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上)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
3、把握阅读社会科学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专题内涵解说
文明的对话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已存在,并且世世代代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尤为突现出它的重要性。
不同国家、民族,它们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而形成了多元文明,并且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装点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文化既涵盖信仰、价值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生活方式、物质产品。文化的多元对于全球生态的重要性,犹如物种的多样性,对于物种平衡那样不可或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外来文化因素,自主决定用何种方式来吸收,吸收哪些内容。
华夏文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情感认同和身份纽带。它不仅有着自洁和自强的能力,还有兼容的气度和灵动的智慧。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拒绝抱残守缺,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以发展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明之中可贵的人文精神,用以化解当今世界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共享,也突显出国家、民族和地区间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消弭隔阂和误会。
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不可调和的冲突,甚至认为这种冲突必然导致灾难性的战争,这种对于人类前途的悲观主义的看法,是与世界文明发展史所揭示的规律相背离的。
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开展文明对话,这样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
本专题共分三个板块。
“审视传统”选入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章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揭示出文明对话的作用。
“拿来与拒绝”选入杂文《拿来主义》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着重谈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接受外来文化。学习这一板块,是要求在全面领会文章精神的基础上,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三个板块构成一个整体:对于传统的认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继承和接受,从而帮助
学生懂得文明对话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指导:
第一步,阅读全文,结合后面问题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步,审清问题要求,正确划分问题的信息区间。
第三步,辨析信息主次,抓关键词句,筛选出主要信息。
第四步,根据问题要求,整合主要信息要点形成答案。
基本原则:
1、答案在文中(原文中的句子就是答案或由原文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形成答案)。
2、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3、书写工整,答题规范。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阅读文章,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分析。
阅读全文,说出文章大意,划出问题在文中的区间,再回答问题,要求笔答。
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文化传统具有哪些特征?
怎样看待和理解传统的双重性?
怎样看待文化传统的惰性?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开头从总结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人手谈利用“过去”的重要。这里所说的一个多世纪,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所说的“社会试验”,就是指仁人志士们的救亡图存运动,从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纪末的反思之中,中国人明白了“过去”的意义。作者用正反对照的方式,指出正确审视过去的必要性。文章中所指出的“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等,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倾思想泛滥时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或是割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论述,予以随心所欲的引申;或是主观主义的估计和评价,但其思想源头和过去,特别是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有关。
接下去,从时间的维度看“过去”,分析了它“形成”的过程,已经起的、正在起的和必将继续起的作用。将“过去”这个带有口语色彩的词学理化,带出了“传统”一词,认为“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从时间角度看,是指消逝了的时间,而从其所留下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积累来看是传统。
在这部分的结尾,提出了传统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仍然是从正反两面来论述的。最后,对思想学术界以及其他方面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混同起来的现象,提出批评,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蜜蜂”和“蜂蜜”的区别,让人们一下子明白它们的差别所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所用的词是相同的,语序不同,内涵更不相同,也正像蜜蜂和蜂蜜一样。
从经验范围内的“过去”,谈到人们并非完全理解的“传统”——“文化”,切人论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