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创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茶盒,发现茶盒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创设轻松愉悦的研究环境。

在本课中,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轻松愉悦的研究环境。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体验到研究的快乐。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总之,XXX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教学实践,她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观察物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创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来调整教材。

例如,在教授观察立体图形时,可以使用茶盒作为例题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茶盒的一个面,以留下初步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观察茶盒四个方向的图像,有目的地将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抽象成一个平面图形。

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充满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到: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目的地组织观察和记录,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中研究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研究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让他们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并且让学生乐学、爱学。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观察物体》的评课稿欣赏之处:1、教学流程清晰。

从摆一摆、看一看到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接着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2、教师准备充分,从课件制作到正方体实物(12个),再到正方形图片(20张)。

3、能够在具体实物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

4、教师注重方法指导。

体现在观察的动作、方位、顺序等方面。

5、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体现在动手摆不同的图形,观察图形中颜色的变化,以及练习中学生再次搭建图形等。

6、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之美,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亲数学行为。

相关建议:1、学生的学具应有所准备,丰富的学具才能让学生整体参与。

3、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说、会说,有条理的表述,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与合理性、积极性的评价。

4、观察的结论虽比较难,但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5、画图是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并作出评价。

夏林成:《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袁文老师在教学时能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正方体木块),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比如,让学生上台摆正方体,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这一操作活动,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

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洪燕:《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袁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___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通过让学生观
察不同角度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全貌。

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方位知识,还培养了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___精心
设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真正做到了“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是为了研究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___巧妙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呈现不同的形状,以及如何推断一个正方形的面是否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认为,___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紧张,有些环节可
能会记不清。

但是,她能够及时稳住自己,顺利地将课程进行下去,让我们听课的学生不容易察觉到她的紧张情绪。

在组织小组活动时,___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太好。

她先让
小组长拿出玩具,然后再说明活动要求。

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玩具上,而忽略了老师的活动要求。

因此,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更好地安排活动的顺序和步骤,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活动要求。

教研《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罗胜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通过聆听罗老师的这节课受益匪浅, 《观察物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在于观察,离开观察谈空间观念的形成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想到,是空间观念形成的体现。

一、教态的自然和大气、交流亲切自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启发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通过组织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则成为教学的重中之中,成为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点。

教学时,应提供丰富的学具(小正方体),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为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逆向转换打下坚实的直观表象基础三、教学语言丰富,善于引导适时点拨,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参与观察、操作、交流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应学生认知需要的操作活动——摆一摆,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XX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从图书箱入手,再到冰箱、捐款箱。

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

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践活动。

并设计了多层次观察。

(1)观察有标志的实物,如捐款箱,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

(2)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如观察长方体,体会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

观察正方体,体会每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3)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

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促进和完善了学生空间观念。

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上,能有所突破,如:小测试,观察捐款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灵活使用习题。

在书本上的最后一道题是“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拼在一起,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几号图形?”教师还让学生把两个正方体竖着摆。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从教学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物体入手。

再让学生在原有物体上添上一个,使在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不变。

本课的重要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3、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

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还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

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

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课件的有效使用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书面评课稿

书面评课稿

《观察物体》书面评课稿----庄四化合肥润安公学实验部09~10学年第一学期,我和王锡述老师一起合作了一节公开课《观察物体》,并由王锡述老师进行执教。

本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教学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本节内容继续教学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正确选择或描述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纵观王锡述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来看,较为全面、具体、适宜,重难点突出。

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在本课的设计上,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时间设计上,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比较恰当、合理。

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活动的时间多了一些,学生活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

如,在总结同一角度观察物体的特点时学生用的时间较少。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生独立操作和同桌合作的教学形式。

练习时采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5、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教态自然、明朗,富有感染力。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兰老师能够抓住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各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还是为学生提供想像环境、条件和刺激的创造者。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方位知识和了解观察方法,教师不仅渗透了动与静(多媒体动态展示)、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对论等思想,而且大胆创新,二度开发并重组教材,使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整节课兰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杨桃、色子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

兰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1)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即站在不同的方向观察组合图形,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三个不同的面。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在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的《观察物体》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

这堂课就像一场精彩的视觉之旅,让学生们在观察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堂课的导入部分。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可真是有一手,他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小小的猜谜语游戏。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同学们一听,兴致马上就来了,一个个都争着抢答。

这个谜语不仅轻松地把课堂气氛给调动了起来,还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今天的主题——观察物体。

我当时就想,这一招真是高啊,既有趣又有效!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姓名老师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比如,一个可爱的小玩偶,老师先让学生从正面看,然后再从侧面看,最后从上面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描述着自己看到的形状,那场面可热闹了。

我注意到有个小男生,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一边看还一边不停地比划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哎呀,从侧面看,这个小玩偶的耳朵都看不到啦!”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在小组活动环节,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观察一个长方体盒子。

这时候,问题来了,有的小组同学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

原来,他们对于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有不同的看法。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再次仔细观察,互相交流。

最后,同学们终于达成了一致,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争论和探讨是多么的重要,它能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画和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变化。

比如,一个旋转的魔方,从不同的方向看,颜色的组合完全不同,这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在练习环节,老师设计的题目也是层次分明,既有基础的观察练习,又有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拓展题。

比如,给出一个物体从三个角度看到的形状,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物体。

观察物体听课记录及评课

观察物体听课记录及评课

观察物体听课记录及评课一、观察物体听课记录今天的听课体验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早早来到教室,坐下之后,看着老师一边准备讲解,一边拿起了一些奇怪的道具。

这些道具看起来简单,但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每个物体都大有来头。

老师首先拿出了一个小木块,说是要通过这个木块来讲解“重心”这一概念。

我心里默默想,这不就是小时候用小木块做过的游戏嘛,结果没想到老师把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木块讲得透透的,讲得我都有点佩服自己小时候怎么那么有天赋了,竟然一玩就懂了重心的原理。

老师轻松愉快地给大家展示了木块的平衡方式,讲得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我小时候的那些快乐瞬间都回来了。

老师又拿出了一个皮球,说要讲解“弹性”这个概念。

谁不喜欢皮球啊?一看到皮球,我立马想起了小时候在院子里疯玩的场景。

老师把皮球扔到地上,皮球一下子弹起来,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然后,老师就开始讲解了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的原因。

这时,老师又做了一个小实验,把皮球的气放了一点,再扔出去,结果皮球弹得就没有之前那么高了。

这一实验一做,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气压的变化影响了弹性,皮球的弹性直接与气压挂钩。

看似简单的一个皮球,竟然能讲解这么多物理原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老师拿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古老的钟表。

这下可把我给弄得有点懵了,钟表不就是用来看时间的吗,怎么和物理有关系呢?老师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

她通过钟表的齿轮、指针的运转,讲解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传递。

钟表的每一个小小零件,都能帮助我们理解大力学原理。

看着老师的讲解,我差点就把这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当做完全新的东西来学了,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师的讲课方式,能把这么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让人不知不觉就吸收了。

二、评课课下,大家纷纷开始讨论刚才的内容。

我听着听着,心里不断感叹,今天的课真是没白听。

老师真是把那些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既不显得生硬,又不失深度。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老师的互动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一味地埋头讲课,而是时不时地和我们互动。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15篇)《观察物体》评课稿1吴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

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如果仅仅是按照目标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吴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吴老师出示了包装盒的一个面,让孩子猜猜看到的是什么,接着又出示包装盒的两个面,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猜出到底是什么,在学生的兴趣提得很高的时候,出示三个面(答案揭晓)。

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布“动”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自学-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授课伊始吴老师明确的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指向性的自学,有效的提高了自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吴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的长方体,并通过动态方式呈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从而跟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教师就用学生熟悉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校园照片引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不同.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或角度看,结果是不同的这一事实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紧接着,看看桌子的物体,使学生们喜爱的动物玩具,更加刺激了学生的神经,学生自然会注意观察.教师不仅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语言的叙述.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二、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不足之处:
还可以再设计一两个与生活结合紧密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我有幸听了王老师所讲的“观察物体”一课。

王老师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明白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还让学生明白要想真正的认清一个物体的全貌,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王老师开始以故事导课,引起学生的疑问“牛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展开教学。

王老师让4个学生分别从四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大象”和“兔子”玩具,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又继续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再观察“球”,从而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这一结论,解决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时时刻刻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成为“探索者”,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

在练习的过程中,王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不同的方向拍下了一位同学的照片和小玩具的照片,让学生去辨认,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学生表现出来的“猜一猜”的热情很高,都乐于去猜,去想,把脑和口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为课堂也增添了乐趣;接着,又很好的抓住了学生喜爱“画画”这一特点,把观察和绘画、数学与美术有机的结合在一块儿,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老师手里的水杯的形状,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在纸上画出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学生的热情很高,争着抢着说自己的成果,把课堂带到了高潮,使得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实现和满足。

总之,这次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听课是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次听课的机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_新闻报道_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_新闻报道_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今天听了吴春红老师《观察物体》(三上)一课,有了以下几点收获:一.“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工作室创建两年多来,朱玉如校长一直带领大家致力于“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就是倡导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治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在吴春红老师的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无论是自学环节,交流环节,还是运用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使学生学习时信息获取的渠道多元化。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的点拨引导,同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或双向的过程,而变成了多向的互动。

二.形式多样的操作体验,促进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

首先,本课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多次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另外,从这节课的整体上看,从一开始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到学生自学书本,再到讨论交流,操作验证,最后总结回顾,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

这些数学活动和学习方法的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多层次的教学安排,丰富了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可意会难言传的东西。

本课教学内容的文本性内容不多,需要教师以自己的目光审视,将教材深度解读,充分内化后,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传达。

吴老师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十分到位。

首先,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三位视图。

再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实物的三位视图,让学生知道,根据它们的特点,人们对于它们的正面的确定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一旦正面确定了,侧面、上面也就确定了。

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寻找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让学生明白,通常我们把正对自己的面叫做正面,它不是确定不变的。

当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三位视图后,吴老师引导学生将视角从“面”过渡到“体”。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

一、《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物体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观察物体的技巧。

3. 物体美的感知和欣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物体美的感知和欣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方法的讲解与实践: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局部观察、整体观察等,并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实践。

3. 技巧的讲解与实践:讲解观察物体的技巧,如观察角度、观察重点等,并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实践。

4. 物体美的感知与欣赏: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观察进行评价,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物体美的感知和欣赏。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实践。

3.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实践的表现。

2. 学生对物体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美丽的物体图片。

2. 观察工具:显微镜、望远镜等。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一、教学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观察,并写下观察心得。

2. 搜集一些美丽的物体图片,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十二、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举办物体美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十三、教学参考资料:1. 《观察物体》教材。

2. 相关观察物体、审美教育的学术论文和书籍。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评闫海芳老师的《观察物体》评课稿评课人:秦保平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

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习。

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

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

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来完成设计目标。

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

)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

评课教研记录观察物体(3篇)

评课教研记录观察物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观察物体”为主题的评课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记录。

二、活动过程1. 观摩课本次教研活动以观摩课的形式展开,由我校青年教师王老师执教。

王老师选取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一课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王老师通过以下环节展开教学:(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并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物体的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评课环节在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王老师针对“观察物体”这一知识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参与。

王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观察物体的能力。

3.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4. 教学评价及时、准确。

王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2)不足:1. 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存在思维定势。

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物体的观察不够全面。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需加强。

【最新原创】人教版小学数学评课稿《观察物体》

【最新原创】人教版小学数学评课稿《观察物体》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XX,要点评的是XXX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一课。

这节课,刘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中,熟悉的场景里,通过小组系列活动,经历“观察描述————展开想象——验证想象——推理判断”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纵观此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情境创设,激趣感知以开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观察物体要全面,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产生学习观察物体方法的必要性。

二、活动丰富,层层递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验离不开活动,而活动是在过程中展开的。

本节课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个活动,一是观察,语言描述:我在的哪边,看到了的什么,在交流中初步直观地体会到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二是先闭眼想象,再换位置每个面逐一细致观察,并继续语言描述,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在对比中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不同。

针对不易区分的左右面,先借助帮助学生明白,再。

第三个活动是,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直接经验,通过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判断照片是从哪个面照的?实现从立体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

最后一个活动是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凸显了一个着力点,越来越有挑战性,让学生保持了参与的激情,思考的空间。

三、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画、观察、判断、看图连线、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物体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通过一组照片的欣赏,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组织合理,调控有效这节课采用四人一组的学习方式,操作活动多,而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组织不好,容易造成课堂无序低效。

但刘老师在每次活动中,有明确的要求,做什么,怎么做,同时结合自己的示范指导、言语鼓励、适时提醒尤其是老师的精心提问、及时追问、适时提升在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今天听了吴春红老师《观察物体》(三上)一课,有了以下几
点收获:
工作室创建两年多来,朱玉如校长一直带领大家致力于“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就是倡导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以学治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在吴春红老师的
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无论是自学环节,交流环节,还是运
用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使学生学习时信息获
取的渠道多元化。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的点拨引导,同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或双向的过程,而
变成了多向的互动。

首先,本课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多次观察和操作,
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另外,从这节课的整体上看,
从一开始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到学生自学书本,再到讨论交流,
操作验证,最后总结回顾,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


些数学活动和学习方法的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对相关内容的
学习做了铺垫。

培养空间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我们往往在教学
中发现有很多可意会难言传的东西。

本课教学内容的文本性内容不多,需要教师以自己的目光审视,将教材深度解读,充分内化后,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传达。

吴老师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十分到位。

首先,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三位视图。

再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实物的三位视图,让学生知道,根据它们的特点,人们对于它们的正面的确定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一旦正面确定了,侧面、上面也就确定了。

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寻找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让学生明白,通常我们把正对自己的面叫做正面,它不是确定不变的。

当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三位视图后,吴老师引导学生将视角从“面”过渡到“体”。

视角的开放,使学生对空间的感知维度增加了,但同时也增加了观察的难度。

学生不习惯于这样的观察方式,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发现从一个角度最多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吴老师在[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这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值得一提的是,她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先引导学生自主拍摄,再通过录像回放验证,使不同位置的学生看到了从同一观测点才能看到的画面。

同时照相机的定点观察到摄像机多角度观察,实现了从“面”到“体”的视角转换。

在学生观察发现“从一个角度最多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后,
吴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

因为空间观念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用眼睛观察你能直接看到的,还要求能逐渐脱离实物,在脑海中建构你不能直接看到的图像。

吴老师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在学生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之后,吴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继续在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继续在前上或下面添加一个,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这时,此前对两个叠加的正方体的观察经验,给了学生想象的支撑,以之为扶手,学生的视觉在脑中获得了延伸。

我们不能奢望通过这一节课,就能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但从吴老师多层次、多形式的设计安排,无疑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各位运动员、裁判员、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里,海安县塘曲中学彩旗飘飘,洋溢在生机盎然、欢声笑语的喜庆氛围之中。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新年好!迎着新年的喜气,在这春意融融、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又欢聚在美丽而又温馨的找教案校园,共同憧憬新学期美好的未来。

我是705班班主任,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

...
中学生竞选学习委员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登上这神圣的舞台参加竞选,我要竞选的目标是学习委员。

今天虽然我的竞争对手都是精英,实力不可小觑,但
我更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毕竟在过去,我曾经担任...
林乃喜老师这一课是在三种模式下展开的一次公开活动。

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师能紧密的围绕着课题的研究方式展开教学,从情境法和联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
尾牙宴是闽南地区的汉族民俗文化。

关于尾牙宴主持稿怎么写?下面请看小编为你整理的20xx年尾牙宴主持稿范文!20xx年尾牙宴主持稿女: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以下是关于劳模代表座谈会发言稿,欢迎阅读!篇一:劳模代表座谈会发言稿我能够当选省劳动模范,这既是上级部门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全体哈一工一线职工的认可,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
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天干货资源社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xx保险公司年会主持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xx保险公司年会主持稿模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公司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约在xxxx20xx年年会现场!回...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

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20xx年青年座谈会发言稿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20xx年青年座谈会发言稿精选【一】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
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发言,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