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学校德育的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0)
学校德育的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0)一、活动背景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
以下是精选的10个主题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5.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内容1. 主题一:“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助人为乐。
2. 主题二:“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形式: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3. 主题三:“团队合作,共筑美好”活动形式: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主题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形式: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参观革命纪念地,开展主题班会。
5. 主题五:“书香校园,文化育人”活动形式:举办阅读节,开展经典诵读、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
6. 主题六:“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活动形式: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垃圾分类实践、绿色出行等活动。
7. 主题七:“关爱未成年人,守护成长”活动形式: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亲子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8. 主题八:“科技创新,助力成长”活动形式:开展科技竞赛、科普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9. 主题九:“艺彩纷呈,展现自我”活动形式:举办校园艺术节,展示学生才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0. 主题十:“阳光体育,健康成长”活动形式:开展体育比赛、运动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活动组织及时间安排1. 每个主题活动由相关负责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2. 活动时间安排:每个主题活动持续一个月,全校范围内展开。
五、活动评价与总结1. 活动结束后,各负责部门对活动进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
2. 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爱国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协作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培养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壮丽山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她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2. 课堂讲授(1)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2)分析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3)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爱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2)开展“我为祖国献一策”活动,让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3)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了解了祖国的伟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国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对爱国情感的认同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2. 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 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2)掌握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爱国事例和英雄人物;(3)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设(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目的和意义2.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类型和案例4.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5.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与反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含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和意义。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类型和案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环保活动等。
3. 讲解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活动策划、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环节。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
2. 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进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为今后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满意度调查。
2.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操作能力等。
3.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反思,为今后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课做好准备。
理想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树立德育信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共计40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室布置以“理想德育”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德育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2. 新课讲授(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德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道德品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道德行为;(2)教师讲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第二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 新课讲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德育实践教学效果,本文将设计一套德育实践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
4. 增强教师德育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知识教育:包括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3.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德育实践教学方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前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2. 实施阶段(1)道德知识教育: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2)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访谈社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3)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德育实践教学方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道德品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内涵与意义2. 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4.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5. 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的实际应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各类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团队游戏等。
3. 准备评价工具,用于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估。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志愿者服务时长、团队游戏成绩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和自我反思,对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的实际应用。
3. 第5-6课时:讲解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体会社会责任。
4. 第7-8课时:讲解如何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展团队游戏等实践活动。
5. 第9-10课时:总结前述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综合能力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4.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道德模范或优秀志愿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实践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实践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特举办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以下是本人所设计的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美德,认识到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美德。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美德。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新课讲授(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了解哪些我国传统美德?②如何将这些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③你认为传承美德的重要性是什么?(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践行美德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例中体现了哪些美德。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以“传承美德”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2)各小组进行活动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我校决定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开展“走进历史,传承文明”主题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
(2)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讲座,讲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 开展“走进社会,服务大众”主题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2)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义务植树等。
3. 开展“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2)组织学生参加农耕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4. 开展“走进艺术,展现风采”主题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展示学生的才艺。
(2)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展览,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准备(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召开教师会议,进行活动培训,确保教师熟悉活动内容和要求。
2. 活动实施(1)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2)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确保活动效果。
3. 活动总结(1)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
德育实践课利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利他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认识到利他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他意识,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利他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利他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利他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将利他行为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这些行为体现了利他精神。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利他的概念:利他是指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体现。
2. 分析利他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利他行为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2)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利他行为可以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利他行为可以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举例说明利他行为的作用:(1)关爱他人:帮助贫困学生、照顾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2)助人为乐: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利他行动的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如:关爱老人、帮助贫困学生、环保行动等。
3. 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利他行为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谈谈如何将利他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3. 教师总结:利他行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德育实践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德育实践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仪、公共场所秩序、环境保护等。
2.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诚信守法等。
3. 家庭美德教育: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家庭和谐等。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建设、角色扮演、沟通技巧等。
5. 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现象、法律法规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德育相关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教师讲解德育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观念。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4)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德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德育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内容:(1)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表现。
(2)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的德育实践成果。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德育实践课程教材。
2. 案例库:收集整理与德育相关的案例。
3.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社区、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所。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德育学习资源。
七、课程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德育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孝道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掌握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孝道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为中。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克服不良行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孝道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讲授(1)介绍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包括孝道的起源、孝道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孝道的基本内涵。
(2)分析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促进家庭和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孝道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孝道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开展孝道主题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敬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互动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孝道观念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孝道方面的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2)关注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其思维深度和广度。
2. 成果性评价:(1)评价学生的孝道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敬老活动等成果。
(2)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评价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6篇)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6篇)德育实践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我校上学、放学时段交通拥堵状况较严峻,通过学生实际调查和分析,找到交通拥堵的缘由,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把握第一手材料。
2.培育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力量、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口语交际力量、文字表达力量、团结合作力量和社会活动力量。
活动预备:1.调查时间:一周(周一至周五)2.调查地点:本校四周50米范围3.笔记本、统计册、笔;4.照相机、微型录音机5.教师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调查方法给与积极辅导,利用课余实间,让学生自主分组活动。
活动程序:一、调查阶段1.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辆数,调查统计徒步接送学生的家长人数,调查统计其他过往机动车、非机动车辆数,调查统计其他过往行人人数。
2.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用照相机记录校门前拥堵的感官状况。
3.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学校门前交通警察执勤人数。
4.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调查统计学校门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违章乱停乱放辆数和次数。
5. 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放学后半小时内,用微型录音机随机采访家长、学生、过往机动车驾驶员、交警、行人对学校门口交通状况的感受或看法。
二、分析阶段1.整理调查数据,画出相关统计表或统计图。
2.整理访谈对话,提炼出主要观点。
2.进展数据和观点分析,得出造成我校门口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
预期活动效果通过调查活动,写出小论文,给相关部门提建议,有效解决我校门口拥堵状况,保证学校门口街道畅通,保证师生安全。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2一、指导思想以“安康寒假和谐行动”为主题,教育本校学生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内容,以远离嬉戏机、网吧,KTV等成年人消遣场所。
遵守交通规章、文明交通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使学校成为文明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小学生安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出奉献。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德育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小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环保知识讲座1.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领域的教师为小学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方面的知识。
2. 讲座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环保手抄报制作1. 以“环保在我身边”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环保手抄报。
2.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举办环保手抄报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三)环保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艰辛。
2. 开展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意义。
3.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四)环保主题班会1. 举办环保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环保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 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筹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 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活动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表彰优秀个人。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寒暑假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寒暑假是青少年学生充实自我、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寒暑假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科普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科普讲座、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文艺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如合唱、舞蹈、书法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开展读书分享会、影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组织学生参与文艺创作,如写作、绘画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4. 体育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增强学生的体质。
(2)开展户外运动,如徒步、登山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意志。
(3)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讲座、培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寒暑假期间,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 活动地点:学校、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
3. 活动形式:分组进行,每组由一名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
五、活动要求1. 参与活动的学生需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
2.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利他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利他德育作为一种强调个体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德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利他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操场、社区、图书馆等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活动材料(如环保袋、宣传单等)3. 安全措施(如急救包、联系名单等)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导入与实践准备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利他行为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出利他德育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介绍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利他行为的重要性。
- 分析利他行为的类型,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他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4. 实践活动准备-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与总结反思1. 实践活动- 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清洁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 图书馆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如整理书籍、帮助读者等,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 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进行慰问,传递温暖和关爱。
2. 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利他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3. 反思与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利他行为。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等。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德育实践课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实践课的本质。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德育实践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德育实践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德育实践课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1)教师介绍德育实践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德育实践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德育实践课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参与度3. 学生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能力4.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道德素养提升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德育实践课案例3. 教学视频4. 教学书籍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实践课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1全面落实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深入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本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我校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挖掘周边社会资源,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拓展校外教育途径,创新校外教育形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课程与社会资源利用项目的实践研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确保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二、组织实施(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协调指导。
具体活动由教学质量部和学生发展部负责实施,学校发展部负责校本培训和课程开发,后勤保障部负责做好服务工作。
(二)活动形式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队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
学校、班级集体组织的实践活动由教学质量部、学生发展部和班主任负责;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学生团队组织的实践活动由团总支、大队部、指导教师和小队长负责;家长自愿组织的实践活动由参与教师和家长义工负责。
三、具体实施(一)建立领导工作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x主要负责部门:教学质量部、学生发展部、学校发展部、后勤保障部1、教学质量部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落实。
生态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德育的概念和内涵;(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生态德育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2)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3)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2. 生态德育知识讲解(1)介绍生态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2)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讲解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 生态德育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生态德育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2)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3)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技术。
4. 交流分享(1)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悟;(3)教师总结点评。
5. 课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生态德育的论文或心得体会;(2)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2)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2. 结果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评价学生在社区环保志愿活动中的表现;(3)评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 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生态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中学德育实践活动课方案
一、课程背景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提升道德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
三、课程内容1. 主题实践活动(1)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环保教育:开展环保宣传、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司法机构,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4)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2. 校园文化活动(1)班级文化: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各类社团,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3)文艺演出:举办校园文艺晚会、朗诵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社会实践活动(1)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敬老院慰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支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关爱贫困地区学生,传递爱心。
四、课程实施1. 组织管理(1)成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估。
(2)各班主任担任课程负责人,负责本班课程的组织实施。
2. 教学方式(1)采用课堂讲授、实地参观、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课程评价(1)建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感恩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学会表达感恩之情,能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学会表达感恩之情,能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感恩歌曲,营造感恩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感恩的内涵,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活动(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感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感恩行为,总结感恩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有哪些感恩的人或事?b. 你是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的?c.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3)角色扮演: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感恩情景剧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4. 课后实践(1)学生撰写一篇感恩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的人和事。
(2)开展“感恩行动月”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的感恩日记,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恩表现。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感恩德育实践课的看法,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恩的重要性。
3.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感恩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课题: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活动目的: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5、布置爱心作业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活动过程: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
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
同学准备好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诉说父母的爱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
那么,把它讲出来吧!1、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下面请各组的组长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第一阶段调查情况(低年)第一小组组长:通过对低年级和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父母不够了解、不够关心,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父母缺乏关爱,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同学们进行感恩父母教育。
2、第二小组汇报第一阶段调查情况(本班)第二小组组长:通过对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觉得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能够理解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但是我们还觉得,同学们对父母做得还不够,还可以做的更好。
3、第三小组汇报第二阶段调查情况(家长)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情况了如指掌,并且时时都在关心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父母太无私了,太伟大了。
4、第四小组汇报第二阶段课查情况(家长录音)通过采访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让我们学习好、身体好,他们拼命的挣钱,但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半句怨言。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看看我们自己,却羞愧得很。
四、全班同学汇报行动体会1、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感恩行动体会2、第二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墙报制作”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五、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甲:我们向父母索取的太多,回报父母的太少。
乙: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呢?甲: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呢?1、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将如保回报自己的父母2、各组宣誓。
3、表演唱“我的好妈妈”。
4、第三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汇报班会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六、爱心大放送甲: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
乙:行动起来,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用感恩的心回报感恩的心。
甲:让我们把深埋心中的话语写出来,献给我们亲爱的的爸爸妈妈。
1、同学在爱心卡上写出最真情的话话,献给在坐的父母(播放课件,展示孩子与父母的相片---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七、班主任总结发言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主题班会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同学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感受到了父母给予自己太多的爱。
老师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同学都长大了,我们39颗感恩父母的诚心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父母。
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实际行动感谢我们的父母。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回报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同学、感恩我们的学校、感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八、请家长代表发言九、宣布活动结束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教案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活动准备:课前,每位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
这节《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有关行为规范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吗?你们对行为规范有哪些了解呢?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
好吗?二、开展竞赛,加深理解。
1、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2、《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3、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4、我们学校的校风是什么?5、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6、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
7、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三、借用故事,升华情感。
1、请一名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感受。
4、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
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四、友情提示,自省互查。
1、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2、家庭中会出现哪些不文明的现象?3、学校、家庭、社会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三项内容逐个进行交流汇报,步骤: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
)4、作为一个小学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说的问题,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发言)五、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3、不懂就问,勤于思考。
4、勤俭节约,计划用钱。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7、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集体的事情一起干。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最后,望全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一、学生的自然情况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13岁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李某同学今年13岁,父母又忙于自己的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
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李某惰性强的缺点,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李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李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案例(一)师生共同成长也许在你激情洋溢的课堂上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你正用双眼寻找着学生的共鸣,却突然在某位学生那里瞬间冻结,他看着你,眼神却很迷茫。
五.二班刘XX就是这样的学生,当其他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简单对话的时候,他还读不准26个字母,每每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
我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他的英语成绩,提问、沟通、辅导……甚至批评,但始终没有成效,让我头痛极了。
一次,在与班主任李老师沟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刘XX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它我一无所知道……作为教师的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通过多次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到许多刘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学校的其它情况;并且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使我了解到刘XX是个单纯、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极差,在家中一切琐事都有父母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