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代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叶圣陶《夜》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叶圣陶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
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
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
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壁呜咽,一壁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才算收场。
今晚老妇人感到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
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
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甚?”“张。
”大男随口回答。
“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
记着,孙,孙!”“孙。
”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
“随便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
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要开头,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呜他。
大男照例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
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
她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臂弯里。
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可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
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
”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叶圣陶《写作什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五、阅读(14分)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写作什么叶圣陶诸位现在写作,大概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国文教师按期出题目,教诸位练习,就要写作了;听了各门功课,有的时候要做笔记,做了各种试验,有的时候要做报告,就要写作了;游历一处地方,想把所见所闻及感想记下来,离开了家属和亲友,想把最近的生活情形告诉他们,就要写作了;有的时候有种观感凝结成一种意境,觉得要把这种意境化为文字,心里才畅快,也就要写作了。
以上几方面的写作材料都是诸位生活里原有的,不是从生活以外去触强找来的。
换句话说,这些写作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
我们平时说话,从极简单的日常用语到极繁复的对于一些事情的推断和评论,都无非根据自己的经验。
因为根据经验,说起来就头头是道,没有瞎七搭八的无聊话。
如果超出了经验范围,空口说自话,一定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徒然供人家作为嗤笑的资料。
他一定知道自己有多少经验,什么方面他可以说话,什么方面他不配开口。
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不及的场合,就作文。
因此,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强拉到笔底下来。
这层意思好像很平常,其实很重要。
因为写作的态度就从这上边建立起来。
知道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写作材料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这就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又是极严正的事。
人人要写作,正同人人要说话一样,岂不是极寻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经验,不能随意乱道,岂不是极严正?现在个个学生要作文,但是往往听见学生说“我没有意思,没有材料,拿起笔简直写不出什么来”,或者说“今天又要作文了,真是讨厌”,这些话表示一种误解,以为作文是学校生活中的特殊的事,而且须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经验好像不配作为意思、不配充当材料似的。
再从这里推想开去,又似乎所谓意思、所谓材料是一种说来很好听、写来很亮,但不和实际生活发生联系的花言巧语。
这种花言巧语必须费很大的力气去搅寻,搜寻未必就能得到,所以拿起笔写不出什么来,就觉得作文真是一件讨厌的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丁卯逝世删去除夕晦人不倦B.朦胧监督修润鞭炮不耻下问C.拖沓感概放弃费事颠沛流离D.业绩累赘悲哀告辞以身做则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丁卯.(mǎo)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生疏.(shū)字帖.(tiē)诲.人不倦(huì)C.恢.复(huī)修润.(rù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朦.胧(méng)以身作则.(zé)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①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①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①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①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二、语言表达6.文中说叶圣陶先生除了“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实例,如老师的宽厚待人;爸爸妈妈的宽厚待人等,你对“宽厚待人”肯定有了一定的理解。
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250字左右)三、综合性学习7.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为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明显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天津将实施“四清一绿”五项行动,即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叶圣陶作品
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叶圣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中叶圣陶火车行得缓些了,从左面的车窗望出去,在丛丛浓树之中,一抹城墙低低地露了出来。
城墙以内耸起一座高塔,画栏檐铎,约略可以辨认。
不一刻,车便驶进站台。
一个人从车厢里跨下来,躯干很高,挺挺的,有豪爽的气概,年纪在三十左右,帽檐下一双眼睛放出锐敏的光。
他只挟着一个皮书包,出了车站,便顺着沿河的沙路走去。
河对岸就是城墙,古旧的城砖大部分都长着苔藓;这时候太阳偏西了,阳光照着,呈茶绿色。
矗起的那个高塔仿佛特意要补救景物的太过平板似的,庄严地挺立在蓝天的背景之前。
河水很宽阔,却十分平静,天光城影,都反映得清清楚楚,而且比本身更美。
路尽过桥,便进了城门。
城里的街道极窄,阳光倒是不大有的。
“高先生!”他脱下草帽,站定了,恭敬地这样叫着。
在他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左右的人,高高的身材,可是很瘦,夏布长衫,团龙玄纱马褂。
“啊,雨生,好久不见了。
这一次回来,大概要过了夏再出去了?”“不,今后想不出去了。
我们几个朋友计划在这里办一个中学校,今后我就干这一桩。
”“那是很好的事情,我记得人家曾经说起过。
”高先生就想点头别去,但是雨生接着说:“我们凭着理想来计划,不妥当的地方一定有。
想常常到先生那边去讨教,领受先生的宝贵的经验。
”高先生笑了一笑,似谦逊又似鄙夷地说:“潮流不对了。
我们一些经验犹如失时的衣着,只配塞在破箱子里了,对你们的新学校有什么用处呢!”“经验总是经验,有什么新的旧的,先生谦逊罢了。
”雨生虽然这样说,对于高先生那种牢骚的调子,不无叹惜的意思。
与雨生作别后,高先生踱进茶馆里,教育局长王埙伯和县视学陆仲芳看见了高先生,便略作起立的姿势,点着头说:“菊翁,这里空。
”说着,指点同桌的一个空座儿。
“你道我在路上遇见了谁?就是丁雨生,他已经跑回来了。
”高先生一边说,一边坐下来,捋着上唇的黑须说:“他们那个中学校一定要办了,他刚才对我说。
”仲芳才吹起一个火,听说就让它燃着,且不吸烟,说:“本来一定要办的,我知道他们已经在那家巷租下了校舍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中行<1909~2006>,原名璿,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
叶圣不久就发现了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来了个人才,他发现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中行编。
1988年,中行获悉叶圣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生活-叶圣陶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活-叶圣陶阅读练习及答案生活-叶圣陶阅读练习及答案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20世纪以来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活-叶圣陶阅读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分享。
生活-叶圣陶阅读原文①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
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
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
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予,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
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
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
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
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②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
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
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
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
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一.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答案:亲自描标点、请“我”润色2.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案:语言、动作描写3.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答案: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吕叔湘先生以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不敢草率了事,是为了反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感动。
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答案:通过“我”与先生的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解析:1.划分本段的层次即可得出略2.3.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语言表达人物情感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⑵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
《稻草人》阅读测试题和答案解析
《稻草人》阅读测试题和答案解析一、《稻草人》简介《稻草人》是叶圣陶 1922 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
文章想象丰富,构思精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测试题1. 请简要介绍《稻草人》的作者叶圣陶及其创作风格。
答案: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的创作风格注重写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擅长描写儿童的心理和生活,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 书中的稻草人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而又无能为力的形象。
从它对老妇人的同情可以看出。
老妇人的稻子被害虫啃食,稻草人十分心疼,却无法帮助她,只能急得流泪,这体现了它的善良和同情心。
如文中描述“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过来,急得不得了,偏偏蛾子又飞来,是咬嚼稻叶的家伙。
他恨极了,一下子飞到稻田里,手里的扇子摇得更勤了。
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够叫害虫害怕。
他急得跺脚,连扇子也扔了。
”它对渔妇和孩子的关心也展现了其善良。
渔妇在夜晚捕鱼,孩子生病却无人照料,稻草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它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关切,却无法采取实际行动,更凸显了它的无能为力,如“稻草人想,这一夜是许多痛心的事都凑在一块儿了,真是个悲哀的夜!”3. 书中描写了哪些农村的悲惨景象?这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书中描写了许多农村的悲惨景象,如老妇人的稻子被害虫啃食,颗粒无收,她却只能无奈地哭泣;渔妇在夜晚捕鱼,孩子生病却无人照料,只能在一旁啼哭;还有穷苦的女人投河自尽等。
这些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在那个时代,农民生活困苦,遭受着自然灾害和封建剥削的双重压迫,他们辛勤劳作却难以维持生计。
《我所见的叶圣陶》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13分)我所见的叶圣陶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
”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
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
”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
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
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
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
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
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
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
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
”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
语文课文叶圣陶阅读题及答案
语⽂课⽂叶圣陶阅读题及答案 语⽂阅读试题是⾼考语⽂考试中重要的题型之⼀,也是⾼考语⽂考试中必考的题型,我们⼀定要提前做好复习。
下⾯是店铺整理的《叶圣陶》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家阅读。
《叶圣陶》阅读原⽂ 记得民国⼗⼀年,我在天津《新民意报》编⽂学附刊。
当时常在《⼩说⽉报》和《⼉童世界》上看见叶先⽣的⼩说和童话,⾮常喜欢,因为我是有孩⼦⼼的⼈。
民国⼗四年我到上海,才与叶先⽣晤⾯。
⼀直到廿六年为⽌,这⼗⼆年间,接谈的时间并不多,每每是在开会或聚餐的时候见⾯的。
我们俩很熟,但说到交谊,可真是君⼦之交淡如⽔了。
差不多他所有的创作都曾送给我过,⽽我的著作也⼤半都送给他。
我对于他的创作,《四三集》以前的全部看过。
他的短篇⼩说集《⽕灾》,我曾写过书评。
他对于我解释其中⼀篇⼩说的梦境,认为能够道出他的本意,其余不曾说什么。
其实,最能够了解或批评某⼀⼈的,或许还是某⼀⼈他⾃⼰,别⼈的见到处终不免有些隔靴搔痒。
⽽我终于要妄谈了。
我觉得叶先⽣是⼀个真正的教育家。
他在甪直的⼩学⾥教书,极为认真。
他随便做什么事,总是诚恳地去做,决不敷衍苟且,有⼀分⼒便尽⼀分⼒。
他喜欢⼩孩,因为⼩孩的⼼是纯洁的,不曾沾染社会的恶习。
因为他从⼼底⾥喜欢⼩孩,因此他能写出童话集《稻草⼈》和《古代英雄的⽯像》,⼜能写出《⼀课》《⼩蚬的回家》《地动劳那样的⼩说。
我也学着写过童话,总是短短的,写不到他那样的细腻。
以前,我在长沙第⼀师范学校⽤他的初中国语教科书作教本,另选⼀本联络补充教材给学⽣,将⽬录寄给他看,他来信颇为称许,说是像我这样热⼼教学的不多。
他这⼀句话也说明了他⾃⼰也是热⼼教学的,我们只要看他与夏丏尊合编的⼏部作⽂法的书就可以知道。
与这热⼼教学成为⼀物两⾯的便是创作态度的谨慎。
他每写⼀篇⼩说,必定经过若⼲时间的构思,然后下笔。
从来不曾潦草塞责,在商务任编辑的时候,他⾃⼰的时间有限,便在公余回家写作,每每⼀个短篇,断断续续地要写⼀两个星期⽅才写完。
关于叶圣陶《文章的修改》的阅读训练和参考答案
叶圣陶《文章的修改》的阅读训练和参考答案阅读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叶圣陶《文章的修改》的阅读训练和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的修改》原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认真的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
那么,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所写的文字,看看有无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
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就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叫思想),表达得充分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
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要检查的,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
可是有些人不领会。
常听人说:“这篇东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
”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更意思似的。
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层意思,没有那层意思,检查过后,发觉这层意思用不着,该删去,那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衔接,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词句了吗?词句需要变更,只为意思需要变更。
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认为: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关涉全局,小的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
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
的教诲。
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⑶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⑷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自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⑸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⑹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⑺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论述类文本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潘先生在难中(节选)叶圣陶第二天早上,几许房间里的电灯还是昏黄地亮着,但潘先生夫妇两个已经在那里谈话了。
"我说你一定不要回去,"潘师母焦心地说。
"这报纸上的话,知道它靠得住靠不住的。
既然千难万难地逃了出来,哪有立刻又回去的道理!""你懂得什么!"潘先生颇怀着鄙薄的意思。
"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我自有保全自己的法子。
"潘先生心里也着实有点烦乱,报上局长的意思照常开学,作为校长,自己万无主张暂缓开学之理,回去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是又怎么放得下这里!看他夫人这样的依依之情,断然一走,未免太没有恩义。
又况一个女人两个孩子都是很懦弱的,一无依傍,寄住在外边,怎能断言决没有意外?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大帅那大帅调兵遣将,预备作战;恨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课。
火车开到让里,已是下午三点过了。
潘先生下了车,急忙赶到家,看见大门紧紧关着。
扣了十几下,王妈方才把门开了。
一见潘先生,出惊地说,"怎么,先生回来了!不用逃难了么?"潘先生含糊回答了她,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
没有变更,一点没有变更,什么都同昨天一样。
便又锁上房门,回身出门,吩咐王妈道,"你照旧好好把门关上。
"潘先,生出门。
就去访那为报纸当通信员的教育局职员。
问他局长究音有没有照常开学的意思。
那人回答道。
"怎、么没有?他还说有一些教员只顾挑难。
不顾职务。
这就是表示教育的事业不配他们干的,乘此淘汰一下也是好处。
"潘先生听了,仿佛觉得一凛;但又赞赏自己有主意,决定从上海回来到底是不错的。
一口气奔到自己的学校里,提起笔就起草送给学生家属的通告。
他起好草稿,往复看了三遍,觉得再没有可以增损,便得意地卷上蜡纸,又自己动手印刷了百多张。
2022我所见的叶圣陶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2我所见的叶圣陶现代文阅读答案我所见的叶圣陶现代文阅读答案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
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
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
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
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
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
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
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
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
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
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
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
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
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
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
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
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
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
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
叶圣陶童话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选择题1.在《旅行家》中,旅行次返回地球,带了件很好的物给地球人这件礼物是(B )。
A.钱B.机器C.外方人D.食2.在《芳儿的梦》中,芳几想要送给妈一件非常稀罕的,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后来她在梦中梦见送给妈妈的礼物是(D )。
A.花球B.小狗C.积木D.星星串成的项链3 .在《跛乞丐》中,跛乞丐的父亲是(C )。
A.花匠(内容全,有答案)《叶圣陶童话》阅读题C.棺材匠4.在《跛乞丐》中,乞丐以前的职业是(D )。
A.花匠B.商人C.棺材匠D.绿衣人5.在《一粒种子》中,最后(D )种植了这粒种子成功发芽开花。
A.国王B.富翁C.兵士D.农夫6.在《小白船》中,哪个问题不是那个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的那个人问的(D )。
A.鸟几为什么要唱歌B.花儿为什么香C(为你们乘的是小白船D.云儿为什么那么自7.在《快乐的人》中,来向快乐的人募捐的是(C)。
A.一个骗子B. 一个医生C.两个骗子8.在《稻草人》中,渔妇钓到了一条(D )。
A.鲤鱼B.蛙鱼C.青鱼D.鲫鱼9.在《稻草人》中,稻草人的主人是(A )。
A.老农妇B.渔妇C.生病的孩子D.跳河的女人10.在《一粒种子》中,富翁找了( D )个花匠来管这粒种子。
A. 一B.二C.三D.四11.在《玫瑰和金鱼》中,养玫瑰的是(D ),养金鱼的是(B )。
A.商人B.女郎C.医生D.青年12.在《聪明的野牛》中,树林里的牛收到了( A )的信。
A.城市里的同族B.草原上的羊C.大海里的小鱼D.小孩13.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石像在一天(D )倒了。
A.早上B.中午C.下午D.半夜14.在《含羞草》中,小草为了一些事情而羞愧,除了( D )。
A(替无知的庸俗的玫瑰花位们羞愧,明明是非常无聊,它们却以为十分光荣B.替不合理的世间羞愧,有病走进医生的门,却有被拒绝的事情C.替不合理的世间着愧,要建筑华丽的市场,却有不管人三家住在什么地方的事情D.自己长相丑着快15.在《瞎子和聋子》中,(C)帮助瞎和能子对调了残疾。
2021年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评价测试卷(含答案)|部编版 (2)
2021年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检测第五单元检测(B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书写1.读拼音,写词语。
fàn wéi nǔlìshísǔn yídòngéjiǎo càn làn shànàfàng shè二、填空题2.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亮光(________)的树丛(______)的宫殿(________)的亮光(________)的树丛(________)的宫殿4.读拼音,写词语。
shìfàn càn làn chànàzǐsèzhǎi xiǎ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ùjuān zhèjiāng zhúsǔn nǔlìyídò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拼音,写字词。
明明非常nǔlì(____)地画好那幅画,经王老师指导,他kuòdà(____)了蓝色的fàn wéi(____),用深绿色代tì(___)zǐsè(_____)xiāng(___)边,漂亮极了。
6.我们一起参加叠词大聚会。
ABAC式词语立时立刻大(____)大(____)无(____)无(____)如(____)如(____)细(____)细(____)没(____)没(____)忽(____)忽(____)三、选择题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襄嵌扩大代替B.负荷分辩一簇C.光茫臀部漆黑D.漆黑蜿蜒溪流8.“牌”字的音序、部首、总笔画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P 片 12B.B 片 12C.P 片 13D.B 片 13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现代的叶圣陶 [香港]彦火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
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
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
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年夏,叶圣陶老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
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19.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20.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条幅?21.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分)22.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请分条概括。
(6分)阅读答案:(二)19.(4分)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做铺垫。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0.(4分)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1.(4分)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2.(6分)要点参考: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评分标准: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