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ppt

步骤一: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请用双曲线画出开头表现于休烈主要性格特点
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 的语句。
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步骤二: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
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 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 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
3.跨“难” 通读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了的词句,正确的做法是先“跨” 过去。因为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暗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 一难点。因此,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 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最后也可以根据尽可能多的信息来答题。 4.借助 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 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有时也可以借助阅读材料的出处或注释理解。
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
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
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
之荣,少有其比。
请尝试用此方法在阅读中借助下面第3题B、C、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D选项,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
定各个选项的正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直言不讳”错误。于 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罪 己”“规过”,译出大意。第(2)句得分点:“亲贤”“推毂”“曾”,译 出大意。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 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①,例为令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2018·全国卷Ⅰ·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2018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C. 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D. 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 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 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 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40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①,例为令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怪,桀桀者必见锄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记》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8)完美版

10.“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 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 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 11.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 12.“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 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 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 13.“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 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 14.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 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
限时训练
一、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各句有关、秦伯围郑”中的 “侯”“伯”均是爵位。( ) 2.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 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 3.“淳化”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 于秦汉。( )
答案: 4. √;5. √;6. ×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7.“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 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 8.“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 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 和占卜用的工具。( ) 9.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 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3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3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言阅读(完全解析版)3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言阅读(完全解析版)35 (安徽卷)二、(32分)阅读下面的言,完成4~7题。
万贞先生传[清]全祖望贞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士元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6)优秀PPT课件

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 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
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
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三天,那么木车马也应该三天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 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
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 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 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是不符
参考译文:君姓欧阳,名发,字伯 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 长子。他为人纯良诚实不欺骗 , 内外如一,淡泊名利,没有不好嗜 好,并且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爱 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 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 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 阳修已经显贵,欧阳发十五岁, 拜 胡瑗为师, 恭谨温顺非常谨慎,胡 瑷又尽其所能传授古乐钟律方面 的学问。
2.换 “换”即把古今意 义相同,但说法不 同的词语换成现在 通俗的词语;把单 音词译成双音词; 用现代汉语的相应 词语替换词类活用 现象等。 把下面文段中的画 线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样卷诊断 (2015·天津卷)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 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 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 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3.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 样卷诊断
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 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 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 词结构后置等。
(2015·北京卷) 天无私覆也,地
无私载也,日月无私
把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跨“难” 通读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了的词句,正确的做法是先“跨” 过去。因为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暗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 一难点。因此,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 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最后也可以根据尽可能多的信息来答题。 4.借助 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 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有时也可以借助阅读材料的出处或注释理解。
专题入门——明确文体特征 掌握阅读技巧
一、文言文史传类选文特点 (一)内容特点 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 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 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 从言辞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 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 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 受到的封赏等。
公经历。 一任:秘书省正字。 二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 三任:中部郡太守;时间:杨国忠辅政期间。
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
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 四任:太常少卿;时间:肃宗登基之初;事件:委
(三)语言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 “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 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号、谥 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 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 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 “祎”,“沈通明”称“通明”。
物性格和精神品质。 步骤一: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请用双曲线画出开头表现于休烈主要性格特点
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 的语句。
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步骤二: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
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 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 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撰多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关注点 1.知人 知人,就是清楚地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其一,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传主 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 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 封赏等。其二,常采用人物对比映衬的手段,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 上的有关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以及主 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 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2.明事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 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示范
高考原文
读文示范
(2014·全国Ⅰ卷)于休烈,河南人也。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言文,阅读这类文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 言文需要抓住人物的任职和主要事迹,分析人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 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 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 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
3.觅线 觅线,就是寻觅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 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 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 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 件的社会意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即人物→地点→事件→ 事迹→思想。 4.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怎样的评价,说明 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评价”是 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 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分析,也就是准确 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三、史传文学的阅读方法 1.通读 通读之前可结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的选项对文章内容 做个大概了解。通读时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 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内容 大致理解就可以了,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圈画 对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 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 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一些表 现人物情感态度或事件处理方式、结果等的词语,如“怨”“敬”“默 然”“辟”“当”“唯”等。
(二)形式特点 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 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 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 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 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 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一般先介绍 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后文写到的 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 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