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水源枯竭
河水漏失 泉水干涸
天然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人为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 •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 天然建筑材料
东嚷口滑坡治理工程全景
格构锚固工程
兴山县金乐滑坡治理工程
施 工 前
施 工 后
秭归县白水河与巴东县赵树岭滑坡专业监测
白水河滑坡专业监测
赵树岭滑坡滑坡专业监测
兴山县鹰嘴岩滑坡与巴东县红石梁滑坡搬迁避让工程
鹰嘴岩滑坡
红石梁滑坡
地质灾害治理与市政工程相结合
地质灾害治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地质灾害治理与环境美化相协调
工程措施
长 早 演 参 相 多数 防 期过 期 化 数 互 场据 治 安程 识 机 裂 作 信挖 效 全控 别 理 化 用 息掘 果 性制
内容
数
因
三峡库区滑坡
据
素 地质灾害研究学术观
采 集
研究方法
理现 模 现 数 数 论场 型 场 值 据 分试 试 监 模 挖 析验 验 测 拟 掘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激光扫描仪 SNMR 微震 土壤水势、水分、基质吸力仪 全自动气象要素装备 地下水位计 钻孔倾斜仪 土压力盒 钢筋计 光纤传感器
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学术思想指导下的矩阵式时空数据 (2)不同类型滑坡形成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3)滑坡岩土体原位试验成果偏少 (4)滑坡-防治结构体系作用机理研究起步较晚 (5)滑坡防治工程立体监测网与多场监测成果较少 (6)滑坡地质灾害数据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低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在矿床 中部 大 型采空 区、巷 道 区段 ,开采 长度 达 100m,采用 留矿法 采矿形 式形 成大 面积 采空 区 0
空场 ,因此上覆岩体变弯 ,其拉应力和压应 力超过极 限时 ,矿柱遭破坏 ,则引起岩体移动 、下沉造成地 表
出现 裂 缝 。
从分析可知 :矿柱 的强度 、数量及 宽高 比是引起 岩体移动决定 因素 。当矿柱受力达极 限时 ,则宽 高 比
口加工 区、大连开发 区第九 中学 、金 源南里社 区 、公 安驾校 、工人大学及消防 中心等地段 ;北 矿主要分 布 在 8号路井 口及软件学院等地段 。本文论 述 了地 面塌
例 ,塌陷坑 中心深 10~ . . 2 0m,沿 矿体走 向为长 轴 , 中心偏矿体上盘方 向 ,长轴方 向长度 1. 13~3 . 0 5m, 短轴方 向长度 60~l. . 87m。近期形成 的椭 圆形塌 陷
棱 柱体 的形 式沿 上盘移动角向采空区下滑 ,便形 成采
空 区地 面 塌 陷 。
后 顶板地 表 的变形 模 拟试 验 ,当矿 体倾 角 为 6 。 5, 高 日为 7c 为 3 7 / m ,6 为 6 1 / m ,A m, . 2gc : .6 gc 为 06 . 。顶板 的破 坏下 部 倾 覆 ,而 上 部 向上 、翘 曲。 属坍塌破 坏 ,如 图 2 。当矿体倾 角 为 6 。 5 ,高 日为
一
径 1 2m的塌坑组成 。 ~ 碟形 、椭 圆形塌陷坑 形如椭 圆形碟 ,中心 深 1 ~
21,沿矿体 走 向为 长轴 ,中心偏矿 体上 盘方 向。最 I T 大长轴 6 0m,最 大短轴 4 0m,17 9 2年 以后发 生。以 大连金源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西墙外的金三路与金 二路 交汇处和公 安驾 校两 个相 邻 地 段 3个地 面 塌 陷坑 为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地面塌陷是指地面发生由于地下空洞形成或者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表塌陷现象。
塌陷地表的形成会对周围环境、基础设施和人类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评价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岩土力学、水文地质等方面分析地面塌陷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首先,地质背景是评价地面塌陷稳定性的基础。
地质背景包括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下水位、地下水动力学等。
地下空洞的形成与地层的组成、地质构造的发育密切相关。
例如,破碎的岩石层或者易溶的岩层容易形成地下空洞。
因此,通过对地质背景的详细研究,可以预测和评估地下空洞的形成潜力和地面塌陷可能性。
其次,岩土力学参数是评价地面塌陷稳定性的关键。
岩土力学参数包括土壤的压缩性、强度、剪切性和抗渗性等。
压缩性和强度是评估地质背景中的地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采集地下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可以确定土壤的各种力学参数。
同时,要考虑地层中可能存在的脆性岩体、岩石的断裂和溶洞等特殊地质现象,以及它们对地下空洞形成的影响。
此外,水文地质条件也是评价地面塌陷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地下水位的降低是引起地下空洞形成和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动力学是评估地面塌陷稳定性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下水位的观测和监测,可以确定地下水位的波动范围和变化趋势,从而预测地面塌陷的可能性。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进行地面塌陷稳定性的评估。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估是根据地质、岩土力学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面塌陷可能性的综合评价。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判定地面塌陷的可能性,确定地面塌陷风险区域。
定量分析则是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地质背景、岩土力学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地面塌陷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背景、岩土力学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准确评价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评价标准
顶板埋深(H)或其与
安全临界厚度比(H/H0)
说明
不稳定
正在持续扩展或间歇性缓慢扩展
------
正在活动的土洞,因促进其扩展的动力因素在持续作用,不论其埋深多少,都有塌陷趋势
基本稳定
休止状态
H<10米或
H/H0<1.0
不具备极限平衡条件,具塌陷趋势
10米<H<15米或
1.0<H/H0<1.5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级别
塌陷、变形面积(km2)
巨型
>10
大型
1~10
中型
0.1~1
小型
<0.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滑坡要素
稳定性差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好
前缘
前缘临空,坡陡且常处于地表径流冲刷之下,有季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
前缘临空,有季节性地表径流流经,岩土体较湿,坡度30~45度
<10
<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级别
规模
巨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20米
大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10~20米
中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3~10米;或长<1千米,宽10~20米
小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3米;或长<1千米,宽<10米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红层丘陵区、坡积层、构造抬升区,暴雨久雨。中小型滑坡,中速、滑程远
丘陵残积缓坡区,冻融滑坡。规模小。低速蠕滑。植被好,顺层滑动
缺少滑坡形成的临空条件,基本上无自然滑坡,局部溜滑
泥石流
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重,坡面泥石流多,10条沟/20千米以上,活动强,超高频,每年爆发可达10次以上。沟口堆积扇发育完整、规模大。排泄区建筑密集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概要
⑧查明地面塌陷历史,计算平均密度,划分危险区
塌陷危险区
重度危险区
中度危险区
轻度危险区
平均密度
>1处/k㎡·10a
影响
塌陷活动强烈,可能造成 人员伤忙,房屋、道路、 环境破坏较重
0.2~1处/k㎡·10 a
塌陷活动较强烈,可能造 成人员伤忙,工程设施和 环境受到破坏
<0.2处/k㎡·10a
塌陷活动微弱,主要表现 为地面沉降和开裂,工程 设施和环境受到轻微破坏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 机制
重力致塌模式
主要发生 地方
在地下水位埋藏深、溶洞及土洞发育的地区。
冲爆致塌模式
地下暗河的下游。
振动致塌模式
荷载致塌模式
在岩溶发育地区,地震、爆破或机械振动等经常引发地 面塌陷。
地面塌陷实际上常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例如,洞顶的土层在受到潜蚀作用的同时,往往还受到 自身的重力作用。
基本无塌陷区
基本为0
基本无危害
<二>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 ①地形地貌测绘 测绘比例尺1:5000~1:10000,根据需要可更大 宏观地形地貌 :河流、分水岭、台地、阶地、溶蚀洼地、地表岩溶洞湖、地下岩溶湖 等位置,界限 微观地形地貌:溶沟、漏洞、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洞、塌陷坑、岩 溶泉
?人类经济活动情况包括城市村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趋势及其他地面塌陷的关系查明地面塌陷历史计算平均密度划分危险区塌陷危险区平均密度影响塌陷危险区平均密度影响重度危险区1处k10a塌陷活动强烈可能造成人员伤忙房屋道路环境破坏较重中度危险区021处k10a塌陷活动较强烈可能造成人员伤忙工程设施和环境受到破坏轻度危险区02处k10a塌陷活动微弱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和开裂工程设施和环境受到轻微破坏基本无塌陷区基本为0基本无危害二工程地质测绘要点?地形地貌测绘测绘比例尺1
北京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技术指南(试行)
附录E(资料性附录)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评价表 15
附录F(资料性附录)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工作调查评
估表
16
附录G(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工作调查评估表
17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工作调查评估
表 18
附录J(资料性附录) 已销账地质灾害隐患点回访表
19
附录K(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专家评审表 20
本指南按照GBΛ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提出和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搬迁避让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现场调查核实危害对象已经全部搬离地质灾害危害影响区域时,应进行销账。
险情未彻底消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应进行销账。部分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应进行销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级为一级的项目,销账前应有不少于3个水文年的运行及监测资料,二、三级的地质灾害治 理工程项目,销账前应有不少于2个水文年的运行或监测资料。
区国土分局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经排查认为符合销账条件的,向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提出销账申请。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委托专业队伍进行地质灾害销账调查并组织专家评审。专业单位对搜集的资 料进行分析、现场核查并综合评判后,提出销账调查报告。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销账调查报告进行评审。台账中登记的一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影 响集镇、医院、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评审,应不少于5名专家,二级和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销 账评审,应不少于3名专家。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
评价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岩溶塌陷区是指地下溶蚀作用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地下空洞崩塌的地区。
由于岩溶塌陷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选择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行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主要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工程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地质条件是评价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
岩溶塌陷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下空洞多,土壤稳定性较差,这些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其次,水文条件也是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岩溶塌陷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地表沉降和地下空洞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建设用地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就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和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因此,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水文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最后,工程条件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溶塌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如果建设用地在工程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就会增加建设成本,降低建设效益。
因此,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条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
综上所述,岩溶塌陷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工程条件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才能确保城乡建设用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岩溶塌陷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特殊地理资源,促进岩溶塌陷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报告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报告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对_____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旨在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排查区域概况本次排查的区域位于_____,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河谷等地貌类型多样。
地层岩性主要包括_____等,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
三、排查工作开展情况(一)排查组织与实施成立了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排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排查方案和工作流程。
排查工作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遥感解译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排查内容1、对已登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查,核实其稳定性、威胁范围和威胁对象等变化情况。
2、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山区居民点、交通干线、水利设施、工矿企业等人员密集区和重要工程设施周边。
3、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和发展趋势,评估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四、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特征(一)滑坡共发现滑坡隐患点_____处,主要分布在_____。
滑坡体规模大小不一,最大的滑坡体长约_____米,宽约_____米,厚约_____米。
滑坡体物质主要为_____,滑面形态多为_____。
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为_____。
(二)崩塌发现崩塌隐患点_____处,主要集中在_____。
崩塌体规模一般较小,多为_____。
崩塌体物质主要为_____,崩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三)泥石流排查出泥石流隐患沟_____条,分布在_____。
泥石流沟谷形态多为_____,物源丰富程度不同。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_____。
(四)地面塌陷发现地面塌陷隐患点_____处,主要位于_____。
地质灾害评价标准【呕心沥血整理版】
顶板埋深(H)或其与
安全临界厚度比(H/H0)
说明
不稳定
正在持续扩展或间歇性缓慢扩展
————-—
正在活动的土洞,因促进其扩展的动力因素在持续作用,不论其埋深多少,都有塌陷趋势
基本稳定
休止状态
H<10米或
H/H0<1.0
不具备极限平衡条件,具塌陷趋势
10米<H<15米或
1.0<H/H0<1.5
<10
<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级别
规模
巨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20米
大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10~20米
中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3~10米;或长<1千米,宽10~20米
小型
长度>1千米,地面影响宽度<3米;或长<1千米,宽<10米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形变位移
微小、缓慢,但近滑动阶段形变位移速度加大。主要属深层蠕变
显著并迅速增快,而后又复逐慢,主要属剪变
变小变缓,部分出现与原滑动方向相反者.属蠕变与剪变的综合
滑坡体形成与
滑坡动态
出现斜坡弧形裂缝,逐步形成滑坡床的雏形
滑坡体形成,继而在滑动中破坏成滑坡,产生各种裂隙
形成滑坡斗,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湖、凹陷,塌陷,凸丘,出现潜蚀碟形地及崩塌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级别
塌陷、变形面积(km2)
巨型
>10
大型
1~10
中型
0。1~1
小型
<0。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滑坡要素
稳定性差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好
石嘴山市矿区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建议
石嘴山市矿区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建议[摘要] 在分析石嘴山市矿区地面塌陷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地面塌陷分区稳定性评价和危害性评价,并提出了回填、建筑设计的改进、避让等防治建议。
[关键词]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危害性评价灾害防治1.基本概况石嘴山市矿区地面塌陷集中分布于石嘴山矿区和石炭井矿区,两处均属大型地面塌陷。
1955年煤矿投产以来,采用“走向跨落式”分段综采的采煤工艺,因此造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已累计毁房上千间,致使原石钢公路基本废弃,运煤铁路专线的路基逐年下沉。
由于塌陷区紧邻市区,地面塌陷使得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矿区及周围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发展。
2.矿区地面塌陷现状2.1分布及规模石嘴山矿区的地面塌陷位于石嘴山市区西侧,属石嘴山一、二矿采区,地面塌陷区由大小20多个陷坑组成,较大的有12个(按地表标志合并为四个),塌陷区总面积6.97km2。
石炭井矿区的地面塌陷位于石炭井一、二、三、四矿采区,塌陷总面积8.21km2。
除四矿塌陷独立外,一、二、三矿的六个大的陷坑南北相连,构成大型地面塌陷区。
2.2基本特征(1)石嘴山矿区地面塌陷石嘴山矿区地面塌陷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时代的古小窑,而大规模的塌陷则起始于1955年石嘴山一、二矿建成后,塌陷范围由东向西、由中心向南北逐步扩大,最后形成现今的规模。
塌陷区总体呈45°走向,长约5800m,宽800-1450m。
根据矿区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平面图,结合塌陷区地表形态和易于识别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标志等,将石嘴山塌陷区归并为两个塌陷区、四个塌陷坑。
各塌陷区、陷坑的特征见下表:(2)石炭井矿区地面塌陷石炭井区地面塌陷的地表变形相对较微弱,塌陷幅度也较小。
石炭井矿区塌陷区位于石炭井一、二、三、四矿采区,除四矿塌陷面积较小、相对独立外,一、二、三矿塌陷基本相连,塌陷面积为8.206km2,塌陷最深处约9m。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四、稳定性评价 包括:
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1、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的方法评价,参照中国地质环境监
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关于塌陷
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最大深度613m,坑口东西长600m,南北宽420m,
Hm= 100 M 2.2
4.7 M 19
HHmm==6.21200.11M0M03M2
M
1.5
16
2.5
Hm= 100 M 1.2
Hm= 100 M 2.2 7.0 M 63
4.7M 19
Hm= 100M 1.5 6.2M 32
Hm=7.0100MM 63 1.2
急倾斜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倾角55~90°)
采
1、底板移动角、边界角大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空
区
Ⅱ
地
L2
面
Ⅰ
塌
L1
S1 S2 Ⅰ'
L
陷
稳
Ⅱ'
定 性
Ⅱ
L2
L1
地表
L
Ⅱ'
评
M=H Li
价
β0 β
α
采 空 区 地 面 塌 陷 稳 定 性 评 价
2、底板移动角大于煤层倾角、边界角小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Ⅲ
L2
Ⅰ
L1
S1 S2
Ⅰ'
2、开采情况
开采历史、现状和将来 包括:建井时间、闭矿时间、主井深度(开采水平)、倾 向宽度、走向长度、采矿方式、顶板管理方式、开采煤层、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定
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属破坏性影响区,为不稳定的采空区
性
范围。反之,当采空区顶板埋深(H)大于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Hli)
评
时,对应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为基本稳定的采空区范围。
价
同时结合地表移动盆地理论,以采空区顶板埋深(H)等于最大
导水裂隙带高度(Hli)时对应的顶板埋深点(或线)为起算点,根
育情况、坑坡崩塌滑坡情况、回填情况)、塌陷坑的形态、排列 方式、分布与采空区的对应关系、发生时间等
四、稳定性评价 包括:
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1、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的方法评价,参照中国地质环境监
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关于塌陷
基本 稳定
塌陷已部分充填改造, 植被较发育
疏松或稍 密,呈软塑 至可塑状
其下有地下水流通 接近或达到休止状态
道,有地下水活动 的塌陷,当环境条件改
迹象
变时可能复活
稳定
已被完全充填改造的塌 陷,植被发育良好
较密实,主 要呈可塑状
无地下水活动迹象
进入休亡状态的塌陷, 一般不会复活
2、采空区稳定评价
采
(1)评价方法
采
1、底板移动角、边界角大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空
区
Ⅱ
地
L2
面
Ⅰ
塌
L1
S1 S2 Ⅰ'
L
陷
稳
Ⅱ'
定 性
Ⅱ
L2
L1
地表
L
Ⅱ'
评
M=H Li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讲义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二、我国地面塌陷分布的特点
2、南方岩溶塌陷区
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集中、面积 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176.08×104km2。气候温热湿润,植被 茂密,地质构造多为紧密的褶皱和密集的断块,现代岩溶十分发 育。
裸露岩溶区和半裸露岩溶区的面积占碳酸盐岩总面积的41.3%, 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省。 湖南省岩溶塌陷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再其次为贵州、云南、四川。
二、我国地面塌陷分布的特点
1、北方岩溶地面塌陷区
长江以北,由于华北地台大多为大型宽缓的褶皱和断块构造, 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少,岩溶发育程度不高,除古代的岩溶洞穴 系统有部分残留外,现代岩溶主要以溶蚀裂隙为主。
岩溶地面塌陷大多集中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如辽宁省的 南部、山东的泰安、枣庄、莱芜、河北的唐山、秦皇岛柳江盆地、 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南、淮北等地。
地下空洞的形成,可以是自然力,也可以是人工挖掘的结果。 在可溶盐岩分布区的岩溶洞穴包括各种形态的溶洞、溶隙、 管道等。一般而言,当可溶岩岩性较纯,岩层厚度较大,出露分布 广,断层较发育、岩层较破碎时,岩溶较易发育。
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控制,多发育 于浅部,向深部逐渐减弱。浅部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交 替强烈,一般连通性较好,成为塌陷物质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塌陷坑与开口洞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洞穴愈大,塌陷规 模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 地下井巷系统是最易引发地面塌陷的一种人工洞室。
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分析
山前缓坡、中高阶地
不发育 <100, 富水性贫乏 水位埋深≥15m,水位变化小
<5
均—可塑—硬塑粘性土 ≥30
台地、坡地、高阶地
作者简介:吴燕舞(1982~),男,岩土工程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目前工作于广东省佛山地质局,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等相关工作。
074 / RESOURCES
2019 年第六期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WESTERN RESOURCES
表 2 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综合评估表
评估指数
X≥3.5
3.5>X≥2.5
2.5>X≥1.5
X<1.5
稳定性分级
不稳定 (极易塌陷)
较不稳定 (易塌陷)
基本稳定 (不易塌陷)
稳定 (不塌陷)
2.3 计算岩溶地面塌陷评估指数 根据评估对象的地质环境条件,每要素均最接近的等 级进行赋值(即确定 7 个要素的量值 xi ),之后按式(1)计算 评估指数。计算出评估指数后评估岩溶地面塌陷的稳定性 (表 2)。
∑ X
=
1 7
7 i=1
xi(1)
式中:X —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估指数; xi —二级量化指数判别因子的量值。
WESTERN RESOURCES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2019 年第六期
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分析
吴燕舞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佛山 528000 摘 要:本文通过从影响岩溶地面塌陷的众多要素中抽取主要评估因子,建立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和半定量 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预测评估,并结合实例,对拟建工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估因子
强发育 ≥1000,富水性强
建筑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摘要: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是现行标准、规程强条规定的内容,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和岩土工程条件两方面对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工程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14.3.3,第9款规定进行“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天然地基评价”中规定应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4.6.2第1款“场地稳定性评价”,对“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及很少。
各位同行在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往往感到需要论证的内容不是太多就是无从下笔。
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在济南地区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新型的建构筑物、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多样,该文观点和阐述仅是一管之见,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指对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包括:断裂、地裂缝、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塌陷、建筑边坡等影响场地整体稳定性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评价。
场地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初勘阶段的主要任务,详勘阶段应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在(GB 50021-2001) (2009年版)论述较笼统,但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岩土工程评价”中明确了分析评价的内容。
场地稳定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1 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
针对拟建场地及附近是否存在活动性断裂;2 场地地震效应,主要针对场地所处的基本地震烈度区划,划分出场地地段;3 是否发育直接危害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
水泥地面称重指标
水泥地面称重指标水泥地面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地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
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经常需要对水泥地面进行称重,以确保地面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
水泥地面的称重指标包括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防滑性。
首先,水泥地面的承载力是指地面能够承受的荷载大小。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需求,水泥地面的承载能力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在工厂和仓库等需要使用重型设备和车辆的场所,水泥地面需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确保地面不会发生塌陷或损坏。
因此,在进行水泥地面的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所需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地面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其次,水泥地面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称重指标。
稳定性指的是地面不会发生变形或下沉,从而影响地面的使用功能。
水泥地面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材料,以保证地面的稳定性。
例如,在地面施工时,需要首先进行地面的基础处理,确保地基够稳固。
此外,还需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泥水灰比和摊铺厚度,以保证地面的稳定性。
第三,水泥地面的耐久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称重指标。
耐久性指的是地面可以长时间地保持稳定和完整,不容易发生损坏或破坏。
水泥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重物的冲击、摩擦和腐蚀等影响,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耐久性。
为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水泥材料和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以提高水泥地面的耐久性。
此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增强导筋和添加纤维等技术,提高地面的耐久性。
最后,水泥地面的防滑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称重指标。
防滑性指的是地面表面的摩擦系数,避免人员和车辆在地面上发生滑倒或打滑的现象。
水泥地面在表面处理时,需要考虑到地面的防滑性,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添加防滑剂、进行刷毛处理或使用特殊的防滑涂料等方式,提高水泥地面的防滑性能。
综上所述,水泥地面的称重指标包括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防滑性。
这些指标对于确保水泥地面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保持稳定和完整,具有较高的耐久性以及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自然因素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岩溶发育对地基稳定的不利因素,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控制因素与发展趋势,并介绍相关评价方法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岩溶塌陷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我国是岩溶发育的国家之一,岩溶塌陷是我国六大类地质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为2×106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
在川、黔、滇、桂、湘、鄂诸省呈连续分布,面积达5×105km2,是我国的主要的岩溶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各种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综合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与经济易损性,开展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水(特别是具有侵蚀性、腐蚀性的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
其发育基本条件为:1.具可溶性岩石;2.具溶蚀能力的水;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
岩溶塌陷(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
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溶洞。
其发育基本条件见下图:实践中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危害形式:1.地基承载力不足;2.地基不均匀下沉; 3.地基滑动; 4.地表塌陷;图1岩溶塌陷框图3.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岩溶的发育与分布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个体岩溶变异性很大。
无论何种岩溶其发育也有其共性,其中岩性与气候条件是基本,地质结构与地壳运动控制宏观,地形地貌影响强弱。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表4.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是在查清岩溶区构造特征、岩溶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重点对已产生的和潜在的岩溶塌陷发展趋势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判释 ,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地段和危害程度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消除、治理和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密实,主 要呈可塑状
无地下水活动迹象
进入休亡状态的塌陷, 一般不会复活
2、采空区稳定评价
采
(1)评价方法
空
对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法。
区
定性评价根据采空区顶部覆岩稳定平衡状态、地面塌陷活动
地
状况及塌陷趋势等进行评价;
面
定量评价是通过计算采空区最大冒落带高度和最大导水裂隙
M 19
2.2
HHmm==6.21200.11M0M03M2
M
1.5
16
2.5
Hm= 100 M 2.2 Hm=
100 7.0 M
M 63
1.2
4.7M 19
Hm= 100M 1.5 6.2M 32
Hm=7.0100MM 63 1.2
急倾斜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倾角55~90°)
7.5h 293
h:为回采阶段垂 高
M:为煤层的法线 厚度
(3)地表移动计算(角量参数法)
评价引用地表移动盆地理论,在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影响范 围内,从中心向边缘一般依次可划分出冒落塌陷带、移动裂隙发 育带和轻微变形带三个带。冒落塌陷带、移动裂隙发育带较难划 分,并且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均划为不稳定区段,轻微变形带 划为基本稳定区段。
采空区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二OO九年十二月
主
前言
要
地面塌陷成因类型
内
稳定性评价的基础
容
采空区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及相关规范
一、前言
二、地面塌陷成因类型 岩溶型塌陷、土洞型塌陷、冒顶型塌陷 本次针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三、稳定性评价的基础 1、矿层(煤层)特征
包括层数、每层厚度、间距、产状、顶底板单轴饱和抗压 强度。要有勘探剖面图(要求能控制评价区)。
2、开采情况
开采历史、现状和将来 包括:建井时间、闭矿时间、主井深度(开采水平)、倾 向宽度、走向长度、采矿方式、顶板管理方式、开采煤层、
3、采空区的分布特征 复杂的采区可以分片进行统计,包括:沿走向长度、倾向
宽度、开采深度(最大、最小)。 要有与勘探剖面图一致作采空区剖面图,要求能控制采区。
4、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包括:变形特征和趋势(伴生裂缝情况、充水情况、植被发
育情况、坑坡崩塌滑坡情况、回填情况)、塌陷坑的形态、排列 方式、分布与采空区的对应关系、发生时间等
四、稳定性评价 包括:
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塌
带高度,以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作为评价采空区是否形成地面塌
陷
陷、地表发生裂隙变形的判定指标。
稳
当采空区顶板埋深(H)小于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Hli)时,对应
定
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属破坏性影响区,为不稳定的采空区
性
范围。反之,当采空区顶板埋深(H)大于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Hli)
评
时,对应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为基本稳定的采空区范围。
计算中的移动角和边界角经验值:取自《开采规程》中与调查 区的采空区覆岩条件基本相近的经验值。其中当α<50°时按照附 表5-3(按覆岩性质区分的地表移动一般参数综合表)中,根据覆 岩类型(单轴抗压强度)对应的移动角和边界角经验值取值;当α >50°时,顶底板的移动角和边界角参照附表5-1(典型工作面观 测站地表移动实测参数表)及附表5-2(部分矿区地表移动实测参 数表)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取值。
坚硬(40~80)
中硬(20~40)
软弱(10~20)
极软弱(<10)
最大导水裂隙Hli带=1高.21度00M(Mm2).0 8.9
Hli = 100 M 5.6
1.6 M 3.6
Hli
=1.210H0liM=
M 3.11200.0MM58..09
4.0
Hli =
采
1、底板移动角、边界角大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空
区
Ⅱ
1、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的方法评价,参照中国地质环境监
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关于塌陷 体稳定性定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地面塌陷体稳定性评价为单体评价。
塌陷体稳定性定性评价标准
稳定性 分级
塌陷微地貌
堆积物性状
地下水埋藏及 活动情况
说明
不稳定
塌陷尚未或已受到轻微 充填改造,塌陷周围有开 裂痕迹,坑底有下沉开裂 迹象
疏松、呈软 塑至流塑状
有地表水汇集入 正在活动的塌陷,或 渗,有时见水位, 呈间歇缓慢活动的塌 地下水活动较强烈 陷
基本 稳定
塌陷已部分充填改造, 植被较发育
疏松或稍 密,呈软塑 至可塑状
其下有地下水流通 接近或达到休止状态
道,有地下水活动 的塌陷,当环境条件改
迹象
变时可能复活
稳定
已被完全充填改造的塌 陷,植被发育良好
价
同时结合地表移动盆地理论,以采空区顶板埋深(H)等于最大
导水裂隙带高度(Hli)时对应的顶板埋深点(或线)为起算点,根
据采空区覆岩岩性组合特征,选择移动角和边界角参数经验值,
计算地表移动范围,其中采用移动角计算所得范围列入不稳定区
段,采用边界角计算所得范围列入基本稳定区段。
采 空 区 地 面 塌 陷 稳 定 性 评 价
100 M Hli
=
100 5.0 M
M 8.0
3.0
5.6
1.6 M 3.6
Hli= 100M 4.0 3.1M 5.0
Hli
= 1005.0 M
M 8.0
3.0
H最m=大2.冒1100落M带M1高6 度2.5计算(m)
Hm=
100 4.7 M
岩性
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 最大冒落带高度
(m)
(m)
备注
坚硬
Hli
100Mh 4.1h 133
8.4
Hm=0.4~0.5Hli
中硬、软 弱
100Mh
H li
100Mh 8.4 4.1h 133
Hli 7.5h 293 7.3
Hli
100HMm=h 0.74.~3 0.5Hli
(2)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的计算方法
本次选用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字[2000]第81号文关于颁发《建筑 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经验公 式进行计算。或者使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中的经验公式
缓、中倾斜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倾角为0~54°):
覆岩岩性 (单向抗压强度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