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蒙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蒙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蒙活动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能够开发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从探索、观察、实验以及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探索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启蒙活动应当以探索为基础。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和实践,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规律和原理。

例如,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探索任务,让孩子们亲自去尝试、去发现。

比如,给孩子们准备一盒沙子和一些小型容器,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容器去移动沙子,那么他们就能发现容器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行动的影响。

二、观察观察是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观察,孩子们可以感知和记录事物的各种现象和特点,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启蒙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东西。

比如,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水果和蔬菜,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

通过这样的观察任务,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三、实验实验是科学教育中最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启蒙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和探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水的实验,比如观察水的不同状态、研究水的密度等。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综合应用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启蒙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综合应用的任务,让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课堂上教授孩子们如何交通安全,然后带领他们去校园周围进行交通安全巡逻。

通过这样的综合应用任务,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通过探索、观察、实验和综合应用等形式的科学教育启蒙活动,幼儿园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经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常用方法 • 1. 观察法
• 观察法是幼儿园科学活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并且是其他科学方法运用的基础。观察法可以使幼儿在直接按触事物的过程 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 习惯,并为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 如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 的影响等。“在人们生活的世界中,自 然现象无时不有。日、月、星、辰,风、 雨、雷、电,春、夏、秋、冬, 等等,循 环往复,变化无穷。幼儿对这些自然现 象有着无穷的猜想。科学教育的内容应 该唤起幼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探索。
• 非生物是幼儿接触比较多的, 自然界中 的沙、石、土壤、阳光、空气、水等都 与幼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者要善于 利用幼儿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事件的关 系,对幼儿进行教育。
•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 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科学活动室、自然角、科学桌或活动室的区角等场地内进行的科学教育活 动,又称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
•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由外界情境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 教育活动中特有的一 种活动。

原来,朱利娅正躺在床上喝热水,她的肚子上还放了一个热水袋。过 了很长时间,一列列火车才返回了肚子火车站,此时它们已经被卸空 了。小精灵们把剩下的食物装进车厢,大山慢慢地消失了。小精灵们 现在又可以休息、玩耍和美美地睡觉了。
3.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对现实生活创造性的反映。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 观察,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类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类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正规性科学活动: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画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儿童都必须参与。

2.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即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这种活动更多地强调幼儿自身的探索与思考,而不是教师主导。

3. 偶发性科学活动: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的对某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这种活动往往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此外,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分为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小组科学教育活动等。

这些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各有特点,但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以及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一、分类型组织形式
(1)实地实践课堂组织形式。

孩子进入实地实践课堂。

让孩子
在科学实践中学习,体验科学乐趣,学习如何实践,熟悉和掌握实验技巧,可以学习和实践科学的各个方面,增强对美好的宇宙,自然世界的理解和欣赏。

(2)体验教具组织形式:让孩子在科学体验课上以体验物品的
形式进行科学认识,体验元素及物质属性,领悟自然规律,丰富孩子的自然认识,学习观察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促进型组织形式:采用汇报、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通
过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出发,引导儿童团体组织活动,正确引导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拓展孩子的视野,形成正确的像识。

二、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一方面,采用体验教学的形式,做好针对性的准备,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体验性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实践以及具体的操作及实验,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体验和接受科学的机会,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灵活的科学思维,实践体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做科学研究,更好地发掘科学知识的魅力。

简述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及指导

简述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及指导

简述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及指导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其认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环节和指导两个方面简述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环节1.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第一步。

引入环节主要是为了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探究的状态。

引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或者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实物来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探究。

2.探究环节探究环节是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

在探究环节中,学前儿童将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探究环节需要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对于“水”的主题,可以通过观察水的状态、水的流动、水的变化等方式来进行探究活动。

3.总结环节总结环节是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收尾环节。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环节,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探究内容,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

二、指导1.引导学前儿童提出问题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前儿童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引导学前儿童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实物等方式来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帮助他们提出问题。

2.鼓励学前儿童进行探究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前儿童进行探究。

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进行。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3.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总结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总结。

总结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情况。

第三章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二、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与其环境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念,并学
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 质与其环境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种类与特征
生长条件
部位与功能
植物
种子与繁殖
对人类的功用
其他繁殖方式
植物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 质与其环境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繁殖与哺育
成长变化
移动方式
种类与特征
动物
食物
对人类的功用
居住环境
动物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2.无生命物质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球的成分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电路
导电机


功用与安全
静电
自然现象
杠杆 轮子 螺旋
简 易
磁铁
声音


传穿吸
介透附
性力性
功用 反射 颜色 影子的形成
声音的形成 声音的传送
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 念,并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掌握物体分类的方法 探索“1”和“许多”及其关系 通过实物操作、比较、游戏等方法来学习十位或百位以 内的数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量的比较,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和量 的守恒 在空间方位上,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远近 等
第四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的科学教育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的科学教育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的科学
教育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以下内容的科学教育:
1. 儿童实验室:通过小实验让儿童亲身参与,观察并探索自然
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自然探索活动:包括户外活动,如野外观察、植物种植和动
物观察,让儿童近距离接触自然,学习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相关知识。

3. 科学艺术课程: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结合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4. 游戏式科学课程: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科学知识
融入到游戏中,使儿童在娱乐中学习。

5. 听、看科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和看绘本的方式,向儿童介绍
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6. 制作科学玩具:通过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如风筝、电路等,让儿童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原理。

7. 科学实地考察:组织儿童前往科学馆、自然博物馆等地参观
和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增加对科学的认知。

8. 科学讲座和展示:邀请科学家或专家给儿童进行科学讲座和
展示,让儿童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科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过程。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和互动体验,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和思维能力。

简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简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简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则是一种通过游戏和实践,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教育活动。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而有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1. 植物的成长观察活动这是一种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儿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活动。

可以选择一种易于生长的植物,如豆芽或小麦种子,并让儿童亲自参与到植物的种植和护理中。

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叶片展开等过程,让儿童亲眼见证植物的成长奇迹,培养儿童对植物和自然的热爱。

2. 水的性质探索活动水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简单的活动可以引导儿童认识水的性质。

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水的溶解实验,让他们尝试将不同物质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与否。

还可以进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让儿童在水中放入小纸片或小玩具,观察其浮沉和水面的张力。

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可以亲身体验水的特性,增强对水的认识。

3. 动物特征比较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让儿童学会发现和归纳事物的共同属性和差异的活动。

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动物进行比较,如猫、狗、鸟等。

让儿童观察它们的体型、皮毛、足部结构等特征,并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通过这种活动,儿童可以培养对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 天气观察实验天气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可以引导儿童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可以组织儿童每天观察天气,并记录下来,然后与季节进行对比。

通过这种活动,儿童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5. 垃圾分类游戏这是一种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儿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活动。

可以准备几个不同种类的垃圾桶,并将一些垃圾的图片或实物放在一起,让儿童根据垃圾的属性进行分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好奇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指导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1. 探索自然:
-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界,如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并一起探索答案。

2. 实验活动: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浮沉原理等。

确保实验安全,让孩子动手操作,体会科学的乐趣。

3. 游戏与趣味: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科学教育,比如制作拼图、科学探险游戏等,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图书与故事:
-通过图书、故事或儿童科普读物,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户外探索:
-带领孩子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比如观察天空、植物、动物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6. 问答互动:
-提出问题并鼓励孩子思考和回答,不断引导他们探索科学世界,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实践与体验:
-让孩子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如种植小花园、制作简单的电路、观察昆虫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科学知识。

8. 赞美与鼓励:
-对孩子的探索和学习过程给予赞美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指导,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可以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和教师提供有趣且有效的教育环境。

一、观察自然界观察自然界是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带领儿童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活动等。

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学习到自然界的规律,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花朵的开放和凋谢等。

同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儿童亲自动手,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探索科学现象学前儿童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科学教育。

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小船在水中浮沉的实验,让儿童亲身体验浮力的原理。

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让儿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反应的结果。

三、动手制作动手制作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组织儿童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或实验装置,如纸飞机、水果电池等。

通过动手制作,儿童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习到一些科学原理。

四、参观科技馆科技馆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科技馆中,儿童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科学展品,如模拟火山喷发、光学幻象等。

通过参观科技馆,儿童可以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五、科学游戏科学游戏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游戏,如找出不同颜色的物品、根据形状分类等。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六、科学故事科学故事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可以讲述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如《小熊探险记》、《蓝色星球的奇妙旅行》等。

通过故事,儿童可以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科学展示科学展示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以组织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展示,展示他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成果。

通过展示,儿童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学前阶段,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当以自主探索为主导。

孩子们天生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喜欢观察、探索和提问。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真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比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观察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物体,并让他们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观察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儿童进行实验和探索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验器材或模型。

通过动手制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注重培养孩子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科学感兴趣,才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验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关注孩子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以自主探索为主导,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5篇)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5篇)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

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方案(二)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2、教师实验。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1.科学观察和描述: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动植物的属性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观察实验或活动,如观察水变成冰,观察蝴蝶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等,引导幼儿积极观察和提出问题。

2.科学探究和实验:通过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制作简单的火柴车,幼儿可以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纸板试验,发现哪种设计更容易滑动。

3.科学智力游戏:通过科学智力游戏,如拼图、积木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选择一些形状特殊的积木,让幼儿通过组合和拼接来创造新的结构和形状。

4.自然环境观察和保护: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可以带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如观察花草、昆虫、小动物等,通过游戏和亲身体验,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特点。

5.物质和能量的探索: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活动,让幼儿探索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

例如,用溶解糖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糖溶解的过程和结果。

6.科学故事和游戏:通过科学故事和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讲述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故事,并设计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季节的变化。

7.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幼儿观看和听取与科学相关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科学实验的视频、听取有关科学知识的音频材料等,让幼儿感受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总之,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通过观察、探索、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章

能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变 化和现象的发生
小、中、大班
小班科学活动“盐去哪儿了”,幼儿能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睡莲花开”,幼儿能观察、比较不同的纸花开放 的顺序
观察技能
能长期系统地对事物进 行观察
中、大班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蚕宝宝”,幼儿能长期观察、记录蚕的变 化过程
能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 认识不同的对象
01 观察认识活动 02 技术制作活动
03 科学讨论活动 04 实践探究活动 05 拓展实验
目录
第一节
观察认识活动
观察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与现象,将捕捉到的信息经过思维的 加工形成概念,来获取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观察认识科学教育活动就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 引导幼儿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培养幼儿的 科学情感,使其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 观察认识活动的指导要点
(一)尽可能地提供实物、实景
观察实物、实景可以使幼儿通过观察得到最直观 的认识。幼儿年龄小,观察图片会使幼儿的感性经验 不真实、模糊,甚至出现错误。
例如,观察认识树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到 公园或树木较多、比较开阔的场所,让幼儿进行观察, 以此获得对树木的真实认识。
幼儿户外观察——探寻蚂蚁
它是幼儿了解技术、体验技术的重要手段,目前技术制作活动 在幼儿园中的开展越来越普遍。
1 技术制作活动的类型
幼儿园的技术制作活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
01 使用工具型 02 制作产品型 03 设计制作型
1 技术制作活动的类型
(一)使用工具型
使用工具型技术制作活动,是指幼儿需要掌握某种操作技巧 来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进行科技制作的活动。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一、引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活动和实验,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自然、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开展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二、科学游戏科学游戏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自然现象和原理。

例如,可以让幼儿用磁铁吸取铁片或者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等小生物。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且在制作中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物理或化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电路、纸飞机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并且在实验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例如,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或者物理实验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参观体验参观体验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并且在参观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例如,可以带着幼儿去参观恐龙博物馆或者航天博物馆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六、总结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开展。

科学游戏、手工制作、实验探究和参观体验都是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多加开展这些类型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指幼儿对单个物体或现象的观察。通过有目的地运用 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来了解其外形 特征、属性、习性等。
形状 颜色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
大小
要求幼儿获得有关个别物体和现象的以下信息:
(1)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2)观察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两者关系 (3)观察个别物体相对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4)观察个别物体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1.观察法——系统观察
指幼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或某一 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过 程,以及气象变化,以 直观地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2.实验法
、仪器和设备,通过简单的演示和 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 种方法。
教师:桌上的食物你们吃过吗,它们是什么,
(2)幼儿观察、讨论它们的共同点。
教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3)教师总结:它们外面都有一层硬硬的壳,壳是闭合在一起的,拨 开硬壳就能看见里面的果肉了~
(4)集体讨论:水果与干果的不同。
教师:它们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水果颜色新鲜,里面的水分比较多,所以叫水果,干果 外面是干硬的壳,水分很少,所以叫干果。桌上的这些食品都叫干 果。
2、看图了解干果的特点,种类和名称,知道更多的干果。 (1)引导幼儿观察棉花、大豆果实成熟的图片,讨论、了解干果的 种类和名称。 教师:这是什么,它们的果实怎样,是干果还是水果呢,它们和刚才我们 看到的这些干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地方,它们能吃吗,
(2)教师小结:它们都有干硬的外壳和水分很少的果肉。干果分成 两类。一种是裂果,果实成熟的时候外面的硬壳是裂开的。一种 是闭果。果实成熟的时候外面的硬壳没有裂开果肉藏在里面。有 的干果能吃,有的干果不能吃。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包括实地观察、实验探究、游戏互动和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1.实地观察活动:带领幼儿到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

通过观察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现象,让幼儿亲身感受和探索自然现象,了解科学知识。

2.实验探究活动: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和油的混合情况、探究不同材料的浮力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3.游戏互动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进行科学探险游戏,通过解谜、找线索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4.艺术创作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5.自然散步活动: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散步,观察和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事物。

通过观察花草、昆虫等,了解它们的特点,理解科学知识。

6.科学故事活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

选择简单的科学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科学思维。

7.科学展览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观看科学实验表演等形式。

通过展览、实验表演等方式,让幼儿近距离接触科学实验,并理解科学原理。

这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的启发和培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什么为主要活动选择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什么为主要活动选择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什么为主要活动选择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以下为主要活动:
1.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和观察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例如,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或植物实验等。

2. 自然观察活动:带领孩子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植物和环境的特征和变化。

例如,观察动物的行为、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观察季节变化等。

3. 探索性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搭建积木、拼图和拆装玩具等。

4. 绘画和手工制作: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孩子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

例如,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绘制植物的构造图等。

5. 科学故事和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故事的讲解和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例如,讲解有关地球、天空和水的故事,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

6. 团体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团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让孩子一起合作解决有关科学的问题或进行实验活动。

以上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并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表现性目标
• 指的是一种非特定性的、较广泛的目标。
➢ 特点:并不明确儿童在学习后会产生什么行为,就像是学 习的主题或情境,儿童围绕它展开个性化的各种反应。它 往往描述的是个别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变化。
例如,“特意探究”、“喜欢吃蔬菜”等
(3)活动环境的创设
• 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准备。 • 在准备活动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围绕活动目标准备材料。 • ②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 • ③考虑材料的结构性。 • ④考虑材料的数量
受限制
2.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 (1)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 (2)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 (3)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
发、相互学习
3.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 (1)活动课题的选定 ① 要选择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知识内容 ② 选择的活动课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③ 选择的内容要直观、有趣,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④ 选择的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⑤ 选择适合集体学习的活动课题
• ⑥教师观察、了解儿童的探索情况。
• ⑦教师鼓励、启发儿童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 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 ⑧教师在儿童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和评价,包 括对本次活动的知识点的小结,对儿童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 价。
4.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 • ①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
③活动目标表达要具体化、行为化,具有可操作性。
➢ a.行为性目标:是指一种可以用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 为来表示的,描述的是对教育效果的预期,即教师在活动 后,能通过儿童的行为表现,看到目标的达成程度。
❖ 特点:目标表述的行为,教师能够观察和测量到。
❖ 例如:“能将杯子按材料进行分类”、“能说出小兔的外 形特征等”。
趣和探究欲望。 • 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
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 ③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
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以下几点:
• (1)活动中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过程和特点,儿童餐具活 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操作方法、儿童的发现与同 伴的交流情况,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指导。
❖利用环境设置
案例3: ❖ 在一个活动室内,洒一点香水,儿童一进入这间,纷纷说
“好香、好香”,教师就问大家;“闻到了什么气味,你 们怎么知道的?”由此引出鼻子闻到香味,教师就马上提 出“认识鼻子”这个主题。
❖利用情境表演
❖ 例如:活动开始,由几名儿童表演一段情境,引出问题, 或提出问题,然后由全班幼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观察、讨 论、假设、实验等来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
②活动进行
❖ 进行部分是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开 展集体活动、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主要部分。
• 活动方法的设计 1)根据活动目标选择相应的方法。 2)根据内容选择活动方法。 3)根据儿童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活动方法。 4)多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
• 活动程序的设计 ➢ 有的活动可以从儿童动手操作开始,展开讨论分析,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3.儿童通过探索动物睡觉方式,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等。
《动物的睡觉方式》
• 活动目标:
1.儿童通过了解小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知道不同动 物采取不同的睡觉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儿童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并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观察结果等。
3.儿童通过探索动物睡觉方式,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 感等。
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 (2)满足了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的需要。 • (3)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区角科学活动的设计 • (1)创设活动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 • (3)定期更换材料
4.区角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 (1)重视儿童的学习体验,不强求达到某一知识
学教育。 • (3)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技能目标。 • (2)重视个别化的启发引导,而不是集体的讲解、
讨论。 • (3)更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而不是直接指导。
• 集体教学活动、区角科学活动的关系: • (1)在教育活动形式上可以互为补充。 • (2)在教育内容上可以互相承接
第二节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 一、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 ➢ 是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
引导儿童开展的科学活动。 ❖ 2.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学科学的作用
• 3.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 (1)自然性 • (2)情境性 • (3)随机性
• 4.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求 • (1)教师要注意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和问
题的敏感性,在生活中丰富儿童的科学经验。 • (2)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和创设科学情境,进行科
• (2)对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要鼓励儿童表述, 帮助儿童归纳、整理、通过提问、组织讨论等方式使儿童 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能及时得到整理,建构初步的 科学概念。
二、区角中的科学活动
• 1.区角中的科学活动特点
• (1)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玩具,儿童根据自己的意 愿和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 (2)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要求儿童一定达到的活动目标, 但是它服从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 (3)教师以简洁指导为主,儿童主要与在材料的相互作用 中学习,自由操作、探索。
• (4)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儿童个人或两三个结伴在一起。
2.区角中科学活动的价值 • (1)能更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
• 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使儿童哪些能力得到发 展,形成哪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2.儿童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 观察结果等。
• 科学情感态度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 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 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情感、态度、个性品质、行为习 惯、精神等的培养。
(2)活动目标的设计
① 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② 活动目标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3个
方面。 ➢ 科学知识是指科学经验的获得、初级科学概念的学习,包括通
过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 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1.儿童通过了解小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知道不同动物采取不同 的睡觉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第七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第一节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 一、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
是指教师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确 定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提供活动 的空间和相应材料,组织全班儿童参加的活动。
• 1.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教师确定统一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供统一的材料,儿童操作 (3)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指导较多,儿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概括总结、复习巩固,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 有的活动需要从观察开始,经过分析、对比、概括
总结、层层推进,直至完全理解活动内容。
③活动结束
• 可以采用故事式结尾、游戏式结尾等。一般建立在 教师的小姐、评价的基础上,包括对本次活动所学 的知识,对儿童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
•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鼓励儿童在集体活 动结束后,继续在科学角、科学活动室等地方进行 探索活动。
(4)活动过程的设计
• 由3部分构成: • 1.活动开始(导入活动) • 2.活动进行 • 3.活动结束
①活动开始
• 利用提问或直接命令。
案例1:科学活动“认识噪音” ❖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问儿童:我们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
声音,请你们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哪些声音是好听 的?哪些声音是不好听的?
❖ 儿童可以联系自身的听觉经验,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内容。
❖利用多种物质材料
案例2:
科学活动“观察蜗牛”,教师从为儿童准备的材料入手, 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为儿童准备了放大镜、蜗牛。面对 活生生的蜗牛和放大镜,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观察 探索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 例如,利用谜语“远看像只鸟,近看像只看,晚上捉老鼠, 白天睡大觉”,来导入认识猫头鹰的活动。
④活动延伸 • 活动延伸指的是要考虑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
的联系,这一活动在活动区、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参考如下步骤:
• ①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儿童已有的有关经验出发, 或从提供给儿童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 指令,引起儿童的好奇,激发儿童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 极性。
• ②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 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 ③教师观察、了解儿童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儿童参与活动 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 ④要求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发现
• ⑤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儿童的发现,并再一次提 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儿童在前面探索、发现的基础 上,继续进一步的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