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数值模拟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的数值模拟与异
第6期侯恩光等:沂河流域山东段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955·可分别得到因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各自产生的径流影响量。
突变年之前沂河流域的实测平均径流量为21.787×108m3,理论平均径流量为22.5×108m3;突变年之后沂河流域的实测平均径流量为25.134×108m3,理论平均径流量为23.854×108m3。
具体如表5所示。
表5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统计值Table5Contribution rate of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to runoff年限Duration平均降水量/mmAverage precipitation实测平均径流量/×108m3Live average runoff理论平均径流量/×108m3Theoretical average runoff降水影响量/×108m3Effects of precipitation人类活动影响量/×108m3Effects of humen1965-1988739.93421.78722.5 2.067 1.281989-2016789.88225.13423.854由表5可知,降水量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的影响量为2.067×108m3,贡献率为61.76%,而人类活动的影响量为1.28×108m3,贡献率为38.24%,故由此可以量化得出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结论(1)沂河流域1956-2016年径流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65年为径流量的最重要突变点,其次为1989年;23年、11年和6年分别对应径流量变化的第1、第2和第3主周期;(2)沂河流域1956-2016年降水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64年为降水量的最重要突变点,其次为1989年;在1956-1969年、1970-1989年和1990-2016年分别以10-12年、14-18年和20-30年的时间尺度呈周期性变化,23年、11年和7年分别对应降水量变化的第1、第2和第3主周期;(3)在各个5年时段沂河流域径流量的极值比和变差系数均比降水量的大,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更大且变化效果更为显著;(4)沂河流域径流量和降水量在1965-2016年的最重要突变点为1989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该流域径流量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和38.24%,由此可量化表明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盆地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山西灵石静升盆地为例
技 术对模 型进行识 别校 正 , 高 了模 型仿 真程 度 , 建 了适 合 盆 地地 下水 系统 的数 值模 型。 最后 对 不 同 提 构
水 平年盆地 水动 力特征 进行 了输 出分析 。
[ 关键词] 地下水三维流模型; 模型识别;F s静升盆地 CC;
[ 中图分类号] P4 , 6 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04—18 (0 8 0 o. 0 14 20 )2一 o 4— 4 1
o F ai g tc n l g d n i n ai r t h d l mp o e h r f i e e f h d l n s b fC C d t e h oo y i e t y a d c l ae t e mo e ,i r v st e a i c a d g e o e mo e a d e t — n f b ti l r t a
研 究 区静升 盆 地 位 于 山西 省 中部 的灵 石 县境 内 , 是 山前 洪 积倾 斜 平 原 所构 成 的典 型 盆 地 , 第 四 系孔 其 隙地 下水 系统 主 要 由霍 山 山前 的岩 沟 、 红崖 底 沟 、 三奇
C i cd m f cecsB in 0 2 ,C ia .Ln si trR sucsB ra n S ax Poic h aA ae yo i e e ig10 9 hn ;3 igh Wa eore ueui hn i r n e, n S n j e v
J zo g 3 3 0 hn ) i h n 1 0 ,C i n 0 a
tr e—d me i n lg o n wae o mah mai d lt e s n be c n r t de o n a y.I k su e he i nso a r u d trf w t e t mo e o r a o a l o f m he mo lb u d r l c i tma e s
[实用参考]盆地热史模拟
陆地和海洋各地质构造单元热流平均值
大地构造单元
测点数
大
前寒武纪地盾
214
陆 前寒武纪后非造山区
96
地
古生代造山区
88
区 中—新生代造山区
159
海
洋盆
638
洋
大洋中脊
1065
地
海沟
78
区
大陆边缘
642
HFU
0.980.24 1.490.41 1.430.40 1.760.58 1.270.53 1.901.48 1.160.70 1.800.93
t
z 2
(3- 6)
式中,T为古地温,℃;z为以岩石圈底 界为原点,直至地表的垂直坐标,cm; t为以拉张发生时间为零算起直至今天 的时间坐标,s;χ为岩石圈的热扩散率, cm2/s,可取为0.008。
上述热流方程的边界条件为:
T 0 当z h
T T1
当z 0
(3- 7)
式中,h为从地表至岩石圈底界的深度,
在一定的温度梯度下,反映岩石传热能力的 热导率主要取决于岩石自身的热学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因其矿物组成、结构特 征相异,其传热能力必然不同。即使是同 一类型、具有相同名称的岩石,也会因各 类矿物含量的不同和结构、胶结类型与程 度等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热导率值。沉 积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水,特别是处于 成岩初期的沉积物含水更多,由于水的热 导率很低,所以同一岩性中疏松、胶结差 的岩石,其热导率要比成岩程度高的低。
盆地热史模拟
地热在沉积物的成岩演化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各种岩石化学变化和矿物转 化都以环境的温度为重要条件。在油气的 生成过程中,地热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并 且对于油气的保存和破坏,地热也是具有 普遍意义的控制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石油 储量分布在45—75mW/m2之间),因此, 热史研究是成油母质生烃研究的先导与前 提,并为后续生、排、聚烃量的模拟计算 提供温度场和必要的地质参数。
{阿什卡]TemisFlow盆地模拟软件介绍(2013)
二、软件特色
5、高效的盆地建模技术
构造图 剥蚀厚度图 古水深图 „
+
现今盆地几何形态描述 地质历史事件描述
编辑沉积相图
• • • •
图形 常数 公式 ...
Copyright 2013.Essca Group
+86 10 5823 6996 | ess@ |
immature kerogen
a3 Mature kerogen
k4
x4 Late gas
生物气模拟解决方案 (Schneider 2011) 成功应用于Barnett 页岩 and Posedonia 页岩 (Behar & Jarvie 2011)
Copyright 2013.Essca Group
有限元法
TemisFlow
有限体积法
运算时间:1小时36分钟 TemisFlow一次 模拟耗时: 计算机硬件:8G内存,2.4GHz主频,双核(并行运算) 盆地模型:2000km2,T-T8,网格总数241362,网格大小468m×468m 模拟内容:应用达西流法模拟烃类的生排运聚过程
Copyright 2013.Essca Group +86 10 5823 6996 | ess@ |
• 一个准确的和已经证实的反应方案,能够预测早期或者晚期天然气生成。 • 更加准确地描述天然气组分和气体湿度
a1 Early gas
ai.xi = HC potential
k1 k2 k3
a2 Bitumen
x1 HC x2 HC x3 HC
Oil and Condensate gas source Dry gas source
② 热导率随温度化:
基于TOUGHREACT-MP的苏北盆地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封存数值模拟
基于TOUGHREACT-MP的苏北盆地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
封存数值模拟的报告,600字
苏北盆地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封存数值模拟报告
本报告介绍了在TOUGHREACT-MP框架下建立的苏北盆地
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封存数值模拟。
这是一个以建立和更
新模拟报告为目标的多大小尺度模型系统,旨在评估该地区的CO2封存机制,可测量温度、压力和盐度等各种物理和化学
参数。
首先,本报告的前期工作包括首先表明苏北盆地的地质特性,然后搜集有关本区域的物理地质环境资料(地质图、地貌特征、地层属性、空间特征等),以建立模拟模型的基本部分。
其次,专家组根据地质资料及本区域的物理化学特征,使用TOUGHREACT-MP进行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封存数值模拟,并进行模拟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模拟,得出盐城组咸水层常温下的CO2气体浓度为4.9mol/L;矿物发生反应后,流动
性及CO2含量均有所降低;CO2埋藏量在25.2 t/a。
最后,本报告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和总结,表明TOUGHREACT-MP是一个有效的数值模拟框架,可实现对盐
城组CO2埋藏特性的快速评估和模拟参数的准确预测。
综上所述,本报告介绍了基于TOUGHREACT-MP框架进行
苏北盆地盐城组咸水层CO2矿物封存数值模拟的情况,并对
模拟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和总结。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第3 4卷 第 6期 & G A S G E O L O G Y
文章编号 : 0 2 5 3— 9 9 8 5 ( 2 0 1 3 ) 0 6— 0 8 4 1— 0 6
d o i : 1 0 . 1 1 7 4 3 / o g g 2 0 1 3 0 6 1 9
L u o X i a o l o n g ' 一. T a n g L i a n g j i e ,
( 1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e t r o l e u m, B e i i f n g 1 0 2 2 4 9 , C h i n a ; 2 . B a s i n&R e s e r v o i r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pa l a e 0 t e c t 0 ni c s t r e s s ie f l d i n Ya k e l a f a ul t e d s a l i e n t , t h e Ta r i m Ba s i n
Abs t r a c t: Th r u s t f a u l t s a r e wi d e l y d e v e l o pe d i n Ya k e l a f a u l t e d s a l i e nt d u e t o l o ng — t e r m c o mp r e s s i o n r e g i me . Ho we v e r ,
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
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近年来,地质学研究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一主题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综合评估和探讨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分析。
一、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1. 拉张系数的概念与作用拉张系数是指在构造过程中,地壳在水平方向的伸展程度与垂直方向的伸展程度之比。
在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准确计算拉张系数对于分析盆地地质构造、沉积体系及烃源岩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准确计算拉张系数成为了当前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 计算方法及模拟技术目前,针对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主要采用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勘探钻井等多种技术手段。
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并结合实际勘探钻井数据,可以建立盆地多次拉张的三维地质模型。
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可以对盆地多次拉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进而计算拉张系数。
二、深度与广度的探讨1. 数据来源与可靠性在进行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时,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是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勘探钻井可以提供数据支撑,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计算拉张系数时,需要对数据来源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考量。
2. 模拟结果的解读与应用通过对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的计算,可以获得丰富的地质构造信息和沉积体系演化的模拟结果。
但如何准确解读模拟结果,并将其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中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模拟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地质构造、构造演化史以及盆地沉积体系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综合以上讨论,我认为在沉积盆地多次拉张模拟中拉张系数的计算中,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学建模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盆地模拟软件Basin2的使用
体 系的演 变。 用户需要 向 B s 2 供 的是 关 于平行 一个垂 直 交叉 区域 盆地 地层 的排 列 , 积物 沉 积 ai 提 n 沉
及侵蚀 的 时 间测 定 , 以及 盆地 中的沉积 物和 岩石 的物 理 和水 文性 质 等数 据 。根 据 这 些数 据 以及 描 述 流动及 传输 的方程 , 型 可以重 建 盆 地 的演 化 史 。B s 2模 拟 的 结 果 可 以 以表 格 的 方 式呈 现 , 通 模 ai n 但
l2 2 s 2的模 拟结果 。 i n
西部探 矿工 程
20 0 8年第 1 2期
因此你 可 以观 看盆地 是如何 发展 的 , 以及 在整个地 质时
2 1 Bsn . ai2的输入 约定
Bs 2 ai 的输入约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 n ()输人对 B s 2 说就 是 对关 键 字赋 值 并且 这 1 ai 来 n 种 赋值不受 格式 限制 ; ()用 等 号 “ 来 完 成 任 务 , 号 的左 边 是 关 键 2 一” 等 字, 等号 的右边是 要 给这 个 关键 字 赋 的 值 , 例如 :u rn
、~ 一 一 -
L
三 !
f
图 1 B s 2的 输 入 及 输 出 ai n
B s 2的输 入文 件 格式 为 文 本 文 件 。B s 2的缺 ai n ai n 省状 态是用 户从一个 名 为 B i.x 2 tt的文件 读 取 输人 数 n
据, 并同时产生几 个输 出流 ( 图 1 如 所示) 。其 中 B 一 2 p t a 文件可以 由 B po 程序直接读取来图示 B — l. t od 2l t a
常情 况下 可以使 用 包含 在 B s 2工作 台中的 B po 程 序 以 图表 方式 来显 示和解 释 结果 。 ai n 2 lt
准噶尔盆地冬季一个例低空风_温_湿场的数值模拟_奥银焕
图 3 模拟区域近地面垂直风场(单位 :m s - 1) Fig . 3 T he sur face v ertical wind field o f simulated a rea. Unit:m s - 1
16 4
高 原 气 象 24 卷
第
24 卷 第 2 2005 年 4 月
期
PL
高
ATE
原
AU M
气 象
ET EORO LOG
Y
V
ol. 2 A pri
4 N o. l , 2005
2
文章编号 :1000-0534(2005)02-0160-07
准噶尔盆地冬季一个例低空风 、温 、 湿 场的数值模拟
水汽通量意味 着极干的戈壁地表层不 断地吸收水 汽 。胡隐樵等[ 10] 利用局地相似性概念计算了沙漠 的水汽通量廓线 , 在一维空间上揭示了沙漠上空水 汽输送的复杂特征 , 指出逆湿现象的本质是平流造 成的 。 薛永康等[ 11] 将 SSiB 耦合于 CO LA G CM 模 式中 , 模拟了蒙古及内蒙古地区草场荒漠化对区域 气候的影响 。吕世华等[ 12] 采用 N CA R 纬向二维数 值模式和 BA T S 陆面过程方案耦合 , 模拟了绿洲和 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 。以上模 拟区域大都选在河西 绿洲沙漠 区 , 时间以 夏季为 多 , 对同属西北干旱区的准噶尔盆地类似的模拟尚 不多见 。本文 利用三维中尺度模式 MM 5V3 对准 噶尔盆地冬季大气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 , 主 要分析了准噶尔盆地 的风场 、 温 度场和湿 度场特
收稿日期 :2003-12-18 ;改回日期 :2004-06-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303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 ZC X3-SW-329)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奥银焕(1970 - ), 男 , 甘肃镇原人, 在读博士 , 主要从事数值模拟 、 干旱区气候分析研究. E-mai l :oyh @ns. l zb. ac. cn
兰州盆地最大潜在地震变形数值模拟
2 E r q aeA miirtno a s r b e L nh u 7 0 0 C i . a hu k d n t i G nuPo w . a zo 3 0 0, hn t sao f v a)
部最 大地震应 力 则基本 保持 在 0 0 a左 右 , . 2MP 只在 盆 地 边 缘及 高 阶地 前 缘 局部 点达 到 0 2 M a . P 。
地震应 变在 东、 西盆地 有 明显 的分异 , 量值 总体 保持 在 1 ~, 但 0 只在 局 部 异 常点 达 到 1 O~, 不会 在 盆地 区 内形 成地表 裂缝 等破 坏 , 对建 筑 结构的 永 久 变形影 响 也较 小 。但应 注 意盆 地 边缘 地 貌 单元
王 爱 国 , 道 阳 ,梁 明 剑 袁
(. 1 中国地 震局 地震预 测研 究所 兰州基地 , 肃 兰 州 7 0 0 ; . 肃省 地震 局 , 肃 兰 州 7 0 0 ) 甘 300 2 甘 甘 300
摘 要: 在分析 兰州盆地及 周边地 震 构造环境 、 深部地 球物 理特 征及 盆地 结 构构 造特 征 的基础上 , 建
分界 处与 断层 附近的局 部 异 常影响及 其 可能 触发 的次 生 灾害。
关键 词 :地 震 变 形 : 维 有 限 元 : 值 模 拟 :兰 州盆 地 三 数 中 图 分类 号 :P 1 . 1 3 5 9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8 4 20 )3—0 3 0 10 04 (0 8 0 2 2— 7
盆地数值模拟技术
FRIEND OF CHEMICAL INDUS TRY38FRIEND OF CHEM ICAL INDUS TRY2006.N O .01化工之友科研与开发1引言盆地模拟(B asi n M odel i ng)是从石油地质的物理化学机理出发,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将地质人员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最终定量恢复盆地的地质发育史烃类生成史运移史和聚集史盆地模拟是实现石油地质定量化的重要途径2盆地模拟技术的主要模型盆地模拟由五大模型有机组成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模型2.1地史模型功能用于描述和重建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方法分为正演方法和反演方法正演方法从古到今的方法根据地层的现今厚度及孔隙度等资料恢复地层的古沉积厚度后按给定的模型模拟地层从古到今的厚度变化情况反演方法回剥技术从今到古的方法从现今的实际地质资料入手依次恢复地层从今到古的厚度变化情况相当于把地层从新到老逐层剥去故称回剥技术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不足之处是不能方便地解决地层超压的问题无论是正演还是反演两种方法都是基于沉积压实原理假设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只有孔隙体积的变小而地层的骨架厚度不变2.2热史模型功能描述和重建含油气盆地的古热流史和古地温史进而重建有机质的热成熟史该模型是盆地模拟的关键模型之一方法主要有地球热力学方法地球热力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地球热力学方法根据盆地现今的大地热流值及其随地质时间的变化沉积物孔隙流体和岩石的热导率以及孔隙度随埋深的变化等来恢复盆地的热流史和温度史地球热力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和上述一致但确定古大地热流值时使用地球热力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被认为是更精确的2.3生烃史模型功能描述和重建含油气盆地的烃类成熟史和生烃量史生烃史模型是盆地模拟中的重要模型其计算结果反映了盆地的生烃能力并直接影响到排烃史模拟的计算精度生烃史模型的基础是传统的体积法模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演变成计算结果更精确合理的其他形式生烃史基本模型该模型的关键在于产烃率史的计算求解产烃率史常用两种方法Ro 产烃率关系曲线法(图版法)和化学动力学法Ro 产烃率关系曲线法(图版法)该方法是在温度史研究的基础上求出生油岩的R o 史再根据干酪根热模拟实验得出的Ro 产烃率关系曲线求出生油层的产烃率史最终求出生油层的生油量史化学动力学法T i s sot 等人研究证实干酪根的热降解生油过程遵循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定律,干酪根由六类不同键合物质组成每类键合物质生烃潜力不同它们按不同的速率降解生油结合温史研究利用Ti s sot 模型求出各类键合物质各时期的残余量进而求出降解量最后求出产烃率由此计算生油层的生油量史综上所述生烃史模型应该包括以下基本模型体积法模型产烃率史模型Ro 产烃率图版模型化学动力学模型生烃史模型最终的结果是求出各生油层各时期的生油量生气量总的说生烃模型的研究目前是较为成熟的2.4排烃史模型功能描述和重建含油气盆地的排烃历史和排烃方向史初次运移史排烃史模型也是盆地模拟中的重要模型它反映了生油层的排烃能力该模型的研究目前还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初次运移的机理复杂多变现在流行的初次运移的主要机理有烃类与水呈固有相态运移水溶液运移扩散运移烃溶于气中运移等一般认为液态烃的排除主要是基于第一种机理而气态烃的排除则基于第四种机理这也是目前盆地模拟系统较多采用的排烃模型设计基础3盆地模拟的主要流程图对一个实际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盆地模拟研究时一般应该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2软件的生成及调试3模拟网格的划分4原始资料及模拟参数的输入5模拟运算(从古到今)6模拟结果的检验7模拟结果的输出数据图件磁盘文件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尚健华北石油井下作业公司河北任丘062500摘要盆地模拟是实现石油地质定量化的重要途径盆地模拟由五大模型有机组成即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模型盆地模拟的参数包括地质参数热力学参数有机地化参数遵循构造是主导沉积是基础生排是关键保存是条件的原则在单因素分析和匹配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盆地模拟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键词盆地模拟模型模拟参数结果分析中文分类号:TE19文献标识码:A39F RIEND OF CHEMICAL INDUS TRY FRIEND OF CHEM ICAL INDUS TRY2006.N O .01化工之友科研与开发8研究盆地的地史温度史生烃史排烃史及运移聚集史4盆地模拟的参数和结果输出4.1盆地模拟的参数4.1.1地质参数地质参数是模拟的最基本的参数它的选取必须以实际资料为依据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地层厚度地层孔隙度地质年代剥蚀厚度及岩性组合等4.1.2热学参数热力学参数包括大地热流值今大地热流值古大地热流值古地表温度各地质阶段的古地表温度岩石热导率不同岩性岩石的热导率(有标准数据)比热岩石骨架和流体比热4.1.3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地化参数是模拟计算盆地生烃量和排烃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生油层暗色泥岩厚度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醋根类型分布镜煤反射率及干酪根热模拟实验资料4.2模拟结果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包括单因素分析匹配关系分析和综合评价4.2.1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是指对油气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各种地质因素逐一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包括油气源分析油气生成时间分析生油气量分析主要生油气层系分析生油气强度及生油气中心分析排烃(初次运移)分析排油气时间分析排油气量分析主要排油气层系分析排油气强度及排油气中心分析排烃方向分析储层分析储层类型储层形态与分布储集性分析成岩后生作用圈闭分析圈闭形成时间圈闭幅度与面积盖层条件及圈闭保存条件分析4.2.2匹配关系分析主要分析各种地质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匹配情况包括时间匹配关系分析分析生油气时间大量排油气时间运移时间和圈闭形成时间的匹配关系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分析生油层储层圈闭(包括盖层)的空间位置匹配关系对圈闭进行评价基于浏览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比传统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程序的好处之一就是几乎没有限制的客户端访问和极其简化的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要更新一个应用程序管理人员只需要更改一个基于服务器的程序而不是成千上万的安装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这样翻译软件业要向建造基于浏览器客户端的多层次应用程序迈进这些快速增长的精巧的基于W e b 的应用程序要求开发技术上得以改进静态HTM L 对于显示相对静态的内容是不错的选择然而新的挑战却在于创建交互的基于W eb 的应用程序也就是在这些程序中页面的内容是基于用户的请求或者系统的状态而不是预先定义的文字对于这个问题一个早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CGI -BI N 接口开发人员需要编写与接口相关的单独的程序以及基于W e b 的应用程序后者通过W e b 服务器来调用前者这个方案存在严重的扩展性问题--每个新的CG I 都要求在服务器上新增一个进程如果多个用户并发地访问该程序这些进程将消耗该W eb 服务器所有的可用资源并且系统性能降低到极其低下的地步某些W eb 服务器供应商已经尝试通过为他们的服务器提供插件和A PI 来简化W eb 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些解决方案是与特定的W e b 服务器相关的不能解决跨多个供应商的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微软的A c t i ve Se r v er Pag es TM A SP 技术虽然使得在W e b 页面上创建动态内容更加容易但是ASP 也只能工作在微软的II S 和Pers onal W eb Server 上虽然还存在其他的解决方案但是都不能使一个普通的页面设计者能够轻易地掌握例如像J ava Servl et s 这样的技术就可以使得用J ava 语言编写交互的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端的代码变得容易一个Java Ser vl et s 就是一个基于J ava 技术的运行在服务器端的程序与Ap p l e t 不同后者运行在浏览器端开发人员能够编写出这样的Ser vl e t 以接收来自W eb 浏览器的HTTP 请求动态地生成响应可能要查询数据库来完成这项请求然后发送包含HTM L 或XM L 文档的响应到浏览器采用这种方法整个网页必须都在J ava Ser vl et 中制作如果开发人员或者W e b 管理人员想要调整页面显示就不得不编辑并重新编译该J ava Ser vl et 即使在逻辑上已经能够运行了采用这种方法生成带有动态内容的页面仍然需要应用程序的开发技巧很显然目前所需要的是一个非专业界范围内的创建动态内容页面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将解决当前方案所受到的限制即 1.能够在任何W e b 或应用程序服务器上运行2.将应用程序逻辑和页面显示分离 3.能够快速地开发和测油田网络机译管理系统基于J SP 技术的W e b应用吴松林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163712摘要文章论述了开发网络机器翻译管理系统所采用的目前比较先进的W e b 开发技术J SP 技术先进的数据库技术O r acl e 并介绍了开发翻译管理系统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关键词网络机译系统J SP W EB 中图分类号TP391.2文献标识码B。
盆地模拟
含油气盆地分析
盆地模拟
2003
1 盆地模拟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 概念
顾名思义就是对盆地的地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过程, 顾名思义就是对盆地的地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过程, 进行模拟分析试验。 进行模拟分析试验。 含油气沉积盆地分析中的盆地模拟, 含油气沉积盆地分析中的盆地模拟,就是在对一个盆 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石油地质的物理化学机理,首先建立地质模型,然后 根据石油地质的物理化学机理,首先建立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最后编制相应的软件,从而在时空概念下, 建立数学模型,最后编制相应的软件,从而在时空概念下, 由计算机定量地模拟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由计算机定量地模拟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烃类的生 运移和聚集。 成、运移和聚集。
含油气盆地分析
盆地模拟
2003
3
盆地模拟方法——综合评价
综 合 评 价 常 用 的 图 件
• • • • • •
成熟度Ro图 成熟度Ro图 Ro 生烃、 生烃、排烃强度图 油气可供聚集量图 流体势分布图 砂岩含量图 盖层孔隙度图
• • • • • •
精细构造图 断层分布图 储层裂缝分布图 区带、 区带、圈闭分布图 区域盖层分布图 沉积相带图
盆地模拟
2003
4
盆地模拟技术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1、研究内容 2、四种经典描述图件 3、盆地模拟技术与成油气系统研究的关系 4、成油气系统的综合模拟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盆地模拟
2003
4
盆地模拟技术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
1. 单因素分析 2. 时空匹配分析 3. 区带评价 单因素分析; 时空匹配分析;
山西忻州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西忻州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目录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研究内容和目标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五、预期成果六、研究进度安排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八、参考文献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地下水被开采和利用,呈现出先用后补的特点,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紧缺和水质的恶化。
在我国山西省,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水源,如何科学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是山西忻州盆地(以下简称忻盆)今后发展的关键问题。
忻盆地是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地下水充沛、地质条件优越的盆地,它的地下水资源对于该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下水开采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导致了许多地下水相关问题的出现,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岩溶塌陷等。
因此,对忻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将有助于保障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在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方法,包括基于地下水数学模型的研究、基于GIS的地下水模型研究等。
同时,还有一些针对特定区域的研究,如北京地下水模型、太湖地下水模型等。
在国外,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也是在不断发展,包括基于有限元分析法的研究、基于集合仿真的地下水模型研究等。
同时,在欧美等地,也开展了许多的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如西班牙南部海岸地下水模型研究、美国加州地下水模型研究等。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忻盆地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忻盆地地下水开采与管理的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收集忻盆地地质探测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等开展分析和处理,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
2.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忻盆地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分布特征。
3. 采用模型预测忻盆地地下水变化趋势和水文响应,分析忻盆地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风险和副作用。
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冰方 案 、 F e r r i e r微 物 理 方 案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对 比 分 析, 为 合理 选择 中尺度 数 值 模 拟 微 物 理 方 案 提供 科
学依 据 。
地暴 雨进 行 物 理 机 制 或 地 形 因素 的 分 门 别 类 只是
有研究表 明 , 在 中尺度数值模 拟过程 中 , 微物
3 3个县 市 降 了暴 雨 到大 暴雨 , 其 中大 的 中小 尺 度 因 素 所 造成 的
影 响仍然 有待 于逐 步 地 去 试 验 和 探 索 , 较 多 的科 技 工作 者 已经就 此作 出过 尝试 ' 加 ] 。
2 天 气 过 程 简 介
2 0 1 0年 8月 1 8 —1 9日, 四川 全 省 1 4个 市 州 的
栋 等人 对 四川 盆 地 1 9 8 1 -2 0 0 0年 夏 季 暴 雨 的大 尺
2 0 1 0 年 8月 , 四川全省月平均 降水量为 2 1 2 . 8 mm, 较 常年 同期偏 多 1 9 %, 全 省各 地暴 雨事 件频 发 。
本文对 1 8 —1 9日盆 地 西 部 地 区 一 次暴 雨 过程 进 行 分 析 和数值 模 拟 , 从 大 尺 度 环 流 背 景 场 和 中小 尺度
2 0 1 4年第 3期
贵
州 气
象
Vo L . 3 8 N0. 3
第3 8 卷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 o u Me t e o r o l o g y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6 5 9 8 ( 2 0 1 4 ) 0 3 — 0 0 1 2 — 0 6
盆地模拟报告
IES 盆地模拟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二、设置边界条件三、油气迁移模拟及结果图示分析四、小结一、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1.数据准备:要求有ASCII data数据,文件格式为*.dat类型。
本文采用的文件如下:2. 步骤:A)打开Program->SeisStart2D->Sketch.B)选择File/New/Sierra ASCII.进入如下界面:然后导入数据。
C)设置属性:1) Horizons & fault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结果如下:然后用和标记即可,结果如下:地层格架和断层设置图2)intervals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intervals;如下图所示:标记结果如下图:3)lithology设置:在界面中选取来设置lithology,如下所示:根据区域地层概况提供的沉积充填序列(如下图)确定各interval的岩性。
然后标定各interval的岩性,结果如下图:4)Depositional ages设置在如下界面中选取来设置Depositional ages,再根据interval界面的时间。
输入结果如下:5)Source rock设置:在界面中选取和来设置Source rock:1、选取出现如下界面,然后根据给出的模拟参数有机质丰度和氢指数(HI)填入。
结果如下:D)应用preprocessor:设置离散单元:水平离散与竖直离散1,竖直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Depth,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ridpoints\Automatic即可。
结果如下:2,水平离散设置步骤:首先在如下选项框选中geologic time(layer based),然后在下窗口选中Events\Automatic即可,结果如下。
然后在下窗口选中Generant Simulator input,生成模拟input结果如下:二、设置边界条件1.打开工程:如下图2、显示下图结果:然后再下面的选项框中选定来设置HF、 SWI和 PWD。
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_电脑基础知识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
盆地模拟方法涉及盆地的沉降史、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二次运移聚集史等多 个地质概念模型。而作为盆地模拟总体的地质概念模型则可用图表模型(图1一1)来描 述。
让我们来考虑盆地中某单元的地质体,并假设此地质体是由砂岩和泥岩层组成的。在地 质历史中,盆地内将发生一系列的地质事件:沉积盆地由于拉张作用及沉积物负荷的增 加而发生沉降,在盆地沉降和盆地内沉积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上述地质体不断发生变 化,它们包括:
1.2 盆地模拟的概念与内涵
盆地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热力一动力学、地质流 体动力学等学科的概念、知识和方法结合进来,首先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描述和表 征盆地内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有关的各基本地质过程的概念模型(地质模型)。然 后,根据概念模型的特点,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等方程来描述相关的地质过程, 即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盆地类型及地质特征确定定解条件、选择合理的数 值解法,输入恰当的模拟参数,从时间一空间上对盆地的地质演化、有机质热成熟以及 油气的生成、排驱、运移乃至聚集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定量描述。
4.1 成熟史 4.2生烃史 4.3 排烃史
4. 源岩成熟史及生排烃史
5.运移聚集史模拟
5.1 概述 5.2 超压分析 5.3 流体势模拟 5.4 古水动力学概念模型 5.5 油气运聚模拟专家系统
6.盆地模拟的工作流程
6.1 盆地模拟参数 6.2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6.3 盆地模拟计算
地质模型( )是地质学家根据对盆地大量地质资料的实际观察和理论研究所作的关于 盆地形成、演化及其石油地质过程的概括描述。将地质模型的物理特征用一系列的数字、 符号来表征,同时用一定的数学表达式去描述或逼近这些特征间的定量关系,这种数学 表达式就称为数学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压裂低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rr k y 常数 w=A=
() 3
在保持裂缝渗透率和裂缝宽度的乘积 ( 裂缝导流 能力 ) 不变的情况下 , 通过增加裂缝宽度和降低裂缝渗 透率 , 可以克服因裂缝宽度过窄 、 裂缝渗透率远大于地
层 渗透 率所 造成 的模拟 不稳定 问题 .
等效渗透率可表示为 :
k= x
收稿 日期 :0 8 0 — 8 修 回日期 :0 80 — 8 张哲编辑 20—80 ; 20 — 9 0 .
() 1
地
质
与
资
源
实际应用表 明 , 等连通系数法在处 理注水井 与生产 井 之间 由于压 裂改造形 成 的高渗 带 的应用效 果较好 .
2 油藏数值模拟针对压裂 缝的地质模型调 整 21 模拟 网格设计 . 五里湾长 6油藏平 面上划 分为 2 7 2 5网格系统 , 4 ̄ 6 网格 步 长 _ y 5 1网格 方 向与应 力 方 向一 致 , △ = 0I. l 即
用 等随机 或 有规 律分 布 于整个 油 藏 或局 部 地 区. 天 与
1 等值 渗流 阻力 法和等 连通 系数 法原理 11 等值渗 流 阻力法原 理 . 根据 达西定 律及 水 电相似原 理 ,含有 裂缝 网格 的
式中
后为 地层渗 透率
,
为裂缝渗透率 , 为裂缝 宽度
为 含有 裂缝 的 网格 尺寸 为含 有裂缝 网格 的 方 向上 的渗透 率 为含 有裂缝 网格 的 Y方 向上 的渗透 率
井 筒 附近地层 渗 透率应 用效 果较 好.
1 等连 通 系数法原 理 . 2
等 连 通 系 数 法 就是 保 持 裂 缝 的连 通 系 数 固定 不 变 ,通过 增加 裂缝 宽度 和降低 裂缝 渗透 率达 到求解 的 目的 . 等连 通 系数 法 的关 键 是保 持 了裂缝 的导流 能 力
秦王川盆地南部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秦王川盆地南部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魏国孝;王刚;李常斌;王德军;朱锋;徐涛【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42)006【摘要】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分布过程机理的模拟,借助Arcview GIS和Aqua3D专业地下水水流模拟软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抽水试验及地下水水位长观资料,建立了秦王川灌区南部地下水非稳定流的二维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三角形网格剖分技术,求解模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秦王川灌区南部在达到设计水平年条件后,5年内地下水位将平均上升0.98 m,盐渍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总页数】6页(P16-21)【作者】魏国孝;王刚;李常斌;王德军;朱锋;徐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TV124.7【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秦家屯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J], 陈小慧;张敏;程熊2.GWMS在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以秦王川盆地南部灌区为例 [J], 周秀霞;朱锋;薛景伟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成因与秦祁海槽间构造关系 [J], 郭帮杰;杨锋杰;周新玉;周冰晶;付文钊;马晓萌4.基于GIS技术和FEFLOW的秦王川盆地南部地下水数值模拟 [J], 孙继成;张旭昇;胡雅杰;朱锋;徐涛;魏国孝5."引大入秦"灌溉工程对甘肃秦王川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影响 [J], 吕晓立; 刘景涛; 韩占涛; 朱亮; 陈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法求流体压力史和油聚集史、 移法求流体压力史和油聚集史、地球热力学法求沿通 道运移的含溶解气的油量等。 道运移的含溶解气的油量等。 1984年美国南卡罗拉那大学地球科学系也研制 (4) 1984年美国南卡罗拉那大学地球科学系也研制 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 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并提出了用镜质体反射率确定 古热流的方法, 古热流的方法,打破了以往单纯使用地球热力学法的 传统, 传统,之后又相继提出了用其它几种地化资料确定古 热流的方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热流的方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5) 1987年英国BP石油公司提出了一个关于油气二 1987年英国BP石油公司提出了一个关于油气二 年英国BP 次运移聚集的二维模型。 次运移聚集的二维模型。其特点是将烃类划分为两相 即含饱和水的“石油液” 石油气” ,即含饱和水的“石油液”和“石油气”,“石油液 有含不同的成分; ”有含不同的成分;水动力和浮力的合成作为运移的 动力;考虑地下流体的不同相态, 动力;考虑地下流体的不同相态,流体渗流符合达西 定律;运移损失量与通道孔隙体积有关。 定律;运移损失量与通道孔隙体积有关。
气成藏作用机理和成藏作用过程的认识。 气成藏作用机理和成藏作用过程的认识。而盆地模拟 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对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系统 的石油地质过程研究的快速、定量化成为可能。 的石油地质过程研究的快速、定量化成为可能。 盆地模拟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 盆地模拟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油气形成 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 的石油地质机理为建模基础, 的石油地质机理为建模基础,将复杂的石油地质过程 模型化、定量化, 模型化、定量化,从而实现盆地的三维动态分析模拟 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 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可以说,作为研究石油地质过程的一种思维, 可以说,作为研究石油地质过程的一种思维,盆 地模拟是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 地模拟是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 手段或工具,盆地模拟是一种技术。 手段或工具,盆地模拟是一种技术。
法国石油研究院( ② 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的TemisPack(二维), ) (二维), Genex(一维)和Temis 3D(三维)系列软件,该系 (一维) (三维)系列软件, 列软件由Beicip-Franlab公司市场化。 公司市场化。 列软件由 公司市场化 美国Platte River公司(PRA)的BasinMod,其主 公司( ③ 美国 公司 ) , 打产品是BasinMod 1-D, BasinMod 2-D, 目前正在研 打产品是 制BasinMod 3-D。 。 这些软件内容全面,技术先进,商品化程度高, 这些软件内容全面,技术先进,商品化程度高, 在解决盆地分析问题的不少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在解决盆地分析问题的不少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二 盆地模拟发展简史
1 国外发展简史 1978年原西德尤利希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自 1978 年原西德尤利希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一维盆地模拟系统以来, 一维盆地模拟系统以来 , 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和研究机 构相继开展了盆地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研制工作。 构相继开展了盆地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研制工作 。 二 十多年来, 法国、 美国、 英国、 十多年来 , 法国 、 美国 、 英国 、 日本等分别推出了规 模不等、各具特色的盆地模拟系统。 模不等、各具特色的盆地模拟系统。 (1)1978年原西德尤利希公司石油与有机地化研究所 ) 年原西德尤利希公司石油与有机地化研究所 推出了基于正演地史的一维盆地模拟系统。 推出了基于正演地史的一维盆地模拟系统 。 其基本思 路是: 按压实作用恢复埋藏史, 路是 : 按压实作用恢复埋藏史 , 对欠压实地层计算其 古超压史, 同时算出相应的古厚度史, 古超压史 , 同时算出相应的古厚度史 , 并获得流体速 度史;通过热流方程获得古地温史; 度史;通过热流方程获得古地温史;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也于1989年推出 年推出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也于 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 了一维盆地模拟系统(HYBSS),1990年与吉林大学 ) 年与吉林大学 合作推出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 合作推出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 ( PRES) , 并在海 ) 上油气资评中得到广泛应用; 上油气资评中得到广泛应用 ;1996年后分别与美国加 年后分别与美国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中科院数学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 等单位合作开发了以二维模型为核心的盆地模拟系统 (ProBases)。 ) 90年代以来, 盆地模拟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在一维盆地模拟系统推广应用的基础上, 。在一维盆地模拟系统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不少单位 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青海油田、 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青海油田 、西北 石油地质所等都结合本地实际, 石油地质所等都结合本地实际,对已有的软件进行改 进完善,或独立开发盆模软件。例如, 进完善, 或独立开发盆模软件。例如 ,大庆油田在三 维空间网格化技术、热史模型等方面都有所进展; 维空间网格化技术、热史模型等方面都有所进展;
2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盆地模拟技术是在80年代初期跟踪西方国家 我国盆地模拟技术是在 年代初期跟踪西方国家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大体相似。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大体相似。 1980年, 我国胜利油田在开展 “ 临邑盆地烃潜力 年 我国胜利油田在开展“ 研究”时引进了原西德的一维盆地模拟软件, 研究”时引进了原西德的一维盆地模拟软件, 后又对 该软件进行了改进, 该软件进行了改进 ,从而形成了我国第一套盆地模拟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SLBSS)。 ) 1989年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推出了具有 年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推出了具有 自主版权的一维盆地模拟系统( 自主版权的一维盆地模拟系统(BAS1),1990年推出 ) 年推出 了二维盆地模拟图形工作站系统( 了二维盆地模拟图形工作站系统(BMWS),1996年 ) 年 推出了全新的、具有国际版权的盆地综合模拟系统( 推出了全新的、具有国际版权的盆地综合模拟系统 ( BASIMS) 。 上述软件成为全国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的 ) 主力软件,最终用户达到50多家 多家。 主力软件,最终用户达到 多家。
两史结合求出TTI和有机质成熟度史(Ro史);在Ro 和有机质成熟度史( 史 两史结合求出 和有机质成熟度史 史基础上,根据产烃率曲线计算生、排烃史。 史基础上 ,根据产烃率曲线计算生、 排烃史。 整个计 算过程需要反复调整计算结果,使之与现今资料吻合; 算过程需要反复调整计算结果,使之与现今资料吻合 ; (2) 1981年日本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简化 ) 年日本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简化 的二维盆地模拟系统。 的二维盆地模拟系统。其特点是在地质剖面上划分若 干小矩形单元, 干小矩形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沉积埋藏史和生烃史 模拟,并用浮力法研究二次运移。该公司1987年还提 模拟,并用浮力法研究二次运移。该公司 年还提 出了一维排烃模型,完善了原有的排烃模型。 出了一维排烃模型,完善了原有的排烃模型。 1984年法国石油研究院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二 (3) 1984年法国石油研究院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二 维盆地模拟系统, 维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对象是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 该系统使用正演的回剥技术恢复盆地埋藏史, 面。该系统使用正演的回剥技术恢复盆地埋藏史,并 提出了根据今热流求古热流的地球热力学法、 提出了根据今热流求古热流的地球热力学法、两相运
地质过程定量模拟
(盆地数值模拟技术)
主讲 :赵永军
第一章 绪 论
一 盆地模拟的概念 二 盆地模拟发展简史 三 盆地模拟的主要模型 四 盆地模拟技术研究难点 五 盆地模拟技术发展展望
一 盆地模拟的概念
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和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和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油气的形成与赋存是发生在含油气盆地发展演化地质 历史中的事件,为了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历史中的事件,为了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必须查 明今天的油气藏或含油气系统的成藏要素在地史过程 中的演变, 中的演变,即进行以油气成藏为核心的完整的盆地分 析研究。 析研究。 盆地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盆地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性 和复杂性的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受地质理论、 和复杂性的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受地质理论、测试 手段及计算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手段及计算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石油地质家对含油气 盆地的特征和形成演化, 盆地的特征和形成演化,只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 和成因推理。 和成因推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沉积盆地中油
1988年日本石油勘探有限公司与美国南卡罗拉 ( 6 ) 1988 年日本石油勘探有限公司与美国南卡罗拉 那大学合作, 那大学合作,在原简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完整 的二维盆地模拟系统。 的二维盆地模拟系统。该系统的烃类生成和运移模型 考虑了独立的油相或气相运移、热膨胀力、 考虑了独立的油相或气相运移、热膨胀力、毛细管力 裂缝及断层等。 、裂缝及断层等。 ( 7 ) 90 年代是盆地模拟全面发展的时期 。 其特点是 90年代是盆地模拟全面发展的时期 年代是盆地模拟全面发展的时期。 ,各大石油公司不再集中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大型盆 各大石油公司不再集中大量人力、 模软件,而是转向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 模软件, 而是转向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 , 或购买商品化软件。软件系统由早期的一维、 或购买商品化软件 。软件系统由早期的一维、 剖面二 维向平面二维和三维模型发展, 维向平面二维和三维模型发展,盆地模拟在广泛的实 际应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际应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国际上前10年以一维模型为主 年以一维模型为主, 总之 , 国际上前 年以一维模型为主 , 重点研究 盆地三史,即地史、热史、生烃史, 盆地三史 ,即地史 、热史、 生烃史, 多数处于试验性 应用阶段; 年以二维模型为主, 应用阶段 ;后10年以二维模型为主, 研究的重点是盆 年以二维模型为主 地中油气的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 地中油气的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并全面进入实际应 用阶段;目前正朝着三维模型、 用阶段; 目前正朝着三维模型、三相多组分运移方向 发展。 发展。 在软件的工业化应用方面, 在软件的工业化应用方面 , 目前在国际商品软件 市场上活跃的主要是三家盆地模拟软件: 市场上活跃的主要是三家盆地模拟软件: 德国有机地化研究所( ① 德国有机地化研究所(IES)的PetroMod,由剖面 ) , 二维油气系统分析软件PetroFlow、平面二维油气系统 二维油气系统分析软件 、 分析软件Finesse和沉积作用分析软件 和沉积作用分析软件Sedpak三个相对 分析软件 和沉积作用分析软件 三个相对 独立的系统组成。 独立的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