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
高中生物第五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中图版选修1(new)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
(P86L.1~L.16)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无病毒苗的获得:(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
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
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
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
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二)茎类剥离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试管苗玻璃化
1、玻璃化的特点
玻璃化(vitrification)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 失调症状,表现为试管苗叶片、嫩梢呈水浸透明 或半透明状。
玻璃化苗由于体内含水量高,干物质、叶绿 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角质层、 栅栏组织发育不全,因而光合能力和酶活性降 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降低, 生根困难,移栽后不易成活。
本时期是商品化组培的主要时期。划分为三个 阶段:培养物保存阶段、大量增殖阶段及生长和 增壮阶段。
技术关键
• 缩短继代培养周期 • 扩大芽和嫩梢繁殖系数 •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是影响繁殖系数和不
定芽质量的主要因素。 • 继代培养的芽增殖途径对繁殖效果影响最大。商
品化培养的树木,多采用腋芽增殖。
体胚发生
间接——不定芽 直接 间接
原球茎——兰属特有
器官发生过程
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 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
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过程
愈伤组织形成 生长中心形成
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
愈伤组织
芽 外 生
芽 内 生
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
外植体直接 发生芽
茎尖培养中 芽形成
非洲紫罗兰叶片直接发生不定芽的组织学变化
• 胚状体与合子胚的来源完全不同,但最后也能发 育为完整的植株。
胚 状 体 途 径
原球茎途径
• 主要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增殖培养。兰花组 培中,可从茎尖或侧芽的培养中直接产生 原球茎,既可以继代增殖,也可以分化成 小植株。
• 原球茎是一种类胚组织,可以看作成珠粒 状缩短的、有胚性细胞组成的类似嫩茎的 器官。
发生过程
a. 细胞第一 次平周分裂
b.生长中 心形成
c.原初分 生组织
植物离体繁殖

1.移栽
2.驯化管理
14
一、移栽技术
首先应洗去小植株根部附着的培养基,避
免微生物的繁殖污染,造成小苗死亡。
然后将小植株栽人人工配制的混合基质中,
基质用保湿又透气的材料,如蛭石、珍珠 岩、粗沙、泥炭等按比例混合,以利小植
株生长。几天后小植株可形成新的功能根
系。
15
二、驯化管理
移栽的试管小植株和活体生根的小植株,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针叶松体细胞胚及体胚萌发生长
(五)原球茎途径
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指茎尖或腋芽外植体经培养产生原球茎的
繁殖类型。原球茎可以增殖形成原球茎丛。
大花蕙兰原球养基:MS培养基应用最为广泛。对于某些植 物及生根阶段,以1/4或1/2MS较好。蔗糖和葡萄糖浓
7
增殖培养基
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水平较高: 一般MS+BA 1~3 mg/l+NAA0.1~1 mg/l
如月季增殖培养基:MS+6-BA 1.5mg/l+NAA0.1 mg/l 继代培养周期:20-30天
(三)、芽苗生根 将单个芽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或适宜环境
中诱导生根。
1.试管内生根
降低无机盐浓度(1/2MS或者1/4MS),
应用广泛,便于种质交换和保存;
材料用量少,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工厂化;
获得无毒苗木无性系;
5.2 植物离体快繁的基本程序
植物快繁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稳定无菌(或初代)培养体系的建立 –稳定培养体系的增殖、生长、增壮 –芽苗生根 –生根小苗移栽驯化
4
(一)、稳定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这个阶段包括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植物的离体快繁

4、褐变现象
概念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 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 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 死亡的现象。
褐变原因
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将酚 类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会抑制其它酶 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
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三个选择:
在培养基中表现的症状
外植体接触培养基部位长菌 外植体损伤部位长菌 外植体生长不良或表现出缺绿
防治措施
接种前的工作: 1、 接种室的灭菌 2、超净工作台的灭菌 3、 接种器皿、用具的灭菌 4、工作人员接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5、 材料的灭菌
1、接种室的灭菌
• 接种室的地面,墙壁要擦洗干净灯灭菌
3、玻璃化现象
定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 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这 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矿质 元素、糖类、纤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含量有变 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化。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1.培养材料:材料种类和外植体不同都有影响。
兰花的萌发
兰花的启动
兰花的增殖
兰花的分化
培养的兰花
五种器官发生方式优点、缺点比较:
(1)不定芽型:容易成苗,对培养基要求不 高,后代遗传性较为稳定,但取材受到一 定限制,仅限于具有明显顶端分生组织和 次生分生组织的物种。
(2)器官型和类胚体发生型:对培养基要求 高,器官发生条件苛刻。繁殖数量不如不 定芽型和器官发生型多,但遗传性稳定。
错
误
2、遗传稳定性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有: 1、基因型 2、继代次数 3、发生方式 4、激素浓度
第五章植物脱毒快繁技术

2、培养基
一般以White、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钾盐 和铵盐含量有利于茎尖生长。MS培养某些植物茎 尖时,有些离子浓度过高应稀释。
在双子叶植物中,激素可能在第2对叶原基中 合成,所以茎尖的圆锥组织生长激素不能自给,必 须加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要合适。在生长 素中应避免用易促进愈伤组织化的2,4-D,宜用 NAA或IBA;细胞分裂素用KT或BA;GA3对某些 植物茎尖培养有用。
五、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不多,用于生产需扩大繁殖。
扩繁方法: 1)组培快繁 2)无毒苗栽到土壤中进行扩繁。如甘薯、草 莓等利用蔓,马铃薯、姜、蒜等利用地下部分繁 殖。为了预防病毒再感染,扩繁应在培育温室或 防虫罩内,因为昆虫传播病毒。
3)两种方法相结合,试管内扩繁,移栽后再 扩繁。
注意: 1、培养变异的产生,应及时去除 2、脱毒苗并非永远是无毒苗,由于昆虫等的传播,
• ④愈伤组织增殖 可以说,所有的植物通 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 愈伤组织增殖的特点是成功率高,繁殖系 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 3.生根培养
• 4.生产用苗的培植
(二)离体繁殖的使用范围
离体繁殖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某些难以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的植物 • 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
3、茎尖的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消毒 微茎尖的剥取 接种
3、茎尖的培养方法
需要一台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要迅速并尽快接种,或在一个衬有 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以防茎尖变干。 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 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得 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会增加培养物的 污染率。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快繁与脱毒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能够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脱毒和基因转化。
在植物学研究和植物育种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快繁与脱毒技术及其应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领域。
1. 快繁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快繁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的一小部分组织或细胞,通过体外条件培养,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速度,缩短繁殖周期,是进行新种质创制、遗传改良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快繁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和微繁殖等。
1.1 离体培养离体培养是将植物体表层(如幼叶、幼茎)或内部组织(如胚乳、子叶)分离出来,移入含有适当营养盐和植物生长调节物的培养基中培养。
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添加合适的植物生长激素,可以诱导组织分化和再生形成新植株。
1.2 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是植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后,经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形成的一种未分化的组织。
愈伤组织培养是利用这种特殊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一种方法,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再生形成新植株。
1.3 微繁殖微繁殖是利用植物的微小芽或胚珠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
通过培养条件的控制和植物激素的添加,可以诱导微小芽或胚珠快速生长并形成新植株。
2. 脱毒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因此会影响到组织培养的效果。
脱毒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一种重要技术。
脱毒技术能够有效地清除植物体内的病原体,提高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和繁殖效率。
2.1 生物脱毒生物脱毒是利用生物制剂对植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清除的方法。
通过培养环境中添加含有特定菌株或真菌的生物剂,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病原体的清除和组织的健康再生。
2.2 生理脱毒生理脱毒是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理代谢特性进行脱毒的方法。
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和添加特定的营养物质,可以激活植物的生理代谢活性,加速病原体的清除和组织的再生。
第五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PPT课件

外植体过大,不易灭菌,过小,不易成活。一般0.5-1cm;脱毒培养0.2-0.5cm。
.
9
外植体的灭菌
无菌的外植体材料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可靠保证,而消毒
则是获得无菌外植体的有效方法。取来的外植体需要经过仔细的表面灭菌处
理,外植体灭菌常用消毒剂。
第五章 植物离体微繁
主要内容: 1. 植物离体微繁 2. 影响植物离体微繁成功的因素 3. 植物离体微繁过程中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
1
思 考:
植物有哪些繁殖方法?
.
2
分株繁殖 压条繁殖
播种繁殖
嫁接繁殖
.
3
扦插繁殖
组织培养繁殖
.
4
1.植物离体微繁
植物离体微繁(micropropagation):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 一种营养繁殖方法,是常规营养繁殖方法的一种扩展和延伸。是在短期内 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属离体无性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 。又称为快速繁殖(rapid cloneprogagation)。
.
15
外植体接入培养基
.
16
注意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需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采样和表面灭菌; 2.首次接种污染率的估算与对策: 首次接种,小容器,多数量,尽 量分散,互相隔离,效果最好。
.
17
第二阶段:稳定培养系的增殖、生长和增 状时期(诱导外植体生长与分化)
从植物组织培养积累的知识中,可将植物再生过程划分为四种方式: 1) 顶芽和腋芽的发育 2) 不定芽的发育 3) 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与发育 4) 原球茎的发育
植物组织培养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三、植物新品种培育
3、细胞融合 通过原生质的融合可部分客服有性杂交不亲和,从而获得体细
胞杂种,创造新物种或优良品种。
三、植物新品种培育
4、选择细胞突变体 离体培养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
变体,进而育成新品种。
四、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
利用植物组培技术生产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大的次 生代谢产物,其具有一些特定的功能,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五、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常规的植物种植资源保存方法耗资巨大,种 质资源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2、通过抑制生长或超低温贮存的方法离体保存 植物种质资源,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还可挽救那些濒危物种。
3、离体保存还可避免病虫害侵染和外界不利气 候及栽培因素的影响,可长期保存,有利于种 质资源材料的远距离交换。
江西野生金线莲
六、人工种子
1、人工种子是利用人工种皮包被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的体细胞胚。 2、人工种子可为某些珍稀物种的繁殖、转基因植物、自交不亲和植物、远缘 杂种的繁殖提供有效的手段。
任务二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 生产中应用
目录
01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02
植物种苗脱毒
03
植物新品种培育
04
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
05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种植资源保存06人工种子
一、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1、植物快繁是植物组织培养在生 产中应用最广泛,产生较大经济效 益的一项技术。
2、植物快繁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 等条件限制、可周年生产、生长周 期短、繁殖速度快、种苗整齐一致 等优点。
4、植物组培种苗脱毒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 蔬菜、苗木等植物。
园艺植物快繁与脱毒技术

园艺植物快繁与脱毒技术引言园艺植物快繁与脱毒技术是当前园艺产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快速繁殖和脱毒,可以大幅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缩短育种周期,并且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本文将介绍园艺植物快繁与脱毒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园艺植物快繁技术快繁技术的原理园艺植物快繁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切割组织的特殊处理来快速繁殖植物。
其原理是将植物的一部分切割成小段,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快繁技术的方法园艺植物快繁技术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分株繁殖:将一个成熟的植株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并重新种植。
2.压条繁殖:将植物的枝条剪切成适当长度,然后通过合适的处理方式促使其发根,最后再种植。
3.叶片繁殖:将植物的叶片片段进行处理,利用其离体再生能力,使其再生为新的植株。
4.根状茎繁殖:将植物的根状茎进行分割,并重新种植。
5.触须繁殖:将植物的触须剪切成适当长度,然后通过适当的处理方式使其发根,最后再种植。
快繁技术的应用园艺植物快繁技术在园艺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育种:通过快繁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出大量的植株,并进行大规模的育种工作,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过程。
2.生产:快繁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植物的繁殖工作,提高植物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3.绿化:快繁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绿化苗木的繁殖速度,为城市绿化提供更多的植物资源。
4.病虫害防控:通过快繁技术,可以扩大病虫害抗性植物的规模,降低病虫害传播风险。
园艺植物脱毒技术脱毒技术的原理园艺植物脱毒技术是指将病毒感染的植物从病毒中解除,并繁殖出无病毒的植株。
其原理是通过适当的处理方式,将植物体内的病毒去除或抑制,使其再生为无病毒的新植株。
脱毒技术的方法园艺植物脱毒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离体培养:将植物的组织培养于无菌培养基中,在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通过组织再生的方式繁殖出无病毒的新植株。
2.接穗繁殖:将无病毒的植物的枝条接入受病毒感染的植物体内,让感染的植物通过枝条繁殖出无病毒的新植株。
《细胞工程》全部考点

《细胞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发生的调控;离体培养条件下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掌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
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与发展潜力。
实践技能方面,重点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器官发生调控等基本技术;了解细胞大批量培养方法,原生质体分离与体细胞杂交技术。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基本要求:全面了解细胞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了解细胞工程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细胞工程在现代世界经济中的潜力。
1.1 细胞工程定义1.2 细胞工程基本技术1.3 细胞工程发展简史1.4 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第2章细胞工程中常用设备基本要求:掌握细胞工程中常用的部分仪器设备及常用器具,掌握常用器材的清洗方法。
2.1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2.2 常用器具2.3 常用器材的清洗第3章无菌技术基本要求:初步掌握细胞工程实验技术中的灭菌方法以及无菌操作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掌握实验室常见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常用灭菌方法及原理3.2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3.3 实验室生物安全第4章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础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重要概念,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配制及所需环境条件,掌握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消毒和接种培养方法。
4.1 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4.2 植物细胞培养的营养和环境条件4.3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4.4 外植体的切取和培养第5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一般技术,掌握植物离体脱毒的方法及脱病毒植株的鉴定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2)

培养基的物理特性:以固体培养较为普遍,也有采用液 体培养,如兰花原球茎的增殖.
三、培养条件:
光照:1000-3000lx,阶段Ⅲ可增强.14-16h/天. 温度:与植物的原产地相应.一般为25±2℃.有时可
成苗数量大、速度快、结构完整.但由于对其发 生及发育过程了解不够,应用上还没有前两种广 泛.
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Brassica napus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针叶松体细胞胚及体胚萌发生长
五、原球茎发生型
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指茎 尖或腋芽外植体经培养产生原球茎的繁 殖类型.原球茎可以增殖形成原球茎丛.
二、丛生芽发生型
是大多数植物快繁的主要方式.指外植体携带的 顶芽或腋芽在适宜培养环境〔含有外源细胞分裂 素〕中不断发生腋芽而呈丛生状芽,将单个芽转 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成苗的繁殖方法.
不经过愈伤阶段,后代变异小,应用普遍,也可用于 无病毒苗的生产.
三、不定芽发生型
指外植体在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形成不定芽, 后经生根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分为通过愈 伤组织产生不定芽,和直接产生不定芽两种方式.
叶表皮组织不发达的试管苗也不易移栽存活. 移栽要求打开瓶口驯化2-3天;或在瓶内添 加一些生长延缓剂如PP333、CCC等培育壮 苗.
第四节 植物快繁的商业化应用
植物快繁的重要用途是进行植物的商业 化生产.世界上快繁商业化开始于上个世纪 美国的兰花工业.我国的香蕉快繁苗占全国 组培苗的2/3.其次有甘蔗、兰花、马铃薯、 甘薯等.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 概念:所谓快速繁殖,就是将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和合适 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 体的方法。
• 特点:繁殖速度快;使用材料少,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工; 可大量繁殖脱毒苗;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等;节约 空间,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在无菌 条件下进行,不受病虫害侵害。
移栽和幼苗的管理
• 从试管中取出发根的小苗,用自来水洗掉根部 粘着的培养基,要全部除去,以防残留培养基 滋生杂菌。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 栽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小孔, 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 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透水。 栽后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 搭设小拱棚,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空气湿
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 ①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生长处于旺 盛的外植体,这样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
➢ ②合适的培养条件 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 适宜温度等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 ③使用抗氧化剂 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 酸、PVP等抗氧化剂能够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 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 明显的效果。
• (2)玻璃化现象
定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 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 渍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 矿质元素、糖类、纤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 含量有变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 化。
•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植物的快繁与脱毒培养

• 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 植物,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 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 病毒除外)。
• 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慢.
三、传统的植物脱毒技术简介
• 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超短波、高温 热处理等
– 原理:钝化病毒,从而达到抑制病毒蔓延的目 的。
• 化学方法:采用化学抑制剂,干扰病毒在 植物体内的复制。
第一节 植物脱毒(virus elimination)培养
一、概念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
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
二、植物病毒病简介
• 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 症状:
– ①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 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 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 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 病。
ISEM
• 脱毒苗的保存与快速繁殖
• 脱毒苗的离体保存与繁殖,建立脱毒种苗 生产繁殖网络体系,木本植物建立隔离的 脱毒苗母本园。
Proliferation medium
Rooting medium
六、植物脱毒培养的意义
• 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 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 快速繁殖新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 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脱毒植物的鉴定方法
指示植物 (test plants)鉴定——利用病毒在其他植 物上出现症状的特征,作为鉴别种类的标准。这种 专用以产生症状的(寄主)植物就是指示植物。寄 主植物能够辨别某种病毒的专化性症状。 方法:将待测植物的汁液接种到指示植物,如果 待测植株带毒,则指示植物上会出现特定症状。 由于病毒的寄生范围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 毒选择适合的指示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诱导胚状体形成
• 是由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直接发生类胚结构, 最后以肧状体成苗的方式。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胚状体 的发育过程类似于合子胚的发育:细胞经脱分化后, 发生持续细胞分裂增殖,并依次经过原胚期、球形胚 期、心形胚期、鱼雷形胚期和子叶期,进而成为成熟 的胚状体。
• 肧状体途径优点是增值率高,同时具胚根和胚芽,免 去生根一步;可用于制作人工种子,便于运输和保存。 缺点是肧状体成苗率低,遗传性状不稳定。
② ③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 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 渍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 矿质元素、糖类、纤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 含量有变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 化。
•
① ②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 (三)电子显微镜鉴定法
由于人的眼睛难以观察小于0.1mm的微粒,所以只
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0.5μm大小的病毒颗粒。 这样采用电子显微镜既可以直接观察病毒,检查出有 无病毒存在,了解病毒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又 可以鉴定病毒的种类。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但 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和能在植物粗提取液 中定量测定病毒。
• 5.2.1 脱除植物病毒的方法 • (1)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超短 波、热处理等。
热处理,原理是当植物组织处于高于正 常温度的环境中时,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之后 部分或全部钝化,在高温下,不能生成或生成 病毒很少,这样持续一段时间,病毒自行消灭, 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① 温水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 的材料,在50℃左右的温水中浸渍10min至数小时, 方法简便易行,但易使材料受伤。 ② 热空气处理 热空气处理对休眠组织和活跃生长的茎 尖效果较好,将生长的盆栽植株移入温热治疗室(箱) 内,一般在35—40℃。处理时间因植物而异,短则几 十分钟,长可达数月。 • 热处理方法主要缺陷是并非能脱除所有病毒,因此热 处理需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嫁接法:指示植物作砧木,被鉴定植物芽作接穗。
(二)免疫学方法 ① 抗血清(antisemm)鉴定法 用已知抗血清可以鉴定未知病毒的种类。 这种抗血清就是高度专一性的试剂,这 种方法特异性高,测定速度快,一般几 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抗血 清法成为植物病毒鉴定中最有用的方法 之一。
② 酶 联 免 疫 鉴 定 法 (Enzyme linked immunity absorption assay ELISA) 酶联免疫法是指采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的定量测定法。将抗原固定在支持物上,加 入待检血清,然后加入酶(过氧化物酶或碱性 磷酸酶)标记的抗体,使待检血清中与对应抗 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用特殊分光光度 计测定。此法是现在灵敏度较高和常使用的 方法。
方法:在进行脱毒培养时,由于微小的茎尖组织 很难靠肉眼操作,因而需用带有适当光源的简单解剖 镜(8—40倍)。在切取外植体之前一般须对茎芽进行表 面消毒。叶片包被严紧的芽,如菊花、兰花,只须在 75%酒精中浸蘸一下,而叶片包被松散的芽,则要用 0.1%次氯酸钠表面消毒10min。 将接种好的茎尖臵于22℃左右的温度下。每天以 16h 2000—30001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 (2)诱导不定芽形成
不定芽:从任何除现有芽之外的器官和组织上通过器官 发生重新形成的芽叫不定芽。 通常采用从器官中直接产生不定芽:A 有些植物具有从 各个器官上长出不定芽的能力如矮牵牛、福禄考、悬钩 子等。B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提供连续不断植 物激素的供应,使植物形成不定芽的能力被大大地激发 起来。C 在许多常规方法中不能产生不定芽的种类,在 试管条件下却能较容易地产生不定芽,如柏科,松科, 银杏等一些植物。
• 5.2.2 脱病毒植株的鉴定 • (一)指示植物(indmatingplant)法
•
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上产生的枯斑作为鉴别病毒 种类的方法。 摩擦接种法:最早是美国的病毒学家Holmes 1929年发 现的。他用感染TMV的普通烟叶的粗汁液和少许金刚砂 相混合,然后在烟叶子上摩擦,2—3d后叶片止出现了 局部坏死斑。这种方法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故一直 沿用至今,
Fig. 4-2 Details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IAA concentrations with GA3 (A) and GA3 + BAP (B) on the growth and microtuberization of potato explants.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核酸杂交技术
PCR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以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为例
图1-1 脱(无)毒试管苗生产程序
茎尖繁殖试管苗切断到试管薯繁殖过程
图4-2 不同浓度IAA与GA(A)、GA+BAP(B)互作对试管苗生长及试 管薯形成的影响
④连续转接 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h的培养 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样经过连续处理7-l0d 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
5.1.2 培养物的增殖 (1)促进腋生分枝
促进腋芽的形成和生长:使用外源的细胞分裂素可以打破 顶端优势,促进腋芽生长,形成芽丛,经反复切割和继代 培养,可短期获得大量芽。有些植物即使在含有细胞分裂 素的培养基中其项端优势也不易被打破,接种的茎尖只能 长成不分枝的一根枝条,此时可以用切段法(每个切段带 有一个腋芽)加以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不经过发生愈伤组织而再生,所以是最能使 无性系后代保持原品种遗传特性的一种繁殖方式。
5.1.5 快速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遗传稳定性
①
外植体的来源: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品种以及同一植 株的不同器官发生变异频率不同。 继代培养:继代培养的时间和次数是造成变异重要因素。 再生植株发生方式:茎芽直接增殖、外植体直接形成不 定芽方式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方式,变异率依次增强。 植物生长物质:是诱导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4)防止褐变:外植体褐变是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 始褐变,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它的 出现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将酚类 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它们多呈棕褐色,会抑制其 它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
褐变的主要原因
①植物种类和基因型 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 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 ②取材部位和生理状态 处于幼龄期的植物材料褐变 程度较浅,而从已经成年的植株采收的外植体,由于 含醌类物质较多,因此褐变较为严重。 ③培养基成分 无机盐浓度过高、细胞分裂素的水平 过高等都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 而使褐变现象加深。 ④培养条件不当 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 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 褐变程度。
月季快速繁殖
5.2 无病毒植物的培养
• 病毒的危害 给植物生产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 造成减产、品质变劣等严重后果。如草莓病毒 的危害,使草莓产量严重降低,品质大大退化。 葡萄扇叶病毒使葡萄减产l0%-18%,为害马铃 薯的病虫害则更多,花卉病毒的危害一般会影 响花卉的观赏价值等。 • 无病毒苗培育的意义 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 毒苗,排除了使用药剂,所以对减少污染,防 止公害,保护环境都有积极的意义。
• 快速繁殖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无菌 培养物的建立、芽的增殖、诱导生根和试 管苗的驯化和移载。
5.1.1 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初代培养:进行离体繁殖时首先必须建立的无菌培养 物。需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无菌:外植体、培养基、培养室无菌状态。 (2)条件合适:合适的外植体;合适的培养基;适宜 的培养条件。 (3)技术过关:要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生长处于 旺盛的外植体,这样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 ②合适的培养条件 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 适宜温度等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③使用抗氧化剂 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 血酸、PVP等抗氧化剂能够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 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 显的效果。
培养材料:材料种类和外植体不同都有影响。 环境因素: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更易玻璃化;蔗糖 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通气不良;温度过高等都 可导致玻璃化。 培养基成分:铵离子过多可致玻璃化;6-BA浓度与 玻璃化呈正相关等。
③
• 控制玻璃化苗的措施: 采用固体培养,提高蔗糖含量 通气,适当提高光强,控制温度 降低培养基中NH4+和细胞分裂素浓度 其它措施
第5章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 脱病毒技术
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5.2 无病毒植物的培养
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 概念:所谓快速繁殖,就是将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和合适 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 体的方法。 • 特点:繁殖速度快;使用材料少,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工; 可大量繁殖脱毒苗;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等;节约 空间,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在无菌 条件下进行,不受病虫害侵害。
为提高小植株的光合能力,可将光强度增加到 3000-10000lux。
5.1.4 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栽 • 驯化或炼苗:为了适应移栽后较低湿 度和较高光强等环境条件,能顺利进行 自养,必须有一个逐步锻炼和适应的过 程,这个过程叫驯化或炼苗。
• 移栽前的练苗
• 移栽前可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 2—3d,让试管苗接受强光的照射,或培养基 中加入矮壮素等生长延缓剂等。使苗长得壮实 起来,然后再开口练苗1—2d,经受较低湿度 的处理,以适应将来自然湿度的条件。
5.1.3 诱导生根
MS、B5、White等培养基,都可用于诱导生根,但 是其含盐浓度要适当加以稀释,它们都抑制根的发生。 应将它们降低到1/2,1/3或1/4,甚至更低的水平。 生根培养基适当加大生长素的浓度,不用或少用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浓度在1-10mg/l,使用较多的是 NAA,其次为IAA和IBA。 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降低到1.0-1.5%,以增强植 株的自养能力。培养基不宜过硬以免影响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