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零九建筑一班

郑攀

090301

2010/10/20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南角,建于2006年。它是由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致正建筑工作室的张斌、周蔚老师所设计,为迎接2007年同济百年校庆而建。建筑贯穿了“二元统一、

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以多重的空

间,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意蕴成为校

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中法双方

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举行文化、艺

术、科技交流活动的绝佳场所。

以下是中法中心的一些基本情

况:1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中法中心

建筑师:张斌、周蔚

建设地点: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上海四平路

1239号总平面图

设计时间:2004.03——2006.09

建造时间:2004.12——2006.09

基地面积:9204平方米

占地面积:3142平方米

建筑面积:13575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钢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5层

主要用途:教学、办公、学术交流

主要用材:耐候钢板、无机预涂装板(水泥纤

维板)、清水混凝土、型钢、铝材、平板玻璃、

木材

工程造价:6,000万人民币(估)模型表现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建筑进行分析。

一、建筑概念、主要平面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及结构形式

建筑师张斌在解释他的概念时这样说:“这一项目被看作建筑形式系统对内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更广阔的文化语境的创造性整合利用一个“双手相握”的图解的潜在“二元并置”结构来组织整个建筑的相关系统以达成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双手相握”

的造型和“和而不同”

的内涵贯穿在作品设计

始终,旨在体现中法两

国的文化差异与和谐

存。怎么理解这个“双

手相握”以及“二元并

概念模型2置”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由一锈红色体块与白色体块(在概念模型中被表达成了蓝色)穿插组成,两者都往北部延伸至两者叠合,这延伸叠合的动作表达了一种握手的理念。而且可以理解这两个体块是一种并置的关系。他们相对独立却又于北部贯通,造型不同却又逐渐走向融合。“功能、空间与材料上不同层次的并置关系可以表现出两个不同文化的并置关系,而这也是二元结构…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过程。”张斌表示。

建筑的概念颇有深度,那么建筑平面及功能又是怎么处理的?建筑师认为,教学、办公、学习本来就是亦分亦合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到,建筑布局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三者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红白两体块于南部围合了一个朝西部开敞的庭院(正对着学校的129礼堂前

上面从左至右分别为地下层平面,底层平面,三层平面;下面为功能分析图3

部),这为室内提供了优美幽

静的景观氛围。

在建筑中行走,你会发现

锈红色体块的大斜坡是整个

造型最具特点的地方之一。在

建筑内部,它反映为贯穿5层

平行屋面上行(当然在各层有楼梯平台

辟为休息与交流空间),我认为这种内

部空间能够反映外部造型的做法让人

对建筑有清晰的把握,获得建筑的愉

悦,值得提倡。

在立面造型上,毋庸置疑中法中

心有足够的独特性。摒弃了现代主义方

盒子的单调,中法中心可谓“一波三

楼梯间照片4折”,在恰当的地方都有适当的停顿,转

弯,高差也有处理,尤其是锈红色体块的大

特色。加之大面积的

落地式平板玻璃朝内

庭园开敞,配着乌黑浓重的窗框,映衬着几颗

有意保留的古树,清澈、深远,更显得法式风

味十足。而对于办公区域白色体块来说,立面

则是采用了不规则的开窗,这一部份我觉得差了一些,有些意图不清。

的立面造型太

怪,可它带来了

丰富的室内层次,我认为无可厚非。(上为红体块立面展开)5

在上),交接边界处的处理也值得玩味。

最后是结构形式。建筑采用了钢筋

混凝土框架,并有部分的钢结构。这样

的结构形式为大面积的开窗提供了可

能。顺便一提,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的

粗壮的钢构件随处可见,交接、传力稳

定,给人一种高技美感。

总而言之,中法中心从概念到造型,从功能到布局,均没有走寻常路线,而是由这个颇有内涵的概念发展而来,和而不同,二元并置,红白

两体块从分离到穿插,到融合,空间灵动,层次丰富(其实由于大面积玻

性,人在室内也对两体块关系

有清晰的把握),行走于内有

着明显多样的空间体验。我

认为建筑师在这些方面做得

是比较成功的。

二、主要建筑用材与节点构造特色

中法中心用材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一种抗腐蚀性能超强的钢—

—耐候钢,它也是我们前文所指的红色体块的主要外墙用材。经考

察,它的表面是一层锈红色物质,摸上去十分粗糙,质感十分特殊。

据资料,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

低合金钢系列,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抗疲劳等特性。耐候钢最早起源于北美的考顿钢,目前我国各大钢厂均有生产。

“耐候钢作为建筑立面材料使

用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日本、

韩国都有一定的历史。耐候钢板可

作为立面材料使用的主要技术支

撑点是耐候钢与普通钢相比其耐腐蚀性超强。在自然气候下,耐候钢通过加入铌、钼、磷、钛等耐候性元素,使钢铁材料在锈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层约50-100微米厚的致密且与基体金属粘附性好的氧化物层。由于这层致密氧化物膜的存在,阻止了大气中氧和水向钢铁基体渗入,减缓了锈蚀向钢铁材料纵深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研究表明,依耐候钢成分不同,钢构件使用环境不同,耐候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可比普通钢提高5-8倍。由于耐候钢表面可形成的这一特殊致密氧化层具有稳定、均匀的自然锈红色,这使它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建筑外墙材料。”6

可以说,中法中心外墙对耐候钢的运用还是比较自然的。就色彩来说,远远望去,外墙部分色调较暗,充满红土式大地的坚实感与稳重感。这种融于大地的自然感是很可贵的。有趣的是,本次世博会的澳大利亚馆也大量采用了耐候钢这一外墙材料,营造红土之州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