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开创国内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新纪元——走进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与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开创国内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新纪元——走进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与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https://img.taocdn.com/s3/m/611c630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f.png)
开创国内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新纪元——走进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与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佚名【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9(062)011【总页数】2页(P64-65)【正文语种】中文条件与设备实验室拥有23套国内领先的用于增材制造从基础研究到前沿应用技术研究的大型专业化仪器设备(软件),组建包括增材制造功能材料、激光增材制造、空间在轨增材制造等交叉研究平台,以及高性能计算共性支撑平台。
典型仪器设备包括:感应等离子体粉末球化装置(TDU-40KW)、火花等离子体烧结装置(SPS-625)、电子束选区熔化设备(Arcam A1)、激光选区熔化设备(Renishaw AM250)、宽波段可调谐飞秒激光器(MaiTai HP)及其放大器(SPFIRE-100F-1KXP)、大功率可见光激光器(millennia EV)、大功率532nm脉冲激光器(Quasar 532-75)、大功率半导体光纤输出激光器(LDM-4000)、高速红外热像仪(Image IR8355hp)、超高速数字摄像机(Phantom v2512)以及安装在超级计算机上128节点的高性能计算模块(ANSYS HPC)。
研究方向与特色实验室致力于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及其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增材制造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2)增材制造功能材料定向设计原理与制造方法研究;(3)增材设计及增材制造的前沿应用技术研发;(4)面向行业/国家重大工程的智能增材制造系统开发。
研究特色为:重点研发具有工业4.0特征的增材制造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和智能增材制造系统,探索满足未来工业制造新特征的泛在智能增材制造新原理、新机制和新方法,构建以增材制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实验室汇集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工业设计三大平台,具有完整的学科交叉优势、完善的软硬件平台以及人才队伍优势。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ddb3b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9.png)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苏州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苏州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f67c3ee6ad51f01dc281f15f.png)
程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
本项目针对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开展国产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研究,拟解决激光器从芯片制
本满足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
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万帮充电等充电运营龙头企业顺应产业发展大势,联合设立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不同所有制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
造、封装到高亮度合束、光纤耦合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对国产化工业用激光器掌握上游核心技术、完善激光制造产业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日的仪式上,四家企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称,积极推进行业及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对接与数据融合,引领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加快实现充电无忧、充电比加油更方便,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为推动能源革命。
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8c1aca5ce45c3b3567ec8b8e.png)
5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15 2016YFB1101500 16 2016YFB1101600 17 2016YFB1101700
脊柱椎体、髋关节骨缺损及骨盆肿瘤个性化植入 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支持产业众创的3D打印制造云服务平台研制与应 用研究
基于3D打印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用示范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彦宾
2800.00
4.5
22 2016YFB1102200
高性能倍半氧化物激光晶体生长及制造工艺与装 备
天津大学
房丰洲
*
23 2016YFB1102300 高性能激光晶体制造工艺与装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龙
*
24 2016YFB1102400 工业级皮秒/飞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武汉华日精密激光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6年度拟提交审核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1 2016YFB1100100 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控形控性研究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 林鑫
中央财政经费 项目实施周期
(万元)
(年)
3719.00
4.5
2 2016YFB1100200 高性能合金钢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控形控性研究
5
19 2016YFB1101900 低成本智能彩色3D打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武汉市蒙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蔡道生
75.00
5
20 2016YFB1102000 网络化智能全彩色3D打印机的研制与产业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b3da3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1.p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指南引言: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技术是当今工业制造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我国政府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一、指南的背景和意义1.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核心技术之一。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计划。
3.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现状1.对增材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原理进行清晰解释。
2.分析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3.分析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激光制造技术发展现状1.对激光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原理进行清晰解释。
2.分析国内外激光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3.分析激光制造技术在国内外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技术研发重点和方向1.确定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包括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
2.提出针对关键技术的研发路径和解决方案。
3.强调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五、应用推广和产业化1.提出促进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支持。
2.加强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打造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的产业集群。
六、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1.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专业人才,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机会。
2.支持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
七、资金支持和项目管理1.加大对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
2.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评估。
跨校区开展工程认知与训练课程探索及实践
![跨校区开展工程认知与训练课程探索及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7f3e6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0.png)
跨校区开展工程认知与训练课程探索及实践作者:齐海涛邱玉婷赵雷孙英蛟史成坤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31期摘要:工程認知与训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信息大类本科学生的实践类工程基础必修课,也是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作为跨校区工程训练课程的试点课程,突破传统金工实习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学院路校区前沿理论讲解结合沙河校区远程全景视频实践直播,代替原有的沙河校区高频次分散型现场讲解;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将认知知识前沿化、训练载体复杂化,增大先进制造技术的比重,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大工程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实践基础。
关键词:工程认知与训练;信息类专业;跨校区同步教学;远程全景视频实践直播;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1-0013-04Abstract: Engineering Cognitive Training is a practical engineering compuls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with information major at Beihang University.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launching labo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s a pilot course in multi-campus, this course makes some changes as detailed below, the high frequency and decentralized on site theory teaching in Shahe Campus are replaced by centralized advanced theory teaching in XueYuan Road Campus coordinating with the remote panoramic live broadcast in Shahe Campus. According to make the cognitive knowledge frontier and the training carrier complex,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new course owns much more advanced contents. The practic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large-scale engineering, and then improve their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Keywords: Engineering Cognitive Training; information major; synchronous teaching in multi-campus; remote panoramic live broadcast; practical teaching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5.0”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相继提出,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https://img.taocdn.com/s3/m/d3e0b5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d.png)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9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1)重要方向: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旳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旳研究与研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0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8
云计算和大数据
(1)重要方向:关键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9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1)重要方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旳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重要方向: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措施、规划设计措施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构造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1)重要方向: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科技部 增材与激光制造 指南
![科技部 增材与激光制造 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911b14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e.png)
科技部增材与激光制造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增材与激光制造:技术革新与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技术日益成为工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2548833ce2f0066f4332244.png)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1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引领型发展的科技基础在战略必争领域加强重大科技项目部署。
全面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坚持“一项一策”,强化企业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鼓励地方和社会力量等参与。
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标志性成果抓好任务部署,运用成果转化基金等加快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以突破型引领型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主线,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新机制,启动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统筹推进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生物种质和试验生物资源库(馆)。
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健康发展,试点建设一批战略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重点围绕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组织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部署,继续实施干细胞和转化研究、纳米、量子调控、蛋白质机器等重点专项,推动合成生物学、发育编程等研究布局。
在微生物组、人工智能、深地等领域,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促进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
2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促进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组织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推进第二粮仓、蓝色粮仓、设施农业等科技工程,加强农业高科技研究。
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加工业、科技深度融合,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
在信息网络、现代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重要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新产品和技术系统。
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和工业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园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
陕西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优化探析
![陕西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优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3200ed4431b90d6d85c720.png)
陕西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优化探析作者:杨佩卿来源:《理论导刊》 2019年第4期杨佩卿(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西安 710121)摘要: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
本文立足陕西省情,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方面着手,对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陕西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陕西;数字经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4-0106-07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联合项目“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就业质量问题研究”(2018KRLY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佩卿(1989-),女,陕西富平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
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G20杭州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1],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形成《“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倡议》,到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跃升为国家战略。
在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陕西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作为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拟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梳理概括陕西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政策参考。
一、基础型数字经济平稳发展(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1.基础电信网络建设方面。
截至2018年6月底,陕西省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为21�11Mbit/s列全国第15位,比2017年提升11�2%;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81�9%位列全国第13位;流量资费和接入资费同比分别下降65%和10%,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111�5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149�6万个,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
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探讨
![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d2c90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2.png)
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探讨王耿;明宪良;汪小明;朱荣全;唐晔【摘要】针对增材制造标准缺失、滞后、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增材制造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文章介绍了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构建思路、原则、目标与困难,以期更好地服务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期刊名称】《航天标准化》【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增材制造(3D打印);标准体系.【作者】王耿;明宪良;汪小明;朱荣全;唐晔【作者单位】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 100854;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 100854;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 100854;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 100854;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 100854【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爆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是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以美国、德国为首的制造业强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甚至将增材制造作为国家战略加以支持。
在政策的引领和市场的驱动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产业聚集区不断涌现。
增材制造(通常又称3D打印)是相对于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常采用材料逐层堆积的方式来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
1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概况增材制造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全球增材制造产业规模逐年扩大[1]。
据美国增材制造技术咨询服务协会(Wohlers)2017年度报告显示,过去20余年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3%。
截至2016年,全球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0.63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有望达到210亿美元。
近年来,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了发展增材制造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推动措施[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c0e790df18583d049645950.png)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 公司
李学龙 刘军
杨立军 程佳瑞 陈根余 刘殿宝 赵卫
2766
3
2799
3
2804
3
2708
3
2329
3
2194
3
2387
3
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
3
2018YFB1105300
面向增材制造的模型处理以及工艺规划软 件系统
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韩立 史玉升
1299
3
1371
3
4 2018YFB1105400 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陈云飞
1739
3
5
2018YFB1105500
可降解个性化骨科植入物增材制造关键技 术与装备的研究
序号 项目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 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 中央财政经 项目实施周期
人 费(万元)
(年)
1 2018YFB1105100 基于增材制造的智能仿生结构设计技术 吉林大学
张志辉
1799
3
2
2018YFB1105200
大功率、长寿命、多模式电子枪及阵列研 制与增材制造中的应用
冯军
2700
3
11 2018YFB1106100 金属增材制造的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12
2018YFB1106200
支持创新创意的Web 环境消费级3D 线处理服务技术应用示范
打印在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13
2018YFB1106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
根据本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突破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基础理论,取得原创性技术成果,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攻克增材制造的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工艺技术,研制相关重点工艺装备;突破激光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研发高可靠长寿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先进激光器,研制高端激光制造工艺装备;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围绕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部署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
1.增材制造1.1面向增材制造的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研究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工艺约束建模方法,结合结构功能与承载性能约束,发展复杂整体结构的高性能轻量化拓扑优化方法,实现结构构型、功能组件布局、多材料梯度布局的整体匹配优化设计;制定面向增材制造的整体结构、多材料梯度结构优化设计的标准规范、软件,形成可供工程化应用的增材制造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增材制造工艺约束模型和实现方法、典型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性能评估模型,可处理100万以上变量及2种以上不同类型设计变量的混合优化;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结构件数量减少50%以上、功能和效能提升15%以上;形成相关设计软件平台、设计标准和规范;实现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的应用验证。
1.2高效宽幅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的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的流体输送特性、微小液滴形成与喷射过程、打印头寿命影响因素,液滴喷射品质的评价方法;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流道结构设计、芯片封装过滤系统设计、MEMS制造工艺和CMOS工艺设计优化及集成方法;智能芯片设计及开发,芯片模块集成方法和校准方式;打印头微滴喷射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模块化设计,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喷嘴密度大于1200个/英寸;单位打印头模块》100mm ,集成打印宽幅》900mm,打印头最高工作频率》20 kHz,打印喷嘴寿命大于2.5亿次;可喷液体粘度范围1-100 CP。
1.3智能化增材制造系统平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增材制造元器件、材料工艺数据库、在线检测反馈系统、系统决策控制融合,构建增材制造智能化平台技术。
建立工艺参数库和知识库,开发支持高精度成形的数据处理算法和工艺数据库;建立在线检测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形成保证成形精度和制件质量的智能化工艺参数系统;研究装备系统的自诊断和自检测系统,形成智能在线预警和设备自保护系统;建立增材制造过程的工业标准体系,实现制造精度和质量的在线智能化控制。
考核指标:工艺数据库和工艺参数系统匹配不少于10种金属、高分子(含覆膜砂)和陶瓷材料,以及5种以上的增材制造工艺或装备;在线检测和反馈系统实施后,增材制造制件的变形、孔隙和裂纹等缺陷工艺可控,制件质量稳定性提高1 倍;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实施不少于100个案例。
1.4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的三维数模分析、成型策略优化、数模分层及路径规划软件;大跨度机器手或6轴CNC运动控制技术与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电弧/电子束熔丝成形构件质量控制及性能预测评估方法;成形过程实时监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相关标准规范。
考核指标:装备最大成形尺寸》3500mm,成形效率》500cm3/h,变形控制在0.4mm/100mm 以内,构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不低于同成分铸件或者锻件,装备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240小时;实现应用验证。
1.5复杂精密金属构件电子束粉末床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高精度电子束扫描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粉床电子束增材制造装备系统集成与效能提升技术,包括定量送铺粉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快速冷却与气氛控制系统集成技术,成形过程实时可视监控与在线质量诊断技术等;复杂精密构件粉床电子束成形工艺与软件;复杂精密金属构件电子束粉末床增材制造装备。
考核指标:增材制造装备支持钛合金、难熔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多种金属材料的精确成形;成形区域尺寸》①350mm x 380mm ,几何精度三± 0.2mm,成形效率》80cm3/h (以成形标准钛合金试样块为参考);装备与工艺实现应用验证。
1.6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相应的工艺装备,建立相应工艺装备的适应材料、设备可靠性、环保安全等标准规范;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1)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成形尺寸大于200mm x 200mm x 200mm,成形相对精度高于土2%,对于高致密度陶瓷,后处理后成形件致密度高于99%,对于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其室温断裂韧性》8MPax m1/2; (2)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备尺寸不大于400mm 400mm 600mm,可以通过行走方式实现尺寸> 2m的复杂结构件增材制造;(3)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1.7用于缺损组织修复的可降解仿生多孔支架的增材制造制备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可降解生物材料的仿生微结构及骨、软骨、血管、眼角膜等缺损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研发相应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开展可降解仿生支架的再生修复性能及其调控技术研究,研究增材制造制备可降解支架的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测标准与方法,研究制定相关准入与监管标准。
考核指标:工艺装备可以制备小于500卩m的仿生微结构,支架孔隙率达到60%以上;制备的2-3种仿生多孔支架达到进入临床试验的要求。
1.8增材制造修复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不同工业领域失效零件增材修复工艺与装备设计原则;零件可修复性评价与修复判据;损伤部位前处理及在线3D 测量方法、待修复部位几何模型快速重建、分层切片及扫描路径规划;面向工程化应用的增材修复与再制造专用合金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增材修复与再制造的控形控性技术;后处理与无损检测、性能表征及性能考核。
考核指标:增材制造修复装备可修复零件尺寸》 3.5m, 变形量w 0.1mm/100mm ;缺陷部位几何重建时间小于0.5h, 可实现修复层厚和扫描路径调节;修复和再制造后综合力学性能不低于原件性能的90% ;建立增材修复与再制造标准及规范;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1.9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增材/锻造复合制造技术;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可任选材料同步送进增材制造技术或粉末床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相应的工艺装备;建立工艺数据库以及工艺、装备、制件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1)增材/锻造复合制造装备支持多种金属材料增材成形,实现成形组织等轴细晶化,晶粒度及其均匀性超过锻件水平;成形效率》3kg/h (以Ti-6AI-4V合金沉积为参考),最大成形尺寸》3500mm;变形控制在0.3mm/100mm以内;(2)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方向,对于材料同步送进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装备具有成形复杂曲面以及带有内腔、内孔、内流道零部件的能力,成形零件精度不低于O.5%o, 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卩m,最大成形尺寸》1000mm,成形效率》200cm3/h,连续工作时间》240h;对于粉末床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装备最大成形尺寸》300mm,成形效率》15cm3/h,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h; (3)建立相关的标准、规范;(4)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1.10金属增材制造缺陷和变形的射线检测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增材制造过程冶金缺陷与应力应变的在线射线(包括X射线、红外和自然光等)无损检测方法;元素含量的高精度在线检测;增材制造特殊冶金缺陷的形成机理、缺陷特征和无损检验特性;检测信息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
考核指标:研制出金属增材制造在线射线检测装备,实现钛合金、合金钢、铝合金、高温合金等4类金属结构件增材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主要成分探测值误差优于土3at.%, 缺陷的检测识别精度w 0.05mm (以25mm厚的钛合金为参考),变形的检测精度w 0.1mm/100mm ;形成相关射线的检测规范和标准。
1.11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针对飞机和航天器的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提出基于增材制造的系统级结构设计新思路,梳理出适合于增材制造的结构件的类型,进行基于增材制造工艺的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采用适当的增材制造技术完成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和后处理,形成成套的增材制造过程与制件性能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增材制造结构件以及采用增材制造件后系统的功能、性能、制造效率与成本的综合评价。
考核指标:结构件减重〉30%,功能提升〉15%,制造全周期缩短〉20%,成本降低〉20%;可覆盖的零件应用比例不低于铝合金和钛合金结构总重量的3%;建立整套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及评价体系;实现增材制造结构件的批量生产并装机应用;优先采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技术成果。
1.12个性化定制医疗器械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开展金属与非金属医疗器械(含医用非医疗器械)的个性化建模、设计与定制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并在临床需求量较大、个性化特征需求较高的方向开展临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增材制造个性化人工关节,个性化人工脊柱植入物,个性化义齿及种植体,个性化颅颌面缺损修复体,增材制造人体疾病精准治疗等;建立增材制造生物医疗临床应用的服务、设计、定制生产和综合评价的标准规范及质量监控体系。
考核指标:产品打印精度和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一般精度优于0.1mm);对于增材制造I类、II类和III类医疗器械(含医用非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应用病例达到200例以上;相关产品进入CFDA评价;优先采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技术成果。
1.13面向创新创业的3D打印技术平台及应用(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创新创业的需求,开发3D 打印创意设计和建模软件,研发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汇聚3D打印创新设计、打印设备等资源,面向教育、培训、创新设计、文化创意等开展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