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梅戏中花腔小戏与其演唱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梅戏中花腔小戏与其演唱特点

作者:杨昀

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2期

摘要:花腔小戏作为黄梅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花腔音乐特色贯穿于唱段的每个地方,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花腔还是一门拥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基调的艺术。本文针对黄梅戏中的花腔小戏进行研究,概括并引申出了花腔小戏的艺术特征以及其演唱特点。

关键词:黄梅戏花腔小戏唱腔演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153-04

一、花腔小戏的概述

黄梅戏是一种我们常见的曲牌体戏曲题材,起源于民歌和民间歌舞,它包括两大声腔体系——平词体系(或称为正本大戏)和花腔小戏(此“花腔”是黄梅戏音乐中的一种腔体,与美声唱法中“花腔女高音”中的“花腔”截然不同),这两大体系共同组成了黄梅戏的艺术特性和艺术内在。

黄梅戏中,花腔和小戏宛如亲兄弟一般密不可分,花腔小戏既指那些有着专有曲调的生活小戏,又指那些有着插曲性的曲调大戏和串戏,观众耳熟能详的《对花调》《天仙配》等,都属于花腔小戏。顾名思义,花腔小戏所使用的腔体大多为花腔,这种唱腔体系是由传统的花鼓戏、民歌小调或者民间歌舞演变糅合而来,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多为简单的上下句,中间有大量的衬词出现,经常重复最后一句。它由“两小戏”和“三小戏”构成。其中“两小戏”包括小丑和小旦两个角色,“三小戏”是在两小戏的基础上加上小生这个角色。

二、花腔小戏的特点

(一)花腔小戏的唱腔

前文提到,花腔小戏的唱腔多为花腔,而花腔又分为“专用曲调”和“主调彩腔”,这两种唱腔都采用自然声演唱。花腔小戏具有突出的民间特点,例如丰富流畅的曲调、五声调式、较小的音域、以级进结合小跳的旋律等,以上特点再加上黄梅戏在长期流传中吸收的浓郁乡村生活气息,旋律发展偏向口语化,经过艺术实践来完善自身,形成了花腔小戏独特的唱腔特点。

1.专用曲调

由于花腔小戏的题材大都为农村生活,而其源头的民间音乐又来自于各地,风格差异较大,所反映的生活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各戏之间唱腔相对独立,不能相互套用。

虽然个别小戏的唱腔,在大戏中出现过,但这只是特殊情况,并不常见到。因此我们在谈到花腔小戏的时候大都是一出戏对应一个腔调,并且各小戏之间也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相互之间并不串用,因此这种唱腔称为“专用曲调”。

2.主调彩腔

彩腔作为黄梅戏中的一个主要腔种,不管是在正本大戏中,还是在花腔小戏中都经常出现,适应性非常强,使用面广,深入群众,可塑性强。彩腔基本为带重复的一段体,每四句反复一次,可以在花腔小戏中单独出现,也可以与专用曲调并存。

在花腔小戏的表演中彩腔扮演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使用的唱腔被我们称之为“主调彩腔”。

(二)花腔小戏的旋律

1.明朗的调式色彩

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剧种之一,黄梅戏采用的也大多是五声调式。其中花腔小戏经常采用的调式有两种,分别是五声徵调式和五声宫调式。

徵上方五度的商音和徵下方五度的宫音支撑着主音,使得该调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长期的音乐发展磨合中,其他商、角、羽调式逐渐被淘汰或沦为配角,这是其自身的风格决定的,这是艺术实践的结果,也是人们审美趣味的结果。

2.典型音调的收拢

地方戏曲的最大特色,就是每一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旋律线条,花腔小戏中,较多传统的方法和腔调,特别是在花腔小戏的腔体尾腔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著名黄梅戏艺术家时白林称之为典型音调的收拢。

例如经典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句中的“埂”字和“下”字上的拖腔是典型的“一字多音”的句子,旋律方面使用了连续的级进进行,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干净感觉,同时这句也是黄梅戏的代表性符号了。

(三)花腔小戏的乐句

1.词律体

花腔小戏采用的是曲牌体结构,这种结构使用大量的长短句从而形成词律体,与板腔体所形成的诗言体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打猪草男腔:“小子本姓金(呀子依子呀),笋子年年兴(衣嗬呀),一家人吃饭(那嗬舍),全靠这一园笋(呀子依子呀)①”的乐句结构,四句小节数分别为4+1、3+1、8+2、3+5,第四句为第三句的变形重复,也是8个小节,这句对音乐整体的形象起到了提升和补充的作用。

2.音域

花腔小戏的演员都是使用自然声演唱,并且使用的都是安庆官话,其唱腔可以说是“柔而不媚,浓而不腻”,所以花腔小戏的音域一般都在十度左右,这一音域非常符合人声的音域,黄梅戏音乐流傳广泛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黄梅戏的音域虽然有利于传播,但是却很难在戏剧冲突的表现力方面有突出表现,所以很多作曲家都在尝试将黄梅戏的音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花腔小戏的唱词

在每一部声乐作品中,唱词都是最直接的表达情意的载体。我国戏曲唱词讲究押韵、言简意赅、虚实词有机融合等。字数方面,板腔体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时可根据需要做部分调整。曲牌体则非常灵活,多为长短不齐的句式,为词律体格式。

本文所讲述的花腔小戏唱词相对灵活多变,为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口语化的衬词。句数也不局限为奇或偶,有时重复最后一句将奇数变为偶数。唱念方法使用安庆官话唱念,与普通话接近,说白采用安庆地方土语,唱腔使用官话。

下面将戏曲音乐的唱词分为旋律唱词和念白两种分别剖析。

1.旋律唱词

花腔小戏常将脍炙人口的民间小故事改变为押韵的旋律唱词,吸收了古诗词以及民间口语、谚语、民歌的优点,集众家所长,弃众家所短,成为了一种文野合流,雅俗共赏、情浓语淡的剧本文学。

(1)长短句的有机结合

曲牌体所采用的长短句是花腔小戏一个突出的结构句式特点,这个特点使得唱腔在表达作品内容时可以更加机动性和舒卷性。例如《纺纱线》中的男腔“肩驼一根黑杆子秤,(行送行送)秤砣在辈子心,(哪嗬嗬)手拿两吊整,(呐行送行送)大街上买纱纹(哪行行送)”……这个曲调本应该是四方句的结构,但是唱词却并非完全一致,而是8、6、5、6的结构,这就是典型的曲牌体唱词特征。

(2)衬词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