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期从事女性文化研究的米尼克教授这样认为:男 性和女性都有各自的才能,......我们应该强调 权利的分享,权利分享的越多,社会就会变得更 美好,男性与女性不是对立的,只有合作才能创 造出美好的未来,即”女性的解放“等同于”社 会的解放“。在长期的以来的男权社会中,女性 都处于社会的底层,所以今天的人类解放运动就 把解放的焦点放在女性身上。如马克思女性主义 所主张的那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解放了,社 会全体就会进步了。
西方还有一种激进的女权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比 男性优越,女人天性热爱和平、关心生态,就是 她们优越的证明。但并不是因为有差异便一定有 优劣之分。他们标榜的女性主义其实还是“男权 主义”的模式。 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就变成了对法律的漠视和女 权的无限膨胀以及对男人的打压成果。我们知道: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一点 对于女权运动同样适用,
对就业率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带来了美国和欧洲女性就 业率的大幅度上升。美国婚后女性就业率经历了在1960年 代、1970年代伴,随着女性运动高潮后,1978年美国已婚 女性就业率上升到50%,1997年达到61%。 对女性婚后姓氏自主权的影响:西方国家女子出嫁后从夫 姓是一个悠久的习俗,伴随着女性 主义的发展,英美等 国家女性结婚后是否冠夫姓,是可以由女性自己决定的。
关键词 公平 平等 解放 总结;苏珊·奥金 《公正,属性和家庭》 “男人工作一天,女性们干了两份相 当于两天的工作——一份是在外面赚的 工资,一份是在家里没有任何报酬的工 作。”
反思:更广的视角
第三代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20世纪60年代至今)
背景: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 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艾滋病 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 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 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 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 应运而生。
女权主义
你眼中的 女权主义 者是怎样 的?
误区警示
标签:女权主义者=太过激进、太具攻
击性、太孤立、厌恶男人、丧失吸引力、 女权主义不等于厌男主义!女权主义者 并不意味着仇视男性 ! 女权主义相信男人与女人都该被赋予同 等的权利以及机会,女权主义争取的是 两性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平等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eForShe---争取两性的自由
教育
普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正规教育和 非正式教育等,都是当代女性所需要的。 虽然在城市里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较多, 可是有些贫困的家庭也难以保证女性收 到良好教育。然而,在广大农村和边远 地区,众多女性被繁重的劳动和家务束 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命运无法改变。
就业
女性找工作受到排斥和分离主义的阻止,对于一个刚刚 走入社会的女性来说,不公平的待遇给他们精神、物质 上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但是在中国这种现象并不仅限 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女性。工作经历丰富的女性同样会面 临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比如一个女性,刚毕业时,用人 单位会以经验不足把你拒之门外;工作几年后当你再次 面临选择时,人家又会说:“工作这么久了,还没有结 婚,对公司发展来说不稳定”;婚结了,经验够了,应 该符合他们所谓的条件了吧,此时对方说:“结婚几年 了,是不是要考虑小孩子的问题了。你回答是,人家就 会说会影响公司正常工作,她们还堂而皇之的说,产假3 个月对于我们工作不太可能;等到以上所有问题都不在 是问题时,作为一个较为成功的女性,找一份施展自己 才华的工作可谓是一帆风顺了,但是此时的我们已不再 年轻、不在具有朝气了,单位就打出“年龄在40岁以 下”,很显然大部分人都已经摆出在外了。女性的一生 就这样在否决、质疑、不认可中度过!这种现象严重影 响了女性的自我发展,亟待改变。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王治河曲跃厚〖提要〗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发展的最新阶段。
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不仅对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
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合流与互动的产物。
女权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重要走向之一,是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
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域考察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之间的对话、交融及其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女权主义的历史嬗变根据美国著名女权主义研究者南希.F.科特(Nancy F. Cott)的研究,“女权主义”一词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初进入英语语汇的。
其含义是指妇女社会角色的革命性变革。
⑴从那时起,女权主义一词开始被大量使用,但究竟什么是女权主义,即使是在女权主义自身那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较为流行和权威的定义之一,是英国学者戴维. 米勒(David Miller) 主编的《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女权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语词,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
⑵“女权主义”一词的出现尽管是十分晚近的事情,但女权主义运动则要比这个语词早得多。
从历史上看,当代女权主义运动可以追溯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但从思想体系上看,第一代女权主义则出现在19 世纪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哈丽特.泰勒. 密尔(Harriet Tyler Mill) 和美国的查洛特.P.吉尔曼(Charlotte P. Gilman)。
密尔首先注意到,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造成的。
其解决办法,一是教育,即女性和男性应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获得日后发展的条件;二是立法,即女性和男性平等地参与立法的过程,以确保女性的合法利益。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讲人:荣维毅 (公安大学副教授)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讲人:荣维毅(公安大学副教授)分析角度:是从对女性主义的分析中找出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实践相结合来分析理论。
一、女性主义概况1.女性主义的界定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
在我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
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
在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2.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次高峰。
①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女权运动与是反封建运动相结合的,早在法国大革命时就开始出现,到19世纪中叶规模壮大起来。
这个阶段主要追求与男人平等的政治权利,认为男人不比女人优越,女人的理性不比男人差。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目标基本实现。
②20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的女权运动与黑人解放运动相联系。
二战时,男人到前线打仗,女人被号召进入工作岗位。
但二战后,男人打仗回来,女人又被赶回家,女人极不平衡,拒绝回家。
且适逢黑人解放运动,就大规模发展了起来。
③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出现了对女权主义的质问,认为它走入了自己的狭小圈子。
3.流派女权主义有四种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妇女的不同需求。
①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代表作:玛丽·沃斯通克拉克拉特《女权辩护》,约翰·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传统观点认为女人智力低下,认为他们没能力从事政治社会事务。
西方女权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的启示西方女权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女权主义(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
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
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直至1920年,美国通过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选举权。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目标明确,妇女要求与男子有相同的经济、政治权力;以行动、实践为主,侧重于推动立法。
最为典型的是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与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一系列运动。
这一阶段奠定了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也形成了女权运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的基调。
教育、就业及政治权利的诉求归根结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平等的社会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劳动力市场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障碍。
可以说,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视为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尽管其后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有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环境背景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这种观念还是在女权主义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权主义(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女权主义,这一阶段是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阶段。
女权主义者发现,尽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例如,得到选举权的妇女群体在政治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同工同酬、平等就业基本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职业隔离与职业发展前景不佳的问题凸现。
这种矛盾的情况促使女权主义者向纵深思考,形成了独特的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有三派: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朱丽叶忒.米切尔,她最著名的“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就明白地亮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号。
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逐步成为社会议题。
女权主义作为推动女性解放进步的重要力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那么,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一、女权主义现状1.女权主义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和美国,并在20世纪逐渐趋于全球化。
目前,女权主义在国际上已形成众多的组织和流派,如美国的第二波女权主义和第三波女权主义,还有欧洲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和非洲的前沿女性主义。
而在中国,女权主义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2.女权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女权主义强调女性应当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人权意义。
同时,女权主义还涉及到家庭和职场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女权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女权主义一方面面临着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内部意见分歧和斗争。
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女权主义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适应。
二、女权主义发展趋势1.强调女性权利的多元性女权主义关注的权利已经从最初的选举权和工作机会扩展到包括生殖健康、安全和幸福等多个方面。
未来,女权主义将更加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关注各类女性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包括性少数群体和跨性别者等。
2.重视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女权主义将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不同学科和文化的互通性将加快创新和进步,为女权主义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3.加强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使用新媒体的兴起为女权主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将理念和观点传播出去,并联合更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总之,女权主义是改变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女权主义需要更加注重多元性和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优势,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展开对话和交流,拥抱全球化趋势,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7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女权运动
一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
1、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
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种态度和价值,通过广告,新闻个电视等门类繁多的传播媒介得到表现。
观看女性的基本模式与女性形象的基本用途,仍无变更。
“对妇女象征性的歼灭”塔奇曼
是指在文化生产和媒介表现中忽视、排斥妇女及其利益,或者将她们及其利益边缘化和浅薄化。妇女们或者不在场,或者按照以性的吸引力和在家庭劳动中的表现为基础的陈规来表现。简而言之,媒介通过不在场,谴责或浅薄化而把妇女们“象征性地歼灭了”。
3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是男性对妇女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深深地植根于法律之中或是将妇女排斥在某些特定的生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批判媒介和通俗文化中对妇女不平等的,利用性的使用与表现,为补救性的机会平等立法而论争,以扭转这一局面。
目前最为广泛为人接受的(权利的斗争已经实现)
4二元制理论
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权的观点,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1.裸体乃是旁观者思想的产物
2.女性受到责备,并且以向男性屈从作为对他的惩罚。对女性来说男性成了上帝的代理人
当绘画进一步趋向世俗时,别的主题也提供了描绘裸体画的机会:
在这些图画中,显示了主角(女性)意识到了有人在观察自己。
她裸露着,并非如其本来的裸体形象
她裸露着,按照观者眼中的裸体模样
《苏珊娜与长老》
旁观者眼中的裸像,往往成了作品的实际主题。我们加入长者的行列,一起偷窥苏珊娜沐浴,而她也转而注视我们这些瞧着她的人。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兴起的,它强调女性生命体验、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并对已有的女权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转型。
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女性应该摆脱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女性角色,并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
它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和歧视,包括性别、种族、阶级、性取向和残疾等方面的歧视。
后现代女权主义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女性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
它认为女性的身份不仅仅受到性别所限制,还受到种族、阶级、性取向和文化背景等多重影响。
因此,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反对单一的女性身份和标准化的女性定位。
此外,后现代女权主义还重视女性的表达和话语权,强调女性应该被听到和认可。
它反对男性中心的话语和知识体系,倡导女性的话语权和话语空间。
总的来说,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在女性解放和权益保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它不仅扩展了女性主义的理论范畴,也影响了社会文化的转型和进步。
论女性主义法学的历史沿革
论女性主义法学的历史沿革摘要:女性主义法学流派是西方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学流派,本文试从女性法学法学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透视这个法学流派,从自由主义的女性主又法学到激进女性主义法学,再到现在的黑人女主义法学,第三世界女性主叉法学等,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是和西方后现代思潮紧密相连的。
关键词:女权主义后现L代女性主义法学ffeminist iurispmdeneel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学流派。
女性主义法学是与女权主义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女权主义是女权主义法学的摇篮。
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日益发展,女性主义法学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女性主义法学的产生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而从普遍的观点看来,女性主义真正进入法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西方社会妇女在法律界只占很小的比例,7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法律界,法学院也有越来越多的女学生。
70年代当女权主义法学刚刚发展的时候,它与批判法学融于一炉,女权主义法学与批判法学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些女权主义法学者接受了批判法学的灵感,甚至借用了批判法学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
如女权主义法学家采用的的“意识培养”理论,“合法化”理论等与批判法学是一致的。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当女性主义者发现批判自由主义法学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基本方法和自由主义法学没有太大区别,尤其是在妇女问题上批判法学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男子主义比自由主义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性主义法学者们便开始与批判法学分道扬镳,认为批判法学同样不顾及女性的愿望,同样仅仅是男人的理论。
早期的女性主义法学可以分为三个流派:①传统的女性主义法学即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在坚持现行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要求主流社会把妇女包容进去,给妇女平等的机会,建立“两性平等”,妇女要取得的社会政治权利就要进入男性的领域,把达到男性的标准看作是女性的解放。
②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女权主义则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别。
后现代女权主义
又称后现代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的最新发展形式。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对传统二元思维结构的彻底解构,对任何形式的普遍主义、本质主义“大叙述”的坚决拒斥,以及对认识多元论的坚持。后现代女权主义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激进女权主义,认为,激进女权主义试图追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寻求性别差异的原因,这势必落入男性直线思维的陷阱。对性别差异的假设及建立在女性经验基础上的政治和伦理学主张,具体化了作为女性压迫根源的性别两分法,并强化了它。后现代女权主义在认识论上采取了多元论立场,相信只有通过对认识上的特权立场、专家认可的方法论以及客观真理主张的放弃,和对知识创造与权力拥有之间关系的不懈批判,一种解放的女权主义思维才能达到。后现代女权主义否认任何单一的、永久的、普遍的,独立于主体、历史或社会情境的客观真理的存在,否认永恒的、不涉及个人利益和情感的、超越历史的中性的主体的存在。强调理性和知识包含了历史和社会情境,并且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认为女权主义知识可以产生更好的、更真实的关于实在的图景,而是代之以历史的、多变的、情境的、多元的知识可能。后现代女权主义竭力反对启蒙认识论所包含的普遍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叙述”———这种认识论用惟一真实的故事来说明整个世界,但它其实只是特殊情境中的话语,是男性主体权力和声音的体现。后现代女权主义批判激进女权主义关于女性本质的研究,认为大多数这类研究依然以两分法来思考,并且内含着一种本质主义的立场。因此,后现代女权主义拒绝那种认为存在一种一般的、抽象的女人或统一的女性身份的观点,拒斥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对立本质和差异的说法,坚持差异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流动性。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解构立场和多元认识论,引导女权主义摆脱二元对立思维的两难境地,并避免陷入新的独断论和霸权结构之中。女权主义不再是作为男性中心主义的对立面的一种声音,而是反映了不同种族、阶级、民族的妇女及其他边缘人群的多种声音。关于男人和女人、男权与女权、先天与后天、平等与差异、客观真理与主观价值的种种纠缠,都融于具体的、多元的社会、历史情境之中。对统一的、普遍的方法、实在、真理的批判,与对西方文化的性别主义偏见及女权主义中的“西方中心”倾向的否定相一致。
八大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特质划分为九大类: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化全球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历史背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乃指由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西欧,以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层面上,自由主义挑战当时君权神授的理念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指出政府的统治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在经济层面上,随著资本主义市场的勃兴,旧有的封建制度对旅行、金融、贸易交易的种种限制也受到新兴中产阶级的挑战,以自由之名,争取更多的经贸机会与累积个人财富的机会。
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与主张加以延伸,扩张到妇女身上以及私领域的性别关系。
她们认为,如果政治领域里的君权神授是不可以忍受的,那么为什么家庭里,仍保留著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呢?基本观点一、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本质是理性,这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之处,主张女人的本性和男人一样,是人性(human)与理性(rational),而非生殖性(sexual)。
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存在世界上的目的与意义,必须由个人决定,而非依赖他人的权威与意见,自主(autonomy)与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就是自由主义所崇奉的原则,也就是不受别人干涉,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目标。
三、平等「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从事她所喜欢的事,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同样地,她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去干涉他人的事。
所以个人必须去遵守法律与平等的原则。
平等有二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接受束缚的平等,也就是说大家要接受相同的法律限制;第二个面向是机会的平等,每个人均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发展并发挥自我的潜能。
琼·狄第恩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
端的家庭 瓦解 了。《 顺其 自然》 的女主人公玛丽 亚也 成 了吸毒 者 , 生活 杂 乱无 章 , 精神 混 乱 不 堪 。 她 的性 伴 侣 B Z是 个 瘾 君 子 , 因吸 毒 过 量 死 在 她 怀里 , 她也从此走进了精神病 院。狄第 恩以其敏 锐 的视 角 , 过 自己 的亲 身 见 闻 揭示 了 毒 品文 化 通
目的“ 后起 之 秀” 。
得 了好 评 。评 论 家 贾 尼 斯 指 出 : ・ 第 恩 “ 琼 狄 远 离 家庭 琐 事 , 这使 她 比简 ・ 斯 汀 、 拉 ・ 瑟 、 奥 威 凯 安 妮 ・泰 勒 和 托 妮 ・ 里 森 更 加 深 入 政 治 领 莫
域”[] o
2 纪6 O世 0年 代 和 7 O年 代 的侵 越 战 争 引 起
《 向伯 利恒 跋 涉 前行 》中对 毒 品 如 何 腐 蚀 青 少 年
瓦多、 博加塔 和安曼 等地。她见 多识 广 , 阅历丰
富, 接触 社 会 生 活 的方 方 面 面 , 于 直 面人 生 , 敢 直 面重 大 的社 会 问题 , 率 地 加 以描述 。她认 为 各 直 种 各样 的灾难 都是后 现代 社 会 的特 征 。她特别 关
主人 公伊 内兹 的女 儿杰 茜 不 幸 染 上 毒 瘾 , 好 端 使
面冲击 , 使他们对小说中所揭示 的后现代社会问
题 不能 不倍 加关 注 。 在 小说 话语 方 面 , 第 恩 善 于 在 断 裂 式 结 构 狄 中运用 “ 复 ” 重 的技 巧 。她 的小 说 中 , 词 、 子 单 句 和段落 不 断 出现 重 复 。她 擅 长 把 句 子 拆 解 成 碎
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女权主义是指对于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探讨和关注,是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启蒙时期。
在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兴起,强调人类理性和自由权利。
女权主义者开始质疑女性被视为二等公民的观念,开启了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
第二步,劳工运动时期。
在19世纪,女性开始参与劳工运动,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工作机会和薪资。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者开始呼吁性别平等和妇女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
第三步,独立运动时期。
在20世纪初,女权主义者开始要求政治权利,包括投票权、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以及法律上的平等。
这些要求在1918年英国妇女赢得选举权后变得更加重要。
第四步,女性主义时期。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女权主义者开始探讨个人生活和家庭问题。
他们呼吁消除私人生活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并强调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利。
第五步,跨国女性主义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女权主义者开始关注跨国性别问题。
他们呼吁关注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少数群体的困境,强调全球性别平等。
第六步,后现代女权主义时期。
近年来,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强调文化和个体权利,拓宽了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范围。
他们强调女性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平等性。
总的来说,女权主义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呼吁男女平等的思想渐渐被广泛认可。
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自主决定权,但是性别歧视和压迫仍然存在。
因此,女权主义运动仍需要继续前行,争取更广泛的平等和尊重。
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_西方女性主义_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_李晓光
思想战线S I X IA N GZHANXIAN2005年第2期第31卷№12,2005V ol131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李晓光(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当代西方出现的所谓“后女权主义”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终结,而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转型。
后现代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对传统理论的宏大叙事提出了质疑,精神分析法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成为了传统女性主义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妇女解放问题的补充。
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Q ueer)理论以及赛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理论的提出,则是对传统的规范性形态的破译。
关键词: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理论转型中图分类号:C91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5)02-0009-04 3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女性主义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运动,它极大地改变了妇女的期望和生活,也影响了男性对妇女生活的看法和对待妇女的方式。
可以说,没有其他的社会运动像女性主义运动这样,如此迅速地革命化,并进而深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1](P185)女性主义者们从最初的关注妇女压迫的根本决定因素,诸如妇女的压迫主要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之中、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育领域、在性关系还是母职履行中,是诉诸于经济结构还是文化表现等,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诸如父权制、剥削经济制度或是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的结构关系,从坚持自然或是生物性的论断、捍卫现存的性别安排,到取而代之的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探讨社会性别差异,“女性主义已经从宏大理论转向了本土研究,从父权制的跨文化分析到性别、种族和阶级的复杂的历史交互作用,从女性身份的观念或是妇女利益转向女性身份的不稳定性,以及妇女需要或是关注的积极的创造和再创造。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激进女权主义将其理论重心放在男性针 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以及性对女性身体的统治, 它视男性群体为压迫女性的群体,要在一个 男性中心的社会争取女性的中心地位。这一 理论的极端形式是攻击异性恋、性暴力和淫 秽色情品的制造与销售。它认为妇女受压迫 的根源是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统治,这种统治 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是通过意识形 态途径,包括淫秽色情品的制造,贬低妇女 的思维定势等;二是通过实践的途径,包括 男性中心的婚姻和财产法,剥夺女性的生育 权利,性暴力等。
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在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 分为古典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非古典的马克思主义女 权主义。
古典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 阶级压迫论为唯一标准来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把妇女 解放置于人类解放中的一个次要地位,代表人物,波伏娃, 卢宾 。
女性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女性社会学主要理论 流派,为分析女性问题做理论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方女性主义的四大大主 要派别
西方女性主义思想流派
女性
•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理性与感性
主义
• 激进女权主义
生理与文化
理论
•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的基
础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八、多元化和全球女性主义
多元化和全球女性主义不仅同意后女性主义者关于“自 我”是破碎的、分裂的观点,而且认为所谓支离破碎的自 我,并不在于性、心理和语言文字,其根源主要在于文化、 种族和民族。
多元化和全球女性主义承认世界各地女性经历的各种 压迫之间是有联系的,提出女性通过两种途径联合起来, 一是发展姐妹情谊,加强不同种族、文化、阶级和族裔的 女性之间的友谊;二是包容差异,鼓励女性之间相互接受 和容忍对方并成为朋友。
女权主义基本知识
女权主义基本知识女权主义是一种追求性别平等权益的社会运动和理论体系。
它旨在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
本文将介绍女权主义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核心理念和不同派别。
一、女权主义的起源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主要是为了争取妇女的选举权。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政治参与权。
然而,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反抗这种不公平,要求平等权益。
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为后来的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性别平等。
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不应该成为决定个体命运的因素,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权益。
这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
女权主义者强调,性别不应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展。
三、女权主义的不同派别女权主义有许多不同的派别,每个派别都有不同的重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女权主义派别:1. 自由派女权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选择。
自由派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生育和职业选择。
她们主张消除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
2.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压迫对女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使得女性处于劣势地位,她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消除女性的压迫。
3. 文化女权主义:强调文化和社会认知对女性的影响。
文化女权主义者认为,社会文化对女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她们主张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4. 后现代女权主义: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她们主张重塑社会对性别的认知,消除性别二元对立。
四、女权主义的影响女权主义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权主义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法律权益,包括选举权、就业权、财产权等。
其次,女权主义促进了性别平等的意识和价值观的变革,使得社会更加接受和尊重女性。
西方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的启迪西方女权主义能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女权主义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发源于法国财产阶级革命和启发运动此后, 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1789 年 10 月,法国大革命迸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公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同样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 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布了《妇女权益宣言》,提出 17 条相关妇女权益的要求。
宣言此后成为女权运动的大纲性文件。
1792 年,英国女作家 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布《为女权辩白》一书,提出妇女应该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待遇。
19 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直至 1920 年,美国经过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选举权。
这一阶段的特色是:目注明确,妇女要求与男子有同样的经济、政治权益;以行动、实践为主,重视于推进立法。
最为典型的是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与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一系列运动。
这一阶段确立了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也形成了女权运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的基调。
教育、就业及政治权益的诉求归根结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同样的社会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劳动力市场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阻碍。
1 / 5能够说,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视为男女社会地位不一样样的重要本源,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只管此后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有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环境背景也在不停变化,可是这类看法仍是在女权主义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权主义(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60 年月):现代女权主义,这一阶段是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阶段。
女权主义者发现,只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同样的努力获得显然的成果,可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一样样地位却没有获得根天性的改良。
比如,获得选举权的妇女集体在政治依旧处于附属地位,同工同酬、同样就业基本获得保障的状况下职业隔绝与职业发展远景不好的问题凸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或称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
女性和女权都包含维护女性权益的意思,但现在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太喜欢用,觉得太张狂,要夺男人的权。
但是如果把女权理解成为女性的right而不是理解成为power,还是可以接受的。
女性主义诉求最早缘起于18世纪思想启蒙时代的欧洲,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的《女权辩护》,便是最早阐述女权问题的专著。
她提出,社会是根据最明智的方式建立的,它的构成以人类的天性为基础,但是,把陈规惯例当作为剥夺人类(包括男人和妇女)的自然权利辩护的理由,却是一种违背常识的荒谬诡辩,像依赖性被认为是女人的天性,为了保持身体的美和女人的光荣,就用比中国人的裹脚布更坏的东西束缚她们的四肢和官能.她认为抚爱和纵欲并不能代替夫妻之间的友情,德行若没有自由来培养,将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力量,而一个人若服从除理性权威外的任何权威,就不能被称为有理性的或有道德的。
“让妇女分享权利,她们将和男人在品德上竞争”,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口号。
其后也出现了个别先觉醒的女性的声音。
如早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
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在19世纪开始出现,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
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例如,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
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
而在战争年代,大批男人走上战场,各参战国劳动力奇缺,国家以“爱国”和“男女平等”的名义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战后,从战场上回来的男人需要工作,国家又以做“贤妻良母”为由,要求女性为男人让出她们已经在社会占有的工作岗位,而且以往以女性战友面目出现的男性同路人也大都如是说。
这迫使女性
重新思考女性与男性的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内涵。
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更加派别林立,主张各异。
既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也有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阶段以后,随着各种后现代问题的出现和后现代思潮的涌现,后现代女权主义也应运而生。
女权主义批评家托斯尼曾将女权主义批评比喻为“花被褥”。
琳达·哈奇恩提议说:
“我认为我们再也不能谈论
单个女权主义,而应讨论多种女权主义,因为有多少种妇女便有多少种女权主义。
”这说明,女权主义不仅与后现代主义共时,而且就其多元性而言,也与后现代主义相近。
然而我们不可因其相近而将二者等同,这是哈奇恩在讲那句话之前首先强调的内容。
但是,如果我们将后现代主义视为“人文知识分子看待自己文学作品与整个社会之方式的明显变化”,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认为女权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多元理论中之一元.约翰·麦高恩就明确地将女权主义列为“四种最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之一。
在女权主义者当中,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这种相近性(affinity),如弗格森、弗拉克斯、弗雷泽、尼科尔森、赫克曼、米斯和欧文斯。
这一事实本身亦说明,女权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大氛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思想的影响,后现代女权主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批判了以前的三大女权主义流派;批判已有的社会主体、历史、真理等理性的产物,指出女性地位的人为性和可争取性。
同时,存在着争取女性平等地位的艰巨性。
首先,后现代女权主义首先是从否定传统女性主义的“男女平等”的概念进行批判的。
在男权结构中,女性的自然作用和社会作用都是通过男性标准制定的。
建立在“两性平等”的理论上的一百多年的女权运动认为,女人要取得社会政治权益就要进入男性的领域,用男性标准要求自己,把达到男性标准认为是女性的解放,这就掉进了男权单线型思维的陷阱。
后现代女权主义要求在“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平等,才能构成真正条件和结果的平等。
如在理论上,女性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力,有不同于男性的思维模式;在现实中,女性的就业应是
考虑生理需要差异上的平等;在家庭领域内,女性应有主体化与客体化的权利。
其次,后现代女权主义对以往女权主义流派总体进行了批判。
在当代,女性主义有三大主要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这些女性主义只是反映了在欧美发达国家白人中产阶级妇女反对性别歧视的愿望,只局限于反对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潮。
进而指出,女性主义当中存在忽视妇女由于阶级、阶层、种族、地区、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以及把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模式全盘推广到第三世界的做法,所以女权主义应该是全世界妇女,包括第三世界妇女的产物,不该仅仅是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妇女的特权。
这就把女权主义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不单单局限于两性之间,也包含了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认识和批判。
而且,在批判的过程中,后现代女权主义指出,推行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只不过是发达国家的“中心主义”的辐射,女权主义试图不顾国情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生产领域所提供的充分就业来寻找摆脱其它国家女性的奴役状况是一种浪漫的幻想。
所以,各民族、种族、国家、地区、阶层的女性应根据差异来不断寻找适合她们自身的解放道路
最后,后现代女权主义对各流派不同观点的批判。
自由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在于男性对妇女的偏见造成的,通过将妇女排斥于某些特定的生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的。
这里,自由女权主义说明了女性正由于被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造成的。
在这里,女性把矛头直接指向对立面的男性,有失偏颇。
其实,男权正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男女性的二无格局应该说是几千年文化模式的产物。
马克思女权主义认为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可以看作是资本家统治工人的必然结果。
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它批判的只是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只适合于特定的资本主义,并没有说明女性受压迫的真正根源和指明摆脱的途径。
因为有资本主义存在之前,性别分工和妇女的从属地位已经形成,经济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而且在受压迫的群体当中,也包括男性工人群体,在同类群体当中,女权仍是属于被奴役的对象。
后现代女性主义指出单单的生理决定论、社会性别论等是不全面的,应考察女性从属地位的全过程,明了女性史不但是性史、生育史,更应是与人类社会并行的一部完整的妇女史。
激进的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的结果,在这样的制度下,男人群体拥有统治女人群体的权力。
在权力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认为权力就是权威,是统
治和剥削所有个人的权力,是统一的、是永恒的。
后现代女权主义则主张权力是分散的、弥漫的,不应是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群体,进而指出,妇女内部应实行“模式转换”,应从关注历史地位转换到关注更为具体的事物如女性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家庭暴力等上。
后现代女权主义在解构了现存的一些被视为合法的理论之后面临着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最大问题是在于如何建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有人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是不能够自圆其说的。
如后现代大师利奥塔德在批判哲学不能成为社会批判的前提下,得出批判本身也当作局部的、非合理的结论,其间步子走得太快了。
结果,他把玄学话语倒掉时,把大型历史叙事也倒掉了;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剔除时,把大规模的不平等社会理论分析也倒掉了。
正是如此,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批判主体、历史、真理,解构了它们的终极意义的同时,却又在苦苦寻求女性的主体意识、女性的历史地位、女性存在的合法性,如此,仅存的一点点贫乏的批判资料是不足够对这一切进行批判的,无奈之际,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只得在最低限度上重新拾起有关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的大型话语;有关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有关历史和文化特殊性的性别理论……
这一切,使后现代女权主义面临着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