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二)_教案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1.1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学习内容分析:“圆的认识(一)”主要解决圆的特征、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圆的认识(二)”主要认识圆的对称性。
为此教科书设计了4个问题:问题1、2、4探索圆的轴对称性;问题3利用圆的对称性确定圆心,以此进一步认识圆。
问题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一个圆形纸片,折-折。
问题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问题3:你有方法找-一个圆的圆心吗?问题4: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交流。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2.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说说。
师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上节课我们才学习了圆,那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猜一猜:圆是轴对称图形。
借助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揭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实践感知任务一:折一折,感知圆的对称性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师巡视指导。
师: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学生:将圆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讨论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成功之处:1.加强动手操作,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种方式,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的圆的特征,培育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讨论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
在教学中通过圆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圆和三角形、四边形的区别就是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同时渗透其中的联系,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不足之处:由于多媒体出现的故障,导致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上,没有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再教设计:加强对圆与已学过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阅历自觉解决当前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2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圆的认识(二)优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二)优秀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二)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二)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过程一、圆是轴对称图形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2、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圆,圆是轴对称图形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对称性。
二、探究新知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1)圆是轴对称图形码?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已准备好的圆对折,多折几次,认真思考。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圆的对称轴(1)圆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2)学生动手操作(3)提问:通过操作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4)比较发现:同学们,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种图形?我们所学过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这些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师: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3、应用圆的对称性师:你有办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师指出将圆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就是圆心,你知道为什么吗?4、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5、找出第5页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3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2、“练一练”第4题,你们发现了什么?(1)正方形旋转90度与原图形重合。
(2)等边三角形旋转120度与原图形重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的认识(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圆的认识(二)教案《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明白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美丽与神奇,从而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明白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及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等。
教学方法谈话、引导相结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我们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课件展示。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如何验证?(2)圆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应该有几条? 2. 认识圆的对称轴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与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原形纸片,请你找出它的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它画出来。
1 / 3(2)组内交流发现。
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学生观察反馈:折痕将圆平均分成了两半;折痕刚好通过了圆心;通过折痕可以折无数条直径。
3.全班交流。
(1)多请几位同学表述自己的发现。
(2)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印象。
(3)课件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4.得出结论。
圆不仅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也可以说通过圆心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5.拓展提升。
虽然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但由几个圆组合成的图形就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了。
即使是,轴对称也不一定还有无数条。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明白)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数学书第59 页做一做第 2 题,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认识圆优秀教案5篇
认识圆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编写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指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圆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圆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圆的对称性,并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剪的圆、长方形等纸片。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阳阳利用杯盖画了一个圆,并剪了下来,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想快速找出来,你有什么办法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看看圆还有哪些特点。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体会圆是轴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再沿另一条直径对折看看。
让学生多对折几次后,提问:你发现什么了?生:沿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对折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可知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而且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可能学生说对称轴时容易说成: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对称轴是直线,而直径只是一条线段)教师和学生回顾圆的半径、直径知识,找到所折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通过折纸进一步理解:同一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2、总结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纸片折一折,将结果填到教材第5页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汇报。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2)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3)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4)一般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5)教师利用平行四边形纸片折叠演示强调:虽然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了2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但它们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圆的认识教案2
圆的认识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圆的定义,知道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2)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3)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性质和特点;(3)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心:圆的中心点,所有半径都相交于圆心。
3.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画圆:学会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5. 圆的周长:圆一周的长度,公式为C=2πr。
6. 圆的面积:圆内部的大小,公式为S=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的概念,画圆的方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 圆形物体,如硬币、瓶盖等;3. 数学教材或教辅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圆形物体,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发对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讲解圆心、半径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画圆练习:学生分组,利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4.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的定义、画圆方法、周长和面积计算。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性质和特点;2. 利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运用讲授法,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圆的部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特点,认识圆的部分(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圆的不同部分,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点、线、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圆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点、圆的部分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圆的部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请举一个你们身边的圆的例子。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带来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
第二环节:讲解圆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个圆形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
2. 教师解释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模型,指着圆心,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模型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
-解释:圆心是圆的中心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示例:教师绘制一个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案的特点。
-解释:学生可以观察到圆形图案没有边界,并且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三环节:认识圆的部分1. 准备一些圆形的卡片或图片,包括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逐个介绍圆的部分,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卡片,画出直径,并解释直径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学习任务单
〔2〕沿着任意一条()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
圆的直径所在的()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有()条对称轴。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总是半径的( ),半径总是直径的( )。
环节三: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1.回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2.折一折、做一做、填一填(表格)
3.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填写、组内交流。
环节四:练习归纳
1.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作业设计4.P6:1、3题整理在数学书上
5.P5:2题实践活动,回家再次测量后完成。
6.按要求画圆。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2)在正方形外画一个圆,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圆上。
学后反思1.我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1/ 10第一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本课时首先,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对称轴必须经过圆心,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梳理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圆形进行比较,深刻认识圆的独特性:只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认识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并通过找圆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普遍化思维策略。
最后,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一定是圆的对称轴,这也是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圆的完美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区别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的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普遍化的思维策略。
2/ 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形,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师: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再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思考。
师:(教师手持圆形卡片)那么我们新认识的伙伴“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这节课我3/ 10一、探究圆的对称性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试一试!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课件展示折叠过程:继续沿着不同的方向折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找一找他们的对称轴。
课件展示: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圆有哪些特性吗?归纳:①圆是轴对称图形;4/ 10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的认识(二)》教案
《圆的认识(二)》教案
《圆的认识(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
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具。
四、教学步骤
1.导入: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关于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新授:
(1)介绍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简单回顾。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
习。
五、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于圆的认识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地画出圆,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3.能够认识和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第5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2.教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圆的定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分别是什么?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介绍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引导学生掌握作图技巧。
第三步: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练习,画出题目所给的圆,并标出直径、半径、弦和圆心。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
第四步: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强调作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圆的练习题。
2.练习画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相关的要素。
六、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中?3.下节课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要素,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认识(二)》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圆是非常神奇的图形,古埃及人说:“圆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的认识》(二),继续感受圆的神奇。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圆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师:要想创造出这么漂亮的图形,在创造之前要先做一件事,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生:找圆心二、探究新知活动1:找圆心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
师: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你有办法找出来吗?小组活动:(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同桌间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小组汇报:生:把圆对折,再对折就找到圆心了。
生: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活动2:发现圆是对称图形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折的操作活动,解决了找圆心的问题,得出了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的道理。
这次操作活动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我们将经历再观察,再发现。
请拿出刚才的圆片,像这样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生汇报:生:我发现将圆对折,得到两个半圆。
生:我发现这两个半圆能完全重合。
生:我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生:在一个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把圆沿着直径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所以说,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得真好,有理有据。
我们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
提到对称图形,就要研究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生:无数条师:为什么?生: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直径,就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无论怎么折都可以折出两个完全重合的半圆。
师:这些都说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三: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师: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生:正方形:4条生:长方形:2条生:等腰三角形:1条生:等边三角形:3条生:等腰梯形:1条生:圆:无数条师:看,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生:不是。
圆的认识二教案
《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课题)北师大版六年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剪刀,白纸。
一、预习案:1、亮亮剪出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你有什么办法找出来?2、自己剪几个圆,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3、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4、一个圆有多少条对称轴?5、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么有什么关系?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抛锚定标尝试自学引导学生动手找一找圆心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并比一比半径与直径的长度,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1)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学生动手折一折、找一找圆心在哪里?比一比、想一想,同一个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圆为什么轴对称图形?二、导学案:1、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圆心的?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说圆是轴对称图形?3、圆的对称轴在哪里?圆有多少条对称轴?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分层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图形是否有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找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小组合作:剪(画)出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讨论:有几条对称轴。
三、探究案:1、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师点拨训练提升指导学生剪出与课本第8页完全相同的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沿中心点A 转动图形,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把握圆的特点,明白得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看、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因此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把握圆的特点是重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备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多专门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因此钟面也能够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
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依旧外国的,不管是大车依旧小车的车轮子,什么缘故都要做成圆的呢?(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圆满地解决那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能够如何画?(指名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那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如何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那个不动的点叫定点。
(板书:定点)粉笔画出的线什么缘故能首尾相接呢?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差不多上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
(板书:定长)假如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能够如何画?(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
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
认真看老师如何样用圆规画圆。
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圆的认识(二)》教案(精选3篇)
《圆的认识(二)》教案(精选3篇)《圆的认识(二)》篇1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教具:教学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二、探索活动: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圆的认识(二)》教案篇2课题圆的认识(二)课型新授内容科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圆的对称性、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难点找出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提高识图能力一、新授活动一:请用含有圆形的物体在纸上画一个圆活动二:你能找出这个圆的圆心吗?试一试有哪些方法活动三: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发现:把圆至少对折两次就可以找到圆心;圆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圆的直径,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第2课时 认识扇形-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2课时认识扇形-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扇形的概念;2.能够正确区分扇形、弧和圆心角的概念;3.能够通过实例解决与扇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扇形的概念与区分;圆心角的概念;2.教学难点:圆心角和扇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演讲法:讲授扇形的概念和特点;2.实验法:用圆和直尺进行实验,增强学生对扇形的认知;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扇形相关问题。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1. 导入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圆和圆内特殊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思索圆心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圆心角的概念。
2. 发布新知识通过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扇形的认知。
1.扇形的概念:扇形是以圆心角为顶角的图形,有弧和两条半径组成。
2.扇形的特点:扇形由圆心角和弧组成,圆心角是扇形的重要参数之一。
3. 案例演示教师用一个实例让学生把扇形、弧和圆心角联系起来,没?球场的看台就是一个扇形,中心点是场地的中心,边界是看台的边缘,而球场边界上的两个灯杆正是扇形的边界。
4. 拓展练习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会提供一些扇形的基本题目,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1.观察图形,判断哪些是扇形,哪些不是。
2.如果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60度,弧长是12厘米,半径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3.构造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扇形,圆心角是二等分线,分线的长度为3厘米,求它的面积。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应该让学生用扇形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观察学生思考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果。
六、教学后记本次课程详细讲述了扇形和圆心角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组讨论,学生对扇形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不过还要小心学生将圆心角和扇形的概念混淆,建议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多加强训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高他们在应用中的掌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二)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二、教学新课(一)圆的形成过程1.教师叙述:体育课上,教师和明明做游戏,老师固定在操场中间不动,为了保持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变,明明拉紧一条绳子开始走动,形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2.教师提问(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三)画圆1.介绍圆规的历史.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3.教师强调(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4.学
生练习(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2)比赛:我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半径,看谁画的多?同时还要说明半径的长度.(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表示.3.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一)填表.r(米)0.24 1.42 2.6 d(米)0.86 1.04 (二)教师提问: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三)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作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四、课后作业(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1.半径2厘米.2.半径2.5厘米.3.直径8厘米.(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探究活动
测量直径与半径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币值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的硬币各若干枚,瓶盖(矿泉水瓶、罐头瓶等)若干个.活动过程1.教师将硬币和瓶盖分别发给每个小组,并提出活动要求:测量每个物体的直径和半径.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测量.组长指定组员记录测量结果.3.分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4.教师介绍找圆心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参考扩展资料:怎样找圆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