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粽义——我的端午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粽情粽义——我的端午情怀

走过人间四月天,又是一年端午至。

前些天到中心市场买菜,发现卖艾草和干粽叶的小贩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起来。细细嗅着,顿时觉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香——端午又要到了。

那缕丝丝不绝的清香,此刻,就像一双灵巧的手,轻轻地触碰着你心底深处的某根弦,引出往年的一段故事、一段情愫,好长好长。

我们的孩提时代,贫乏却快乐。在草丛里捉迷藏,在水圳里舀蝌蚪,滚着自制的铁环赛跑,用废纸精心叠着心爱的手枪……童年的快乐让我们忽略了物质的贫乏,我们的生命居然也像路边不经意的野花小草一般生机盎然。而逢年过节,更足以让我们像小鸟般欢呼雀跃。

对于童年里关于过节的记忆,往往停留在一个“吃”字,而那与众不同的粽香,就是孩子眼中的端午节的味道。至于那个忧国忧民的屈原身投汨罗江的故事,我们似乎并不关心,毕竟在孩童的眼睛中,香喷喷的粽子远比屈原更有诱惑力。节日临近的日子,孩童在嬉戏中期待的笑声总能穿过盈满清香的悠长的弄堂。

那时的粽叶和艾蒿都是自家采摘、晾晒的,所以,临近端午的日子,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弥漫整个庭院并且溢出屋外。节前几天,庭院的天井里也开始忙碌起来。淘米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小孩的打闹声,还有女人们的说笑声,热闹却不嘈杂。

待上好的糯米浸泡时许,稍稍漏干,粽叶浸水、清洁,架子上挂好了细藤带,便开始裹粽子了。裹粽子一般是女人们的活。孩子们照旧欢快地嬉戏着,而略嫌文静的我则常常是端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看着母亲裹粽子,一边听着大人们的唠叨。女人们认真而又娴熟地把粽叶折成漏斗容器状,用洁白的汤匙舀进几勺糯米——家境好一点的,又往糯米里放上几颗红枣,或者放上少许碎香菇瘦肉——然后把粽叶折了几下,一点点地捏着粽角,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再用细藤带扎紧。女人们裹粽子总是很专心很仔细,仿佛包进去的不只是几勺糯米,更有贫寒生活中最简单的心愿和希望。这样的粽子,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灶台一边早已生着火了,粽子下锅,不大工夫,新粽叶的香气和着糯米的甜香便随着升腾的蒸汽溢出锅外,飘进每个人的心里。孩子们这时也不打闹了,而是围拢在锅台前,踮着脚尖往锅里瞅。这时,母亲总会心疼地、笑笑地说,看把你们馋的。再去玩一会吧,等粽子蒸熟了,我再喊你们回来吃!孩子们又一下子散开了去,可终究心里惦记着香喷喷的粽子,也没多大心思玩耍了。

不一会儿,母亲便开始招呼我们,吃粽子啦!我总喜欢用筷子插着粽子举在手里,一边嬉戏,一边吃粽子。不知不觉中几个粽子便下肚了。于是,母亲就不让我再多吃,说是吃多了会滞食,消化不良。我只好忍痛割爱,不再贪吃。

时光是流动的水。在一年一年的端午中,我们告别了青葱岁月,母亲也渐渐老了。那个喜欢乖乖地坐着看母亲裹粽子的我,却始终未能学会裹粽子。而孩提时“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除病去邪快乐又安康。这儿也端阳,那儿也端阳,处处都端阳”的儿歌,却依然能在飘满粽香的端午如约地从我的记忆深处飘出。或许是成长的缘故吧,童年时期原本快乐的端午节,也平添了几份忧伤的情怀——每逢端午临近,我便会想起屈原,一个不愿与世皆浊而苟活、宁赴清流以死明志的孤独的爱国者。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家可能有六七年不再自己裹粽子了吧,市面上什么都有,自然很容易就能吃上一顿粽子。可是,买回来的粽子,却再也吃不出当年唇齿留香的味道,更感觉少了些许别样的情怀。因为,当年那小小的粽子,裹着浓郁的爱。

曾经收到过这么一条短信:送你一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过节,何尝不是一次情感的沐浴?

端午到了,不再裹粽子的我们,要好好陪陪自己亲爱的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