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海军获得了756亿卢比的采购装备的资金。 海军计划购买先进潜艇、海上监视飞机、一颗人 造卫星和3艘航空母舰。
从俄罗斯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 海军上将”号航母,从英国购买价值17亿美元 66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以及从以色列购买 3架11亿美元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凭借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舰载“米格29K”战机,印度海军届时可在一天内控制数千 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
三是加大对军工生产与科研的投入,以推 进武器装备国产化、现代化进程,力争实现 到2005年武器装备国产化比例达到70%的 目标。
其三:发展科技和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为国家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印度认识 到经济技术落后是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隐 患。长期以来,通过自身努力和借助外援, 印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解决了粮 食问题,科技水平名列第三世界国家前列。 近10年来,印度推行经济改革路线,在工业、 财政、金融、外贸、外资和农业等领域采取 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经济逐渐与全球接 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 1997--199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万多亿 卢比(约合5000亿美元)。
三是震憾周边无核国家, 防止对印安全构成威胁。 四是以核武器为后盾, “劝阻”区外大国插手南 亚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印 媒体曾透露,印度将部署 350--400枚核弹头,并计 划在今后30年内拨款160 亿美元用于发展和部署核 武器。
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 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 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 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 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 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 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 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 和冷静。2002年,印与南亚其他邻国关系 继续有所发展。
源自文库
同时印度做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军事 战略调整:
一.从陆上战略向海洋战略转变。 二.从常规战略向核战略转变。 三.从消极性防御向主动性进攻转 变。
印度高度重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 到2015年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规划,大力推 进海、陆、空三军转型。陆军:向战略打击军种 转变;海军:向远洋作战型军种转变;空军:向 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以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 争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 为适应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军费支出结构也作了 极大调整,被称为“首要花费项目”的武器采购 费用达到了3340亿卢比,比上一财年1690亿卢 比的实际采购费增加了近1倍。
印 度 国 徽
印度简介
【国名】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 【古名】身毒/天竺 【别称】孔雀之国/婆罗多 【国教】印度教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莲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榕树 【面积】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 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 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 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印度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称霸南
亚、直接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军事强 国行列。
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以强大军事 实力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 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它大国对南亚 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 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 军事强国。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制定 “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 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方针,积极迎 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大力加强军 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 战争的能力。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 一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 度还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试射,其 射程可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临近中 国的边境地区,它也正在重新开启空军基 地。为鼓励印度制衡中国,俄罗斯逐步加 强与印度军队紧密合作。
一是把国防建设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国防经费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到2000年度, 国防经费已达5858.7亿卢比(约合136亿美元),并将 可观的经费用于军用航天、核技术研究及边境战场建 设上。
二是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改革军事 思想,调整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提高 人员素质,大力推进质量建军,着力增强陆 军的机械化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提高空军 的战役进攻能力,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确保军队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保持对周边 国家的军事优势,并能在印度洋同大国海军 较量。
近年来,印度在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时将核武器发 展和扩散视为影响印度安全的重要因素。
鉴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 制约作用,印度主张发展核武器,实施“最低 限度的有效核威慑”。
一是与中国抗衡,对中国实施核威慑,遏制中 国在边界问题上使用武力,并可在地区安全问 题上对中国持强硬态度。
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 军备竞赛,力求在核武器 上对巴保持绝对优势,使 巴不敢在边境地区轻举妄 动。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稳定周 边,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 大国,控制印度洋,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 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 采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科技等 综合措施:
其一:开展全方位外交,缓解矛盾,寻求支持, 扩大影响,争取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树立地区安 全主导形象。早在冷战时期,印度就谋求在发展中 国家中充当领袖,争取在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拥 有更大发言权,并在美苏争霸中利用矛盾,左右逢 源,捞取好处。冷战结束后,印度将注意力转向经 济建设,把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放在国家 战略的首要位置。为了给建设和发展争取一个较为 长期和稳定的外部环境,印度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 展开灵活、务实、多方位外交活动。
推行压巴制华,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的军事战 略,确立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一是构 建针对中国的"北部安全体系"。印度历来认为喜马 拉雅山诸小国是其北部安全屏障,必须在其保护和 控制之下,甚至将我国西藏也纳入其安全体系之中。 二是在主要方向上确保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优 势,准备同时在东西两线打一个半战争。三是在南 亚地区充当警察,使用武力介入和干涉别国内政, 要求邻国俯首听命,在政治上接受被支配地位,军 事上受其保护,经济上受其控制,成为其附属国或 缓冲区。四是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通过发展和 显示海上力量,增强对印度洋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阻拦区外大国介入。
四是加强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交活动, 寻求理解和支持,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 作,增强在东南亚、中东乃至非洲等地区的 影响力,谋求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主导地位, 维护其重要的战略利益。
其二: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印度认为, 建设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实 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为此,印作出了巨大 努力:
一是采取高姿态,对一些久拖未决的争端 问题作出让步,改善了同不丹、尼泊尔、孟 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是缓和与宿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 努力减少巴、中两国向印动武的可能性,并 制约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三是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友好关系的同时, 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以获取军事、经济援助 和政治支持,削弱美巴关系,并借大国力量 遏制中国。
从俄罗斯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 海军上将”号航母,从英国购买价值17亿美元 66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以及从以色列购买 3架11亿美元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凭借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舰载“米格29K”战机,印度海军届时可在一天内控制数千 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
三是加大对军工生产与科研的投入,以推 进武器装备国产化、现代化进程,力争实现 到2005年武器装备国产化比例达到70%的 目标。
其三:发展科技和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为国家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印度认识 到经济技术落后是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隐 患。长期以来,通过自身努力和借助外援, 印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解决了粮 食问题,科技水平名列第三世界国家前列。 近10年来,印度推行经济改革路线,在工业、 财政、金融、外贸、外资和农业等领域采取 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经济逐渐与全球接 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 1997--199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万多亿 卢比(约合5000亿美元)。
三是震憾周边无核国家, 防止对印安全构成威胁。 四是以核武器为后盾, “劝阻”区外大国插手南 亚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印 媒体曾透露,印度将部署 350--400枚核弹头,并计 划在今后30年内拨款160 亿美元用于发展和部署核 武器。
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 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 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 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 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 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 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 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 和冷静。2002年,印与南亚其他邻国关系 继续有所发展。
源自文库
同时印度做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军事 战略调整:
一.从陆上战略向海洋战略转变。 二.从常规战略向核战略转变。 三.从消极性防御向主动性进攻转 变。
印度高度重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 到2015年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规划,大力推 进海、陆、空三军转型。陆军:向战略打击军种 转变;海军:向远洋作战型军种转变;空军:向 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以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 争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 为适应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军费支出结构也作了 极大调整,被称为“首要花费项目”的武器采购 费用达到了3340亿卢比,比上一财年1690亿卢 比的实际采购费增加了近1倍。
印 度 国 徽
印度简介
【国名】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 【古名】身毒/天竺 【别称】孔雀之国/婆罗多 【国教】印度教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莲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榕树 【面积】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 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 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 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印度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称霸南
亚、直接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军事强 国行列。
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以强大军事 实力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 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它大国对南亚 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 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 军事强国。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制定 “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 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方针,积极迎 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大力加强军 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 战争的能力。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 一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 度还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试射,其 射程可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临近中 国的边境地区,它也正在重新开启空军基 地。为鼓励印度制衡中国,俄罗斯逐步加 强与印度军队紧密合作。
一是把国防建设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国防经费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到2000年度, 国防经费已达5858.7亿卢比(约合136亿美元),并将 可观的经费用于军用航天、核技术研究及边境战场建 设上。
二是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改革军事 思想,调整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提高 人员素质,大力推进质量建军,着力增强陆 军的机械化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提高空军 的战役进攻能力,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确保军队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保持对周边 国家的军事优势,并能在印度洋同大国海军 较量。
近年来,印度在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时将核武器发 展和扩散视为影响印度安全的重要因素。
鉴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 制约作用,印度主张发展核武器,实施“最低 限度的有效核威慑”。
一是与中国抗衡,对中国实施核威慑,遏制中 国在边界问题上使用武力,并可在地区安全问 题上对中国持强硬态度。
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 军备竞赛,力求在核武器 上对巴保持绝对优势,使 巴不敢在边境地区轻举妄 动。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稳定周 边,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 大国,控制印度洋,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 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 采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科技等 综合措施:
其一:开展全方位外交,缓解矛盾,寻求支持, 扩大影响,争取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树立地区安 全主导形象。早在冷战时期,印度就谋求在发展中 国家中充当领袖,争取在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拥 有更大发言权,并在美苏争霸中利用矛盾,左右逢 源,捞取好处。冷战结束后,印度将注意力转向经 济建设,把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放在国家 战略的首要位置。为了给建设和发展争取一个较为 长期和稳定的外部环境,印度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 展开灵活、务实、多方位外交活动。
推行压巴制华,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的军事战 略,确立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一是构 建针对中国的"北部安全体系"。印度历来认为喜马 拉雅山诸小国是其北部安全屏障,必须在其保护和 控制之下,甚至将我国西藏也纳入其安全体系之中。 二是在主要方向上确保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优 势,准备同时在东西两线打一个半战争。三是在南 亚地区充当警察,使用武力介入和干涉别国内政, 要求邻国俯首听命,在政治上接受被支配地位,军 事上受其保护,经济上受其控制,成为其附属国或 缓冲区。四是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通过发展和 显示海上力量,增强对印度洋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阻拦区外大国介入。
四是加强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交活动, 寻求理解和支持,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 作,增强在东南亚、中东乃至非洲等地区的 影响力,谋求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主导地位, 维护其重要的战略利益。
其二: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印度认为, 建设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实 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为此,印作出了巨大 努力:
一是采取高姿态,对一些久拖未决的争端 问题作出让步,改善了同不丹、尼泊尔、孟 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是缓和与宿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 努力减少巴、中两国向印动武的可能性,并 制约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三是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友好关系的同时, 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以获取军事、经济援助 和政治支持,削弱美巴关系,并借大国力量 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