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步步高】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课后作业 鲁科版必修2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形式1.热:如化石燃料燃烧2.光:如蜡烛用来照明3.电:如各种电池4.其他形式的能量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______热量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通过不断______热量来维持反应进行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1.原电池(1)定义:利用____________将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能的装置。
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__________反应。
(2)构成条件⎩⎪⎨⎪⎧①具有 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 与能导电的非金属②有 ③电极间通过电解质溶液构成(3)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4)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动、离子的移动以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为例,在氧化还氧反应的过程中,在外电路[H 2SO 4溶液(电解质溶液)以外]中电子由______片(____极)经导线(包括电流表)流向____片(____极),使负极呈正电性,正极呈负电性。
由电性作用原理可知,在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阳离子)向正极移动,____________(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这样就形成了电流。
(5)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2.常见电池(1)干电池,又称__________,如锌锰电池。
(2)蓄电池,又称__________,如铅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
蓄电池在放电时作为原电池对外供电;充电时作为电解池(以后待学)。
(3)______电池,能量转换率高。
如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
四、化学能与光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光化学电池:将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储存在电池中,电池工作时,又将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能。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 2: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可以获得清洁燃料。
知识点1 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关系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步步高化学必修二答案
步步高化学必修二答案步步高化学必修二答案【篇一: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lass=txt>[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3.能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据?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成熟?当原子的组成及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 [归纳总结]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特别提醒只有原子中存在上述关系,如果是离子,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不相等。
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其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
如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l: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1 -+-[活学活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答案 b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 a.质子数b.核电荷数d.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答案 d解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d。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个周期。
2016届 【步步高·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大一轮 第3章 第2讲
第2讲 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要求] 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Al O 2⎪⎪⎪⎪――→常温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点燃4Al +3O 2=====点燃2Al 2O 3 ②2Al +3Cl 2=====点燃2AlCl 3③Al 酸⎪⎪⎪⎪――→氧化性酸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非氧化性酸2Al +6HCl===2AlCl 3+3H 2↑④2Al +2NaOH +6H 2O===2Na [Al(OH)4]+3H 2↑ ⑤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铝热反应) 4.5.铝的用途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2)Mg 、Al 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因而都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 (3)MgO 与Al 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4)Mg 是活泼金属,而Al 是两性金属( ) 答案 (1)× (2)× (3)× (4)×2.依据Mg 、Al 单质的性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答案 铝在常温下迅速被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因而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Al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说“Al 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 不恰当。
2016年高考化学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02(解析版)
2016年高考备考之考前十天自主复习步步高第二天回顾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卤素要点回顾 1. Cl 2是黄绿色的气体,贮存于干燥的钢瓶中;可用浓氨水检验输氯管道是否泄露,其现象是有白烟生成,原理为3Cl 2+8NH 3===6NH 4Cl +N 2;工业上H 2在Cl 2中燃烧后通入水中可制得盐酸;Cl 2通入NaOH 溶液中可制漂白液,通入石灰乳中可制漂白粉;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其漂白原理是ClO -+H 2O HClO +OH -,HClO 可用于消毒漂白。
2. 氯水成分复杂,性质多样。
(1)强酸性——H +的性质;(2)漂白性——HClO 的性质;(3)强氧化性——Cl 2、HClO 的性质。
3. HClO 的结构式是H —O —Cl ,具有弱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4. 碘盐中加的是KIO 3,可通过加入KI 淀粉溶液、食醋来检验,在工业上通过电解KI 溶 液制备。
5. 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玻璃瓶中,用玻璃塞且水封。
溴、碘单质、蒸气及有关溶液颜色如下:6. 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1)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2H 2O 电解2NaOH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
(3)Cl 2和H 2O 的反应:Cl 2+H 2O HCl +HClO 。
(4)HClO 的不稳定性:2HClO =====光2HCl +O 2↑。
(5)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2Cl 2+2Ca (OH )2===CaCl 2+Ca (ClO )2+2H 2O 。
(6)Ca (ClO )2和少量CO 2的反应:Ca (ClO )2+CO 2+H 2O ===CaCO 3↓+2HClO 。
(7)FeBr 2和少量Cl 2的反应:6FeBr 2+3Cl 2===4FeBr 3+2FeCl 3。
(8)FeBr 2和足量Cl 2的反应:2FeBr 2+3Cl 2===2FeCl 3+2Br 2。
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第3讲
本 课
B.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Cu2+、Na+、SO24-、ClO-
栏 目
C.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K+、Mg2+、
开 关
SO42-、Cl-
D.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
NO-3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3讲
解析 本题是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题,审题时要理清限制
不溶解时,可确定有 SO24-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
定有 CO23-存在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3讲
解析
Cl-、SO
2- 4
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
定,A错;
I2遇淀粉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
本
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对;
不能
双水解 2Al3++3S2-+6H2O 反应 ===2Al(OH)3↓+
3H2S↑
课 栏 目 开 关
(10) MnO- 4 、H+、 不能
Cl-、S2-
氧化还 原反应
在H+存在的条件 下MnO- 4 与S2-、
Cl-发生反应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3讲
【例2】 (2009·四川理综,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
1.0×10-13mol·L-1,则c(OH-)=1.0×10-1mol·L-1,溶液呈碱
性,碱性溶液中Na+、K+、SiO
2- 3
、NO
-
3
可以大量共存,D项
正确。
答案 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3讲
【例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的是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3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1.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绘制完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常用形式。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编排原则(1)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5.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1)分区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铝、锗、锑、钋与硼、硅、砷、碲、砹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面为金属元素区,分界线右面为非金属元素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2)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3)镧系: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4)锕系: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5)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结构巧记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四长三个短,第7尚不满。
纵列称为族,共有十六族,一八依次现①,一零再一遍②。
一纵一个族,Ⅷ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8、9、10。
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族。
说明①指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②指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题组一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或同一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1.(1)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其中甲在上一周期),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2章 第3讲
第2章第三讲考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答案 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3.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考点二物质的分类题组一采用反例否定,准确辨析概念1.答案(1)×(2)√(3)×(4)√(5)×(6)×(7)×(8)×(9)×(10)×(11)×题组二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答案 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答案 C解析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氧化物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深度思考1.答案(1)×(2)×(3)×(4)√(5)×(6)√(7)×(8)×(9)×(10)×2.答案①⑤⑧3.答案①②③④题组一准确判断物质变化1.答案 C 解析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
2.答案 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二判断物质性质,理解物质转化3.答案 A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加热升华不导电,错误。
4.答案 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第一章第3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了解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 .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 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⑶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 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 6.02X 1023,单位为公式:N A =-n2.摩尔质量⑴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是g • m o l1。
公式:M= m。
(2)数值:以g • 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mol 一1O (原子)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6.02 X 1023完全相同吗?答案不相同。
6.02 X 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叱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上约为2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V” ,错误的划“X”(N A)是指1 mol 6.02 X 1023。
(1) 1 mol NaCl 和1 mol HCl 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2)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 x 1023个分子()(3) 1 mol 水中含有2 mol 氢和1 mol 氧( )(4) NaOH 的摩尔质量为40 g( )(5) 1 mol O 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6) 1 mol OH「的质量为17 g • mo“)(7) 氖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 • 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8) 2 mol H 2O 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 2O 的摩尔质量的2 倍( )(9) 1 mol H 3PO4与1 mol H 2SO4的质量相同,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阴离子数目也相同()答案(1) x ⑵x (3) x ⑷x (5) x (6) x (7) V (8) x (9) x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易混点1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第二章 第1讲 【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收集:樱满唯(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②Mg③Al④Fe⑤Cu⑥C⑦Si⑧O⑨S⑩N⑪P⑫Cl ⑬H⑭He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⑫⑬(2)⑭(3)⑥⑧⑨⑩⑪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答案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 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化学)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苏教版全国 )排查落实练七 碳、硅、氯 Word版含答案
排查落实练七 碳、硅、氯一、重要方程式的书写1.碳、硅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i 和NaOH 溶液的反应Si +2OH -+H 2O===SiO 2-3+2H 2↑; ②SiO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SiO 2+2OH -===SiO 2-3+H 2O ; ③SiO 2和C 的反应 SiO 2+2C=====高温Si +2CO ↑;④SiO 2和氢氟酸的反应 SiO 2+4HF===SiF 4↑+2H 2O ; ⑤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SiO 2-3+2CO 2+2H 2O===H 2SiO 3↓+2HCO -3;⑥Mg 在CO 2中燃烧2Mg +CO 2=====点燃2MgO +C ;⑦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Ca 2++2OH -+CO 2===CaCO 3↓+H 2O ; ⑧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OH -+CO 2===HCO -3;⑨除去CO 2中的COCO +CuO=====△CO 2+Cu ;⑩生产普通玻璃的原理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
2.氯气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 2和H 2O 的反应Cl 2+H 2O H ++Cl -+HClO ;②Cl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Cl 2+2OH -===Cl -+ClO -+H 2O ;③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Cl 2+Ca(OH)2===Ca 2++Cl -+ClO -+H 2O ; ④把Cl 2通入到Na 2SO 3溶液中 Cl 2+SO 2-3+H 2O===SO 2-4+2H ++2Cl -; ⑤将Cl 2和SO 2混合通入H 2O 中SO 2+Cl 2+2H 2O===4H ++2Cl -+SO 2-4; ⑥将Cl 2通入到氢硫酸溶液中Cl 2+H 2S===S ↓+2H ++2Cl -;⑦将浓盐酸和MnO 2混合加热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 ⑧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2O=====通电Cl 2↑+H 2↑+2OH -;⑨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Cl -+ClO -+2H +===Cl 2↑+H 2O ;⑩将浓盐酸与KClO 3溶液混合6H ++5Cl -+ClO -3===3Cl 2↑+3H 2O ;⑪向KMnO4固体滴加浓盐酸2MnO-4+16H++10Cl-===2Mn2++5Cl2↑+8H2O;⑫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Ca2++2ClO-+CO2+H2O===CaCO3↓+2HClO。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答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答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答案【篇一:第十一章第1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t>[考纲要求]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考点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1.按碳的骨架分类 (1)有机链状化合物?如chchch?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323(如)(2)烃2.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解析有机物的甲酸、甲酸某酯以及某些糖(如葡萄糖)中均含有醛基,它们均不属于醛类物质。
2.有下列四种含苯环的有机物: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用图示画出上述三类物质之间的包含关系。
答案(1)① (2)①② (3)①②③④(4)题组一官能团的识别1.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答案 a解析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1个醇羟基、1个羧基。
2.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步高】高考化学大一轮总复习(苏教版全国)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2“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此分散系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移动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4.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2-3、SO2-3、Al3+、I-、Mg2+、Na+ 7种离子中的几种。
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判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Al3+、Mg2+、I-、SO2-3 B.Mg2+、Na+、CO2-3、I-C.Al3+、Na+、SO2-3、I- D.Al3+、CO2-3、Br-、SO2-35.下列A~D 4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2-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 -、CO2-3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BaCO3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Ag+、Cu2+、H+、Fe2+7.(2011·枣庄质检)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8.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鸡蛋白溶液B .水C .淀粉溶液D .硫酸钠溶液9.24 mL 浓度为0.05 mol·L -1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 2SO 3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2B .+3C .+4D .010.(2011·南通模拟)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一定被氧化B .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 .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 .生成的单质为还原产物11.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2243227应:SO 2+2Fe 3++2H 2O===SO 2-4+2Fe 2++4H +,Cr 2O 2-7+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SO 2>Fe 2+>Cr 3+B .氧化性:Cr 2O 2-7>SO 2>Fe 3+C .Cr 2O 2-7能将Na 2SO 3氧化成Na 2SO 4D .两个反应中Fe 2(SO 4)3均作还原剂13.(2011·沈阳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共存的是( )A .水电离的c (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ClO -、HCO -3、NO -3、NH +4、S 2O 2-3B .加入Mg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Mg 2+、NH +4、Cl -、Na +、SO 2-4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 -4、NO -3、SO 2-4、Na +、SO 2-3D .pH =1的溶液中:Fe 2+、Al 3+、NO -3、I -、Cl -、S 2-14.甲、乙、丙、丁分别是Na 2CO 3、AgNO 3、BaCl 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2.基于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⑤;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⑤。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Cu 2S +O 2=====△2Cu +SO 2 ②3O 2=====放电2O 3③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④2Na +2H 2O===2NaOH +H 2↑ ⑤CaCO 3=====高温CaO +CO 2↑ ⑥2H 2O 2=====MnO 22H 2O +O 2↑ ⑦SO 3+H 2O===H 2SO 4 ⑧2Fe +3Cl 2=====点燃2FeCl 3⑨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⑩NaH +H 2O===NaOH +H 2↑ ⑪IBr +H 2O===HIO +HBr答案 ①③④⑥⑧⑩ ⑦⑧ ⑤⑥ ①④ ⑨⑪(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题组一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考点一离子共存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 +)水或c(OH-)水等于10-a mol·L-1(a>7)的溶液。
深度思考(1)OH-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填具体离子,下同)。
答案H+、NH+4、Fe2+、Fe3+、Cu2+、Zn2+、Mg2+、Al3+、Cr3+、HCO-3、HS-、HSO-3、H2PO-4、HPO2-4(2)H+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OH-、CO2-3(HCO-3)、S2-(HS-)、SO2-3(HSO-3)、PO3-4(H2PO-4,HPO2-4)、SiO2-3、AlO-2、ClO-、F-、CH3COO-、NO-2(3)CO2-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H+、Mg2+、Ba2+、Ca2+、Fe3+、Al3+、Fe2+、Cu2+(4)SO2-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H+、MnO-4、NO-3(H+)、Mg2+、Ba2+、Fe3+、Al3+、Fe2+、Cu2+(5)Fe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OH-、I-、SO2-3、ClO-、CO2-3(HCO-3)、S2-(HS-)、AlO-2、SCN-(6)Al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OH-、SO2-3、ClO-、CO2-3(HCO-3)、S2-(HS-)、AlO-2(7)I-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Fe3+、NO-3(H+)、MnO-4、ClO-、Cr2O2-7(8)NO-3(H+)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答案CO2-3(HCO-3)、SiO2-3、ClO-、CH3COO-、S2-(HS-)、Fe2+、SO2-3(HSO-3)、I-判断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和其他离子大量共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CO2-3考虑生成气体和沉淀;(2)SO2-3考虑生成气体、沉淀和其还原性;(3)Fe3+考虑生成Fe(OH)3、双水解及其氧化性;(4)Al3+考虑生成Al(OH)3、双水解;(5)I-只考虑其还原性;(6)NO-3(H+)考虑酸性及NO-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
题组一无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1.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Fe3+、SO2-4、I-B.H+、NH+4、HCO-3、NO-3C.Ag+、K+、Cl-、SO2-4D.K+、AlO-2、Cl-、OH-答案D解析A项,Fe3+氧化I-;B项,H+与HCO-3反应;C项,Ag+与Cl-、SO2-4均不能大量共存。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Al3+、Na+、HCO-3、SO2-4B.H+、Fe2+、ClO-、Cl-C.Na+、Ca2+、Cl-、SO2-4D.K+、Ba2+、NO-3、Cl-答案D解析A项,Al3+与HCO-3反应生成Al(OH)3和CO2;B项,ClO-氧化Fe2+,H+与ClO-反应生成HClO;C项,Ca2+与SO2-4反应生成微溶沉淀CaSO4。
题组二题干中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3.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AlO-2、Cl-、SO2-4B.NH+4、Ba2+、Cl-、NO-3C.Ca2+、Fe2+、NO-3、HCO-3D.Na+、Cl-、CO2-3、SO2-3答案A解析B项,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NH+4与OH-结合生成NH3·H2O;C项,Na2O2氧化Fe2+,HCO-3与OH-反应生成CO2-3和H2O;D项,Na2O2把SO2-3氧化成SO2-4。
4.将足量的S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2-3、Cl-、NO-3B.H+、NH+4、Al3+、SO2-4C.Na+、Cl-、MnO-4、SO2-4D.Na+、CO2-3、CH3COO-、HCO-3答案B解析A中SiO2-3能与SO2反应生成沉淀,NO-3(H+)能氧化SO2;C中MnO-4能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CO2-3、CH3COO-、HCO-3均能与SO2反应。
题组三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划“√”,不能大量共存的划“×”(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SCN-、Cl-、I-()(2)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Cl-、SO2-4()(3)常温下,pH=12的溶液:K+、Cl-、SO2-4()(4)c(H+)=0.1 mol·L-1的溶液:Na+、NH+4、SO2-4、S2O2-3()(5)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Cu2+、NO-3、Fe3+、SO2-4()(6)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NO-3、Al3+、Na+、SO2-4()(7)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SO2-4、CO2-3、Na+、K+()(8)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2-3、Na+()(9)中性溶液:Fe3+、Al3+、NO-3、SO2-4()(10)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2-4、SO2-3()(11)c(H+)水=10-12 mol·L-1的溶液:Na+、K+、CO2-3、SO2-4()(12)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Fe2+、NO-3()(13)0.1 mol·L-1的Na2CO3溶液:Al3+、SO2-4、Cl-、K+()答案(1)×(2)×(3)√(4)×(5)×(6)×(7)√(8)√(9)×(10)×(11)×(12)×(13)×警惕题干中的常见“陷阱”考点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1.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2.熟练掌握在溶液中有特征颜色的离子常见的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有MnO-4——呈紫色,Cu2+——呈蓝色,Fe2+——呈浅绿色,Fe3+——呈黄色。
沉淀的颜色: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
解题时特别注意题干条件是“无色透明”还是“澄清透明”。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一定存在SO2-4(×)(2)向某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2-4(×)(3)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O2-3(×)2.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湿润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H+4,该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判断错误,检验NH+4时,应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2+,该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判断错误,检验Fe2+时,应先加KSCN,再加氯水,否则,Fe3+干扰结果的判断。
题组一排除干扰,确定离子1.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2-4存在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2-3存在答案B解析Cl-、SO2-4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错;I2遇淀粉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对;SO2-3与Ba(NO3)2反应形成BaSO3沉淀,加入稀盐酸后在H+、NO-3的作用下可转化为BaSO4沉淀,C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O2-3、HCO-3、SO2-3或HSO-3,D错。
2.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离子的鉴别,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A项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2-3或SO2-4或Ag+;B项溶于CCl4呈紫色的为I2,即原溶液中含有I-;C项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排除Na+的干扰;D项检验NH+4应加入浓NaOH溶液,且需要加热。
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题组二步步为营,瞻前顾后——突破“离子组成推断题”3.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2-3、SO2-3、Al3+、I-、Mg2+、Na+等7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