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李广射虎》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李广射虎》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作者:孙园岭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6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指导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结合课文理解古诗。

3.知道李将军的英勇善战,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很喜欢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范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首诗。

生:(读)

师:那位同学来读。(指名读,正音;再指明读;试背。)

反思:学生对古诗比较感兴趣,所以从古诗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说给整个课堂开了一个好头,增强了我上好这节课的自信心。

师:看了这四句诗,你想知道什么?

生:诗的题目是什么?

诗的作者是谁?

诗写的是什么事?

反思:我总以为学生不会考虑周全,担心学生说不出来,然而是我课前多虑了。学生提的问题很好,不但提出了当初设想的几个问题,还提出了:“林暗”是什么意思?“将军”是谁?等问题。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才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替学生说出来)这些问题,我们读了《李广射虎》就能解决了,请同学们带着刚才你们提的问题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标出来,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多读几遍。

(生读。)

师: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了,我就提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唐代卢纶。

师:诗的题目叫什么?

生:《塞下曲》。

师:(板书)塞就是边塞、边境,塞下曲就是诗人在边塞的时候,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写成了一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将军是谁?

生:李广。

师:这首诗写的是谁?

生:写的是李广。

师:写的是什么事?

生:这首诗写的是李广射虎的事。

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努力使学生做到:读为所思,思所去读。改变以前那种读书无目的坏习惯,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当学生读完时,可能对思考的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让学生自由说自己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这样不但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课堂显得较乱。采用老师一问—答式,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李广射虎》,到现在同学们对古诗的大体意思已经了解了,要想深刻了解,我们还得读课文。课文中有两段是对这首诗的最好解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段是解释前两行诗句的,哪一个自然段是解释后两行诗句的?

生:(读书,找答案)

师:谁来说?

生:第三段是解释前两行诗句的,第四段是解释后两行诗句的。

师:那我们先看前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段,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书)

师:(指名读书,正音后小声读一遍,再指名读书。)

生:(读书读得很正确。)

反思:学生正确流利地读书,这一个过程就是对前两行诗句的理解。这样教,要比只教古诗意思,或者只读课文内容要好得多。这种文包诗的文章,其实读通全文,就可理解诗。所以,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师:你能把第三段读正确,就理解了前两行诗句意思。谁来说一说“林暗”是什么意思?(画出词语)树林为什么暗呢?

生:因为是在傍晚。

师:晚上应该用一个“黑”字,或者是“夜”字,为什么是“暗”呢?(引导学生说出有月光,月色朦胧。)

生:因为晚上还有月光。

师:“草惊风”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把课文中的话读出来。

生:读:一阵疾风吹过,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引弓呢?

生: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师:你做一做拉弓的样子?

生:(做)

师:李将军为什么“引弓”?

生:准备射老虎。

师:其实这就是前两句诗的意思。

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理解课文及古诗的意思。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爱动,课堂上不只让学生做演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表演拉弓射箭时,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重在学生的表现,今天的讲课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可以说这是我从教以来上得最好的一课。

师:同位之间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在边境上,对面就是强大的敌人,还经常有老虎出现,李将军在这种地方带领士兵出来巡逻,是很危险的,是令人非常紧张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能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能不能用这种感情读一读前两句诗呢?

(生练读,指名读。)

师:(点评)你能把第一句诗的危险情境读出来了,第二句将军的英勇形象也读出来了。

(小结)我们读熟了第三段,就理解了前两句诗的意思,用这种方法就能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熟读第四段。

(生读书。)

师:读明白了吗?“平明”是什么意思?

生:天刚蒙蒙亮。

师:白羽呢?

生:就是白羽箭。

师:“没在石棱中”谁来说?

生:白羽箭射在石头里了。

师:哦,原来那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将军的箭射到石头里了,战士们的表情如何呢?

生:很惊讶。

师: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诗你能不能读出惊讶的感情呢?

(生读诗。)

反思:学生用上述方法学习了第四段,效果不错。所以在平时,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好吧!我们再把全诗读一遍。

(生齐读。)

小结后进行习字训练,第一课时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