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合集下载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的迎新致辞中说:“如果要问复旦和一般的大学有何区别,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或许和很多大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我想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在专业素养上出类拔萃,而且更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并且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美好.”“这就是我们复旦人常说的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要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复旦学生走向西部支教,并从那里带出了第一位复旦的新生,他今天就坐在这里.我为我们支教的学生感到自豪.”杨玉良2011年和2012年在复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一直在反思功利主义对高校教育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011年,他引用大学生网络日志《我将如何读大学》以及《我和复旦》里揭露的“大学官场”怪现状,严斥教育功利化,同时连发三问:大学没有责任吗?大学的老师们没有责任吗?尤其是,难道我们在座的大学生们就没有责任吗?今年,杨玉良也向新生们指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你们更是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校长.”反思教育功利主义本身,其实也印证了他所说的独立思考、自由质疑的“复旦特质”.上海交大:不谈成功只谈做人2013年上海交大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杰先请新生全体起立,一起为父母和中学母校的师长鼓掌,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用实际行动体会感恩和责任.他说:“你们也许很期望我告诉你们在大学怎么做才能成功……成功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因人因事而异.而且,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你必然会和成功失之交臂……在真正步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们不谈成功,只谈做人,做一个独立、睿智、淡泊名利、德行高尚,拥有温暖人文情怀的人.”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朱杰希望新生们在交大养成科学的精神,人文的情怀和领袖的气质.“上海交大有很多一流的专业学院,但是,对本科生,我特别要强调通识教育对领袖人才的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世界一流大学几百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全人教育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构建文理相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成功者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欧洲的文艺复兴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因为人文思想的解放而促进的多学科发展.”羊城晚报记者孙毅蕾(羊城晚报)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

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

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疑心的年代,仍需要天真今天,我想借那个机遇,跟大伙儿一路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越应该设法找回咱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那个地址的“天真”所指的,恰如咱们先人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那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咱们先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能不承认,其实咱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咱们必然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份的找回来。

什么缘故?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非说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那个世界的大体道理,去探讨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情形的本身。

”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能够有生路,可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能够去赴死。

咱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

咱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的天真。

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明白得多,而且超级通达。

他们的天真固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只是是他们不在意,或不谙于世故。

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咱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显现,因此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正是一种真诚和没有通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纯真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超级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

但凡大学问家,都有如此一种天真。

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嗤之以鼻,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讨任何东西。

他们永久以为只要存在就必然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巴结而没必要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没必要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没必要去顾忌道德。

校长的寄语

校长的寄语

校长的寄语校长的寄语1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新春好!当广袤的北方大地,嗅着她春意微微的气息时,开始它生机盎然的变化。

在这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新学期,同学们定会有新的希望和对明天的憧憬,那么把今天当作一个起点吧,从今天开始,或许你以前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你是否想过,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或许,你以前是一个思想有些玩劣,让老师头疼,让家长伤心的同学,你是否想过,在新学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鲁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老师欣赏,受同学夸赞,让家长宽心的人;或许你在学习方面有困难,你是否想过,在其他方面获的进步,在一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或许你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中学阶段只是你们人生前进的一个阶段,知识无穷尽,志当存高远。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的旅程中,你们的父母在关注着你们;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祝福你们。

因为希望学校的教师将秉承这样的誓词,教书育人是我们神圣的天职,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把整个身心奉献给可亲可爱的学生们,奉献给希望中学,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三尺讲台,传播文明薪火;希望学校,铸就辉煌人生,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唤起信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这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希望同学们做到对祖国有忠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同学有爱心,对学习有恒心,对前途有信心。

我还希望你们努力做到平凡而不平庸,大胆而不大意,敢说而不空说,谦让而不迁就,虚心而不虚荣,天真而不幼稚,活泼而守纪律,倔强而不固执,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在这里,送给同学们四句诗,与同学们共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那灿烂的朝阳点缀我们的精彩人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里积极向上,大显身手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开学典礼发言稿 学典礼杨玉良讲话 精品

开学典礼发言稿 学典礼杨玉良讲话 精品

开学典礼发言稿学典礼杨玉良讲话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这段时光将使你难以忘怀.因为,从今天起,你们成为了复旦人,复旦大学将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天这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使我想起35年前(1974年)我进入复旦时的情形.那时还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生被称作是工农兵学员,教室和寝室的破旧,实验室的简陋自不待言,更加荒唐的是那时的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我本人就曾经被扣上白专分子,红口袋装知识等等一系列的帽子.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入学典礼,也没有毕业典礼.在那个年代,知识被看成是一种罪恶,阅读被人讽刺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天天嘴里喊的只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晚上教室里和图书馆灯光稀疏.那个时候,我是抱着对大学的巨大的神秘感从农村来到复旦的.起初,我真的还以为大学就是像我看到的那样的一片乱象,上课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从来没有考试,老师在讲到科学定律和理论时不许用外国人的名字,学员每周都要对教师在讲课中是否有政治错误进行评议,…….这些时常令年轻的我感到十分茫然.对我来说,幸运的是1976年四人帮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整个复旦的气氛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图书馆和教室在晚上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人人都是埋头看书.当时的中青年教师主动在业余时间开课,记得当时倪光炯教授讲《量子力学》,王兆永教授讲《数学物理方程》,卢鹤绂教授讲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听课的人都是复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大教室里除了讲台,所有的地上空间都被坐满了.这些课都是自发的,在晚上开的.课程内容非常浓缩的,譬如,倪光炯教授的《量子力学》课,每天只有两学时,总共上了两周.现在回忆起来,我的《量子力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分析力学》、《电磁学》等都是那时学的,因为那时化学系的工农兵学员是完全不开这些课的.那时打下的基础至今仍然让我十分受用,可最令人怀念的是当时大家突然迸发出来的巨大的,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多的是为了求知和探索的学习热情!面对未来四年的复旦生涯,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认真思考过究竟该如何度过?你们没有了考大学这样的具体目标,你们父母、亲友为你们成功考入复旦大学的兴奋、赞扬将逐渐褪去.你们离开了父母的贴身关照,来到了以自由著称的复旦大学,你们或许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像复旦的一位学子说的: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复旦每年都会出现因沉溺络游戏而被劝退的同学,他们的灵魂掉了队,让我们深感惋惜.学生有聪明的头脑,但未必能有聪明的选择.我并不觉得作为校长在这里提几点听起来语重心长但实质上是俗不可耐的所谓的希望是我的荣耀或特权.我只想引用两位校长曾经说过的两句话,虽然有些久远,但仍然十分有益.一位是1916年,哈佛大学校长LawrenceLowell,他在给耶鲁大学新生讲话时说:如果我们以自由之名不务正业,或碌碌无为,或汲汲于一己之利,那就是文明社会的失败,…….建设文明社会最关键的,是把青年培养成为能造福世界的人.前面一句是对新生的告诫,后面一句是对学校的要求.另一个时间更早,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在严复辞职以后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深渊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因此,我想强调:学习就是你们来到复旦后最首要的责任.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说,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你们的航程从复旦学院开始,学院将通过大学导航、学养拓展等一系列计划使你们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你们的辅导员们热切地期盼了整整。

教师服务边界的内容 (1)

教师服务边界的内容 (1)

教师服务边界的内容关于学者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的提法很普遍,我希望它仅仅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良好愿望。

假如真要把学者型教师作为培养教师和评价教师的标准,或者作为教师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问题就复杂了。

我见过一所学校面试求职大学生的场面。

在场老教师发问的多数是本学科很细、很小、近乎刁钻的知识性问题。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生学科功底不扎实。

我常听到老师们讲,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难住的场面太尴尬。

于是就有了一桶水、长流水一类的说法。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一,要求教师做到词典式精准、百科全书式博学的意义何在?教师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

应该引导、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全面、精准上投入,还是在其他更为重要、更为基础的方面投入?第二,在网络、电视充分普及,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学生横向的、纵向的、国内的、国际的交流活动空前增加的现代社会,教师能做到不被学生的问题难住吗?学生的问题非要由教师解答吗?学习过程中频频出现教师答不出的、需要探讨、需要查找资料的现象是件坏事吗?一定要树立、确保教师全知全能的权威吗?第三,要求、期望中小学教师成为学者、成为学科专家的目的是什么?有这样的必要吗?教师应该成为教育专家,但不一定要成为学者或学科专家。

优秀的学者不一定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即使是,也不一定能长期在中小学工作。

黑格尔、杜威算是顶级学者吧?郁达夫、刘心武算是著名文人吧?他们都做过中小学教师。

但他们都不是以优秀教师的形象而著称于世的。

假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真的出现了学者或有希望成为学者的人,就应该让他们去大学、研究院工作。

几年前,一位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在退休以后,怀着满腔热情,在一所中学开设选修课。

最后因选课学生人数过少而退出中学。

人们一般把这个尝试的失败归罪于应试制度。

我看不完全是这样。

基础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知识很渊博、学问做得很深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对教师知识和学术上的过度要求,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知识崇拜症。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慧教育正在回归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慧教育正在回归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慧教育正在回归前言2019年9月2日,在中国多所高校的开学典礼上,各校领导发表了讲话,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

杨玉良校长在演讲中强调了智慧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认为智慧教育已经开始回归。

智慧教育的意义智慧教育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联系。

智慧教育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主和参与。

智慧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学情况,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和个性化教育。

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杨玉良校长在演讲中指出,智慧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回归。

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MOOC课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在国际上,各国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方法,促进科技和教育融合。

然而,杨玉良校长也认为,智慧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在智慧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另外,智慧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版权保护等方面的难题。

复旦大学在智慧教育方面的探索杨玉良校长表示,复旦大学在智慧教育方面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复旦大学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和MOOC课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教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践,复旦大学不断完善自己的智慧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复旦大学还积极推广数字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在海内外同步开设在线课程,并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和研究。

结语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新趋势和创新方向,它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杨玉良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演讲,也是希望通过智慧教育,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孙松根. 智慧教育的概念及意义[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1):21-24.[2] 陈克平.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育[J]. 中小学信息, 2016(4):9-11.[3] 潘建伟. 中国教育数字化进程分析[J]. 教育科研, 2018(1):1-5.。

大学开学校长演讲稿

大学开学校长演讲稿

大学开学校长演讲稿大学开学校长演讲稿大学开学校长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在这个金色的收获季节,同学们带着多年来刻苦学习的硕果走进了大学。

首先,为新同学实现自己进入大学深造的愿望,成为大学大家庭中的一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向积极为大学输送优秀生源的中学老师们,向精心哺育你们成长、并给予大学充分信任的广大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对帮助、指导、组织我校军训工作的的领导、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你们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是你们刻苦学习的回报,是你们的父母、老师不辞辛苦、哺育培养的结果。

这一切,来之不易!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你们有理由尽情地享受这丰收的喜悦,但从今天开始,也要有更高的人生目标:走进了大学,你们就要把自己锤炼成一个社会精英,要自我成长,还要帮助别人;要自我奋斗,还要服务社会;要规划自己幸福人生,还要思考如何报效祖国!学校着力培养学生“自强务实”的作风,这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学校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创新氛围。

在这一基础上,每位同学要明确自己新的奋斗目标,自觉地在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

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积极奋发的学习劲头,肯吃苦、不取巧,充分挖掘各自的潜能,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漫游知识海洋的乐趣中领略和体会科学、艺术、人文各自具有的无比魅力,陶冶性格情操,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素质好,同时又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艺术造诣和人文精神,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各位新同学,将要开始的军训是你们大学生活的第一课。

这第一课对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非常的重要。

这一课能让你们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纪律,更明白团队协作、互相帮助是多么的重要,更清楚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真谛是什么,所有这些对你们都是一种帮助,将让你们受用终身。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xx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xx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复旦,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每年欢迎新同学的开学典礼,我感到对复旦总是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因为复旦这两个字的本来的意思就是太阳再一次升起。

而你们各位就是复旦校园里初升的太阳。

是你们让复旦永远保持着朝气蓬勃。

复旦非常庆幸拥有了你们。

有人说,高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

因为似乎进大学,或者说进好的大学,或者说进好的专业似乎成为唯一的奋斗目标。

但是我想我们,乃至整个社会,对考前的考生和父母都给与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既不嘲笑,也不打扰。

但是现在,你们踏进了复旦的大门,原先的激动,憧憬以及好奇,我想会逐渐地淡化。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冷静和思考。

因为进入复旦,只是个开始。

不仅是你大学和学习生活的开始,更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

你们带上了复旦大学的校徽,我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庄严感,因为复旦是一所神圣的百年学术殿堂。

复旦是个有传统,有故事的大学。

有故事的大学必定是有内容的大学。

我想你们已参观了复旦的校史馆,你们一定知道复旦所经历的100多年与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政治众志成城,追求民主伟大复兴之梦的历史,是历经坎坷创造美好未来的历史,复旦就是这民族振兴的交响诗当中的一串虔敬而优美的音符。

李登辉老校长曾经将复旦精神概括团结、服务、牺牲。

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复旦人敢于担当,复旦人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虽然你们已经戴上了复旦的校徽,但要真正成为一位复旦人,我觉得还要有一种特殊的复旦的气质。

下面我就我所感受的复旦的气质,跟大家谈一点体会。

复旦人的气质首先体现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无羁绊这样一种自由。

我想起前苏联的作家高尔基在他的《我的大学》一书中对大学生曾经有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他说在一大学附近的小杂货铺里,大学生们常常带来厚厚的书本,用手指头戳着书页,面对面地喊叫。

个人说着个人所喜爱的真理。

他们有着我说不出来的思想,我对这些人的喜欢几乎到了发狂的程度。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杨玉良校长演讲整理稿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杨玉良校长演讲整理稿

大学使命与当代青年责任杨玉良校长(2009年3月31日)一、大学的使命1、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大学担负着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这个似乎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

大学的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这样一股思潮,说大学校长不是简单的管理大学,而是要经营这所大学,注意用了“经营”这两个字,这是差别很大的。

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对。

因为你这所大学如果你去经营它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你把这个大学当做一个大型的公司。

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公司的话那么大学是非常的大。

即使是世界五百强,也绝对办不出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规模很小但是很有名的大学。

从一个大学来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其强的学术型机构。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民族性。

因为曾经我们国内有这样一种思潮,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一个参照物。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所谓的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忽略了大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强的大学。

我记得大概十年以前,国际上一个大学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

那是非常高的。

但当时的一些教育学者包括北大一些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的教师,他们讲如果你要数一数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些硬指标的话,那么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

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在这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起到像北大起到的这么重要的作用。

所以包括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和钱理群教授他们写过文章,他们非常清楚北大为什么能排到这么高的名次,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民族崛起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还承担着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大学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统化,这是大学的教授在做的事情,规范化并且把它传授给学生。

因为思想文化需要人对它进行总结规范化,这样就可以变成课程进行传承。

叩问“上大学为了什么”是一针清醒剂

叩问“上大学为了什么”是一针清醒剂

龙源期刊网
叩问“上大学为了什么”是一针清醒剂
作者:王琦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2期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上大学为了什么?近年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过疑问,甚至“读书无用论”已经再次抬头。

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上完大学,或许还没有在社会上“混”的人会赚钱。

但是,复旦校长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或许正是现在大学的普及,让我们忘记了大学的使命与最初的意义。

在现如今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我们需要清醒一下了。

杨玉良校长的话适时地给我们和当代大学生们打了一针清醒剂。

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是思想的源泉,是国家的智库。

如果学生们都以升官发财为信念,那么社会的浮躁高热症,只会越烧越旺。

浮躁地飘在半空,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习,只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当然,并不是说为了升官发财而学习就应该受到鄙视。

大学有与社会接轨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教学中也应与社会接轨。

大学里教导学生正确的为官之道与取财之道,亦无不可。

反而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格发展。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2年6月29日在复旦大学2012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2年6月29日在复旦大学2012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在复旦大学2012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不久前2002届的同学组织了毕业十周年的返校活动,在这个活动上,毕业于复旦哲学系的聂小晶(音)校友谈到了学校的一个细节,他说到从复旦大学进来,校门右侧的公告栏里知名的教授和不知名的员工两张讣告紧挨在一起,没有因为生前在复旦的地位高低、贡献大小而有任何的差别,虽然这有些伤感,但令我感动。

复旦是我们的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直到生命的终点,无论你是杰出或是平凡,复旦都以它的博大和包容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这就是复旦精神。

五天前谷超豪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近年来还有章培恒、朱维铮、金重远、丁淦林、林克、郑祖康等诸位先生也相继离开了我们。

还有一些知名的或者不知名复旦的教职员工也离世,尤其是还有学生在复旦学习期间因某种原因不幸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这一切令人十分伤感,十分悲痛,在今天这个典礼上,我谨代表学校和我们大家向这些杰出的,包括平凡的复旦人表示怀念。

因此我建议大家一起起立,脱帽为这些逝者默哀一分钟。

默哀毕,请坐下。

请原谅我用如此伤感的这段引言来开始我的讲话。

复旦是一所拥有每个时代的大师的学校,老一代大师的离去当然也就意味着新一代大师的成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怀念,是因为这些为复旦做过奉献的逝者,使我再一次思考关于杰出、关于成功和平凡的话题。

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2009年的毕业典礼上,来自西班牙的中文系女性留学生高宝乐代表本科毕业生的发言,她的中文非常地棒,讲得更加得好。

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将踏入社会,不知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一点害怕,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社会逼迫着你去赚钱、升值,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一生所做过的这种选择问心无愧?这一连串问题具有世界性,非常沉重。

而今天我们的毕业生仍然需要面对。

高校校长开学讲话勉励新生:大学是什么?

高校校长开学讲话勉励新生:大学是什么?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高校校长开学讲话勉励新生:大学是什么?9月,又是一年开学时。

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讲话往往被视为对大学精神的阐释和对该校学生的期待。

与往年大学校长的言语诙谐不同,今年,上海高校校长们不约而同从常识和经典谈起,和学生聊聊“大学是什么”以及在大学里他们不希望看到同学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表示,社会更应关注大学具有的“永恒的属性”,在他看来,带有永恒性的东西恰恰有时候就是一些简单的常识。

杨玉良引用教育大家蔡元培的话表示,“‘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视野,是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灌之以理想,则是机械制教育,非所以施以人’。

所以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不是训练各位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至少它不仅仅是。

而在教育当中应该灌予理想在里头。

”而这个“理想”,则包括四个方面:调和世界观与人生观、担负起将来的文化、培养独立不惧之精神和培养安贫乐道之志趣。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杰说,在他心中,大学是思想的源泉,是国家的智库。

在此基础上,张杰认为,“今天,大学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心。

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任校长陈群则连用了4个比喻:“大学是一道地平线。

它的界限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却又在你永远不能抵达的地方;大学是滋养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殿堂,大学固然是社会的'一部分,沉淀着现代社会所有的美好与无奈,但大学更应该是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一个高地,一个标杆;大学还是理性和科学产生的土壤;大学更是与这个世界连接的通道。

”“你们就是大学!”在演讲的结尾,陈群勉励大家:“你们今日与未来的创造,就是师大的未来与创造。

”在以理工科见长的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向研究生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是脚踏实地地做研究,还是愤愤不平地抱怨?他明确要求研究生——做科学研究中的“杰青”,而不要做科学研究中的“愤青”。

2020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

 2020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

2020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9 月日,复旦大学 XX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学XX级中外本(专)科新生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

X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像一条被训练的狗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

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

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

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

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

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

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

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

2018-2019-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8-2019-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X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

杨玉良院士认为,学生更应该是在大学中“悟道、“受业、释惑”,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

他提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

以下是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全文。

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全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

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

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

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

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

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

如何避免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

如何避免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

如何避免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大学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所,读名校也不能只是为了拿一个好文凭,找一份好工作。

9月7日上午,复旦大学2012级本(专)科新生开学典礼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演讲中提问“大学是什么?”引发学生在沉思。

杨校长的演讲,确实击中了当今大学生求学的要害,很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就想着找一份好工作——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频繁“翘课”到校外兼职打工,只对那些对求职“有帮助”的“工具课程”感兴趣,整个大四完全成为就业年,基本上不出现在大学和大学课堂。

如此一来,大学完全变为职业培训所,大学生也只拥有一定的就业技能而缺乏作为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但是,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不仅仅是学生的成才观点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目前大学的办学定位及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存在偏差。

按照高等教育的分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有的高校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实行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而不是一心围绕就业转,这类学校主要是复旦这样的985高校、211院校;还有的高校的办学定位则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但从现实分析,我国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成为职业培训所的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有如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拥有包括招生、学科专业设置等7项办学自主权,但迄今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拥有这些权利,从招生,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核,简单来说,是政府办学而非学校办学。

这种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导致教育行政化十分严重,学校办学缺乏自主权,也就缺乏个性和特色,所有大学“千校一面”。

杨玉良校长在开学演讲中,提到学生自治,可目前的大学,不仅学生自治难,还缺学术自信。

这在大学课程设置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学生们对大学课程设置不满意,认为有的课程毫无价值和意义,追问学校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可学校的回答是,我们也不想开设这些课程,但按照规定不得不开设。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12年12月)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___PTSS110053.16_ 开课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形式: 开 卷 姓 名: 学 号: 专 业: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新生开学 校长寄语:学会执着学会放弃许多人都说,大学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然而这四年光阴既可以是成就梦想的舞台,也可以沦为庸庸碌碌的温床。

对于每个踌躇满志的大一新生来说,“大学如何读”都是不可不思考的命题。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或许能给尚处于迷茫期的学生们一点启迪:大学,要学会有所执着、有所放弃。

曾有位带着不少高中时代光环的新生,在复旦就学一年后给杨玉良校长写了封信,坦言自己第一年里表现非常积极,参加了校内的各种活动,待到期末却发现,成绩单只能用不堪入目形容。

于是他写信给校长问:“我是不是该换专业?” 的确,很多新生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萌生转系的念头。

是不是几门课不及格就该换专业?杨玉良指出,转系并非不可行,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许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想清楚,即“我究竟想要什么?”、“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如果连这点都没有明确,转系的念头可能就是学生用来遮掩学习不努力的借口。

面对宝贵的大学四年,面对理想和众多诱惑,杨玉良寄语新生“有所执着、有所放弃”。

“不仅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时也要有勇气调整,有时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

”杨玉良强调,大学并不是通过背诵答案获取高考分的地方,而是培养探索、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地方。

掌握这些能力后,自会发现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

杨玉良还对大学新生寄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关注百姓疾苦”的高期望,鼓励大家相信自己的生命不但对自己有意义,对整个外在世界也是如此。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内不要答题材料二:能让“卫星上天”和“马桶不漏水”的都是人才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量仍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发布时间:2012-09-11
杨玉良2012年9月7日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
今天,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年,感谢你们选择了复旦!这些天,我在校园里走了走,看到大家的脸上,带着骄傲、憧憬和忐忑。

我能够体会各位同学的感受。

在我看来,开学与毕业是一所大学最具魅力的时刻,它充满了无穷的可能,孕育着各种希望。

所以,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也好像变成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这固然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的关心,但我们不应忘记,大家更应该关注大学更为永恒的属性。

有些吊诡的是,那些永恒的东西往往都是常识,有些常识,哪怕重复千遍万遍也不会
嫌多,尤其是当常识也被严重忽视的时候更是如此。

因此,在这样一个庄严的场合,我还是想和新同学们一起来重温某些关于大学的常识。

一、大学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问题,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产生了不少糊涂思想。

对此,我实在不用说太多自己的话,因为我们的前辈早就清楚地表达过。

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蔡元培先生认为的理想为:“一曰调和之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曰担负将来之文化(教育为播种之业,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后,决不得以保存固有文化为目的,而当更进一步之理想)。

三曰独立不惧之精神。

四曰安贫乐道之志趣。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场所。

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各位为什么来上大学,上复旦?这似乎又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对许多青年来讲,只要条件允许,上大学是一种理所当然;只要考分达标,上复旦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为什么?或许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认为,要拿一个好的文凭,找一份好的工作,挣一份好的工资。

而复旦的老校长李登辉(当然不是台湾那个李登辉)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说过,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到复旦来学习,你会受到鄙视。

前辈为我们缔造了复旦这个杰出的机构,我们将生活在为我们创造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浮躁的、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今日中国之大学的普遍侵蚀,使得我们有时很难坚守作为一所大学和做为一个学生的本分。

如今不少学生整天似乎很忙碌,考各种证书,参加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但内心深处却没有坚定的目标和方向,更谈不上真正的热爱和坚持。

我们被喧嚣的竞争大潮所推动,随波逐流,对未来充满了茫然。

如果大家关心时政新闻的话,一定会看到一份由《纽约时报》集团下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发布的“全球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150强”排行榜。

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这份报纸请
美、欧等十个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CEO列出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复旦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十四名。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调查结果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不错,干得也挺好,值得学校高兴。

然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不仅没有沾沾自喜,甚至还感到有些担忧。

我们应当想一想德鲁•福斯特校长在2008年哈佛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出的疑问:“在一家有着金字招牌的公司里干着一份起薪丰厚的工作,加上可以预见的未来的财富,是否能满足你们的内心?”在美国哈佛大学尚有如此的发问,对我们复旦来说,这样的问题更有意义。

对学生而言,我要和大家分享著名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今年在今年复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的一段话:“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

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

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牢记蔡元培老先生的教导:“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下之自主的研究学问的。

”复旦107周年校庆时,复旦校友,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接受记者询问时对复旦提出了期待:“希望复旦多些书卷气”,成为“一个让身心和思考能力都释放的环境”。

大学的重要使命就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追求真理。

二、大学里的学习
大家或许已经知道,复旦的本科教育贯彻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在现在这个场合,当然无法来详细解释复旦通识教育的具体做法,更何况它还远未完善。

关于通识教育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也可用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
“就学生方面来说,如果进入一所各科只开设与其他学科完全分开的,只有本学科专业课程的大学,那对他的教育将是不利的。

因为这样一来,理科学生势必放弃对哲学与文学的爱好,使他们失去了这方面的造诣机会。

结果他的教育将受到机械论的支配。

他最终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客观上的社会存在是一回事,而主观上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完全另一回
事,两者截然无关。

这将导致自私自利的社会或机械的社会发展。

而另一方面,文科学生因为想回避复杂事物,就变得讨厌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

这样,他们还没有掌握住哲学的一般概念,就失去了基础,抓不住周围事物的本质,只剩下玄而又玄的观念。

因此,我们决心打破存在于从事不同知识领域学习的学生之间的障碍。


这也正是复旦的通识教育希望解决现实的目标。

我想说,一个理想学生应该拥有极高的学术天分和刻苦的潜能。

同时,他必须独立并在学术上有自由思考的能力。

他要有志向,同时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三、大学生的生存与生活
这里我要讲一个复旦特有的传统。

为了构建一个学生的民主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复旦老校长一贯提倡“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并被写入1920年的《复旦大学章程》:“本校为令学生遵守校规起见,特设法尽力鼓励自治,使全校学生共同受益。

每级由学生推一级长,每宿舍推一舍长,期于校中秩序,同学品行,宿舍整洁等事得相互监察劝勉之益,每星期六开讨论会一次。

又,立学生评议部,由学生公推评议员若干人,随时就商庶务部,整理校务,凡关于食品卫生问题皆得以建议焉。

”用复旦校董于右任先生1939年对复旦办学特点概括为:“当时学生实行自治制度,内部事务概由学生管理。

”我希望我们能够坚持这个传统,发扬这个传统,我们在“书院”中将更多地实施“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

以上讲的都是关于大学的常识,关于复旦的常识。

而且,其中更主要是引用先贤们的话。

我认为他们说的都很精辟,无需太多的诠释,因此,我的讲话也就没有太大的新闻价值。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

终生的学问始于学校,终于社会。

”有一点,我很相信,你们经过复旦的训练,将会塑造更为完整的人格,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理性的头脑和勇于行动的健力,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证明复旦,也证明你们自己!如果没有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就是你们不够努力,就是复旦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一批毕业十年的复旦学子,在网上发起写词,怀念母校。

其中有一位学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了一首《江城子
复旦》,平仄不一定准确,但文辞很具内涵。

这首词是这么写的:“百年积淀隐锋芒,复旦人,志气扬。

博学笃志,积淀若佳酿。

学术独立思想畅,养厚德,树理想。

灵魂自由志所向,无羁绊,罕张狂。

胸怀宽广,质优品高尚,莘莘学子念母校,情难却,思难忘。

”我想,这应该就是复旦留给诸位同学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作为一位五〇后,代表有着百年历史的〇〇后的复旦,再一次感谢九〇后的可爱的你们,能够选择这里作为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复旦是什么?复旦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

你们选择了复旦;同时,你们也在塑造复旦。

正如一位刚刚经历四年复旦生活的辅导员在给新生的一封信里讲的那样:复旦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够流淌在你们血液里的、永恒的精神。

让我们一道,永远珍惜、爱护这所学校,让复旦的精神薪火相传!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