人名)的《骆驼祥子》。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信陵君从谏司马迁赵孝成王德公子①之矫②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③之色。
客有说于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④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埽除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⑥公子退让也。
①公子:指信陵君②矫:假传命令③自功:自以为有功④窃:谦辞,指自己⑤埽除:打扫庭院⑥以:因为1、解释加点的词⑴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⑵或.有不可不忘⑶夫.人有德于公子⑷窃.为公子不取也。
2、选出加点词“于”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生于淮北则为枳 B相与步于中庭C生于忧患 D客有说于公子曰3、翻译下列语句⑴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4、你认为文中门客说的话有道理吗?请联系选文说出你的理解。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全面性。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⑧,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鲁侯养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鲁侯养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峰,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节选自《庄子·外篇·至乐》)材料二:几复年甚少,则有意于六经,析理入微,能坐困.老师宿学。
方士大夫未知读庄、老时,几复数为余言,庄周虽名老氏训传,要为非得庄周,后世亦难趋入。
予尝问名《逍遥游》,几复曰:“逍者如阳动而冰消,虽耗也而不竭其本;遥者如舟行而水遥,虽动也而不伤其内;游于世若是,唯体道者能之。
常恨魏晋以来,误随向、郭,陷庄周为齐物。
尺鹦与海鹏,之二虫又何知,乃能逍遥游乎?”熙宁九年,乃得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
后举广州教授。
岭南人士承几复讲解章句,闻所未闻,稍有知名者。
改楚州团练推官,知四会县。
新兴民岑探自言有神下之,越俗祈鬼相传,数郡推宗焉。
新州捕得探兄弟妻子系治.,探欺野人,言“吾能三呼陷新州城”。
不逞子及老弱从者以百数。
至城下,言不效,皆溃去。
而新州声张,以为豪贼挟众攻城。
经略使遣将童政捕斩,而官军所遇薪水行商皆杀之,亦檄几复护枪手策应。
几复察童政部曲多不法,即自言经略司不隶将下,得以土丁捕贼。
且言童政所效首级,莫非王民,斫已瘗之棺刳方娠之妇一童政之祸百岑探不足云。
其后皆如几复所言。
(节选自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斫已瘗之A棺B刳方娠之C妇D一童政之E祸F百岑G探H不足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动词,准备,与《兼爱》中“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的“具”意思不同。
文言文养鸟文言文翻译
余少时,家于郊野,时有游禽过庭。
一日,邻家以一笼小鸟见赠,喜而收之。
小鸟毛羽未丰,声声啼鸣,宛转悠扬,令人怜爱。
余遂养之,日以清水、碎米为食,置于庭前,以观其飞翔。
养鸟之道,非止于喂食而已。
观其性情,察其喜怒,亦养心之术也。
小鸟性情温和,不畏人,每至晨曦,必振翅欲飞,若有所求。
余知其欲高飞,乃以竹竿竖于庭中,令其攀附。
小鸟初时不识,但见竿而止,然终日观之,渐识竿之所在。
一日,小鸟见竿,飞而跃之,一举得之。
自此,每至竿下,必飞起而跃,不复犹豫。
养鸟之乐,在于观其成长,悟其性情。
小鸟渐长,羽毛丰满,声音亦自鸣其志。
有时悠然自得,有时欢呼雀跃,有时又悲鸣不已。
余常于此时,坐于庭前,静观其行,心旷神怡。
一日,小鸟忽不见,余遍寻不得。
心忧之,恐其飞失。
然未几,小鸟复归,毛羽更盛,声音更亮。
余喜而问之,小鸟似有所言,但不可解。
余思其意,或曰:“主人,我飞矣,然心系主人,故归也。
”余笑而抚之,感其情真意切。
养鸟之趣,在于与鸟为伴,共度时光。
小鸟虽小,其情亦真。
余常与鸟对话,虽无言,然心相通。
小鸟之鸣,有时如歌,有时如泣,有时如笑语。
余听之,如闻天籁,心向往之。
岁余,小鸟羽翼已丰,能飞越山岭。
一日,小鸟忽集于庭前,目光凝视,似有所思。
余知其欲飞,乃问之:“小鸟,汝欲何往?”小鸟振翅欲飞,似答非答。
余遂放之,小鸟展翅高飞,渐行渐远,直至不见。
余虽惜别,然知小鸟已长大,当翱翔于天际。
自此,余常于庭院之中,望空思念。
小鸟虽去,其情犹在。
余常想,人生亦如养鸟,须用心呵护,方得成长。
小鸟虽小,其志亦高,吾辈当效之。
翻译:我小时候,家住在郊外,常常有飞鸟经过庭院。
有一天,邻居送给我一笼小鸟,我很高兴地收下了。
小鸟羽毛未丰满,叫声婉转悠扬,令人怜爱。
我就开始养它,每天用清水、碎米喂食,放在庭院前,以便观赏它的飞翔。
养鸟的学问,不仅仅在于喂食。
观察它的性情,了解它的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养心的方法。
小鸟性情温和,不害怕人,每当清晨,必定振翅欲飞,好像有所追求。
养鸟有道文言文启示
《养鸟有道》文言文的启示《养鸟有道》是一篇以养鸟为主题的文言文,作者通过对养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揭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养鸟的方法和技巧,更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生活中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以下是对《养鸟有道》一文的启示。
首先,尊重自然规律。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养鸟时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因为季节的变化会影响鸟类的生活习性。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的节律。
比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要顺应春暖花开的节气,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夏天是炎热的季节,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作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我们要保持身体的温暖,适应严寒的环境。
通过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的美好。
其次,关爱生命。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养鸟时要关注鸟儿的生活环境,为它们提供舒适的栖息地。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需求。
我们要学会关心家人、朋友和同事,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同时,我们还要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
通过关爱生命,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再次,善于沟通。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养鸟时要与鸟儿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语言和行为来与它们沟通。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善于沟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让他人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善于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此外,培养耐心。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养鸟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鸟儿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培养耐心,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养鸟有道托物言志言
养鸟有道托物言志言
养鸟有道托物言志,所云不得笼中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
但养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园鸟家。
仙人掌,它那带刺的躯体总是奋力地生长着,无论是夏日骄阳的淫威和沙漠般的枯竭,还是狂风暴雨的偷袭,就像在最平凡岗位辛勤劳作的工人们,尽管它的位置总是在不惹眼的地方。
我以为它象征着正义、勇敢和顽强;它不讲条件,不求虚荣;它不做作,不奉承,不爱打扮,身上永远披奉献的绿装。
它的美在于不同凡俗,独具一格,它的绿象征着奉献不息的生命。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
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斗在荒天雪地的塞北开发者,他们像青松,像秋菊,却更像这梅花。
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难道他们不具备梅花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吗?没有他们,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老师,您像蜡烛,为我们无私奉献,您不但像泥土,拥有谦逊的情怀,而且如一只黄牛,勤劳、任劳任怨;您又像梅竹松,有着高洁的志向;您在我们这群好高骛远像风筝般摇摇欲坠的孩子心中,永远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老师,一个正人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养鸟有道翻译赏析
文言文《养鸟有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何如也!
【注释】
①扶疏茂密:枝叶茂盛婆娑的样子。
②展转:来回转动。
③啁啾:形容鸟叫的声音,拟声词。
④《云门》、《咸池》:古代乐舞名,相传是黄帝和唐尧之舞,周代用之祭祀天神。
⑤颒面:洗脸。
⑥啜茗:喝茶。
⑦扬翚振彩: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
⑧倏:迅速,极快的样子。
⑨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⑩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意思是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
比。
⑪囿:养动物的园林。
⑫各适其天:意思是各自顺着它们的天性自由地生活。
⑬其钜细仁何如也:意思是这样空间的大小,用心的仁慈或残忍,相差多么远啊!
⑭旦:天亮
⑮及:等到
【翻译】
人们都说不应该把鸟关在笼子里养,我从来都是不喜爱鸟,养鸟有养鸟的方法罢了。
只想养鸟,不如多种些树木,让树围绕着房屋几百棵,枝叶茂盛,纷披拂动,成为鸟的乐园。
每天清晨,从睡梦中刚刚醒来,还在被褥里翻来覆去时,就可以听到一片鸟叫声,就好像听到《云门》、《咸池》等乐曲的演奏声;等到起身穿好衣服,洗脸漱口品茶时,看到它们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一下子飞来又一下子飞去,连眼睛也看不过来/b/22045htm,享受到的这种乐趣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以相比。
大概人生的乐趣,就是把天地当做花园,把江河当做水池,各自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享受到这种情景才算是最大的快乐。
这样做,比起那些用缸养鱼用笼养鸟的人来,所体现出的博大与狭隘、仁慈与残忍的对比是多么地明显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