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高等教育理念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高等教育理念构建
[摘要]马克思人本思想强调人是个体的人、自由的人和关系中的人。依据马克思人本思想构建高等教育理念时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和仍旧体现人的本性特点的人,在教育手段上则应顺应人的本性而施教。其具体理念体现为个性发展理念、学术自由理念和引领公共价值理念。
[关键词]马克思人本思想高等教育理念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解读
1.个体的人。马克思所关注的人首先是个体的人,是活生生的个人。如果说费尔巴哈所研究的人是抽象的人,是“类”,是在与神的对立中认识到的人,那么马克思所研究的人,则是具体的人,是个人,是社会生活中为各种社会关系所缠绕的现实中的个人。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明的,观察历史的起点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关注的人不是抽象的泛泛的人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马克思认为人的个体生活和类生活是统一的。不能“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以其自身的生命表现构成了作为类的表现和确证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个体的实践,个体的实践中既有作为个体的特殊性的表现,又同时具有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特点的映射。因而,“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时,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个体的特殊性和类的一般性是统一的。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类的统一性。人类既在个体的特殊性中得以繁衍,个体的特殊性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维护、甚至进一步合成类的一般性。因而,社会不仅不是同个体对立的,反而是同个体相互依赖的。脱离个体的特殊性,来追求类的一般性是不符合人的本质的。
2.自由的个人。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整体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因为自主的意识而区别于动物,把生活本身与生活的手段相区分:“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人的意识控制人的活动,活动是人源于自身意识或意志的表达。人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独立的。这种本质在人的世界里,因为异化劳动而颠倒。由人的意识支配的自主的生命活动,脱离了支配它的人的自主意识这一本质,反而被贬低成了维持生存的手段。在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为生计所困,丧失了作为人的本性的自由意识。按照经验观察的方法,马克思认为,个体在实际活动中,“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人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他所感知到的对象来实现的。这种感知“恰好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个体的特殊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因为“本质力量”的差异,同一个体对不同事物的感受,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承认个体感觉的差异性,承认人的感觉的丰富性,就是承认人在“人化的自然界”
借助对象的映射,感觉自己,感觉外界,肯定自己,认识外界,展现人性。因此,个人感受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需要被承认和被尊重的。
3.关系中的个人。马克思是从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来解读人的。人通过自主有意识的劳动实现了猿向人的转变,又通过对于自然界的自由有意识的劳动创造了生活条件并进一步生产人自身。人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交换,创造出劳动产品。又通过劳动产品,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一切社会关系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任何个人的发展,都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任何社会的发展,也都以社会成员个人的发展为前提。个人的积极发展,不能忽略公共理性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而任何社会要追求整体的发展,也不能忽略对个体的关注,尤其要关注个体生存的现实状态。因此,马克思不赞成李嘉图把产品视为一切,把人看做是微不足道的态度,也嘲讽了斯密“对人的漠不关心”。在马克思的时代,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强制力量实现了对于工人剩余劳动的疯狂掠夺,这种对人性赤裸裸的蔑视行为不仅没有实现资产阶级的荣耀,反而加速了它的覆没。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社会普遍存在的“反托拉斯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失业与养老保险以及应用金融市场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等措施都以渐进变革的方式验证了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
二、依据马克思人本思想构建高等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在终级目标上高等教育应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高等教育是人类推动自身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这一立意要求它对构成自身活动的主体及其所指向的重要客体的人都必须有正确的认识。高等教育理念就是建构在对人的认识的基础上,它的终极目标要以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即人类本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高等教育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异化和片面甚至畸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个体层面身心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宏观层面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关系的和谐统一。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在于承认和捍卫人的独立自主,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反对拜物教以物统治人的实质或任何客体支配主体的现象。同时,承认人的发展是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中完成的。要引导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团体意识、社群意识、国家民族意识以完善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2.在具体目标上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仍是不能脱离人的本性的人。罗素认为:“大学乃是为了两个目的而存在:一方面为某些职业训练人才;另一方面,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人们对大学教育的预期或者是成为专门性技术人才或者是科研人才。这种目标定位没有超越人的类属性,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依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对人的分析依然是适用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加,人对于自由、创造的追求逐步加深,人对个人感受更加敏锐,人对于公共理性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既对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好的契机,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