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讲解(易懂)

合集下载

免抵退计算原理(最通俗易懂最实用最清晰的,让你豁然开朗)

免抵退计算原理(最通俗易懂最实用最清晰的,让你豁然开朗)

另外,教材上还有一个所谓“免抵税额”,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概念,它只有“免、抵、退”计算办法下才存在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指由于理论上应退的税(即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计算出来的,但退只退了其中一部分,而没有退的那一部分就是出口免征的税和已经抵顶内销的那块进项税,即免抵税额。所以,它才会等于“;的计算方法最初是出于对付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生产企业而制定的一种特殊的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后推广到所有的生产性的企业。该方法的采用一方面缓解了对国家退税的压力,又应对了企业利用虚假会计核算来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
(二)解释
(1)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那么,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4万
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
征、退差额进企业成本:100×60%×(17%-15%)=1.2万
(2)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120-40)×(17%-15%)=1.6万
(也可以写成教材上的格式: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7%-15%)-40×(17%-15%)=1.6万)
因此: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7-1.6)=-5.2万
第四、如果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意味着内销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并且还有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即教材中所称的“期末留抵税额”),因而可以进行退税。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都
第一、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
第二、为了防止多退税,政府决定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来退税。如此可以减少政府支付的退税额。这就是所谓的“免、抵、退”。

通俗理解免抵退税

通俗理解免抵退税

内核在说明公式之前, 先讲清楚增值税内核: 销项税-进项税。

只不过在出口环节(按照马兆瑞老师的思路)进一步区分为: 内销销项税, 外销销项税。

如下图:因为销项-进项=应纳, 因此只有: 销项-进项<0(即应纳税额小于0, 图中-A)才会有有留抵的事情第一个核心公式: 应纳税额-A=销项税(仅内销)-进项税为什么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 要从进项税中剔除出来, 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虽然是出口创汇, 国家支持, 但是财政上面把出口产品原材料的进项税全退给你, 有点吃不消, 所以有一部分进项税国家要留下, 所以要从进项税中剔除出来, 计入主营成本中。

实际上, 很多国家鼓励出口的服务业、技术、退税率=征税率, 也就是进项国家全部退给你。

不得免抵税额=FOB*国家要留下的部分=FOB*(征税率-退税率)问题是, 既然是从进项税中剔除, 按理应该要用外销产品进项税*(征税率-退税率), 为啥用出口商品的FOB呢?——————因为会计上核算困难, 你购买原材料、生产的时候, 把东西分成两块, 一块生产内销产品, 一块生产外销产品么?肯定不是啊, 这样核算会太麻烦了, 而且也容易钻空子, 因此直接用出口部分离岸价FOB(这个海关可以直接监控, 方便获取价格)来代替外销货物进项税。

经过丰富后第一个公式: 应纳税额(-A)=销项税-(进项税-不得免抵税额)那么, 就按照-A来退税么?为何要计算B?如果按照-A来退税, 你会发现一个班问题, 就是国家不仅把外销产品的进项税退给你了, 而且还把内销产品的进项税退给你了, 这时, 其他做国内贸易的工厂就不干了: 凭什么我们进项税只能结转, 留抵, 而其他外贸企业即便是内销的产品也能退税?所以有了第二个公式:免、抵、退税额(B)=FOB*退税率, 这里免抵退税可以理解为:外销产品进项税至于为何要用FOB ,见上述。

因此, 出口退税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比较你的应纳税额-A 和出口产品对应的进项税, 按照少的给你退。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各位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免抵退税计算方法,通过案例给大家详解一番,让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一、先搞清楚免抵退税是咋回事。

1.1 啥叫免抵退税。

简单说,免抵退税就是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免”呢,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等已经缴纳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退”呢,就是如果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2 为啥要有这政策。

这政策可太贴心啦!它能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增强咱们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像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

二、案例来啦,看看咋计算。

2.1 案例基本情况。

假设有个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内销又出口。

某季度内销货物销售额是100万元,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当期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是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是5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3%,出口退税率是10%。

2.2 计算过程第一步。

先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就好比是要把出口货物中不能享受退税优惠的那部分税额给揪出来。

计算公式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增值税税率出口退税率)。

在这个案例里,就是200×(13% 10%) = 6万元。

2.3 计算过程第二步。

接着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内销货物销项税额 = 100×13% = 13万元,那么当期应纳税额 = 13 (30 6) 5 = -16万元。

三、最后看看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

3.1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退税率,也就是200×10% = 20万元。

3.2 应退税额的确定。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免抵退是个在税收领域中有点复杂但又挺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

要理解免抵退的计算公式,咱们得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啥是免抵退。

“免”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减外销产品应退税额;“退”就是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咱们来举个例子哈。

假设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这个月内销服装销售额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 13 万元;外销服装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退税率 10%。

这个月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是 30 万元。

那先算一下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公式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假设汇率是 7,那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是 200×7×(13% - 10%) = 42 万元。

这时候,进项税额转出 42 万元,那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30 - 42 + 13 = -9 万元。

应退税额就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也就是200×7×10% = 140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是负数,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9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40 - 9 = 131 万元。

再比如,另一家企业这个月的情况又有点不同。

内销销售额 80 万元,销项税额 10.4 万元;外销销售额 150 万元,退税率 11%。

购进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 25 万元。

同样的算法,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 150×7×(13% - 11%) = 21 万元。

进项税额转出 21 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25 - 21 + 10.4 = 14.4 万元。

应退税额是 150×7×11% = 115.5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14.4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15.5 - 14.4 = 101.1 万元。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含义:免税,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计算方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解释:此项的产生原因是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同。

 注: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的,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核定。

 (2)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 (4)确定免抵税额 2.如果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办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 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以此确定应退税额: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4)确定免抵税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免抵退税是指对应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结算后,可以获得退还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企业可以免除抵扣进项税额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

其中,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出口销售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金额,免税性质货物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货物,标准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例如,企业在一年内出口销售了100万元的货物,这些货物的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为13%。

因此,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免抵退税金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这个金额就是该企业可以获得的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接下来是免抵退税申请的流程和要求。

企业在申请免抵退税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首先,企业需要在每月的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申报应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销售金额和免税性质货物的标准税率。

然后,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将年度免抵退税金额进行汇总,并进行审计审查。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税务部门进行审查和核准后,企业才能获得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免抵退税申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出口货物的资格,即要有出口货物的合法合规的资格,包括注册登记、贸易许可证等。

其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免抵退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如在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等。

再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免抵退税金额进行审计,确保申请的金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企业需要配合税务部门的审查和核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

总结起来,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

医药行业出口药品免抵退税讲解

医药行业出口药品免抵退税讲解

医药行业出口药品免抵退税讲解概述医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出口药品对于提高国内医药行业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之一是对出口药品给予免抵退税政策。

免抵退税政策的目的免抵退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给予出口药品免抵退税的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负担,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免抵退税政策的适用范围免抵退税政策适用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药品。

具体而言,以下条件需要满足才能享受免抵退税政策:1. 出口药品必须是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合法药品,并取得了相应的药品生产许可证;2. 出口药品必须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合法的引进知识产权,并取得了相关证明文件;3. 出口药品必须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有明确的出口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出口操作;4. 出口药品必须符合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免抵退税政策的操作流程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企业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 企业需要在出口药品之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免抵退税资格,并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2. 相关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免抵退税政策的条件;3. 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在出口药品时,向海关申请办理免抵退税手续;4. 海关会对出口药品进行相应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并办理免抵退税手续;5. 企业可以按照海关的要求,办理出口手续,并获得免抵退税的相关文件。

免抵退税政策的效益通过免抵退税政策,企业可以享受以下效益:1. 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利润率;2. 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3. 促进医药行业的创新和技术提升;4. 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结论通过免抵退税政策,我国医药行业的出口药品能够获得税收优惠,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免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简单理解就是
免:对于外销的销项税额予以免除;
抵:外销的进项税额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退:抵扣下来还有还有剩余,予以退还
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
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举例:生产企业2023年6月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
销6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6万元,适用征税率17%,退税率13%,
计算应纳税款、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额=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100×(17%-13%)=4万元。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收入×征税率-(当期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17%-(16-4)=-1.8万元。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100×13%=13万元。

第四步:取当期“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者作当期应退税额,则免抵
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由于留抵税额1.8万元<免抵退税额13万元,因此当期应退税额=1.8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3-1.8=11.2万元。

因此,该生产企业2023年6月应交增值税0元,应退增值税1.8万元,免抵税额11.2万元
概括一句,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因为是负数),和退税上限,哪个小退哪个。

免抵退税是什么意思

免抵退税是什么意思

免抵退税是什么意思
免抵退税是指在跨境购物中,购买者可以获得退还的税款,而无需提供纳税凭证或抵扣其他税款的政策。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免抵退税可以激励国外游客购买更多商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免抵退税政策通常适用于非居民的购买者,即外国游客。

购买者在购物时可以向商家索取免抵退税申请表,填写个人信息和购买商品的明细。

同时,购买者还需要出示自己的护照和离境机票等证明身份和离境时间的文件。

商家会根据购买者填写的信息,为其开具退税单据,其
中包括购买商品的明细和税款金额。

购买者在机场的退税服务窗口出示退税单据和身份证明文件,退税员会核实信息后将退税金额转入购买者提供的银行账户或以现金形式发放。

对于购买者来说,免抵退税能够降低购物成本,提供额
外的购买激励。

而对于商家和国家或地区来说,免抵退税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消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提升国际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总的来说,免抵退税是一种为外国游客提供购物优惠的
政策,可以增加旅游支出和经济收入,对于促进旅游业和本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
法规进行查询和了解。


继续下一篇。

出口退税实务操作-口诀版-通俗易懂

出口退税实务操作-口诀版-通俗易懂

出口退税篇第一重:免抵退税的概念理解概念好比是武功心法,是必须要牢记于心的,当然一上来看到这么多公式和定义,头有一点大是正常的,能理解当然是最好,不能马上理解也不要紧,一步步来,联系实际例题来理解。

1、“免、抵、退”税概念:“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扣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扣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2、生产企业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出现留抵税额时A、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B、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例〗举例说明:某企业当月销售200万(其中外销120万,内销80万),外销单证当月收齐,当月进项20万(其中用于外销12万,用于内销8万),为便于初学者理解,征退税率一致,均为17%。

第一步,计算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外销120万*17%=20.4万应纳税额=内销80万*17%-20万=-6.4万由于留抵6.4万小于免抵退税额20.4万,套用公式A所以退税额=6.4万免抵额=20.4-6.4=14万元第二步,参照基本概念理解说明(这部分务必悟透)对外销增值部分免税:外销120万*17%-外销进项12万=8.4万内销部分应纳税额=内销80万*17%-内销进项8万=5.6万可以用外销进项12万抵顶内销应纳税额5.6万,所以该出口企业本月不需交税由于外销进项12万并未抵完,12万-已抵5.6万=6.4万,按概念中“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扣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扣完的税额予以退税”,应退6.4万元;免的8.4万加上抵的5.6万正好等于免抵额14万。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生产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税务政策。

其中,免抵退税政策对于生产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和正确处理免抵退税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还能确保企业在税务方面合规运营。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一、免抵退税的基本概念免抵退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一)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二)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三)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四)当期免抵退税额的确定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0三、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一)购进货物时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二)销售货物时内销: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外销: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三)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四)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五)申报出口退税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六)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四、实例分析假设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出口货物退税率为 10%。

免抵退税根本原理解析

免抵退税根本原理解析

“免抵退税”的原理、计算和账务处理"出口退税中的退税政策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照免抵退方法退税。

第二种是按照先征后退方法退税。

本篇主要是介绍免抵退方法退税的原理以及免抵退体系中的计算问题以及相关账务处理。

我们首先看免抵退体系原理图以及相关解释,然后再分析例题,解剖免抵退体系的实质。

免税是指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说得更通俗一点,那就是在出口的时候,不存在销项税额这个概念。

税法这样规定至少会让你在账务处理的时候少写几个字。

抵税是指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出口的货物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闭门造车”,也是要消耗原材料的、也是需要零部件的,也需要动力的。

这些所谓原材料、零部件、动力在采购或购买的时候是有进项税额的。

根据增值税原理,这些进项税额最后是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的。

现在的问题是出口销售免税,因此就不存在销项税额。

那么,这些进项税额如何处理呢?这些进项税额可以用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在免抵退体系下,抵税就这样自然而然产生了。

见“免抵退”体系原理图红色箭头部分。

退税是指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未抵顶完的税额进行退还。

按照“免抵退”体系原理图红色箭头部分,出口产品涉及的进项税可以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较小,而当期出口产品涉及进项税额较大。

如果是这样,就会存在当期出口产品涉及进项税额抵顶不完。

这样的情况,就存在退税,即退还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

退税,退的是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项税额。

下面举一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某生产出口企业生产一种台灯出口。

7月份为了出口,采购了一批灯泡、铁架、弹簧、螺丝,电线等材料和零部件,这些产品进项税额为20万元。

工人把这些产品全部生产成台灯,75%用于出口,25%用于内销,内销销售额是40万元(不含税)。

假定期末全部销售完毕,期末无存货。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出口退税是指由政府返还给出口企业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一种政策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被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退税一般分为免、抵、退三种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是退税。

退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后,将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额,申请向国家主管部门返还的行为。

退税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利润,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退税方式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出口商品、内向型出口加工业、出口代理业等。

企业在申请退税时,通常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出口合同、海关报关单等。

退税政策应用广泛,使得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其次是抵扣。

抵扣是指将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抵减到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最终实现在进出口环节税款上的差额扣除。

抵扣方式通常适用于国内生产企业以及非出口型企业,帮助企业减少税负,提高产品竞争力。

抵扣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负担,以及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

最后是免税。

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方式。

免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出口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免税政策的适用范围通常包括出口商品、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等。

免税政策的实施,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税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总结来说,出口退税的“免、抵、退”方法是不同情况下的税款返还方式。

退税是在出口货物后,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返还已缴纳的税款;抵扣是将税款抵减到产品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税款。

这三种方式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减轻税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税方式,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一、免抵退税的申报
1、申报条件
(1)免税项目为居民收入,纳税人应在税收期间所领取的居民薪金收入中扣减支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税改前扣除额;
(2)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均可以申请免税:
(a)扣除额不超过2万元;
(b)收入税率低于20%的个人;
(c)就业职工且家庭收入未超过20万元的个人;
(d)月应缴个人所得税不超过500元的个人;
(e)专业技术人员及就业职工收入不超过30万元,收入税率低于20%的个人。

2、申报流程
(2)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审核完毕后,纳税人可以登录个人报税文件,进入申报税款账户,在申报页面中选择“免予抵扣或退还的个人所得税”,填写抵扣项目金额,提交申报。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计算步骤
(1)将财务凭证及税前扣除额计算出期末应纳税额;
(2)根据纳税人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免抵退税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抵退的计算理解
"免、抵、退"的计算方法最初是出于对付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生产企业而制
定的一种特殊的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后推广到所有的生产性的企业。

该方法的采用一方面缓解了对国家退税的压力,又应对了企业利用虚假会计核算来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详细解释计算过程及其含义。

(一)资料:
假设某企业外购原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其中40%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60%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

产品全部销售,其中,内销销售额6
0万,外销销售额(出口离岸价格)120万。

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40万(无进项税)。

假设企业适用的退税率为15%,上期无进项税余额。

(二)解释
(1)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那么,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4万
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
征、退差额进企业成本:100×60%×(17%-15%)=1.2万
(2)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
第一、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

第二、为了防止多退税,政府决定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

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来退税。

如此可以减少政府支付的退税额。

这就是所谓的“免、抵、退”。

第三、由于退税率只有15%,所以,在抵顶内销销项税额之前先要将征、退差额转出。

但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资料,政府不可能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成本来计算转出税额,因而缺少一个合理的计算转出税额的依据。

对于政府来说,在上述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中比较容易掌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的离岸价格。

因此最后政府决定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作为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依据。

但是,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
免税辅料的成本,这样就得出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
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120-40)×(17%-15%)=1.6万
(也可以写成教材上的格式: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7%-15%)-40×(17%-15%)=1.6万)
因此: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7-1.6)=-5.2万
第四、如果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意味着内销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并且还有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即教材中所称的“期末留抵税额”),因而可以进行退税。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都退给你,政府还得看看这些进项税额所代表的原材料你有没有用于出口货物的生产,只有用于生产的才会退给你,没有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当然就不退给你了,只能留待下期使用。

第五、在确定应该退多少税给企业时,从道理上应该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来计算的,但是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因而同样存在一个根据什么来确定应退税额的问题。

最后,政府也只能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来作为计算应退税额的依据。

但同样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也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来计算应退税额,这样就得出了计算应退税额(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120-40)×15%=12万
(也可以写成教材上的格式:
免抵退税额=120×15%-40×15%=12万)
第六、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大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这时,企业实际得到的出口退税额就只能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了,因为该退的进项税已经让你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了;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是小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那么,企业实际得到出口退税就是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了,因为剩余不退的进项税意味着企业还没有使用,当然就不会退给你了。

由于12>5.2,所以企业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额为5.2万。

之所以不退给你12万,是因为有些进项税额已经在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已给抵顶了。

第七、从上面那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企业交税3.4万,退税9万,实际上退5.6万;而按照“免、抵、退”计算,企业内销不交税,出口退5.2万,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比前者少0.4万。

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少的0.4万正好是“免、抵、退”办法下转出的进项税额1.6万与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下征、退差额1.2万的差额,这意味着企业在“免、抵、退”办法下多转出了0.4万进项税额,也就等于政府就少退了0.4万的增值税。

另外,教材上还有一个所谓“免抵税额”,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概念,它只有“免、抵、退”计算办法下才存在的一个概念。

它的意思是指由于理论上应退的税(即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计算出来的,但退只退了其中一部分,而没有退的那一部分就是出口免征的税和已经抵顶内销的那块进项税,即免抵税额。

所以,它才会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已经退给你的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