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奠基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传承人文高中特色探索创新素养培育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将以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博雅教育理论为依据,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育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形成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序列,传承复旦中学“文科见长,文理相融”的个性,探索特色高中发展之路。
一、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在全面奠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1、创新意识(1)培育探索与发现的志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锻造并形成学生自主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探究与发现的思维、行为习惯;(2)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文化与人生、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小课题、大作用”,为培育人文素养研究能力奠基。
2、人文素养(1)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人的内在品质;(2)开拓文化视野,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探索能力积淀。
二、实验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实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1、所有面上学生都参加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的学习;2、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班,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笔试与面试,通过选拨的学生参加该实验班学习,选拨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愿望、意识和综合素养;3、由教授团队通过项目探索或社会实践等形式,选拔在创新素养方面有特长的个体学生,大学教授一对一指导,实施专门培养。
三、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博雅”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理由有三(三个“一致”):1、“博雅”理念已经是世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与我们的项目追求相一致。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精英。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浅谈“从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从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摘要: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使用”从做中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很好途径。
本文阐述了如何开展”从做中学”课堂教学,帮助一线老师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教育;在进行体验教育中促使学生达到情、智、意、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从做中学科学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多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关注科学本质教育。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从学校学习更多能力,这样的课堂会让从我们平时的“讲”科学,过度到“做”科学。
”从做中学”笔者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方。
首先”从做中学”中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应重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探究真理的机会,就是让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经历“再发现”的过程。
像科学家当年那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观察、提问、质疑、设想、设计、实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从做中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尽管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大多有四个环节: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动手实践→讨论交流。
一、提出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原因,教师设置好的问题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斗志。
因此,在开展”从做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不协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看地球仪》一课中,老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乒乓球上先让学生画一点,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你画的这一点的位置是什么?学生就会各抒己见。
探究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设疑中如何优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
是设疑的重点也是难点,“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反射。
思维就会应运而生。
当然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
二、进行假设“假设”就是学习过程中的烛光,它能照亮学生思维之路。
为学生卓越未来奠基 给学生超越自我助力——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

25・EDUCATOR管理漫谈・GuanLiManTan了课程专家南师大郝京华教授、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杨九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厅朱卫国副厅长、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马斌处长等专家、领导先后来校进行了指导。
“卓越凤凰”,是我校基于校名,以凤凰涅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文化基因着力打造的学校文化品牌,其核心含义是“卓而特立,越而超己”。
卓越凤凰课程,既可以理解为卓越的凤凰课程,即卓越的学校校本课程,也可以理解为培养卓越凤凰(学生)的课程,是我校落实“为学生卓越未来奠基,给学生超越自我助力”办学理念的重要抓手。
常规课程,按部就班主题活动课程这类课程从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强调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特定的经历和体验。
我校每学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实践课程,并形成序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学阶段经历适应其发展需求的6个主题实践活动过程。
如,一年级“学科融合,乐学拼音”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历时一个多月,先后开展了“拼音节节徽、吉祥物征集”“自制拼音连环画”“拼音写话大赛”“制作拼音书签”“争做五星拼音娃”等学生活动,让学生走进拼音世界,感受拼音的独特魅力,体会拼音学习的乐趣,并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
各类节日课程这类课程立足文化传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办学特色、中华传统节日等关键要素而开发实施,课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学生的“节日”活动体验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一年一度的拼音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
个性发展课程这类课程比重相对偏大,是为每一个孩子发展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核心素养的需求而创设的,一般供学生选修。
如重在发展运动健康素养的足球、乒乓球、攀岩、轮滑等课程,重在发展科技与创新素养的机器人、电脑绘画、STEM等课程,重在发展学生艺术素养的水墨画、童声合唱、艺术摄影等课程……此类课程将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广泛征集教师、学生甚至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多方建构,学校统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例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
因此,在为人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在能力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83-021.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给交流带来障碍,而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学好这一门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一种敢于创新的氛围。
教学中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
在所营造的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标新立异。
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2.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丰厚沃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问题意识,创新的冲动。
课本中有许多东西就躺在那里,教师可以选择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只是结果;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不仅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根据己有的经验去探究去创新。
因此,课堂应对学生开放,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丰厚沃土。
2.1 开放的课堂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怀疑是创新的起点。
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是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
有的老师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程;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往往与文本内容关系不大,质疑五花八门,不适合老师设置的疑问,这会让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质疑不现实,往往错过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萌芽的最佳时机。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奠基幸福人生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奠基幸福人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而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才能为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它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
立德树人既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也涉及到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立德树人,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核心素养包括学术素养、创新素养、实践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
学术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创新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动力,实践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健康素养是学生幸福生活的保障,艺术素养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人文素养是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
只有培育出这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
只有聚焦核心素养,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学校教育中,应当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各个学科应当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当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拓展。
在教育评价上,也应当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评,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全面素养的提高。
四、奠基幸福人生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才能为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科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未来能够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素养。
第一阶段:基础科学教育基础科学教育阶段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学课程。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建立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第二阶段:交叉学科教育交叉学科教育阶段通过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阶段的科学课程包括地理、天文学、环境科学等跨学科内容,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当代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
还可以引入科学史和科学伦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科学研究的道德意识。
第三阶段:科学实践教育科学实践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独立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并学会通过科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学生还可以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科学批判性思维教育科学批判性思维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观点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学生将学习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
还将引入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科学课程,学生将获得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成为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科学课程体系也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终身学习和探索科学的动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精选文档

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知识经济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决定着未来世界的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即是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好奇心,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
那种单一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了。
艺术院校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加知识内涵,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素质教育,就是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基本素质,还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比较丰富的文化修养。
在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更要注意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1、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阵地,每一科目,都应给学生一种经验,一种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把握住教学的指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语文课为例:语文素质是一项基础素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奠基作用。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意赋形”的表意文字,汉字独特的造型会使学生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而古往今来的诗词曲赋,宛如一首首明快的乐曲,能激起学生鲜活的形象,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提高思想素养。
无论哪门课,都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等特点,以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想的目的,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2、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从悦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
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发表时间:2017-03-14T16:57:26.26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下作者:赵永明[导读]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 256503)摘要:时代在进步,教学在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
思想品德作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的学科,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迫切选择。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呢?下面,作为一名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解决教育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
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经验。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首先,坚决抛弃“应试教育”下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满堂灌”,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
其次,明确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形成和发展是错综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
教师应以自身的素质力量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采取最合理的方式手段,创造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氛围,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卢山中学:提升学生素养 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精心安排了一月一事主题活动,以 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新教育的 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 东西,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基于此,我校根据自身的特色,结合我校 新教育四大板块,围绕新教育实验“每月 一事”的十二个主题,我们精心制定了适 合我校实际的“每月一事”,借助周六少 年宫活动的东风,每月一主题,通过成果 展示,每月一评计相结合
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高尚品格
每天有30分钟的读书时间
• 晨诵:10分钟,以诗歌为主, • 午读:则在午休后10分钟,以散文为主。 • 暮省:放在晚自习前20分钟,学生结合练字 书写反思与收获。以随笔的形式将自己微 笑交往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
优秀读后感展览 读书之星颁奖
提升学生素养 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诸城市密州街道卢山中学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 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是培养人的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含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 创新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的理念。基于这样的目标,本学期我们确定 了以学科教学为依托,以新教育每月一事为抓手, 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发展学生的养成教育为 核心,基于此目的:我校以校本课程建设,缔造 完美教室,精心打造课堂结构为重点,为学生的 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 “树立大教育观、大质量关,让每一个学生 开开心心成为最好的自己,培育阳光生命, 奠基智慧人生”,这是我们的教育梦,通 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习惯养成 教育洒遍校园的角角落落,走进卢山中学, 就会看到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彬彬有礼。当然,我们还处于探索中,我 们期待通过“课程、课堂改革、教学跟进” 等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 生一生幸福奠基。
“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发布时间:2021-06-07T07:59:06.947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5月总第379期作者:郑志湖[导读] 实现五育融合,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构建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浙江省天台中学318000要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将学生全面发展育人平台、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和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三者相统一,实现五育融合,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构建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重构学校课程,为学生发展搭建阶梯要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改背景下战略性思考和整体重构学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为学生发展搭建阶梯为目标,系统设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理论、目标、内容、路径、方法、评价等理论和实践体系,重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级课程体系,形成系列课程群,满足每一个学生结构性、方向性和个性化的选课需求。
1.重构国家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再创造、再开发。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路径等,对模块内容进行重新定位,解读和定位模块内容蕴含的学科价值;教师灵活性、创造性、个性化改变模块内容的用法;在教学中对模块内容进行科学取舍与重组,对模块结构进行有效重组;对课程模块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实现课程结构优化,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大单元式”、“项目化”教学;对模块外延进行多维组合,实现跨模块知识整合教学。
2.重构校本拓展型课程,在学科内部横向和纵向上重构,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互联网+”和“STEM+”是课程中两大重要元素,让课程与生活、生产、社会、现代科技、学科前沿知识联结,聚焦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数字素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为学生奠基

一、文化导航,为学生营造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全校教职工统一认识,自觉行动,给每一位走进三职专的学生营造了理解、尊重、严格要求、情爱管理、奋发进取、自信自强、学会选择的健康成长环境,同时也给三职专带来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不抱怨、不放弃、看基础比发展,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走进三职专的每一位学生享受最适合的教育”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做有价值、有尊严、有激情、有幸福感的”三职专人是学校的奋斗目标,培育特色教师,打造绿色课堂,创建魅力学校是今年学校的工作主题。
培养品德优秀,修养良好,气质优雅、胸怀坦荡,乐观自信,富有爱心,善于合作、乐于学习,举止文明,懂得奉献,勇于负责的优秀社会成员是学校的教育理想,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是学校工作的基点。
全体教职员工视走进三职专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宝;都是等待打磨的黄金和期待雕琢的璞玉;教育每一位学生首先学会做一个善良的有益于家庭、社会的好人,其次才是技能和知识的提高。
二、一支热爱学生、真诚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是学生成长的必备食粮1、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教师队伍的素养如何,干部是一个决定因素。
我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以指导为本,要求干部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帮助管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顺利完成工作。
工作作风立说立行,有严谨和坚强的执行力。
每周一次干部培训,培养一支心态积极、健康、阳光的干部队伍。
2、一支快乐、幸福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环境。
学生教育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宽容心、责任心的优秀干部教师队伍。
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队伍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水平和素养。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品德、素养、人生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的效果,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就是拥有一支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宽容心、责任心,有理想、有幸福感和职业尊严感的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是学生教育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教师的心情、心态、价值观和教育观与学生的教育效果关系密切。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习素养的意义,探索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方面的策略,提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班主任学习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24-01学习素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若干次的学习实践和体验,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素质。
这种学习素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并在实践中揣摩、应用、提高。
它虽有一定的先天悟性的基础,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慢慢培养起来的。
学习素养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学习意识、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等方面。
并由这四个方面作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甚至要影响到学生走出学校校门后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学习,学习能力特别强。
因此,班主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引领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崇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本义,实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
1 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班主任和一般课任教师相比不仅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而且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有着比他人高得多的地位和威信。
所以,班主任在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形成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才能倡导班级优良的学风。
学风是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素养。
作为班主任要想建立起好的班风和学风,就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开始。
学生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拿书来读,自然就会少了一些无所事事,闲则生非的机会;学生平常有了学习问题,能够三五成群地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自然班级同学的团队精神就比其他班级要好;学生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他就能在老师不在场时,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依靠自主学习提高自己。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才能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教育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家,作为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和引领者,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他们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素养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的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家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世界、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设计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室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科学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
教育家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育家可以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不仅与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关,还包括了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育家应该教育学生学会遵守学术道德,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并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扬科学精神。
例如,教育家可以组织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教育家也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育家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教育家的精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核心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涉及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品德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核心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这些素养不仅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良好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人。
以下是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若干方面的探讨。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课程设计中。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直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
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通过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应加强跨学科的整合,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支撑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需求,增强其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除了课程和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同样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参与家庭事务、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帮助孩子认识到个人行动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反思。
奠基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奠基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中学的奠基课程为例,探讨其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奠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奠基课程;教学实践;问题;改进策略一、引言奠基课程是指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打牢基础、培养基本素养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
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基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以某中学的奠基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实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奠基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1. 教学内容某中学的奠基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内容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三个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究知识。
3. 教学评价某中学的奠基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如考试、考查等。
三、奠基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奠基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奠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考试和考查,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课标为纲 为素养奠基 心得

以课标为纲为素养奠基心得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在培养素养的过程中,课标则是不可或缺的指南。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课标,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按照课标的要求,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我们的素养奠基非常重要。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规范。
它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通过课标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步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课标的要求,做到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
以课标为纲,不仅要求我们掌握知识,更要求我们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课标中往往有很多要求和指导,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要求和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多演讲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做题、多思考、多讨论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总之,以课标为纲,我们需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水平。
以课标为纲,还要求我们注重培养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指一个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体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标中往往有很多与综合素养相关的要求,比如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标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课标为纲,不仅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革命先烈的为促进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而付出的努力

学习革命先烈的为促进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而付出的努力学习革命先烈为促进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努力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革命先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以自身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让他们明白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还传承了先烈们对于国家发展的无限热爱。
本文将介绍那些为促进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启示。
一、先烈的事迹与精神革命先烈们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毅然投身革命事业。
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民谋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为培养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付出了努力。
一位先烈杨振宁,是中国极为杰出的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曾经积极致力于青少年科学教育。
他通过讲座、报告和亲自参与科普活动,激发了许多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
他深知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还有一位伟大的先烈郭沫若,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曾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通过撰写各种教育文献和参与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二、先烈的努力对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革命先烈们的努力对学生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先烈们通过自己的事迹和精神,树立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繁荣。
其次,先烈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深刻理解科学与技术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作用,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一代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先烈们的努力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够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也才能够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做一个“百度”不知道的老师

做一个“百度”不知逍的老师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髙,生活、学习中遇到疑问,轻松百度便可解决。
而我们应做一个“百度”不知道的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式,着眼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终身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字词句段,让学生会做试卷上的题目,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进而真正做一个“百度”不知逍的老师。
那做一个"百度”不知道的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呢?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受以往应试教冇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智力技能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出现了髙分低能的倾向。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贯彻这些理念的教师并不多,否则学生表现出的语文水平就不会一直让人诟病。
语文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技能都需要提升。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则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道理英实很简单,学知识是目的,方法是手段,如果想把知识学活学通,那就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愿意学习,会学习才行。
而这些都是“百度”所不能做到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才能诱发深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生命热情,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奠基
——创建上海市科学高中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嘉定二中
嘉定二中是上海市首批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之一。
近年来,在“文化立校,格物修身”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不仅在人文方面特色鲜明,而且在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创建“科学高中”的办学目标。
一、科学高中的办学追求——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奠基
“科学高中”指的是具有普通高中基本属性的、凸显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高级中学。
创建“科学高中”并不是要创建某种新型体制的学校,也不是改变当前高中学校的基本性质和根本任务,而是在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指导下学校的一种自主办学行为。
办学目标:办中国一流科学高中。
具体办学目标为:
主体性目标: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奠基;
特色性目标:科技创新素养培育特色;
条件性目标:建设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育的创新实验室;
实验性目标:普通高中科学教育实验学校。
确立了“培养人文底蕴厚实、崇尚科学精神、勇于实践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合格社会公民”的育人目标。
嘉定区教育局对二中创建“科学高中”的想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举办了申办“上海市科学高中”专家论证会,专家组一致认为申办“上海市科学高中”是嘉定探索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举措。
嘉定二中“文化立校,格物修身”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实际,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基于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HEMTS课程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载体和要素,结合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确定“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奠基”的课程目标,制定了《上海市嘉定二中“HEMTS”课程规划》,架构科学高中“HEMTS”课程体系。
HEMTS课程,即:人文(Humanities)、工程(Engineering)、数学
(Mathematics)、技术(Technology)、科学(Science)课程。
HEMTS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并重,科学与人文统一,科学为主,通识兼顾,凸显科学素养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宗旨。
厚实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目前,学校正在开展上海市级项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围绕HEMTS课程设计,通过目标、途径、方法、资源、评价等课程设计要素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人才培养HEMTS课程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载体和支撑,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科学高中的师资培养——阿基米德计划
经过前两轮的教师培养“青蓝计划”、“地平线计划”,已经涌现了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
中青年教师发展有较大潜力。
在近两届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有9门学科的教师获得市一、二、三等奖。
实施“阿基米德计划”,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
第一,强化教育科学研究。
加强对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研究能力与素养。
未来五年内,将把构建“聚焦教师课程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第二,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和能力。
学校将鼓励教师广泛开展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为核心的经常性研究,同时也将深入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专题性研究。
通过建设“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倡导各学科教师要合作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等,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形成集体智慧;教师和不同的学科组、备课组每个学期或学年都要选定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提升创新素养培育能力。
第三,实施开放性培养。
利用区域科研院所及大学的智力支撑,加强与区域内科委、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以专门课程开发、课题与项目探究等为载体的实质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上课、指导建设学校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推荐有潜质学生到大学实验室开展实验等,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创办科学高中面临的举措
1.成立由区分管领导牵头,教育局、科委、人社局、财政局以及相关大学
和科研院所参加的科学高中委员会、顾问指导委员会。
2.制定课程规划、开发课程、调整教学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等。
3.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建设科学楼,用于建立各种科技创新教育的专用教室,以保证学生各类科技创新研究及活动的开展。
4.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机制,在招生制度、公用经费、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配套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