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合集下载

北京同仁堂创始人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历史是怎样的?

北京同仁堂创始人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历史是怎样的?

北京同仁堂创始人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历史是怎样的?首先说一下北京同仁堂的历史。

提起北京同仁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全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是中国现存老字号企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中医药文化。

1669年(清康熙八年)由乐显扬创建于。

起名为同仁堂。

乐显扬是这样解释的:同仁两字,原取自乐氏家传铃医留下来的刻有针灸穴位的铜人。

铜人的模型是根据北宋名医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设计而成。

乐氏家族原想用铜人为设堂制售药物的奇异标志,后因考虑到铜人全裸而不雅观,转而联想到“铜人”的谐音“同仁”二字。

乐显扬(1630年—1688年),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官员。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清初他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在工作之余,他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去太医院的工作,在西打磨厂这个位置创建了同仁堂的雏形。

乐显扬有四个儿子,其它三人没有行医,唯有第三子乐凤鸣潜心研究医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同仁堂祖业,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乐凤鸣把父亲遗留下的丹方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不但一般病家、客商云集,就是清宫御药房用药亦必指令到同仁堂选购。

同仁堂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同仁堂经历了清朝的覆灭,民国的战乱以及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但始终秉持“不为良相,只为良医”的家风,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到了1954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是乐松生,1955年乐松生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1957年成立同仁堂中药提炼厂。

同仁堂

同仁堂

仁堂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
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 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 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 图案标志着同仁堂在继承传统
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
科学技术,研(清康熙八年) 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 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 奉清宫御药房用药 一九五四年 同仁堂率先实 行了公私合营。
谢谢聆听
6
一九九一年 同仁堂制药 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六月,由集团公 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 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 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 所上市 二零一零年 七月 ,中国北 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正式揭牌。同仁堂实现 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
二零零零年 五月 成立了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 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 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 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同仁堂定位分析
公司简介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 堂药铺)是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 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
店。其服务宗旨是“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是国内最负盛名 的老药铺。历经数代、载誉300 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
同仁堂集团公司。
公司简介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中 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同
发展概况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
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已 经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
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21
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 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 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 五个生产基地,拥有 41条生产线, 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 生产线通过国家 GMP认证, 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

同仁堂——精选推荐

同仁堂——精选推荐

同仁堂介绍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品牌释义"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

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同仁堂文化中医药文化: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并融入宫廷制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三百余年的实践与创新,中医与中药的结合,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经营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总和。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他们的土地、工具就会由国家收购,统一收归入社,这时候,个人私有的生产资料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也就是国家所有。

那么,这种经济它就属于农业合作经济了。

以此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的实质其实是所有制的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教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掌握了吗?在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农业合作化开始越来越凸显它的优越性,农业的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回答)结合书上材料可轻易答出。

联系课本史实第二部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教师:第二个部分要了解的是手工业部分。

大家有没有发现,手工业跟谁的情况很相似?对的,所以我们运用刚才对农业合作化的知识来解决手工业的合作化。

教师:看上面,刚才我们已经很好的了解了农业的合作化情况,那手工业的合作化就不难解决了。

教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它的形式是什么?它的实质呢?大家要联系刚才我们学习农业部分的知识。

学生回答:农业展示问题:1、形式?2、实质?3、结果、成就(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学生集体回答:在1956培养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的存在这些不足。

虽然如此,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真正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行列中。

第五部分小结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梳理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知识深化。

第六部分练习●游戏练习体验使用游戏类型的练习题学生回答游戏类型增加趣味性,检验知识。

第七部分拓展延伸●情感渗透,与时俱进教师:我们的家乡梧州,在近代开始,就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五十年以来,梧州的工商业发展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以“梧州茶厂发展历程”为例,同学们课后对它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进行调查,并谈谈你对“如何发展梧州的经济、创立梧州品牌等方面”的写下你的看法。

学生课后拓展学以致用,联系当代,构建时空联系,并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建设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案例8 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案例8  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案例8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提起同仁堂,家喻户晓,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始创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

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国药业基金工会,乐松生任总经理,通过不断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有了基本认识,坚信个人在政治上、企业经营管理上必须紧紧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要决策听取职工意见。

在后来的“五反运动”中,同仁堂也经受了考验,经过审查核实,被评为基本守法户。

同仁堂作为民族工商业,有其代表性,而所经营的中药又是人民生活所需。

因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彭真市长亲自支持乐松生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新品种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药提炼厂。

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工人生活稳定,而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业者召开工商业联合大会,会上,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积极发言,拥护总路线。

会上,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为全行业合营扩展影响,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这一变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震动。

他们因将失掉生产资料占有权、企业,现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权。

这是切肤之痛。

乐松生先生做为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其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多年的同仁堂药店面临着抉择。

经过反复思考,他深感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历史潮流不可违背。

同时也看到,共产党和职工群众仍让自己做同仁堂的总经理,生活待遇不薄,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必须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

于是他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乐松生当选为工商联执行委员,推动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的进程。

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关于北京市工业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营的单位。

案例同仁堂的新生PPT课件

案例同仁堂的新生PPT课件
第10页/共18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同仁堂已经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现已拥有境内、 外两家上市公司, 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 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21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11页/共18页
当代的北京同仁堂中药店门面
第12页/共18页
在同仁堂的影响下,全市私营国药业,于1956年1月13日被北京市政府批准备 全行业公私合营。15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乐松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同业登上天安门城楼,手捧巨大喜信光荣地向毛泽东、刘 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喜。
第8页/共18页
首都各界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教学建议 教学目的
透过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的公私合营过程,展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适时的和成功的。
注意事项
同仁堂在公私合营前后的发展变化。
第1页/共18页
事实介绍
北京同仁堂中药店家喻户晓,久负盛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同仁堂在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的带领下,积极拥护过渡时 期总路线,在北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从根本上改变了同仁堂的经营危急状况, 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仁堂的率先垂范对北京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起到重要的推 动作用。
第14页/共18页
历史启示
以乐松生为典型的进步民族资本家的所作所为,在 推动整个民族资产阶级接受改造过程中,起着显著的 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是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中的积极 分子起不了的。
第15页/共18页
同仁堂公私合营前后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政 策的正确性,正如后来邓小平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取 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情况制定 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 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同仁堂

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同仁堂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一九五六年 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 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 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北京召开。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 公布。 五四宪法进一步规定:“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四宪法公布的时候,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在进行民主改革运动的同步,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并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时期。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保障我国国家统一和社会 进步的法制基础的五四宪法,既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政 治环境下诞生,因此就必定会鲜明地表现出当年20世纪中 期时代性,即中国正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期 。
1956年 4月2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 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 艺术的方针。 同年乐松生被选为北 京市人大代表,并出 任北京市副市长。历 任全国一、二、三届 人大代表,全国工商 联副主任委员。 9月15日中共八大是在中国共 产党已经执政,中国的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的形势下召开的。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同仁堂
关于同仁堂
发展
一六六九年 (清康熙八年)乐显 扬创办同仁堂药室。之后一直由乐 氏家族代代相传承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 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 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 历时188年 。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九四八年
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同仁堂集团的跨国经营分析

同仁堂集团的跨国经营分析

同仁堂集团的跨国经营分析摘要同仁堂这个饱经风霜的老字号,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在国人心中同仁堂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就是同仁堂。

但人们对同仁堂集团的认识往往还只停留在国内市场,而实际上从1993年起,同仁堂集团就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了。

本文介绍了同仁堂集团在国外的经营状况,详细分析了同仁堂集团在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的跨国经营战略,为我国其他民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同仁堂集团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行准确的市场地位,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掌握了海外经营权,并选在香港投资设厂,使同仁堂成为世界品牌。

我国的民族企业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建立自己的品牌,遵循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市场开拓,进行市场定位,才有可能进入国际市场,获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同仁堂集团中医药跨国经营民族企业同仁堂集团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已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

在人们心中,同仁堂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就是同仁堂。

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同仁堂不仅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而且在1993年跨出了关键的一步,在香港开办了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

截止到2004年12月为止,同仁堂集团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14家海外合资公司,320多个国内零售网点,并与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仁堂集团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给我国其他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面向全球的大市场,就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市场开拓,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同仁堂集团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领头羊,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保持中医药的特色,遵守中医药的理论,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使中药产品走向世界,逐步实现中药的国际化。

一、同仁堂集团的发展进程(一)创业伊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医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三化一改北京同仁堂改造案例

三化一改北京同仁堂改造案例

三化一改北京同仁堂改造案例
同仁堂改造反应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事件: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用4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

这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与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一起,民族工商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完成。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看,虽然民族工商业改造运动中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1954年,北京选择大有粮店、稻香村食品店、同仁堂国药店、六必居酱园等10家较大的、具有传统特色的资本主义零售商店进行公私合营试点,同仁堂走在了前面。

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同仁堂是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合营的,同仁堂合营后,推动了北京市其他私营工商业的合营。

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同仁堂内部建立健全了党、政、工、团的领导组织,增建了企业各项的管理制度。

国家还投资扩建厂房,增添生产设备,促进生产迅速发展。

在管理上,破除了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原来同仁堂是一厂一店,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生产面比较小。

公私合营后,企业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北京市别家店的药同仁堂也可以生产销售;同时在销售面上,也由一家一店自己销售,扩大到全国销售。

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它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

1956年,同仁堂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简称工管会,目的是对同仁堂实现企业民主管理。

工管会只承担决策,而不是一个生产管理的执行机构。

工管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同仁堂的管理体制。

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
7304宿舍 张宁 靳博文 郭世东 任磊 王丙强
公司简介
•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
• •
( 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 恪守 北京同仁堂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 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 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 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 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 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历史
• 一六六九年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 一七零二年 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 一七零六年 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
• • • •
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 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 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 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 年之久。 一九四八年 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一九五四年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五年 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 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 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 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 任委员。
公司产品
• 十大王牌:安宫牛黄丸 ,同仁大活络丸 ,
同仁牛黄清心丸 ,紫 雪 ,愈风宁心片 , 国 公 酒 ,同仁乌鸡白凤丸 ,壮骨药酒 , 局方至宝丸 ,再 造 丸 。 • 十大名药:牛黄解毒片 ,消栓再造丸 , • 感冒清热颗粒,骨刺消痛液 ,塞隆风湿酒 , 京制咳嗽痰喘丸 ,儿童清肺口服液 ,安神 健脑液 ,偏瘫复原丸 ,狗 皮 膏 。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目录1 XX堂历史沿革简况41.1 创立沉淀文化41.2 新天地里重振51.3 率先蜕变前进61.4 创新迈向世界62 企业现状73 企业文化74 企业精神文化84.1 企业哲学84.2 企业精神84.3 企业质量准则84.4 企业的价值观94.5 企业作风95 在现时期继承和弘扬XX堂文化9 5.1 XX堂文化的质量观105.2 XX堂文化的信誉观105.3 XX堂文化的形象观115.4 XX堂文化的人才观。

115.5 XX堂文化的人和激励观125.6 XX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

126 XX堂的理念行为137 未来建设13XX堂企业文化1 XX堂历史沿革简况1.1 创立沉淀文化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XX堂药室.乐显扬祖籍XX省XX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自幼聪敏,为适应大城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管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XX 堂药室的坚定基础。

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XX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

他于1702年将XX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XX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

在XX堂创建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XX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两句话成为历代XX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传统古训。

该书还为XX堂制药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与工艺规X。

自此以后,XX堂制药的各种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并逐步得到清皇宫的注目和赏识。

同仁堂

同仁堂

作用于影响:
一、被搁置的半截子工程得以继续推进,把同仁堂工 业企业由城区搬迁至昌平、大兴,实现了同仁堂工 业的第一次布局和技术改造; 二、解决了新产品研发的问题,实现了多年未一直想 解决却始终没有实现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 三、构建了自己的销售终端。 四、打通了同仁堂产品、市场、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 通道 五、2010年7月9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 功地由创业板转主板,中国老字号和国际知名大企 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仁堂
第三组: 主持:秦贝贝 记录:周婷 组员:颜琪、叶丹凤、丁为全、仇庆有
——老字号成功的典
一、同仁堂之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 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 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 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 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 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 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 大板块 。

上半年,同仁堂营销分公司结合市场需求认 真分析其负责的产品特性,细化品种经营模 式,针对不同的地区、人群、消费特点,采 用媒体广告、门店推广、主题活动等多种方 式相结合的推介方法,使品牌形象推广更加 深入,客户群反馈理想,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总之,在上半年内同仁堂主导品种仍然保持 了良好增长势头,带动了公司整体销售情况 的上行,较好地实现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 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 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 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0年 五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 限公司,同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 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 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1年 七月 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 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 重大变革。

同仁堂:德诚信的企业文化助百年老店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的企业文化助百年老店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的企业文化助百年老店永葆青春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

同仁堂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同仁堂金字招牌因此而长盛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进行了公私合营,后来于1966年转变为国营企业并一度改名为北京中药厂。

改革开放后,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1992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1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同仁堂最终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

一同仁堂古训在3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同仁堂的几条著名古训流传至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宗旨,“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信条。

1.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创办同仁堂的乐家堪称医药世家,据记载乐家远祖乐仁规在唐末曾是太医令,后乐家避乱浙东,世代行医。

乐家家谱是乐家迁入浙东后依据当地乐家先辈制定,乐仁规是乐家第四代。

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是乐家第二十九代传人,本在北京做铃医,在康熙七年(1668年)当上清政府太医院的吏目,专小方脉科。

作为宫廷御医,在为灾民治病的过程中,乐显扬亲眼目睹了贪官对朝廷和百姓的祸害,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惟医药为最”,一心专功医术。

乐显扬很快成为太医院的名医,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于是他开始筹建自己的药室。

同仁堂经营案例

同仁堂经营案例

一.北京同仁堂的背景及历史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至今已有332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象征。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它开始供奉宫廷用药,成为皇家药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从家族式作坊到公私合营企业再到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同仁堂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7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以北京市药材公司所属18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年,同仁堂集团公司被授予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又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为集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于一体的企业法人实体;1997年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0年成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创业版成功上市。

目前,同仁全集团总资产已达31亿元,有18个所属企业,拥有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

2000年销售收人达25.2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

1993年以来,同仁堂集团一直是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名列全国中药企业50强之首。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公司就制定了“站稳亚洲,开辟大洋洲.进入美洲,开发欧洲,让同仁堂产品走向全世界”的战略方针,为同仁堂与国际市场迅速接轨莫定了基础。

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给无数民营企业家指明了道路,要想站稳脚,必须放眼于国际,定位于国际市场,适应国际化的环境,才能真正的实行国际化经营。

二.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环境1政治环境。

我国与美国关系一直处在向前发展中,虽然中间有很多曲折,最近胡锦涛主席的访美更是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与战略意义。

中美在维护世界与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肩负着共同责任。

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互利合作前景广阔;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与促进亚太地区与世界的与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

老北京同仁堂往事

老北京同仁堂往事

老北京同仁堂往事2015.1.19文汇读书周报作者:定宜庄——选自北京口述历史丛书《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作者采访同仁堂后人乐曙青大公中与小公中定:北京城里的药房都是你们乐家的吧?乐:没有呀。

药房多啦。

定:你们这些宏仁堂、达仁堂什么的,都是属于同仁堂的分号?乐:不,各房是自己的,谁开的归谁,我们叫小公中。

各房也没关系。

定:那同仁堂归谁家?乐:大公中。

就是姓乐的都有份。

各房出人一块儿执政去,开始的话,清朝的时候轮流执过政,今年是大房,明年是二房,后来说这不行,干脆咱们就大家伙儿,每房出几个人到这儿,细料铺是一房有一把钥匙,凑不齐你开不了锁。

姓乐的反对开通号,这不成那不成。

同仁堂有块匾,写着“乐家老铺”这四个字,闹义和团的时候把这块匾烧了,八国联军烧老德西药房——那阵儿中药叫药铺,西药叫药房,中国点心叫饽饽铺,西式的点心叫面包房,咱们现在都叫饼屋。

烧老德西药房的时候就连带着把同仁堂给烧了。

后来请人又写,请寿子悌写的,一般人还认不得这仨字,好像是个翰林。

是“乐家老铺”,不是“乐家老药铺”。

“文革”时候砸啦。

后来又补了一块匾,一个是舒同写的,一个是启功写的。

这是二爷说的。

同仁堂有规矩,“乐家老铺”这块匾,是乐字号买卖都可以用。

但是“同仁堂”这仨字不能用。

所以各乐字号的买卖都有“乐家老铺”这块匾。

最后到解放,公私合营那时候(同仁堂)基本上没人管,各自都忙各自的,后来让乐松生去了,他没事,就把他安排了。

定:为什么总的反而大家都不管?乐:我要开了买卖挣的是我的,同仁堂你再卖力挣的钱得给大伙儿呀。

定:您讲了这么多药房,哪个药房经营得最好?乐:这三个就都不错啊,达仁堂不错,乐仁堂不错,宏仁堂也不错。

达仁堂在上海有分号,南京有没有我不知道。

宏仁堂是上海、青岛、天津都有。

定:你们进药是不是也有一些独特的渠道?乐:就是祁州药市。

安国那阵儿叫祁州,它有几个收药的先生,同仁堂不去不开市。

得同仁堂到了以后先挑,挑完了再卖。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北京同仁堂目录此以后,同仁堂制药的各种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并逐步得到清皇宫的注目和赏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

自此,同仁堂独办官药直至清王朝灭亡,历经八位皇帝,此特权使同仁堂在同行业中取得了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朝时期,同仁堂一靠产品的优良品质,二靠皇室的鼎力支持,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终得以保持。

清朝灭亡之后,经过民国战乱、日冠侵华,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直到解放前夕,同仁堂虽然牌子依旧,但经营状况却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给同仁堂带来了再度崛起的机遇。

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劳资双方共同努力,成药产量迅速提高,销情十分畅旺。

仅两三年时间,同仁堂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产量和利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1.2 新天地里重振1954年,同仁堂第一批申请了公私合营。

当时的经理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先生思想开明,善于经营管理,在职工中威信很高,在北京市工商者中也拥有一定的声望。

乐松生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并于1955年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

当时的彭真市长,非常关心同仁堂的发展,几次找乐松生谈话,希望同仁堂对中药剂型进行改革,以方便人民用药。

1952年,乐松生邀请北大药学系教授郑启栋成立了“国药改进研究室”。

经过反复摸索,不断试制,银翘解毒片、香连片、女金片、黄连上清片等于1953年研制成功,结束了中药只生产丸散膏丹的历史,开创了中药剂型改革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8年间,同仁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发展步伐,但同所有国有企业一样,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仍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效率的发展状态中。

改革开放以后,同仁堂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组建成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八回 同仁堂试点搞合营 天安门喜讯报领袖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八回 同仁堂试点搞合营 天安门喜讯报领袖

蹈I国医学长廊2021年2月第2期_中医药堂传奇第五十八回同仁堂试点搞合营天安门喜讯报领袖广东深圳市/花永刚花晨乐松生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迅速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而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部重头戏。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全国人民都在 看北京是如何首先打好这一仗的。

北京市地方工业局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示,选择了同仁堂、六必居等几家名声较大的私企进行公私合营工作的试点。

领导选定同仁堂作试点的原因除了它历史悠久,在社会上影响大以外,还看到乐松生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 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 家经济情报)运动中讲话实事求是,办 事实在,能与政府积极合作。

他们相信乐松生在公私合营中能再度与政府合作。

公私合营对于人民群众、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对于私企老板来说,他们即将失去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所有权、企业管理权和利润分配权,是一件剜心掏肺的痛苦大事。

区委和地方工业局领导找乐松生谈话,告诉他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同 仁堂要成为全市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的试点单位,那几天他心里像六必居打翻的酱醋坛子一样,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

一方面领导来找他谈话,结 合陈云副总理在动员大会上的报告和彭真市长与他语重心长的谈心,给他触动很大,感觉到私营工商业的确是需要改造,另一方面,族里长辈、家里人在劝2021年2月第2期E〇国医学长廊说他、反对他出面搞合营改造。

乐松生想到三百多年前,高祖乐显扬、乐凤鸣呕心沥血创办同仁堂的艰辛,八十多年前曾祖父乐平泉和曾祖母许老夫人殚精竭虑再度振兴同仁堂的不易……同仁堂祖辈创下的基业来之不易,加之解放前同仁堂遭火灾、遇匪患,又 碰上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当时几乎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案例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案例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案例:经典选读资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 1“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

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

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

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

”2“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3“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

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同他们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够快一些搞上去。

同东欧国家合作,也有文章可做,他们有一些技术比我们好,我们的一些东西他们也需要。

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

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新形势,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5“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提起同仁堂,家喻户晓,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始创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

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国药业基金工会,乐松生任总经理,通过不断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有了基本认识,坚信个人在政治上、企业经营管理上必须紧紧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要决策听取职工意见。

在后来的“五反运动”中,同仁堂也经受了考验,经过审查核实,被评为基本守法户。

同仁堂作为民族工商业,有其代表性,而所经营的中药又是人民生活所需。

因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彭真市长亲自支持乐松生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新品种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药提炼厂。

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工人生活稳定,而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业者召开工商业联合大会,会上,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积极发言,拥护总路线。

会上,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为全行业合营扩展影响,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这一变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震动。

他们因将失掉生产资料占有权、企业,现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权。

这是切肤之痛。

乐松生先生做为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其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多年的同仁堂药店面临着抉择。

经过反复思考,他深感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历史潮流不可违背。

同时也看到,共产党和职工群众仍让自己做同仁堂的总经理,生活待遇不薄,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必须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

于是他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乐松生当选为工商联执行委员,推动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的进程。

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关于北京市工业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营的单位。

同年8月9日,在大栅栏同仁堂成立了公私合营筹备工作委员会。

27日,同仁堂彩旗高挂,在庆乐戏院召开了庆祝公私合营大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全体员工欢欣鼓舞,这家古老的私营企业在风雨飘摇258个春秋之后,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开辟了同仁堂历史上的新纪元。

合营后,一切涉及公私关系问题的事情,乐松生总经理都和公方代表王蘇协商。

针对一部分老职工怕合营后遭退休、怕降低工资等问题,工会通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政策交心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职工讲同仁堂合营的措施和合营后的前景,使
大家认清形势,了解各项政策,清除各种疑虑,职工们纷纷表示,要为同仁堂出力,多做贡献,使合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合营后的同仁堂,还进行了资产清算,确定了资方资本和应得的股息。

面对合营后的新情况,同仁堂党支部领导全体职工先后进行人事劳动纪律、经营思想的整顿,并相应建立了劳保条例、成本核算、生产统计、质量检查、专人配送料、出入库等制度;制定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和用户建立供销合同,改变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特别注意了建立公私方共事的制度;使资方有职有权。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开始体现了合营优势,职工的情绪也空前高涨。

经理乐松生满意地说:“别家的流水日益下降,咱们的流水逐日上升,原来担心合营工作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么快,这下可放心了。


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对其它国药店、行、栈形响很大,而且影响到全市的私营工商业者。

中央和市委领导对同仁堂非常关怀,1955年初,彭真同志亲自到同仁堂会见乐松生经理,听取合营后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乐松生还以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的身份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在同仁堂的影响下,全市私营国药业,于1956年1月13日被北京市政府批准全行业公私合营。

15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代表。

乐松生代表工商界登上天安门,手捧巨大报喜信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公私合营使同仁堂获得了新生,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

1959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教由190人增加到539人,增长了近2.4倍;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蜜制丸药140万丸,增加到6864.2丸,增长了49倍;水泛丸由4000斤增加到31.38万斤,增长78.5倍;虎骨酒由3万斤增加到30.5万斤,增长了10倍。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同仁堂已经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

思考讨论:
从同仁堂合营所发生的变化评价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