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古人养生思想
养生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
![养生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941ba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a.png)
养生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养生的终极目标即健康、长寿,甚至成仙至圣。
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与方法包含着丰富的综合学科思想体系,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方面。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时令的变化,主宰着万物的消长,《内经》云“四时阴阳之气,能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蕴涵于五行中的医疗知识:春季“发陈”吃绿色养肝;夏季“蕃秀”吃红色益心;秋季“容平”吃白色润肺;冬季“闭藏”吃黑色保肾。
人如果能顺应四时的变化,就能保全寿命,否则就会生病或死亡。
和于术数,运动保健做适合自身的运动,以调和气血。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动则不哀”,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延缓哀老,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极为有益。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
古人对饮食的调配、烹调加工、进食的卫生、饮食前后的保养、饮食的节制、饮食禁忌及食疗等都有讲究,所以要五味调和、定时定量。
起居有常,规范作息生活作息要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内经》云“起居无节,半百而哀也”。
因此合理的起居作息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防御疾病,延缓哀老。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适可而止。
过劳易伤脏腑,过逸会导致气机不畅。
两者都不益于养生。
适度劳作,可调节气血。
适当休息,可消除疲劳、恢复元气。
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以利于养生。
综上所述,养生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的调养,并且因地、因人、因时灵活地施养。
吸收和借鉴古人养生的精髓,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方法以科学养生。
古人的养生方法。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3b7c71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0.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标题: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引言概述: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身体的健康和长寿,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为了许多养生方法和理念,这些智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饮食调理1.1 中医饮食疗法:古人认为食物有温热、寒凉之分,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如冬季多食温热食物,夏季多食清凉食物。
1.2 谷米为主:古人主张以谷米为主食,谷类食物易消化,有益于脾胃功能,保持体内能量平衡。
1.3 药膳养生:古人善于利用药食同源的概念,研制药膳食材,如枸杞、黄芪等,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二、运动保健2.1 气功养生:古人广泛推崇气功养生,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温和血、强体健身。
2.2 散步养生:古人认为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2.3 水疗保健:古人喜欢利用温泉、水疗等方式来保健,水疗有助于舒缓肌肉、放松神经。
三、情志调理3.1 心态平和: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息息相关,主张保持心态平和,远离愤怒、悲哀等消极情绪。
3.2 避免忧虑:古人认为忧虑是伤害身体的根源,主张积极乐观,遇事澹然从容。
3.3 调节情绪:古人通过音乐、书画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心情愉悦,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起居调养4.1 早睡早起:古人主张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4.2 合理作息:古人注重合理作息,避免过度劳苦,保持适当的歇息时间。
4.3 室内通风:古人认为室内通风有助于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有益于健康。
五、草药调理5.1 中草药养生:古人擅长利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当归等,具有滋补、补气养血的功效。
5.2 茶饮养生:古人喜欢饮茶,认为茶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有益于健康。
5.3 足浴养生:古人主张足浴养生,通过足底穴位按摩、泡脚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健康。
结语: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贯通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饮食、运动、情志、起居、草药等多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价值。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b25cb2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c.png)
古人的养生智慧养生,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人们更加注重养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养生智慧。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饮食养生古人非常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认为饮食应该以谷物为主,搭配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例如,他们常常食用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此外,古人还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认为烹饪应尽量简单,避免使用过多的油脂和调味品,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2. 运动养生古人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常常推崇一些养生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注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古人还鼓励人们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触自然环境,以促进身心健康。
3. 睡眠养生古人非常重视良好的睡眠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认为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期。
因此,他们提倡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古人还注重睡眠环境的舒适性,认为应该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和适宜的温度,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4. 心理养生古人认为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他们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
古人常常通过修身养性、读书、欣赏音乐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境。
此外,古人还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与亲友交往可以增加快乐和幸福感。
5. 中草药养生古人在养生方面还非常重视中草药的应用。
他们认为中草药具有天然的疗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例如,古人常用人参、黄芪等草药来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古人还将中草药运用于饮食中,如煲汤、炖煮等,以达到滋补身体的目的。
总结起来,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健康的心态以及中草药的应用。
这些智慧不仅是古人的珍贵经验,也是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和运用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和应用古人的养生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100条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b32fde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7e.png)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3b79e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的养生智慧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承和借鉴。
古人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调理等多种方式来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能给现代人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饮食养生智慧1. 调整饮食结构:古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他们主张五谷杂粮的均衡摄入,注重荤素搭配,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2. 合理食用药膳:古人善于利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他们将一些草药和食材结合起来,制作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膳,如补血、养肝、滋阴等。
3. 养生茶饮:古人喜欢饮茶,他们认为茶能清热解渴、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常见的养生茶包括绿茶、红茶、花草茶等。
二、运动养生智慧1. 气功养生:古人推崇气功养生,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以达到调理身心、保持健康的效果。
2. 散步养生:古人喜欢散步,他们认为散步可以活动筋骨、舒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尤其是在早晨和晚间,散步对身体健康特别有益。
3. 游泳养生:古人喜欢游泳,他们认为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放松身心。
游泳对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调理养生智慧1. 合理作息:古人注重合理的作息时间,他们认为早睡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
同时,他们也主张午休,以保持精力充沛。
2. 精神调养:古人注重精神调养,他们通过音乐、书画、诗词等方式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减轻压力。
3. 情绪管理:古人认为情绪的调节对健康至关重要,他们主张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其他养生智慧1. 饮水养生:古人注重饮水养生,他们认为饮水要清洁卫生,适量饮用,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 睡眠养生:古人注重良好的睡眠质量,他们认为睡眠是恢复身体和调整身心的重要方式。
他们主张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 空气养生:古人注重呼吸新鲜空气,他们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在山水之间。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ad975b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0.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的养生智慧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精神调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调理1. 饮食清淡:古人认为,饮食清淡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主张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古人还注重饮食的定时定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2. 药膳调理:古人善于利用药膳调理身体。
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选择适合的药材烹饪,如人参、黄精、枸杞等。
药膳具有滋补身体、调理脏腑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3. 饮食禁忌:古人对于饮食禁忌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忌食生冷、生肉、腥味较重的食物,忌食过多的油腻食物等。
这些禁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化系统,避免引发疾病。
二、运动保健1.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健身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身体,以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
古人常常通过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气功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 步行锻炼: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对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非常有益。
他们常常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步行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 健身功法:古人还发展了一些独特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功法通过舒展筋骨、调节呼吸、提升身体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精神调养1. 冥想养生:古人注重精神调养,他们常常通过冥想来舒缓压力、平衡情绪。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内心的平静。
2. 读书养生:古人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拓思维,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他们喜欢阅读经典著作,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3. 交友养生:古人认为与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人为伍,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他们注重与朋友、家人的交流,通过交流来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灵寄托。
综上所述,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和精神调养等方面。
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人的养生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44962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古人的养生理念
古人的养生理念强调“以天地之道,养生之道”。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理念:
1. 顺应自然:古人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
比如,按时起居,合理安排饮食,适时休息,坚持锻炼等。
2. 平衡饮食: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主张饮食均衡,五谷杂粮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尽量避免过度烹饪和油腻食物。
3. 调节情绪:古人认为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主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
经常参与娱乐活动,读书写字,修身养性。
4. 适度运动:古人认为运动有助于调节身心,保持健康。
主张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不过度品尝。
5. 养成良好习惯:古人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养生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时定量吃饭,按时入睡,保持室内的通风,不熬夜等。
总的来说,古人的养生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来促进身心健康。
这些养生理念在现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0e3b7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8.png)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在古代中国,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与养生之道的关系尤为密切。
道家思想以追求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理念,养生就是一种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养生之道、养生实践等方面逐一加以论述。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与自然相处,尊重自然规律。
在古代中国的道家养生观念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遵循天道,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认为,身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密切相关,只有借鉴自然界的法则,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道家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
在内修方面,强调养心养性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人的心境应该保持宁静、淡泊,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内修的关键在于调和人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此外,道家还强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运动,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在外修方面,道家强调环境的整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
道家主张生活要有秩序,善于整理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清洁。
同时,道家养生之道也倡导人们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
观赏自然美景、接触大自然,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身心放松,进而达到养心养性的目的。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也提倡饮食的调节。
按照道家的观点,生活的饮食应当依据四时之变化而适度调整。
道家强调节制饮食,避免过度或不足。
另外,选用优质食材,追求天然、绿色的食品,也是道家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健康体魄。
道家还注重养生实践。
在古代中国,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实践道家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家养生拳法,以柔和、缓慢的动作为主,既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又可以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此外,道家养生实践中还有诸如草木养生、养生食疗、洗浴养生等方法。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密不可分。
道家思想以追求自然、追求和谐为基本理念,养生即是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道家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调和人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也强调运动、环境的整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1418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b.png)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养生是古人一直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他们将养生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调养身体和精神,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古代,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环境,总结出了许多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十大养生法。
第一、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他们强调饮食的清淡,主张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食,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规律,提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第二、运动保健。
古人非常注重运动对养生的作用,他们认为运动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如太极拳、气功、游泳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第三、睡眠养生。
古人认为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们注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古人还提倡午睡,认为午睡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情志调养。
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的悲喜之情。
古人通过修身养性、读书写字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
第五、养生保健。
古人注重养生保健的方法多样,如按摩、针灸、拔火罐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古人还喜欢喝茶,认为茶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对身体有益。
第六、文化修养。
古人认为文化修养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读书写字,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人还注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修养,认为这些活动可以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精神寄托。
古人认为精神寄托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注重信仰和宗教活动,通过参加祭祀、祈福等仪式,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第八、环境调节。
古人认为环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舒适,避免噪音和污染。
古人还注重与大自然的联系,喜欢户外活动,享受自然的美景。
第九、适度劳动。
古人认为适度的劳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主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懒散。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c1cb60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9.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身心健康和长寿。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调理心态等多种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的例子:1. 饮食养生:中国古人非常注重饮食的养生作用。
他们认为食物的性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因此,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调理身体。
例如,古人认为食用五谷杂粮可以补充营养,食用蔬菜水果可以清热解毒,食用草药可以调理气血等。
古人还提倡饮食有节制,无非度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2. 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他们注重身体的锻炼,例如太极拳、气功、武术等。
这些运动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还提倡适度运动,无非度劳苦,以避免身体的损伤。
3. 调理心态:古人认为心态的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古人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调理心态,以保持身心的平衡。
他们还提倡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4. 按摩养生:古人发展了许多按摩技术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身体疲劳。
例如,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古人还发展了穴位按摩的技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的功能。
5. 自然养生:古人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规律,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律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古人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欣赏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等,以舒缓心情,放松身心。
总结起来,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理心态、按摩养生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这些养生智慧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古人的养生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dcc436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3.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念,对于养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1. 饮食养生古人非常注重饮食的养生作用。
他们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古人普遍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他们饮食均衡,注重食物的新鲜和多样性,尽量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此外,古人还提倡有节制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度的饥饱感。
2. 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他们推崇“柔以养刚”,主张通过柔和的运动方式来强健身体。
例如,太极拳、气功等传统的中国体育运动,强调舒缓的动作和深呼吸,有助于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古人还提倡适量的散步、打坐、游泳等运动方式,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力。
3. 调理养生古人注重调理身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他们主张“内外调和,阴阳平衡”。
古人认为情绪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们通过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修养性情等方式来调理情绪。
此外,古人还注重环境的调节,如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室内的整洁和安静等,以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4. 中草药养生中国古代的中草药学是独具特色的养生智慧。
古人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了许多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草药。
例如,人参、枸杞、黄芪等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古人认为中草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他们通常将中草药煎煮成汤剂或制成草药粉剂,以供人们服用。
5. 养生禁忌古人在养生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禁忌和不良习惯。
他们认为过度熬夜、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行为都会损害健康。
古人还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沉迷于某些事物,如过度沉迷于酒色、过度沉迷于工作等,以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结起来,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涵盖了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理养生、中草药养生以及养生禁忌等方面。
这些养生智慧不仅对于古人自身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c6bb56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b.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调养身心,追求长寿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 饮食养生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即以五谷杂粮为主食,搭配五种水果,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古人还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2. 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他们注重身体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武术等。
这些运动形式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呼吸调节,有助于舒缓压力、增强体质。
3. 中草药养生中草药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养生和治疗。
古人相信中草药的药性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例如,人参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枸杞被认为有益于眼睛健康等。
4. 精神养生古人认为精神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古人常常通过冥想、读书、音乐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灵的健康。
5. 睡眠养生古人非常重视良好的睡眠对身体的影响。
他们注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古人还发展了一些助眠的方法,如喝柠檬茶、听轻音乐等。
6.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
它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平衡身体的能量。
古人相信通过气功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7. 饮水养生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注重喝好水的重要性。
他们注重饮水的质量和方式,如喝温开水、喝茶等。
古人还发展了一些饮水的习惯,如空腹喝水、每天喝一定量的水等。
总结起来,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中草药养生、精神养生、睡眠养生、气功养生和饮水养生等多个方面。
这些智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通过养生智慧,我们可以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58124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b.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身心健康的维护,通过饮食、运动、草药等多种方式来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
以下是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的一些主要方面:一、饮食养生1. 饮食调理:古人认为饮食调理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的不同,古人会选择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例如,夏季多吃清凉的食物如绿豆汤、凉拌黄瓜,冬季则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炖鸡汤。
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追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的均衡摄入。
2. 草药食疗:古人常常运用草药来调理身体。
例如,冬天服用人参、黄芪等温补草药,夏天则多喝菊花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草药饮品。
古人认为草药食疗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3. 节制饮食:古人强调节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他们认为适量的饮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过度的饮食则容易导致肥胖和各种疾病。
二、运动养生1. 气功养生:古人广泛地运用气功来养生。
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种形式,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理身心。
古人认为气功可以增强体质、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2. 步行养生:古人鼓励步行作为一种养生方式。
他们认为步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缓解压力。
古人常常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美景。
3. 游泳养生:古人也喜欢游泳来保持健康。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古人还认为游泳可以清热解毒,有益于皮肤健康。
三、心理养生1. 冥想养生:古人注重心理的平衡和调理。
他们通过冥想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舒缓情绪,提高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2. 文化艺术养生:古人认为文化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养生方式。
他们喜欢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 社交活动养生:古人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朋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减轻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ec11f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6.png)
古人的养生智慧在古代,人们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养生技巧等方面来维持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饮食养生1. 粗细搭配:古人认为,饮食中应该搭配粗细食物,如粗粮、细粮、蔬菜、水果等。
粗细搭配可以保证人体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2. 调理五脏:古人注重调理五脏,认为五脏相应五行,如心对应火,肺对应金等。
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可以调理五脏,达到养生的目的。
3. 合理烹调:古人强调食物的烹调方法,如煎、炒、煮、蒸等。
不同的烹调方法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增加口感和营养吸收。
二、运动养生1. 气功养生:古人喜欢通过气功来养生。
气功包括各种呼吸法、身体动作和内功修炼。
通过气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2. 步行养生: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步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耐力,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
3. 太极养生:古人推崇太极拳作为一种养生运动。
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可以调节身心,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三、养生技巧1. 睡眠养生:古人注重良好的睡眠习惯。
他们认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体力,调节身体机能。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心理调节:古人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平静和愉悦。
3. 养生保健品:古人也使用一些养生保健品来维持健康,如中草药、食补品等。
这些保健品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以上是古人的养生智慧,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养生智慧,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c21752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0.png)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
该书包含了大量关于养生之道的宝贵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摘取一些养生之道的要点,帮助读者提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一、平衡饮食饮食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黄帝内经中也强调了饮食的平衡。
根据其中的养生之道,我们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来调整饮食。
夏季多吃清凉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冬季则适合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葱等。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食物的种类搭配,提倡五谷杂粮的摄入,并建议减少肉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二、保持良好的作息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合理的作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该经典,保持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调整生物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调节内分泌系统。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并确保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到了午休的重要性,建议午餐后适当休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三、运动与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适度运动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根据该经典的指导,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并促进血液循环。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倡注意运动的节奏和力度,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久坐,以保护身体健康。
四、情绪调节和心理保健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合理调节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
根据其中的养生之道,我们应该学会情绪管理,并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忧虑等负面情绪。
黄帝内经还强调了放松和休闲的重要性,建议人们在生活中寻找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阅读、旅游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合理穿着和环境卫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合理穿着和环境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该经典建议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或过热的衣物。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醒了我们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
六、中医养生的辅助手段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中医的养生方法和辅助手段,如针灸、推拿等。
古代养生之道
![古代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baba522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6.png)
古代养生之道养生,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并不是只有今人才懂得养生。
而且,古人养生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是非常地广泛。
下面让店铺给大家介绍古代养生之道,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古代养生方法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我们的先人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我们的精气神,纠正脏腑的阴阳之偏,还可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因此饮食既要注意“博食”,也就是说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的话,我们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平衡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顺时养生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
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
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减毒养生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
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
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
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另外可以饮食调理、服用药物以及各种其它的措施,以减少体内积聚的毒素,这样可以避免疾患的产生,可以防止早衰的出现,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静神养生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8a441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4.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积淀深厚,古人对于养生智慧的探索和实践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为了许多独特的养生方法和理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养生中国古人非常注重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他们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养身体。
其中,中医养生理论对于饮食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调养五脏:古人将五脏与五行相对应,认为五脏与五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肝与酸味相宜,心与苦味相宜,脾与甘味相宜,肺与辛味相宜,肾与咸味相宜。
因此,古人在日常饮食中注重五味的平衡,以保持五脏的健康。
2. 食疗养生:古人在饮食中注重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调方式来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
如使用葱、姜、蒜等辛温之品来驱寒,使用黄豆、豆腐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使用山药、枸杞等食物来补充营养。
3. 节制饮食:古人认为“饮食有节”,过度饮食会损伤脾胃,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他们提倡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二、运动养生古人注重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益处,他们提出了许多养生运动的方法和理念。
1. 气功养生:气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身体,以达到调温和血、强体健身的目的。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平衡情绪。
2. 步行养生: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耐力。
他们提倡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3. 游泳养生:古人认为水是一种能够滋养身体的元素,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
他们提倡时常游泳,以保持身体的灵便度和健康状态。
三、精神养生古人认为心态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他们注重精神养生的方法和理念。
1. 心静养生:古人认为心静则身体健康,他们通过冥想、打坐等方法来调节内心,保持平静的心态。
他们认为内心的宁静可以调温和血,增强免疫力。
2. 乐观养生:古人认为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他们提倡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913ec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c.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身心健康,他们通过饮食、运动、调节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来保持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养生古人非常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认为饮食要均衡,注重五谷杂粮的摄入。
例如,他们往往食用大米、小米、黄豆、绿豆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保持健康。
此外,古人还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他们善于烹调食材,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他们还注重进食的节制,提倡“七分饱”的原则,避免过度进食对身体造成负担。
二、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他们注重身体的锻炼,往往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例如,他们喜欢打太极拳、练气功、行走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古人还注重运动的时间和方式,他们通常选择清晨或者黄昏时分进行运动,以避免高温对身体的伤害。
三、调节情绪古人认为情绪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注重调节情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古人往往通过冥想、读书、写字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他们还注重与自然接触,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欣赏花草等,以舒缓情绪,增加愉悦感。
四、养生方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养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古代医学家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体系。
例如,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养生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知识和方法。
古代医学家还通过研究草药、针灸等,发展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社会,人们对养生的需求更加强烈,古代的养生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多古代养生方法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例如,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古人的养生智慧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对健康生活的指导和启示。
总结起来,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节情绪等方面的方法。
这些养生智慧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验证,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aa47c5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e.png)
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古人注重养生,追求身心的健康和长寿。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调养心情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养生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
一、饮食养生古人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食物的选择和食用方法。
例如,他们提倡“五谷杂粮”,认为不同的谷物搭配食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古人还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此外,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节制,提倡“三餐有度”,避免暴饮暴食。
二、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身体的锻炼,如太极、气功、武术等。
这些运动形式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可以增强体力和调节身心。
古人还提倡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身体。
三、调养心情古人认为心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注重调养心情,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古人通过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调节心情。
他们也注重与自然的联系,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观赏花草树木等,以放松心情。
四、草药养生古人善于运用草药来调养身体。
他们研究了许多草药的功效,将其应用于养生。
例如,古人发现某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等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古人还将草药与食物搭配使用,以增强药效。
五、养生经典中国古代有许多经典著作涉及养生智慧,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内经》。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中介绍了人体的结构、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养生的方法等内容,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现代应用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传统的养生方法被保留下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养生体系。
例如,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许多人通过中医药来调养身体。
此外,传统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气功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热爱者的追捧。
总结: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包含了饮食、运动、调养心情、草药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之道:古人养生思想中医养生之道:古人养生思想老庄的养生观――“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
”《太乐》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疆为之谓之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
《情欲》说:“人与夭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人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
”法天地就是法道,又称为法一,亦称为得一、抱一、知一或守一,老庄认为这是养生最关键的问题,《圈道》说:“圈,道也,一也,齐至贵。
”《论人》说:“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
”《大乐》说:“先圣择两法一(择弃也,法用也),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其寿,全其天。
”这种知一归朴,法一则寿的观点,是老庄养生之核心思想。
《论人》对得一、知一也有反复的论,如“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
洲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
”“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
”等等。
老庄一派如此强调法一,其原因是: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养生、治国的学说纷乱繁杂,老庄派认为:“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老子》)“抱一”,《辞海》注:“一指道,谓守道勿失。
《庄子》论养生,也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又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这种思想,后来就成为了道家养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故《抱朴子》说:“人能知一万物毕。
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
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
道起于一,其贵无隅。
’,《仙经》不但说;“子欲长生,守一当明。
”并谓《守一诀》“在邀仓五域之内,藏于玉函,刻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焉。
”《守一诀》未见于艺文志,但类此之说,充分反映了道家中人对老庄法一养生说之重视。
杨朱的养生观-一“贵生”杨朱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贵生”、“先己”。
在《吕氏春秋》中,《贵生》、《先己》有专篇。
杨朱认为,天下万物、名位权势,都不能和生身性命的宝贵相比,为了全性保真,决不能以物累形,若此而不知,轻重颠倒,询物伤生,无异随珠弹雀,惶论治国治家,这一养生观,《吕氏春秋》中亦见之,《本生》说:“人之性寿,物者扬之,故不得寿(扬乱也,乱之使天折也)。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贵生》说:“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一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乎他物乎。
”这种倘若不利于生身,就是皇帝也不做的观点,的确也是杨朱的养生观。
至于“贵生”必“先己”的原因,《先己》说:“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又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音者不音于音于声,善影者不影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天生。
”杨朱认为“贵生”、“先己”是养生治家为天下最基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能人人贵生先己,不就可以个个咸登寿域了吗?这恐怕就是杨朱的理想社会。
杨朱曾见歧路而哭,其原因就是有感于“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文丧生。
”其学说泊灭于众说之中,不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真正能摄身能保全自己的人还是不够多。
孔子着意于挽救危局,其学说和杨朱不同,孟子是崇孔非杨者,所以他说“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语含明显的贬意,这同杨朱一派造“东廓先生和狼”的寓言来反对墨子“兼爱”说一样,都是百家争鸣的一种表现。
我们如因孟子之说而把杨朱看作为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就很难设想在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下.竟会“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出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的局面。
实际上“重生轻利、不以物累形”的贵生说和“凡事论本、律人先己”的先己说,也为丰富东方养生学宝库作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思想史》说,杨朱“他为了‘重生贵己’,对于纵欲任情性的行为是反对的,原因就是纵欲任情性反有伤于身,给自己的身体以损害。
”反对纵欲任情性的观点也见之于《贵生》:“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尝味,害于生则止。
在四官者,不利于生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这种养生观,也是可取的。
墨子的养生观—“去害”“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害之中取小,取利也,非取害也。
”(《墨子》)这种凡事都讲究权衡利弊、害取利的原则,《吕氏春秋》中也屡见不鲜。
《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诉焉。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
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若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身害矣;大喜大怒大夏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身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
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在墨翟一派看来,养生之本在乎去害,人能去掉一切有害于生身者,也就获得了养生之真谛,此种害利观在《本生》中亦可见之:“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流逸不能自禁也),遁焉,性恶得不伤。
”又说:“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以车,命之曰招足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疆,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由重生故也。
”这就是说,去害是养生之关键,若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但不能毕其数以尽终其天年,贵富亦适足以为患,有时反到不如贫贱者可以无三患之害了。
这一养十观,推崇者视为握要之术,《摄生总要》引陶真人养生丹诀说:“世言服灵丹,饵仙药,白日而轻举者,但闻而未见也。
至于运气之术甚远,养生之道,人察气血而生,故《摄生论》云:“摄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此名言也。
”《神仙传》“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莫伤”两字,亦“去害”之互词。
枚乘《七发》和苏东坡的养生座右铭“书四诫”,在养生学上均有一定影响,而其文源头,即秉之于以上“三患”说,可见“去害”一说在养生学上亦有其地位。
荀子的养生观—“修节”荀子反对“寡欲”,“止欲”之说,认定“食欲有与彦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而又想余财蓄积之富,这是人的常情。
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
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
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荀子》)这就是说,养生应不拂人情,对欲只能讲究修节而使之适,这才真正是关键。
这种思想《吕氏春秋》中亦有之,《情欲》说:“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不过其适),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之若一,虽神农黄帝与其莱封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
”这就是说,情欲无人不有,养生要在修节,节则欲动均适,不失其情,否则拂人性失其情,动则得咎,“虽有彭祖,尤不能为也。
”《大乐》说,夏桀殷封的侈乐,宋的干钟、齐的大吕、楚的巫音这几种“务以相过,不用度量”的乐。
“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其民必怨,其生必伤……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过也,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
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也。
”《大乐》所要说明的也无非是这样一个道理:情不可佛,但要发之得中,发之得中谓之适,视非适而使之适便是修节,修节才能使情发得中,因久处其适就可长生,故修节为养生之关键这个观点对后也影响也很大。
子华子养生观—“运动”“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蠢以其运故也。
”(((子华子))类此体现运动养生观的文字亦见之于《吕氏春秋》,《尽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缕,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桐为聋,外目则为嶬为盲,处鼻则为教为窒,处腹则为张为病,处足则为瘩为厥。
”究此文所以要列举这么多的疾病,其目的显然是要强调:头面五官,胸腹肢体的许多疾病,都由于气郁引起,而气郁又因于精不流,精不流则因于形不动,形不动为患四起之因,“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是“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其对疾病之处理,不从根本上入手,“故古人贱之也,为其末也,”由此可见,“古之治正性保天命者”,从“流水不腐”着眼,从运动强体入手,斯亦养生之必然矣:《古乐》有文:“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童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导之。
”说明古人作舞目的也在动形以求养生防病。
但因为子华子属道家学派,道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老子,其书中曾有“膏用小炫”之喻,是主静养生者,故《子华子》一书多疑为宋人之伪托,但子华子是孔子同时代人,《吕氏春秋》中又有明文引子华子之论养生语者,如《贵生》之论尊生,即亦例,故“流水不腐”一段上引文字,固不妨视为子华子之养生观,因诸子之学,学有精粗,道家诸子,学有同异,故不必因老庄主静而疑子华子必不主动也,若《养生大典》之因《尽数》之文而谓“吕不韦主张运动养生”,则一叶障目,未免以偏概全矣。
要之,流水,户枢之妙喻,在东方养生学上影响巨大,五禽戏、八段锦等锻炼强身术均秉其旨而创立,世之身体力行者颇众,近人论养生之常用语“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这种养生观的现代说法,然此仅诸子养生论之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