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作战思想,是指导作战的基本观点。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美国陆军认为,作战思想是其军事理论的核心,它阐述陆军遂行战斗和战役的方法,包括战术、程序、编制、支援、装备和训练。美国陆军以作战思想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是对美国联合部队编成内的陆军打算如何遂行战争和实施非战争行动的表述。美军要求其军事理论必须非常明确,足以指导具体的作战,但又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足以适应全球范围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军作战思想的演变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是依据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直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在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一时期,强调发展常规条件下的地面进攻战术(1945-1952年)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国家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力量,垄断着核武器,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苏
联的影响空前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称霸世界,杜鲁门政府推出并执行以“冷战”为特点的“遏制战略”。其基本构想是:准备在欧洲打一场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凭借核垄断地位,进行核讹诈,奉行压缩数量,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空军的建军方针;推行前沿战略;拼凑遍布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在苏联危害西方利益的地方,坚决与之对抗。
这一时期,美军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大炮,虽然核武器已在实战中运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财力有困难,没有大量生产核武器。因此,仍奉行大规模常规作战思想,准备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沿绵亘的战线,集结大量步兵、机械化部队和炮兵,在空军支援下进行诸兵种协同的攻防战役。进攻以突破、快速合围、正面推进为主,夺占对方地域,消灭敌重兵集团。防御以纵深多地带的阵地配系,结合坦克兵团的反突击稳定防御。美国陆军认真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认为未来的地面作战仍将是常规性质的,其作战思想仍以常规战场作战为背景。
美国陆军的地面作战强调进攻,认为防御的作用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节约兵力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进攻的机动样式分为包围和突破两种,在这两种样式中,特别强调包围,只有当情况不利于包围时,进攻部队才实施突破,一旦突破
成功,就要对敌实施包围。防御只有一种样式,即基本上是一种地域防御。
美国陆军研究了反坦克问题,认为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是性能好的坦克,据此要求在步兵师内增编坦克分队。1946年,陆军研究了直升机的使用问题,认为它适于遂行补给、后送、侦察、控制等任务,由于当时直升机机身很小,又极易损坏,陆军并未预见到它在大规模地面作战中会发挥重要的战斗作用。
五十年代初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军作战思想运用于朝鲜战争遇到了困难。一是朝鲜的地形条件限制了美军机械化部队发挥作用;二是美军不适应在兵力不足情况下进行宽大正面作战,采用纵深较浅的线式防御暴露了诸多弱点,无法阻止志愿军大规模进攻;三是不适应夜间作战,在志愿军广泛实施夜间行动时显得极为被动;四是在协同上仍然是步炮协同为主,与海、空军协同作战矛盾很多。
第二时期:确立了地面作战中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战术(1953-1960年)
苏联于1949年和1953年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之后,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美国在侵朝战争中的失败也使其深感与中苏两国在常规战争中进行较量很难取胜。为了扬长避短;美国认为,应该利用自己仍然掌握的核优势,依靠大规模的核报复取得战争胜利,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与对手进行耗费巨
大的常规战争,因此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其基本构想是: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只能依靠核优势同苏联进行全面核战争,而不能打常规战争;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战争边缘政策(美国走到战争的边缘,但不直接卷入战争);采取重点发展核力量,保持核优势,压缩常规力量的建军方针;进一步完善联盟体系。
美国自1953年开始执政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后,大力加强了战略空军和导弹部队,同时也开始给陆军部队装备战术核武器。1954年出版的美国陆军《作战纲要》及其1956、1958年的修正本,阐述了原子武器的作战使用,指出原子武器是威力最大的影响作战进程的武器。《纲要》要求,将原子武器的威力同军队的机动正确结合起来;在作战中迫敌集中主力,然后用原子武器予以歼灭;迅速利用原子突击的破坏效果和心理效果,《纲要》指出,由于原子武器的使用,突破可能成为最适合的一种机动样式,《纲要》将防御区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两种基本类型,首次提出了机动防御。
随着军队装备的原子武器不断增加,产生了“原子火力支援”的概念。对进攻的原子火力支援包括冲击的原子火力准备和进攻过程中的原子火力支援,通常将各级掌握的60-70%的原子弹药用于原子火力准备。在防御中,通常将各级掌握的25-50%的原子弹药用于原子反准备(突击做好进攻
准备的敌军),其余原子弹药则首先用于保障反冲击和反突击。
美军强调,在核条件下作战,进攻中首先实施核突击,对战役纵深之敌给予重大杀伤,然后以快速机械化部队突入敌纵深,在空炮火力支援下迅速扩张战果;以空降和直升机机降配合主力,歼灭残存的敌人,夺取预定目标。防御中以疏开配置的阵地削弱敌人,然后以核武器突击进攻之敌,并对其翼侧和后方进行反击,挫败敌进攻。
为适应核条件下作战,美陆军建立了五群制师,将师下辖的3个步兵团改编成5个战斗群,每个战斗群下辖4个步兵连(后改为5个连),取消了营一级指挥层次。此后,由于直升机数量增加,开始强调直升机的作用,指出直升机在进攻中可送行下述任务:在原子火力准备后,载运步兵实施冲击,迅速扩张原子火力突击效果;对敌军防御地带内的重要据点实施垂直包围,载运预备队进入战斗和实施追击,增援被敌军切断、包围或孤立的分队;实施侦察、补给和后送等任务。此时,美陆军已开始认识到直升机重要的战斗作用,并准备大量发展直升机。
第三时期:明确了核与常规两种不同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强调空中机动作战和特种作战(1961-1968年)
在执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期间,美国既没有有效手段对付日益发展的亚非拉各地的反帝反殖武装斗争,同时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