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 第三讲 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合集下载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大全五篇]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大全五篇]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弗洛依德当年说过这个世界上有3种不可能的职业:第1种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不管怎么做,都有一部分人会反对你。

有一个阿拉伯谚语说: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遭到50%的人的反对,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第2种不可能的职业是做父母亲,你不管做得多好,都会有毛病。

而且,孩子也会挑剔你。

比如你让孩子练钢琴,你逼得厉害了,孩子肯定说你小时候虐待他;你不逼他,他也肯定把你和其他人比,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说,做父母不可能做得很完美。

第3种是做精神分析师或做心理治疗师,你也不可能做得完美。

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不是做得太好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有人问“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三者有什么区别?从属性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

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心理医生是用来科普的。

像我们做专业的人,以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心理医生”这种说法。

只有三种准确的说法: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极其微小,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具有很多的引导、指导、劝告和教育的味道。

而心理治疗是非治疗性的,是直接重建一个人的人格的。

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搞得浅点,后者搞得深点。

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

你只要心理学的知识学得多,而且经验比较丰富,帮病人搞得深的时候,这就叫心理治疗。

实际上是如果心理咨询师做得足够熟练的话,你说帮别人做心理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走西口》的歌里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

有句话儿要对你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因为大路上人多些,赚钱的机会也多些。

所谓正宗的心理治疗的大路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真正的明门正派;还有行为主义;然后是人本主义。

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听说过哪个学派是第四思潮。

虽然有好多学派都说自己是第四思潮,像认知治疗。

我对部分 “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

我对部分 “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

我对部分“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首先声明,虽然读过曾奇峰的书,而且非常喜欢。

但这篇语录不是我亲自从曾奇峰的书上摘得,而是从网络上搜到了材料。

我不能肯定这些句子就是曾奇峰写的,而有些句子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我也不是很能理解或者接受。

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解读,这里就选我能够理解的来解读一下,希望大家一起来获得一些启发。

很多人,常常问我,自己的有些行为,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希望在这里,你能有一些答案。

我也愿意在这里跟大家探讨。

(因为豆瓣也没有编辑文字的功能,为了区分原文和我的解读,我用破折号引出我的解读。

)1.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人的很多问题和困扰,都是在成长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时候是错误的思维模式,有些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而成长的环境,家族的教育方式,是促成这些的最大元凶。

如果要彻底的解决问题,得往根儿上捣。

2.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逆反几乎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为什么有人严重些,有些则很轻微。

这就跟父母或者教养者的教育方式大为相关了。

比个喻,如果像挖渠引流来对待雨季里的河水那样去对待孩子,他的所有合理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和顺通,而不是被压抑和扼制,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逆反的人。

逆反往往是对过度束缚和压制的反抗。

到了后期,甚至变成一种习惯。

3.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现阶段国内的催眠,更多地还是用于深度放松,不要跟影视剧里那些神叨叨的催眠、让被催眠者跟梦游一般不自知而无法控制自己,是不一样的!我只见过一场现场催眠,有点魔术的样子。

但毕竟见得太少,不便多做评论。

4.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这个把精神分析说的太牛逼了,不是我的言论,请注意!但是每一个理论的倡导者都必须抱着无比信仰该理论的心态,才能持久而深入对其进行研究并宣扬。

精神分析有时候真的蛮神的。

曾奇峰网络课程

曾奇峰网络课程

第一天。

1.精神分析不能让你完全回忆起童年,它只能让你回忆起童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

2.人经常在一个褒义词前面加一个贬义的词,用此来欺骗自己或者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游戏‛,比如说健康,一个孩子可能会说,那太健康了会怎么样?其实健康本就是健康没有太之说。

另如同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溺爱呢?溺爱明明就是错的,却还用一个正面的词语来做描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关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95%都是文字游戏。

‛如果你去听一个精神分析底子不好的人来讲案例,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词都是白用,很空洞或者说在绕圈子,但是如果这个人精神分析学好了,他讲的案例就是那种一竿子到底的那种,没有那种循环的描述了。

曾氏名言之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痴迷过精神分析,那你肯定有病。

但是如果你只玩精神分析,那就是病的更厉害。

3.精神化的四个级别。

(1)最低的是躯体(比如用身体或皮肤病来表达性的压抑或者心理的冲突),比如在医院中,很多有乳腺癌的患者在童年隐藏着很多对妈妈的愤怒,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当了妈妈之后就会大幅减轻痛经的程度,这是因为她对于自己是女孩的不认同由于做了母亲而发生了改变。

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认为身心是统一的,内心有问题肯定会在躯体呈现,但是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语言的表达。

刚才说了语言的欺骗性,这里说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也是一种语言的言说。

有很多躯体疾病不用心理治疗,是很难彻底治好的。

中国有200-300万的儿童哮喘的病人,这些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物质(比如花粉)而出现的哮喘症状,但是这个哮喘出现之后呢,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个病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可能就会‚上当‛,把他当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然后就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的过度紧密,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被母亲吞噬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在这样的孩子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独立,一个是依赖。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主讲曾奇峰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根据网上录音整理案例报告:(资料是来自青岛的ooo女士提供ooo女士04年三级证现在考了二级业余有两年经验)案例:女求助者,21岁,大四。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她不喜欢)单纯、清秀,身高1.76.运动装,衣着整齐,有人陪同。

因为9月份开学,她严重失眠、焦虑、情绪低、非常害怕,恐惧,所以来求助。

咨询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第一次咨询,一个男生陪同)9月29日老师开完药(罗拉希德)来访者:老师,这可以了么?这就可以了么?我希望找个人谈谈,我们就要放假了…我不知道应该考研还是工作,考研又要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吧,假期时参加过实践,感觉社会非常复杂,现在这个心态,面临社会压力大。

咨询师:你可以列一下考研与工作的优劣势在哪?分析一下来访者:想清楚了,考研,不知道时药的作用,还是咨询的作用片段二:(第二次,还是那个男生陪同)10月9日来访者:不想吃饭,思维不受控制,矛盾念头,感觉有一个出口,眼前黑暗,立体越来越少咨询师:你的家庭情况如何?来访者:爸57岁 1.7左右从农村参加部队到青海胜利油田后到食堂,最后是单位门卫妈55岁 1.65左右跟随着爸爸一路走来姐26岁 1.58左右师专毕业到胜利油田食堂,先怀孕,部队出生我21岁 1.76左右在油田出生,没有分开记忆,但爸爸常不在家咨询师:你以前有上述感觉么?来访者:我从小学习好,高中有那种感觉。

我高中在重点学校,成绩在前二十名内,但高三时,最后一次摸底考试考第一名,感觉就变了,以前看题很容易,现在觉得不对。

现在背书一个字都不准错……在老师同学帮助下,还行,也不当回事。

高考考得不好,在青岛上大学,学的专业不喜欢。

现在要考英语证,但是很害怕。

英语过八级也很少有人考过。

片段三:(第三次和一个女生一起来)10月17日咨询师:为什么每次都和别人一起来访者:我不敢出门,怕控制不住自己,想往汽车上撞,身体不听话……咨询师:你用一幅画描述你的心情来访者:我感觉在一个海边,傍晚六点左右,太阳慢慢落下,我感觉孤独、害怕,感觉礁石后面有不知道什么的可怕的东西。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剖析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剖析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讲课时间:2007年第一讲青春期的孩子的问题,也是关系问题。

一切心理问题,都不是大脑里出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世界上根本没有心理问题这个词,只有关系问题。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会导致巨大的冲突与矛盾。

青春期是另外一种“更年期”。

从发展角度来看,是小孩子通过客体关系,完成另外一种整合。

摆脱童年期的自我,这与父母的界限、控制产生了矛盾。

“逆反”这个词,很不可合理。

“逆反”是一种继发性、反应性的,是对父母关系的回应。

“精神分析”打开了对性的禁锢。

改名为“育儿学”是适合、改名为“莫名其妙”也行。

二、病人的情感隔离,同情是一种伤害。

故事:一位女生往水里走自杀,越走越深,结果发现一条水蛇,跑出来,就再不打算自杀。

感悟: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是中德医院的督导全国排在前三名。

督导三、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理解抑郁症内化了一个严重的“超我”。

攻击转向了自身。

跟任何人发生冲突了,肯定了自己不好,导致了别人对自己的指责。

认为自己不好的,一般的会情绪低落。

被强暴后,把罪犯送到监狱,是对外的攻击。

而认为自己不纯洁了,是对内的攻击。

抑郁症,需要把对内的攻击,第二,抑郁症还存在着人际关系边界不清的特点。

《自我边界与抑郁症》他可以这样玩我,别人也一定这样玩他。

这样可以聪明的抽身,来关注他。

一个人被关爱,就会学会关爱别人。

一个人受到惩罚,就会去惩罚别人。

四、精神分析关于“成功”、“失败”精神分析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精神分析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口误、笔误、失败、疾病。

疾病也是一种失败,健康的失败。

笔误:抑郁——养育个案:被科学家的父母一不小心生了出来,被送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想自己时“爷爷、奶奶”人对失败的渴望并不亚于对成功的渴望,失败往往在背后起作用。

每个人的十个最大的失败一般的都会和人格联想在一起。

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

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有不断的自责与内疚。

成功后需要失败来满足自己的一种更高级的需要。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2006年7月2日,广东番禺莲花山)今天我跟大家讲的是精神分析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派,有三大思潮: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第二个是行为主义,第三个人本主义,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上面非常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体系呢,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刚才我说的三大思潮几个一脉相承下来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搞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三个东西是必须要的,第一个是精神分析,它可以帮助你在理解家庭关系和理解人性上达到比较深的地方;第二个呢是行为主义治疗,因为它在解除症状方面的确有独到的地方;第三个是家庭治疗在中国会有非常多的使用,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不谈。

学习心理治疗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三大思潮和家庭治疗等这样的形式。

如果套用(林?)的说法,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派,另外精神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南京有个教了20年心理治疗的教授,他说:曾医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从文革出来的,我听到你用到最,我就觉得有问题.,当然他说的也是对的,我需要把这句话用两点强调一下。

第一条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后代会高于我们的智慧,发明更好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比精神分析更好的工具了,比如说对文化的反省,五四后反省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长时间的内战和内乱?因为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因为好长时间我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我首先看电影评论的时候我首先看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果他使用的是一个很差的工具的话,它能达到的深度可能就是很差的,但是如果用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那么它的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精神分析不是哲学,不是信仰,不能作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一把外科手术刀,或者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它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有很多人喜欢精神分析喜欢到把它当成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个我觉得稍微过了一点。

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下)

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下)

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下)第十五讲循环因果—互为因果,而非单线的因果关系。

投射性认同是笔糊涂账,说也说不清楚。

在治疗投射性认同时,咨询师身体会有无力感。

这种感觉也是来访者所具有的。

当我们认识到投射性认同时,我们可能既会感到无比痛苦,也可能会悲天悯人。

为了“天下第一”而打架,是投射性认同的表现。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原始的。

曾不喜欢:好坏两个字、不喜欢“解释”这个词。

4、较高级的防御机制——(1)利他:不仅能满足自己,而且还有能力帮助别人。

自私,是不道德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帮助别人会有丧失的感觉。

人只有100多斤,3万天左右的生存时间。

防止对过度利他的宣传。

没有必要以对自己坏的方式来对别人好~ (2)升华: 将儿童原始冲动顺利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自我完美的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从银行贷款——借别人的钱,来更好的发展自己是健康的表现。

和来访者直接谈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关系正常的表现。

花钱,不能不带情感色彩。

和来访者直接谈感觉——我感觉到冷冰冰。

把别人感冷——他自己一定生活在冰天雪地里。

(3)幽默:面对死亡的幽默,我们也可以幽默。

枪毙改为死刑,是因为缺少子弹了。

心理咨询,是一个无休止的纠缠过程。

咨询师要有耐心。

防御机制小结:第一,防御机制的强度基本上等同于人格的成熟度。

是一个人的“国防”。

第二,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不是不好,而是面对一些事情会失效。

所以,心理咨询要让来访者使用更加成熟的防御机制。

第三,用防御机制来进行诊断。

压抑、投射、认同、理智化、合理化、退行,是神经症的表现。

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否认、原始理想化、投射性认同、无所不能。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不在于什么样防御机制,而在于现实检验。

诊断的后面有综合症,就是不科学的表现,只能用这种症状性描述性。

例如,诊断病历写发热,没用。

发热——原因有几百种。

具体是什么,观察一个人如何防御,比诊断更加有用。

让病人优雅的改变。

不顾一切的保护来访者的面子。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第1-6讲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网络课程让我深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的感慨。

很多疑惑突然间变得清晰起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生命是最美好的馈赠,我以全力以赴回报生命。

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一起走向心灵深处,走进宇宙世界中一片古老而崭新的领域——序你不知道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半成品。

——所以才有这缤纷的人性世界。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接纳不完美的我。

人是大自然的创造物,是无数先祖的传承。

爱人之所爱,恨人之所恨。

心甘情愿做人。

接受作为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用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恨源于爱。

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在人的天性之上,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是如何形成人格以及早年形成的人格在成年后的影响。

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另一个人教会的。

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他教会了我们什么。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应对这个冷暖不定的环境。

有效的保护机制让生命得以存活。

精神分析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门育儿学,又是一门人格鉴赏学。

精神分析人的本质:力比多,攻击性,自恋,关系——四个轮子驱动。

路断人稀。

站在更大范围内,到底谁是正常的?父母亲是什么人比怎么做更重要。

——科胡特。

人格品质。

抑郁是自我边界不清:我没有办法使用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任何风吹雨打都会直接攻击内心。

爱情定律,想念某一个人的时候变得抑郁肯定是爱了。

抑郁性人格是自恋的典型倾向。

抑郁是攻击性与力比多的压抑。

强迫症,是通过仪式隔离情感。

洗手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象征性的通过洗手洗掉道德性的肮脏。

可是道德的堕落是不可以被洗掉的。

超我是怎么惩罚自己的。

焦虑,原始的焦虑,害怕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害怕自身破碎;担心得病;担心边界被突破。

幻想妈妈突然不见了。

原始焦虑。

害怕突然死掉;另一种是成熟的焦虑,考试焦虑症,害怕丧失客体。

精神分析是什么?——曾奇峰课程笔记

精神分析是什么?——曾奇峰课程笔记

精神分析是什么?
自我防御机制
移情
反移情
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中间是怎么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早年的关系形成的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

——移情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另外一个人教会的。

我们可通过与他在一起的感受,来了解这个人对我干了什么及他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

——反移情。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一个人活着的动力是什么?(生物学的角度)力比多的满足和攻击驱力的满足
力比多即性驱力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

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美好的感觉。

攻击驱力:即攻击性
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

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毁坏他人、破坏社会……
克莱因-现代的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
他们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关系的需要。

精神分析,让我们知道父母亲如何与孩子打交道,可以让孩子能够更佳健康。

我们也知道在面对一个早年因为跟父母亲的关系有问题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的人的治疗。

精神分析是一门育儿学。

人格鉴赏学。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如何与孩子打交道。

精神分析的两个特点:
决定论的理论(移情、强迫性重复),佛家因果轮回。

精神分析早期的关系。

意识的不同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早期的关系)。

曾奇峰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上)

曾奇峰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上)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凝缩成两个心理疾病的发病模型:匮乏的和冲突的模型。

这两个模型的形成,也冲突过很长时间。

后来,就像其它一些完全对立的理论一样,对立变为统一,意思是两者都对。

比如,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最后的结论高中生们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既是粒子,也是波。

这些往事告诉我们:在冲突时别全力以赴,因为你和你的争论对手都可能是对的。

匮乏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早年缺少养育者的共情性回应。

比如产后抑郁的母亲,就可能缺乏对婴儿的足够的回应,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缺乏母亲回应的婴儿,自恋会受损,各种能力会因为缺乏镜影和赞美而萎缩,成年之后的表现就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也不能正常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件。

这一类人,需要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冲突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外在冲突内化的结果。

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个冲突会变成孩子的“内心打架”。

这一类人,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疗。

简单地说:能力因为被压抑显得有点弱的人,是匮乏型的;能力比较强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是冲突型的。

临床上绝大多数人,是匮乏加冲突的混合型的。

八个常见的冲突【按照心理发展阶段分类】一0到1岁,口腔期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依赖和成长。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为:过度依赖他人,以及一些成长停滞的“证据”:像进食障碍、口腔对刺激物的依赖(烟、酒精等)、用语言对他人施虐等等。

二1-4岁,排泄控制期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是控制和被控制。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是:三4-6岁,俄狄浦斯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爱与恨、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

成人身上的表现是爱也迟疑、恨也迟疑;不知道自己要快乐还是痛苦,回避所有快乐的事情;不敢成功,甚至言行都在实现一个目的:“防成功于未然”。

成为我们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解读

成为我们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解读

成为我们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解读1. 介绍曾奇峰曾奇峰,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深受学生和读者喜爱。

他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教授心理学入门课程,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精髓。

2. 心理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心理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3. 曾奇峰的心理课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一直备受关注,他经常强调心理学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课程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心理学知识和理论。

4.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来解释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学生们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意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到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他们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如何调节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素质。

6. 附加教育意义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

学生们逐渐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升了对自身和他人的关爱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程中懂得了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

7. 总结曾奇峰的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旅程。

通过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更收获了成为自己的能力。

相信在曾奇峰的悉心教导下,更多的学生能够找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奇峰的心理课不仅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曾奇峰精分问答

曾奇峰精分问答

一,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学习精神分析,最初都会觉得,我们学习了,然后能够马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精神分析无形当中成为了我们拯救关系的某种意义上的救命草。

但实际上,当我们越来越深入的学习精神分析之后,会发现,真正的救命草是在自己的手上。

在你的问题中,似乎你给你的父母了一个诊断,就是神经症水平或者人格障碍水平,这样的一个诊断,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本身对于你自身来讲就是潜意识里面的一个限定,意思是,父母是这样的心理水平,从俄狄浦斯的角度来讲,自己就很难去突破父母的人格高度。

所以说与其说,这个诊断是给到父母的,不如说同时也是你和父母关系更加紧密的另一个理由精神分析讲,一个人,三岁已经是很老的年龄了,我们的核心人格也在三岁之前已经形成,而后面在我们人格上叠加的东西更多的是像滚雪球一样。

做正加分或者是负加分。

所以,当成年之后,我们通过接触不同的人,或者像我们一样,学习精神分析,对我们的内在有了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灵活松动。

这都是给我们人格做正加分的地方。

但如果回答原生家庭,还是和真实父母相处痛苦,那么有可能,在这样的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将父母固定在了3岁之前,也就是,在你眼前的真实父母或许是你已经内化了的3岁之前的那个父母。

因为只要是人,随着时间的叠加,都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不论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时间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同时也没有人能够在实践的长河里不变,所以当你感受到和你的父母相处仍然吃力的时候,实际上,你投射了一部分内在父母到真实父母的身上,然后用3岁的自己和现在的父母打交道。

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在你的父母面前,你退行到了小时候,那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你感觉到你松动了,但是你在和你父母打交道的时候,仍然吃力,因为一个是成年的你自己,而一个是童年期的你自己。

那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说一点的是,对于@吴宁你对父母的感觉,实际上也是给到父母的一个礼物,因为,你在你父母身上施加了一个魔法,让他们永不老去。

2023年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2023年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措施。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种人,而是治疗一种家族链。

4.每一种孩子都是父母天然旳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旳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旳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旳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减少。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旳学问,研究旳对象是爱恨情仇,假如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旳互相残杀旳关系。

11.一种人旳现实人际关系是他旳内心世界向外投射旳成果,而他旳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旳时候与其父母亲旳关系中形成旳。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旳经历是六岁前旳强迫性反复。

13.移情就是一种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旳关系转移到与征询师旳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因此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有自由旳代价是忍受孤单。

16.永远不分析他人,只说自己旳感觉。

17.越是本能旳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旳,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旳,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旳拒绝。

19.我们对一种人旳态度、见解、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旳。

20.贫穷旳实质是受虐。

21.一种人早年旳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他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旳反复,是时间上旳错误。

24.高考焦急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胆怯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单和依赖旳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由于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单和依赖旳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由于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旳报复。

30.在一切疾病旳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旳诸多想法,也许是成病旳原因。

32.精神化体现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曾氏语录:
1.心灵的成长意味着孩子和父母的空间距离是在扯远的;
2.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3.攻击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我害怕和你太近,如此的近可能会让我们彼此都消失自我的边界,所以需要攻击;
4.曾氏“爱情定律”:想念某人仅仅是感到快乐,只不过是喜欢而已;想念一个人感到抑郁的话,你肯定爱上了TA。

Note:
1.双亲对孩子核心人格的影响:
科胡特:父母亲是什么人比他们做什么要重要。

父母亲人格基本健康,如果发生单个创伤性事件,不至于对孩子的核心人格产生太大的影响;
2.哪怕有一个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要好;
3.抑郁症的特点。

与攻击性的逆转有关。

人天然是有攻击性的,如果这个攻击性是向外和象征化的话,这个人一辈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在,是,如果在早年的关系中,他们的攻击性不可能正常向外转移的话,他们的攻击性就会针对他们自己。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的攻击性向外。

3.1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向外的攻击转向自身;
(例:我有一次给一个抑郁症来访者咨询,结束以后,他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

谢谢,在精神分析的框架里面,就是攻击的意思,你说
谢谢,我会感觉到你把我推开了,我为了你,我为你做了一点什么事情,你用谢谢,使我们两人之间再重新回到没有关系的这种状态。

)(实证研究显示,早年被父母亲强烈忽略的人,在成年之后会有莫名其妙的全身疼痛,或者某一个部位疼痛,疼痛的意思是,好像有人在打我,虚拟了一个糟糕的关系,再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好。

)(曾奇峰举例:我们曾经做过调查,问听课的几十个人,现在要把你送到一个荒岛上面去待20年,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你一个人去,还有一个选择是你带着你的仇人去。

经常的情况下,80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愿意一个人去。

哪怕有一个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要好。


3.2从超我的角度来看:过于强大的超我,恶性自恋;(最高级别的自恋是自杀)
(抑郁症其实是与肛欲期有关,只要涉及到人格障碍,他的发育期都在肛欲期,就是高度的控制)
3.3自我边界不清楚;——无法使用防御来保护自己;“边界”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P.S. 两个人恋爱状态时边界最为模糊,“爱让人没有边界”;“抑郁症是处于对自己的爱中,即自恋的典型表现”;
4.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第二理论”,但现代精分学者有的少用此组概念(比昂);?第一理论是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5.精神分析的发展:
5.1弗洛伊德——关于父亲、母亲、孩子——经典精分理论——“三
个人的心理学”;
5.2克莱因、现代精分——关于母亲、孩子,父亲作为母婴关系的“背景”——客体关系理论——“两个人的心理学”;
5.3科胡特——关于自恋——自体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学”;(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取决于爸爸妈妈怎么对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没有办法正常向妈妈投注,他就有可能投注到妈妈的替代品,比如说长头发,女性的内衣高跟鞋等等,这就是恋物癖的形成,假如这个人倒霉到没有办法本来应该投向妈妈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投向物体,那就只能够转折回来,投向自己,这就变成了自恋,这就是自恋的来源。


6.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使潜意识意识化;
7.(现代)精神分析方法不一定要使来访者“回到童年”或呈现创伤,通过移情,使来访者的过去及关系转移到与分析师的关系,来访者本来就活在“过去”;
即:
精神分析对移情的分析,就是要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要来访者“背叛”自己的过去,使其更充分地活在当下
8.关于“梦”:(现在的脑科学对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不过,有人统计了一下,大概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的正确率是50%。


8.1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
8.2比昂:梦是我们试图整合我们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
9.埃里克•坎德尔(脑神经科学家,2000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精神分析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
(时代周刊有文章说:如果精神分析的发展不以脑科学的研究为基础的话,它肯定会死掉。


本讲小结:
1、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寻找跟他人的链接。

2、心理治疗应遵守的原则:此时此地。

3、埃里克•坎德尔(脑神经科学家,2000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精神分析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