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高职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湖北省高职统考语文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列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涸.(hé) 毗.(pí)邻犒.(gǒo)劳毛骨悚.(sǒng)然
B、几.(jī)案鞭笞.(chī) 摄.(shè)取良莠.(xiù)不齐
C、窈.(yǎo)窕恪.(kè)守悭.(jiān)吝风驰电掣.(chè)
D、嗟.(jiē)叹抚恤.(xù) 砧.(zhēn)板一丘之貉.(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膊部署恬静辐员辽阔
B、灌溉刻苦尝试烂竽充数
C、即刻业绩松驰改邪归正
D、缘起敷衍伸缩病入高肓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1)狙击手冯军,凭着神射的枪法,一枪撂倒一个,终于住敌人的攻势。

(2)吴天祥忠于信仰、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为我们了一个“勤政为民”的光辉榜样。

(3)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遏制竖立成规
B、遏止树立陈规
C、遏止竖立成规
D、遏制树立陈规
4、依次填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之下,有的地方是“实事”就不那么实了。

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没有受益,加重了负担,,把事办实办好,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求领导摆正,“低处”与“高处”之间的关系。

A、尽管但是不仅反而因此
B、虽然但是固然反而总之
C、虽然甚至不仅而且总之
D、尽管甚至固然而且因此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几年前,我们在武汉大学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

B、一边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一边是德高望重的作家,然而他们所提出的建议竟如此不谋而合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C、张刚勇斗歹徒的事一经报导,现在已满城风雨
....,妇孺皆知了。

D、看赵本山的小品时,一贯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地笑出声来了。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看上去很年轻,不超过三十岁上下的年龄
B、听到你的席话,使我一下子感到天空开阔起来,信心也增强了。

C、我在战栗中体验高原雪城博大深长的余韵时,突然感悟到¬——这就是苍茫。

D、一位热爱鲁迅小说的朋友向我问道:“你过去看过《陈Q正传》吗?”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展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说:“明天咱们一同去汉口江滩公园吧”。

C、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D、故乡的一切都改变了样儿,物是人非,你们咋这么高兴呢?我心中却感到空荡荡的。

8、下列各项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

B、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

C、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D、新光源的路灯亮了,一盏灯简直像一轮夜间的太阳。

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指挥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抗震救灾活动中,一场
,,的战斗正在受震灾区青海玉树县轰轰烈烈地展开。

(1)打开绿色的生命通道(2)播撒照亮生命的阳光(3)搜寻受难者的生命信息
A、(1)(2)(3)
B、(2)(1)(3)
C、(3)(1)(2)
D、(3)(2)(1)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按音乐及内容分编为《风》、《雅》、《颂》三类,其作品全部来自民歌。

它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之源。

B、《聊斋志异》是清代劳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作品多借狐仙鬼怪隐射和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C、《项链》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追求虚荣、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

小说既针贬了时弊,同时也存在感叹命运无常的消极因素。

D、《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它通过周、鲁两家30年的前后变迁,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剧本中“雷雨”既是悲剧故事发生的环境,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
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②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③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①伯:通“霸”,此为“称霸”。

②奚:疑问代词,“何”的意思。

③游:交游,此为“愿为国家效力”。

11、对待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待.贤人而成名待:对待
B、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特:只有
C、患.在人主不交故也患:弊病
D、世世奉宗庙亡.绝也亡:通“无”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用法与“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这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C、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采草药》)
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游褒禅山记》)
13、下列各项中,与“士奚由进”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验之以事。

(《张衡传》)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14、下列各项中,对汉高组刘邦求贤的主要目的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为了报偿帮他“共平”天下的贤士。

B、为了治理国家,延续世代宗庙不绝。

C、为了使自己成为像周文王、齐恒公一样重贤的人。

D、为了给贤人开辟一条提拔任用尊显的渠道。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
1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
16、默写。

(4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邓学》)
(2)此去泉台招旧部,。

(陈毅《梅岭三章》)
(3)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凤雷》)
17、按要求变换下面句子。

(4分)
多数受访的学生肯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多次考试、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方向。

改成被动句:
18、按照下列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4分)
例句:如果你种下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

19、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乐于接受批评是一种美德;敢于自我批评则更需要一种勇气。

记得鲁迅先生当年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把批评他的文章汇成一集,说是有助于增加读者的趣味。

无疑,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而拒绝批评,动辄堵人家嘴巴,只能是自绝于读者。

因此,在正当的批评面前,任何一位作者都不具有当然的豁免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1)重送:再一次送别,诗人以前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送别诗给裴朗中,所以说得送。

(2)逐臣:被驱逐出京城的臣子。

20、结合全诗思考,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举两例分析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

拿起笔来之前
叶圣陶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

并不是游移〔游移〕摇摆不定。

不决说两面话,实情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

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

准备功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

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

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

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

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推广开来说,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

为了写文章才有种种的社会实践,那当然是不通的说法。

可是,没有社会实践,有什么可以写的呢?
还有一种准备功夫必得说一说,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语言本来应该求正确,并非为了写文章才求正确,不为写文章就可以不正确。

而语言跟文章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即使说成“二而一”,大概也不算夸张。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这样的看法不是大家可以同意吗?既然是这样,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语言习惯不良,就凭那样的习惯来写文章,文章必然好不了。

什么叫做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

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

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

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

所谓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约定俗成〕这里指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运用规律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的办。

语言好比通货,通货不能各人发各人的,必须是大家公认的通货才有价值。

以上这两层意思虽然分开说,实际上可是一贯的。

想心思凭借的语言必然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决不能是“只此一家”的语言。

把心思说出来,必得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叫人家明白。

就怕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大认真,自以为这样说合上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不知道必须说成那样才合得上;往后又不加检查,一直误下去,得不到纠正。

在这种情形之下,语言不一定跟心思一致了;还不免多少违背了语言的规律。

这就叫做语言习惯不良。

要学一点语言规律,该注点儿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汇,二是语法。

所以,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

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

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22、下列属于文中“准备下工夫”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
B、养成推理判断有条有理的习惯
C、养成联想想象合情合理的习惯
D、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23、下列不属于文中“正确的语言习惯”的一项是()(3分)
A、语言跟心里想的要一致
B、语言必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
C、要遵循语言规律,还得注意语法。

D、把想说的要能全都说出来,不应有限制。

24、根据文章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准备工夫到家了,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B、写好记叙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很重要。

C、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必须与思想一致;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工具,必须让人明白理解。

D、各种社会实践,可以为写文章提供丰富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7题。

一块好泥
星竹
我们小镇上的人都喜欢捏泥人。

姥姥的手艺在镇子上数一数二,很有名的。

捏泥人是用模具,把和好的胶泥放入固定的模具里,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

姥姥捏出来的泥人有皇上,有将帅,也有随从和佣人。


人刚出来时,赤条条的,眉眼全无,这时就要靠一双巧手加工了,用心地把细微之处修饰好,再往泥人的身上涂上油彩,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是一种挣饭吃的活路。

在我们乡下很流行。

捏泥人,关键在于土质,土质要有韧性,要柔和,怎么折腾也不会有裂痕,反复拿捏后,也不会失了胶性。

因此,捏泥人,泥的土质就成了关键。

土是到处都有的,但许多土,却不能用来捏泥人。

要成为泥人的土质,首先就得具备被拿捏的柔软与胶性,不然不行。

小时候,为了找到好的土质,我们常常要跑很远的地方,要下很大的工夫。

但好的胶泥却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

所以我们做孩子的时候,老师和大人们总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做一块“好泥”,总拿好的泥土来打比喻,让我们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能被拿捏且听话的“好泥”。

于是,“做一块好泥”也就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

在我的老家,大人们常会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一块“好泥”!这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夸赞了。

久而久之,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能被拿捏,听话的泥土,才能算是“好泥”。

其他的土质在我的眼里,都是无用的废物,甚至被加上了不好的烙印。

不只是我,我们镇子上的孩子都是这个认识: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好泥”!时间久了,我被“好泥”的意识所强化,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人生观念:将来不管到哪里,都要做一块“好泥”!这观念成了我人生在世的一种标准和向往。

天下的“好泥”,自然是不多的。

“好泥”的条件是柔软而又有胶性,永远要随着捏家手里的感觉变化。

只有如此,你才能变成一块有模有样的“好泥”!
长大成人后,我确实按照“好泥”的标准生活了许多年。

只有先做一块“好泥”,人才能有出息,有前途。

在我还不懂得更多事物之前,我把世上所有的好品质,好事情,好命运,都归结为首先得是一块“好泥”的范畴。

我曾因为没有做到一块“好泥”而自暴自弃过,也曾因为自己不是一块“好泥”而伤心悲痛过。

我在努力适应别人的过程中苛求过自己,可我还是没有令人满意。

我似乎不适合做一块“好泥”。

做“好泥”原来并不容易,甚至常常要与许多事物发生冲突。

渐渐地我发现,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不适合做一块“好泥”。

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与“好泥”的标准相悖。

活到40岁时,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

人总不能像一块胶泥那样任人捏造揉搓。

天下有许多事,是需要个性的。

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反而做不了“好泥”。

而那些从好泥当中被剔出去的渣子,往往倒有可能是金子、玉石或是稀有矿物。

漫漫人生,岁月改变了我对“好泥”的认识。

我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

不再单纯做“好泥”的想法,反而让我的生活变得自在,从容,丰富,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信。

不过,我仍常常怀念小时候和姥姥一起捏泥人的那段生活。

只是现在我才懂得,世上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属于“好泥”。

但他们并不是不优秀的人。

正是因为我们不一定是一块“好泥”,反而可以成为一块好砖,一处好矿,甚至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选自《北京晚报》2007-04-03)
25.文章题目中的“做一块好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26、“活到40岁时,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

”请结合文意说说“我”过去的认识有误的原因。

(4分)
2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作者对“作一块“好泥””的前后不同的认识过程
B、做不了“好泥”一类的人,虽然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却往往会有着自己的光彩。

C、作者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感受,深信刻认识到,只要不任人“拿捏”,充满自信,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D、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展象地展现了世上的两种人,表达了一种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愿望。

三、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需求作文。

老年人有了拐杖,可以走得更稳;肢残人有了拐杖,可以重新站起来。

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当“拐杖”角色的人和物很多,例如:老师,家长,朋友,一本好书等等,都会给你许多想不到的帮助,使你的人生绚烂美丽。

请以“我的拐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内容或主旨只要与“我的拐杖”相关即符合题意。

(2)可以用“我的拐杖”为题,也可另拟题目。

请先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展开想象等等。

2010年湖北省高职统考语文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列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鞭笞.(chī) 毗.(pí)邻犒.(gǒo)劳毛骨悚.(sǒng)然
B、嗟.(jiē)叹抚恤.(xù) 砧.(zhēn)板一丘之貉.(hé)
C、窈.(yǎo)窕恪.(kè)守悭.(jiān)吝风驰电掣.(chè)
D、几.(jī)案干涸.(hé) 摄.(shè)取良莠.(xiù)不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起敷衍伸缩病入高肓
B、灌溉刻苦尝试烂竽充数
C、即刻业绩松驰改邪归正
D、脉膊部署恬静辐员辽阔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1)狙击手冯军,凭着神射的枪法,一枪撂倒一个,终于住敌人的攻势。

(2)吴天祥忠于信仰、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为我们了一个“勤政为民”的光辉榜样。

(3)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遏制竖立成规
B、遏制树立陈规
C、遏止竖立成规
D、遏止树立陈规
4、依次填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之下,有的地方是“实事”就不那么实了。

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没有受益,加重了负担,,把事办实办好,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求领导摆正,“低处”与“高处”之间的关系。

A、尽管甚至固然而且因此
B、虽然但是固然反而总之
C、虽然甚至不仅而且总之
D、尽管但是不仅反而因此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几年前,我们在武汉大学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

B、张刚勇斗歹徒的事一经报导,现在已满城风雨
....,妇孺皆知了。

C、一边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一边是德高望重的作家,然而他们所提出的建议竟如此不谋而合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D、看赵本山的小品时,一贯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地笑出声来了。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在战栗中体验高原雪城博大深长的余韵时,突然感悟到¬——这就是苍茫。

B、听到你的席话,使我一下子感到天空开阔起来,信心也增强了。

C、一位热爱鲁迅小说的朋友向我问道:“你过去看过《陈Q正传》吗?”
D、她看上去很年轻,不超过三十岁上下的年龄。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展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C、“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说:“明天咱们一同去汉口江滩公园吧”。

D、故乡的一切都改变了样儿,物是人非,你们咋这么高兴呢?我心中却感到空荡荡的。

8、下列各项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

B、新光源的路灯亮了,一盏灯简直像一轮夜间的太阳。

C、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

D、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指挥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抗震救灾活动中,一场
,,的战斗正在受震灾区青海玉树县轰轰烈烈地展开。

(1)打开绿色的生命通道(2)播撒照亮生命的阳光(3)搜寻受难者的生命信息
A、(3)(1)(2)
B、(2)(1)(3)
C、(1)(2)(3)
D、(3)(2)(1)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它通过周、鲁两家30年的前后变迁,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剧本中“雷雨”既是悲剧故事发生的环境,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B、《聊斋志异》是清代劳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作品多借狐仙鬼怪隐射和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C、《项链》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追求虚荣、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

小说既针贬了时弊,同时也存在感叹命运无常的消极因素。

D、《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按音乐及内容分编为《风》、《雅》、《颂》三类,其作品全部来自民歌。

它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之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
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②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③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①伯:通“霸”,此为“称霸”。

②奚:疑问代词,“何”的意思。

③游:交游,此为“愿为国家效力”。

11、对待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待.贤人而成名待:对待
B、世世奉宗庙亡.绝也亡:通“无”
C、患.在人主不交故也患:弊病
D、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特:只有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用法与“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游褒禅山记》)
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这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D、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采草药》)
13、下列各项中,与“士奚由进”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C、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D、验之以事。

(《张衡传》)
14、下列各项中,对汉高组刘邦求贤的主要目的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为了治理国家,延续世代宗庙不绝。

B、为了报偿帮他“共平”天下的贤士。

C、为了使自己成为像周文王、齐恒公一样重贤的人。

D、为了给贤人开辟一条提拔任用尊显的渠道。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
1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
16、默写。

(4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邓学》)
(2)此去泉台招旧部,。

(陈毅《梅岭三章》)
(3)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4)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凤雷》)
17、按要求变换下面句子。

(4分)
多数受访的学生肯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多次考试、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方向。

改成被动句:
18、按照下列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4分)
例句:如果你种下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

19、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乐于接受批评是一种美德;敢于自我批评则更需要一种勇气。

记得鲁迅先生当年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把批评他的文章汇成一集,说是有助于增加读者的趣味。

无疑,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而拒绝批评,动辄堵人家嘴巴,只能是自绝于读者。

因此,在正当的批评面前,任何一位作者都不具有当然的豁免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1)重送:再一次送别,诗人以前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送别诗给裴朗中,所以说得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