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小说三要素。

2、欣赏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正确认识评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析马蒂尔德的性格特征,体会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探究人物特征及小说主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前任务]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明确创作背景(社会环境),理清小说情节,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标划出来。

2、小组合作分析:

问题1 本文构思精巧,一波三折,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整理出本文的故事情节,并说说其中哪些情节让你既感意外又觉合理?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问题2 人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历来不一,你是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人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历来被视为追求虚荣、追求奢华的牺牲品,是遭批判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她的身上有着许多美好品质,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同一人物褒贬不一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一)梳理情节、理解情节设置的巧妙

小说的线索:项链

序幕:写梦想开端:收请柬发展:借项链高潮:失项链

结局:还债务尾声:明真相

(二)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

1、学生展示问题1探究成果

2、明确:“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

作者说:如果她没有弄丢那串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其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另一方面,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三)人物形象分析评价

1、学生展示问题2探究成果

2、根据学生答案引导,以下是参考内容

(1)从大家对情节和人物描写的赏析中可得出一个结论: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现在大家总结一下,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对其持何种态度?

明确:她的对豪华奢侈生活的梦想;她的痛苦无奈的感受;她借项链时的动作心理;她在舞会上的陶醉;她在舞会后的逃走······

作者态度:讽刺

(2)重点阅读“还债务”和“明真相”两部分。分析马蒂尔德的性格特征中除了“爱慕虚荣”是否还有其它的侧面。如果有,找出依据。

①赔项链的过程:她为什么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

②十年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吗?

③她“一定得去告诉福雷斯蒂埃夫人”:她为什么一定得去?

④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为什么是得意的?

⑤你认为“失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

总结明确: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面,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以下参考内容主要从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来探讨)

(1)小说的开端“得请柬”,作者为什么要用大篇幅去写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写了什么内容?它与后面的情节有什么关系?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心理描写,体会其所表现的心理及人物性格。

重点赏读两组“梦想”。

明确:第一部分是对后文的铺垫,是从面上去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性格背景,后面的情节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自然发展。

这一背景主要用玛蒂尔德的现实与梦想及两者之间的反差、她的痛苦,来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2)描述从“得请柬”到借到项链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历程。两节中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请帖:高兴——懊恼——不耐烦——悲痛——平静(直接)

借项链: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惊喜——迟疑(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

无首饰的郁闷、不安、忧愁

发现钻石项链的激动、神往,

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的犹豫不安

终于得到对方允许的极度欢欣.兴奋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3)这些心理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试比较《祝福》中表现祥林嫂的描写手法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两者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祝福》中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而本文主要是直接的描绘心理。

三、讨论小说的主题:

1、写人是为了表现主题,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综合这些争论,大概有以下五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A、“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课文编写者持这种观点,“预习提示”中也是这样表述的,这是一般认可的看法。

B、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

C、小说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不稳定及对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的同情。

D、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