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社钟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社钟氏,颍川名门
古书说钟姓出自楚竿氏。相传上古帝的妃子简狄,因吞燕子蛋而生契。契辅助大禹治水,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子名启,封于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封于宋,即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其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封邑在钟离(安徽凤阳县东北)。州犁的后代遂以地名钟离为氏,也有简称钟氏的,所以,安徽凤阳是钟氏的发祥地。
西周时,康王之子子期擅长音律,任伶官,他与俞伯牙相友善,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钟子期的孙子钟建,任周昭王的司乐大夫,昭王以其先世食采于钟地,遂赐钟姓。钟建是钟氏得姓始祖。
先秦时期,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东汉初,钟建12世孙钟兴迁居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钟兴被光武帝刘秀拜为中郎将,敕封关内侯,谥赠“颍川公”。东汉后期,钟皓官居司徒,以诗律授弟子千余人。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钟皓的儿子钟迪、钟敷因汉末“党锢之祸”而终身不仕。河南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汉晋两朝,钟氏兴旺于颖川郡。因此钟氏堂号——“颖川堂”。
“长社钟氏,颍川名门”,这是钟氏的中堂联。自钟兴起,长社钟氏逐渐发展为魏晋世家大族。钟皓的孙子钟繇,汉末为黄门侍郎,遭逢李傕、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曹丕代汉,任为廷尉。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世称“钟太傅”。钟繇工书法,尤善隶、楷,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今长葛市小南门存有钟繇洗砚池、钟繇台。
钟繇的两个弟弟钟演、钟进和两个儿子钟毓、钟会都被封侯。钟会为魏大将军司马昭的重要谋士。钟会以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因平蜀有功,拔为司徒。
钟皓7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南京)。南朝末,钟士雄为南朝陈国“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钟雅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国永嘉县丞,其子钟宠任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南康赣县(江西赣州)。
唐代,钟氏分布于四川、山西、广东、合肥等地。唐玄宗时,钟繇十一代孙钟绍京,受封“越国公”。后裔钟文受,唐封招讨处置使,居河南棕昌县安乐乡平城里。今许州城东尚有钟氏祖先寝陵三十六塚。钟文受的儿子钟徐,封为颖川刺史。钟徐生三男:长子钟宝,为礼部尚书;次子钟严,封为朝散大夫,三子钟朝,为朝奉大夫。钟朝之子钟宏之妻称“黄氏大娘”,葬白虎村,其坟茔有灵异现象,遗趾为钟氏世代所崇拜。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金军大举南侵,铁蹄蹂躏着中原大地和人民。河南钟氏遂举族避难江南,散居于杭州、漳州、江西等处。宋以后,钟氏发展到东南沿海的浙、闽、粤、台及海外。
钟徐第十代孙钟朝正,为南康参军,定居鄱阳湖,生子乐义,钟乐义生智醇,钟智醇生宗盟、宗善。明末,钟宗盟留居鄱阳,钟宗善官任指挥,守御安庆。因为羡慕吴塘之清,天柱之秀,遂举家徙居潜山县城西风雨巷,创业于省田畈。潜山钟氏尊钟宗善为迁潜始祖。
钟宗善生钟宏,钟宏生钟麟,钟麟生七子(分迁潜山县省田畈、钟家冲、洋塘湖、天堂、葛窦——割肚、白水湾、恩茶岭等处),第七子钟俭,清朝贡生,任浙江省湖州府乌程县令,生八子,钟岳、钟旵迁居割肚。其后裔钟玉堂定居沙岭头。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陕西、安徽、江西、湖北、河南,数省兵连祸结,人民流离失所。钟氏家谱在战火中散逸。乾隆戊子年,钟廷宾、钟文彬等,在旧书箱中偶然发现一册手抄墨谱,于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修订纂辑成新谱。
钟氏图腾
钟氏图腾由“俞表”和“重仪”合成。左边为俞表,是用来确定方向的,右边是“重仪”由“辛”、“東”、“目”、“土”组成。“辛”是风向标,古代称“相风”,“目”是人的眼睛,因为重的璇玑盘的高度与人眼的高度一样,以此为基准观测日、月、星辰,通过璇玑盘的四个方向的天维地维准绳的时间和度数来确定历法。璇玑盘是用来辨别方位的。“土”
表示璇玑盘所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