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解三角形与需解三角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解三角形”与“需解三角形”

江苏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汤文兵

解斜三角形是三角函数这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求解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在具体解题时,有些同学面对较为复杂(即图中三角形不止一个)的斜三角形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致于何时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也是心中无数,这既延长了思考时间,更影响了解题的速度和质量。但若明确了“可解三角形”和“需解三角形”这个概念,则情形就不一样了。

所谓“可解三角形”,是指己经具有三个元素(至少有一边)的三角形;而“需解三角形”则是指需求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当一个题目的图形中三角个数不少于两个时,一般来说其中必有一个三角形是可解的,我们就可先求出这个“可解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从而使“需解三角形”可解.在确定了“可解三角形”和 “需解三角形”后,就要正确地判断它们的类型,合理的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作为解题工具,求出需求元素,并确定解的情况。

“可解三角形” 和“需解三角形”的引入,能缩短求解斜三角形问题的思考时间。一题到手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心里便有了底。分析问题的思路也从“试试看”、“做做看”等不大确定的状态而变为“有的放矢”的去挖掘,去探究。下面通过例题分析说明之。

例1 已知:梯形ABCD 中,CD=2,AC=19 , ∠BAD=60°,求梯形的高。

分析:如图1,过D 作DE ⊥AB ,D 为垂足,则DE 为所求之高。由

∠BAD=60°知∠ADC=120°,又边CD 和AC 长已知,故△ADC 为已知“边边角”的可解三角形。Rt △DAE 就为需解三角形。易知需先求AD 之长,这只需在△ADC 中应用余弦定理即可。

解:在△ADC 中,由∠BAD=60°得∠ADC=120°,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AC 2

=AD 2

+DC 2

-2AD ·DCcos ∠ADC ,将CD=2、

AC= 19, 代入整理得:AD 2

+2AD -15=0,故AD=3,故DE=ADsin60°=

32

3

例2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DAB=60°,∠ABC=75°,边AB=2、DC=1,求边AD 、BC 、对角线AC 长。 分析:如图2,按条件,找不到可解三角形,但已知条件中的 ∠DAB=

60°,AB=2,∠ABC=75°却给我们以“角边角”的形象,于是延长AD 、BC 交于点E ,则△AEB 构成已知“角边角”的可解三角形,此时需解三角形为△AEC ,在△AEB 中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E 和BE ,再由△EBA ∽△EDC ,可得ED=2

1

EB ,EC=

2

1

EA ,这样△AEC 又构成已知“边角边”的可解三角形,再由余弦定理可求得AC 之长。 A

B

C

D E 图

1

图2

例3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2,BC=6,CD=AD=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001年全国高考

数学文科第19题)

分析:该四边形并非特殊四边形,需连对角线BD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解,然而若BD 能求出,则△ABD 和△BCD 又都是可解三角形了,同时这两个三角形也是需解三角形。故可设BD=x ,在△ABD 和△BCD 中,从角A 和角C 入手,建立等式,解出x 。

解:如图3,连接BD ,并设BD=x ,则S 四边形ABCD = S △ABD + S △BCD =

21AB ·ADsinA+2

1

BC ·CDsinC ,由A+C=180°知,sinA =sinC ,故S 四边形ABCD =16 sinA 。由余弦定理,在△ABD 中,cosA=162022222x ABAD BD AD AB -=-+,同理,在△BCD 中,cosC=48522x -, 又cosA=- cosC ,故16202x -= -48

522

x -,

解之

x 2

=28,从而cosA=-2

1

,故S 四边形ABCD =16 sinA=183。

例4 设 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点P 到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是1、2、3, 求正方形的边长。 分析:从条件看,图中没有一个三角形是可解的,但一旦正方形边长确定后,△ABP 和△PBC 又都是可解三角形了,同时这两个三角形也是需解三角形。若设边长为x ,则在 △ABP 和△BPC 中,从角入手,建立等式,便可解出x 。

解:设正方形边长为x (1﹤x ﹤3),设∠ABP=α,则∠CBP=90°-α,

在△ABP 中cos ∠ABP=x 43

x x 412x 2222+=-+ ⑴

在△CBP 中cos ∠CBP= x

45

x x 432x 2222-=-+ ⑵

⑴2

+⑵2

得 (x x 432+ )2+(x

x 452- )2=cos 2α+sin 2

α=1

解之,x= 225+,即正方形边长为225+ 。

注:上两例表明,当题中条件较少或不具可解三角形时,引进末知数以增加条件,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更是方程思想的积极运用。

A

B

C

D

P

4

B

图3

此外,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当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或一已知角的二边之比确定时,也可认为它是一个可解三角形。与此类似,面积、高、中线、角平分线等也可视为三角形可解的一个元素。 例5 扇形的半径为R ,中心角AOD=2(0﹤α﹤2

π

),内接矩形ABCD 的顶点B 、C 在弧上,OF ⊥BC 交于F ,求内接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

分析:由题意,要建立矩形ABCD 面积的一个目标函数,故需

引进一个变量 。注意到矩形ABCD 的面积随点B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设∠BOF = x ,则由∠AOF =2

1

∠AOD=α知,∠OAB=π-α,这样△OAB 和△OBF 就都可解了,在△OAB 中,由正弦定理,

OAB

sin OB

AOB sin AB ∠=

∠ , ∴AB =α

-αsin )x sin(R ,在△OBF 中,BC = 2BF = 2Rsinx ,故S

四边形ABCD = BC ·AB=

α-α⋅sin )x sin(x sin R 22= α

sin R 2

〔cos (2x -α)- cos α〕,

故当x = 2α 时,S 四边形ABCD 取到最大值为αsin R 2(1- cos α)= R 2

tg 2

α。

例6 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C=3,BC=4,直线l 交AB 于M ,交BC 于N ,△BMN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求线段MN 的最小值。

分析:由已知,△ABC 为可解三角形,△BMN 为需解三角形,且S △BMN =

2

1

S △ABC = 3,因在△BMN 中,只知它的面积及角B 的三角函数值,为了求出MN 的目标函数,设BM= x ,BN= y,则由余弦定理:

MN 2

= x 2

+ y 2

-2xycosB,又S △BMN =

2

1

xysinB=3,故xy = 10, 从而MN 2

= x 2

+ y 2

-16 ≧ 2xy -16=20-16 = 4。

故当x = y 时,线段MN 的最小值为2。

A

B

C

M

N x

y 图6D

O A

B C F 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