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阅读2(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叶圣陶.(táo)B.拖沓.(tà)妥帖.(tiē)悲哀.(āi)丁卯.年(mǎo)C.恳.切(kěn)监.督(jiān)触.及(chù)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感慨.(kǎi)告辞.(cí)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1.文学常识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颠沛流离(diān pèi )商酌(shāng zhuó)累赘(léi zhuì)朦胧(méng lóng)拖沓(tuō tà)妥帖(tuǒtiē)譬如(pì rú)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答: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答: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含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试卷含答案解析(2)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试卷含答案解析(2)

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一、字词书写1.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语文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深层的是思想。

读杨绛的《老王》,让我们明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违背人心会感到愧怍.(______);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被叶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待人宽厚、律己严格的品质而感染.(______)。

二、选择题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章选自《呐喊》。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及原因。

接着写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年年辛苦劳碌,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下列对课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文以生动具体的叙述,细腻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但又体现了她对“我”的事很用心很在意。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è) 商酌.(zhuó) 丁卯.(mǒu)B.冗.长(chén) 慎.重(shèn) 打拱.(gǒng)C.累赘.(zhui) 悔.恨(huǐ) 躬.行(gōng)D.拖沓.(tà) 草率.(shuài) 譬.如(bì)【答案】C【解析】A项“卯”应读mǎo;C项“冗”应读rǒng;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躬行君子南腔北调B.恳切一以贯之颠沛流离C.生疏感慨系之鞠躬尽悴D.修润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答案】B【解析】】 A项“妥贴”应为“妥帖”;C项“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D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璐同学学习很认真,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B.在班级里,张华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做好榜样。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A【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B【解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2018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与作业课件及答案解析

2018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与作业课件及答案解析

表。
B.他刚到北京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C.张红学习很用心,不懂的问题经常询问老师,做到了不耻下问。
D.叶圣陶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解析】A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左 传应加书名号。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阅读】
整体感知:
1.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则,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6.仿写句子。(6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深奥莫测的大海 让人畅游不尽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广阔无垠的草原 让人心旷神怡 。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
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原名绍钧, 字秉臣, 后字圣陶。江苏省苏 州市人,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还是中国现 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1912年中学毕业后, 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 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提倡“为人 生”的文学观。1923年, 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 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 作。1930年, 他转入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 长,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作者第6段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写文章主张? 怎样理解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具体讲的是什么?)
“写话”
文章的语言像说话, “平易自然, 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 念, 顺口, 听, 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 就是话。”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 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 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 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 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 自己决定对人 豁达(宽容), 别人才会对你豁达 (宽容)。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
张中行, 原名张璇,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 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金 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 博闻强 记, 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 人称 “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 出版散文集《负 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 影》等, 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 《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收录 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选择题1.阅读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选出对本段所讲的主要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本段主要讲叶圣陶先生是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典范。

B.本段主要讲叶圣陶先生发现课本用字分工不明,经过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C.本段主要讲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

D.本段主要讲叶圣陶先生强调出版社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丁卯.(mǎo)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生疏.(shū)字帖.(tiē)诲.人不倦(huì)C.恢.复(huī)修润.(rù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朦.胧(méng)以身作则.(zé)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彦火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

的教诲。

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⑶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⑷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自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⑸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⑹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⑺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解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23分)1.给分析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外面正响着鞭pào________,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________上双层的悲哀。

②他对普通话生shū________,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________,让我帮他(修改润色)________。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________性的意见。

③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④譬________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 lóng________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丁卯逝世删去除夕晦人不倦B. 朦胧监督修润鞭炮不耻下问C. 拖沓感概放弃费事颠沛流离D. 业绩累赘悲哀告辞以身做则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________,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②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________屋子。

③“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________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A. 写照装饰为难B. 表现装饰难过C. 写照妆饰难过D. 表现妆饰为难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 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 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5.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 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 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 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 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 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 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 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 1966年,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 爷”。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 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文革中一 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叶老一篇 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 贴的大字报,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他有一个原 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在1969年后, 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 ,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 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 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 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 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 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默读6-8段,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 (形容词、副词等),并批注叶 圣陶先生的严厉具体表现在哪里 ?
评价性语言: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 样。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 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 还有严的一面,是பைடு நூலகம்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 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 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 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案: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要求]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13.本文选自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别扭(bié)譬如(pì)晦涩(huì)不即不离(jí)B. 业绩(jì)字帖(tiē)恳切(kěn)颠沛流离(pèi)C. 商酌(zhuó)搀扶(chān)冗长(rǒng)自顾不暇(xiá)D. 累赘(zhui)拖沓(tā)躬行(gōng)简明扼要(è)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3.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

B. 面对流言,我们只需付之一笑,不必在意。

C. 同学们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及时请教老师。

D. 最好的教育是师长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

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句中的“在”是介词,“的”是助词,“与”是连词)C.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句中的“得”是助词,它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5.给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出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___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

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

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

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
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譬.如()累赘.()拖沓.()鞠躬尽瘁.()
2.解释下面的句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概述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参考答案:
1.pì zhuì tà cuì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3.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4.“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