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总结

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2。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
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第三章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
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国际直接投资

美国
第一、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东道国区位 第二、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但其 地位 却在下降 第三、美国内流FDI以股权资本投资为主。美国外流 FDI 中,利润再投资占据最重要地位。 第四、产业流向构成来看:制造业是吸收FDI最多的 产业部门,但其重要性再逐步降低;金融保险则 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外流FDI 中,金融保险 完全取代制造业占据首位。
2331745
4472902 7170146 2146384 4375768 3532350 12712016 759353 872050 216707 374282 470470 580264
江西
内蒙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东部 中部 西部
578652
99360 693223 51463 160677 408084 63909 16576 27096 43704 43326362 4484532 1564092
加拿大
9257
巴西
2245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统计年鉴(2002)》与《世纪投资报告(2002)》。
三、国际投资的区域与行业发展格 局
国际投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区域格局的变迁
1、一战以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表现为:资本来源母国主要 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是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家,其 对外投资存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0%左右,但是,进入20世纪后呈明显 的下降趋势。 2、两战之间 3、二战以后 投资来源国的分布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一时到欧洲、日后起直 追得过程,从而形成了“大三角”格局 东道国的区域分布上:呈现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向以发达国家 为重点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的新气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日益 活跃,但也存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平衡。
国际投资学第二篇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翻译成兼并和收购。收购(acquisition)有两种:资产 收购 (Asset Acquisition)和股份收购 (Stock Acquisition)。
跨国并购类型
1)按购并双方所处的行业关系 横向购并:并构与被并构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 处于 同一市场。 纵向购并:被购并公司的产品处在购并公司的上游或下 游,是前后工序,或生产与销售关系。 混合购并: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 不同的市场,且这些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联 系。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853 1218 1623 1963 2371 2746
(单位:亿美圆)
1997 1998 1999 3416 5440 7201
2000 11000
2 单起跨国并购的交易规模巨大
1999年,超过10亿美圆的巨额并购在数量上只当年的1.5%,但价值却达到并购的 60%。2000年2月4日,沃达丰公司以1430亿美圆敌对收购德国老电信企业-曼纳斯 曼;美国的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涉及的金额达1650亿美圆。---融资方面与美国华 尔街股市保持长期“牛市”有密切关系。2006年创下多达172笔巨额交易(即金额 高达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记录,它们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约三分之二。
2、工作理念:美国人习惯尽快推出实用、廉价的新产品,哪怕质量并 不是那么过硬;而德国人对质量一丝不苟,哪怕因此耽误了产品问世 时间。 3、高层管理风格:第一任CEO施伦普被称作“铁相”,因与其集权专 断的风格不合,部分高管相继离职,包括有着“汽车新巨人”之赞誉 的COO伯恩哈德,这些都对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业绩和士气造成了极 大的负面影响;第二任CEO泽金接手工作后,也仅专注于裁员、降 低生产成本等控制运营成本的措施,却始终没有重视合并带来的文化 差异的问题。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流出额所占比 发达国家 85.3 84.2 85.6 91.6 发展中国 14.5 15.5 13.7 8.1
中国连续6年(1993—1998)利用外资世界第二位,1999年位于第 三位(英国第二),到2000年又位于第二位。目前全球500强已有300多 家在华投资。
3.FDI 的重点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表2-1-3
90年代以来的历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FDI)总额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亿美元
•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值得注意的是: l 1999 年 英 国 成 为 FDI 最 大 国 , 投 资 额 达 1990亿美元。 l 美国仍是FDI最大东道国,吸引投资几近全 球FDI 1/3。 l 1999年位于欧盟的跨国公司FDI总额51美元, 占全球的2/3。 l 2001年,在全球FDI 下降51%的情况下,中 国吸引外资468亿,比上年增长15%。
2.新古典经济理论对跨国行为的最初解释
H—O学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各国间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比例的差异引起要素价格的差异,进而发 生要素分布均衡化的过程,即要素的跨国移动。 俄林从资源配置理论的结论出发,得出的一个推论---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理。其含义有二: (1),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即两个原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国 家,通过自由贸易使要素价格比例趋于一致; (2),要素绝对价格均等化。即同一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在不同 国家不相等,通过自由贸易使不同国家同一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要素的价格均等途径有二: (1),间接均等。即通过商品的国际移动实现。 (2) ,直接均等。即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实现。 如资本丰缺程度的差异促使资本从底利率的国家流向高利率 的国家。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对国际 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 象,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 如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可以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 的理论。
第二阶段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重点由对外直接投资转向 研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因此可称之为跨国 公司的理论,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上述种种,可以归纳为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要承 担的海外风险。因此,只有当投资者有能力在东 道国赚取比在母国企业更高的收益率和利润率时, 才可能去在该东道国投资。
.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再次,通过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的实证分析,海默认为,进入东道国的投 资者不采取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证券投资等 进行间接投资,而是通过办企业进行直接 投资,其原因是在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投资者拥有东道国当地竞争者没有的企业 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高于 在母国企业的收益率和利润率。这些优势 表现在以下方面:
.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首先,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海默指出,现 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 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
海默认为,至少存在4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由规模经济导 致的市场不完全、由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 市场不完全以及由税赋和关税导致的市场不 完全。
.
(二)成熟产品阶段
尽管此阶段新产品已趋于成熟,价格却仍然很 高,所以厂商仍选择在人均收入水平高、技术先进、 与本国需求类似的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同 时,较发达国家的竞争厂商开始仿制创新企业的新 产品,这些国家政府也可能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 以支持本国企业发展新产品,替代进口。这时期, 其它跨国企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创新企业为维持国 外市场份额,以对外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在东 道国设立子公司,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由于技术 垄断局面完全打破,创新企业也可能以有限扩散技 术方式(许可证方式)获取收益。新产品产业形成 垄断竞争。这时期,发达国家出口和较发达国家进 口开始减少,厂商转向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第二章

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福是搞区别对待,“如果小品牌占据的货架越 来越少,那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众所周 知的是,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一向是宝洁 良好的合作伙伴,宝洁和沃尔玛开创的销售模 式甚至被命名“宝玛模式”。由此可见,宝洁 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与卖场达成 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卖场给予其他的竞争 对手施压,从而达到其垄断行业的目的,其野 心可见一斑。
规模经济优势
2012年是宝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4年,这一年 内在中国建设了两个目前宝洁在亚洲最大的两个 生产基地,这在宝洁全球175年的历史上还是第 一次;同时,宝洁成功举办推出贴近中国消费者 需求的产品,作为宝洁在全球第二大市场,宝洁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亲近和美化超过10亿的 大中华区消费者的生活,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 。继续践行对中国市场和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承诺 ,推进宝洁在2010年至2015年在华新增10亿美 元投资计划的重要步伐。
二、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 (三)垄断优势的形式与来源
图2-2 市场不完善与垄断优势
海默提出的理论经过金德尔伯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后, 成为含义比较完整的垄断优势论,这一理论通常亦被称 为“海—金传统”(Hymer-Kindleberger Tradition)。
对垄断优势论的评价
垄断优势论在理论分析上仍具有局限性和缺陷,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垄断优势论对跨国公司 行为的分析在于解释企业跨国经营的初始行为, 而不能解释跨国公司的扩大。
第二,美国的海外企业在海外融资。 海默通过比较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 公司海外投资的地区分布,分析这两家公司1958 年的财务年报,从资产负债表中发现这些从事对 外直接投资的公司在海外借钱。其他公司的典型 数据也表现出这一特征。当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的美国企业通常也从海外获得大量融资,而海外 利率高于美国。
国际经济合作课后习题答案_赵永宁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p1-2国际经济合作: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包括国家间的经济协调政策。
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包括主权国家(或地区)、国际经济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间的企业、国际企业法人及主权国家非法人机构、学术团体等。
(2)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生产和流通领域(4)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社会为稳定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而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活动。
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详见P3(1)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贸易研究商品国际流通的特点与规律,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间接流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直接流动和重新组合与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的重点是生产领域的直接协作。
(2)业务程序与进行方式不同。
(3)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3、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类型:按范围大小:广义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按观察的层次和主体:宏观(北北,南南,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工贸,投资,信贷,科技服务)按业务和产业的关系:垂直和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BOT投资,建造——运营——移交)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3)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承包工程,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业务)4)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有偿转让和国际科技无偿转让)5)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等)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和举办国际管理讲习班等)7)国际发展援助(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8)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9)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系统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区域性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4、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基本假设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 动存在各种障碍,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 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 ●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到降低生产 成本,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 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
(New Product Stage) 产品成熟阶段 (Mature Product Stage) 产品标准化阶段 (Standardized Product St 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
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 择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增添了时 间因素 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结合起来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 区位的选择 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 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 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的背景
(六)内部化理论的局限性
• 与其它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 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同时,内部化理论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其他 理论。
• 未考虑非生产要素的影响,只考虑自 身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 • 忽略了外部不完全市场对投资的积极 作用
第三节 考虑区位因素的国际直接投 资理论
• 一、国际产品周期理 论 •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额(1960-1979) 单位:亿美圆
7
7
(2)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提 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 投资舞台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 国公司达到1100个。印度、韩国、中国 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 始了对外投资。
37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成为大趋势, 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合作取得新进展 (下表) 投资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 (1)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 (2)改善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3)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4)相对降低了国际直接投资风险。
38
39
1991-2002 年各国政策的变化趋势
40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实际利用外资额 417.26 452.57 454.63 403.19 407.15 468.78 527.43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实际利用外资额 535.05 606.30 603.25 630.21 747.68 923.95 900.33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14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 器 A、财政激励 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 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 件 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下页图)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二、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一、国际投资环境
(一) 国际投资环境的概念 国际投资环境包括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法律、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差异。环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分类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分类
1.从可变性的角度,可以将它分为三类: (1)相对稳定类:主要是自然因素,比如: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生产 或者经营,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 (1)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单独出资或者与其它投资者 共同投资创建新的企业; (2)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展自己在境外的原有企业; (3)投资者收购或者兼并东道国的现成企业。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第三节 国际企业创建
一、国际独资企业
二、国际合资企业
三、独资与合资的选择策略
一、国际独资企业
(一)国际独资企业的概念 国际独资企业:是指某一外国投资者依据东 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 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二)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 (三)国际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 (四)境外分公司和境外子公司
• 事情并未结束。1998年,宝洁公司开始了独资化之路。 1998年12月,广州轻工集团下属子公司广州浪奇实业 股份公司将所持有的广州宝洁下属子公司广州宝洁洗 涤用品有限公司的12%的股份和360万美元的债权,全 部转让给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 • 2000年9月,北京日化二厂向外界正式宣布:已经与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商 标的合同。此前的6月份,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已提前 终止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合作,将合资企业北京熊 猫宝洁公司转化为外商独资企业。 • 2001年10月,广州浪奇发布公告,将公司持有的广 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22%的股份分别转让,使公司持 股降至18%。 • 2002年以后,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逐步过渡 为外方持股99%,中方象征性持股1%的公司。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8时47分49秒20:47:4914 September 2021
❖
17、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下午8时47分49秒下午8时47分20:47:4921.9.14
❖ 政府购买包括两方面内容:
政府出钱购买私人的商品或劳务; 政府进行的公共投资,如公用设施建设、基础工程建设、
政府开办企业等。
❖
9、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21.9.14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
扩展的物质基础 ❖ 发达国家鼓励对外投资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外资
的客观历史条件,促进了国际投资的发展 ❖ 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为国际投资活动提供了
渠道
国际投资特征
❖ 投资目的多元化。 ❖ 投资体现着国家与民族利益。 ❖ 投资所使用的货币既单一化又多元化。 ❖ 投资环境存在着差异性。 ❖ 投资风险较大。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9.1421.9.1420:47:4920:47:49September 14, 2021
❖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下午8时47分49秒20:47:4921.9.14
❖ 缺陷
控制程度低 培养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许可证交易本身在使用上的限制
投资进入模式的利弊
❖ 优点:
缩短了生产与销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减少了货物运输成本, 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的反馈, 能更好地提供售后服务, 能保护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的秘密和有限制的使用, 能跨越目标国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能获得很多东道国政府的鼓励性优惠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分析详解

第8页,共26页。
二、技术进步效应
(一)对东道国的影响
1.直接效应:取决于技术转移方式
❖(+较强)
❖ 非股权投资方式下的转移(+强,但技术等级低)
❖ 与东道国合作建立外部研发机构(+强)
9
第9页,共26页。
二、技术进步效应
(一)对东道国的影响
2.间接效应:技术产品的外部性特征使得间接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溢出 效应,其积极影响超过直接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分析的方法论
1.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 规范研究:价值判断,研究“应该怎样” ❖ 实证研究:假设论证,研究“是什么样”
2.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分析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 因为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国际直接投 资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 产业“空心化”的后果:
✓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 降低了对外投资者的国际竞争能力
✓ 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15
第15页,共26页。
三、产业结构效应
(二)对投资国的影响
2.产业“空心化”说(-):
❖ 产业“空心化”说的评价:产业“空心化”只是产业转移后暂时出现的短期 现象,它所引致的负效应是短暂和有限的,产业“空心化”反而应该被视为投
工的技能及其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
19
第19页,共26页。
四、国际贸易效应
(二)对投资国的影响
1. 表现为4种效应的综合效应:
❖ 出口引致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 进口转移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 ❖ 出口替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 ❖ 反向进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
国际投资课后题总结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指国际投资主体通过对国际投资客体的跨国界营运以达到增值目的的经济行为。
具体讲就是指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也就是指国际证券投资, 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4.国际投资的性质(1)国际投资是生产领域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2)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4)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间配置的优化(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5.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缓慢,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3)恢复增长阶段(1945年~1979年):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1980~199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5)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投资新热点6.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两者的研究领域都包括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
○2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相互联系,因此在学科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对方因素。
(2)区别:○1国际金融学仅仅研究货币领域,国际投资学不仅涉及货币要素还要涉及生产要素。
○2即使在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4)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
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扩展内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Outward FDI)和内向FDI(Inward 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
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特点是作为单独的出资者,外国投资者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资企业,独享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靠该基金的回报,挪威有效缓解了政府赤字压力,同时也是 令人艳羡的挪威式“社会主义”福利的有力保障。早在2002年, 挪威用于全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总支出已达1924.9亿克朗(约合 2233.5亿人民币),占政府财政预算的34.2%,国民生产总值的 12.6%。2007年的挪威,单身退休者每年的最低养老金为每年 113000克朗(约合11万人民币)。从出生成为挪威公民的那天 起,一个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和养老金制度就伴随一生:医疗、 失业保险、生育保障、康复基金,伤残抚恤,遗属年金以及退 休金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挪威的石油基金。
(2)所有权结构标准
指跨国公司自身股票所有权的多国性,即跨国公司 所有权必须被一个以上国籍的法人或自然人所掌握。
(3)股权结Leabharlann 标准指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形成对国外分支机构拥有 实际控制权的股权比重大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所投资的企业中拥有25% 或更多的股票权,可以作为控制所有权的合理标准。 美国将此标准定为10%以上。加拿大和日本以50%为 标准。一般的国际惯例取10%为标准。
0Part 1
国际直接投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
国际商品资本运动 国际货币资本运动 国际生产资本运动
国际贸易 跨国银行 跨国公司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18-19世纪的产业革命标志着国际分工体系 的基本形成。国际贸易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 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
德国《焦点周刊》网站 2014年9月22日报道,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成为 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 资产达8910亿美元。 该基金主要资金来源为 石油投资,并参股戴姆 勒、巴斯夫、宝马等德 国达克斯蓝筹企业 (DAX30)。排在第 二位的是阿联酋阿布扎 比投资局,资产规模 7730亿美元,第三位 是沙特金融管理机构 SAMA。
投资流向:主要流向初级产品和为生产初级产品 服务的公共设施部门,制造业较少。
3、缓慢发展阶段(1914年—1945年)
由于战争,FDI发展受到影响,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老 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降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 提高。1914年,全球FDI流出存量约为144. 82亿美元,在 英国(45.5%)、美国(18.5%)、法国(12.2%)和德国(10.5%) 等主要FDI流出国中,英国FDI存量居首位。到了1938年, 全球FDI流出存量约为263. 5亿美元,在主要 的FDI流出国 如英国(39.8%)、美国(27.7%)、法国(9.5%)、日本(2.8%)、 德国(1.3%)中,美国所占世界份额上升。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学习要点:
本章介绍了FDI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作为国 际直接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从东道国、母国和全球的角度分析了FDI的 法律制度。通过学习要求了解FDI的发展历 程和特征;掌握跨国公司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熟悉东道国和母国的FDI法律制度、国际投 资协调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本土化分销渠道策略
宝洁公司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分销结构,从规模、 客户分布、资金实力、销售额、储运能力、市场信 誉等方面精心挑选中间商、批发及零售商,并培养 其成为宝洁公司稳定的长期团队式合作伙伴,以构 建其符合中国国情的分销体系。
0Part 2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1、结构标准
(1)地区分布标准
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跨度,特别是国别跨度 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的具体内涵予以界定。 邓宁认为,跨国公司是“国际的或者多国的生产 企业……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 或者控制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 销售机构、办事处等)一个的企业。”
西欧、日本、韩国造船业成本比较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长 期积累而成的一种独 特的能力,可实现高 于竞争对手的价值, 具有进入多种市场的 潜力,难以复制模仿, 是长期利润的源泉。
美国GE公司的归核化管理
(1)明确界定公司未来发展的业务领域。圈定了高于一般 增长幅度的三大事业类别:高技术、服务和传统事业继 续保有及经营。
2、经营业绩标准
按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业绩状况来界定跨国公司, 主要是指企业的国外活动占整个公司业务份额,包 括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盈利额或公司雇员人数等 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得上是跨国公司。多数主张以国 外销售额或生产额为主要指标,一般以25%为界限。
跨国公司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这样一种企业,它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经营活动,它有一个统一 的中央决策体系和全球战略目标,其遍布全 球的各个实体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相 应的责任。
(5)合资合作。对有望达到或已经达到目标的企业,广泛 采用合资合作方式,迅速达到目标或扩展至全球市场。
2、跨国并购
3、宝洁公司的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产品策略
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市场研究部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 把消费者意见及时分析、反馈给生产部门,以生产 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产品。
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宝洁公司一方面把其品 牌换上十足中国化的名称如玉兰油、飘柔、海飞丝、 潘婷、舒肤佳、碧浪、汰渍等;另一方面针对中国 民众热爱大自然、崇尚中草药疗效的普遍心理,在 许多产品中加入天然药用植物成分,如中草药配方 生产的佳洁士牙膏等。
01
区域型跨 国公司
02
全球型跨 国公司
三、当前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1、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重新出现了回归高度专业化的趋 势,即归核化
2、投资方式多样化,跨境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 重要手段
3、跨国公司的当地化战略成为重要的趋势 4、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 5、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模式 6、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速向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技
2、FDI兴起阶段(19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19世纪20年代,英国公司开始在巴西、欧洲开采矿产, 30年代,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西印度群岛开设分支机构; 70年代左右,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俄国建立分厂,美国的胜家 缝纫机厂在英国开设分厂,德国的瑞典的诺贝尔公司在德国 开设炸药工厂。
◆ 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于这一时期。
1、全球FDI流动出现三次波动,总体呈现波动中增长 2、发达经济体FDI主导全球FDI的发展趋势,发展中
经济体FDI稳健增长 3、从流向看,全球绝大多数FDI流向制造业和服务业,
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份额增大 4、从投资方式看,绿地新建项目数额的占比高于并
购项目 5、避税天堂和特殊目的实体的FDI规模增大 6、新型投资者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FDI新兴来源
1、FDI的萌芽阶段(19世纪之前)
FDI起源于大约16世纪的宗 主国对殖民地国的产业资本 输出。
16-18世纪,东印度公司开 始在东南亚建立工厂,设立 贸易点。丹麦、法国等欧洲 国家也对外输出资本。亚洲 的印度、中国、日本和北美 的美国、加拿大等国输入资 本,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 际资本输入国。
1990年,挪威议会评估后发现,石油领域的收入在未来10年利润 将会逐渐下降,为了缓冲油价的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石 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挪威政府决定不将 石油营收直接投入国民经济建设,转而通过了政府石油基金 (Government Petrol Fund)成立法案建立了专项基金,1996年第 一笔3亿美元资金汇入,2006年1月为更好地整合资源,改组为政 府养老基金(全球)作为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挪威境外投资。
(2)公司内部合并。GE公司将1980年的64个事业部,合并 为38个事业部,又于1987年合并为13个事业部。
(3)出售企业。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企业经过整顿仍无法 达到目标的,就将该企业出售,从该行业中撤出。19811992年间,GE公司出售了大量的行业和企业,回收资金 总额达110亿美元。
(4)收购企业。对有望达到目标的企业,采取收购外部企 业的方式,使其快速地达到目标或扩展至全球市场。 1981-1992年间,GE公司大量的收购企业,交易金额逾百 亿美元。
输出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资本输出中所 占比重较小。到1914年,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流出存 量达145. 82亿美元,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所占份 额分别为44. 6%、18.6%、12.0%、10.3%。
输出区域:欧洲资本自由地流向澳大利亚、俄国、 加拿大、美国等新经济体。在鼎盛时期,英国对外投 资规模占其国内增加值的10%。
国际资本运动始于国际商品运动,资本的本性决定 了国际商品资本形态向国际货币资本形态的发展。 跨国银行的出现是国际货币资本运动(国际间接投 资)产生的重要标志。
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的发展,进一步深化 了国际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高级的 资本运动形式孕育而生,即国际生产资本运动(国 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国际生产资本产 生的重要标志。
1970-1989年FDI流量流出的主要经济体在全球流量中所占份额(%)
1970 1975 1980
美国 英国
54
50
37
12
11
15
荷兰
9
9
8
联邦德国 8
8
9
加拿大
7
4
8
法国
3
5
6
日本
3
6
5
1985
22 18 4 9 6 4 10
1989
16 15 6 6 2 9 20
5、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术密集型行业倾斜 7、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出现,促使跨国公司开始采用新
型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8、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技术转让的主体 9、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更趋国际化
1、归核化
所谓归核化,其要点是跨国公司把自己的业务 集中在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 在核心行业价值链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 调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对非核心 业务实施战略性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