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处理技术
全国给排水技术措施
全国给排水技术措施引言全国给排水技术措施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应和废水的排放问题,采用的各种技术和措施的整体称谓。
在全国范围内,给排水技术措施的应用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给排水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
给水技术措施给水技术措施是指将水资源供应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采取的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给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开发全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缺水现象较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采取了多种水资源开发技术,包括水库建设、地下水开采和海水淡化等。
这些措施通过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保障了人民对水的需求。
给水管网建设给水管网建设是指将水从水源地输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为了实现高效的给水,全国在给水管网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修建了大型输水管道,提高了水的输送效率。
此外,全国还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给水设备,如水泵站和水压调节设备,以确保水能够稳定地供应给用户。
给水水质保障给水水质保障是指保证供水的水质符合标准的措施。
全国在给水水质保障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设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供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全国加强了水质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供水的水质。
排水技术措施排水技术措施是指将污水和雨水排放到下水道或其他处理设施的过程。
在全国范围内,排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建设是指建设排水管网和排水设施的过程。
全国在排水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包括建设下水道、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为城市排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过程。
全国采取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环境的安全。
雨水管理雨水管理是指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的措施。
给排水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
给排水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给排水工程中,污水处理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以及新兴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它利用微生物的生理过程降解污染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床法和湿地处理法。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以悬浮态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技术。
在处理过程中,通过搅拌使一部分微生物悬浮在水中,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接触和降解。
通过调整搅拌时间、曝气量等参数,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但其工艺复杂,运行费用较高。
2. 固定化床法固定化床法利用特殊的载体将微生物固定在床层上,形成微生物生物膜,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固定化床法具有较高的生物膜容纳量和处理效果稳定性,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然而,固定化床法对水质的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
3. 湿地处理法湿地处理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湿地处理法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然而,湿地处理法处理效果受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湿地设计形式。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也是常用的处理污水的手段。
这些技术通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重金属等。
1. 沉淀法沉淀法通过物理沉淀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池法和电沉淀法。
沉淀法适用于处理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但无法彻底去除溶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2. 吸附法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溶解有机物、重金属等吸附在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给排水系统的工程创新技术与应用
给排水系统的工程创新技术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排水系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并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师们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给排水系统工程中常见的创新技术及其应用。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传统的排水系统在遇到大雨时通常采取立即排泄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也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荷。
而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则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建筑物冷却等非饮用水领域,从而减轻了排水系统的压力。
常见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包括屋顶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渗透和雨水花园的建设等。
二、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一般集中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然而,长输送距离和运输成本,使得集中式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通过在污水源头进行处理和回收,可以减少长距离运输所带来的能耗和成本。
常见的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包括家庭分体式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等。
三、智能监控与管理技术传统的给排水系统监控和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直观判断,而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盲区多等问题。
智能监控与管理技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自动、远程监控与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还能进行预警和故障检测,提高了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给排水系统的管道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传统的铸铁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腐蚀、易滋生菌斑等问题。
因此,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
例如,复合材料管道具有耐腐蚀、抗菌性好等特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这些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的应用,使得给排水系统更加可靠、耐用。
五、虚拟仿真与模拟技术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复杂的地形、水流和水质等因素,传统手段难以准确模拟和分析。
虚拟仿真与模拟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数字模拟等手段,能够对给排水系统的水动力特性、水质变化等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
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技术
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多,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技术。
1. 物理处理技术1.1 筛网和沉砂池筛网和沉砂池是最基本的物理处理技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淀物。
筛网通过网孔拦截大颗粒物质,而沉砂池利用重力将沉淀物沉淀至池底。
这些物理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固体悬浮物,提高废水的水质。
1.2 气浮技术气浮技术是一种利用气泡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的物理处理技术。
废水被注入的气泡在水中形成浮力,并使悬浮物上升到水面形成浮渣层,然后通过刮板进行清除。
气浮技术在处理大量悬浮物的废水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2. 生化处理技术2.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处理技术,通过在废水中引入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
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去除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化处理技术。
废水被引导通过人工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植物也吸收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技术对于小规模的废水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它还具有美化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
3. 高级处理技术3.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级废水处理技术,利用不透水性膜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分离开。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微小颗粒物质和有机物质,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3.2 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利用催化剂在光照作用下促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光催化技术具有高效、低污染和易操作的特点,对于处理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和高级处理技术。
不同的技术可根据污水性质和处理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标。
给排水技术知识点总结
给排水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给排水技术是指利用管道、泵站、设备等工程措施,对建筑物内外的衡量和污水进行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工程技术活动。
它是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给排水技术的核心是对水的控制和管理,既包括对清洁水的供应和分配,也包括对废水的收集和处理。
目前,我国的给排水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给水技术知识点总结1. 给水系统的构成给水系统包括水源地、取水工程、输水管道、水泵站、配水管网等组成部分。
水源地主要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取水工程是指供水企业从水源地引水的工程措施,输水管道是指输送水到城市各个地方的管道,水泵站是指为了加压输送水而设置的泵站,配水管网是指把水分配到用户家庭的管网。
2. 供水工程的设计原则供水工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合理确定水源地,合理设计输水管道和水泵站,合理布置配水管网等。
此外,还应考虑供水工程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3. 供水工程的水质监测为了保证供水质量,供水企业需要对供水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水质监测,包括水源地、取水工程、输水管道、水泵站、配水管网等。
只有确保供水的水质安全,才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的用水。
4. 饮用水处理技术饮用水处理技术是指将取自水源地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变成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其中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5. 饮用水加氯技术饮用水加氯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目前常用的加氯工艺有气相加氯和液相加氯两种。
6. 饮用水消毒技术除了加氯以外,还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技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7. 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给水管网是将处理好的饮用水输送到用户家庭的管网,其运行管理非常重要。
必须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定期的管道清洗和维护等举措,确保给水管网的运行畅通和安全。
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染物处理与回收技术
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染物处理与回收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用污染物处理与回收技术来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负荷。
本文将讨论给排水系统中的污染物处理与回收技术。
一、污染物处理技术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物理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植物处理等。
其中,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通过将废水通过多层滤料进行过滤,利用微生物在滤料上的附着和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则是通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进行充分接触和反应,使污染物得到去除。
植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2.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过滤和沉淀等。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质。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至底部。
这些物理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3.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中和、氧化和沉淀等。
中和是指通过与废水中的酸、碱等进行中和反应,使废水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氧化则是利用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淀是指通过加入化学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溶解物质生成沉淀,从而将污染物去除。
二、污染物回收技术除了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污染物回收技术,将废水中的有价值成分回收再利用。
常见的污染物回收技术包括浓缩、吸附和膜分离等。
浓缩是指对废水中的有价值成分进行浓缩处理,使其达到可回收利用的浓度。
吸附是指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价值成分进行吸附,然后通过再生或其他方法进行回收。
详解,高层建筑给排水五大新技术及设计步骤
详解,高层建筑给排水五大新技术及设计步骤近些年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不断发展,相较于以往的技术,又有了哪些提高,哪些变化,哪些优势呢?下面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最新的建筑给排水处理技术。
1.超高层屋面雨水排放对于300m以下垂直的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不分区引入的雨水管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常溢流对地面建筑周边地面的影响、大暴雨时接雨水出户管的检查井井盖被顶起等。
分析原因,主要是屋面溢流口设置高度不当及雨水中的空气在检查井内析出,导致检查井内雨水气水流态不稳定所致。
2.真空排水用的极少,不限于高层建筑。
特点是可以特质随意上下弯曲管道,要是能够服务费解决运行费用的问题,那么排水以后就完全可以不用管结构专业而后了。
真空高速路排水系统到底如何工作,可以将水水滴排走呢?真空管道内的排水水流速率可达到3-6米/秒,而普通排水系统的排水速度顶多达到1米/秒。
假设一套小巧面积100平方米、楼层高度为3米的住房完全被水淹没,用一排水能力为2立方米/秒的真空高速排水系统仅需要2.5分钟就能将这300立方积水排走。
而采用相关资产公司目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毫无故障的理想经济状况下,同口径大小的排水管道一般也要6.5分钟才能将这些水排拉著。
目前普遍并不需要采用的重力排水系统大多只能顺利通过浓度较低、杂质很少的液体,一旦泔水、淤泥、塑料袋、碎石、砖块等杂物混为一体,极易堵塞管道。
目前特大城市遭遇大雨,灌溉系统经常瘫痪,很大其原因就在于此。
3.超高层建筑叠压供水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余压直接抽水石渣再次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只需采用整流器分区供水,不存在叠压。
但是100m以上超高层推荐使用串联供水。
现在一般采用的多是设备层设中间转输水池,占用空间不说,还给在结构上增加负担。
新技术应该凹地会采用管道泵直接叠压供水,不设中间转输水池,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供水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现在还极少采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或生物反应器,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降解有害物质,减少废水污染,并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一、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膜和生物附着体来降解有机废物和氨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系统中的微生物附着体,在水流通过时降解有害物质。
生物滤池适用于有机废物浓度较低的情况,如生活污水处理。
二、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泥处理和废水处理。
该技术利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产生的活性污泥颗粒,在一个容器内与废水接触,使有机废物得到降解,并进一步氧化为无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主要用于污泥处理。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获得产甲烷细菌或类似生物学反应,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既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排放,又可以产生可用的生物气体,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四、植物湿地技术植物湿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城市废水处理。
这种技术通过将废水流经湿地中的特定植物群落,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从而净化废水。
植物湿地技术具有简单、降解效果好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处理技术。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
生物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为环境治理和资源回收提供更多选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处理与回用技术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处理与回用技术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给排水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水质处理与回用技术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处理与回用技术,以期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水质处理技术水质处理技术是处理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水体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常用的水质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力学力量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和筛选等。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过滤则是通过将水通过过滤介质来去除杂质,而筛选则是利用筛网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溶解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污染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加氯消毒、絮凝、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加氯消毒是目前常见的杀菌消毒方法,絮凝则是利用化学物质使细小悬浮颗粒结聚成大颗粒,从而便于沉淀去除。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净化等。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悬浮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植物净化则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来净化水体。
二、水质回用技术水质回用技术是将经过处理后的水再利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供水等领域的方法和手段。
水质回用的好处在于能节约水资源、减轻水污染、降低水成本。
1. 工业回用工业回用是指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需要高纯度水的环节,这些环节可以使用经过适当处理后的水来代替。
通过回用水来替代自来水或地下水,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废水排放。
2. 农业回用农业回用是指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或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十分重要。
通过回用处理后的水来灌溉农田,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还可以为农田提供适当的养分,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果。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处理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处理规范要求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在给排水工程中,水的处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水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系列水处理规范要求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给排水工程中的水处理规范要求的背景、目的、常见规范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给水工程需要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并且提供稳定的水量;排水工程则要求处理污水,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保证水的质量和安全,水处理规范要求应运而生。
二、目的1. 保护公众健康:水是与人们密切接触的资源,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
通过制定水处理规范要求,可以确保供水系统提供的水源符合健康安全标准,减少水源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2. 保护环境:排水工程中的水处理规范要求能有效防止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水处理规范要求,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常见规范要求1. 给水规范要求:(1)水质要求:要求供水水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如要求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及重金属含量达到规定限值以及消毒等。
(2)水量要求:根据用户需求,供水系统应能满足正常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各项需求。
2. 排水规范要求:(1)污水处理要求:要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将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2)污水排放规范:排水系统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排放标准,如控制污水排放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
四、相关技术1. 给水处理技术:(1)水源净化技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杂质。
(2)消毒技术:采用氯气、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灭活水中的细菌、病毒。
2. 污水处理技术:(1)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进行降解和去除。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采用沉淀、吸附、氧化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等。
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
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排水系统中含有大量的油水混合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这些油水混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发和应用高效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一种利用油和水密度差异的物理方法来实现油水分离的技术。
根据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可以利用沉降速度快的原理,通过沉降槽或沉降槽组合等设备,实现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油水分离过程。
二、旋流分离法旋流分离法是利用液体在转速较高的旋转装置中形成旋涡,通过离心力将油和水分离的方法。
旋流分离法的原理是利用离心力使重度油颗粒迅速沉降,轻度水颗粒向中心移动,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旋流分离法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占用空间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空间有限的情况。
三、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特殊材质的膜过滤油水混合物的技术。
通过使用具有特殊孔径大小的膜,将油水混合物分离成油和水两部分。
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四、化学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油与水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化学分离法包括溶剂抽提法、气浮法等。
化学分离法通常通过改变油和水之间的化学性质来实现分离效果。
化学分离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可以处理高浓度油水混合物等优点,但是由于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操作比较复杂。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重力分离法、旋流分离法、膜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都是常见的油水分离处理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管理,以确保排水系统中的油水分离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关键步骤,而回用技术则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艺中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污水处理技术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其中,厌氧消化和好氧活性污泥法是两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消化是通过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分解为沼气和沼液,从而实现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双重效益。
好氧活性污泥法则利用好氧条件下的活性污泥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凝聚、沉淀、氧化和吸附等过程。
其中最常见的是凝聚沉淀技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为大颗粒,从而方便沉降和分离。
此外,氧化和吸附技术也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3.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膜分离技术,通过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过程,将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胶体和微生物等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二、污水回用技术1.工业用水回用工业用水回用是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种技术。
通过适当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无机盐等可以被去除或降低,从而达到工业用水标准。
工业用水回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还可以节约运输和处理成本,对环境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2.农业用水回用农业用水回用是将废水用于灌溉和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技术。
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可以为植物和动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用水回用不仅能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三、意义和挑战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SS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SS技术在给排水处理中,悬浮物质(SS)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其去除对于保护水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去除SS技术是给排水工艺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去除SS技术,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1. 沉淀技术沉淀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去除SS技术之一。
其通过重力作用使SS颗粒沉降到底部,并通过沉淀槽或沉淀池收集和排除沉淀物。
沉淀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池、沉淀槽和沉淀池等设备。
此外,添加化学药剂可以加快沉淀速度和提高去除效果。
2. 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固定孔隙大小,将水中的SS过滤出来。
过滤技术主要包括颗粒过滤和膜分离两种形式。
颗粒过滤使用砂滤器、滤料等介质,借助介质孔隙和表面的吸附作用去除SS。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通过膜上的微孔或孔隙,使清水通过而将SS截留在膜表面。
3. 曝气技术曝气技术通过增加氧气的供给,促进水中的SS聚集成较大颗粒,并利用气泡的上升运动带走SS颗粒。
曝气技术主要包括曝气槽和曝气池等设备。
曝气能够增加水体的氧浓度,并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速SS的去除效果。
4. 植物吸收技术植物吸收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水中营养物质的能力来去除SS的技术。
常见的植物吸收技术是利用人工湿地和沼气池。
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共同作用,通过吸附和降解的方式将SS从水中去除,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的生长营养物。
5. 高效混凝技术高效混凝技术通过加入混凝剂,使SS聚结成较大的颗粒,形成团聚体,方便后续的沉降和去除。
常见的混凝剂有铝盐类和铁盐类等。
高效混凝技术能够减少SS的悬浮浊度,提高去除率。
6. 电吸附技术电吸附技术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将SS颗粒通过电场力吸附到极板上,实现SS的去除。
电吸附技术具有高效、节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一些高级别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SS技术包括沉淀技术、过滤技术、曝气技术、植物吸收技术、高效混凝技术和电吸附技术等。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给排水工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人们对清洁水源的需求,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传统的给排水工艺正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领域中的一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雨水利用系统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将雨水排放到污水管网中,导致浪费。
而雨水利用系统则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用途。
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污水处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给排水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污水处理过程中。
比如,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同时,一些新型的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超声波氧化等也被用于加强污水的处理效果。
三、智能化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排水工艺中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控给排水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护。
此外,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给排水的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低影响开发传统的城市开发往往会对给排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低影响开发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发展趋势。
低影响开发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达到雨水的最大保持和地下水的最大再生利用。
五、海水淡化技术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海水淡化技术能够将咸水转化为可供饮用和农业灌溉的淡水。
目前,反渗透膜技术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逆渗透膜将盐分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
六、能量回收利用给排水系统中的一大问题是能源消耗较高。
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给排水工艺中,以实现能量回收利用。
比如,蓄能式下水道系统能够通过蓄能装置收集下水道中的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给排水设备的运行。
给排水工程中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给排水工程中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废水排放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因此,研发和应用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对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探讨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其中,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
在生物滤池中,水通过填充物的床层,利用生物膜和底泥的微生物附着和吸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盐。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工程中的废水处理。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溶解气浮、吸附、膜分离等多种方法。
其中,溶解气浮是一种利用气体溶解为微小气泡,通过浮力将悬浮物从水中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处理大量悬浮物的废水。
而吸附和膜分离技术则常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的废水。
三、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将废水中的有用成分进行提取和利用的技术。
例如,废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处理技术中的脱氮脱磷工艺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农用肥料。
此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也可以通过生物发酵等技术进行生物能源的生产。
这些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给排水工程中,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废水处理为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洁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与此同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也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回收,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给排水工程技术主修课程
给排水工程技术主修课程1. 课程概述1.1 什么是给排水工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给排水工程技术这个主修课程。
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它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想想,每天早上你起床第一件事是什么?对,洗脸、刷牙,那这些水从哪里来呢?没错,就是给排水系统在默默地工作呢!简单来说,给排水工程就是处理水的来龙去脉,既要确保水顺利到达每一个家庭,也要让污水有个“归宿”,这可是件大事儿啊。
1.2 课程内容在这个课程里,你会接触到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管道设计、泵站建设,还有一些水质处理的小知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疼?但放心,老师们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教你!例如,管道设计就像搭积木一样,你得考虑每块“积木”怎么拼,才能让水流得又快又顺。
再比如泵站,想象一下水在管道里像小鱼一样游来游去,怎么让它们游得更快、更远?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 学习体验2.1 实践环节说到学习,咱们可不能光在课堂上死记硬背。
这个专业最酷的地方在于实践!我们会有很多实地考察,比如去看看真实的水处理厂,或者跟着师傅一起到施工现场。
哦,天哪!你绝对想不到,水处理厂里那种复杂的设备,简直像是未来科技的“太空舱”!水流过那些高科技的机器,像是在接受“美容”,最后变得干干净净,真让人感叹科技的神奇。
2.2 小组合作而且,我们还会有小组合作的项目,大家分工合作,讨论设计方案,互相帮忙。
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集思广益,总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一起经历“头脑风暴”,还有那些有趣的争论,真的是学习路上的调味剂,增添了不少乐趣。
3. 未来发展3.1 职业前景那么,学完这个专业,未来的职业前景又如何呢?其实,现在社会对给排水工程师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的管理、污水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你可以选择在相关部门部门、环保机构工作,也可以进入大型建筑公司,参与各种项目的建设。
这可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前途一片光明哦!3.2 持续学习当然,咱们这个行业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别以为毕业了就万事大吉。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处理剂与药剂应用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处理剂与药剂应用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给排水工艺中,水处理剂与药剂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探讨给排水工艺中常用的水处理剂和药剂,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
一、水处理剂的应用技术1. 净水剂净水剂是指用于去除水中杂质和污染物的化学剂。
常见的净水剂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
它们通过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凝聚沉淀或变得不溶于水,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软化剂硬水中含有较高的镁、钙离子等金属离子,会影响水的使用效果以及管道等设备的寿命。
软化剂可以通过与这些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将其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减少水的硬度。
常用的软化剂有磷酸盐类和有机螯合剂。
3. 消泡剂在给排水工艺中,水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降低了设备的效率。
消泡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水中的气泡。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气泡迅速破裂和消散。
4. 氧化剂氧化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臭氧、氯等。
氧化剂可以通过与有机物和微生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分解成无害的物质,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二、药剂的应用技术1. 抗菌剂在给排水工艺中,微生物的繁殖会引起管道的腐蚀和堵塞问题。
抗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安全。
常用的抗菌剂有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2. 缓蚀剂水中的金属离子会与管道内的金属产生电化学反应,导致管道的腐蚀。
缓蚀剂可以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少金属的腐蚀和损坏。
常见的缓蚀剂有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3. 絮凝剂絮凝剂可以将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迅速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团,便于沉淀和过滤。
此外,絮凝剂还可以减少浊度,提高水质的透明度。
常见的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
4. 除氧剂水中的溶解氧会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生物的生长,影响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氧剂可以迅速去除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减少金属的腐蚀和生物的滋生。
给排水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给排水工艺的分类及特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给排水工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水资源的供给、利用和废水的处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给排水工艺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工艺的特点。
一、传统给排水工艺传统给排水工艺是指在以往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的一些基本工艺。
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适用于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
1. 自然流动法自然流动法是利用自然地势差和地形配置来进行水资源供应和废水排放的一种方法。
它采用自然引水和重力排水的原理,不需要额外能源消耗。
自然流动法的特点是成本低廉、对环境影响小,但受地形限制较大,适用于平原地区或山区。
2. 建筑物集中供水和排水系统建筑物集中供水和排水系统是将建筑物内的供水和排水设施集中连接,通过管网进行供排水。
这种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小型建筑、商业区和住宅小区。
二、现代给排水工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给排水工艺逐渐应用于大中型城市,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节能环保的特点。
1. 水压供水系统水压供水系统通过增加水源的压力,实现水的供给。
其主要特点是供水稳定、无水位限制,可满足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用水需求,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2. 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3.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降低城市雨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该工艺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景观灌溉、卫生冲洗等方面,具有节水、减少洪涝等优势。
总结:给排水工艺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可以进行分类,传统工艺适用于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而现代工艺更适用于大中型城市。
现代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给排水工艺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给排水工艺中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愈发受到关注。
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的发展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给排水工艺中常用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
一、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给排水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水质处理和净化技术。
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絮凝和沉淀等。
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分散在水中的悬浮物或胶体物质结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处理。
絮凝是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小颗粒物质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更好地去除。
沉淀是通过重力沉降和沉淀助剂的协同作用,将悬浮在水中的颗粒沉淀到底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给排水工艺中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使得水质得到净化。
生物处理技术的常见形式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植物处理等。
生物滤池是通过在滤料层上附着菌膜来降解有机物,同时滤料层还起到滤除悬浮物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植物处理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来净化废水,具有景观效应,常用于污水处理厂周边的景观绿化。
三、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给排水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水质处理和净化技术。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过滤、吸附和电解等。
过滤是通过不同精度的滤料,将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截留在滤料层中,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使其固定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净化水质。
电解是通过电解过程,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成可沉淀的固态物质,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艺中的水质处理与净化技术应用广泛且多样化。
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的不同特点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运维管理,以确保水质的有效处理与净化。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监测规范要求与处理技术
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监测规范要求与处理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水质监测是确保供水安全和处理排水的关键环节。
水质监测规范要求和处理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有效保障水质的安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质监测规范要求与处理技术。
一、水质监测规范要求1. 监测点布设在给排水工程中,合理的监测点布设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关键。
监测点应覆盖供水源、输水管道、水处理设备和水源周边环境等关键环节。
监测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源的水质变化、水处理设备的工艺要求以及输水管道的特点。
2. 监测参数水质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水源的特点和目标水质标准进行合理确定。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总悬浮物(T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水质特点、水源变化和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对于供水源水质变化较小的情况,可适当减少监测频率;对于水源水质波动较大或水处理设备关键环节的监测,应加强监测频率。
4.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应选择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的方法进行检测。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对于现场监测,应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实验室分析,应遵循相关标准进行样品的采集、保存和检测。
二、处理技术1. 水质处理工艺在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水质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混凝工艺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凝聚为大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沉淀工艺通过重力作用将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净化水质。
过滤工艺通过介质过滤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消毒工艺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原体。
2. 技术创新为了满足更高水质要求和提高处理效率,水质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例如,采用生物滤池技术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水质的生态安全性;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适用于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3. 处理效果评估对于给排水工程中的处理技术,必须定期进行处理效果评估,以确保水质的可靠性和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污水处理方法及应用1.船舶污水概述中国是一个航运大国,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海域的海运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化学危险品等货物运输越来越多,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船舶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两大类,具体分类见表1。
油船的机舱油污水、压载水、洗舱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浓度可达l500mg/L ,污水中典型的污染物包括燃料、油类、液压机流体、清洁剂和含水膜、发泡剂(AFFF)、油漆和溶剂等。
这些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船舶污水大量直接排放入海,给海洋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对船舶这些废水的处理都要求达到国际、国内和地方法规、规则、条例和条约规定的水质排放标准。
表1船舶污水种类污水种类 危害生活污水 黑水 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赤潮,危及鱼类和大多数水生物的生存,产生难闻的气味,造成环境不美观、影响底栖生物 灰水 厨房灰水 洗涤灰水含油污水 舱底油污水 使水生生物抵抗力下降,产量降低,水体食物链和人类水生食物中混入致癌物质油舱压载水 洗舱水2.船舶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随着全球海洋环境的急剧恶化,由船舶污水造成的海洋富营养化、原油泄露、有害生物迁徙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为了创造绿色的海洋环境,相关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制订了更严格的船舶污水排放法规,以降低及消除船舶污水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
(1)生活污水2006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 )在BLG10会议上已就2003年9月27日生效的IMO73/78附则IV 进行修改,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正式实施,具体指标见表2。
(2)舱底油污水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IMO MEPC107(49)代替原来的IMO MEPC60(33)。
与MEPC60(33)相比,MEPC107(49)增加了对含乳化油“C ”液的试验要求。
(3)压舱水IMO 关于压舱水排放的公约于2008年正式生效,届时船舶压舱水的排放必须按照公约规定执行。
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海洋环境不受污染,纷纷制订了高于IMO公约的地方法规,比如2000年我国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制订的各自国家法规。
表2船舶污水排放标准排放水质指标IMO标准欧美法规香港维多利亚港排放标准美国阿拉斯加海域法规BOD525mg/L 30mg/L 20mg/L 20mg/LSS 35mg/L 30mg/L 30mg/L 25mg/L大肠杆菌100个/100ml 100个/100ml 100个/100ml 100个/100ml COD 125mg/L - - -pH 6-8.5 - - -余氯 2.5mg/L - 1.0mg/L -3.船舶污水处理方法3.1生活污水目前对于船舶生活污水已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处理方法,根据方法不同可分为船上处理方式和岸上接受方式两大类。
3.1.1船上处理方法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如按排放方法可分为无排放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和排放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无排放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通常包含有船舶储存方式和再循环处理方式;而对于排放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由于国际公约和相关规定中排放标准的要求,使得船舶生活污水必须经过相应的处理后才能按规定排放。
通常船上采用的排放型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按净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等。
3.1.1.1无排放型处理方式(1)简单储存方式最能满足MARPOL73/78公约及卫生标准要求的简单常用的方式就是在船上安装生活污水收集储存柜。
该储存柜系统将船舶日常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储存起来,在必要时将储存的污水排人岸上污水接收设备,然后加以处理。
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管理容易,且对水环境几乎无任何损害。
该装置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储存舱、柜的容积较大,特别是需在限制海区内长期航行或停泊的船舶,必然造成船舶有效装载容积的减小。
(2)真空收集储存方式该系统组成中将便器与保持一定真空的污水柜连通,便器的冲洗水是靠真空污水柜的真空抽吸作用流人污水柜的。
该储存方式由于每次的冲洗水量少,因此,污水柜的设计容积较小,有利于焚烧炉的焚烧处理。
(3)再循环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中可采用排泄污水中的液体作为冲洗介质来循环使用,而污水中的固体污物可用焚烧炉焚烧处理。
IMO要求冲洗介质中的粪便大肠杆菌不得超过100个/100mL,因此,该冲洗介质在循环前一般需经过过滤净化和杀菌消毒处理,一般系统中设有专门的管理冲洗介质的设备。
3.1.1.2排放型处理方式(1)生物学处理方式生物学处理方式有好氧生物法和厌氧生物法两大类。
好氧生物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工作流程为:污水进入曝气池,在不断通入空气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在此消化分解有机物,离开曝气池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中污泥沉淀分离,而澄清的水进入投有杀菌药剂的杀菌室,经杀菌后的净水排出舷外。
从沉淀池中沉淀分离的污泥一部分流回曝气池,多余部分定期排出舷外。
厌氧处理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助于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来分解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分解的主要产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沼气。
生物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药剂用量少、成本低。
缺点主要是需连续不断地向曝气池中吹入空气,否则微生物就会死亡,若装置停用时间过长后,在启动前需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培养微生物。
此外,这种装置对污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较差,对水中的含盐量敏感,装置的体积也较大。
(2)物理一化学处理方式该处理方式的原理是:通过凝聚、沉淀、过滤等等过程消除水中的固体物质,使之与可溶性有机物质相脱离来降低生活污水的BOD值,然后让液体通过活性炭,最后将符合排放标准的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舷外。
利用这种方式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体积较小,使用灵活,对污水量的变化适应性较强,工作过程可全面实现自动化。
但是,该处理方式的装置价格昂贵,药剂使用量大,运行成本较高。
(3)电化学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也是通过凝聚、沉淀、过滤等手段来消除水中的固体物质,降低BOD。
通过消毒处理后进行排放的一种处理方式。
但是使固体凝聚的方式与上面所述及的物理化学处理方式不同,该方式依靠外部电场产生的凝结作用来完成凝结过程。
因此,该处理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同时,该方式不易受压力、生态负荷变化以及污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存在的影响,这是其优点所在。
其主要缺点是,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比较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使其在船舶环境下使用和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4)比重差分离处理方式该处理方式利用与粪便比重不同的冲洗液冲洗厕所,再将粪便与冲洗液的混合液送入重力式分离装置中,利用二者的比重不同,在重力场的作用下,或依靠强制重力使粪便等固体污染物与冲洗液分离,被分离出的冲洗液再循环使用,而粪便则被投人焚烧炉内烧掉。
这种处理方式运转费用较高,还需要特别设置专用冲洗液的储存容器,此外,还要装设一套海水或淡水清洗系统,以备装置发生故障时使用。
所以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装置比较复杂,在船上使用比较困难。
(5)高压氧化方式该种方式是先将含有固体有机物的生活污水经过预热后,引入高压容器中并在其中进行氧化反应,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得混合液的温度进一步增加,然后通过分离装置将气体和蒸气分离排出,而被氧化消毒的二次混合液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使其中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固体杂质可投入焚烧炉燃烧或直接排出舷外,分离后比较洁净的水可作冲洗水,亦可直接排出。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系统主要优点是能基本消灭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处理后的固体残渣量较少,能源消耗量小、经济性好、结构紧凑,并且能够处理化合态的固液混合物。
但是该系统为使溶解的有机物的氧化过程彻底,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采用该处理方式的系统设备的初投资较高,对设备操作的安全性要求较高。
3.1.2岸上接收处理方式将船舶生活污水送至岸上处理,一般情况下,先将船舶所储存的生活污水驳至污水接收船,再由污水接收船送至岸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或纳入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管网中去解决。
通常这种收集船大多设计制造成多用途型,不但可以接收停港或港区内航行的船舶生活污水、污油、粪便和垃圾等,并将其送至专门的处理场所处理,而且还可以承担救火及援助等多方面任务。
而对于船舶的要求就是必须在船上设置污水柜的专用过驳排出管系,并采用符合要求的标准接头以减少污水或气体废弃物过驳时可能出现的麻烦和不便。
3.2船底污水机舱舱底水的水量与船舶类型、吨位及功率有关,还与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时间的长短和维修及管理状况有关,一般一艘船平均舱底水每天产生量大约是船舶总吨的0.02-0.05%,即每年平均为该船总吨位的10%左右。
油水分离的方法较多,有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电浮分离法等。
就目前船用油水分离器而言,主要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
3.2.1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分离、静置分离和离心分离。
机械分离法在船上使用比较普遍,它是让含油污水流过斜板、波纹板细管和滤器等,使之产生涡流、转折和碰撞,以促使微小油粒聚集成较大的油粒,再经密度差的作用而上浮,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2.2过滤分离法这种油水分离的过程主要靠滤料层阻截作用,将油粒及其他悬浮物截留在滤料表面。
另外由于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滤料对油粒及其他悬浮物的物理吸咐作用和对微粒的接触媒介作用。
增加了油粒碰撞机会,使小油粒更容易聚合成大油粒而被截留。
但是,任何一种滤料对污染物的过滤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过滤效果会越来越差,在滤料达到饱和以后,必须进行反冲洗,使滤料重新具有良好过滤性能。
3.2.3吸咐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是用多孔性固体吸附材料做滤器,当污水通过滤器时微小油粒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油水分离。
3.3压载水目前研究开发或者得到应用的压载水处理方法较多。
总的来说,依据处理原理的差异可以划分为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两种类型。
3.3.1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通过不同手段分离、排除或灭杀海水中的危害性生物与物质,主要手段包括过滤、离心分离、稀释与置换、加热、光辐射等。
过滤是一种通过过滤装置滤除海水中的一定体积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过滤法可直接滤除部分外来生物,通过选择合适的网目,可以有效地去除不同的生物种群。
目前开发使用的过滤方法包括超滤、纳滤等过滤膜件。
过滤法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压载水处理法,但在大型船舶中很难用于处理大量的压载水,处理效果有限,无法单独处理压载水。
离心分离是一种利用旋转部件对海水进行重力分离,以除去比重与海水存在差异的微粒和生物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