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3.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相关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还要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2.知人论世:

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本文和《六国论》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即总结历史经验,针砭现实。【基础知识积累】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骊山缦回不霁何虹焚椒兰妃嫔媵嫱

辘辘剽掠杳不知鼎铛迤逦

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囷囷二、梳理文章的第1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一)、重点字词:

1 六王毕,四海一

2 蜀山兀

4 直走咸阳

5 二川溶溶

6 廊腰缦回

7 囷囷焉

8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9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0高低冥迷

(二)古今异义

1 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

2 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廊腰缦回

3、蜂房水涡

5、舞殿冷袖

6、歌台暖响

二、梳理文章的第2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思考: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

(一)重点字词

1、明星荧荧

2、绿云扰扰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摽掠其人

7、弃置逦迤

(二)古今异义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今义:

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

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梳理文章的第3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思考: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重点字词:

1、秦爱纷奢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多于在庾之粟粒

4、直栏横槛

5、管弦呕哑

6、独夫之心

7、日益骄固

8、函谷举

(二)古今异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四、梳理文章的第4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思考: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一)、重点字词:

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二)词类活用: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3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4.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方法:

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杜牧作《阿房宫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诗人、文学家(文、赋、诗皆工)。先后任校书郎,幕僚,监察御史,刺史,中书舍人。

三、解读题目

1、阿房宫

规模: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修建情况: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覆灭:楚霸王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房宫,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2、赋:古文体,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3、写作目的:借古讽今

四、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正字音

2、学生齐读课文

提问: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奢华、宏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房宫,感受它的奢华、宏伟。

五、文本研习,具体研习第1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1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