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下册 第4课 《窦娥冤》 学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下册 第4课 《窦娥冤》 学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下册 第4课 《窦娥冤》 学案

部编版语文《窦娥冤》学案编制:审核:审批: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正确断句,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戏剧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矛盾冲突。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40分钟(早晚读除外),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的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关于戏剧——元杂剧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背景、作者及文学地位。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3)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元杂剧的结构特点。

(3)学会欣赏古代戏剧,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冤屈,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黑暗,增强改革意识。

(3)弘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窦娥冤》的文学地位和背景。

2. 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戏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对比分析元杂剧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窦娥冤》剧本。

2. 参考资料:有关《窦娥冤》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

(2)阐述《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窦娥、蔡婆、张驴儿等。

(3)探讨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2)对比元杂剧的其他作品,总结其结构特点。

(3)欣赏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寓意等。

4. 课堂展示(1)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窦娥冤屈的感受。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社会不公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1)熟读剧本,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代戏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教材】4.1《窦娥冤》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新教材】4.1《窦娥冤》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二、合作探究
1、你怎么看待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与她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
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她的无助与迷惘,也反映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希望天地是善良的。
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2)有主见、刚强
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蔡婆胆小怕事,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又感念救命之恩,就想答应亲事。窦娥处境孤立,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她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不能如愿。
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
(3)反抗精神
窦娥反抗精神强烈。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前往法场受刑时,她指天斥地。对于封建社会的窦娥来说,“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的意思。她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悲从中来。“快活三”“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此情此景,更令人悲伤。
第三层:窦娥把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出“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教学难点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教师高一语文组授课时间2024、3 课时2课时备注课题窦娥冤课型新课讲授教学目标1.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

2.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3. 分析戏剧冲突,进而把握戏剧主题。

教学重点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教学难点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第一课时学生分组回答生思考回答,师点拨新课导入(3分钟)我们总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但是如窦娥一般,在死后三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让人不禁思考:迟到的正义是否还有意义。

有人就指出,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就像过期的牛奶早已失去价值。

所以,今天让我们心怀悲悯,一起穿越到千古第一冤案的现场,帮窦娥改写命运的结局,重塑不该迟到的正义。

预习检测(3分钟)(一)知人论世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马郑白)。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二)文学常识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喜剧:《西厢记》--王实甫《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三)中国古典戏剧任务一: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学案

第二单元 4.1 窦娥冤(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重点: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难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预习新课《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这折戏以质朴和充满激情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窦娥的性格,揭露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也倾注了作者自己的愤懑和不平。

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丰富大胆的想象深化主题,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窦娥冤》故事发生在元代,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

《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

(二)作者简介: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冤生怨,谴责天地鬼神。

第二部分:由冤生悲,与婆婆诀别。

第三部分:由冤生誓,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激发学生对《窦娥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元杂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节选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如窦娥、蔡婆、张驴儿等。

2. 探讨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及其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分组进行讨论。

3.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第三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窦娥冤》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中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窦娥冤》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窦娥冤》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优秀导学案--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优秀导学案--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优秀导学案任务情境素养目标1.阅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窦娥的悲惨遭遇,分析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阅读课文,初步把握文中尖锐复杂的冲突3.从窦娥的唱词中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段,反复诵读、品味,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4.分析窦娥反抗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剧作家的思想感情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识记唱词中的典故、成语等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剧本结构,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戏剧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民族审美心理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窦娥指天斥地、痛发誓愿的反抗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作者在窦娥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1.阅读全文,结合注释,概括窦娥的悲惨遭遇,并完成下面的图表。

答:答案(1)守寡遭欺(2)受诬蒙冤(3)指天为誓2.阅读课文,写出本课的宫调和所有曲牌名,并指出在杂剧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方式。

宫调曲牌(1) (2)在杂剧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方式:(3)_____________ 答案(1)正宫(2)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3)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目标一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课文,概括窦娥与现实之间存在哪些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了什么,完成下面的表格。

冲突表现内容(1) (2)(3) (4)(5) (6)答案(1)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2)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3)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被判死罪(4)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5)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蒙冤认罪(6)窦娥的孝顺和善良2.阅读课文,探究在被押赴刑场时,窦娥哀求刽子走后街的原因。

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答:答案第一问:窦娥哀求刽子走后街是担心婆婆见到她后,婆婆伤心。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4-《窦娥冤(节选)》教案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4-《窦娥冤(节选)》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戏剧单元,本课《窦娥冤》(节选)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悲剧作品,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本文是金末元初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戏曲,课文节选该戏文的第三折,通过记叙民间一个最普通的青年妇女窦娥的赶赴刑场受刑的遭遇,展现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反抗精神,深刻地揭露并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愤怒地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被迫害的底层百姓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戏剧语言较为陌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已帮助学生疏通了大意,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戏剧常识,补充了其他章节的内容。

在本课时里,我将着重品鉴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戏剧矛盾冲突,探究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这一点上,我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去表达观点和看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主导,实现课堂的高效进展。

在重难点突破上,要注意引导,层层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和发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戏剧冲突的探究;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归纳;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难点:戏剧冲突、悲剧命运的现实意义的探究。

【教学方法】讲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学案、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时安排】《窦娥冤》安排三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探究讨论课)【教学过程】一、不被打败——名言导入同学们,《老人与海》里桑迪亚哥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师问:那毁灭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肉体。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41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41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第一课时)教案

XX学校 XX【教学目标】一.了解戏剧与元杂剧的基本特点。

二.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三.把握戏剧冲突,理解窦娥悲剧的社会必然性。

【教材分析】《窦娥冤》课文所属的单元是必修下第二单元,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怜悯”。

作为戏剧体裁,戏剧冲突(情节与主题),人物性格(个性与形象),戏剧语言(本色)三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师需要通过对戏剧文本的鉴赏上升到文化和审美的涵养,即从语言和思维的维度到文化和审美的维度。

正如悲剧的内涵——“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能够有力指引学生对社会现实进行披露,引起对“英雄人物”的同情与怜悯,而自身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意志的振奋,进而提升人生境界,以此达到对德育和美育的实现。

《窦娥冤》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选入教材的《窦娥冤》文本是第三折,属于节选,《窦娥冤》全文有四折。

《窦娥冤》是关汉卿所写,属于元杂剧。

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元朝统治者对汉族文人的压迫,关汉卿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目的在于揭露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窦娥冤》以塑造具有女性反抗意识的窦娥人物来实现这一主题。

《窦娥冤》第三折作为全剧的高潮部分,由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叫,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此三部分组成,是前两折情节的升华。

教学中,可通过分析窦娥之冤的原因剖析出《窦娥冤》的文本主题,即窦娥冤屈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这也体现了悲剧的社会必然性。

同时,要着重品味窦娥人物的语言,感受窦娥在黑暗势力面前坚持抗争的英雄气概以及临死三桩誓愿所表现的精神自由。

最后,通过感知悲剧美感的三层结构“怜悯,恐惧和振奋”,结合《窦娥冤》文本,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做具有窦娥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教学流程】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

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

剧本,戏剧文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教案(二)关汉卿简介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数量超过了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知背景元代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都受到了残酷的迫害。

③因此,他们与人民的关系密切。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贵,敢于斗争。

《窦娥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中国古代长期流传于民间。

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著名悲剧。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

2.解决疑难字词。

1.记字音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昭雪,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治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理解《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特点。

2. 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出的忠诚、孝顺和坚韧的品质。

3. 领悟元杂剧的表现手法,体会戏剧文学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并理解《窦娥冤》节选文本,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相关知识: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特点及与《窦娥冤》的关联。

3. 人物分析:深入剖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孝顺和坚韧的品质。

4. 表现手法:分析《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难点:深入分析元杂剧的表现手法,领悟戏剧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背景及《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4. 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戏剧手法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学生对窦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c. 学生对元杂剧戏剧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d.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把握。

七、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戏剧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节选文本和相关注释。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

《窦娥冤》学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杂剧的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认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后昭雪的故事。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窦娥、蔡婆、张驴儿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理清作品的基本情节,关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难点: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杂剧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总结人物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窦娥冤》中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写一篇短文。

2. 推荐学生阅读关汉卿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材分析1. 课文背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民间传说中的窦娥冤案成为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杂剧的素材。

2. 课文内容:剧本讲述了弱女子窦娥遭受冤屈,被冤枉杀害其亲夫,历经磨难,最终昭雪的故事。

3. 课文特点: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正义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剧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冤屈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2)认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剧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对窦娥冤案背后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及其代表人物关汉卿,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剧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剧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元杂剧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人物的情感波动。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比较分析:将《窦娥冤(节选)》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各自的艺术特点。

4. 启发引导: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
编制:审核:审批:
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2。

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正确断句,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戏剧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矛盾冲突。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40分钟(早晚读除外),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的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关于戏剧-—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文中的【仙吕】、【正宫】等)的曲牌(文中的【点绛唇】、【油葫芦】等)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旦: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戏剧动作的总称)、白三部分构成。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楔.子()盗跖.()嗟.怨()罪愆.()看覻.()前合后偃.()
浣.纱()错勘.()亢.旱()田畴.()埋.怨()湛.湛青天()
尸骸.() 恓.惶()鳏.寡孤独()
我积累的字词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磨.(摇)旗只合.(应该)错勘.(判断)定罪愆.(罪过)
B、糊突
..(混淆)则.(只)被亢.(极)旱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哥哥行.(行走)着.做公的(语助词)
3、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⑴外(外末)⑵端正好⑶云⑷正宫⑸滚绣球⑹一煞⑺唱⑻正旦⑼科(介)
⑽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⒀鲍老儿⒁卜儿⒂快活三⒃净⒄白
A、角色名⑴⑻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⑶⑺⑼⒄
C、宫调名⑵⑷
D、曲牌名⑸⑹⑽⑿⒀⒂
4、仿照例句概括本剧中主要故事情节。

楔子(序幕):苦女偿债卖蔡家,贫父抛女应京试。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冤女无辜遭刑宪,窦娥临刑发誓愿。

第四折(结局):不甘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昭雪.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标注★的C层生选做】
探究点一:
1、结合文本,概括窦娥的形象。

2、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折戏可以分为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3、窦娥的三桩誓愿看似是临刑前随兴而发,它们有内在联系吗?
探究点二:
★试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侧重来谈。

1、导演改编: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的冤魂前往哭诉,最终得以洗雪冤情.
3、《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死去,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训练案
【当堂检测】
1、《窦娥冤》的全名是,作者,号,末初大都人,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等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等.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嗟(jiē)怨罪愆(yún)衔(xián)冤
B.亢(kàng)旱刽(guì)子提(dī)防
C.湛湛(zhàn)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苌(cháng)弘盗跖(zh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