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传统教学目标理论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 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 个层次,这六个层次的目标难度是逐渐加大,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把前三 个相对容易现实的目标放在课堂上完成,教 师充分参与,而把后三个较难的环节放在课 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参与程度较轻,这 样的做法常常导致我们弱化甚至忽视后三个 目标的实现。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微课教学, 将上述六个目标都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相 对容易的环节通学生以观看视频,完成任务 单的形式自主完成,而有难度的环节则在教 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协同解决,就 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的分类目标。
态、教育方式、电子课本等等。可见微课程研究
充满弹性,大到文明发展的形态,小到课堂的某 一教学环节、学习方式。
从佛山微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课”是指按照新课 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 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尽管概念和实践各有不同,但通过对比我
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众创众建的过程。这
就好比在煮一锅石头汤,教师不带任何食材,反 而要求学生来带,能带胡萝卜就带胡萝卜,能带 香菇就带香菇,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东西,然 后一起来把他们煮成石头汤,最后一起消费。教 师开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锅里仍进石头,引发 大家的好奇,适时的添加调料并注意把控火候。 一改过去知识有上而下,为由下而上。在这个过 程中技术就是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仅 仅是为“教”服务。
喂盒饭——自助餐——煮石头汤
在课程改革之前,学习被认为是获取现成的 知识,教师规定学生学什么(吃什么盒饭)、布 置任务(分发盒饭),督促检查(看学生吃完没 有)。不管学生吃不吃得下,爱不爱吃,教师教 的枯燥,学生学的消极。
新课程改革推进后,教师逐渐认识到要给学 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盒饭变成了自助餐。在自助餐的选取上也注意鼓 励学生自主探究,采取多种途径,或进行问题导 学,或分层设计等等,不再是简单的喂饭。
(2)可汗微课:
可汗微课,主要是以写字板方式呈现,适用对象更 加的广泛不仅仅是学生,也可以是普通的民众,但由于 缺乏在线学习支持要素,特别是以应试为主要评价依旧 的当下,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掌握。
(3)TEDEd微课:
TED Ed 可以视为 FliBaidu Nhomakorabea Teaching 这种教学理论的实践产物。Flip Teaching首先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影片,读完课本的指定章节并思考相关的 问题;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必须汇报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运用网 络工具);老师在上课前搜集每个学生发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针对学生疑 问的部分制作教材;在课堂上使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即老师只是旁听或是适 时加入与个人或小组的讨论。这样就能够尽量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老师 则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TED Ed的教学互动性较好,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较高,明显增加学生和 教师的负担,对目前普遍较大的班额也无法做到针对性辅导。
学数字媒体公司移动端学术科研平台“壹学者” 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从2010—2014年间,以 “微课程”为关键词的文章共计38篇被人大复印 资料收录,其中2014年出现峰值25篇,“微课程” 关键词收录系数为0.39474,发文质量偏高。收录 文章100%分布在教育类中。与“微课程”关联的 热词有111模式、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微 学习、碎片化学习、微时代、远程教育、文明形
们发现,微课具有以下普遍特征:(1)以视频 为载体,便于学习和传播;(2)时间短,一般 不超过15分钟;(3)容量小,讲解内容不可再 分;(4)独立性强,一般无需借助其他途径和 信息就能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1)佛山微课:(引入佛山微课视频)
佛山微课包含必要的课程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 评价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学习的支持要素,如练习指导、课后测试、 在线数据收集和分析等,这种微课程可针对学生正式或非正式学习,适合学 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应用于课后学习,校外学习, 校本研修等等。姑且不论学生是否在课后有时间来观看此类视频,完成相应 的作业,如果我们将此类课程直接应用到课堂中,将直接弱化新课改以来一 直强调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在视频中教师将重点、难点都分解 讲清楚了,在课堂上教师将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其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放映 员,偶尔的点拨和插入,无法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5.心理学研究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信息接收过程中, 五种主要感觉吸收信息的比率分别是:视觉 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肤觉占 1.5%,味觉占1%,其中视觉与听觉占比最大, 协同作用后占比高达94%,在学习中的意义 是显而易见的。
二、微课及其实践
1.什么是微课
近年来,微课的研究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但是对微课还是缺乏共性的认识。微课的雏形 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 McGrew 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 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了“Micro—Lecture” 的概念,国内专家将其译成微课程,从此开始 了我国的微课程研究。本土关于微课的实践从 佛山胡铁生提出“微课”开始。
黄侃先生在北大任教时,课堂之上, 他讲到要紧的地方,有时会突然停下来, 对学生说,这段古书后面隐藏着一个极 大的秘密,对不起,专靠北大这几百块 钱薪水,我还不能讲,谁想知道,得另 外请我吃馆子。
互联网时代中的历史教学
——微课及其运用
江苏省大港中学 蒋其君
一、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背景
1.学习环境的变化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要重 新思考“学校是知识的集散地,教师 是知识的拥有者”这样的观点。
2.学习工具、学习习惯等变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网络环境触手可及,智能手机和 Pad的普及让移动学习更加便捷,95后、 00后的学生更加适应的碎片化学习。
3.学习方式转变面临着瓶颈突破
借助中国知网,笔者以“微课程”为关键词 进行检索,我们发现有关微课程的文章数目呈现 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3、2014年呈现出 井喷式的增长。
年代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数量 5 10 48 392 1495 91
有关“微课程”的发文质量也偏高。借助人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