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优质通识教育课程

合集下载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7.04.16
•【文号】教师司[2007]12号
•【施行日期】2007.04.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
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教师司[2007]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教师厅函[2006]2号)要求,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资格审查、初审、复审、结果公示四个阶段的工作,对各地申报的1204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评审,最后认定“优秀课程资源”115件,“推荐使用课程资源”385件,“推荐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站”6个。

经审核,现予以公布(见附件),供各地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选用。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把关,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评审、遴选机制,今后未经全国或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
源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使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广与应用,推动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附件: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二○○七年四月十六日。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更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19.09.19•【文号】教发〔2019〕11号•【施行日期】2019.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为促进在线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加速推广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技术进步支撑人才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改革创新。

精准把握和对接教育新需求,完善共建共享、开放灵活的在线教育模式,变革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解决教育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处理的难点堵点问题,拓展教育发展新空间。

坚持融合融通。

加快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良性互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神,为保证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一、目标与任务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紧缺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校转型发展总需求。

为适应学校发展的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拟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

经过校院两级建设,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组织与实施(一)组织与建设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并按照学校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和要求。

建立精品课程“准入”与“退出”机制,由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确保课程教学的高质量。

教师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建立和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做好精品课程的建设计划,组织好教师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确保课程质量。

鼓励开课单位采取院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报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建设精品课程,实现课程共建共享。

(二)申报与评审采取遴选准入方式的精品课程,由各二级学院统一向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推荐到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报教务处审定备案。

创造优质通识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创造优质通识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创造优质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作者:王宏斌王金发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03期摘要:为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效应,从2008年起,先后创建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科学与社会”、“基因、疾病与健康”、“如何上大学”等四门通识课程,围绕细胞与基因,组成了微型生命科学通识课程群。

为提高课程的质量,激发非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兴趣,确立课程群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为主线、以“生命源于父母、安于社会、强于自身”为内涵,以此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铸造人生的价值与辉煌。

关键词:通识课程;基因;细胞;文化素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承担“细胞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细胞与遗传学实验”等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如何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创建优质通识课程、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作用,是我们近几年着力进行通识课程建设的重点。

一、通识教育与育人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这三点希望可以概括为:立大志、练本领、堪重任。

这三点希望也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创新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首要的是从事通识教育教师的认识高、境界高。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育人”的主要内容是既要教“做人”又要教“做事”。

首先要教会“做人”,并使人全面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物”,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

通识教育核心课《航空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通识教育核心课《航空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6期一、前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1],随着该意见的实施,全国各地通用航空产业蓬勃发展,湖北省也随之颁布了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

湖北荆门市是全国通用航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建设有爱飞客镇和民航科普基地。

由于拥有通用航空制造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通用航空产业是荆门市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

为了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加快产教融合,荆楚理工学院作为荆门市唯一本科高校提出建立通用航空学院,2016年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招生,2018年航空概论作为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开设,目前已开设3年,主要授课对象是外专业学生。

近年来,多所高校针对航空概论类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和探索。

代君、王秀丽等[3]将航空概论建设成在线课程———慕课(MOOC),提出了课程内容的科普性,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尹莉萍等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下的航空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索,改革了考核机制,增加了线上讨论、作业的考核,将成绩占比提高至50%;熊威等[4]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建设成通识课程,通过视频公开课,将案例部分教学内容提高至80%,并根据航天特色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樊玲玲等探索了民航概论课程的翻转课堂、参观考察、请一线专家作报告等多种教学方式。

基于上述的探索,本文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基于通识课程航空概论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增加了通用航空特色;结合传播航空精神,增加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建立慕课,增加了考核方式,使得该课程科普性更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特点(一)技术理论强的知识点简化、科普化、案例化将航空概论这门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归属于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课程面向对象专业大多数为非航空类专业,例如食品加工、植物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艺术设计、传媒等专业,这些专业有些学生本身数学物理基础较弱,如果按以往直接讲述授课形式,内容按照技术理论授课,特别是流体理论、机载设备原理、发动机等容易使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对知识难以理解。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推出“出国留学培训项目院校联展”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推出“出国留学培训项目院校联展”

Info 14资讯2020年07月05日·第13期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合近50所国内高校在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出国留学培训项目院校联展”。

本次联展分两期展示,第一期于2020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新浪网教育频道各条新闻中展出,并于2020年6月28至7月2日在教育频道高考栏目“全国高校招生会2020网络咨询会”页面呈现。

第二期将于7月19日至25日在新浪网教育频道高考栏目以焦点图形式上线。

近200所合作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为留学人员和国内外机构提供出国留学、留学回国、来华留学、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和教育外事服务等多领域、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业务涉及公派留学、留学行前培训、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宣传保障和网站管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留学人员档案管理、留学人员集体户口管理、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安置、中国留学人才市场、回国创业政策咨询、“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新加坡硕博连读奖学金项目、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全面战略合作项目、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留学中国教育展、在华留学生服务工作及留华校友联络联谊工作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有能力、有意愿出国留学,希望接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方式。

但国内的留学项目纷繁复杂,各种留学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为协助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出国留学市场秩序,梳理和引导有关院校的跨境教育项目,建立出国留学示范样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主动服务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自2007年起,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特色院校合作,共同建立了出国留学培训项目,旨在依托国内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一流的外语培训师资,为我国学生顺利出国留学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全方位的服务,为广大有留学意愿的学生提供一条安全、可靠的留学渠道,实现“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成功留学”。

回到原点:高职高专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回到原点:高职高专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辽 宁公安 司法管理 干部 学院 学报
“ 组织与社会交 往”课 程的构 建依 据
1 于组织 、社会的基 、关
本知 识 : 2 、独立工作的能 力 ;
3 、组织协调能 力 ;
4 、语言表 达能力 :
5 、综合分析能力; 7 、团结协作能力 :
8 、人际沟通能 力……
学 习

沈 阳 10 6 ) 1 1 1
回到原点 : 高职 高专通识教育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实践 与探 索 ※
摘 要: 在通识教育理念 向课 程艰难转换的实践 中, 在缺乏明确评价体 系指导的情况下 , 们将 建设 高职高专通识教 育精 品课程 我 的经验总结 为: 归教育 的原 点, 回 即在课程定位上 , 追问教 育的终极 目标 ; 在课 程 内容构建上 , 融合 多元 的价值取 向; 在课程 实施 中, 引领学生进行有效 学习。
实践中的高职高 专专业教育改革 也 的 、 整体 的 、 好奇 的 、 有学 习激 情和能 力 生 需求与学“ 以工作任务 引 的人才。 领 以工 作情境引领 ”专业课程的培 到“ , 养 目标 已经不满足于增长 知识、提高技 能, 还要追求培养素质。正如孟翔 飞教授
2世纪高 1 职高 划教材 ・ I 朗 专规 。j 通j 明
辽I 0啊LI 司法 管理干部皇ZH TR 一0 ∽ 0L 0唧 0喇 0 L n唧 ’ T 一H 0C ZA 宁公安 0ZH , Zo AD 学 院学报 ∞ 1 I N甘 U∽ cE
囫 辽晖安 法 理 部 院辽宁 戢宁 司 管 干 学 (公 迎
关键 词 : 通识 教 育 ; 育原 点 ; 品课 程 教 精
【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 献 标识 码 : 文 A

2024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2024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2024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____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课程方案建设指南》,要求各高校依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制定了2023年的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一、规划目标1.适应时代需求: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2.优化结构布局:合理配置各类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平衡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

3.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4.引领学科发展:关注前沿科技和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更新和拓展学科课程。

二、建设原则及重点1.需求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确保所设计的课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着眼于学生发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优质高效: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和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多元化设置:结合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特长,设置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主要任务1.深化通识教育:扩大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范围和数量,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专业课程建设:结合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修订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3.推进选修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建立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等。

4.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四、实施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特长,精简一些过时的课程,增加新兴学科和实用课程的设置。

2.拓展教学资源:加大对师资团队的支持力度,增加外聘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的授课比例,增加校外实践实习机会。

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实现快速、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创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目标要求,现就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及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单位为基础、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按年度公布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展示各教学单位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将其纳入考核各单位领导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奖优罚劣机制,使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继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合理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保证四项经费持续增长且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左右。

进一步加大对课程建设、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特别是文科类资料室、多媒体设备及教室维修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同时应加强经费管理及监控,确保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

3.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

深刻理解“会学习、会做人、能做事、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大学阶段人文教育新课程设置及课时规划

教育部大学阶段人文教育新课程设置及课时规划

教育部大学阶段人文教育新课程设置及课时规划一、前言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文教育,我们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课程设置及课时规划。

二、课程设置目标1.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将分为三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

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外国文学-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哲学导论- 艺术欣赏- 人文地理2.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将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融入人文元素,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法学专业: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律伦理学- 经济学专业:经济哲学、经济史、道德经济学- 管理学专业:管理伦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3. 实践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将培养学生的人文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人文讲座等。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人文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人文讲座:定期举办人文讲座,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解四、课时规划1. 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20%2. 专业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30%3. 实践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20%五、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小组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人文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

六、评估与反馈1. 定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置。

2.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渠道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
课程资源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1.07.15
•【文号】教师厅函[2011]19号
•【施行日期】2011.07.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
源目录的通知
(教师厅函[201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培计划”培训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的通知》(教师厅函〔2010〕17号)要求,我部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对各地申报的2471件课程资源进行了评审。

经过资格审查、初审、复审三个阶段的工作,确定“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662件(见附件),其中包括公开征集的课程资源494件,“国培计划”生成性课程资源168件。

现予以公布。

建立“国培计划”资源库,是保证培训质量一项重要举措。

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学员学习资料要优先从“国培计划”推荐资源目录中选用。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培计划”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可登录国家教师教育课
程资源网()和“国培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使用资源。

我部将对资源库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附件:“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附件:
“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目录。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附件: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一目录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5 明史十讲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1 14 316100301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1 17316100302 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 30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316100303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30B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2 31 3161003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2 2731600030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23 杨舰教授、副所长9冯立升教授、博导 2戴吾三教授 5蒋劲松副教授 2鲍鸥副教授8刘兵教授 6 316100307 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 1 25 31600030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钟江复旦大学教授 1 20C社会与文化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9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1 22D自我与人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0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 28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316100311李砚祖清华大学教授 1 14写作2 30 316100312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 27 316100313 创新创业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E.经济与管理思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4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 2 36二课程介绍一、明史十讲开课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课程编号A103中文名称明史十讲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樊树志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4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以及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不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

教育部优质通识教育课程(1).ppt

教育部优质通识教育课程(1).ppt

1.電影
新片介紹 電影常識 電影技術
奇妙的旅程 I Wish
眼熟的設計 簡單感人的故事 討好的小孩戲
電影常識(類型論)
電影技術(鏡頭語言)
2.城市
理論 介紹 基隆
理論(東方學)
城市介紹
基隆圖像
3.文學(小說改編)
色戒 斷背山 那山那人那狗 絕地再生
課堂實錄
課堂實錄
基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讀
謝謝聆聽
教育部優質通識教育課程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 劉向仁
生活世界的影像解讀
--看得見的城市及基隆走讀拍攝計畫
一、課程設計 二、課程網頁 三、課程內容 四、課堂實錄 五、作業設計
《巴黎我愛你》
2006金馬影展開幕片 20位導演 20段故事
課程網頁
課程內容
1.電影 2.城市 3.文學 4.拍攝

教育部大学阶段国际教育新课程设计及课时分配

教育部大学阶段国际教育新课程设计及课时分配

教育部大学阶段国际教育新课程设计及课时分配1. 课程设计概述针对教育部大学阶段国际教育的新课程设计,我们充分考虑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1.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社科课程。

此类课程占总课时的25%。

1.2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国内专业课程和国际专业课程两部分。

国内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国际专业课程则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的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

此类课程占总课时的50%。

1.3 实践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实验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类课程占总课时的25%。

2. 课时分配在课时分配上,我们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时分配:思想政治教育4学分,英语4学分,数学、物理、化学各3学分,历史、文学、艺术各2学分。

总计20学分。

2.2 专业教育课程国内专业课程课时分配:专业知识理论课程20学分,实践课程10学分。

国际专业课程课时分配:10学分。

总计40学分。

2.3 实践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课时分配:实验8学分,实习4学分,实训4学分,创新实验4学分。

总计20学分。

3. 课程实施与评价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课程的监督和评价。

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课程评价将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以上就是教育部大学阶段国际教育新课程设计及课时分配的详细内容,我们期待通过这一新的课程设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国大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推荐下载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推荐下载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一、文学作品(30部)1.《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2.《史记注译》,王利器,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3.《唐宋词选》,夏承焘,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安秋平点校,中华书局1987 年版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6.《雷雨》,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7.《边城》,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六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8.《平凡的世界》,路遥,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9.《尘埃落定》,阿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10.《余秋雨简要读本》,余秋雨,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11.《奥德赛》,(古希腊)荷马著,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12.《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13.《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14.《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年版15.《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译,译林出版社1992年版16.《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57年版17.《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 , 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18.《忏悔录》,(法)卢梭著,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9.《蒙田散文集》,(法)蒙田著,黄建华、黄迅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20.《德伯家的苔丝》,(美)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4年版21.《草叶集》,(美)惠特曼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22.《白鲸》,(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23.《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2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25.《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译林出版社 199 7 年版26.《雪国》,(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27.《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惠群、石国生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2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29.《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高长荣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版3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二、社科作品(50部)3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2.《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33.《老子新译》(修订本), 任继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34.《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年版35.《孟子选译》,杨伯峻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36.《荀子选》,[战国]荀况著,张觉撰方孝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年版37.《韩非子选注》,沈玉成,郭咏志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8.《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9.《理想国》,(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40.《形而上学》,(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1.《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42.《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43.《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199 9年版44.《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德)尼采著,周国平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5.《存在与虚无》,(法)让保尔·特著,陈宣良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46.《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7.《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48.《伦理学》,(荷)斯宾诺莎,商务印书馆49.《人性论》,(英)休谟,商务印书馆50.《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51.《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52.《情爱论》,(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版53.《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梁小民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54.《科学与人类行为》,(美)斯金纳著,谭力海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55.《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著,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56.《在市场里交谈》,汪丁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7.《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盖山林、盖志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58.《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 998年版5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0.《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等译,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61.《历史研究》,(英)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0年62.《人生五大问题》,(法)莫罗阿著,傅雷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63.《人性的弱点》,(美)卡耐基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6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65.《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66.《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刘红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6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6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 9年版69.《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71.《守望的距离》,周国平,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72.《完全成长手册》,(美)爱德华·赖利著,上海人民出版社73.《乡土中国》,费孝通,三联书店1985年版74.《中国人》,林语堂,学林出版社75.《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岳麓书社1986年版76.《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三联书店2003年版77.《六大师》,(奥)斯蒂芬·茨威格著,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78.《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9.《大学人文读本》(三卷),夏中义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80.《大学生与现代社会》,朱永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三、科技作品(20部)81.《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英)丹皮尔著,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82.《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3.《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84.《技术发展简史》,(美)乔治·巴萨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85.《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著,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86.《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87.《院士思维》,卢嘉锡等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8.《再创未来——世界杰出科学家访谈录》,(美)托马斯·A·巴斯著 , 李尧、张志峰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89.《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上海科教出版社2002版90.《科学研究的艺术》,(英)贝弗里奇著,陈捷著,科学出版社 1979 年版91.《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92.《高科技高思维》,(美)约翰·奈斯比特等著,尹萍译,科学出版社19 79年版93.《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 999年版94.《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比)克里斯蒂安·德迪夫著,王玉山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5.《生命的线索》,(英)约翰·苏尔斯顿、乔治娜·费著,杨焕明等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96.《中国创造学概论》,刘仲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97.《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美)刘易斯·沃尔珀特 ,[英]艾利森·理查兹著,柯欣瑞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98.《世界的终极镜像:反物质》,(英)戈登·弗雷著,江向东等译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9.《野兽之美》,(美)纳塔莉·安吉尔著,李斯,胡冬霞译,时事出版社1 997年版100.《宇宙波澜——科学与人类前途的自省》,(美)F·J·戴森著,邱显正译,三联书店 1998 年版学校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书目(60种)《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

教育部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阅读书目100种一、文学作品(30部)1.《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2.《史记注译》,王利器,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3.《唐宋词选》,夏承焘,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安秋平点校,中华书局1987 年版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6.《雷雨》,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版7.《边城》,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六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8.《平凡的世界》,路遥,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9.《尘埃落定》,阿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10.《余秋雨简要读本》,余秋雨,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11.《奥德赛》,(古希腊)荷马著,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12.《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13.《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14.《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年版15.《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译,译林出版社1992年版16.《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57年版17.《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 , 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18.《忏悔录》,(法)卢梭著,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9.《蒙田散文集》,(法)蒙田著,黄建华、黄迅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20.《德伯家的苔丝》,(美)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21.《草叶集》,(美)惠特曼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22.《白鲸》,(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23.《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2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25.《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译林出版社 199 7 年版26.《雪国》,(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27.《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惠群、石国生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2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29.《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高长荣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版3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二、社科作品(50部)3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2.《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33.《老子新译》(修订本), 任继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34.《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年版35.《孟子选译》,杨伯峻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36.《荀子选》,[战国]荀况著,张觉撰方孝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年版37.《韩非子选注》,沈玉成,郭咏志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8.《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9.《理想国》,(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40.《形而上学》,(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1.《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42.《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43.《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44.《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德)尼采著,周国平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5.《存在与虚无》,(法)让保尔·特著,陈宣良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46.《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7.《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48.《伦理学》,(荷)斯宾诺莎,商务印书馆49.《人性论》,(英)休谟,商务印书馆50.《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51.《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52.《情爱论》,(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版53.《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梁小民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54.《科学与人类行为》,(美)斯金纳著,谭力海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55.《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著,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56.《在市场里交谈》,汪丁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7.《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盖山林、盖志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58.《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 98年版5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0.《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等译,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61.《历史研究》,(英)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2.《人生五大问题》,(法)莫罗阿著,傅雷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63.《人性的弱点》,(美)卡耐基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6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65.《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66.《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刘红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6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6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9.《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71.《守望的距离》,周国平,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72.《完全成长手册》,(美)爱德华·赖利著,上海人民出版社73.《乡土中国》,费孝通,三联书店1985年版74.《中国人》,林语堂,学林出版社75.《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岳麓书社1986年版76.《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三联书店2003年版77.《六大师》,(奥)斯蒂芬·茨威格著,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78.《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9.《大学人文读本》(三卷),夏中义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80.《大学生与现代社会》,朱永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三、科技作品(20部)81.《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英)丹皮尔著,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82.《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3.《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84.《技术发展简史》,(美)乔治·巴萨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85.《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著,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86.《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87.《院士思维》,卢嘉锡等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8.《再创未来——世界杰出科学家访谈录》,(美)托马斯·A·巴斯著 , 李尧、张志峰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89.《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上海科教出版社2002版90.《科学研究的艺术》,(英)贝弗里奇著,陈捷著,科学出版社 1979 年版91.《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92.《高科技高思维》,(美)约翰·奈斯比特等著,尹萍译,科学出版社197 9年版93.《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 99年版94.《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比)克里斯蒂安·德迪夫著,王玉山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5.《生命的线索》,(英)约翰·苏尔斯顿、乔治娜·费著,杨焕明等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96.《中国创造学概论》,刘仲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97.《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美)刘易斯·沃尔珀特 ,[英]艾利森·理查兹著,柯欣瑞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98.《世界的终极镜像:反物质》,(英)戈登·弗雷著,江向东等译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9.《野兽之美》,(美)纳塔莉·安吉尔著,李斯,胡冬霞译,时事出版社19 97年版100.《宇宙波澜——科学与人类前途的自省》,(美)F·J·戴森著,邱显正译,三联书店 1998 年版学校推荐的大学生通识教育书目(60种)《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措施分析

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措施分析

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1-07-30T11:43:25.5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作者:宋兆祥王南冰[导读]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是各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宋兆祥王南冰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摘要: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是各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们从建设完善通识教育平台、探索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通识教育课教学模式、加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以期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分析一引言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源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继承并发展了亚氏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古典人文学为主要内容、以开发和培养人的理性为内涵的教育。

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首次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并应用于大学的教学。

其基本思想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古典人文的、社会的、科学的和综合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加以系统和有机地整合,在学生致力于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如今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教学。

加强通识教育,培育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培养智慧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这些学校的共识(冯永刚魏敏敏2020)。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素质教育。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二高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是由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受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支撑,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模式,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指导。

本研究对于提升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育部中职课程

教育部中职课程

教育部中职课程教育部中职课程是指在国家教育政策指导下,由教育部负责制定的一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旨在为中职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教育与技能培训服务,以帮助他们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一、课程体系教育部中职课程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长设置的选修课程;二是与职业相关的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其中通识教育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职业教育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机电技术、建筑工程、汽车技术、制图与CAD、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

二、实施特点1.注重技能培养教育部中职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创新精神教育部中职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口才表达能力,通过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面对新事物的勇气和自信心。

3.强调个性化发展教育部中职课程实施在满足全体学生基本教育需求的同时,也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多样性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实施教育部中职课程,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拓展性教学、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模拟职业实际操作或真实的社会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近职业实践和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部中职课程是针对现代职业需求的一套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也能够促进广大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nd
•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六) 課程網站設計~3
•2.多元教材,內容豐富:
• 結合多元教材,豐富課程主題,並扣住時代脈動作 延伸教學:如各單元設置 • 「講義下載」:可將授課資料下載,作課後閱讀。 • 「問題討論」:設計延伸問題討論。 • 「進階教材」:深化主題之資料。
(六) 課程網站設計~4
•3.多管互動
•口頭報告並與班上同學就議題分享與討論。 •可利用E-mail互動,針對個別狀況傳遞訊息。
2.在學生試聽多 2.多媒體簡 次對話內容 報 學會蒐集資料並 撰寫英文報刊
應 文化專刊製作 用
小組報告
(五) 課程內容~1
• 除了基礎、核心、應用課程以外,在每 一單元開始之前,教師會先播放自製的 相關短片引起學生動機,讓學生對該主 題有初步的概念。影片內容如下:
(五) 課程內容~2
• 萬聖節 Halloween
→因此,我們認為精通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合 語言與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該語言文化的過程 中,學習真正有用的語言。
(二) 課程目標~1
•在國際化的世代,除了培育學生具備相當的英 語文能力,藉由語文學習本國與他國文化的異 同,是相當重要的。在文化學習中,就屬節慶 與文化的學習,最能讓學生感受到本國與他國 文化上之異同。 •本課程會以『節慶與文化』為主題,設計一系 列的課程幫助學生認識台灣與美國節慶及文化, 加強同學對美國文化、社會、價值觀的了解, 提昇對美國多元文化探索的興趣。
(四) 課程發展流程
課程名稱 教學內容 呈現方式 評量
基 節慶文化面面觀 1.介紹美國節慶 多媒體結合 小組討論及報 投影片導覽 告:比較相關的 礎 萬聖節-中元節 由來和習俗 台灣節慶及文
感恩節-中秋節 聖誕節-新年 2.英語大補帖 化之不同
核 六人行影集相關 1.進行影集主要 1.播放影集 課堂填空練習 英語能力訓練 單字片語教學 相關片段 角色對話練習 心
(三) 課程設計模式~1
•本課程設計之主題在於介紹學生中、美 不同的節慶與文化,因此,在美國的節 慶方面,就會介紹萬聖節、感恩節、聖 誕節; 台灣則是中元節、中秋節、新年 與之對應。
(三) 課程設計模式~2
基礎課程 (節慶與文化)
核心課程 (六人行影集相 關英語能力訓練) 應用課程 (文化專刊製作)
•學習單:讓學生於課後作學習成果之自我考核, 亦有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深度之了解。
(七) 作業設計
• (ㄧ) 節慶與文化單元主題書面報告 • 本課程共含括三個「節慶文化」 單元, 包含萬聖節、 感恩節、聖誕節 。必須繳交書面報告電子檔書面報告 必須含括以下二方面之內容: • 分組討論之紀錄。 • 投影片觀賞心得之分享。 • (二) 六人行影集相關英語能力填空對話訓練 • 本課程共含括三次與「節慶文化」 單元「六人行 影集相關英語能力訓練」的小組對話練習, • (三) 文化專刊製作 • 學生能應用在基礎和核心課程所學的先備知識, 撰寫、編輯、製作一份節慶文化特刊。學生能使用英 文向他人介紹台灣、美國相關節慶活動、旅遊景點、 飲食特色、服裝擺設等等相關文化知識。
(六) 課程網站設計~2
•1.組織完備,畫面精美:
• 配合課程主題,設計畫面精美之網頁,以吸引學生上 網瀏覽。本課程網頁設計更力求「統整性」與「方便 性」,以協助學習者易於使用為原則。
◎「課程專區」:
• 協助學習者隨時查看課程之要求,與記錄課程相關資 訊:有「授課教師」、「課程目標」、「教學進度」、 「作業設計」、「成績考核」四項設置
(二) 課程目標~2
•美國長青影集「六人行」(Friends),是一部 由美國NBC拍攝的情景喜劇,因為本課程教學希 望學生藉由體會生活英語的趣味進而容易落實, 而「六人行」附合上述需求, 所以選擇「六人行」 中有關美國節慶及文化的部份為本課程之主要教 材。主要目標如下:
•1.增進學生基本英文能力: •2.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之積極態度: •3.培養國際觀,提升學生適應不同社會之能 力
(一) 課程設計動機及重要性~2
相輔相承
語言
文化
English Master (精s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引自於Cortazzi & Jin, 1995)
(一) 課程設計動機及重要性~3
• 文化教學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在: 1.由文法和單字學習無法真正獲得溝通能力。 2.真實情境中,能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需具備當 地人民的生活習俗、社會價值的相關知識。
教育部優質通識教育課程
課程名稱:大一英文:英文溝通訓練
計畫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 劉沛琳博士
(一) 課程設計動機及重要性~1
• 學習一種外語即是學習一種文化,故要 達到英語學習的成功境界,英美文化素 養的培植十分重要。學生藉由另一種語 言進而了解另一國的文化,或是藉由對 外國文化的深厚興趣進而激發學習外語 的動機,兩者之間的連結的關係如下圖 所示:
(五) 課程內容~3
• 感恩節 Thanksgiving
(五) 課程內容~4
• 聖誕節 Christmas
(六) 課程網站設計~1
• 網址: .tw/~s0943757/
• 課程之網頁規劃有以下三項特色:
1.組織完備,畫面精美 2.多元教材,內容豐富: 3.多管互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