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与双向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结构内力重分布 的计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能正确估计结构的裂缝和变形;
(2)能合理调整钢筋用量,方便施工;
(3)可人为控制弯矩分布,简化结构计算;
(4)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提高经济性。
下列情况不宜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
(1)裂缝宽度和挠度要求较严格的构件;
(2)直接承受动荷载和重复荷载的构件;
;在弹塑性阶段钢筋与混凝土承担的应力是按各自的变形模量分配
的,例如,钢筋承担的应力仍然为 s Es ,混凝土承担的应力 为 : c Ec' 。由于 Ec' Ec,混凝土分配到的应力发生了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重分布”。
应力重分布在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中都可能发生。
16
5
• 2. 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
• 3. 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
• 4. 主梁的布置方向:
• 类型:(1)主梁横向布置12-3(a)-横向刚度大、可布 置较大门窗;
•
(2)主梁纵向布置12-3(b)-横向刚度小、但室
内净高大;
•
(3)无主梁布置12-3(c)-适合砌体结构、中间
可设走道。
6
• 5. 截面尺寸:
装配整体式
4
§12.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设计步骤:平面布置、计算简图、内力分析(计算)、配筋及构造 和绘制施工图。
一.结构平面布置(见附图) 原则:计算方便(尽量对称、等跨、等截面和同材料),符合模数
1. 柱网尺寸或承重墙间距: (1)考虑建筑使用要求 (2)柱(墙)间距=梁的跨度。 主梁:(5~8)米;次梁:(4~6)米
B:塑性铰出现时,只要结构不产生机动,仍可承受荷载;或者 说,当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使结构产生机动时,结构才失1效8 。
3.内力重分布的过程 P.12的两跨连续梁的情况自学。为进一步了解,现补充两端固
定梁说明。
P=g+q
A
C
B
L
根据结构力学:MAP=MBP=PL2/12,MCP= PL2/24
且有关系 MAP= MAg+ MAq
(2)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结构存在多余联系,其内力是按刚度分 配的。在多余联系处,由于应力较大,材料进入弹塑性,产生塑性 铰,改变了结构的刚度,内力不再按原有刚度分配,这种现象称为 “内力重分布”。
“内力重分布” 只会在超静定结构中发生且内力不符合结构力 学的规律。 2.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1)塑性铰的概念:适筋截面在钢筋屈服到混凝土压碎过程中形 成的铰称为“塑性铰”。参见P.11,图12-10。 (2)塑性铰的特点:通过与理想铰比较可看出如下几点
由此带来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加以消除。
9
对于(2):由于支座约束作用将在板内产生轴向压力,称为薄膜 见图12-5 力或薄膜效应,它将减少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这种
有利作用在计算内力时忽略,但在配筋计算时通过折 减计算弯矩加以调整。 对于(3):主要为计算简单。 对于(4):方便查表计算,可由结构力学证明。 2.计算单元和从属面积 (1)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 (2)从属面积:板—取1米宽板带的矩形计算均布荷载;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相应的矩形计算均布和集中荷10 载。
>MCP
上述不等式表明:支座能承担的弯矩比结构力学计算结果要
小;跨中能承担的弯矩比结构力学计算结果要大。
进一步,若
M
' CP
使跨中出现塑性铰,则三铰连一线
,结构成为几
何可变体系。
21
4.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
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机动。
主要影响因素
(1)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筋的品种 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
置; B.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该跨左
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13
C.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该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2.内力计算 (1)对于相应的荷载及其布置,当等跨或跨差小于等于10%时, 可直接查表用相应公式计算(如查附录7,P.519); (2)公式(12-3)和(12-4)中的荷载应为折算荷载,其他相同。 3.内力包络图 (1)意义:确定非控制截面的内力,以便布置这些截面的钢筋。 (2)内力包络图的作法:见附图,以五跨连续梁为例加以说明。 步骤1:由于对称性,取梁的一半作图;
上述关系说明,此时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到长边上; 沿长边方向传递到短边上的荷载可忽略不计。
基于以上原理,规范规定:对于四边支撑的板,当长边与短 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时,按单向板计算;其他情况需要讨论确定。
3
• 二.楼盖的结构类型 • 1.按结构类型: • 肋梁楼盖 图12-2 • (1)单向板楼盖(2)双向板楼盖 • (3)井式楼盖(4)密肋楼盖 • 无梁楼盖(板柱结构) • 2.按预应力情况:(1)RC楼盖(2)PC楼盖 • 3.按施工方法:(1)现浇楼盖(2)装配式楼盖(3)
主梁
(集中力)
一般传力路径(见附图):板 次梁
(均布) (集中力)
墙体
柱 基础
基础
计算模型(简图):
板:以次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梁宽为1
米);
次梁:以主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
主梁:以柱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
小结:单向板楼盖结构可简化为三种不同的多跨连续梁。
3.计算跨度 (见附图)次梁的间距就是板的跨长;
主梁的间距就是次梁的跨长; 跨长不一定等于计算跨度; 计算跨度是指用于内力计算的长度。 计算跨度的取值原则: (1)中间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边跨与支承情况有关,参见图12-7。 4.荷载取值 (1)楼盖荷载类型:恒载(自重)和活载(人群、设备)
这时梁变成两端简支梁,如下图所示:
A
B
L
20
此时若在梁上再作用q,此时支座弯矩不增加,跨中弯矩增加为:
= M
' Cq
qL2/8
因此,在 g+q 的作用下支座和跨中弯矩为:
M
' AP
=
M
' BP
=gL2/12≠MAP,
= M
' CP
gL2/24+
qL2/8=MCP
且有关系:
M
' AP
<MAP
,
M
' CP
12
三.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方法) 1.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1)原则:A.活荷载按满布一跨考虑,即不考虑某一跨中作用有 部分荷载的情况;B.在此布置下,相应内力最大(绝对值)。 (2)活荷载最不利布置规律 由结构力学可证明(参见图12-8): A.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
第12章 楼盖
1
§12.1 概述
一.单向板与双向板
单向板: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
双向板:两个方向弯曲。
如图12-1:某四边支撑板,受均布荷载作用。
有关系: q q1 q2
(a)
沿两个方向划分条带后,板中间挠度应相等,即有关系:
5q1l041
5q
l4
2 02
384EI 384EI
(b)
化简上式得:q1l041
Me Ms Me
Me为结构力学计算的弯矩;Ma 为调幅后的弯矩;因为 Me Ma , 所以有关系: 1 ,即有结论:调幅弯矩值小于等于结构力学计
算值。例P.15一两跨连梁(图12-14)
24
(3)调幅法的原则 A.应验算调幅后的内力(即平衡)和正常使用状态,并有相应构造
措施; B.不Leabharlann Baidu采用高强材料,且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MAg=MBg=gL2/12,MCg= gL2/24 MAq=MBq=qL2/12,MCq= qL2/24
MCP= MCg+ MCq
19
由于MA>MC,所以将会在A或B处先产生塑性饺,使原有两端固定
梁变成两端简支梁。
假定当g作用时,恰好支座出现塑性铰,此时支座和跨中弯矩 分别为:
MAg=MBg=gL2/12,MCg= gL2/24
(2)斜截面承载力:在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之前不能产生斜截面破 坏,否则不能形成充分的内力重分布;
(3)正常使用条件:控制内力重分布的幅度,一般要求在正常使 用条件下不应出现塑性铰,以防止出现裂缝过宽或挠度过大。
5.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问题:目前的内力计算方法与配筋计算方法不相协调
22
解决办法(之一):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 (1) 板: 刚度要求:hl/40(连续);
•
hl/35(简支);
•
hl/12(悬臂)。
•
使用要求:民用 h=70mm(最小);
•
工业 h=80mm(最小)。
• (2)梁:次梁:h/l=1/18~1/12;
•
主梁:h/l=1/14~1/8;
•
h/b=2~3
7
二.计算简图
墙体 基础
1.计算模型及简化假定
(2)具体作法:P.9公式(12-5)~(12-7)及其说明。
讨论:关于弹性法的缺陷
15
四.超静定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1.应力重分布与内力重分布 (1)应力重分布:在弹性阶段,钢筋与混凝土承担的应力是按各
自的初始弹性模量分配的,例如,轴心受压构件某截面的应变为
,则钢筋承担的应力为 s Es ,混凝土承担的应为 c Ec
17
塑性铰
理想铰
A:能承受(基本不变的)弯矩
不能承受弯矩
B:具有一定长度
集中于一点
C:只能沿弯矩方向转动
任意转动
(3)塑性铰的分类
钢筋铰—受拉钢筋先屈服,适筋截面;(转动大、延性好);
混凝土铰—混凝土先压碎,超筋截面;(转动小、脆性)。
(4)塑性铰对结构的影响
A:使超静定结构超静定次数减少,产生内力重分布;
14
步骤2:分别作组合A~D情况下的弯矩图; 步骤3:取上述弯矩图的外包线即为所求弯矩包络图。 (3)剪力包络图的作法同理。
4.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计算值)
(1)问题的提出:由于将实际结构简化为直线,故所求得 的支座弯矩和剪力是支座中心线处的数值,实际最危险的截 面应该在支座边缘,所以应将所求得的数值加以调整,见附 图。
(3)预应力和二次受力构件;
(4)重要的或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构件。
23
五.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 1.调幅法的概念和原则 (1)调幅法的概念:对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得出的内力(人为) 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配筋计算,是一种实用计算方 法,为大多数国家采用。 (2)弯矩调幅法的做法:引入弯矩调幅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0.10 0.35
(4)调幅法的计算步骤 A.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荷载最不利布置下若干控制截面(通常为支 座截面)的弯矩最 大值; B.采用调幅系数(不超过0.2)降低该弯矩值,采用公式(12-11); C.跨中弯矩值取结力计算值和(12-12)式计算值的较大者; D.调整后的各弯矩值应大于等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1/3; 25
8
简化假定: (1)梁在支座处可以自由转动,支座无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即假定为薄板); (3)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 (4)实际跨数小于和等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
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跨计算。 上述假定的物理意义: 对于(1):忽略了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和柱对主梁的扭转刚 见图12-4 度;忽略了次梁、主梁和柱的相对竖向变形;
E.剪力设计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 件确定。
2.用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
(1)等跨连续梁
计算条件:各跨均布荷载相等、集中荷载的大小和间距相等。
计算方法:查表并用下式计算
A.弯矩:均布荷载时: M m (g q)l02 集中荷载时: M m (G Q)l0
11
(2)荷载分项系数 恒载一般取1.2;活载取1.4;特殊情况下查阅规范。
(3)折算荷载 A.折算意义:消除由于前述假定(1)所带来的计算误差; B.折算原则:保持总的荷载大小不变,增大恒载,减小活载;板或
梁搁置在砖墙或钢结构上时不折算; C.折算方法:见书上P.7公式(12-1)和(12-2)及其符号说明。 注意:主梁不作折减
B.剪力:均布荷载时:V v (g q)ln ;集中荷载时:V vn(G Q)
上述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见P.16-17的说明。为方便记忆,将表
q
l4
2 02
,即
q1
q2
l4 02
l4 01
(c)
将(c)代入(a)式可得:q2
q
/(1
l4 02
l4 01
)
(d);同理由(a)式可得:
q1
q /(1
l4 01
l4 02
)
(e)
2
讨论:当l02 2l01 时,由(d)和(e)式可求得:
q2 0.059q q1 0.94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