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
兽医卫生检验
实试验。
麦康凯琼脂
成分 蛋白胨
脙胨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氯化钠
琼脂
蒸馏水
乳糖 0.01%结晶紫水溶液 0.5%中性红水溶液
17g 3g 5g 5g 17g 1000mL 10g 10mL 5mL
60
王印制作
分离培养
伊红美蓝琼脂成分 蛋白胨 乳糖 磷酸氢二钾 琼脂 伊红溶液 美蓝溶液
61
王印制作
26
稀释
9ml生理盐水
10-2 稀释
10-3 稀释
10-4 稀释
王印制作
细菌总数测定操作步骤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 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 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 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2个或3个平 皿。
27
王印制作
接种
10-2 稀释
63
王印制作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 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 值。
64
王印制作
乳糖发酵试验
10-2 稀释
10-3 稀释
10-4 稀释
各稀释度各 取3个1ml分 别接种3个乳
糖发酵管
65
0
王印制作
2
1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
据。
18
王印制作
细菌总数测定方案
检样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 各取1ml分别加入灭菌培养皿内
每个培养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在36±1 ℃下培养48 ± 2 h
菌落计数
报告
19
王印制作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
现为肾脏严重受损,发生肾炎和肾功能不全,出现蛋白
尿、糖尿和氨基酸尿,骨质软化,疏松或变形,全身刺
痛,易发生骨折。
3、铅引起的食物中毒 铅进入机体,主要损 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
中毒性脑病是铅中毒的重要病症,表现为增生性脑 膜炎或局部脑损伤。成年人血铅含量超过时,即会出现 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肠炎、口腔有金 属味、失眠、头晕、头痛,关节肌肉酸痛、腰痛、便秘、 腹泻、贫血等。中毒者外貌出现“铅容”,牙齿出现 “铅缘”。此外,还可导致肝硬化、 动脉硬化,对心、肺、肾、生殖系统 及内分泌系统均有损伤作用。
五、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食品中一些污染物质如多氯联苯、
亚硝酸盐、农药、黄曲霉毒素等除引起 食物中毒外,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 变作用。人食用后可能导致相应的病变。
铅进入体内后影响血色素的合成, 产生贫血,同时还能使皮肤血管收缩, 使患者面色苍白,医学上称为“铅容”。
人们齿间积存的蛋白质食物残渣, 腐败时产生H2S。H2S遇Pb时即产生PbS沉 淀,从而在齿龈边缘产生蓝黑线条,医
学上称为“铅线”,又叫“铅缘”。
4、砷引起的食物中毒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 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砒霜:三 氧化二砷 )。
一、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
(一)生物性污染 指微生物、寄生虫、有毒生物组 织和昆虫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1、微生物污染 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 贮藏、销售及食用过程中,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污染。如: 结核杆菌、布鲁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 葡萄球菌、肉毒毒素、黄曲霉毒素等。
2、寄生虫污染 动物性食品可能带有人畜共患寄生 虫的病原体,如旋毛虫、囊尾蚴、弓形虫等,未经高温完 全灭活,也可感染食用者。
动物性食品控制的污染与控制ppt课件
中文名: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 神经兴奋剂。盐酸双氯醇胺;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 氨双氯喘通;氨双氯醇胺。
2008年全国瘦肉精事件资料
2019 34
2019
-
35
(三)农药食物中毒
1、农药是如何污染食物而进人人体的? 农药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人体; (1)农药在瓜果、蔬菜、粮食中残留,人吃后可引起急、 慢性中毒。
2019
-
14
全国情况(卫生部通报资料)
2019
-
15
四川省(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资料)
2019
-
16
2019
-
17
全国情况(卫生部资料)
2019
-
18
全国情况
2019
-
19
四川省疾控中心资料
2019
-
20
2019
-
21
大连市:2007--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 30起,中毒699 人,其中中毒人数 30人 以上有 6起,中毒人数达 405人。
2019
-
37
(2)有机磷农药:广泛使用的有数十个品种,最常 用的是1605、1059、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等。 这类农药在食物中停留时间较短,其残留量和农药 的使用量与食物品种有关。一般来说,食物经过加 工、烹调,有机磷成分可被破坏。
(3)其它农药:①有机汞类,如西力生、赛力散等,
因残留期很长,我国已停止生产和使用。②氨基甲 酸酯类,如西维因,属低残留农药,但在土壤中可 残留1—2年,瓜果、蔬菜中也有残留。③有机砷, 长期从食物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培训教材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培训教材
概述
动物性食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存在的一些污染问题,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教材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控制方法,提高从业人员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认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
1.1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
动物性食品污染是指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等环节中受到微生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1.2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
1.微生物性污染
2.化学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
第二章: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1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原因
1.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2.加工环节中的污染
3.储存与运输中的污染
2.2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
第三章: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
3.1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监控
1.检测方法
2.监测标准
3.2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防控措施
1.从源头抓起
2.加强卫生管理
3.配备适当设施
结语
动物性食品污染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认识,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及控制知识的重要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的培训教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003食品卫生学复习整理
第一篇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生物性污染: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指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指动物性食品吸附外来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放射性本底的现象,叫放射性污染。
兽药残留:指给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内源性污染:食品动物生前受到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
即第一次污染。
外源性污染:动物性食品在其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过程中受到的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
也叫第二次污染。
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动物性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为优势菌种(属、株)。
菌落总数:指被检食品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ml,cm2)被检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单位:个/ml,个/g,个/cm2。
大肠菌群数:每100g(mL)动物性食品样本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称为大肠菌群数。
单位:个/ 100g(mL)。
日许量:人(动物)体每日允许摄入的药物或者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察觉有害作用的剂量[mg/(Kg.d)]。
最高残留限量:允许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叫最高残留限量(允许残留量、允许量)。
休药期:指畜禽停止用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许可上市的时间间隔,叫休药期(廓清期、消除期)。
食源性感染:指人们食用了患病动物的肉、蛋、乳等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某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又叫食肉感染、肉源性感染、肉源性疫病。
食物中毒:指人体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等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了食品,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或同时产生毒素,当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引起细菌性的消化道感染或毒素被吸入人体而造成的急性中毒。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复习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复习题一、绪论思考题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2、胴体的概念。
3、屠体的概念。
4、《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绪论思考题答案答: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研究肉、禽、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以保证生产经营与人畜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胴体:指动物去除头尾、蹄部、动物表面的毛皮、内脏后剩下的躯体。
3、屠体:指动物放血后,没有脱毛或没有剥皮时动物的躯体。
4、《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任务是:①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②促进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作用是:①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②防止畜禽其他疾病的传播;③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④促进畜禽生产的发展;⑤维护出的动物性食品的信誉。
第一篇: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第一章:生物性污染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性污染?2、引起内源性污染的原因有哪些?3、引起外源性污染的原因是什么?4、生物性污染的控制措施有哪些?5、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6、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第一章:生物性污染思考题答案答:1、生物性污染:是指由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昆虫等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2、引起内源性污染的原因有:(1)、动物生前感染了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2)、动物生前感染了其他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3)、动物生前健康带菌。
(4)、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
3、引起外源性污染的原因有:(1)、水的污染;(2)、土壤的污染;(3)、空气的污染;(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5)、加工环节和流通过程的污染。
4.生物性污染的控制措施有:在控制污染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卫生管理为主,卫生检测为辅的原则。
卫生管理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管理,一方面是控制好原料的内源性污染,另一方面是控制好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外源性污染,才能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
(一)、防止原料的污染(1)建立良好的动物生活环境饲料不能发霉变质或掺杂有毒的物质,即对环境卫生、场圈卫生、畜禽卫生,畜体卫生及饮水和饲料卫生等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如:建立消毒池、及时清扫粪便、垃圾,动物的饮水要干净,不能用生活污水。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一、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问题动物性食品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性食品往往受到各种污染。
以下是造成动物性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1. 畜禽饲养中的药物残留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经常使用药物来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
然而,药物的滥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药物残留在畜禽体内,使得其肉类和产品中也存在着药物残留的问题。
2. 兽医药物和添加剂残留除了畜禽饲养中的药物残留,兽医药物和添加剂也可能残留在动物的体内。
这些残留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环境污染物的积累动物常在受到环境污染的地区生活,通过食物链逐渐累积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等,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动物性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1. 对健康的危害动物性食品污染会导致人体摄入有害物质,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例如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
2. 经济损失动物性食品污染不仅可能导致人们健康受损,还可能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包括治疗费用的增加、贸易受阻等问题。
三、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方法为了减少动物性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1. 加强动物用药管理加强畜禽饲养中的药物使用管理,明确规定使用范围和剂量,避免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2. 拒绝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动物饲料检测动物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含量,确保动物健康,减少有害物质进入人类食物链。
3. 禁止滥用添加剂规范和严格限制添加剂的使用,防止滥用导致残留物质过高。
4.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减少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5.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动物性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关于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措施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共同努力保障人类健康。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性食品污染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化学性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 一、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 (一)化学性污染与急性中毒 • (二)化学性污染与慢性中毒 • (三)化学性污染与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 1.致癌作用 • 2.致突变作用 • 3.致畸作用
2020/11/5
谢谢观赏!
• (二)有效数字及其处理规则 • 所谓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测量结果所记录
的数字,应与所用仪器测量的准确度相适应。 • 1.加减法 • 2.乘除法 • 3.自然数
• (三)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 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更好地反映被检样品 的实际情况,必须对从检验单到试验的设计和准备、标本 的采集、运输、结果分析、直到最后发出报告等检测的全 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简称采样。 • 1.采样原则 正确的采样,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 2.采样步骤 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 3.采样的一般方法 • 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 (1)均匀的固体食品,应从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 中的不同部位按三层五点(三层即整批食品几何图形中的 上、中、下三层,五点即中心一点周围四点)法分别采取 部分样品。
• 3.加强宰前检疫工作,保证健康的动物进入屠宰环节。 未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不得进入屠宰车间。同时必须高度重 视动物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 4.加强动物性食品在屠宰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包括屠宰场的选址、建筑布局、加工设备卫生,以及屠宰 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和检疫检验工作。
• 5.加强运输、贮藏、销售、烹调等过程中对动物性食品 卫生监督与管理,避免动物性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外源性污 染。
• 二、样品的预处理 • (一)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 1.消除干扰因素,即消除掉样品中与待测成分共存的并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 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 引言动物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如牛肉、鸡肉、猪肉、羊肉、海鲜、蛋类等。
然而,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生物性污染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类型。
本章主要介绍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相关知识,旨在加强对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控制。
2. 生物性污染的类型生物性污染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食品品质下降、卫生问题或者健康风险的污染现象。
根据不同污染微生物的特点,生物性污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细菌污染细菌是动物性食品中最常见的污染微生物之一,主要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常会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出现,引起食品变质或者腐败。
2.2 病毒污染病毒污染主要是由于患病动物或其排泄物污染到食品中,导致病毒传播。
例如豚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
2.3 真菌污染真菌是一种可以污染到很多不同种类食品中的微生物,例如霉菌、酵母菌等。
这些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产生异味、味道变化等问题,同时一些真菌也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4 寄生虫污染寄生虫污染主要是由于未经处理的食材中带有寄生虫或者寄生虫虫卵。
例如肉片中可能含有猪肉绦虫之类。
食用这些有寄生虫污染的食品可能会感染相应疾病。
3. 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暴露方式和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具体的危害包括:•感染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过敏反应:某些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霉菌、酵母等;•其他健康问题:生物性污染也会导致食品变质或者腐败,对人体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加强生物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证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4. 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需要采取如下措施:4.1 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动物性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饲料生产过程中防止细菌、病毒污染;•动物屠宰过程中防止污染。
《动物卫生检疫学》课程(课程代码:11431)考试大纲.doc
附件9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物卫生检疫学》课程(课程代码:11431)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绪论第一章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第一节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危害第二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第三节化学性食物中毒第四节生物毒性食物中毒第二章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与检验第一节屠畜的应激反应和运输性疾病第二节屠畜的宰前检疫与宰前管理第三节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第四节屠畜宰后的兽医卫生检验第三章屠畜常见传染病的鉴定与处理第一节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鉴定与处理第二节其他传染病第四章屠畜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第一节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五章家禽的屠宰加工卫生与检验第一节家禽宰前检验第二节家禽屠宰加工卫生与检验第三节家禽重要疾病的鉴定与处理第六章肉与肉制品的卫生检验第一节肉品学概论第二节肉新鲜度的卫生检验第三节冷冻肉的卫生检验第七章乳与乳制品的卫生检验第一节乳的卫生检验第八章蛋与蛋制品的卫生检验第一节蛋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第二节蛋的卫生检验第九章水产品的卫生检验第一节鱼在保藏时的变化第二节鱼与鱼制品的加工与卫生检验第十章废弃品的处理第一节屠宰污水的处理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动物卫生检疫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与管理”各专业的一门后期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为适应当前我国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卫检人员而设置的。
由于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在宰前与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收购检疫等环节有关,在宰后又与屠宰加工、肉品保藏、运输销售、烹饪食用等多个环节有关,使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与畜牧学、兽医学、营养学、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食品加工工艺学、制冷学、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
本课程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绪论、第四章和第十章是考核一般章。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01章动物性食品污染与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2020/7/24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
食品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2020/7/24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一、食品污染(food pollution)的定义及特点。
WHO定义: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 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 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广义:食品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 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混入、 残留或产生不利人体健康、影响其食用价值 与商品价值的因素,均可称为食品污染。
2020/7/24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特点:
1)污染源大部分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 的(例如,水生物对有毒金属元素和有毒 化合物的富集);
2)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除了急性疾患,污 染源可蓄积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 和潜在性的威胁;
3)被污染的食品大多数无法用感官识别;
4)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和耐热毒素造成的 污染在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
3、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4、致病病原菌和寄生虫。
2020/7/24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化学性污染评价指标:
1、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
2、日许量(ADI)—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药 物或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觉察有害作用 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3.放射性污染
exogenous pollution
1、原子能开发利用 (核爆炸、核电站)
2、工农业生产 (放射诱变育种)
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
第一篇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讲授重点:①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③常用的动物性食品污染的评价指标。
难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方法、来源于途径;食品污染的评价指标。
思考题:1.什么是食品污染、食物链、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安全系数、日许量、最高残留量、休药期、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PN?2.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有哪些?3.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MPN测定的意义?4.如何进行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一、食品污染的概念1.食品污染(food pollution),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动物性食品污染,是指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了上述有害物质的污染,以致使食品的卫生质量下降或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广义地说,食品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调等各个环节,混入、残留或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影响其食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因素,均可称为食品污染。
2.食品污染的特点:⑴污染原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⑵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积蓄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威胁;⑶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如细菌污染),多数不能被感官所识别;⑷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按污染的来源与方式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两大类;按污染原的特性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非生物性污染两大类。
目前,一般按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一)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是指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第一章动物性食品污染及安全性评价讲授重点:①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③常用的动物性食品污染的评价指标。
难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方法、来源于途径;食品污染的评价指标。
思考题:1.什么是食品污染、食物链、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安全系数、日许量、最高残留量、休药期、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PN?2.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有哪些?3.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MPN测定的意义?4.如何进行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一、食品污染的概念1.食品污染(food pollution),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动物性食品污染,是指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了上述有害物质的污染,以致使食品的卫生质量下降或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广义地说,食品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调等各个环节,混入、残留或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影响其食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因素,均可称为食品污染。
2.食品污染的特点:⑴污染原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⑵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积蓄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威胁;⑶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如细菌污染),多数不能被感官所识别;⑷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按污染的来源与方式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两大类;按污染原的特性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非生物性污染两大类。
目前,一般按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一)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是指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1.微生物污染: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和病毒是造成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最重要因素。
动物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菌及病毒,以及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细菌、真菌及其毒素。
如:炭疽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2.寄生虫污染:主要是那些能引起人患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体,通过动物性食品使人发生感染。
常见的有猪肉和牛肉的囊尾蚴、旋毛虫、弓形虫、棘球蚴、细颈囊尾蚴、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肉孢子虫等。
3.昆虫污染:主要是指在肉、鱼、蛋等动物性食品中的蝇蛆、酪蝇、皮蠹等。
使食品感观性状不良、营养价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等。
(二)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ollution)是指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包括各种有毒的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等。
化学物质污染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按污染来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兽药残留:食品中兽药残留立法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ods,CCRVDF)认可的“兽药”是指为治疗、预防或诊断目的,或者为改变生理功能或行为而用于肉用动物(meat-producing animals)或泌乳动物(milk-producing animals)、畜禽、鱼或蜂等任何食用动物的任何物质。
由于兽药的广泛应用,肉、蛋、乳及水产品中含有各种兽药残留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兽药残留”,按CCRVD所下的定义是指“动物产品(animal product)的任何食用部分(edible portion)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量虽然很低,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却甚为严重,而且影响深远,因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药物残留,大都是用药错误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①不正确地应用药物:如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不符合用药规则,这些因素有可能延长药物残留在体内的时间,从而需要增加休药的天数;②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③屠宰前用药掩饰临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疫;④以未经批准的药物作为添加剂饲喂动物;⑤药物标识不当: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违章残留药物;⑥饲料污染:饲料粉碎设备受污染或将盛过抗菌药物的容器用于贮藏饲料;⑦肉用动物饮入厩舍粪尿池中含有抗生素等药物的废水和排放的污水(如猪经常摄入这种污水)。
2.农药残留:农药(pesticide)是指用于控制和消灭危害动植物的害虫、病菌、病毒、鼠类、除草剂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
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卫生等多个领域,对促进增产丰收、除害灭病、保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多数农药对人畜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引起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可污染环境,如农药厂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和使用农药时,均可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然后通过农作物的吸收,使粮食或畜禽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浓度大大提高。
如果农药使用不当,或保管不严,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食品,人们食用后,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毒;或者是家畜、畜禽长期食用含有农药的饲草、饲料,农药就会在畜禽体内蓄积,这些畜禽做为人类的食品时,就会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慢性中毒或慢性损害(有机氯农药)。
3.工业“三废”: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种类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了人类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中。
据统计,美国每年进入市场的新的化学物已超过500多种,其中包括药物和其他环境化学物质。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其中有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随着“三废”的排放,使水、土壤和空气等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还有被称为“化学艾滋病毒”、“世纪之毒”的二恶英就是燃烧天然及化学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肉用畜禽以及水产动物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的影响,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其体内蓄积,成为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
工业“三废”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汞、铅、镉、铬、砷等金属毒物和氟化物、多氯联苯等非金属毒物。
4.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为天然与合成两类。
前者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后者系人工化学合成物质。
一部分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或致癌性,有时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也可能混入或产生有毒物质。
因食品添加剂可随食品长期作用于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对人体健康危害。
例如,防腐剂硼酸可引起消化道障碍,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等;β-萘胺可致肾损害和致癌;槐黄可致皮肤黑紫斑、头痛、心悸、脉缓、意识不清等;奶油黄有强致癌性;漂白剂甲醛次硫酸钠可产生甲醛、亚硫酸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已严禁添加于食品中。
有些化学合成添加剂,虽毒性很小,但长期摄入后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故使用中必须严格限量。
(三)放射性污染自从地球形成以来,自然界就存在着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构成了自然界的天然辐射源,其中参与外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并存在于动植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就构成了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radioactive background)。
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当其放射性高于天然放射性本底时,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pollution)。
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是1954年3月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的氢弹试验以后,才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这是自1945年日本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核灾难,也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释放了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大约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
到现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
在乌克兰的核受害者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疾病、造血系统障碍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仍有鱼儿漫游,但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子物质。
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树木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
白俄罗斯儿童患甲状腺癌、白血病的数量迅速增加,新生儿生理残疾者剧增。
白俄罗斯戈梅利地区的儿童甲状腺癌的比率,在核事故发生后上升了200倍;某些地区甚至上升了2000倍。
截至2001年1月1日,列入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清单”的人超过57万。
据统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
切尔诺贝利最后一个反应堆已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关闭。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近几十年来,原子能的利用在逐年增加,放射性核素在医学和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急剧增加,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调查研究和防止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已成为食品卫生学的重要课题。
三、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动物性食品都是来自畜禽和水生动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可分为两方面,即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一)内源性污染食用动物在生前受到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endogenous pollution),又称第一次污染。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内原性污染又可分为以下3种:1.内源性生物性污染:凡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本身带染的微生物或寄生虫而造成食品污染的,称为内源性生物性污染。
引起动物性食品内源性生物性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畜禽在生前感染了人兽共患病:受到病原体污染的肉、蛋、乳就成了人类感染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
(2)畜禽在生前感染了固有的疫病:畜禽在生前感染的固有的疫病虽不感染人,但由于患病机体低抗力降低,正常存在于肠道的某些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等就乘机而入,引起继发性感染。
人们食入了这种禽肉后,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这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这些病畜禽肉及其废弃物处理不当,则会引起畜禽疫病的流行,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3)畜禽在生活期间带染了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一些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等)可存在于动物体的某些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对于维持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的微生态平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