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发展史

合集下载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迷幻音乐的特点和音乐趋势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迷幻音乐的特点和音乐趋势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迷幻音乐的特点和音乐趋势电子迷幻音乐是一种融合了电子音乐和迷幻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将电子乐器与实体乐器结合,在演奏中运用类似声效器的效果,创造出各种奇特的音响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得以大规模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子迷幻音乐的发展。

电子迷幻音乐的特点电子迷幻音乐的特点是音乐中充满了各种极致的声音和节奏,使听众能够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

这种音乐经常包括很多长期持续的声音并注重音色的变化,其中有些声音是由合成器音色生成的,有些则是由采样器采样的声音。

电子迷幻音乐也经常使用混响和回声效果,使声音更加空灵和听觉上的放大。

电子迷幻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重复节奏、空灵的和声和快速的音效来产生催眠和迷幻的作用。

这种音乐往往不那么明显地展现出主旋律,而是将所有音效流畅地组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带着适量节奏和和声幻觉的感觉。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音乐非常适合沉浸其中,摇晃身体或进行冥想。

电子迷幻音乐的音乐趋势电子迷幻音乐具有一种重视音效的内在特征,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电子迷幻音乐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产生出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很多人仍然喜欢经典的电子迷幻音乐,比如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期的Tangerine Dream,Brian Eno以及Pink Floyd的实验音乐。

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将许多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包括声音、和声和节奏,维持了人们的耐心和注意力,并进行了时间上的延长。

从那个时候开始,电子迷幻音乐不断地发展,其音乐形式和流派也在不断涌现。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电子迷幻音乐已经发展得非常复杂和多样。

这些音乐流派包括氛围电子音乐、动态电子音乐、康复音乐等,每个流派都由一些独特的音乐家来主导。

氛围电子音乐是一种瞄准催眠状态、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的音乐类型。

这种音乐通常十分静谧、富有层次感,有时候还带一些令人难以名状的声音。

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王璐璐(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电子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界的地位正稳步上升,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音乐的发展方向。

本文纵观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

总结了其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点。

在分析研究电子音乐对现代音乐审美的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了电子音乐可能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

电子音乐已经深入地影响到了现代人的音乐审美观念.并有继续发展的强烈趋势,这将对未来的音乐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对于音乐理论创新和音乐实践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音乐音乐审美发展趋势胃可言电子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成的音乐。

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

严格地说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

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

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录音带音乐、合成器音乐、计算机音乐。

电子音乐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

也是噪音音乐在新条件下继续实验的产物。

电子音乐依托的是非常规传统乐器,更多的是使用电流的物理发声设备,而不是音乐本身,在创作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就创作手法而言电子音乐绝大多数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而完全是凭借人的想象用机器“造”出来的,它可以随意拼接、剪贴、合成出各种音乐。

这些电声乐器虽然突破了传统乐器的音响范围,却依然可以像其他传统乐器一样演奏,其审美价值毫不逊色于传统音乐。

1.电子音乐及其发展史20世纪以来,科学的飞跃进步,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原先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则探索人的心灵.如今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2l世纪音乐发展的大趋势。

电子音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

电子音乐Electronica的分类与历史发展

电子音乐Electronica的分类与历史发展

电子音乐Electronica 的分类与历史发展电子音乐(Electronica)的分类与历史发展2011-05-07 14:16电子乐(Electronica),电子乐是一个含义较为广泛的概念,它与俱乐部中风行的舞曲密切相关,但是面向的是比舞曲更广泛的听众基础。

它通过在音乐中加入简单的旋律、富有层次的和声来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比纯粹的舞曲更具技术性和"歌曲"的特征。

电子乐发源于英国,化学兄弟(The Chemical Brothers)和莫比(Moby)代表着电子乐最初形成的势力。

它很快又在美国乐坛上流行开来,通过推行自由的音乐形式与理念赢得年轻人的欢心。

从广义上来说,电子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电子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电子的。

然而,通常电子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

前卫作曲家们长时间的着迷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那些前所未有的电子声响。

法国作曲家EdgardVare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先驱,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自己的电子乐设备,50年代一直在实验磁带延时技术。

Vare的工作极大的影响了美国前卫艺术家JohnCage和德国作曲家KarheinzStockhausen,后两位极大的扩展了电子乐的曲式结构。

然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音序器和合成器变得越来越便宜和简便时,电子乐才真正的进入大众的视野。

1968年,WendyCarlos发行了一张带有迷幻性质的Bach专辑,使用Moog合成器实现了Bach的一些音乐片断。

这张专辑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Stockhausen对电子乐器的推广也在德国引起了实验音乐的风潮--Krautrock(德国摇滚)。

诸如Can和Neu!等乐队开始将合成器和磁带机的使用带入他们的实验,但是这场风潮中最重要的乐队还是Kraftwerk和TangerineDream(橙梦)。

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

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

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作者:林子震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27期摘要:电子音乐是音乐和电子科技相结合应运而生的产物,伴随着文化交流和电子音乐技术传入我国,我国的电子音乐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文化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等音乐类别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我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音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本文全面回顾了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分析了我国电子音乐的特征,指出我国电子音乐的创作特点上电子音乐与民乐结合倾向明显,在艺术表现上,更为深邃、包容、积极向上。

最后讨论了电子音乐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音乐;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电子音乐是伴随着电子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时尚,前卫、潮流是其鲜明的特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我国电子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电子音乐创作者通过积极的摸索和研究,在我国已经逐渐盛行开来。

一、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阶段我国电子音乐发展初期深受西方电子音乐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子音乐从无到有,起步较晚。

首先,西方电子音乐的发展相对于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走在我国电子音乐发展的前列,具有领先性。

其次,我国音乐界长期以来深受传统音乐的影响,思想较为保守,对于电子音乐的前卫和潮流缺乏相应的敏感性,电子音乐理论人才匮乏,对于电子音乐的研究和创作存在滞后性。

经过电子音乐领域各个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电子音乐逐渐走进我国主流音乐界,并迅速传遍社会各个角落,赢得了社会普通民众的喜爱。

从我国电子音乐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时期,一是萌芽期,二是发展期,三是成熟期,具体分析如下[1]。

(一)萌芽期“电子音乐”一词最早出现在1960年第一期《人民音乐》刊登的短文《音乐在“西方世界”》中,文中介绍了瑞典作曲家卡尔比尔格尔·格罗姆达尔的新歌剧《阿尼阿拉号》,并第一次使用了“电子音乐”的称谓。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摇滚的颠覆和文化影响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摇滚的颠覆和文化影响

音乐风格知识:电子摇滚的颠覆和文化影响电子摇滚是一种将摇滚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音乐风格,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摇滚的表现方式,不仅具有强烈的音乐冲击力,还吸引着各类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中,电子摇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为音乐文化带来新的影响和风貌。

电子摇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摇滚乐和电子音乐分别风靡全球,其中电子音乐被视为当时最新和最先进的音乐形式。

在那个时候,音乐家和创作者们开始尝试将两种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于是电子摇滚这种新型音乐形式便应运而生。

在1970年代中期,像The Who, Pink Floyd,以及Kraftwerk等音乐组合开始尝试了摇滚电子化的概念,让电子摇滚渐渐开始走向了发展的道路。

而在1980年代,英伦二人组合Soft Cell创造了桥接唱诗班和电子摇滚的“Tainted Love”,唤醒了整个英国的独立音乐圈。

到了1990年代,电子摇滚开始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另类音乐”风潮的兴起。

Underworld、Chemical Brothers、Prodigy、The Crystal Method等组合走在了电子摇滚的领先大军之前。

在电子音乐与摇滚混合商业化风头尚未袭来的时候,这些团队的出现给了整个音乐场景注入了新鲜血液,鼓舞了各界音乐人的信心,并将电子摇滚推向了音乐地图的前沿。

现在,电子摇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欢迎和广泛接受的音乐流派,它在音乐方面和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电子摇滚独特的音乐风格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合成器声音,创造了一种原始而现代的氛围。

他们的音乐往往包含了重复的呈现形式和不断变化的节奏,这也与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非常相似。

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文化也在发生改变,电子摇滚的影响力也随之变得更加深刻。

在90年代的英国,电子摇滚已经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象征,成为一种渴望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声音。

电子摇滚也成为了一种“非典型”的音乐,以及关注少数族裔和LGBTQ等群体的音乐。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创作的电子化趋势和音乐软件技术》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创作的电子化趋势和音乐软件技术》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创作的电子化趋势和音乐软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音乐制作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化趋势和音乐软件技术已经成为音乐创作领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本文将从电子化趋势和音乐软件技术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发展的历程。

一、电子化趋势电子音乐是指通过数字电路,在电脑中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类型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产生,随后迅速发展和普及。

在那个时代,电子音乐代表着一种超前的思想和革新精神,因而吸引了许多音乐家的关注和研究。

电子化音乐的第一个开端是在20世纪末期的德国。

1952年,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创作了第一首纯电子作品——《福霍尔》。

此后,德国的几位先驱艺术家都开始研究电子音乐的制作,并且组建了一些电子音乐工作室,如德意志广播台、吕贝克的视听工作室等。

这些工作室的成立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世纪70和80年代,随着电子音乐的流行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引入合成器和电脑技术,电子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快速地向前推进。

90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和数字音频技术的爆发,使得电子音乐制作和发行的成本大大降低,音乐爱好者用手中的电脑和音乐软件完成了以前只能在电子音乐厂制作出来的音乐作品。

这种情况使得电子音乐更加地普及,表现方式和类型也更加丰富。

目前,电子音乐不再是仅仅代表一种音乐类型,而成为了一种音乐风格和文化。

电子化趋势已经对音乐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对于音乐创作的方向和表现手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音乐软件技术随着电子化音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软件应运而生。

这些软件可以有效地辅助音乐创作和制作,给音乐家提供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音乐制作工具。

早期的音乐软件只是简单的录音和编辑工具,如SoundForge、CoolEdit等。

这些软件虽然简单易用,但是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软件,如Cubase、Logic Pro、FL Studio等。

音乐欣赏知识:电子音乐——探索电子音乐的发展和该流派的特点

音乐欣赏知识:电子音乐——探索电子音乐的发展和该流派的特点

音乐欣赏知识:电子音乐——探索电子音乐的发展和该流派的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和电子化,其中电子音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流派,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电子音乐的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音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音乐类型,拥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电子音乐的发展电子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电声音乐和机械音乐,但其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音乐。

当时,一些音乐家开始使用电子乐器和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制作和演出,试图突破传统音乐的限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国的肖滋纳和美国的约翰·凯奇。

肖滋纳的作品多使用放大器、电感式麦克风和过滤器等设备,将声音放大、扭曲和变形,创造出奇特的音响效果;而凯奇则善于利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创造出充满意外性的音乐。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器材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音乐开始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类型。

这个时期,电子合成器、鼓机、录音机、混音控制台等设备的出现,为音乐制作提供了更为广泛和自由的可能性。

同时,一些音乐家也开始探索更为丰富的音乐表达方式,尝试将电子音乐与其他音乐类型融合,如电子摇滚、电子爵士等。

70年代的电子音乐不仅在欧美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逐渐兴起了一些电子音乐家,如日本的黄昏口琴乐团和新庄洋子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电子音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8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一股名为“电子新浪潮”的音乐运动,该运动以实验性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舞蹈、视觉艺术、科技和时尚等元素,成为了当时的文化现象。

同时,在美国的底层场所,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子音乐形式——迪斯科。

这种音乐以强烈的节奏和律动为特点,经常在夜店和俱乐部等场所播放,吸引了一个庞大的年轻人群体。

到了90年代,电子音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风格和子流派层出不穷,如浩室音乐、鼓打贝斯、迷幻音乐、电子舞曲等。

这时期的电子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和文化。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诞生与发展趋势》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诞生与发展趋势》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诞生与发展趋势》电子音乐的诞生与发展趋势电子音乐是指利用电子设备和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电子发明,随着技术进步和音乐风格的不断变革,如今的电子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音乐文化,深受各年龄层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电子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0世纪初,电子乐器的发明为电子音乐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爱尔兰人丹尼斯·杜赫蒂在1902年设计的“杜赫蒂电子琴”是中国电子琴的前身。

随着电子乐器的不断发展壮大,电子音乐开始走向多声部、电子和合成音乐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胡斯爵士设计的“胡斯计算机音乐研究所”更是把电子音乐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涌现出了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电子音乐家之一——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

电子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电子音乐、经典电子音乐和现代电子音乐。

早期电子音乐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电子音乐,其作曲手段主要以模拟合成为主,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日本音乐家芥川也寸志所作的“水晶音艺术”等。

经典电子音乐则是指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电子音乐,这时代的电子音乐作品以针对合成器、控制器、电子鼓和音源的演绎为主,经典的发明人就是迪拜、凯莉和艾玛瑞。

而现代电子音乐则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至今的电子音乐,这时期的代表性音乐风格有House、Techno、Trance、Dubstep、EDM等,它以数字音源,计算机音乐合成等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简洁的乐器、强烈的节奏感和各种声音效果为特点。

电子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得益于现代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音乐产业的不断创新。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音乐市场以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为特点,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热衷于电子音乐,它已成为现代年轻人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变迁,电子音乐也不断在进步和创新。

电子音乐了解电子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电子音乐了解电子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电子音乐了解电子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电子音乐:了解电子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带你了解电子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音乐的起源电子音乐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实验音乐领域。

当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电子设备来创作和演奏音乐。

1920年代,德国作曲家默里斯·伯克利开始使用早期的电子乐器,如泰尔赛姆琴和光栅琴,进行实验性的音乐创作。

这些仪器通过电子信号产生声音,为音乐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

二、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1. 早期实验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电子音乐仍处于实验阶段。

由于当时的设备和技术限制,电子音乐主要局限于实验室和音乐学院。

不过,一些先驱性的创作出现了,比如1968年发表的《Switched-On Bach》专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2. 进入主流舞台到了20世纪60年代,电子音乐开始走向主流舞台。

这得益于合成器的诞生,合成器是一种能够生成和控制各种声音的电子设备。

莫奈尔·穆格所发明的可调和的电子合成器改变了音乐产业的格局,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3. 进一步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电子音乐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脑音乐合成器和音频工作站的出现,使得音乐制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音乐风格,如迪斯科、鼓打贝斯(Dubstep)和浩室音乐(House music)等。

三、电子音乐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与智能化随着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音乐的获取和聆听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的电子音乐制作软件和应用程序,如Ableton Live 和FL Studio,让人们能够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音乐创作和制作。

智能音箱等智能音频设备的兴起也为电子音乐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电子音乐的产生历史及早期形态研究

电子音乐的产生历史及早期形态研究

1 9世纪 中叶 , 贝尔和他的助手们发明了电话和电报 , 这个可
以将 声音转 化为 电子信 号的装 置让人 们第 一次 听到 了 电子 的
“ 滴滴 ” , 声 这种声音完全有别 于传 统声响 , 它不是任何物体振动
所产生的 , 而是通过一 系列物 理转 化而产生 的一种全新 的声音 。
人们 明白了,电流经过导体 时形成 的电磁场可以引起物理震动
19 85年 , 美国科学家卡希尔 ( hd es a i) T ad u hl 开始尝试使用 C 1

具有 电压变化 的电脉 冲信号来驱 动发声元件 ,通 过这种发生原
件 可 以实 现 电— — 声 之 间 的 转换 ,这 一 设 想 为 电 声 乐 器 的 发 展 提供 了理 论 上 的基 础 。随 着 扬 声 器 和 电磁 话 筒 的发 明 , 一些 早 期 的 电声 乐 器 被 发 明 出来 。 12 9 0年 , 苏 联 物 理 学 家 、 乐 家 泰 勒 前 音 鸣 (enT ee n 教 授 在 圣 彼 得 堡 举 行 的音 乐 会 上 首 次 展 示 了 Lo hrmi)
了可能性 , 在此 之前 , 虽然也产生过将 电力运用于乐器改革的先
例, 比如在 管风琴内添加 电动激发 机(l tc at n 来使空气 自 e ci co ) e r i
动进入音管 ,但这 远没有触 及到乐器 改革 的核心 内容 ,直到 2 0
初早期 电子乐器 的诞生到 2 0世纪 中叶电子音乐 的出现 , 这个过
筒到后来磁带 的诞 生 , 利益推 动技 术进步的 同时 , 为具体 音乐 也
的诞 生 奠定 了技 术 方 面 的 基 础 。
在以农业 为主体的漫长 的早期社会 ,声 乐 占据了音乐生活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一词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它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虽然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已成功地用电波传送过第一个完整乐句,但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子音乐还只限于某些新发明的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一些当时的音乐大师(如欣德米特和奥涅格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能够用合成的方法制造电子音响的电子综合设备,其中包含某些最重要的电子器材(如振荡器、滤声器、录音机等),并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采用电子手段编辑各种自然音响;自八十年代始,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将合成器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工作站,已是很自然的事,从而为引入乐器数字化接口(MIDI)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大体经历了最初利用阶段;早期的以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为主的电子音乐,以及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三大阶段。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紧接着在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

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留声机的诞生为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除音乐欣赏外一些电子技术和设备也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

电子音乐概述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概述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概述electronic music从广义上来说,电子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电子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电子的。

然而,通常电子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

前卫作曲家们长时间的着迷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那些前所未有的电子声响。

法国作曲家Edgard Vare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先驱,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自己的电子乐设备,50年代一直在实验磁带延时技术。

Vare的工作极大的影响了美国前卫艺术家John Cage 和德国作曲家Karheinz Stockhausen,后两位极大的扩展了电子乐的曲式结构。

然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音序器和合成器变得越来越便宜和简便时,电子乐才真正的进入大众的视野。

1968年,Wendy Carlos发行了一张带有迷幻性质的Bach专辑,使用Moog合成器实现了Bach的一些音乐片断。

这张专辑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Stockhausen对电子乐器的推广也在德国引起了实验音乐的风潮——Krautrock(德国摇滚)。

诸如Can和Neu!等乐队开始将合成器和磁带机的使用带入他们的实验,但是这场风潮中最重要的乐队还是Kraftwerk 和Tangerine Dream(橙梦)。

Kraftwerk开创了在pop中使用合成器的新观念,他们机器人般的,机械的,催眠性的形式极大的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电子乐。

同时,Tangerine Dream受到简约古典作曲技法的启发,创造了一种称为space的音乐形式,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氛围舒缓的,曰没惚的音乐。

其他重要的艺人还包括Klaus Schulze,他探索了比space还要迷幻的音乐形式;Brain Eno,对于电子元素在pop中的应用有着创造性的发明和实验,可是他最出名还是他的ambient music(氛围音乐)——一种依靠合成器创造出某种环境的音乐类型。

trance 发展史

trance 发展史

trance发展史Trance(出神音乐)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德国,是一种电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类型。

它的音乐结构富有变化,强调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通常具有快速而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机械化的鼓点以及渐进式的编曲。

Trance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音乐风格的影响,如T echno、EBM、Acid House等。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Trance音乐在德国确立音乐形式并获得成功,随后在整个德语区以及英国、低地国家等地迅速传播。

这一时期的Trance音乐被称为Classic Tranc e,包含了酸性出神(Acid Trance)、梦幻出神(Dream T rance)、欧陆出神(Euro Trance)等风格。

进入90年代末期,Trance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更高的关注度。

英国的DJ们如Sasha、John Digweed和P aul Oakenfold将Trance带到了英国,使英国成为现场演出的中心。

同时,Trance音乐也在纽约和伊比萨岛的夜店受到欢迎。

在21世纪初,Trance音乐继续发展壮大。

荷兰的Fer ry Corsten、Tiesto和Armin van Buuren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Trance巨星,他们领导的Armada Music和Black Hole Recordings分别推出了多个子标签,以满足不同风格的Trance音乐需求。

此外,Uplifting Trance、Euro-Tran ce、Vocal Trance等风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崛起。

在2000年代,Trance音乐开始融入Electro House 等风格,这为Trance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此外,G oa Trance、Psy Trance等子类型也在这段时间逐渐形成。

总之,Trance音乐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多样性和创新的音乐史。

从起源到全球流行,Trance音乐一直在不断演变,吸收各种音乐元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电子乐发展史

电子乐发展史

电子乐发展史背景【1876年】1876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

把1876年作为电子音乐元年其实一点都不牵强附会。

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土炮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

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起源【1913年】意大利未来主义者Luigi Russolo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噪音的艺术”宣言。

他号召所有未来主义音乐家都用噪音来取代交响乐队乐器声音的限制。

要知道那时候连打击乐都属于“噪音”的范畴。

【1939年】John Cage写作了他的《想像的风景/第一号》。

这首曲子用的是电子音符。

尽管John Cage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家,但他每次搞搞新意思,现代音乐的发展就往前跨一大步。

【1949年】法国人Pierre Schaeffer利用自己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职位便利创造了他的《为一个孤独者所作的交响乐》。

这是第一件具象音乐作品,也是第一个利用磁带的可能性创作的作品。

“具象音乐”说穿了就是“剪刀加糨糊”(cut n' paste)的音乐。

今天所有搞电子音乐的都遵循这种前卫法则。

封Pierre Schaeffer为电子音乐的老祖奶奶绝对贴切。

【1951年】Les Paul的名字对搞摇滚的肯定很熟,电吉他就是这厮发明的。

一架电子合成器与电子琴的区别就在于合成器里装了许多块效果器。

【1956年】Stockhausen录制了《Gesang Der Juenglinge》(青年之声)。

从此一位电子音乐巨星诞生了,到现在那些做电子音乐的小屁孩还尊他为电子音乐大师,他也无比臭屁地告诉他们:“你们玩的我早在几十年前就全玩过了,你们歇菜吧。

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

当时,电子音乐刚刚开始兴起,其富有未来感的音色和前卫的表达方式在电影行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这个时期,电子音乐主要运用在科幻片和恐怖片等类型的电影中,用来创造出虚幻和紧张的气氛。

《2001太空漫游》的配乐就大量使用了电子音乐,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具有科幻的感觉。

随着电子音乐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它开始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在动作片中,电子音乐的节奏感和力量感可以用来增强动作场面的刺激感;在悬疑片中,
电子音乐的神秘色彩可以用来营造紧张的气氛;在爱情片中,电子音乐的浪漫主义和柔美
的音色可以用来表达爱情的甜蜜与温馨。

电子音乐在短片和纪录片中的应用也值得一提。

由于电子音乐具有独特的声音效果和
实验性,它可以与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听体验。

在纪录片中,电子音乐可
以用来表现出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美感和节奏感,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

虽然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电子音乐
的表现力还不足以应对一些情感细腻或庄严肃穆的电影场景,例如历史题材的电影。

电子
音乐的风格所局限,不同类型的电影可能需要不同风格的音乐来表现,这就需要电子音乐
家们具备更加广泛的音乐知识和创作能力。

电子音乐在电影中的发展和应用为电影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它以其独特的音
色和表达方式,为电影情节的表现和氛围的营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随着电子音乐的
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它在电影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泛的发展。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而创作或表演这类音乐的音乐家则称为电子音乐家。

一般而言,可使用电子机械技术与使用电子技术制作的声音来区分。

使用电子机械制造声音的设备有电传簧风琴、汉门式电风琴与电吉他;而纯粹的电子声音制造设备则有特雷门琴、声音合成器与电脑。

进展初期:起源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早期记录声音的力量常被连结到电子音乐的产生,但不是确定必要。

最早的声音记录装置是1857 年由法国人爱德华-里昂·史考特·迪马丁维尔注册专利的声波记录仪。

它外表上可以记录声音,但是无法回放。

1876 年,工程师耶里夏·葛雷〔Elisha Gray〕发表了电子机械震荡器的专利。

这个“音乐电报”由他于科技的试验以及早期尚存的电子声音制作的专利演化出。

这个震荡器由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为早期的延长出来。

1878 年,汤玛斯·爱迪生由此震荡器进一步进展出留声机,跟史考特的装置类似,都使用了活塞。

虽然活塞连续被使用一段时间,1887 年爱米尔·贝利纳进展出了碟式的留声机。

李·德富雷斯特于 1906 年的制造——3 极真空管在之后的电子音乐有深刻的效果。

它是第一个热电子阀或者称真空管,导致电路可以制造且放大音乐讯号、放送播送波形、计算数值,并且进展其他各种功能。

在电子音乐以前,作曲家们对于使用科技创作兴音乐有着渐渐增加的期望。

一些仪器使用电子机械设计来制造出并且铺陈出之后电子乐器的兴起。

一个叫做电传簧风琴的电子机械仪器于 1898 年至1912 年由泰岱斯·卡希尔进展出。

然而,由于它巨大体积所造成的不便阻碍了它被大量承受时机。

最常被提及的一项早期电子乐器为特雷门,由李昂·特雷门教授于 1919 年至 1920 年制造,是以手掌握无线电波来制造声音。

其他早期的电子仪器包括 1915 年由李·德富雷斯特制造的三极真空管钢琴;1926 年由尼可莱·欧布科夫制造的十字发声器;以及 1926 年法国人莫里斯·马特诺制造的马特诺音波琴,后者被法国作曲家奥立佛·梅湘使用于知名的爱之交响曲,以及他之后的作品当中。

电子音乐概论

电子音乐概论

电子音乐概论Qy ppt照片手打版,错字请见谅,红字为照片模糊不可分辨内容。

谁记得谁补充补充吧。

呜呜呜。

一新声音:新音源,声音的处理声学音源:电子放大采样声音来源:调制声音处理手段:delay,echo,……新的表现方式:磁带音乐,交互式现场演出,多媒体,声音装置。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是通过电子设备和电子手段生成或处理加工的音乐。

主要涉及严肃(先锋)电子音乐。

Eg:aube,中岛昭文karkowski……历史进程:20世纪20年代,电子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1948,具象音乐的诞生以及电子音乐工作室的建立1952:电子原音音乐的创作。

20世纪50,60年代:现代合成器的产生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实时电子音乐的诞生。

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的计算机电子音乐。

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的midi控制的电子音乐。

二振荡器:一个电子设备——产生一个周期性的精确频率的信号,通常是一个正弦波,有的时候是一个方波或其他波形。

振荡器通常是在音频设备中,或广泛的作为测试信号发生器使用。

Eg:正弦波/锯齿波/三角波/方波。

StockhausenStockhausen1953年开始在NWDR工作,第一个作品是为正弦波而作的studie 1。

他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不采用任何的电子乐器,而只用一个从频率发生器中产生的纯正弦波(不带泛音)。

他在磁带上录制了单独的正弦波,用了两个磁带录音机将他们在一个时间内同时回放,然后将他们录制在一个第三方磁带录音机上,依此类推。

接着,他剪切和黏贴这些磁带,制造出很多的磁带复调结构的拼贴,他也依靠一些自然室内回响来在作品中产生回响。

锯齿波含有所有的谐波,而其谐波强度与其谐波次数成反比,如果基频声音的强度为a,第二谐波的强度则为a/2,第三谐波则为a/3,依此类推。

方波则仅有锯齿波内的奇数谐波部分。

三角波也只有奇数谐波,其强度则与其次数平方成反比,如果基频声音的强度为a,第三谐波仅有a/9,第五谐波则是a/25,依此类推。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奇妙世界》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奇妙世界》

音乐历史知识:《电子音乐的奇妙世界》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个长久的历程中,音乐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其中电子音乐则是近些年来的一种新兴流派,其创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让人们倍感惊艳。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子音乐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一、电子音乐的历史电子音乐是一种使用电子技术、器材和程序合成创作的音乐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子乐器创作音乐。

1920年代末期,俄国音乐家列奥·波普夫创作了一些使用电子设备演奏的音乐作品,例如《电子乐器的研究》和《电子小夜曲》等。

1930年代,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舍费尔创建了一个名为“Musique Concrète(具体音乐)”的音乐流派,他使用磁带和录音机来制作音乐,被认为是现代电子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1950年代,美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开始使用合成器创作音乐,他的《新指挥法》可以被认为是电子音乐在现代史上的里程碑。

此后,电子音乐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音乐人和乐团,例如:勒内·卡伯、艾格比·莫里康内、尤默·谢珀、克劳斯·舒茨、平原研二等。

90年代,随着电子音乐的商业化和全球性的影响力,一系列新的音乐流派如trance、house、techno、electronica等应运而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追捧。

二、电子音乐的特点电子音乐之所以与其他音乐不同,一是因为它使用了先进的电子设备,二是因为它从音乐的本质上重新定义了音乐的要素和形式。

电子音乐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在的节奏和混合化风格电子音乐通常以高速的节奏和重复的节拍为主,这种音乐通过对声音进行混音和重组,创造出令人振奋和兴奋的氛围。

而且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混合化风格,无论是传统的舞曲还是另类的电子风格,都会吸收各种风格的元素,进行融合和创新。

八种音乐风格的发展历史

八种音乐风格的发展历史

八种音乐风格的发展历史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跨越了几个世纪。

此音乐风格注重和声、旋律和复调音乐结构,代表作品包括___、___和___的作品。

浪漫音乐
浪漫音乐流行于19世纪,强调个人情感、意象和表现力。

此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家有___、___和___。

爵士音乐
爵士音乐起源于美国,兴起于20世纪初期。

它融合了非洲音乐的元素,强调即兴演奏和自由创作。

著名的爵士乐手包括___和___等人。

摇滚音乐
摇滚音乐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受到蓝调和乡村音乐的影响。

这是一种充满力量和冲击力的音乐风格,代表作品有___和披头士乐队等。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当代大众音乐,包括流行歌曲、流行舞曲和流行乐队。

它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代表人物包括___和___。

嘻哈音乐
嘻哈音乐起源于美国非裔社区,强调说唱和节奏的演绎。

它广泛探讨社会问题和个人经历,代表艺术家有2Pac和___。

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音乐。

它通过合成器和计算机技术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和节奏,代表作品有___和___。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跨越了几个世纪。

此音乐风格注重和声、旋律和复调音乐结构,代表作品包括___、___和___的作品。

以上是八种音乐风格的简要发展历史,每一个音乐风格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音乐发展史
摘要: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一词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它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

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关键词:电子音乐;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midi;现代
虽然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已成功地用电波传送过第一个完整乐句,但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子音乐还只限于某些新发明的电子乐器和磁
带音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一些当时的音乐大师(如欣德米特和奥涅格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能够用合成的方法制造电子音响的电子综合设备,其中包含某些最重要的电子器材(如振荡器、滤声器、录音机等),并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采用电子手段编辑各种自然音响;自八十年代始,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将合成器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工作站,已是很自然的事,从而为引入乐器数字化接口(midi)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大体经历了最初利用阶段;早期的以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为主的电子音乐,以及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三大阶段。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可
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

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紧接着在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

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留声机的诞生为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

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

除音乐欣赏外,一些电子技术和设备也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

瓦雷兹早在1922年就曾预言:为创作出二十世纪的音乐,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

在他创作的《离子化》、《积分》以及《八面体》等作品中,已显示出了一些电子音乐的构思,只是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表现手段的匮乏,才没能实现其原来的设想。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这方面的做法显得是那样直截了当。

他在《罗马松树》这部作品中,用留声机在乐队演奏过程中重现夜莺的
啼鸣,音响效果使人耳目一新。

然而这些又都是利用电子技术的最初阶段,是音乐艺术与电子技术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并没有体现出电子技术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没有引起大多数人对电子音乐的足够重视。

要实现其奋斗目标,除依赖于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达,还要求当代作曲家们为此应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辛勤的劳动,以促使电子音乐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电子乐器阶段。

实际上,从时间上讲,人们对电子技术应用于乐器方面的研究,并不晚于人们对电子技术的最初利用阶段,甚至还要早一些,只是在这方面从研究到实际运用、再到进一步改革提高,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谓电子乐器,就是指那些把电子电路作为发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乐器,以此来与由于物体(包括空气)震动而发声的传统乐器相区别。

电子乐器这门学科,自他产生之日起就不是孤立的和独特的现象。

它包括了电声学、电子学和音乐本身等一系列科技、艺术领域。

这些领域中的每一门学科在它自身的发展中影响了其他学科,并是彼此在共同的基础上相互补充和不断完善。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电子管的产生,点燃了人们寻求新事物的热情,一位名叫克希尔的美国人率先运用电振荡产生音响的原理来制造新型的乐器,随后,一位名叫杜代尔的加拿大人又运用光电技术来探索新的音乐形式。

一时间,人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直到研制出了第一架电子琴,电子乐器似乎才有了一个主要
的发展方向。

电子琴的产生,是电子乐器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总结了在此之前人们在这方面的各种尝试,吸取了人们在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以其特点,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发展前景。

进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型电子乐器合成器的诞生,才使电子乐器真正成为管弦乐音响家族中的一员。

从那时起,作曲家才开始运用频率与频谱合成的电子技术,在若干电路中产生无穷的音响变化,为创作具有二十世纪特点的,音响效果神奇多变的音乐作品提供了技术条件。

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制作出来的合成器大多价格昂贵,体态笨重,不可能广泛应用,此后电子音乐便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一些有志于创新的作曲家竭尽全力,大胆探索,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创作出了一些电子音乐作品。

也有不少作曲家先后放弃了电子音乐方面的努力,使原本轰轰烈烈的电子音乐热潮,由于电子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渐渐冷却下来。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半导体技术的应用才使这一局面得到根本的改变。

电子音乐在中国起步稍晚,在国内也没有经历最初的电子管发声以及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的时代。

因为技术和文化的差异,这个名词在使用中已经脱离了英文的原意,和中国当代的许多词汇一样,变得含混、交错、游移,不同的人对它的使用,是根本不同的。

即便如此,在这个新事物爆发和数字化时代,国内还是出现了大量优
秀的作曲家在电子音乐的舞台上游走,为中国的音乐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

在此期望中国音乐真正拿出自己的风格和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